❶ 電纜的作用是保護電纜嗎
電纜的作用是保護電纜。
電攬保護層保護層的作用是保護電線電纜免受外界雜質和水分的侵入,以及防止外力直接損壞電力電纜。
❷ 發明的意思是什麼
1)創造(新的事物或方法)
2)創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
3)創造性地發揮
❸ 電纜回收的意義究竟有哪些
從某種意義上面來說讓我們現在的電纜使用變得更加的輕松,電纜的造價其實是很貴的,但是,當我們不能使用的時候,還可以以回收的形式變現,那麼,這樣就減少了很多經濟上面的投入,並且,從另外的角度上面來說,我們在使用電纜的時候,如果要求不是很高,那麼,我們完全可以採用一些回收來的符合要求的電纜來進行使用,廢電纜回收發揮更大的意義,所以,現在廢電纜回收備受大家的關注。
別的,鹽基性鉛鹽類穩定劑、含鎘和鉛的染色劑等也在 PVC電纜猜中遍及運用。廢舊電纜的不妥處置或不妥回收使用,會使有毒有害物質釋放出來,危害環境和人體健康。廢電纜燃燒處理,會發生氯化氫氣體和煙霧,對人體和環境帶來不良影響;廢電纜填埋處理,外層表皮經常年老化、分解,其間的鉛、鎘、鉻等重金屬元素會溶出後向外搬遷污染土壤和水。
廢電纜回收的意義是非常重要的,這不僅僅可以降低成本,滿足其他場合的需求,另外,還可以起到一個非常好的環保的作用,符合了現在社會的倡導。
❹ FPQ-2電纜有什麼意義
FQ-2、FQ-3、FPQ-2、FPQ-3 聚四氟乙烯絕緣輕型電線
❺ 電纜的用途
1、電力系統
採用的電線電纜產品主要有架空裸電線、匯流排(母線)、電力電纜(塑料線纜、油紙力纜(基本被塑料電力電纜代替)、橡套線纜、架空絕緣電纜)、分支電纜(取代部分母線)、電磁線以及電力設備用電氣裝備電線電纜等。
2、信息傳輸
用於信息傳輸系統的電線電纜主要有市話電纜、電視電纜、電子線纜、射頻電纜、光纖纜、數據電纜、電磁線、電力通訊或其他復合電纜等。
3、儀表系統
此部分除架空裸電線外幾乎其他所有產品均有應用,但主要是電力電纜、電磁線、數據電纜、儀器儀表線纜等。
電纜安全要求:
1、電纜線相互交叉時,高壓電纜應在低壓電纜下方。如果其中一條電纜在交叉點前後1m范圍內穿管保護或用隔板隔開時,最小允許距離為0.25m。
2、電纜與熱力管道接近或交叉時,如有隔熱措施,平行和交叉的最小距離分別為0.5m和0.25m。
3、電纜與鐵路或道路交叉時應穿管保護,保護管應伸出軌道或路面2m以外。
4、電纜與建築物基礎的距離,應能保證電纜埋設在建築物散水以外;電纜引入建築物時應穿管保護,保護管亦應超出建築物散水以外。
5、直接埋在地下的電纜與一般接地裝置的接地之間應相距0.25~0.5m;直接埋在地下的電纜埋設深度,一般不應小於0.7m,並應埋在凍土層下。
❻ 電線是誰發明的
1832年,沙俄退伍軍官許林格將電報線路埋在地下,六根導線之間彼此用橡膠絕緣後同放在玻璃管內,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條地下電纜。
1850年8月,英國人在英法兩國之間的多佛爾海峽敷設了一條海底無鎧裝電報水線,可是,工作才幾小時,就被一艘漁船的船錨鉤斷。
1851年11月,世界上第一條鎧裝海底電纜敷設成功,海底電報電纜,開創了國際電報通信的新篇章。
1855年,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威廉.湯姆遜發表了海底電纜信號衰減理論。並在實踐中解決了這個難題,英國政府因而於1866年封他為爵士,1907年又加封他為開耳文勛爵。
1858年,經過兩年來的試驗,第一條橫跨大西洋的海纜於8月5日敷設完工8月12日美國和英國之間播發了第一份海纜電報。但是在一個月後由於報務員的錯誤,而導致電纜絕緣擊穿而損壞。第二條跨越大西洋電纜長3700千米,比第一條重3倍,它的敷設工程由英國「東方巨輪」號承擔。但在鋪設了1000千米電纜後,電纜突然折斷。
1866年,第二條跨越大西洋的電纜敷設完成,並於7月27日送出第一份電報。
1880年,美國紐約敷設了第一條電話電纜。
1897年,英國物理學家雷利(Rayleish)繪制了同軸電纜設計草圖。
1901年,電話電纜加感技術首次在英國引進。
1921年,第一條海底同軸電話電纜敷設於美國福羅里達州基韋斯特與古巴哈瓦那之間。
1943年,英國郵局在昂克納和愛因島之間鋪設了第一條帶有增音機的同軸電纜,可以通48路電話。
1950年,第一條帶有增音機的國際電話電纜鋪設於美國基韋特與古巴哈瓦那之間。全長222海里,可通24路電話。1954年,一條長300海里的海底電話電纜敷設於蘇格蘭的阿伯丁和挪威的卑爾根之間。這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電話電纜。
1956年,第一條跨大西洋電話電纜(TAT-1)帶有36條電路的增音機,從英國敷設到紐芬蘭,並在9月25日開通。連接英、美、加三國,全長4230千米。
1963年12月,當時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電話電纜系統開通。它敷設於加拿大的溫哥華與澳大利亞的悉尼之間,距離為8076海里,有80個電路。
1964年,在一條1948年鋪設於英國與比利時之間的海纜上加裝了晶體管增音器,這使電纜的容量從216個通路增加到420個通路。這也是晶體管設備第一次用在海底電話網路上。
1967年10月,第一個480路海底電話系統鋪設於挪威與丹麥之間。
1983年,一條3277海里長的跨大西洋電纜投入使用,它的容量為4200對電話通路。
1984年,一條長7500海里,有1000個增音器,可提供1380個電話電路的電纜敷設在加拿大與澳大利亞兩國之間。
1985年,從歐洲經中東至東南亞。鋪設了一條14000千米的海底電纜。
1986年,完成了從新加坡經印尼到澳大利亞的海底電纜,全長4560千米。此前完成新加坡經香港到中國台灣省的海底電纜。從此完成了貫通歐亞澳美的海底電話電纜,總長超過22700千米。
❼ 電纜型號的意義
電線電纜型號包括:
1)類別、用途代號
A-安裝線 B-絕緣線 C-船用電纜
K-控制電纜 N-農用電纜 R-軟線
U-礦用電纜 Y-移動電纜 JK-絕緣架空電纜
M-煤礦用
ZR-阻燃型 NH-耐火型 ZA-A級阻燃
ZB-B級阻燃 ZC-C級阻燃 WD-低煙無鹵型
2)導體代號
T—銅導線 (略) L-鋁芯
3)絕緣層代號
V—PVC塑料 YJ—XLPE絕緣
X—橡皮 Y—聚乙烯料
F—聚四氟乙烯
4)護層代號
V-PVC套 Y-聚乙烯料
N-尼龍護套 P-銅絲編織屏蔽 P2-銅帶屏蔽
L-棉紗編織塗蠟克 Q-鉛包
5)特徵代號
B-扁平型 R-柔軟
C-重型 Q-輕型
G-高壓 H-電焊機用
S-雙絞型
6)鎧裝層代號
2—雙鋼帶 3—細圓鋼絲
4—粗圓鋼絲
7)外護層代號
1—纖維層 2—PVC套
3—PE套
2、最常用的電氣裝備用電線電纜及電力電纜的型號示例
VV—銅芯聚氯乙烯絕緣聚氯乙烯護套電力電纜
VLV—鋁芯聚氯乙烯絕緣聚氯乙烯護套電力電纜
YJV22—銅芯交聯聚乙烯絕緣鋼帶鎧裝聚氯乙烯護套電力電纜
KVV—聚氯乙烯絕緣聚氯乙烯護套控制電纜
227IEC 01(BV)—簡稱BV,一般用途單芯硬導體無護套電纜
227IEC 02(RV)—簡稱RV,一般用途單芯軟導體無護套電纜
227IEC 10(BVV)—簡稱BVV,輕型聚氯乙烯護套電纜
227IEC 52(RVV)—簡稱RVV,輕型聚氯乙烯護套軟線
227IEC 53(RVV)—簡稱RVV,普通聚氯乙烯護套軟線
BV—銅芯聚氯乙烯絕緣電線
BVR—銅芯聚氯乙烯絕緣軟電纜
BVVB—銅芯聚氯乙烯絕緣聚氯乙烯護套扁型電纜
JKLYJ—交聯聚乙烯絕緣架空電纜
YC、YCW¬—重型橡套軟電纜
——————————
YZ、YZW—中型橡套軟電纜
YQ、YQW—輕型橡套軟電纜
YH—電焊機電纜
❽ 求電報發明的意義
電報
電報(Telegraph)是通信業務的一種,是最早使用電進行通信的方法回。它利用電流(有線答)或
早年收發電報模擬
電磁波(無線)作載體,通過編碼和相應的電處理技術實現人類遠距離傳輸與交換信息的通信方式。
電報大大加快了消息的流通,是工業社會的其中一項重要發明。早期的電報只能在陸地上通訊,後來使用了海底電纜,開展了越洋服務。到了二十世紀初,開始使用無線電拍發電報,電報業務基本上已能抵達地球上大部份地區。電報主要是用作傳遞文字訊息,使用電報技術用作傳送圖片稱為傳真。
❾ 電線是誰發明的
是英國的斯蒂芬·格雷發明的。
斯蒂芬·格雷(1666—1736),生於英國的一個手工藝家庭,精於工藝。晚年對電學很感興趣,連續進行了三年研究,最重要的貢獻時發現了電的傳導現象,確定了有的物體是導電體,有的物體時非導電體。格雷為了研究電究竟能傳多遠,用木棍、麻線、釣魚竿等做過多次試驗,最長的達650英尺(約200m)。實驗中為了能把用來傳電的麻繩吊起來,他曾用絲線和銅絲懸掛麻繩,結果發現用銅絲時。
電導的發現歷程
格雷為了研究電究竟能傳多遠,用木棍、麻線、釣魚竿等做過多次試驗,最長的達650英尺(約200m)。實驗中為了能把用來傳電的麻繩吊起來,他曾用絲線和銅絲懸掛麻繩,結果發現用銅絲時,電就不能沿麻繩傳導了。他猜想,可能是電通過銅絲和鐵釘跑掉了。進一步的研究發現,電通過金屬比通過絲綢更容易傳導,因此,把電容易通過的物體叫導電體(如金屬),而把電難以通過的物體叫非導電體(如絲線)。格雷還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把一個小孩用幾根粗絲繩水平吊起來,用摩擦過的帶電玻璃管接觸小孩的胳臂,孩子的手和身體便能吸引羽毛和銅屑。這表明,人也是導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