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新中國建立以來,中國創造了哪些奇跡
創造了以佔世界7%耕地解決佔世界22%人口吃飯問題
研製了"兩彈一星"
抗美援朝戰爭,一國抵抗內聯容合國軍,戰之能勝!使美軍【第一次在非勝利協議上簽字】。
從一窮二白到今天的世界第二經濟體
從幾乎沒有鐵路到全世界最大的高速鐵路網。
❷ 中國創造的奇跡是什麼
制度成功創造中國奇跡
[2299] (2009-10-05)
制度,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和基礎。一個國家的先進與落後,也必然體現在制度競爭的結果之上。如果從這個角度審視中華人民共和國六十年,我們是不是要得出這樣的結論:制度的成功決定了中國再度復興。
中國在世界范圍的落後和挨打,始自1840年的鴉片戰爭。盡管隨後進行了洋務運動,但卻慘敗於葺爾小國日本,舊的東亞體系全面崩潰,隨後便全面淪為西方的殖民地。如果不是西方列強之間的矛盾,中國早已被徹底瓜分(美國二十年代大學課堂上的討論題目是:是否應該瓜分中國?)。中國之失敗顯然在於實行了一千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已經無法適應新的時代發展需要,是制度之敗。到現在,這一點應該不會有異議。在美國長期生活的孫中山也認識到了這一點,提出以美國為範本重建中國的制度,並最終於1911年取得成功,終結了晚清七十年的屈辱歷史。然而,在中華民國三十八年間,別說中國再度復興,甚至連國家統一、主權獨立的歷史任務都沒有完成。更可怕的是,反而沿著1840年以降的下滑軌道加速沉淪:國家進一步分裂、國力進一步衰微。其實民國成立不到半年,民國元老章太炎就公開提出「民國亡國論」,實是振聾發聵、遠見卓識。袁世凱稱帝固然有其權力私心,但中華民國不適合中國也是其理由之一。張勛復辟固然和他個人對清王朝的愚忠有關,但同樣也是中華民國的失敗造成的。因此,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也就是歷史的必然。
中華人民共和國至今已經走過一個甲子,中國在重新贏得獨立和主權之後,也再度崛起成為世界新的強國。不僅是全球第三大經濟體,還是拉動全球經濟增長貢獻最大的國家,到2007年中國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已上升到19.2%,比美國高3.5個百分點,比歐元區高6.3個百分點,比日本高11.7個百分點,超過世界所有國家。到今天,中國銀行業早已超過金融帝國美國,全球十大銀行中國位居前三。中國汽車銷售量也超過汽車王國美國位居世界第一。如果和建國時相比,GDP增長了77倍;外匯儲備高居世界第一,增長了一萬多倍;貿易總量增長2200多倍,躍居世界第一;財政收入則增加1000多倍;人均GDP在人口增長兩倍(從4.5億到13億)的情況下,超過3000美元,增長133倍。不僅經濟如此,社會發展也是成果驚人。文盲率從80%降至3.6%,人均壽命不足35歲增至73歲。基本醫療將在今年覆蓋12億人口。中國的城鎮化率從10.6%提高到45.7%,是全球城鎮化速度的兩倍。這樣的成就,如果不是源於制度成功,還能是什麼原因呢?
其實這一點,就是自由派人士也不得不承認。中國政法大學蔡定劍教授這樣評價一種制度:「國際上的投資,大的資本的投資,人家要選擇投資環境,不會選擇一個沒有制度保障的國家去投資」。雖然他是在肯定西方的民主制度時說的這番話的,但卻是對任何一種制度模式有效的檢驗標准。眾所周知,中國是世界第二大吸引外資國,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8526億美元,僅次於美國。全球五百強(這可是十足的大資本)絕大多數都在中國投資設廠。顯然,全球用資本對美國和中國的制度投了贊成票。不過考慮到在中國的投資主體是周期長、流動性差的固定資產投資,而美國更多是短期、風險性高、流動性極強的金融投資,全球對哪一個制度更有信心不是昭然若揭了嗎?
在我看來,中國制度的優越性還在於超強的糾錯能力。誰都知道中國的決策素來以高效著稱,但糾錯的能力和效率卻往往被人所忽視。新中國六十年,最大的失誤有二:一是三年災荒,二是十年文革。中國糾正這些錯誤一是時間短,分別為三年和十年,二是自我糾錯。這一點和西方的民主制度相比,尤其明顯。美國獨立建國後以立憲的方式實行黑奴制長達百年。廢除黑奴制後,又以法律的名義實行種族隔離長達百年。而黑奴制和種族隔離的廢除與終止,也並非自我糾錯。黑奴制的結束是通過一場代價極高而且慘烈的內戰。北方對南方在戰爭期間甚至實行「殺光、搶光、燒光」的焦土政策。而種族隔離制度則是在黑人此起彼伏的和平與暴力的抗爭方式才獲得的,這期間慘烈的暴動曾震憾全球。
不僅制度上的糾錯能力存在顯著差異,就是政策性的糾錯能力也是天壤之別。中國錯誤批判馬寅初的人口論,導致人口增長失控。但中國意識到錯誤後,立即實行計劃生育,局面迅速得到控制。另一個人口大國印度雖然也意識到人口高速增長的代價,也曾想嘗試計劃生育政策,但卻屢屢失敗。而失敗的原因就在於它的制度。任何政黨想推進計劃生育,都會在大選中敗北。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人口暴漲,並將很快取代中國成為全球第一----正如西方所說,這是印度唯一可以超過中國的地方。還有,當中國七十年代末放棄計劃經濟的時候,同樣是實行計劃經濟的印度在中國取得巨大成功後,才於九十年代實行市場經濟,比中國落後十多年,這在一日千里的地球村時代意味著什麼,不言而喻。
美國的次貸危機,幾年前就被當時的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發現,但卻不採取任何措施。危機爆發後,他在國會舉行的聽證會這樣辯解:不錯,我是幾年前就知道次貸的危害,可是如果我讓銀行破產、窮人失去住房,國會會批准嗎?一語道出何以失去糾錯能力的制度性原因。美國的次貸危機,以「兩房」破產為轉折點。但兩房的問題二十年前就被美國學者(湯姆.斯坦頓,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美國政府研究中心的經濟學教授)看出,在他的努力下,國會甚至舉行了聽證會。然而,在兩房兩大巨頭的游說下,在聽證會上甚至不允許這位學者講話,後來雖然成立一個委員會,但沒有任何權力的委員會根本無法制衡兩房。直到2007年,這位學者仍然一再撰文呼籲兩房的問題,但最終等來的是危機的全面爆發。
其實西方的制度只所以失去了高效的糾錯能力,只有等到危機爆發才有可能解決,原因可從鄧小平的一句話中尋找到答案:1989年,西方資本曾大舉撤離,鄧小平當時撂下一句狠話:「資本家,資本家,資本回來了,資本家的政府還回不來嗎?」可謂一語道破西方制度的本質。日本京都大學每年都做一個調查;信賴商人的比例為3%,而信賴政治家的比例則為0.3%!美國有一個說謊俱樂部,規定政治家不得參與。因為大家都是業余玩玩的,哪比的了政治人物的專業水準。
如果東西方制度進行對比,我們會發現西方的制度至少有兩個難以解決的困境。一是西方的政策受制於普通的選民----這是道德正確色彩濃厚但卻弊端叢生。選民只關心自己的切身利益,對於事關長遠、全局甚至全球的事務並不關心,也缺乏足夠的專業知識。德國選民素質之高可冠全球,尤其是環保意識。但只要綠黨提出增加燃油稅,綠黨的選票就會大幅減少。德國尚且如此,更何況其他國家。美國是當今世界發達國家唯一沒有全民醫療保險的國家。近幾十年歷任總統都想將之建立,但都以失敗而告終。奧巴馬這一次以破釜沉舟之勢要取得成功,聲稱為了醫改,他寧可放棄連任,他在國會演講也毫無退路的表示自己將是最後一位醫改闖關總統。然而,既得利益者卻發起了強大的反撲,把他與斯大林、希特勒並列,並扣上要把美國社會主義化的大帽子,現在鹿死誰手仍難預料。至於法國,相同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2005年公投歐盟憲法,盡管是法國人起草的,而且對法國國家利益做了很大關照,但仍被公投拒絕。而實際上,絕大多數選民都沒有讀過歐盟憲法草案,他們只所以投反對票僅僅是對現政府不滿,而不是對歐盟憲法有不同意見。屢屢在危機中拯救過法國的戴高樂,就是在一次事關改革的公投中敗北,而辭去總統職務,徹底離開政壇。當然對於民意的不合理性,西方國家也從制度上進行修補。比如,歐盟憲法公投失敗後,法國新政府就不再通過公投進行表決,而是直接在議會表決通過。大家可能注意到,雖然西方號稱民主和三權分立,但大法官一不是選舉產生,二是採用終身制。原因在於,不是選舉產生,就可以不受民意影響和左右。任期終身制,就可以不受政府控制。但根本目的還是要擺脫民意的制約。盡管有制度上的修補,但當民意走向極端的時候,仍然於事無補。希拉克時代的德維爾潘政府,為解決就業難題,推出CPE法案,以幫助青年人就業(由於法國勞工制度,老闆一旦僱用員工將很難辭退。但卻造成老闆不願僱人的現象。特別是青年人就業相當困難。為此,該法案決定增加老闆的權力。針對青年人僱用前兩年可以辭退)。這樣一個改革幅度不大、針對面也不廣的法案卻在法國引起軒然大波。盡管議會通過,總統簽署已成為法律,但民眾卻發起大規模長期的罷工、遊行。最終迫使這項法律做廢。這就是廣場政治的效應。事實上,任何改革都是對利益的調整,總是有人得益有人受損,但國家要看是否整體上有利。但選民只會看自己。這就是票選民主的致命傷。這就是寧可通用破產,魚死網破,民眾也不會同意減少福利、減少工資、共度難關的原因。
二是西方的政治受制於財團。西方的選舉民主,決定了必須有巨額的選舉資金。而唯一有能力提供的只有財團。別看最後是選民在進行投票,實際上投票開始前,資本已經進行了「初選」。那些獲得財團青睞的候選人才可能脫穎而出。勝選後,當然必須進行回報。這也是為什麼,去年華爾街五大投行全軍覆滅,但高盛集團的政治獻金仍然高達數億美元。由於政治力量對資本力量的臣服,從而使得資本處於無監管狀態,不出問題,仍然可以保持繁榮,一出問題就是全局性的、崩潰性的。這也是為什麼可以產生次貸危機,進而可以演變成全球經濟危機。前幾年倒閉的全美第十七大公司安然,是布希總統最大的金主之一,71%的參議員、眾議員能源委員會的23名委員中的19 人接受過安然的資金。就是聯邦能源管制委員會的主席也是在安然公司總裁的推薦下才獲得這個職位的。這樣的公司誰還能管的了?直到它自己玩完、徹底毀滅為止。同樣的,這也是為什麼馬多夫居然能夠在美國可以多年撐起一個五百億美元的騙局。他自己在監獄中也一再聲稱怎麼也想不到自己可以騙這么久。
資本的力量在中國雖然迅速崛起,但仍然臣服於政治權力之下,一旦資本逐利本性惡性發展,政治權力可以迅速解決。三鹿奶粉事件發生後,盡管企業本身妄圖收買媒體和當地政府掩蓋真相,但卻在最高政治權力面前碰的粉碎。如果同樣的事情發生在美國,必將會是第二個「兩房」。
中國的現行制度如何,從自身取得的成就,從縱向與滿清、民國相比,從橫向與西方相比,都可以得出無容置疑的結論。如果套用西方的話語模式,至少是「最不壞的制度」。也就是制度的成功,才創造了中國的復興這一人類歷史上唯一一個文明衰落後再度復興的奇跡。
法國巴黎 宋魯鄭
《聯合早報網
❸ 爺爺開國老人,而且自己創造了商業奇跡官場之風流人生,的修真小說
極品太子爺
❹ 見證人類發展史上的奇跡,都創造了哪些奇跡
見證人類發展史上的奇跡,都創造了哪些奇跡?在人類漫長的發展歷史當中,有許多奇跡的存在。也正是因為這些奇跡的存在,才造就了我們當今的生活環境以及生活水平。一般稱之為奇跡的,都是一種跨越時代的發展。因此,如果能夠成為人類發展歷史上的奇跡。那麼,必定在人類的發展史上有著濃墨重彩的一筆。下面就讓我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所認為在人類發展史上,創造了哪一些奇跡。
信息產業的革命是對於計算機等高科技產品的一種革命。他帶給我們的將是更加智能,更加方便的計算我生活中所必要的東西。同時,計算機的出現使得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能夠更加的便捷。許多人能夠通過計算機,互聯網等方式進行交談溝通,讓這個社會的交流變得更為順暢便捷。
❺ 以優質創新鑄造商業奇跡
王春利
眾所周知,北京菜市口百貨股份有限公司以非凡的經營業績和創新的經營理念,創造著一個又一個的商業奇跡。
菜百總店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廣安門內大街306號,營業面積8800平方米,旗下擁有自主品牌——菜百首飾。
公司主要經營足金、千足金飾品、千足金擺件、金條、鉑金、鑽石、翡翠、白玉、珠寶、金銀幣章、K-gold及18K金、銀飾品等大類商品以及各類投資類商品。近年來公司的各項主要指標實現了快速增長;截至2012年9月,僅用了9個月的時間實現銷售109.7億元,同比2011年上升10.45%,再一次刷新了中國黃金珠寶行業的紀錄,成為當之無愧的領軍企業!迄今為止,菜百公司已經連續22年蟬聯北京市黃金珠寶銷量第一,全國單獨門店銷量第一。
近年來,公司先後獲得「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商業服務業改革開放30年功勛企業」、「2011年度十大時尚領軍企業」、「企業信用評價AAA級信用企業」等300多項榮譽稱號。同時,菜百公司還被世界黃金協會授予「世界黃金首飾銷售典範企業」,被國際鉑金協會授予「全球鉑金首飾營銷領先企業」。現在的菜百已成功轉型為黃金珠寶專營公司,有著不可比擬的專業優勢,具體表現在:
1.優質產品,金質服務
菜百公司是集原料購買、設計、加工、品牌推廣、投資回購、售後服務於一體的黃金珠寶專業經營公司。時尚、高質量以及優質的服務是「菜百首飾」的核心內涵。公司始終堅持質量第一、誠信經營的宗旨。早在1998年,菜百公司就實行了ISO9002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成為北京市國合商業中第一家通過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單位。公司多年來始終堅持質量體系的審核,使企業的發展在良性的軌道上運行。不僅如此,菜百公司還擁有中國金幣特許零售商資格,且為銀行間行業協會下設的金幣委員會委員。2002年上海黃金交易所成立,菜百作為首批會員單位和交割委員會委員,於黃金交易所開放當日,成功敲定黃鉑金交易第一單。同時,菜百公司制定出高於國家標準的「菜百首飾質量訂單標准」,以此為依據向生產廠家下達質量訂單。從源頭把控質量,保證出售的每件首飾都附有國家權威機構出具的檢驗證明。高質量產品是誠信經營的體現,菜百公司贏得了顧客的支持與信任,受到追捧。
菜百公司首家在全國成立黃金珠寶首飾售後服務中心,首家提出金質服務概念,全面落實服務承諾,為消費者提供首飾清洗、修理、咨詢、以舊換新,刻字等「一站式」服務;全面實現菜百公司的30項服務承諾,被消費者稱為「具有人文色彩的,充滿人性化的服務」,也因此成為金質服務的又一大亮點。
2012年中國珠寶玉石首飾年鑒
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創造了哪些舉世公認的奇跡
1、我們創造了經濟發展的偉大奇跡。
中國經濟發展的偉大奇跡,植根於新中國前30年艱苦卓絕的探索,得益於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抉擇。新中國成立後,我們在不長的時間里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改革開放後,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全面展開,充分釋放了中國經濟的活力,創造了人類經濟發展史上罕見的中國速度。2018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為900309億元,經濟總量首次站上90萬億元的歷史新台階,穩居世界第二位。
2、我們創造了民生改善的偉大奇跡。
我們黨始終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根本宗旨,堅持讓人民群眾共享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成果。經過70年不懈努力,人民生活水平從解決溫飽到實現總體小康,正在邁向全面小康。1978年,我國農村貧困人口高達7.7億人,到2018年我國農村貧困人口已下降到1660萬人。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力度之大、效果之彰,在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
3、我們創造了科技進步的偉大奇跡。
多復變函數論、陸相成油理論、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等成就,高溫超導、中微子物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納米科技等基礎科學突破,「兩彈一星」、超級雜交水稻、高性能計算機等工程技術成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強支撐,也為我國成為一個有世界影響的大國奠定了重要基礎。當前,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推動數字經濟、平台經濟、共享經濟井噴式發展。古老的中國,在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中踏浪前行。
4、我們創造了制度創新的偉大奇跡。
70年來,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了制度創新的偉大探索。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障了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權利,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構建起和諧的黨際關系,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把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的優勢結合起來,「一國兩制」偉大構想開辟了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的嶄新道路,等等。新中國70年的制度創新,為人類制度文明發展作出了獨特貢獻。
5、我們創造了社會保障體系的偉大奇跡
中國還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覆蓋人口最多的社會保障體系。截至2018年6月,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9.25億、1.91億、2.3億。今天,廣大人民群眾過上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富足的生活。
❼ 毛概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創造了哪些中國式奇跡
1)建立全面物質生產體系
中國改革開放30年,保證了和平穩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質生產體系,經濟建設取得顯著成就. 中國已經由初級工業經濟轉變為高級工業經濟,包括鋼鐵、家用電器在內的許多工業產品生產居世界第一位.與此同時,中國經濟規模和經濟總量也不斷擴大.
(2)國際地位持續不斷提高
中國改革開放30年,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快速經濟增長使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不斷上升.
(3)全面融入世界經濟體系
以加入WTO為標志,中國經濟已經完成市場化和國際化進程,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和經濟全球化浪潮之中.
(4)社會經濟取得全面進步
(5)經濟增長變得更加穩健
中國的改革開放釋放出巨大的生產力,政府主導、大力投資和不斷強化的工業經濟使中國經濟增長一直高於世界經濟增長水平.
(6)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
中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的同時,經濟發展水平大幅度提高.1978年中國人均GDP為381元,按照1980年1美元兌換1.53元人民幣匯率計算,約合149美元.2007年中國人均GDP上升到2640美元,比改革開放前增長了17倍.
(7)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改善
(8)教育發展取得長足進步
教育發展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指標.改革開放30年,中國教育發展取得長足進步.1978年中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數只有16.5萬,占當時中國人口總量96259萬的0.0171%.2006年中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數達到377.5萬,占當年中國人口總量131448萬的0.2871%,30年間增長了16.7倍.
(9)國民預期壽命明顯提高
預期壽命是衡量一個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綜合指標,預期壽命提高不但意味著經濟發展水平提高,也意味著社會保障能力的提升.根據中國人口普查數據,1982年中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是67.77歲,2000年中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上升到71.40歲,增加了3.63歲.
(10)人民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中國人民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經進入一個與世界同步的時代.
望採納
❽ 中國改革以來創造了哪些偉大奇跡和輝煌成就
1、設立經濟特區
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轉廣東省委、福建省委關於對外經濟活動實行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的報告,決定在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試辦特區。
8月13日,國務院頒發《關於大力發展對外貿易增加外匯收入若干問題的規定》,主要內容是擴大地方和企業的外貿許可權,鼓勵增加出口,辦好出口特區。1980年5月1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轉《廣東、福建兩省會議紀要》,定名為「經濟特區」。
2、加入世貿
1995年7月11日,世貿組織總理事會會議決定接納中國為該組織的觀察員。中國自1986年申請重返關貿總協定以來,為復關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已進行了長達15年的努力。
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成為其第143個成員。
中華民國是世貿前身——關貿總協定的創建國之一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卻因為政治對立的原因,拒絕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而繼續承認中華民國政府地位,中華人民共和國無法獲得在關貿總協定中締約國成員的身份。
在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會議推出2758號決議,即在「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組織中的合法權利問題」上做出表態,中華人民共和國獲得了合法地位,中華民國政府也不再出現在關貿總協定的列表之中,直到2001年,中國與中國台灣才陸續加入WTO。
3、農業建設
我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要用不足世界7%的土地養活佔世界1/5的人口。為保證糧食產量穩步增長,國家不斷加強對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農業的基礎地位得到加強。
1979年至2007年,農林牧漁水利業累計完成投資16202億元,年平均增長13.2%。這些投資主要用於農業基礎設施、商品糧棉生產基地和防護林工程建設。
通過30年大規模的建設,我國農林牧漁水利業基礎設施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增強了防洪、防澇、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推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2007年,我國共有水庫85412座,水庫總庫容6345億立方米,分別比1990年增加2025座和1685億立方米;
堤防長度增加6.4萬公里,堤坊保護面積增加1352萬公頃;建設灌區506處,灌區有效灌溉面積新增711萬公頃。
❾ 中國航天業開創於1956年.幾十年來,中國航天事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的翻譯
中國航天業開創於1956年。幾十年來,中國航天事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的翻譯為:
China's space instry was founded in 1956. For decades, China's space instry has created one miracle after another.
重點片語:
中國航天:Chinese Spaceflight;China's space instry。
開創:被動形式翻譯為be founded in;主動形式為create a new situation;initiate; found; set up; pioneer; open。
奇跡:miracle;wonder。
一個又一個:One by one;one ... after another。
(9)創造了業內奇跡擴展閱讀
中國航天的奇跡有:
1、2003年10月15日9時整,我國自行研製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這是中國首次進行載人航天飛行。我國自己培養的第一代航天員楊利偉在太空中圍繞地球飛行14圈,經過21小時23分、60萬公里的安全飛行後,於16日6時23分在內蒙古主著陸場成功著陸返回。
2、2008年9月25日,我國第三艘載人飛船神舟七號成功發射,三名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順利升空。 27日16時48分,翟志剛在太空邁出第一步,中國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開始。中國隨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空間出艙活動技術的國家。
3、2013年6月11日,我國第五艘載人飛船神舟十號於11日17時38分搭載三位航天員飛向太空, 將在軌飛行15天,並首次開展我國航天員太空授課活動。飛行乘組由男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和女航天員王亞平組成,聶海勝擔任指令長。
4、2016年10月17日7時30分,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了我國第六艘載人飛船神舟十一號,航天員景海鵬、陳冬,航天員景海鵬第三次參加飛行任務。19日凌晨,神舟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自動交會對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