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真理與發明

真理與發明

發布時間:2021-10-08 23:25:34

⑴ 真理是發現的還是創造發明

真理是發現的還是創造發明的

用發現。真理是主觀與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真理具有客觀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所以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真理是發現的而不是是創造發明的。

⑵ 公式描述的是大自然的真理,屬於發現還是發明

在科學界中經常會有發現和發明這兩個說法,比如說發明大王愛迪生發明了燈泡,物理科學家盧瑟福發現了原子的穩定性,而燈泡是之前沒有的,原子的穩定性是一直存在的,這引起了我們的疑問,公式描述的大自然的真理,屬於發現還是發明?而大自然的真理是一直存在的,所以公式描述的大自然的真理是屬於發現,所以我們在平時也要注意區分,發現和發明這兩個詞的含義。

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把發明和發現兩個詞弄混淆,在我們的意識當中,發現和發明是同一個意思,這在很大的程度上會造成,我們對很多事情的誤解,所以說,要區別這兩個詞的不僅僅是科學家,我們平常也要注意區分,創造以前所沒有的叫做發明,挖掘出以前所有的,但沒有提出過的叫做發現。

⑶ 科學家發現真理的事例

如果真理是隱藏難以發現的,那世界就在黑暗中完蛋了。
什麼是真理?真理就是永恆的、不變的、無限的、可靠的、能讓人亨通的、能使人得永生的、能使人幸福的,公義的、聖潔的、慈愛的道理。真理的本身也就是神自己的太初永恆之道,即神啟示出來之內容的實質,即在肉身顯現之耶穌基督的原形。
第一,真理是永恆的;它不是暫時的。我們可以通過假設推理知道這個性質。真理要嘛是永恆的,要嘛是暫時的。如果真理是暫時的,就不可靠了,因為暫時的就無法永遠依賴它,如果是暫時的就有壽命,就會被死亡淘汰,如果會被死亡淘汰說明不真、不可靠、不保險,如果是暫時的就受壽命與時間限制,如果受限制,那個限制它的就比它更真了,因為一切都要由限制它的那個說了算,這樣的理就不是真理了。
第二,真理是不變的。如果真理會改變,他就可以從真的變成假的,從永恆的變成暫時的,從對人有益的變成對人有害的,這樣,就違背了真理的本質,因此也就不再是真理了。所以,真理不能改變。
第三,真理是無限的。如果真理有限,那限制它的就比它更大、更絕對、更真實了。因為一切要由限制它的那個來做決定,由它說了算。這樣,受限制的真理就不是真理了。所以,真理是無限的。
但這無限與不變似乎沖突,因為不變就受不變限制著使他不變,那到底真理是無限自由變化呢,還是受不變限制呢?其實,在真理身上,不變與無限是合二為一的。它即無任何外在限制,但又永遠自我限制。如:真理不能違背自己,真理不能犯罪,真理不能違背自己的意願。這就是真理的無限與自我限制的雙重性。真理就是我們的主,主不能違背自己,主不能犯罪。
第四,真理是可靠的。如果真理不可靠,那真理就是謊言,就是虛假的,虛假的東西根本不是真理。
第五,真理是能讓人亨通的。如果真理不能讓人亨通,反倒讓你挫折、失敗、失落、錯謬,那這個真理就不真。
第六,真理是能使人得永生的。如果真理不能叫你得永生,反倒使你得永刑下入地獄,那這個理就是邪惡的理,而不是真理。
第七,真理是能使人幸福的。如果不能使你幸福,反倒叫你受苦,叫你下入地獄被不滅的火焚燒,被不死的蟲所咬,那就不是真理。
是否真理,要同時滿足永恆、不變、無限、可靠、能讓人亨通、能使人得永生、能使人幸福這七大性質,這樣的理才是真理。
真理是活的,真理不是死的理論。如果真理是死的理論,那它就受死亡限制著,要因人的使用、發現、表述而存在,若是這樣,真理就是受人限制、受死亡限制,受人的認識與表述限制了。受限制的就不是真理。
真理存在嗎?真理當然存在。如果真理不存在,那邏輯存在有什麼意義?邏輯存在就是為了證明事實真理,如果真理不存在,那數學存在干什麼?數學存在就是要證明真實與准確。如果真理不存在,那哲學存在有什麼意義?哲學的精神就是要認識真理。
真理就是我主。一切被造之物,包括邏輯、數學、哲學等,都是為了這位主而存在。如聖經所說:約1:3萬物是藉著他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
我主就是太初永恆之道,即在肉身顯現的耶穌基督,真理是他的原形。他為了人類道成了肉身,由童貞女馬利亞所生,在本丟彼拉多手下為全人類受難,擔當全人類的罪被釘在十字架上,受死,埋葬,第三天從死里復活,他升天,坐在全能父上帝的右邊,為信他的人,將來必從那裡降臨,審判活人,死人。

⑷ 科學家發現真理的故事(簡短一點)

1.謝皮羅教授發現洗澡水的漩渦總是朝同一個方向旋轉,經過不斷地研究,發現時與地球的自傳有關。(洗澡水的漩渦)
2.英國著名化學家波爾義將鹽酸滴到紫羅蘭的花瓣上。發現會變色,經過不斷地實驗,發明了石蕊試紙。(紫羅蘭的變色)
3.以為奧地利的醫生發現兒子睡覺時經過不斷地觀察他的眼珠在轉動,是在做夢,經過不斷地觀察,證明當睡覺的人眼睛轉動時,確實是在做夢。(睡覺時眼珠的轉動)
4、牛頓從蘋果的落下,不斷地研究發現了萬有引力。
5、魯班上山,手被植物劃傷,發明了鋸
6、.愛迪生——發明電燈
7、.伽利略——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8、瓦特——發明蒸汽機
希望可以幫到你!

⑸ 科學家發明創造的故事獲得的真理

科學家發明的故事 電燈的發明
燈是人類征服黑夜的一大發明。19世紀前,人們用油燈、蠟燭等來照明,這雖已沖破黑夜,但仍未能把人類從黑夜的限制中徹底解放出來。只有發電機的誕生,才使人類能用各色各樣的電燈使世界大放光明,把黑夜變為白晝,擴大了人類活動的范圍,贏得更多時間為社會創造財富。
真正發明電燈使之大放光明的是美國發明家愛迪生。他是鐵路工人的孩子,小學未讀完就輟學,在火車上賣報度日。愛迪生是個異常勤奮的人,喜歡做各種實驗,製作出許多巧妙機械。他對電器特別感興趣,自從法拉第發明電機後,愛迪生就決心製造電燈,為人類帶來光明。 愛迪生在認真總結了前人製造電燈的失敗經驗後,制定發詳細的試驗計劃,分別在兩方面進行試驗:一是分類試驗1600多種不同耐熱的材料;二是改進抽空設備,使燈泡有高真空度。他還對新型發電機和電路分路系統等進行了研究。
愛迪生將1600多種耐熱發光材料逐一地試驗下來,唯獨白金絲性能量好,但白金價格貴得驚人,必須找到更合適的材料來代替。1879年,幾經實驗,愛迪生最後決定用炭絲來作燈絲。他把一截棉絲撒滿炭粉,彎成馬蹄形,裝到坩鍋中加熱,做成燈絲,放到燈泡中,再用抽氣機抽去燈泡內空氣,電燈亮了,竟能連續使用45個小時。就這樣,世界上第一批炭絲的白熾燈問世了。1879年除夕,愛迪生電燈公司所在地洛帕克街燈火通明。
為了研製電燈,愛迪生在實驗室里常常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有時連續幾天試驗,發明炭絲作燈絲後,他又接連試驗了6000多種植物纖維,最後又選用竹絲,通過高溫密閉爐燒焦,再加工,得到炭化竹絲,裝到燈泡里,再次提高了燈泡的真空度,電燈竟可連續點亮1200個小時。電燈的發明,曾使煤氣股票3天內猛跌百分之十二。
繼愛迪生之後,1909年,美國柯進而奇發明了用鎢絲代替炭絲,使電燈效率猛增。從此,電燈躍上新台階,日光燈、碘鎢燈等形形色色的燈如雨後春筍般登上照明舞台。
燈使黑暗化為光明,使大千世界變得更光彩奪目,絢麗多姿.

⑹ 愛迪生發明電燈的真理

持之以恆

⑺ 真理是被發現的,還是被創造的

真理雖具有客觀性,但真理是主觀認識范圍,
真理是標志著主觀與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所以,這樣的認識只有一個,也是需要發現的。
真理不能創造發明出來。

⑻ 有哪些科學家是從細微的事情中發現真理的

1、伽利略從實驗中總結出自由落體定律、慣性定律和伽利略相對性原理等。從而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物理學的許多臆斷,奠定了經典力學的基礎。

反駁了托勒密的地心體系,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學說 。他以系統的實驗和觀察推翻了純屬思辨傳統的自然觀,開創了以實驗事實為根據並具有嚴密邏輯體系的近代科學。

2、1820年,丹麥物理學家奧斯特發現了通電導線下小磁針的偏轉現象從而發現了電流的磁效應。

1820年4月,有一次晚上講座,奧斯特演示了電流磁效應的實驗。當伽伐尼電池與鉑絲相連時,靠

近鉑絲的小磁針擺動了。這一不顯眼的現象沒有引起聽眾的注意,而奧斯特非常興奮,他接連三個月深入地研究,在1820年7月21日,他宣布了實驗情況。

奧斯特將導線的一端和伽伐尼電池正極連接,導線沿南北方向平行地放在小磁針的上方,當導線另一端連到負極時,磁針立即指向東西方向。把玻璃板、木片、石塊等非磁性物體插在導線和磁針之間,甚至把小磁針浸在盛水的銅盒子里,磁針照樣偏轉。

奧斯特認為在通電導線的周圍,發生一種「電流沖擊」。這種沖擊只能作用在磁性粒子上,對非磁性物體是可以穿過的。磁性物質或磁性粒子受到這些沖擊時,阻礙它穿過,於是就被帶動,發生了偏轉。

導線放在磁針的下面,小磁針就向相反方向偏轉;如果導線水平地沿東西方向放置,這時不論將導線放在磁針的上面還是下面,磁針始終保持靜止。

他認為電流沖擊是沿著以導線為軸線的螺旋線方向傳播,螺紋方向與軸線保持垂直。這就是形象的橫向效應的描述。

奧斯特對磁效應的解釋,雖然不完全正確,但並不影響這一實驗的重大意義,它證明了電和磁能相互轉化,這為電磁學的發展打下基礎。

3、1831年,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發現磁鐵穿過閉旦鄲測肝爻菲詫十超姜合線圈時,線圈中有電流產生從而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

邁克爾·法拉第是英國著名化學家戴維的學生和助手,他的發現奠定了電磁學的基礎,是麥克斯韋的先導。1831年10月17日,法拉第首次發現電磁感應現象,並進而得到產生交流電的方法。1831年10月28日法拉第發明了圓盤發電機,是人類創造出的第一個發電機。

4、一位名叫密卡爾遜的生物學家,發現美國東海岸和歐洲西海岸同緯度的地區都有一種蚯蚓,而美國西海岸卻沒有這種蚯蚓。這是為什麼?這個疑問,引起了當時正在研究大陸和海岸起源問題的德國地質學家魏格納的注意。

魏格納認為,那小小的蚯蚓,活動能力有限,無法跨越大洋,它的這種分布情況,正好說明歐洲大陸和美洲大陸本來是連在一起的,後來裂開分成了兩個洲。他把蚯蚓的地理分布作為例證之一寫進了他的名著《大陸和海洋的起源》一書。

5、牛頓,通過蘋果砸了自己的頭,想到為什麼蘋果是往下掉,而不是往上掉呢,從此他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牛頓從1665年至1685年,花了整整20年的時間,才沿著離心力—向心力—重力—萬有引力概念的演化順序,終於提出「萬有引力」這個概念和詞彙。

⑼ 有關科學家發現真理的故事

也叫巴斯德(Pasteur,Louis)於1822年12月27日生於法國汝拉省的多爾,他的父親是拿破崙軍隊的一名退伍軍人,是個以製革為業的硝皮匠。1847年,巴斯德畢業於巴黎師范學院,畢業後,他從事化學研究,研究酒石酸鹽的晶體,發現這些晶體並不完全相同,它們有隱蔽的不對稱性,一些結晶是另一些結晶的鏡像,正如左手和右手那樣的關系。他在晶體研究方面的成就,對立體化學起到了決定性的推動作用。後來,人們發現,巴斯德在採取制備結晶的方法時是很幸運的,要得到分離的兩種結晶,必須用一種特殊的方法,而巴斯德完全出於偶然,而採用了這種特殊方法,在他之後也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樣制出大的不對稱結晶來。這正如巴斯德所說,「機遇偏愛有準備的頭腦」。
巴斯德一舉成名,他接到許多教授聘任書,並成為榮譽勛位團的成員。他雖然在化學方面成名,但使他彪炳史冊的卻是他在微生物學方面的巨大成就。
1854年9月,法國教育部委任巴斯德為里爾工學院院長兼化學系主任,在那裡,他對酒精工業發生了興趣,而製作酒精的一道重要工序就是發酵。當時里爾一家酒精製造工廠遇到技術問題,請求巴斯德幫助研究發酵過程,巴斯德深入工廠考察,把各種甜菜根汁和發酵中的液體帶回實驗室觀察。經過多次實驗,他發現,發酵液里有一種比酵母菌小得多的球狀小體,它長大後就是酵母菌。
過了不久,在菌體上長出芽體,芽體長大後脫落,又成為新的球狀小體,在這循環不斷的過程中,甜菜根汁就「發酵」了。巴斯德繼續研究,弄清發酵時所產生的酒精和二氧化碳氣體都是酵母使糖分解得來的。這個過程即使在沒有氧的條件下也能發生,他認為發酵就是酵母的無氧呼吸並控制它們的生活條件,這是釀酒的關鍵環節。
巴斯德弄清了發酵的奧秘,從此開始,巴斯德終於成為一位偉大的微生物學家,成了微生物學的奠基人。
當時,法國的啤酒業在歐洲是很有名的,但啤酒常常會變酸,整桶的芳香可口啤酒,變成了酸得讓人咧嘴的粘液,只得倒掉,這使酒商叫苦不迭,有的甚至因此而破產。1865年,里爾一家釀酒廠廠主請求巴斯德幫助治治啤酒的病,看看能否加進一種化學葯品來阻止啤酒變酸。
巴斯德答應研究這個問題,他在顯微鏡下觀察,發現未變質的陳年葡萄酒和啤酒,其液體中有一種圓球狀的酵母細胞,當葡萄酒和啤酒變酸後,酒液里有一根根細棍似的乳酸桿菌,就是這種「壞蛋」在營養豐富的啤酒里繁殖,使啤酒「生病」。他把封閉的酒瓶放在鐵絲籃子里,泡在水裡加熱到不同的溫度,試圖即殺死了乳酸桿菌,而又不把啤酒煮壞,經過反復多次的試驗,他終於找到了一個簡便有效的方法:只要把酒放在攝氏五六十度的環境里,保持半小時,就可殺死酒里的乳酸桿菌,這就是著名的「巴氏消毒法」,這個方法至今仍在使用,市場上出售的消毒牛奶就是用這種辦法消毒的。
當時,啤酒廠廠主不相信巴斯德的這種辦法,巴斯德不急不惱,他對一些樣品加熱,另一些不加熱,告訴廠主耐心地待上幾個月,結果呢,經過加熱的樣品打開後酒味純正,而沒有加熱的已經酸了。
巴斯德成了法國傳奇般的人物時,法國南部的養蠶業正面臨一場危機,一種病疫造成蠶的大量死亡,使南方的絲調工業遭到嚴重打擊,人們又向巴斯德求援,巴斯德的老師杜馬也鼓勵他挑起這副擔子。
「但是我從來沒有和蠶打過交道啊!」巴斯德沒有把握地說。
「這豈不是更妙嗎?」老師杜馬鼓勵他說。
巴斯德想到法國每年因蠶病要損失1億法郎時,他不再猶豫了,作為一名科學家,有責任拯救瀕於毀滅的法國的蠶業。巴斯德接受了農業部長的委派,於1865年隻身前往法國南部的蠶業災區阿萊。
蠶得的是一種神秘的怪病,讓人看了心裡非常不舒服,一隻只病蠶常常抬著頭,伸出有腳像貓爪似的要抓人;蠶身上長滿棕黑的斑點,就像粘了一身胡椒粉。多數人稱這種病為「胡椒病」,得了病的蠶,有的孵化出來不久就死了,有的掙扎著活到第3齡、4齡後也挺不住了,最終難逃一死。極少數的蠶結成繭子,可鑽出來的蠶蛾卻殘缺不全,它們的後代也是病蠶。當地的養蠶人想盡了一切辦法,仍然治不好蠶病。
巴斯德用顯微鏡觀察,發現一種很小的、橢圓形的棕色微粒,是它感染一絲蠶以及飼養絲蠶的桑葉,巴斯德強調所有被感染的蠶及污染了的食物必須毀掉,必須用鍵康的絲蠶從頭做起。為了證明「胡椒病」的傳染性,他把桑葉刷上這種致病的微粒,健康的蠶吃了,立刻染上病。他還指出,放在蠶架上面格子里的蠶的病原體,可通過落下的蠶糞傳染給下面格子里的蠶。
巴斯德還發現蠶的另一種疾病——腸管病。造成這種蠶病的細菌,寄生在蠶的腸管里,它使整條蠶發黑而死,屍體像氣囊一樣軟,很容易腐爛。
巴斯德告訴人們消滅蠶病的方法很簡單,通過檢查淘汰病蛾,遏止病害的蔓延,不用病蛾的卵來孵蠶。這個辦法挽救了法國的養蠶業。
巴斯德一生發明很多,對生物科學和醫學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一次偶然的機遇,使他找到了片服雞霍的靈丹妙葯。
雞霍亂是一種傳播迅速的瘟疫,來勢異常兇猛,家庭飼養的雞一旦染上雞霍亂就會成批死亡。有時,人們看到有的雞剛才還在四處覓食,過一會兒卻忽然兩腿發抖,隨後便倒了下去,掙扎幾下便一命嗚呼了。有的農婦晚上在關雞窩時,還在慶幸地看到雞都死光了,橫七豎八地躺在窩里。1880年,法國農村流行著可怕的雞霍亂,巴斯德決心片服這種瘟疫。
為了弄清雞霍亂的病因,巴斯德從培養純粹的雞霍亂細菌作為突破口,他試用了好多種培養液,他斷定雞腸是雞霍亂病菌最適合的繁殖環境,傳染的媒介則是雞的糞便。他經過多次實驗,但都失敗了。茫然無序中,他只得放鬆一下,停下研究工作,休息了一段時間。
休息幾天以後,巴斯德又開始了研究實驗,這時,他們發現「新大陸」了。他用陳舊培養液給雞接種,雞卻未受感染,好像這種霍亂菌對雞失去了作用。這是怎麼回事呢?巴斯德順藤摸瓜,終於發現,因空氣中氧氣的作用,霍亂菌的毒性便日漸減弱。於是,他把幾天的、1個月的、2個月和3個月的菌液,分別注入健康的雞體,做一組對比實驗,雞的死亡率分別是100%、80%、50%和10%。如果用更久的菌液注射,雞雖然也得病,便卻不會死亡。事情並未到此結束,他另用新鮮菌液給同一批雞再次接種,使他驚奇的是,幾乎所有接種過陳舊菌液的雞都安然無恙,而未接種過陳舊菌液的雞卻死得凈光。實踐證明,凡是注射過低毒性的菌液的雞,再給它注入毒睡足以致死的雞霍亂菌,它也具有抵抗力,病勢輕微,甚至毫無影響。
預防雞霍亂的方法找到了!巴斯德從這一偶然的發現中,導致了他對減弱病免疫法原理的確認,使他產生從事製造抗炭疽的疫苗的設想。雖然在他這前英國醫生琴納發明牛痘接種法,但有意識地培養製造成功免疫疫苗,並廣泛應用於預防多種疾病,巴斯德堪稱第一人。
「意志、工作、成功,是人生的三大要素。意志將為你打開事業的大門;工作是入室的路徑;這條路徑的盡頭,有個成功來慶賀你努力的結果……只要有堅強的意志,努力的工作,必定有成功的那一天」,這是巴斯德關於成功的一段至理名言。

閱讀全文

與真理與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