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幼兒園如何讓幼兒感受藝術的美
美育的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是培養孩子對美的感受力。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美的欣賞能力比美的創造能力更為重要,一個不會感受美、不會欣賞美的人,很難想像他能創造出美的事物來。
在培養孩子美感的活動中,首先考慮到小兒的情緒,因為小兒的美感與情緒有緊密的聯系,他們在積極的情緒下就對美的事物產生快感。另外還要考慮到小兒的美感和審美能力,安排的活動總要和他們的動作相伴隨,具有表面性和行動性特點。
在小兒的生活和各種活動中處處都有美的內容,成人可以引導孩子感受美的存在,對孩子進行美的教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欣賞環境美兒 讓孩子生活在優美的環境中。家庭室內要清潔,室內布置要注意做到色彩協調,整潔大方,牆壁裝飾要富有藝術性,傢具、用品、玩具的選擇與放置也要有藝術性,使小兒的生活環境整齊、舒適、美觀,潛移默化地提高他對美好事物的感受力。
(2)欣賞自然美兒童 大自然的美,是對小兒進行美育的極好的現成教材。千姿百態的花草樹木,各種各樣的鳥蟲魚獸,變幻多端的自然景色,對小兒都有無比的吸引力。成人要把孩子帶到大自然中去,啟發和引導小兒欣賞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色,從他們的色彩、形態、聲響的變化中領略大自然的美。成人可以用小兒能理解的藝術語言充分表達其中的美,並教給孩子用藝術語言描寫自然景色。
(3)欣賞藝術美 在孩子游戲時以不刺耳的音量播放精湛的名曲,使孩子從極其自然的氣氛中接受。音樂有明快激昂的,也有陰郁低沉的。嬰幼兒時期以明快的充滿希望的音樂為好。另外還要拿出小兒感興趣的樂曲,由他們自發地欣賞,成人給以指導。在愉快欣賞的過程中,孩子會逐漸體會出音樂要表達的感情。這時可以讓他們談談自己的感想。一般來說,供小兒欣賞的音樂最好是節奏性強,能跟成人一起哼唱的名曲段落,以此培養孩子主動欣賞音樂的慾望。對於音樂不光是聽一聽,還要促使孩子用心靈的耳朵去領會。
美術作品形象生動優美,色彩鮮明,造型具體,因此小兒有強烈的感染力。給孩子看美麗的畫冊,欣賞名畫,也會提高孩子對藝術作品的分析力和判斷力。
幼兒對美的感受能力是指他們對所描繪的對象的感覺、情感和反應,它是在幼兒從事繪畫、剪紙、塑造等藝術活動過程中逐漸形成和發展的。這種能力的形成不能強迫,只能在沒有競爭和成人干擾的、無憂無慮的活動中得到發展。
成人應該按照幼兒不同年齡的表現,提供各種機會,多和孩子討論對大自然、對周圍生活、對藝術品的美的體驗。成人在作出自己的判斷時,就在影響著孩子,因而也應聽聽孩子的意見,不要用簡單化的方式去否定孩子的看法。幼兒只有獨立進行評價時,才能形成他們的審美能力。
孩子小時候喜歡看色彩對比強烈的東西,但不能一直給他們看同一類型的藝術品,應該選擇高質量的、各種創作方法、各種類型的藝術品給幼兒欣賞,有抽象的,有寫實的,有鮮艷的,有暗淡的,逐步發展他們的藝術趣味;但要注意內容健康和幼兒所能夠理解接受的。
要注意各種藝術形式的互相感染。一段好聽的音樂會引出一幅好畫,一個好的泥塑會引出一美麗的童話;不要孤立地從事某一種美術活動。
Ⅱ 如何實施幼兒園的美育
1、重視音樂
教育音樂是用聲音來塑造形象的聽覺的藝術,按照節奏和旋律來影響著聽覺,影響著兒童的情感,同時提升幼兒的聽覺能力。音樂教育要發展幼兒的智力,提升幼兒的想像能力、記憶能力,要鍛煉幼兒的思維,培養幼兒好的情感,促進幼兒能力的提高。
2、強化美術教育
幼兒園的美術教育中重要的是美術欣賞,美術是造型的藝術,強調著色彩的和諧,線條的明晰,更加形象和生動,並鍛煉幼兒的視覺,提升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想像能力。幼兒在感受美好美麗的玩具的時候,能夠展現出豐富的表現慾望,喜歡用畫筆來描繪想像中的畫面和圖案,在這個過程中要重視幼兒對美的追求,實現幼兒對美的創造。
3、文學藝術教育
幼兒教師要重視文學藝術教育,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來塑造人物形象,充分創造情節,發展幼兒的情感。在幼兒的文學藝術教育中,教師可以通過聽故事、講童話、讀詩歌、欣賞幼兒影視作品等來豐富幼兒的情感。幼兒教師要鼓勵幼兒欣賞作品內容豐富、情節感人的作品,積累知識,發展語言能力,並教育幼兒產生美的教育,教會幼兒學會辨別事物的真假,學會分辨善惡,學會區別美醜。
4、發展幼兒的體育
幼兒教師可以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增強幼兒的體質,可以培養幼兒的形體美、姿態美。教師要通過體育鍛煉,塑造幼兒的優秀品質,發展幼兒的能力,並重視幼兒的藝術創造。在幼兒體育教學中,要根據幼兒的年齡和生理、心理特點給幼兒一些體育活動能力的教育,教育幼兒在體育活動中提升能力,增強體質。
5、深入進行常識教育
幼兒教師要對幼兒進行常識教育,通過綜合性的知識教育的活動,引導幼兒了解周圍生活中的知識,充分積累知識,掌握技能,並學習科學文化知識。
Ⅲ 幼兒園如何開展創造性美術活動
【關鍵詞】創意;美術;興趣;想像力;創造力
《綱要》指出:「幼兒園的創作過程和作品是他們表達自己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應支持幼兒富有個性的創造性的表達。」「幼兒園教育活動是教師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活潑、主動的教育過程。」萌發幼兒在美術活動中的創新意識,是幼兒期創新教育的重要方面。在傳統的美術學習方式中,過分地突出和強調的是機械的模仿及強調知識的接受與技能的掌握,幼兒的學習被控制在「你說我聽,你示範、我模仿」的被動接受過程,幼兒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被冷落。再走向素質教育的今天,將轉變的教育觀念轉化到幼兒創意美術活動的實踐當中來,我們也曾為這一問題而苦惱。那麼怎樣才能更好地開展幼兒美術教育活動?經過進一步的研究和實踐,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轉換思想,更新理念
教師要確立以「幼兒發展為本」的觀念,滿足不同差異幼兒的需要,鼓勵每一個幼兒積極動手,鼓勵引導他們擁有獨立的自發的藝術傾向和創造。同時教師有計劃地教導幼兒學習一些基本的製作技巧,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技巧,才能為幼兒更好地自由表達而插上的飛行翅膀。
以前教師准備的材料較單一,除了紙就是顏料,現在的教學中,各種廢棄材料:紙巾筒、紙盒、一次性筷子、冷飲棒、廢報紙、塑料袋、塑料杯等都變成了我們的教學內容,為幼兒創造力的培養提供必要的條件。同時教師要注意在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中滲透幼兒創造性思維品質和習慣的培養,豐富幼兒經驗,擴大幼兒知識面;可利用文學作品、音樂作品,引導欣賞多種形式的藝術作品,擴展幼兒視野;在美術活動引導中鼓勵幼兒盡情插上想像的翅膀來飛翔,把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
二 、營造充滿創意藝術氛圍的環境。
創設具有開放的、新形態的、充滿創意藝術氛圍的教育環境是幼兒園開展創意美術的切入點。重視環境的潛在教育功能。
(一)同伴的創意作品激發幼兒的創造思維
我們在每班的門口裝置了作品展示欄;並且每個班在園里有對外開放的作品展示架,提供了這些框架後,我們孩子的作品就展示在這兒,這是孩子們階段性美術成果的最好展現,也為孩子們創設一方藝術交流的天地。
(二)用家長的設計靈感來為孩子開辟一個展示舞台
除了孩子,家長也是我們藝術環境的參與者,我們每年都組織家園教玩具製作大賽,作品要求是家長和孩子們用生活中的廢棄環保材料構思、製作的,我們有個作品展示廳,裡面陳列了家長與孩子的智慧結晶,有的新奇製作出人意料,奇思妙想讓人耳目一新,深受啟迪。孩子們參觀時都津津樂道的向同伴講解自己的作品和與父母製作中的趣事。
(三)用名家的抽象藝術激發幼兒的創造思維
我們首先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創設了優美、生動、富有情趣、具有感染力的環境,我們的藝術走廊上畫著世界著名畫家的抽象畫作品,給幼兒欣賞人類最優秀的藝術精品,讓幼兒直接與大師對話,直接感知藝術的魅力,使之從小具有良好的審美情趣。
Ⅳ 如何培養孩子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教學設計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將幼兒教育的內容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其中藝術教育作為五大領域之一有著自身獨特的作用。在幼兒期,幼兒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有很多種,如音樂、舞蹈、美術、手工製作、書法、影視作品等,其特徵也各不相同。教師應通過藝術活動的開展,讓幼兒感受不同藝術形式的基本特徵,體驗審美愉悅,深化幼兒對美的感受能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發現和感受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下面我談談在幼兒音樂教育中如何更好地培養幼兒感受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一、觀賞自然美:培養幼兒發現的能力。幼兒處於認知發展的最初階段,觀察力、注意力、抽象想像思維能力正在初步發展。而對美麗奇妙的世界,該如何引導幼兒去發現美,為表現美、創造美積累經驗呢? 1、傾聽自然美 幼兒生活在大自然中,自然界豐富的事物和現象給了他們形成美感的源泉,教師應利用周圍的環境,引導幼兒觀察、發現、感受和欣賞美的事物,一起傾聽自然中各種好聽的聲音,如鳥叫聲、蟲鳴聲流水聲等,引導幼兒感知聲音的音色、強弱、快慢等,想像聲音像什麼,是什麼東西發出來的,帶領幼兒領略自然美。 2、欣賞節日藝術美 一年中有很多的節日,節日里都會有各種慶祝的活動。如春節、元宵節、中秋節、六一節等,在這些節日來臨之際,可組織幼兒觀賞這些文藝節目,讓幼兒感受節日特有的藝術美。 二、欣賞音樂作品,培養幼兒感受美的能力 。俄國兒童文學家別林斯基曾說過:"應當竭力使孩子們少領悟一些,但要多感受一些。"幼兒美的感受力不但需要從長期的、有計劃有目的欣賞活動中獲得,同時需要有正確的方法促進其感受美的能力的提高。 1、教給幼兒欣賞音樂作品的方法 。引導幼兒從作品旋律的節奏,強弱,快慢和情緒、樂段的變化去感受音樂的特點,甚至是討論作品的背景和意境等,如在學習音樂欣賞課《奇妙的大森林》時,在樂曲中高音區跳躍的旋律表現出了小松鼠的歡快,低音區緩慢的旋律則代表了大象的穩重。在欣賞體驗中,孩子們感受到了音樂帶給他們的快樂。 2、為幼兒提供適宜的音樂作品 。由於幼兒期孩子感受力的有限,還不能感知音樂中細微的變化,因此教師要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幼兒選擇音樂作品,最好是選擇一些簡單,情緒情感鮮明的樂曲(如搖籃曲、進行曲、舞曲)等,發展他們對音樂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三、在感受音樂的同時,培養幼兒的表現力。從《綱要》的精神中可以看出,培養幼兒進行藝術活動時要提倡幼兒的參與性,充分挖掘其表現形像的潛力。表現是實踐性很強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性內容。是培養幼兒音樂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在音樂活動中注意培養幼兒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以及綜合性藝術表演能力,使幼兒能用音樂的形式表達個人的情感,並與他人溝通,融洽感情。 1、歌唱活動 :唱歌的目的是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我們不能只滿足於教孩子唱會一首歌,重要的是啟發幼兒准確地表達出歌曲的感情和藝術形象,進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體味。做到真確的呼吸,准確的吐字、准確的音高和節奏、自然而美好的聲音等等,孩子才能進入表現音樂的最佳狀態,唱出的歌聲真摯動聽,從而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 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使幼兒充分理解歌曲的內容,結合他們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詞語,作形象的比喻和講解,把歌曲蘊含的豐富情感和藝術美挖掘出來,激發幼兒對理解歌詞的興趣,引導他們將自己投入到唱歌中去,正確地、創造性的表達出歌曲的情感和藝術美。 如在音樂活動《小樹葉》中,因為歌曲有兩段,而兩段所要表達的情感是完全不同的,這就要求小朋友唱歌的情緒是不同的,開始小朋友們總是把握不了歌曲的感情,唱起來沒有表情,聲音不好聽。對此,我把歌曲用一個孩子離開媽媽的故事講解給小朋友聽。我說,第一段是樹葉寶寶要離開自己的媽媽,心裡又難過又害怕,因此唱的時候聲音要低沉,緩慢些。臉上的表情是難過害怕的。第二段,小樹葉是堅強勇敢的,它告訴媽媽明年春天又會回到媽媽的懷抱,應該用歡快明亮的聲音來唱。臉上的表情是開心的。在經過這樣的理解與練習後,幼兒的歌聲中充滿了感情,歌聲中浸染著美的色彩。 2、樂器教學 :樂器教學最大的價值在於增強了音樂活動對幼兒的吸引力,促進幼兒對音樂的感受、理解、表現和創造能力的發展。 當某件樂器第一次出現在幼兒的面前時,幼兒總按捺不住想玩弄樂器以發出聲音,這時,我會先告訴幼兒怎麼正確地拿放樂器,怎麼樣讓樂器發出好聽的聲音達到正確演奏,老師說什麼,孩子做什麼,給幼兒畫一個框。雖然活動是井井有序,可是幼兒的學習是被動的,削弱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想到這里我又利用平時戶外活動剩餘的時間帶領幼兒去音樂大教室感受樂器,在這里也讓他們'亂一亂',讓幼兒自己去發現,以保護幼兒對新玩意兒產生的好奇。 3、律動教學的目的在於通過律動培養與發展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能力,而不在於律動的動作本身,它是一種讓幼兒全身心投入到音樂之中的審美體驗活動。 瑞士音樂教育家達爾克羅茲認為:在音樂上,凡聲音的強弱、速度的快慢、節奏的長短、聲音的高低等各種變化的動感,均可以身體的動作予以表現,特別是節奏。凡有節奏,就有律動;凡律動均有節奏。個體對音樂的身體反應是直覺的、自然的、即興的。 教律動時,以往總是「教師編,孩子學」這種機械式模仿,束縛了幼兒的手腳和大腦。我在音樂活動中打破這個常規,讓幼兒自己聽音樂、自己去感受、自己去理解、自己去想像,把聽到的音樂用自己的手、腳做動作去自行發揮、自我表現。在音樂活動中,我總是鼓勵孩子們根據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大膽地去表現自我,這既有利於自信心的樹立,也利於良好個性的培養。每次的音樂活動最後我都會讓全班孩子起立自己找一個空地,盡情的跳舞,全班幾十個人編了幾十個小舞蹈,盡管有的大同小異,有的動作也欠優美,但我還是表揚和鼓勵了大家,因為這畢竟是他們的心血,他們自己的「作品」。 四、提供創造機會與空間,激發幼兒的想像力,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幼兒是最富有想像力和創造力的,但是當前的一些社會環境和不良教育方式卻限制了幼兒的想像力。我認為創造力培養的過程就是讓幼兒在音樂活動中自由自在,心情愉快,精神放鬆,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理解各種音樂所表達的形象、意義、最終用自己認為最適合的聲音表達出內心的感受,同時進行即興創造和創作實踐活動,創造出屬於孩子們自己的新的音樂過程。 1、利用多種途徑提供藝術創造的機會和空間。在幼兒園中,教師要提供寬松的環境氛圍,利用身邊的資源(如錄音機、電視等)播放音樂、表演等,鼓勵幼兒模仿表現,不過多限制幼兒,盡可能多地為幼兒提供可以自由參與的條件和機會。甚至是有意組織、邀請和鼓勵幼兒參加一些藝術活動(如:唱歌、律動、舞蹈和表演等集體音樂活動),讓孩子們在愉快的藝術活動中培養美的經驗,並達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2、鼓勵支持幼兒對聲音的探索,重視幼兒在活動中的即興性。工具、材料還有自然界都能發出聲音,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去聆聽、探索和想像。如引導幼兒聆聽和分辨用不同物品、打擊樂器或敲擊方法發出的聲音的不同,用不同的物品、打擊樂器模擬自然界和生活中有特點的聲響,用嗓音和身體動作發出不同的聲響和節奏等,充分發揮幼兒的想像力,重視和鼓勵幼兒在活動中的即興表演,用自己的方式完成創造活動,感受創造樂趣。 3、在活動中注重培養幼兒良好的節奏感。節奏是學習音樂最基礎的部
Ⅳ 幼兒園怎樣培養兒童的創造力
如何培養幼兒創造力,每個幼兒都具有潛在或正在萌發的創造力,創造能力越高的人往往具有較好的個性品質和積極的情感體驗,表現為自信、自立,興趣廣泛,喜歡探索、情感豐富等,所以,家長們一定要重視幼兒寶寶們的創造力開發。
1
如何培養幼兒創造力
1、鼓勵孩子扮演演戲角色
家長讓三五個孩子在一起分角色朗誦莎士比亞的著名片段,朗誦名詩是很常見的,有時還讓他們自編自演啞劇、小品和滑稽劇等。鼓勵孩子做小實驗、搞小製作等。許多孩子都有「家庭工具箱」和「實驗角」。「小科學迷們」做實驗、搞製作、種花、植樹、飼養小動物等,許多孩子每年都有新創造發明比賽。
2、鼓勵孩子自製不花錢的禮物
在孩子需要送給別人禮物時,家長鼓勵孩子自己製作禮物,而不是花錢買,如新年賀卡、祝賀生日卡的節日小工藝品等,這些小禮物新穎、獨特,飽含著濃濃的情誼和美好的祝福。
3、放手讓孩子自辦家庭小宴會
家長允許孩子邀請鄰居家的小夥伴和同學來家裡辦家庭宴會,房間的布置、裝飾和美化都由孩子自己設計,招待飯菜、食品也是孩子自己去超市選購的,孩子還跟媽媽一起下廚,並給自己做的菜餚起藝術名稱,通過這些小宴會,孩子學會了交際禮儀和生活技能,同時也培養了創造性思維能力。
4、培養孩子良好的個性品質
古今中外做出巨大貢獻的、富於創造的人都具有熱愛事業、興趣廣泛、情緒樂觀、自尊自信,持之以恆,不怕困難的特點。因此,家長在重視和開發孩子的智力時,不能忽視對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放手讓孩子多做力所能及的事,給他「拆拆」、「裝裝」、「試試」的自由,即使孩子做錯了,也要因勢利導,使他不怕失敗,勇於進取。
5、人的發展需要鼓勵
學會欣賞孩子的作品。孩子眼中的世界是極為精彩的,他們展現自己的心靈世界的方式也是極為豐富的。要學會認真聆聽孩子的心聲,學會欣賞孩子的每一次表現,哪怕是一個小小的有創意的變化,一句新的詞語,一首不成調的歌曲,作為家長都要真心地發出贊嘆,鼓勵他們繼續努力。那樣,孩子是會很開心的。「創作」的靈感就一發而不可收了。
2
培養幼兒創造力的誤區
1、對寶寶的想法不屑一顧
即使在你看來寶寶的想法很可笑,但那一定有寶寶自己的道理,你或許應該去認真地聽聽。對寶寶的行為漠不關心。寶寶在進行游戲或繪畫等活動時,家長不要不聞不問,你可以多關注寶寶,當他有創造性的表現時,應該給予鼓勵和贊美,這樣寶寶的創造性就更高了。
2、佔用寶寶的活動時間
家長不要一意孤行,按照自己的意願把寶寶本該自由活動的時間都拿來練習小提琴。這對寶寶的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將會造成阻礙。
3、輕視寶寶
家長有時不能輕視了自家的寶寶,以為寶寶什麼都不懂,當寶寶向你提出一個讓你看似已經超出了他的智力水平的問題時,也要盡量地向他解釋,而不是粗暴地對他說:「說了你也不懂!」
4、以不變的教育方法對待你已經變化的寶寶
隨著寶寶年齡的增加,家長的教育方法需要做相應的改變。讓你的寶寶時刻能接受你的教育,為寶寶的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Ⅵ 美術集體教學活動中,如何引導幼兒去感受、欣賞,從而更好地去表現與創造
一、給予幼兒創造想像的空間,發展幼兒的想像力
豐富孩子的感性知識,使其頭腦里充滿各種事物的形象,這是兒童想像力發展的基礎。因為嬰幼兒時期想像的特點是由無意想像到有意想像,主要是再造想像。所以,孩子生活內容越豐富,得到各類事物的形象越多,就越有助於想像力的發展。我們還可以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發揮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1.營造美術活動環境。
在美術活動中,幼兒對美的感受,對新事物的興趣,也是基於非常直接的視覺形象。因而,在幼兒園的環境創設中,教師在進行教室內外的裝飾、牆壁的美化時,一定要做到色彩鮮艷、形象生動、栩栩如生。比如:在牆面裝飾中,教師利用生活中常見的廢舊材料製做貼立體感較強,色彩鮮艷的牆面,如「海底世界」「夢幻宇宙」等。孩子對此類東西比較感興趣,能夠引起幼兒的觀察與共鳴。
此外,增設美術區,為幼兒提供白板、記號筆、五彩膠泥、卡紙等,方便幼兒隨意塗抹,使他們的想像及所見所聞都能在這塊園地里得到充分展示。有了這樣的氛圍,幼兒不僅能夠隨時發現美、觀察美、感受美、欣賞美,而且能夠及時表現美、創造美。這也可以激發他們對美術的興趣以及對自然、生活的熱愛。
2.豐富美術活動內容。
通過主題畫、想像畫教學,促進幼兒思維活動的發展,發揮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主題畫、想像畫教學可以使想像的范圍擴大,有利於發展幼兒積極主動的思維和創造力。在進行主題畫與想像畫教學時,內容應該選擇幼兒感興趣的,能引起無限聯想的題目,通過幼兒自己的生活體驗和豐富的想像表現出來。例如,在教學過程中讓幼兒畫出「我的最愛」,小朋友興趣濃厚,畫面內容也極為豐富,色彩鮮艷,畫完後我讓幼兒分別講一講自己的畫,幼兒往往會把實際不存在的現象創造性表現出來,有的滑稽可笑,有的離奇古怪。老師在指導幼兒繪畫時,要充分尊重幼兒獨立思考,獨立創作的主動性、積極性,不要過分強調繪畫的比例、結構的正確性,也不要用老師的意圖去代表幼兒想像,這樣才能真正創造出體現幼兒個性的作品。
3.以游戲形式組織繪畫教學。
在游戲活動中激發幼兒的想像。游戲是孩子的基本活動,玩具和游戲材料是引起孩子想像的物質基礎。要多為孩子提供各種不同游戲材料和玩具,可促使孩子去做相應的游戲,產生相應的想像。如,一副幾何圖形,可促進孩子自由想像,他能組成自己喜愛的各種形狀與物體。要為孩子提供半成品的材料,讓孩子在製作過程中加工、製造、想像。在游戲中,要啟發孩子積極主動、生動活潑的去想像。比如,在孩子玩娃娃家時,你假裝摸布娃娃的肚子,故做驚訝地裝做娃娃生病了,那麼,玩布娃娃的孩子就會圍繞「娃娃生病」的問題展開無窮的想像。不僅開發了幼兒的想像力,還可以在游戲中學習到了生活常識。由此,不僅為孩子繪畫內容提供了生動的素材,最重要的是幼兒的想像力得到充分的發揮。
4.給合其他藝術形式教學
音樂與美術相給合活動是發展孩子想像力的有效途徑,可提供一些有益展開豐富想像的音樂,讓孩子根據音樂編動作,調動各種感官,通過語言表現對音樂的理解,讓孩子畫意願畫、主題畫、填充畫、塗物畫,鼓勵孩子自己想,自己畫,大膽想像,大膽去試。
文學與美術相結合的活動也是發展想像力的一種手段。如:看圖故事。老師在給幼兒講故事的時候,幼兒可以看著圖畫,並充分發揮想像力。如:大班集體教學活動——《西遊記》連環畫,幼兒本身對於《西遊記》中的神話故事很感興趣,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喜歡的人物,在連環畫創作中,幼兒在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發揮想像力,增加有趣故事情節,從而讓畫面更加豐富。
二、樹立自信心,激發幼兒創造力
讓幼兒樹立自信心,使他們感到自己是繪畫的主人,從而產生更大的活動積極性,激發其創造力。不是每個孩子都有足夠的自信心,即使自信心很強的幼兒,如果過多地受到否定,自信心也會衰退,甚至轉為自卑。所以,我們應當鼓勵孩子大膽想像,特別是幼兒在進行與生活經驗較少的美術創造活動時,更要給幼兒提供相應的經驗積累,從而激發其創造力。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應多給幼兒講一些幻想故事,請幼兒多看科幻電影、電視以及科幻圖書。在進行大班美術活動「我的社區」時,孩子們的繪畫作品中,大多是簡單的普通高樓。為了激發幼兒的想像力,我帶領幼兒觀看了動畫《哈爾的移動城堡》,再受到移動城堡的啟發下,幼兒大膽的對社區進行了創造,有神奇的空中樓房,會移動的昆蟲城堡等。事實證明,幼兒富於幻想,這些活動對幼兒想像力發揮有很大幫助。
三、啟發誘導,培養幼兒想像力
孩子有強烈的好奇心,培養幼兒想像的主動性,這是發展想像力的起點。當孩子發問時,教師一定要耐心完整的給予解釋,然後還要反問:「你為什麼要這么問?你是怎麼想的?」進而培養幼兒想像的主動性,特別是提出孩子感興趣的問題,讓他們去進行想像。又如美術活動中,幼兒畫出的畫不合教師的意思,教師讓幼兒重畫,這都是錯誤的做法。繪畫作品「我的理想」中,有一張十分繚亂的作品,但它被掛在了作品牆的正中間,當時孩子們的作品中有醫生、科學家、舞蹈家等等,小朋友交上來的卻是繚亂的藍色線條畫,我有點納悶的問他:「繪畫題目是《我的理想》你是不是畫錯了?」他十分肯定的告訴我,這就是我的理想。可我實在看不出這雜亂的線條畫畫了些什麼,他用手指認真的邊指著畫邊向我解釋:「這是未來最厲害的槍,它能穿透好幾個教室;這一個是最大的槍,它比大汽車還要大。我的理想就是長大了能製造世界上最厲害的槍。」他的畫雖然看上去不太美觀,卻是這孩子最珍貴的想像和創造,那是孩子眼中一個完美的故事,一次了不起的創造。所以,千萬不要局限孩子想像力的發展,由老師來正確引導,讓孩子大膽想,大膽畫,讓他們去思考,去發現。
打字不易,望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