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17羅振宇跨年演講在滬落幕了嗎
2020羅振宇上海跨年演講時間:2019-12-31
2020羅振宇上海跨年演講地點:上海|上海東方體育中心
2020羅振宇上海跨年演講門票價格:880元、1280元、2680元
來源大河,,,票務,,,網
㈡ 2020年「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中提到的電梯模式是什麼意思
所謂電梯模式指的就是那些穩定的、確切的通道。過去我們理解這個世界的方式,只要搭上電梯,就能往上走,而且非常確定:好好學習,就能考上好大學;學歷越高,就越能進好單位;進了好單位,就肯定比賣口紅的掙錢多。而現在的中國已經切換到攀岩模式,所謂的攀岩模式就是指下一步往哪裡爬,每一步都在考驗我們的創造力和選擇能力。
在本次跨年演講中提到投資人張穎有一段時間,動員所有創業者,都去看一部紀錄片——《徒手攀岩》。這部片子講的是主人公在沒有任何保護的前提下進行徒手攀岩,她想通過這部片子告訴這些創業者,徒手攀岩的過程不是克服困難,而是習慣困難,就像創業一樣,每一步都在考驗我們的創造力和選擇能力。
金句
1、做事的人,不是在解決一個個想像中的問題,而是回應一個個真實的挑戰。--羅振宇
2、做事的人,不是置身事外,指點江山。而是躬身入局,把自己放進去,把自己變成解決問題的關鍵變數。--羅振宇
3、預測未來的最好辦法,就是把它創造出來。--尼葛洛龐帝
㈢ 羅振宇的思維創物具體是什麼情況
關注這個問題的人應該對羅振宇都不陌生,他一向主張的是用知識直接創造經濟收益, 這在他名下的得到APP就可以看出來,而思維造物作為羅輯思維的母公司,自然也是由羅振宇創辦的。知識付費這個名詞可能大家都很陌生,但其實這個模式早在幾年前就開始出現了,諸如知乎以及得到APP等等軟體,都存在著知識付費的模式,通俗易懂的來講就是網上培訓班。而思維造物便是主營知識付費業務的一個公司,目前已經登上了創業板,若是成功獲得融資的話,很可能成為將來付費知識領域的一個巨頭。
如今互聯網經濟飛速發展,曾經的各種實體經濟都准備入駐互聯網,曾經的網購是這樣,現在的知識付費也是如此,羅振宇的思維造物便位列其中,相信在融資成功之後這所公司會得到很大的發展。
㈣ 羅振宇的《羅輯思維》這檔自媒體節目如何
就我個人而言 我是羅胖腦殘粉
先貼一段視頻 這是10個月前 羅胖和優酷財經的同志在一起討論《邏輯思維》時的視頻
羅振宇策劃新節目-4一共有五個片段,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搜來看看。
在這段視頻中,羅胖提到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就是邏輯思維這個節目的核心價值。
他自己在當時的給出的答案是,對於圖書觀點的梳理和解讀。
而在現在已經播出16期的情況下
邏輯思維目前的依舊遵循當時的一個初衷
而我認為其作為一個優秀的自媒體節目的理由如下:
1 羅振宇本人的才華,以及他對於自我營銷的深度理解
我訂閱了邏輯思維的維信,曾經在微信平台上問過羅老師為什麼在知乎有帳號卻從來不參與社區活 動,本來只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結果卻得到了羅老師「因為平台太多,難以管理」的回答。我並不知道這是其本人的回復或是由團隊進行操作,但這樣的用戶體驗感是極佳的。另外如果你有心在新浪微博上搜索@羅振宇的微博,會發現大多數會得到本人的回復。這說明羅老師對於每一個用戶都進行了個性化的服務和有針對性的探索。
2 類讀書類節目的缺失和市場需求
知乎有一個話題是書籍推薦,回答頻次非常高,原因在於讀書是一件私人的並帶有個人品味和價值觀的事情,分享書籍會給人以分享價值觀的愉悅和尋求志同道合者的潛在需求。而在傳統電視領域有得大媽者得天下,收視率的壓力使得很多讀書節目不得不遠離黃金時間,多在半夜時分進行播放,《百家講壇》則屬於現象級的事件,受到多方資源的照顧。那麼回過頭來,在視頻時代,各大視頻網站主打的依舊是電視劇,電影,綜藝節目,但是《曉說》的成功給很多人看到了知識分享領域這塊巨大的藍海,中產階級的崛起,意味著其在各個領域對於質感的要求日漸提升,細分到電視節目,便有了《邏輯思維》《曉說》這樣知識分享類節目的市場需求。
3 專注於剖析事件內在的邏輯機理和抓取熱點事件的能力
在已經出品的16期節目中,給人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羅老師首先給你一個「錨」,即在對於傳統事物的不同觀點,進而對事物本身進行解構分析,引經據典,最後在邏輯上說服你,這樣的節目首先對主講人的要求極高,因為這一套邏輯必須有充分的理由支撐並經得起推敲,而對於觀賞者同樣要有一定要求,這就為未來的盈利模式找到了一個極有潛力的目標群體。而著16期的選題不用我多去評析,我自己是樂在其中,尤其是u盤化生存這一概念給了我很多深思。
在某種意義上說,「邏輯思維和知乎是知識分享領域的兩條發展路線」
期待他們都越來越好
--------------------------
4.21補充在最新一期的羅輯思維和曉說中,都開始出現了合作的廣告商,並以內容表現者的身份存在,由此可見自媒體的脫口秀節目已經在積極探索自我盈利的方式了。
這是一件必然發生但需要無盡探索的道路。
有道雲筆記和羅輯思維的合作是平台間的合作,相對契合。
mini 和曉說的合作則讓我覺得突兀,有種夾生飯的感覺。
但向這樣在這條路上單槍匹配作戰的你們致敬每一個商業模式的探索都是過往模式的顛覆,是對無知事物的挑戰加油琢磨著是不是要寫點書評 向老羅討點書看
㈤ 羅振宇講到2020年,中國的經濟將超過美國有什麼依據
因為我們今年中國的商品零售總額已經超過了40萬億,年輕人消費佔主導群體,同時老年人的消費市場也在爆發。在時間的朋友,這個跨年演講會上,有網友問羅振宇對中國未來的經濟怎麼看?羅振宇講到他不會做什麼預測?如果要讓他看,他認為2020年有極大概率發生的一件事,就是中國會正式超越美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大消費市場。
人民生活的幸福,每個家庭的經濟水平提高,每個人都想著賺更多的錢,這樣的日子怎麼可能不實現小康?我們中國是強大的,趕超美國是指日可待,科技發達,教育強大,醫療強大,軍事強大,所有的都強大。羅振宇告訴我們時間的朋友,向我們證明了我們的國家是強大的,我們的未來是光明的。
㈥ 羅振宇2020年跨年演講「時間的朋友」中,有哪些關鍵詞是必須要懂的
羅振宇2020年跨年演講「時間的朋友」中,必須要懂的關鍵詞有「苟且紅利」、「躬身入局」、「小趨勢」、「基本盤」、「電梯模式」、「攀登模式」。
一、苟且紅利
苟且紅利,用羅振宇的話說就是:世上的絕大多數人都是苟且的,而在某些時刻,只要我們不苟且,只要我們比別人稍微認真一丟丟,我們就能享受努力帶來的紅利。也就是說,是別人的苟且,成就了我們的努力,也是別人的苟且,提供給了我們享受紅利的條件。
二、躬身入局
還有「躬身入局」這個概念,用羅振宇的話說就是:使自己從一個旁觀者,變成一個置身其中的人,把自己放進去,那麼很多看似無解的事,就有了答案。因為你不置身事外,而是躬身入局把自己放進去,把自己變成解決問題的關鍵變數,答案就能浮出水面。
三、小趨勢
羅振宇給小趨勢下了一個定義:小趨勢,是影響趨勢的趨勢,帶來改變的改變。羅振宇以養貓產業為例,1847年貓砂的發明就是一個小趨勢。貓砂解決了貓的大小便問題,讓貓變得適合被養在室內。隨著城市化浪潮,它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最終促成如今「貓經濟」的蓬勃發展。
四、基本盤
所謂基本盤有兩個:一個是你過去已經有、以後還會有的東西,例如過去這么多年建設積累下來的基礎設施、技術儲備。另一個也是更重要的,就是你哪怕失去了還能重新擁有的東西。我們的凝聚力、士氣,以及思想方式、行為模式和組織形式,都決定了社會未來的發展。
五、電梯模式
所謂電梯指的就是,那些穩定的、確切的通道。過去我們理解這個世界的方式,只要搭上電梯,就能往上走,而且非常確定:好好學習,就能考上好大學;學歷越高,就越能進好單位;進了好單位,就肯定比賣口紅的掙錢多。
六、攀岩模式
臨時判斷,隨時去找,隨時要發揮你的判斷力和選擇力,這叫攀岩模式。中國經濟到了一個節點,就是從一個模式要轉換到另一個模式,所以稱之為:從電梯模式切換為攀岩模式。
(6)羅振宇勢能創造擴展閱讀:
演講內容:
演講從當晚8:30到次日凌晨,持續4個小時。以"基本盤"為關鍵詞,羅振宇從經濟、消費、財富、教育、科技和製造6個維度,分享了本次跨年演講"學術團隊"的調研成果與思考洞察,回應人們關心的6大重要問題。
作為「得到」創始人,羅振宇還在現場發布了得到App知識服務產品《得到報告2019-2020》,並宣布「得到」啟動"一萬小時計劃"和"知識春晚",以幫助每個人從知識中獲得力量,實現"用人點亮人"。
演講主題:
第一份報告,「中國經濟的基本盤是什麼」。
第二份報告,「中國製造業的前景如何」。
第三份報告,專門考察中國人的財富狀況。
第四份報告,回答「現在,全球科技創新的基本狀況是什麼」這個問題。
第五份報告,專門回答一個問題:「中國消費市場的機會在哪裡」。
第六份報告,是每個中國人都關心的教育問題。
㈦ 作為知識付費老玩家,王利芬拿什麼打敗羅振宇、牛文文
互聯網的下一個風口是什麼?
李彥宏會說是人工智慧;
馬雲會說是「五通一平」;
馬化騰會說是王者榮耀...
但從筆者常年混跡於「地鐵圈」和「白領圈」來看,除了王者榮耀,大多數人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焦慮」。
對知識的深深焦慮。
正文:
這種焦慮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已經是一種症狀,也就是「知識焦慮症」――每個人對新的知識、新的信息和新的認知迭代始終有一種匱乏感,因為擔心自己知識匱乏而落後於社會和他人,從而產生了一種心理恐懼。
「我不想被超越,更不想被落下,唯一能做的就是跟緊這個時代,更加快速高效的吸收和學習。」
為了給用戶「治病」,解決這個剛需,一大批知識付費平台不斷涌現,互聯網的下一個風口已然到來。
先說羅胖的得到。
羅振宇是94級中國傳媒大學電視系碩士,04級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生。2000年加入央視,曾任《對話》節目製片人,2008年從中央電視台辭職,成為自由職業者。創立「得到」已經是2012年的事兒了。
「得到」最大的亮點就是羅胖每天起早貪黑都會更新的「羅胖60秒」,這個偏心靈雞湯類音頻欄目,羅胖一做就是4年。
這也讓羅胖積累了大量的粉絲,並成功將用戶從微信公眾號導流至得到APP,最終完成變現。
羅胖的長處在於創造新內容,但短板是,羅胖沒有「證兒」。
一張網路視聽許可證,封上了羅胖產品多樣化的大門。
可以說,羅胖的得到已經過了紅利期,如果拿不來那張「證兒」,完成形式的多樣化,羅胖就算把每天60秒升級成每天600秒,得到和羅輯思維還能撐多久還很難說。
再說王利芬的優米。
同為央視著名主持人,王利芬的簡歷和資源不可謂不豐厚――94級北京大學文學博士畢業,曾在《東方時空》《焦點訪談》《新聞調查》欄目中任記者和編導。2000年任《對話》總製片人兼主持人。2003年創辦《經濟信息聯播》《全球資訊榜》《第一時間》,並擔任上述欄目及《經濟半小時》總製片人、資訊工作室主任。2004年9月赴美國耶魯大學和布魯金斯學會研究美國電視媒體。回國後創辦了《贏在中國》,是迄今為止國內最具影響力的創業節目。後創辦《我們》,任總製片人兼主持人。
馬雲、柳傳志、史玉柱...你叫得出名字的互聯網大佬都在優米上授過課。
更別提王利芬還是最早試水這個行業的――2010年,優米就已經創辦。
手握如此資源,又能搶佔先機,線上課程、線下游學雙管齊發,又有大佬站台,更別說王利芬還有最要命的那張「證兒」,優米豈不是笑傲群雄、勝券在握?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創立7年的優米,在日活人數和營業額上卻遠遠不如得到。
此前不久,王利芬在優米舉辦的競爭戰略峰會上也坦承:優米之前做的並不好,但現在,我們要重新出發了。
怎麼個重新出發?筆者最近翻看優米APP,發現直播也被做起來了,而且slogan也更換為:「做下一個商界領袖,上優米!」――並不是早前的「找有用的知識,上優米」,看起來,優米的定位和面向人群發生了變化。
據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優米前員工說:優米911後會有大動作,但我等不了那麼久。
可以知道的是,優米的現狀並不舒坦。至於所謂的「911大動作」是否能讓優米重振旗鼓,拿下這塊肥肉,我們還不得而知。
最後說一下牛文文的i黑馬。
牛文文和王利芬、羅胖最大的區別就在於,他不是央視主持人。
從創辦創業家雜志到創辦i黑馬,牛文文並不是半路出家,一早兒就已經下海經商。
那牛文文的i黑馬是不是比王利芬和羅胖經營的好呢?
i黑馬最早出現在公眾視野是因為五花八門的線下培訓,APP是後來才做的,在線付費課程也逐步上線,但i黑馬上的講師從段位來說,還是比優米的馬雲們、得到的李笑來們差了一大截。
i黑馬的優勢依然是「黑馬學院」、「黑馬成長營」等以線下培訓班為主的板塊,這在i黑馬所謂的「全鏈條綜合服務平台」中佔了很大比重。
據說此前i黑馬曾想與優米合並,一個搞線上,一個搞線下,兩手都變硬。
但後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優米自己搞出了線下――游學、峰會,動作不斷,這讓合並更無可能。
對於i黑馬來說,如何在優米和得到的夾擊之下,把自己的專長做大做強才是牛文文最應該考慮的問題。
站在當下的「知識經濟」風口,優米、得到、i黑馬的風格迥異、側重不同,已經給了用戶更加多樣化的選擇。重回戰場的王利芬,是憑借央視扎實的內容製作功底來攫取流量,還是靠得天獨厚的商界大咖支持來觸發不同層次人群的消費需求,抑或是完全顛覆,創造出全新的知識經濟服務模式,我們還將拭目以待。
㈧ 羅振宇2020年「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中的基本盤和底層邏輯到底是什麼意思
羅振宇提到的「基本盤」,就是日常人行動中,出與自身習慣與利益驅使喚,必定會遵守的一些規則。「底層邏輯」就是人們思維的「出發點」。
無論「基本盤」還是「底層邏輯」,都是必須遵守的規則。違背了它們,就等於違背了「以人為本」的思想,就沒有辦法創造利潤。
所以平時做決策的時候,一定要反復思考這兩樣事。別人真正要的是什麼,我們想給的是什麼,心中要有數。千萬不能忘掉根本。
㈨ 為什麼我越來越覺得羅振宇是個騙子
從邏輯思維到得到APP,這兩個產品的發展成功一直飽受關注。在中國快速發展、不斷升級的大背景下,機會挾裹著時代的浪花翻湧而上。邏輯思維火之前沒有多少人關注碎片化學習的事,得到火之前也沒有太多人清楚知識付費平台化模式怎麼成功。而老羅成功的秘訣,用他自己的一句話就夠了。
「未來的爭奪在於國民總時間(GNT)」---羅振宇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真正明白這句話,而老羅對其商業背後的洞察無疑非常犀利。隨著新興互聯網與移動端的發展,帶來了一些重要的變化。一個是碎片化的時間價值得以釋放,人們可以通過碎片化時間做很多事情,包括學習。第二是認知盈餘,基於克萊·舍基《認知盈餘》的核心觀點——「人們的自由時間除了僅僅用於內容消費,還應更多用於內容分享和創造。」這是內容創業者的春天,包括羅振宇在內的一大批內容創造者紅了,後面還有更多的內容創造者湧入,創造者的專業程度也不斷提升。第三是網路信息大爆炸造成的注意力稀缺問題,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豐富信息使人們在挑選權威專業性內容上的成本越來越高,這就需要打破信息不對稱問題。而平台化則是很好的手段,從供給端整合內容資源,需求端為精準用戶提供優質體驗。平台化模式正在成為眾多品牌產業升級的契機。
所以邏輯思維的碎片化學習成為可能,認知盈餘下「得到」的內容得到大量擁躉,「得到」作為知識付費平台的運作,正是如和菜頭說的「解決的是在知識領域內的信息不對等問題,降低了學習梯度,從而形成了多贏的局面。」
只要用戶想要在碎片化的時間里快速有效的獲得專業的知識內容,那麼「得到」就能很好的滿足。國民總時間的本質就是對用戶注意力的搶占。
在免費為主流的市場上,羅振宇如何做到讓大家為知識付費?
知識付費是一個時代大趨勢,這背後可以挖掘到「人們所面臨的的競爭環境升級」、「人們對包括知識在內的消費升級」等很多理由。這里就不詳細展開,比較值得談一談面對知識付費,為什麼大家偏偏選擇老羅?我覺得產品本身的成功是基礎的,否則在這個資本泛濫的時代,講故事的人那麼多,死掉的產品會更多。和菜頭說老羅是「媒體型名人」,拋開這種花里胡哨的說法,其實老羅就是很紅,他個人就是一個很好的流量入口。好的產品+流量,就形成了「爆品」。爆品的成功之處也是在快速的搶奪國民總時間。
網上對羅胖褒貶不一,為什麼說他是騙子的聲音?
關於這個問題,首先得問問為什麼有人覺得他是騙子?
網上搜一下,我覺得這位的反應比較有代表性:
可以看出,人們對老羅的質疑不是在產品,而是在其運營模式上,關於「粉絲培訓」「粉絲線下活動」的一些質疑。這種質疑其實可以理解,就像當年紅過半邊天的李陽瘋狂英語,現在看也越來越讓人覺得像搞傳銷。
單純從商業的角度來說,老羅個人IP和邏輯思維品牌聚集的流量龐大,這足以說明他的可取之處。但問題是他的粉絲活躍度並不高,安心做著「沉默的大多數」,「流量變現」就成了老羅的品牌運作所考慮的重要問題。和菜頭在這一點上雖做了辯解但說得比較隱晦,大概是不想讓受眾覺得此舉太過「功利」。可商業的本質就是謀利,在這個人人談流量找流量的時代,誰會跟錢過不去。
最後我也想說,邏輯思維和得到作為知識學習平台,其價值在於能夠幫助我們快速有效的對知識獲取。它的其他附加價值對錯與否都有市場去檢驗,畢竟這都是建立在供需基本的商業法則上的。是不是「騙子」也只是認知層面的問題而已。而如何不讓「認知」成為「知識障礙」,才是個人學習成長中更應該關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