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不點的大發明》一課中,小不點為什麼能發明出怎麼好的東西
《小不點的大發明》一課中,小不點發明出好東西的原因在於:
注意觀察生活,發現問題多動腦筋,發揮奇思妙想,並踏踏實實努力地去做。
『貳』 從一件事中得到的啟示 好的加20分 可以的加10分
一件小事給我的啟示
誠實,你這個好朋友,我不能拋棄你,你快回來吧!
在我上一年級的時候,曾經做過一件愚不可及的事情,我說了一次謊。
那是一個晴朗的日子,我寫完作業,閑著沒事干,便走進了廚房,看見櫥櫃里的擀麵杖,就把擀麵杖拿出來玩。我突然想起了昨天晚上看的電視「西遊記」中的「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於是我就想:「孫悟空能三打白骨精,我為什麼不能三打電燈泡」。想著想著,我就迫不及待的拿起擀麵杖說:「殺呀!殺呀!」。「啪」「啪」「啪」,電燈泡被我打碎了。我看著地上的燈泡碎片,知道闖禍了。這時大門突然開了,媽媽回來了,看到地上的燈泡碎片問:「誰乾的?」我當時十分害怕,就指著姐姐說:「是她乾的,她乾的。」姐姐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正在發呆。媽媽看了我一眼,對著姐姐說:「這么大了還不懂事······」。這時我還在偷偷的笑,笑姐姐傻是我的替罪羊,可是我心裡卻感覺怪怪的。
這件事雖然過去了好幾天,但是我吃不好,睡不香。害得我從八十斤掉到了七十五斤。又過了兩三天,我實在忍不住了就偷偷的寫了一張紙條:「媽媽對不起,燈泡是我用擀麵杖打碎的,不是姐姐做的,對不起」。早上我把紙條放在媽媽的梳妝台上就跑了。放學回家後,發現我的書桌上也有一張紙條,是媽媽的筆跡上面寫著:「那天我看見你手裡拿著擀麵杖就知道是你乾的,我說你姐姐就是給你看的,看你能不能主動承認錯誤」。晚飯後我又當著大家的面向姐姐誠懇的到了謙說:「姐姐對不起,我以後再也不會做這種事情了」。這天晚上我睡的十分的香,我夢見大家都在誇我,說我知錯能改就是個好孩子。雖然這件事已經過去了好幾年,可是我卻從來都沒有忘記過。
小朋友們,千萬千萬不要說謊喲,不然就會像我一樣吃不好睡不香的喲。
『叄』 小錯誤,大發明讀後感500字
您好:
讀《小失誤大發明》有感《小失誤大發明》講述了九十多個發明創造的故事,都是從失誤當中形成的發明.原來我們這個世界上很多看起來很棒的東西,好多是從意外引發出來的.
比如:檸檬飲料是一名叫總督的人發明的,很久以前印度有個風俗,吃飯前都是用檸檬水來洗手的,但是因為總督從外地來不知道,所以就把檸檬水給喝了,後來別人見了都喝,這樣檸檬水就成了人們愛喝的飲料.
防震玻璃是一位化學家發明的,他不小心把一個葯瓶碰到了,但瓶子雖然布滿了破碎的裂紋,但沒有碎片.他進一步研究,原來玻璃內貼著一層膜,所以他就發明了這種新型防震玻璃.
塗改液是一位打字員發明的.每次打字打錯字的時候都要重新打過,一次他走在街上,看見別人刷牆,刷錯了都用顏料把錯的地方覆蓋起來,他就做了一種白色的液體,打錯字的時候就蓋上去,後來傳到了世界各地.
通過這么多有趣的發明故事,我深深地感到,只要你關心周圍的事物,從一些失誤中吸取教訓,大膽去想大膽去做,任何人都能成為發明家.失誤並不可怕,只要你從中吸取教訓,並能堅持深入地研究,你一定會成功.
任何發明都要懂得許多知識,越多知識就越容易成功,所以我們要努力學習,多讀課外書,提高自己的能力.望採納,謝謝!
『肆』 我從動植物身上得到了啟示發明的小發明小製作過程作文大全700字
大自然的啟發
大自然里有許許多多的奧秘,今天我就發現了一個小小的「秘密」,那就是:我發現了為什麼螞蟻搬家了,明天就一定會下大雨。
在以前,我就對這個問題產生了好奇。當我七歲時,有一天,我在郊外的草地上玩時,我發現,一大群的小螞蟻排著長長的隊走向一個小洞口,而且每一個小螞蟻身上都有著像小沙粒一樣的東西,我心想:這些小沙粒是什麼東西?我滿腦子都是問號,我懷著好奇心就去問了爸爸說:爸爸,為什麼小螞蟻會排著長長的隊伍向小洞口走去呢?每一隻小螞蟻的身上都會有一個像小沙粒一樣的東西呢?後來爸爸才告訴我說:「那就是因為小螞蟻每次遇到悶熱這種情況,就會告訴「螞蟻群」,當螞蟻群得知這種情況就會馬上搬家,天氣在悶熱的情況下,第二天就會下大雨,小螞蟻們就會找到一個可以遮風避雨的小洞口,它們搬家也是因為他們以前的房屋會受潮,所以它們要搬家。小螞蟻身上的那些像小沙粒的東西那就是小螞蟻們的糧食。」哦!我這才明白啊!我還有一個小小的問題,那就是:為什麼螞蟻可以預測到第二天會下雨呢?爸爸說:「螞蟻和我們人類是一樣的,它們也會感覺到悶熱,所以螞蟻在感覺到悶熱的情況下,第二天就會下雨。」我又明白了一個道理。我還聽爸爸說:「人們只要看見螞蟻搬家的話,明天就會下大雨。」這也證實了一句諺語,那就是:螞蟻搬家蛇過道,明日必有大雨到!」我這又知道了明天一定會下大雨,我真是覺得為什麼會這么地神奇呢?我又想起了一句話:我不知道什麼是絕對的真理,但是我對我的無知是謙虛的。我不知道小小的螞蟻可以給人們帶
來這么大的幫助,我又相信了一段話,那就是:他們在覺醒的時候對我說:「你和你所居住的世界,只不過是無邊海洋無邊沙岸上的一粒沙子。」在夢里我對他們說:「我就是那無邊的海洋,大千世界只不過是我的沙岸上的沙粒。」我也想告訴螞蟻們說:「你們不是最小的。」
大自然是我們的啟迪,也是人類的老師,大自然給人們帶來了聰明才智,和想像的空間。
『伍』 歷史上許多名人的成功與失敗,都會給我們一些人生啟迪。在實現理想的道路上,哪些
霍金 只有幾根手指能動,卻是偉大的物理學家
『陸』 愛迪生發明了什麼他是怎樣受到啟迪的400以上
重要發明成就
愛迪生與他的發明
(1)同步發報機
(1)同步發報機
早期的電報機,一次只能傳遞一個訊息,而且不能同時交換信號,由於愛迪生本身是電報技師,便著手改良傳統發報機,製造出二重發報機,1874年又研發出四重發報機,也就是同步發報機。在無線電還沒有發展的當時,同步發報機是一項重大的突破。
(2)改良電話機
(2)改良電話機
我們都知道,現代電話是由貝爾所發明的,事實上,電話能夠清晰的接收與發話,要歸功於愛迪生一次又一次的試驗,突破傳統的窠臼,製造出碳粉送話器,一舉提高了電話的靈敏度,音量,接收距離,否則,我們現在打電話時還是會常常:喂!喂!聽不到啊,聽不清楚啦。
(3)留聲機
(3)留聲機1877年12月的一個夜裡,夢羅園實驗室的工作人員微微顫抖著,不是因為寒冷,而是因為他們聽到了,留聲機第一次留下了聲音,這項偉大的發明,不用多作介紹,大家都可以了解,它的應用面有多廣。法國政府,還因此授予愛迪生爵士的頭銜呢!後來,愛迪生又多次改良留聲機,直到將滾筒式改成膠木唱盤式為止,這中間可不是一,二年而已,而是歷經幾十年的不斷改進喔!
(4)電燈——光明的使者
(4)電燈——光明的使者
19世紀初,人們開始使用煤氣燈(瓦斯燈),但是煤氣靠管道供給,一但漏氣或堵塞,非常容易出事,人們對於照明的改革,十分殷切。事實上,愛迪生為自己訂定了一個不可能的任務:除了改良照明之外,還要創造一套供電的系統。
於是他和夢羅園的夥伴們,不眠不休的做了1600多次耐熱材料和600多種植物纖維的實驗,才製造出第一個炭絲燈泡,可以一次燃燒45個鍾頭。後來他更在這基礎上不斷改良製造的方法,終於推出可以點燃1200小時的竹絲燈泡。
19世紀80年代中期,愛迪生的電燈事業獲得了成功,這一成功比以往任何成就給他帶來的聲譽都大。在80年代中期以前,他很少有失誤,中期以後,盡管他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失敗也是屢見不鮮的。愛迪生最不值得稱贊的行為之一就是他批評交流電,說它有副作用,可能造成死亡與損傷,但他未加具體說明。所以有人說,「像他這樣一個自己搞出了許多發明創造的人竟然對別人的新發明大加攻擊,這是很矛盾的事。」他反對使用交流電而贊成直流電,因而在一場激烈而固執的論戰中敗北。在這方面,反映出了愛迪生成為名人之後漸漸滋生的頑固守舊的缺點。
(5)復印機
(5)復印機
起初,愛迪生發明的石蠟紙,只是普遍運用於食品,糖果的包裝材料上,後來他嘗試在蠟紙上刻出文字輪廓,形成一張石蠟刻字紙版,在紙版下墊上白紙,再用墨水的滾輪從刻字的石蠟紙上滾一滾,奇妙的事發生了,白紙上出現清楚的字跡。之後又經過多次的改良試驗,1876年,愛迪生開始量產他發明的復印機,一下子,機關,學校,事業單位,團體都採用這種蠟紙油印機。由於愛迪生復印機大受歡迎,風行全球,使得愛迪生深切體驗到,應該發明人們普遍而且深切需要的東西。
『柒』 一句名言的啟示500字!!!!!!!!!!!!!!!!!!!!!!!!!!!!!!!!!!!!!!!!
失敗是成功之母」我已不記得這句名言出自哪一位名人之口,但正是這句名言,讓我真正嘗到了成功地喜悅,令我至今難忘。
今年四月,我在媽媽的要求下,參加了英語三星口語考試的沖刺班。那時候,我有滿肚子的不情願,認為自己不參加這沖刺班也能通過考試。於是我就上課不認真聽講,與「左鄰右舍」聊天,下課之後老師規定的作業我也不做,只做要檢查的。單詞不背,聽力也不練,仍就能答出老師的提問,還在課上表揚了我。這便更增加了我的「自信」。一晃,一個月過去了,迎來了考試。我自信滿滿地去參加了三星。一共要過八關,開始還挺順利,漸漸地,一關又一關考完了,我也由自信到懷疑,手裡的准考證上已有兩關沒有通過,剩下的一關「看圖說話」是最難的,但是我卻必須成功,我揣著砰砰亂跳的心臟推門走了進去。面對著考官,面對卡片上的圖畫,我一頭霧水,英語單詞像卡在喉嚨里說不出來一樣,心中暗暗埋怨自己的不努力。可著又有什麼用呢?老師立馬在我的准考證上敲上了一個又紅又刺眼的章——「下次你能行」這意味著我徹底失敗了!出了那扇門,我飛快地回家,眼淚像決提的洪水般湧出,我好後悔,後悔自己的驕傲,後悔自己的浮躁,為什麼我就不能多努力些呢?
晚上,我垂頭喪氣地告訴爸爸媽媽結果,而他們似乎知道了我的心思,安慰著我:「『失敗是成功之母』只要你好好地背單詞,做練習,8月份你就一定能行 的!」我點點頭,並拿出了全部的空閑時間來補救。
果然,工夫不負有心人,同樣的內容,我全部通過了!從此,「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名言就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了,我也經常用它不斷地來提醒自己,它成了我最難忘的一句名言。
『捌』 科學500字讀後感《小錯誤,大發明》
讀《小失誤大發明》有感《小失誤大發明》講述了九十多個發明創造的故事,都是從失誤當中形成的發明.原來我們這個世界上很多看起來很棒的東西,好多是從意外引發出來的.
比如:檸檬飲料是一名叫總督的人發明的,很久以前印度有個風俗,吃飯前都是用檸檬水來洗手的,但是因為總督從外地來不知道,所以就把檸檬水給喝了,後來別人見了都喝,這樣檸檬水就成了人們愛喝的飲料.
防震玻璃是一位化學家發明的,他不小心把一個葯瓶碰到了,但瓶子雖然布滿了破碎的裂紋,但沒有碎片.他進一步研究,原來玻璃內貼著一層膜,所以他就發明了這種新型防震玻璃.
塗改液是一位打字員發明的.每次打字打錯字的時候都要重新打過,一次他走在街上,看見別人刷牆,刷錯了都用顏料把錯的地方覆蓋起來,他就做了一種白色的液體,打錯字的時候就蓋上去,後來傳到了世界各地.
通過這么多有趣的發明故事,我深深地感到,只要你關心周圍的事物,從一些失誤中吸取教訓,大膽去想大膽去做,任何人都能成為發明家.失誤並不可怕,只要你從中吸取教訓,並能堅持深入地研究,你一定會成功.
任何發明都要懂得許多知識,越多知識就越容易成功,所以我們要努力學習,多讀課外書,提高自己的能力.
『玖』 遇到挫折,失敗後終於成功的經歷、啟示 作文 急!
失敗是成功之母
常言道:「失敗是成功之母。」這似乎已成老生常談,但行動和言語有時是不相一致的。當你的成績單上出現「紅燈」,或是在工作中遇到困難時,你的心中是否除了沮喪,別的一無所有?你是否意識到這失敗之中有孕育著成功的種子呢!對此,每個人的回答肯定不一樣!在此頗有必要談談:失敗是成功之母。
世上少有一帆風順的事,而失敗卻隨時會有,否則,那些「發明家」、「文學巨人」的美名豈不輕易地落到每個人的頭上去了?綜觀歷史,那些出類拔萃的偉人之所以會取得成功,正是因為他們能正確對待失敗,從失敗中獲取教益,從而踢開失敗這塊絆腳石,踏上了成功的大道,比如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生的成功不計其數,—生的失敗更是不計其數。他曾為一項發明經歷了八千次失敗的實驗,他卻並不以為這是個浪費,而是說:「我為什麼要沮喪呢?這八千次失敗至少使我明白了這八千個實驗是行不通的。」這就是愛迪生對待失敗的態度。他每每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從而取得—項項建立在無數次失敗基礎之上的發明成果。失敗固然會給人帶來痛苦,但也能使人有所收獲;它既向我們指出工作中的錯誤缺點,又啟發我們逐步走向成功。失敗既是針對成功的否定,又是成功的基礎,也就是說:「失敗是成功之母。」
然而,在現實中成功並不是失敗的積累,而是對失敗的總結與超越。如不認識這一點,就會導致「失敗越多越成功」的荒謬結論。比如數學上有名的平行公理,從它問世以來,一直遭到人們的懷疑。幾千年來,無數數學家致力於求證平行公理,但卻都失敗了。數學家波里埃終身從事平行公理的證明卻毫無成就,最終在絕望中痛苦地死去。正當這個問題像無底洞—般吞噬著人們的智慧而不給予任何回報時,羅巴切夫斯基在經過七年求證而毫無結果時,找出了失敗的原因。羅巴切夫斯基在屢次失敗之後,總結分析了失敗的前因後果,從本質上認識了這一問題,從而取得了成功。由此可見,「失敗是成功之母」是一條客觀規律,但真要把失敗向成功轉化由可能變為現實,還必須經過不斷的探索和科學的分析,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指導今後的工作,這樣才算沒有「白白」地失敗。
年輕人在工作中容易失敗,也容易灰心,因此,我們只有牢記「失敗是成功之母」這一名言,樹立起堅定的自信心,才能從失望中看見希望,從失敗走向成功。
「失敗是成功之母」不僅應當成為我們喜愛的一句格言,更重要的是要成為我們行動的指南。「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從失敗中獲益,從勤奮中崛起,這就是有志青年的成才道路。
『拾』 懷疑啟迪新發明的例子,急需!!!
落體實驗古希臘思想家亞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曾經斷言:物體從高空落下的快慢與相同物體的重量成正比,重者下落快,輕者下落慢。比如說,十磅重的物體落下時要比一磅重的物體落下快十倍。1800多年來,人們都把這個錯誤論斷當作真理而信守不移。直到16世紀,伽利略(公元1564—1642年)才發現了這一理論在邏輯上的矛盾。伽利略說,假如一塊大石頭以某種速度下降,那麼,按照亞里士多德的論斷,一塊小些的石頭就會以相應慢些的速度下降。要是我們把這兩塊石頭捆在一起,那這塊重量等於兩塊石頭重量之和的新石頭 ,將以何種速度下降呢?如果仍按亞里士多德的論斷,勢必得出截然相反的兩個結論。一方面,新石頭的下降速度應小於第一塊大石頭的下降速度,因為加上了一塊以較慢速度下降的石頭,會使第一塊大石頭下降的速度減緩;另一方面,新石頭的下降速度又應大於第一塊大石頭的下降速度,因為把兩塊石頭捆在一起,它的重量大於第一塊大石頭。這兩個互相矛盾的結論不能同時成立,可見亞里士多德的論斷是不合邏輯的。伽利略進而假定,物體下降速度與它的重量無關。如果兩個物體受到的空氣阻力相同,或將空氣阻力略去不計,那麼,兩個重量不同的物體將以同樣的速度下落,同時到達地面。 為了證明這一觀點,1589年的一天,比薩大學青年數學講師,年方25歲的伽利略,同他的辯論對手及許多人一道來到比薩斜塔。伽利略登上塔頂,將一個重100磅和一個重一磅的鐵球同時拋下。在眾目睽睽之下,兩個鐵球出人意料地差不多是平行地一齊落到地上。面對這個無情的實驗,在場觀看的人個個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這個被科學界譽為「比薩斜塔試驗」的美談佳話,用事實證明,輕重不同的物體,從同一高度墜落,加速度一樣,它們將同時著地,從而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錯誤論斷。這就是被伽利略所證明的,如今已為人們所認識的自由落體定律。「比薩斜塔試驗」作為自然科學實例,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准提供了一個生動的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