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是怎樣培養學生的創造力的
MIT不培養
是MIT里的人相互培養
再說
人家美國
從小就抓創造力。。
B. 多蘭斯教授的創造力培養法是什麼
創造力的高低,既有天賦的因素,也有後天條件或環境陶冶的影響。一般來說,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創造力,但重要的是能否技高一籌和出類拔萃。當發現自己的孩子在創造力方面比較出眾時,父母就應該及早打算,作有目標的培養了。
美國心理學教授多蘭斯總結出了一套培養孩子創造力的方法。他指出:在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時,父母首先應持有下列4種態度:
(1)正確對待孩子的特點和表現
創造力高的孩子往往會有「奇思怪想」,與眾不同,父母切忌隨意譏笑或斥之為怪物。在考察孩子的創造力時,最忌諱的便是告訴孩子:「你怎麼不像你大哥?」人比人氣死人,孩子的創造力越高越不一樣。
(2)要創造良好的條件和環境
要馬肥,你得有草讓它吃,可以不用人去喂它,但要給它有草的環境。同理,要孩子具有創造力,非得創設環境不可。家裡可以買些孩子看得懂的創造發明的故事書籍;玩具壞了,不必動不動就買新的,可以提供一些簡單工具,讓孩子動手改造、修理。
(3)讓孩子有機會模仿創造的「楷模」
創造在於求變、求新,怎能模仿呢?其實,模仿是創造的態度、創造的情操。父母只一味買新禮服,而不將舊衣服改製成新衣,她的女兒就很少有機會模仿這樣的創造態度。通過「模仿」,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創造天賦。
(4)鼓勵孩子的創造
日常生活中,孩子的創造往往很難得到鼓勵。固然,父母很難判斷孩子的這些作品或想法的是非,不過,這沒有關系,您應該記住一點,孩子的「有心創造」這種精神就值得您給予特別鼓勵。
C. 看美國家長如何培養孩子創造力
中國的家長也懂得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請不要小看中國的家長
也不要用一部分人來代表全部
D. 關於國外創意美術教育的書籍
《藝術感覺與美育》(美)拉爾夫·史密斯著,滕守堯 譯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0年版;《藝術創造與藝術教育》(美)布朗·科贊尼克 著,馬壯寰 譯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0年版;《美學與藝術教育》(美)帕森斯·布洛克著,李中澤 譯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0年版;《藝術教育:批評的必要性》(美)列維·史密斯著,王柯平 譯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0年版;《藝術史與藝術教育》(美)艾迪斯·埃里克森著,宋獻春 伍桂紅 譯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0年版。《創造與心智的成長》(美)羅恩菲德 著,王德育 譯 湖南美術出版社 1993年版;《美術,另一種學習的語言》(美)科漢 著 湖南美術出版社 1993年版;《通過藝術的教育》(英)赫伯·里德 著 呂廷和 譯湖南美術出版社 1993年版;
E. 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孩子沒有創造力想像力可能是感統失調了,建議帶孩子去做個感統測評吧,如果進行感統訓練的話也可以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F. 國外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生活即教育 教育即生活
美國的教育專家認為,每個孩子都具創造力,父母、老師、孩子結成三位一體對其進行引導與開發,孩子的創造力將會得到大大的提高。他們激發孩子創造力的方法是:
看美國家長如何培養孩子創造力
1、鼓勵孩子扮演演戲角色。家長讓三五個孩子在一起分角色朗誦莎士比亞的著名片段,朗誦名詩是很常見的,有時還讓他們自編自演啞劇、小品和滑稽劇等。
2、鼓勵孩子做小實驗、搞小製作等。許多孩子都有「家庭工具箱」和「實驗角」。「小科學迷們」做實驗、搞製作、種花、植樹、飼養小動物等,許多孩子每年都有新創造發明比賽。
3、鼓勵孩子自製不花錢的禮物。在孩子需要送給別人禮物時,家長鼓勵孩子自己製作禮物,而不是花錢買,如新年賀卡、祝賀生日卡的節日小工藝品等,這些小禮物新穎、獨特,飽含著濃濃的情誼和美好的祝福。
4、放手讓孩子自辦家庭小宴會。家長允許孩子邀請鄰居家的小夥伴和同學來家裡辦家庭宴會,房間的布置、裝飾和美化都由孩子自己設計,招待飯菜、食品也是孩子自己去超市選購的,孩子還跟媽媽一起下廚,並給自己做的菜餚起藝術名稱,通過這些小宴會,孩子學會了交際禮儀和生活技能,同時也培養了創造性思維能力。
5、支持孩子在家裡辦畫廊。孩子在家裡大多有自己的「作品角」,他們在牆上開辟自己的園地;有的布置一些照片以及一些汽車、飛機、星球或寵物的圖片,有的用藝術字寫名人名言、座右銘或理想等。家長鼓勵孩子畫想像畫、科幻畫,越是異想天開越好。
6、讓兒童接觸更多的游戲。搞一些單詞連接、智力測驗之類的游戲。他們鼓勵兒童講笑話、做各種運動游戲等。
7、利用周圍的環境誘發兒童的好奇心。例如:有時可以讓兒童看一看,是否電視機出了故障?插頭是否插好?看看家裡人穿的衣服是用什麼工具和材料做的?
8、向兒童提出「假如發生緊急情況怎麼辦?」等問題。例如「貓掉在井裡怎麼辦?」等等,別忘了,對孩子的回答要給予鼓勵。
9、讓兒童集中精力做事情。精力越集中,創造力就越強。不妨讓兒童多做些手工,例如削木頭、針線活兒、紡織活兒等。
10、採用創造性解問題的方式。講授科學知識,不妨一起商量在失重的房間里繪畫的方法。在兒童睡前活動時間里,不妨讓兒童猜猜,17世紀的兒童是怎樣生活的?
11、示例直觀模型。如讓兒童雕塑鴨子,就領他們參觀海洋館的鴨子展覽或者博物館的鴨子雕塑等.
12、為兒童的想像力加油鼓掌。培養他們用獨特的方法觀察問題的能力。如在家裡捏粘土團或者面團給兒童看,讓兒童照此做各種形狀,然後晾乾,塗上顏色,交談時給兒童看他們從未見過的東西,告訴其出處或者作用及方法.
13、要常向兒童發問。比如「結果怎麼樣?」「與什麼有關?」等問題。這樣,兒童自然會對所提出的問題有新的想法和思考,創造力往往就是這一瞬間產生的。
G. 誰能推薦幾本提高創造力的書
超右腦學習
日本的有個誰寫的
不錯
還建議你到網路直接搜索關鍵字
應該能找到
H. 如何培養創造力
培養創造力的方式:
1,激發求知慾和好奇心,培養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特別是創造性想像,以及培養善於進行變革和發現新問題或新關系的能力;
2,重視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和獨創性;
3,培養求異思維和求同思維。
對於人來說,創造力不僅是天賦和才能,而且還是一種責任。創造力不是「deus ex machina」(解決一個困難的出乎意外的方法),也不能呼之即來,由創造力富有成果的表現看來,創造力是教育、培養和實踐的結果。閱題在於洞察創造活動的全過程,為促進創造力創造先決條件。
影響創造力的因素:
1,知識,包括吸收知識的能力、記憶知識的能力和理解知識的能力。吸收知識、鞏固知識、掌握專業技術、實際操作技術、積累實踐經驗、擴大知識面、運用知識分析問題,是創造力的基礎。
2,智力,智能是智力和多種能力的綜合,既包括敏銳、獨特的洞察力,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高效持久的記憶力和靈活自如的操作力,還包括掌握和運用創造原理、技巧和方法的能力等。這是構成創造力的重要部分。
3,人格,包括意志、情操等方面的內容。它是在一個人生理素質的基礎上,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創造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創造素質。優良素質對創造極為重要,是構成創造力的又一重要部分。
創造力-網路
I. 美國學校如何培養孩子創造力
與中國相比,美國孩子的創造力和想像力高出一籌。毫無疑問,這些差異和美國的教育體制是密不可分的。1.對孩子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培養,需要一定的時間做保證。 2.美國小學里藝術類功課的設置,要比中國豐富得多。 算術語文固然重要,但藝術熏陶是培養孩子想像力的重要手段。大家都知道,達芬奇是位著名的義大利畫家。他在繪畫藝術上的巨大成就,讓我們忽視了他同時也是一位發明家的事實。達芬奇在1495年設計了一幅降落傘的草圖。許多年以後,法國科學家根據這幅草圖,終於讓達芬奇的幻想變成了事實。由此可見,藝術和想像與創造發明大有關聯,沒有想像力的藝術家是無法進行創作的。依此推理,讓孩子們用藝術的方式,在紙上自由塗抹心中的想像世界,對培養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肯定大有益處。 3.同樣是繪畫塗抹,中美學校的教學也有不同之處。 在中國小學,老師通常會拿出繪畫樣本讓全班同學臨摹。誰模仿得最逼真,誰的得分就最高。在美國小學,你幾乎看不到全班學生都畫同一個大熊貓。與此相反,美國老師會鼓勵學生自由想像。比如在我家二寶的繪畫課上,有一次美國老師就是這樣告訴學生的,來,你們都畫一個外星人吧。最後這堂繪畫課的結果是,美國老師收到了幾十個外星人的圖片。無所謂標准答案,更談不上模仿得是否逼真,只要是用心設計外星人的孩子們,最後都得了高分。4.除了繪畫課,美國小學的音樂教學也非常值得稱道。 每次參加孩子們的學校音樂會,我都會感慨一番。我們在中國學校時上的音樂課,都學了些什麼呀?美國小學生到了三年級,人人都要選修一門樂器。隨後,到了初中和高中以後,這門樂器會跟著孩子們一起升學。我相信,選修樂器的中國孩子肯定大有人在。但在中國小學里,高質量的音樂普及教育肯定不如美國。中國孩子在音樂教育方面的總體缺陷,無疑會影響孩子們的想像力。也許你會不解,音樂和想像力有什麼關系?大有關系。作曲家是根據什麼創造出美妙的音樂的?一定離不開豐富的想像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失聰後的貝多芬,他晚期的創作被認為是超越了以前所有音樂,向人類想像力所能及的最高領域翱翔。沒有豐富的想像力,就沒有貝多芬的晚期成就。 5.中美小學在語文教學的不同之處 我還發現,在中美小學的語文教學上,也有一個值得關注的不同之處。我記得我上小學時,老師經常讓我們用田字格本,把什麼什麼字抄寫多少多少遍。在美國,我從來沒見到過類似的作業。美國老師當然會提醒學生字跡要工整,但美國孩子們不會用大量的時間機械地抄寫生字。我聽說一些國內的家長為了給孩子節省時間,主動用左手承擔孩子抄寫生字的任務。如此看來,大量抄寫生字,不妨適可而止。用省下的時間,讓孩子做一些有創造性的手工作業,不是更好嗎。 記得我在國內上學時,聽說過一句話叫實踐出真知。在我看來,美國學校可謂把這句話發揮到了極致。美國中小學幾乎都離不開一個重要的教學方式---外出遠足(fieldtrip)。美國學校外出遠足教學的距離有遠有近,內容極其豐富多彩。無論是課堂還是外出教學,美國學校對培養孩子們的藝術修養方面非常用心。這一點非常值得我們中國學校借鑒。 也許你會好奇,為了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除了重視藝術教育,美國學校就沒有什麼新花樣了嗎?當然有。與創造最直接的相關教育就是科學研究。美國中小學每年至少會舉辦一次科學節(Sciencefair)。對科研感興趣的學生,可以報名參加科學節的比賽。這種比賽選題非常隨意,沒有標准命題,孩子們對什麼拿手,對什麼感興趣,就拿什麼課題去報名來試試身手。 孩子是否參加科學節,屬於自願行為,學校並不勉強。美國家長對孩子的鼓勵態度,很值得我們中國家長學習。中國家長望子成龍者多,期望值過高的家長,難免不對孩子苛求。在這種情形下,我們常常要求孩子要服從家長,要聽話,要懂事。太服從的孩子,容易亦步亦趨,很難想像這樣的孩子會有什麼創造力。在這方面,美國家長比我們相對要通融得多,也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 總之,注重孩子藝術方面的培養,鼓勵孩子自由發揮想像,尊重孩子的個人興趣,是美國學校和家長培養孩子們想像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手段。
J. 有哪些創新方面的書籍
創新方面的書籍有:
一、《創新:經濟增長的奇跡》
《創新:經濟增長的奇跡》絕大多數學者一直將價格競爭視為增長背後的驅動力,鮑莫爾卻獨辟蹊徑,認為增長背後的推動力是以下三個方面的結合,即企業內部系統化的創新活動、一個創新行業中的所有企業在生產新產品和創建新工藝的過程中都爭先恐後地競爭、企業之間在創造和運用創新上的協作。
典型的資本主義經濟與所有其他經濟體系最鮮明的差別就是自由市場中存在的壓力迫使企業不斷進行創新,因而資本主義創造了異乎尋常的經濟增長紀錄。企業家始終在為經濟增長提供關鍵性的技術突破和其他形式的至關重要的增長激勵。
二、《偉大創意的誕生:創新自然史》
《偉大創意的誕生:創新自然史》內容簡介:大家都認得出好創意。印刷機、鉛筆、抽水馬桶、電池、互聯網、——這些都是絕妙的創意。然而,它們是如何產生的?被喻為「科技界的達爾文」的史蒂文·約翰遜在《偉大創意的誕生:創新自然史》一書中,提供了深具啟示意義以及有論證實據的答案。
作者史蒂文·約翰遜以富有感染力、包羅萬象的風格游歷於多重領域,從都市研究,到網路文化,找出了獨特創新背後的7大關鍵模式,深入人類600年重要發明的創新自然史,找尋它們的蹤跡。
三、《創新管理》
《創新管理》是2009年經濟管理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何穎。
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創新的歷史。火的發明使人類告別了茹毛飲血的野蠻時代;電燈的發明改變了人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傳統生活方式;火車、飛機的誕生使天涯近在咫尺;網路的廣泛應用使人們購物可以足不出戶。
四、《創新者的窘境》
本書分析了計算機、汽車、鋼鐵等行業的創新模式,一針見血地指出,良好的管理是導致這些企業衰敗的原因,通過一些具有行業領導地位的公司的成敗的經驗教訓,書中提出了抓住破壞性創新現象的一些原則。旨在幫助管理者看到正在經歷的或將會經歷的變化,指導大家積極面對並取得成功。
五、《大爆炸式創新》
大爆炸式顛覆是超越顛覆式創新的最新創新方式,是一種擁有巨大能量的創新,能在數月甚至數日之內撼動那些根基牢固的企業。其駭人的速度和巨大的影響力都來源於湧入市場的顛覆性科技,它們比前輩們質量更優,而且價格更低廉。
技術的指數級發展和產品的快速迭代改變了原有的創新方式。顛覆不再是從某一個方向出現,而是從四面八方涌來。我們面對的已經不再是創新者的窘境,而是創新者的災難。「你怎麼會破產的?」「兩步,慢慢瓦解,然後頃刻坍塌。」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創新 ([美] 威廉·鮑莫爾所著書籍)
網路—偉大創意的誕生:創新自然史
網路—創新管理
網路—創新者的窘境
網路—大爆炸式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