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防空警報的由來最早是那個國家發明的
防空警報是城市防空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城市受到空襲威脅時鳴響的提醒人們防空的警報。
防空警報的種類
防空警報分為空襲警報、緊急警報和解除警報三種。
●空襲警報
空襲警報於可能遭受空襲威脅時鳴響。空襲警報為響36秒,停24秒,反復循環。
●緊急警報
緊急警報於將要或已經遭受空襲時鳴響。緊急警報為響6秒,停6秒,反復循環。
●解除警報
解除警報於一輪空襲已經結束並且短時間內不會遭受下一輪空襲鳴響。解除警報為連續長響。
防空警報的試鳴
中國一些城市安排每年的某一天進行防空警報的測試。測試一般為15分鍾,依照空襲警報、緊急警報和解除警報的順序鳴響。一是為悼念該城市遭到的空襲中遇難的人民,二是檢驗人防設備,三是進行國防教育。一些單位也會在這一天安排防空演習。防空警報試鳴之前要在報刊等新聞媒體上公布,以免造成社會恐慌。
一些城市試鳴防空警報的日期
南京:12月13日10:00,為悼念南京大屠殺的遇難者。
桂林:11月30日11:00,為悼念日軍空襲桂林的遇難者。
西安: 9月18日 9:18 ,918紀念
濟南: 5月3 日10:00, 為悼念濟南慘案(五三慘案)的遇難者。
全國:5月19日-5月21日,汶川震災全國哀悼日。
㈡ 11年918防空警報都有著什麼含義
預先警報
示意圖: 用途:預先警報時在對我方攻擊有預兆時鳴響,要求人員開始疏散。
鳴響方式:鳴36秒,停24秒,反復3遍。
空襲警報
示意圖: 用途:空襲警報是在敵方對我方將要攻擊時鳴響。
鳴響方式:鳴6秒,停6秒,反復15遍。
解除警報
示意圖: 用途:解除警報是在空襲或戰情暫時緩解時鳴響。
鳴響方式:一長音,連續鳴3分鍾。
試鳴
中國一些城市安排每年的某一天進行防空警報的測試。測試一般為15分鍾,依照空襲警報、緊急警報和解除警報的順序鳴響。一是為悼念該城市遭到的空襲中遇難的人民,二是檢驗人防設備,三是進行國防教育。一些單位也會在這一天安排防空演習。防空警報試鳴之前要在報刊等新聞媒體上公布,以免造成社會恐慌。政府公告:進行防空警報示警時,望市民保持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
㈢ 第一家獲得國家人民防空警報領域從業能力證書大滿貫企業是誰
廈門日華科技股份 公司是第一家獲得國家人民防空警報領域從業能力證書大滿貫企業、首個獲得國家人民防空辦公室頒發的《國家人民防空警報設備生產單位資格認證書》、首個獲得國家級行業《科學技術成果鑒定證書》、榮獲甲級《人防信息系統建設保密項目設計(施工)資質認證書》、榮獲《軍工二級保密資格》等多項證書認定。
㈣ 誰知道防空警報是幹嘛的
防空警報是城市防 空工程的重要組成 部分,平時用於抗 災救災和突發事故 情況下的災情預報 和緊急報知,戰時用於人民防空,是 各級人民政府實施人民防空指揮,組 織人員疏散的基本手段。是在城市受 到空襲威脅時鳴響的提醒人們防空的 警報。一般防空警報設備都設置在城 市的建築物樓頂,由武裝部門或街道 、企事業單位的保衛部門管理。
(1)早期疏散,是指國家預測並偵 察到戰爭將要爆發至國家宣布進入戰 爭狀態之前時間內,按照國家或戰區 發布的動員令,組織城市居民、物資 、工廠、設施等按計劃分批進行的疏 散。 (2)臨戰疏散,是指國家在宣 布戰爭狀態後至戰爭爆發之前這段時 間內,按計劃組織以城市居民為主的 疏散。 (3)緊急疏散,通常指首次 空襲前24小時內,或在空襲的間隙中 實施的撤退隱蔽行動。在組織緊急疏 散時,應根據城市的地形條件、人口 數量和密度、工事布局等情況,按照 統籌兼顧、保障重點的原則,進行全 面安排,有重點地分配使用人防工事 ,組織各種保障;科學確定疏散工作 的程序,協調好各方面的關系,運用 好專業力量,迅速將計劃疏散的人員 疏散到預定地區和工事內
㈤ 誰能告訴我防空警報的聲源在哪裡
防空警報是城市防空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平時用於抗災救災和突發事故情況下的 災情預報和緊急報知,戰時用於人民防空 ,是各級人民政府實施人民防空指揮,組 織人員疏散的基本手段。是在城市受到空 襲威脅時鳴響的提醒人們防空的警報。一 般防空警報設備都設置在城市的建築物樓 頂,由武裝部門或街道、企事業單位的保 衛部門管理
㈥ 空襲警報是誰發明的有何背景
是法國在第一次大戰發明的……
㈦ 誰知道今天為什麼有防空警報
大城市都有,吵死了啊。
防空警報分為三種,即為預先警報、空襲警報和解除警報。預先警報是人防指揮部根據空中敵情判斷敵可能空襲本市時發出的預告性警報信號,首先長鳴36秒再停24秒,反復三遍,時間三分鍾。空襲警報就是探明敵空襲即將進入本市時發放的警報信號,聲音聽起來是連續急促的短音,鳴6秒停6秒,反復15遍為一個周期,時間也是三分鍾。解除警報就是判明敵空襲已經結束且沒有其他威脅的時候發放,音響規定為一聲持續三分鍾的長音。
如果在戰時或者演習的情況下,聽到防空預先警報的時候,大家不要慌,首先關好門窗,關閉電源、天然氣,帶上水、葯品和有關的證件,按照防空部門指定的地點,有計劃的疏散。如果聽到空襲警報後,有個別來不及疏散的人,如果在室內,就趕快找到牆角、桌子底下,趴下。在室外的話,就在開闊地、草地有台階的地方,爬到台階底下,然後兩手交叉,放到胸前,嘴巴微張,防止爆炸帶來的沖擊波
還有一種含義:提醒大家不要忘記日本侵略中國開始的第一天。
㈧ 警報聲的來源,比如110警報的來源
危急情況的報告或信號。宋蔡絛《鐵圍山叢談》卷四:「時警報益亟,有郎官侯懋、李幾凡三人者……私相謂曰:『使敵一不可避,得相與匿於是,宜死生以之。』」明歸有光《上總制書》:「其聞風效尤者,日增月益。警報洶洶,滋不可聞。」郭光《英雄列車》:「你們沒有聽見槍聲么?那就是水庫上放的警報啊!水庫決口了!」
警笛 就給人緊急重要的感覺使用警笛一是為盡快到達目的地,避免在途中耽誤時間,讓行人和車輛避讓,二是威懾敵人,對犯罪分子形成一種震撼,對路人提出的一種警示。1824年,英國內務大臣羅伯特·皮爾在蘇格蘭場創建了第一支現代意義上的警察部隊。很快,英國人約瑟夫·哈得遜發明了警笛並裝備了警察部隊,約瑟夫·哈得遜也由此組建了J·哈得遜公司。哈得遜先生在這一時期的20年裡,潛心研究警笛類型,生產了許多型制特別的警笛。蘇格蘭場是他的使用大戶,英國其他的一些農場主在田野或庄園里,也使用警笛作為報警或警示之用。警笛之所以替代了那些已經沿用了千百年的傳統敲擊示警通訊工具,它唯一的長處,就是能用牙齒或嘴唇咬住口沿,不再需要用手抓住它就能發出警示聲。警笛的發明,很明顯地解放了使用這些裝備的「大都會」警察官員們的雙手。 這種警笛吹響後,其聲音能在2英里范圍內被聽見。1884年3月22日,警方開通了一條電話線,將各種警笛聲告知公眾,使廣大公眾能夠完全熟悉各種警笛的聲音。 1898年,哈得遜先生對警笛作了進一步的改進,並由J·哈得遜公司申請了專利,以便在英國市場上增強他們的「壟斷」地位。這時,模仿者或與之競爭的製造商在整個國家紛紛出現。「大都會」警笛今天仍然在英國生產並且提供給警察部隊,盡管製造的方法更加先進了,款式更加多樣了,但基本產品的實質與許多年前還是一模一樣。
參考資料: http://club.police.com.cn/space.php?uid=163&do=blog&id=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