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小發明家的介紹
小小發明家講述的是喜愛發明創造的小男孩杜可和朋友們之間發生的故事,在發明創造的過程中他們有苦有樂,有哭有笑,有失敗的痛苦,更有成功的喜悅,通過他們的故事來告訴觀眾們什麼是真誠、什麼是善良、什麼是友愛、什麼是團結。
Ⅱ 閱讀短文完成練習小小發明家的故事
去網路 輸入標題 和問題就有答案了
Ⅲ 小小發明家作文
別看我年復紀小,但我卻是我們制班有名的發明家,舉個例子來說,夏天是最熱的時候,同學們在班裡熱的滿頭大汗,雖然有電扇,但是離我們距離太遠,這時我就想到做一個小小的電扇。
這個年代我們都有四驅車,並且有好幾個馬達,我就找了一塊塑料片,剪成扇頁的形狀,再用一個小釘把扇葉訂起來,做成電扇的模樣,再把它與小馬達連接起來,做成一個簡易的小電扇,並且可以拿到手上,非常的方便,同學們看到都紛紛向我求教,我也把自己的手藝交給了他們。他們對這個小發明贊不絕口。
同樣在家的時候,有時電扇不能很好的降溫,我就找兩個礦泉水瓶,把它們裝滿水,裡面放一根線,放到冰箱里凍一夜,等到第二天拿出來,把瓶子剪開,把線繫到一個棍子上,下面放一個小盆子,然後把電扇放到冰塊的後面,這樣就可以享受到涼風了,同時滴下來的水也可以利用,這被我稱為避暑利器。
雖然我喜歡搞一些小發明,但是有時候也會把家裡的本來好的東西拆的七零八散,受到了爸爸的不少批評。
Ⅳ 有誰知道小發明家的故事
小小發明家的故事
小發明並不神秘,它就在我們身邊,從學習、工作用品到生活日常用品,這些小發明看似簡單,卻帶給我們實實在在的好處。梅列區青山小學二年級的廖靜怡和四年級的黃文瑾發明的「記憶鑰匙」和「多功能吸塵器」,就是看似簡單但實用的小發明,在去年福建省舉辦的第24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這兩位小學生的小發明都獲得了省級三等獎。
走進這兩位小女孩身邊,我們發現她們並沒有什麼過人之處,只是善於從身邊的小事入手,勤思考、勤鑽研,勇於去探索、去實踐。
廖靜怡:凡事總喜歡問個「為什麼」
今年二年級的廖靜怡參加比賽的時候才6周半,是此次比賽中年齡最小的選手。活潑可愛的她從小對周圍的事物充滿好奇,凡事總愛問個為什麼。爸爸是三鋼的高級工程師,在靜怡上幼兒園的時候,每天放學後,爸爸總會將女兒接到單位,給女兒講解一些工程原理的知識,那時的她對爸爸的講解似懂非懂,但也聽得如痴如醉。或許是受了爸爸的影響,靜怡從小養成了「動手」的習慣,手中經常擺弄一些小玩意兒,有事沒事地經常與爸爸「抬杠」。比如:洋娃娃為什麼會唱歌、玩具手槍為什麼能夠發聲發光等等。
對於自己的小發明「記憶鑰匙」,她羞澀地說:「因為奶奶的記憶力不好,常常走到樓下就忘了有沒有反鎖門,老是要重新回家確認,所以我就想能不能發明一種鑰匙,反鎖了門以後就有個記號。」
靜怡把想法首先告訴了爸爸,又在一次學校發下的發明設想表格里,把想法告訴了老師。數學老師林愛貞了解情況後,立即到靜怡家裡和家長溝通,爸爸和老師都肯定了靜怡的想法。有了爸爸和老師的支持,靜怡勁頭十足,每天一做完作業,她就和爸爸開始研究如何把想法變成現實。
想法雖好,可操作起來並不容易。該如何入手呢?一次偶然的機會,靜怡從圓珠筆上找到了靈感,「一按筆帽圓珠筆的筆芯就露出來了,再一按,筆芯就縮回去了,我想我的記憶鑰匙應該和圓珠筆的原理差不多。」一開始,靜怡說想法,爸爸就在旁邊按照她的意思畫草圖,身為機械方面的爸爸經常為女兒豐富的想像力驚嘆。
第一份草圖基本成型。按照女兒的意思,爸爸的設計草圖顯示在鑰匙里裝一個圓環,這個圓環上有一個紅點,當鑰匙上的小圓孔顯示紅色就是反鎖。設計看似成功了,但是靜怡卻不滿意。「鑰匙里裝的顯示配件是圓環,這樣紅點要轉一圈或者半圈才能看到,我想能不能把配件設計成方形的,讓它在顯示區域直接從左邊到右邊,這樣就更快更方便了。」靜怡再一次向爸爸提出了建議,爸爸按照靜怡的意見再一次做了修改。
當爸爸拿出設計稿時,只有6周歲的靜怡根本無法完全理解。爸爸、靜怡和老師討論了好幾次,把深奧的設計術語改編成幼兒可以理解的語言。2009年3月,記憶鑰匙的設計稿終於出爐了,並被學校報送到省里參加24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最終獲得省級三等獎的好成績。
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第一項發明給廖靜怡帶來了信心和樂趣,加上與生俱來的天賦,讓她產生了許多創造設想。靜怡告訴記者,最近她又有了一個新想法,想發明自動鎖門器。
黃文瑾:小才女的發明之路
和廖靜怡不同的是,10歲的黃文瑾顯得比較內向些,但她又是一個很有想法善於觀察的女孩。
文瑾的媽媽是三鋼幼兒園的老師。擅長繪畫的媽媽從小培養女兒畫畫的興趣,讓文瑾養成了細致觀察的好習慣。無論花開了、燕子飛來了,文瑾都會第一個發現,畫畫,賦予了她更多感悟美的能力,也給她的發明創造提供了更多的靈感。
文瑾告訴記者,發明「多功能吸塵器」目的是為了減輕媽媽做家務的負擔。由於家中天花板及一些高的地方死穴較多,媽媽每次都要爬上爬下很是辛苦,孝順的她就突發奇想,能否在自家的吸塵器上安裝一個適合在高空操作的吸頭,這樣只要站在地上,就能夠輕松將高地方的灰塵一吸而盡。
每年的5月份是青山小學的科技月,學校都會鼓勵學生拿出創意和老師一起進行探討。活動中,黃文瑾便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陳素青老師,在得到老師的肯定和家人的贊同後,文瑾和媽媽就開始研究製作的每個細節,並和陳素青老師反復溝通。
製作多功能吸塵器的第一步就是要收集製作的材料,經過觀察對比,文瑾覺得家裡平時不用的大號可樂瓶有和吸塵器相似的地方,於是她和媽媽商量著截取瓶口的那一段來製作成吸塵器的口。就這樣一個一個細節的琢磨,文瑾和媽媽一起收集了幾個大號的可樂瓶、PVC管、空心管、廢舊的吸塵器吸頭、一個小型的家用吸塵器,開始製作「多功能吸塵器」。
文瑾說,這個發明最有意思也最難琢磨的地方就是製作空中吸塵器的吸柄,首先要在已經截好的可樂瓶瓶口內塞入廢舊的吸塵器的吸頭,再找一根直徑與瓶口相同的PVC管(空心管)插入瓶口固定,在PVC管約30厘米處把管截開,用一截可活動的彎管連起來,這樣PVC管就能活動了。她說,PVC管子能活動,媽媽擦日光燈的時候就方便多了,擦日光燈管時將PVC管成直立狀態,當PVC管成彎曲低頭狀時,就可以擦日光燈燈罩。「她有這樣的發明想法,我們並不意外,因為她平時就有很多奇思妙想的表達。」陳素青老師還告訴記者。文瑾除了喜歡奇思怪想的小發明外,還喜歡畫科幻畫,她的科幻畫《太空清潔器》、《地震能量吸收儀》、《太陽能充電服》等作品多次在全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獲獎。生活中,這個勤於思考、熱愛生活的小女孩還很喜歡跳舞,快樂學習、快樂成長,成為黃文瑾的座右銘。(本報記者 羅超旻 林芳芳 文/圖)
Ⅳ 小小發明家
五蓮縣實驗小學2012級3班王睿哲
我願做一個小小發明家。
我要發明一個小小機器人,讓他幫媽媽幹家務,從此以後媽媽就不再辛苦了。
我還要發明一個機器人老師,爸爸媽媽不在家的時候,他陪我學習。
我還要發明一個道路警察機器者一號,從此以後道路變寬了,不管任何時刻都不再有堵車現象了。
我還要發明很多很多新發明,你要是需要什麼,就請告訴我,我長大後一定會成功的,請相信我吆!
Ⅵ 小小發明家說明文
小小發明家
動物在億萬年的漫長進化過程中,逐步形成了各種奇異的構造,特殊的功能和有趣的習性。人們通過長期的觀察和研究,從動物身上得到許許多多極其寶貴的啟示。人類按照動物的體型結構和特殊功能,創造發明了性能優異的新型機械繫統、儀器設備、建築結構和工藝流程,這就是仿生學。
古人看到魚兒在水中自由地游來游去,是多麼羨慕魚的本領啊!後來模仿魚的體形做成船體,仿照魚的胸鰭和尾鰭,製成雙槳和單櫓,從此人類就能在水上自由行動了。從鳥的飛行原理,製造了飛機,在蔚藍色的天空中飛翔,實現了人類夢寐以求的飛上天空的願望。
通過研究狗的鼻子,人類模仿製成了小型、快速、靈敏的自動分析儀——「電子鼻」,可以用於化學、食品工業,也可以用於分析礦井、倉庫、潛艇和宇宙飛船座艙里的氣體成分,還可以用於探礦和作輸氣管道的檢漏。現在還研究成功了「電子警犬」,可以用來測定毒氣,檢測染料、漆、酸、氨、苯、瓦斯及新鮮蘋果和香蕉的氣味,可以測定氣體一千萬分之一的濃度,其靈敏度已達到了狗鼻的水平,還可以用作偵緝工作。
通過研究魚的呼吸器官——鰓,人類模仿魚鰓的結構,用兩層硅橡膠薄膜做成了具有鰓的功能的半透明膜,可以作為人在水中呼吸使用的「人工鰓」。人類還根據鱷魚排鹽的機理,製成了高效的「淡化器」,可以用於提取或濃集某些分散狀態的元素……
蒼蠅的眼睛是六千至八千隻小眼組成的,叫復眼。人類模仿蒼蠅的眼睛,製成了「復眼照相機」。在人造衛星上裝上這種照相機,一次能拍下一千三百二十九張不同的照片,可用於復制電子計算機的特別精細的顯微線路。如果用這種照相機進行郵票印刷的製版工作,在一塊板上印二十五張郵票,一次拍照就可以製成一塊版。而用普通照相機,則要一張一張地拍二十五次。
人類研究了卵生動物的卵殼,薄而堅固,耐壓力強。模仿卵殼的外形特點,創造了「薄殼結構」,省料耐壓,廣泛應用在建築工程上。
人類通過研究螢火蟲等生物發光,正在進一步造出新型的高效人工冷光源。如果能創造出一種象生物放光的物質一樣,塗在室內牆壁上,白天能接受光照,貯存能量,夜晚就自然地發出光亮來,那該是多好啊!
Ⅶ 小小發明家、學海拾貝、歷史故事都要答哦!
8分48分28分1
Ⅷ 小小發明家說明文書包
書包,它是我們小學生不可缺少的夥伴,有了它的幫助,我們的學慣用品有了它們自己的小天地。
我介紹的是我的書包。我的書包特別大,四四方方的。它的顏色是由紫色、粉色、和灰色組成的,正面有粉色的小浣熊的圖案,上面還有兩行醒目的幾個英文字母;背面有一對雙肩帶,背上它你不覺得吃力。它不僅漂亮,而且功能齊全,里里外外4個包,2個袋子,它們各有各的用途。
書包的兩邊各有一個小網兜,左邊常常裝著我為我遮風擋雨的雨傘,右邊則裝著為我補充水分的小水瓶,成了我很好的「上學安全保障庫」。 書包裡面的大包一共有兩層,還有一個小包。第一層里放著各門功課的課本和筆盒;第二層居住著練習冊家族,當到了做作業時,大大小小的和練習冊們可就忙壞了,一會兒是習字冊出來,一會兒又是黃岡在忙碌,它們都爭先恐後地幫我鞏固一天里所學的新知識。小包里裝著各種各樣修正貼與塗改帶,每當粗心的我記筆記或做作業時寫錯字,它們可就幫上我大忙了。
書包外面的包里裝著許許多多的本子,每當老師布置抄寫的作業時,它們便會挺身而出。包里還有一個口袋,我常常把單詞本與課程表放在裡面。
書包默默無聞的為我服務,我愛我的書包,今後我會更加珍惜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