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超級女聲創造的是什麼神話

超級女聲創造的是什麼神話

發布時間:2021-10-07 21:23:57

『壹』 蝙蝠俠大戰超人 正義黎明中的超女是什麼來歷

神奇女俠

在天堂島上,居住著希臘神話中的亞馬遜一族。她們是女戰士,在奧林匹斯眾神的庇佑下,過著與世隔絕、長生不老的生活。女王希波呂忒想要個孩子,在神的諭示下,她用泥土塑了一個女嬰,再由眾神將生命賜予這個孩子。這就是黛安娜公主。黛安娜長大成人,成了全族最傑出的女戰士。她嚮往著外面的世界,作為愛與和平的大使來到美國。一開始她不太通世事,但很快就融入了這個新的世界,並和其他英雄們一道創立了正義聯盟,被人們稱作神奇女俠。受到眾神眷顧的她,是世上最強的戰士之一。她的護腕可以抵擋子彈,真言套索能夠讓人說出真話。她可以以亞光速飛行。作為最強的女超級英雄,她能和超人、蝙蝠俠比肩,是DC三巨頭之一。

『貳』 關於超女的

黑幕一 霸王合同

真相 長年簽約沒收合同

合同問題必然要涉及持有超級女聲品牌的上海天娛傳媒有限公司,天娛是由湖南廣電集團全資控股,2004年5月24日在上海注冊成立的公司。它負責超級女聲的全程運營,代理超女相關產品的開發。對超女選手來說,第一次知道天娛這個名字,就是在簽合同的時候。

超級女聲規定,晉級的選手都必須和天娛簽約,從分賽區20強開始,選手就必須和天娛樂簽訂協議或合同。而每個賽區前10要和天娛簽的合同長達8年。合同中規定,如果超女違約私下與別的公司簽約,要支付500萬的違約金,就算超女今年用超級女聲名義私自參與其他演藝活動,也要支付50萬元的違約金,而如果要解約,就必須答應解約後永不踏入娛樂圈。但在報名時,幾乎沒有選手被告知這一事項。

更離譜的是據一位已經簽約的選手透露,在一次綵排之後,就有工作人員拿出合同要她們簽訂,不簽就不能繼續比賽,參加比賽的選手大多是想往前走的,所以只好簽了。而這份合同只有一份,選手簽完後就被收走了。雖然天娛的合同簽完就走,但還是有記者拿到了合同的影印件,這份名為「經紀人代理合約」的文本共6頁,分11個條款。從違約責任看來,如果事實上是天娛違約的話,超女同樣也可以索要賠償500萬元。但一位不具姓名的「超女」告訴記者,「那個合同里並沒有承諾給我們投資多少,也沒有提到什麼時候發唱片,拍多少電視劇以及其他,你很難說他們違約。」

對目前很多沒有到長沙參加決賽的超女來說,她們現在面臨的問題相當尷尬,天娛至今沒有想要包裝她們的意圖,而這些超女,有的在參加比賽之前就常常拍廣告或接演,暑假正是她們發展的黃金時期。但是和天娛的這一紙合同反而約束了她們的發展。

實錄 實力派意外遭淘汰

杭州賽區的韓真真在進入20強當天和10強當天,都被天娛要求簽一份協議,只不過,20強的協議到今年底自動失效。「我那時估計若進前10至少要跟天娛簽5年,我參加比賽就是謀發展,如果和天娛簽下合同,我還怎麼發展?」最終韓真真並沒有簽這個協議,結果,她在20進10的比賽中PK輸給紀敏佳。

當時,實力超群的韓真真,以一首《葉子》獲得強大的支持率,卻因一兩個「走音」被淘汰。事實上超女現場偶爾出現走音數不勝數,評委黑楠的解釋是:「『實力』派不允許走音,偶像派可以。 」

幕後得利

作為一個新成立的公司,天娛沒有包裝、製作、發行方面的雄厚實力,如果將每一個簽約選手包裝的話,50位選手的包裝費用將超過2000萬元,天娛很難一下拿出那麼多資金來,實際上,目前低迷的國內流行樂壇也無法在一年中消化50個新歌手。那天娛今年為什麼仍會這么赤裸裸地要求這么多超女和他簽霸王合約?

這么做原因只有一個,去年超女決賽前三名中,天娛走了眼,沒有簽第三名張含韻,將之轉賣給天中公司,結果天中公司今年把張含韻做得紅紅火火。同時,也有一些音樂公司派出他們的簽約歌手參加超級女聲,利用這個節目炒出人氣,然後一走了之。這讓天娛堅定了一個信念,寧可錯殺一千,也不可讓一人漏網。超女經過比賽,已經形成了明星效應,天娛通過這個活動,就是要將超女所有可能的商業價值榨出來,這樣,擁有超女的合同,不好包裝的,可以以收「轉會費」的形式賣給其他公司;能見到成效的,馬上出唱片、接演出;對於特點不鮮明,實力又不強的選手,就乾脆不管,反正合同是天娛定了,無論如何,他們都不會受到損失。

幕後二 熟人評委

真相 大眾評委沒自主權

超級女聲決賽進行到現在,三個評委中,竟然有兩個是湖南衛視的員工,一個是連常寬都說不熟悉的黑楠,「我在音樂圈22年了,從不認識黑楠,從沒聽過他製作的歌曲或者包裝的歌手。」而且,決賽前聲稱要輪換評委的決定也臨時變卦。至於決定PK勝負的大眾評委,實際上也並不是像人們想像中的那樣可以投票支持自己喜歡的選手。

實錄 工作人員上台投票

一位曾在杭州賽區20進10被招募並連續兩場擔任大眾評委的男士在網上撰文說,在10進7的現場,當丁叮與周楊PK以9:0領先時,現場有人指揮大眾評委開始將票投給周楊。而在決賽時葉一茜和林爽的PK賽上,當兩人的票數相近,甚至有工作人員頂替大眾評委上台投票。

在杭州賽區三甲的比賽中,電視觀眾們發現鄭靖文和林爽PK結果公布前居然插播了長達10多分鍾的廣告,而紀敏佳的簡訊支持率也在短短的兩個小時之內從最後一位升至第一位。這也引發了許多人的聯想和質疑,決賽現場到底發生了什麼?

幕後得利

選擇什麼樣的歌手進入下一輪關系著電視收視率能否保持,所以,淘汰那些人氣不高的,不聽話的就是電視台必須要考慮的事情,什麼樣的選手進入下一輪對收視最有利,他們就會選什麼樣的選手。要達到這樣的目的,通過評委和大眾評委是很好解決的,就算是簡訊票數,在關注度不高的分賽區都被質疑包含水分。

幕後三 疲勞賽程

真相 拉長賽程增加賽時

超級女聲給湖南衛視帶來的不僅僅是品牌的提高,更是豐厚的財富。目前,湖南衛視每周五超級女聲的廣告價格已經超過央視黃金檔的廣告價格。為了賺錢,湖南衛視考慮的不再是觀眾希望結果早早出來的心理。超級女聲比賽時間長達3個多小時,實際上,有些環節完全就是為了拉長時間而設定的,從比賽之初淘汰一個選手到下一個選手的淘汰,時間長達2個小時,而這段時間,無非又是歌手再演唱一次,評委重新評價一次而已。

案例 5場決賽拖疲超女

到了決賽,人數只有15人了,比賽卻拖得相當長,先是讓5個分賽區的第2名和第3名共10人來了兩場10進7和7進5的比賽,然後這5人又和5個賽區的冠軍再來一次10進8、8進6、6進5、5進3和冠軍比賽5場比賽,比分賽區的比賽次數整整增加了一倍。主辦方考慮的不是超女身體和精神能否吃得消,而是增加一場數以百萬的廣告收入和簡訊收入。

幕後得利

時間越長,廣告時間才會越多,簡訊投票的觀眾才會越瘋狂。增加節目長度和次數,就是增加一捆一捆的鈔票。

幕後四 低齡選手

真相 大量學生逃課參加

「超級女聲」選手的低齡化是引人注目的一個重要焦點。去年,年僅15歲的張含韻一夜成名,成為無數同齡少女的偶像。每個賽區在報名時都有大量學生逃課參加。有關專家認為,「超級女聲」直接侵入「未成年人」與「教育」這兩個向來被社會視為「必須固守」的領域。這個節目鎖定15歲至17歲的女孩為參賽主體,是製造「美國偶像」的福克斯公司不可想像的,因為美國的法律有嚴格的規定,未成年人不得參與商業性演出活動,即便我國未有明確的法律規定,未成年人的權利也必須受到監管和保護。

實錄 小朋友獲得直通證

今年超級女聲仍有不少小朋友前來參加,在成都賽區的海選中,一位只有幾歲的小朋友甚至還獲得直接通行證這樣的鼓勵,鼓動更多小朋友參加。目前在超級女聲決賽舞台上的,絕大部分都是學生,她們的社會經驗少,對外界的判斷很容易出現誤差,如果這樣,對她們的心理傷害將是巨大的。

幕後得利

因為10多歲的青少年缺乏的是理性,只有針對這個年齡層,才有狂熱的FANS,他們才會不擇手段地發簡訊投票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5-8-10 17:08:59編輯過]
--------------------------------------------------------------------------------

-- 作者:行者無疆
-- 發布時間:2005-8-10 17:08:27

--

「超級女聲」點中你我哪個穴?

「我喜歡『超級女聲』,我支持何潔!」說這話的是一位已屆不惑、有著博士學位、喜歡古典音樂的大學男教授。

這不禁讓記者有點瞠目結舌——原以為「超級女聲」這樣的節目所吸引的觀眾頂多隻是一群喜歡流行音樂的少男少女們。

「超級女聲」的紅火反襯著傳統傳播學的寒磣,同樣顯示了在互聯網時代大眾對媒體的巨大反哺力量。2005湖南衛視「超級女聲」上周五(8月5日)已經決出六強,選手李宇春在新浪網上的支持率已經超過172萬票,位居第一。Google上搜索出的「超級女聲」有82.4萬條,加上許多人誤寫的「超級女生」,24.6萬條,「超級女聲」已經吹起了今夏比台風「麥莎」更猛烈的流行風。

文化的多元性與張揚的個性

「看到這群年輕人在舞台上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處處彰顯個性,散發魅力,我非常感動。」那位教授解釋道。

「許多中年觀眾喜歡這個節目可能是希望從中找到他們年輕時的已經錯過的『放肆』。」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孫瑋如此解釋「超級女聲」令中年人痴狂的原因。

20年前,當那位教授還是如今「超級女聲」們的年齡時,謙遜、收斂成為中國整個社會所推崇的品格。「那時候個人的性格和想法習慣性地受到壓抑,整個社會是非常沉悶的。」孫瑋說。

20年後,芙蓉姐姐出現了,博客作家出現了。中國社會對不同的文化現象,不同價值觀的包容度不斷上升。「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已經成為年輕一代自主和獨立的宣言。

「社會對個性、個人奮斗和個人成功的贊同和追求為「超級女聲」的成功奠定了深厚的社會基礎。」孫瑋說。

另外,這些年中國的文化產品也不斷多樣化,電視節目從單一的新聞發展到如今的肥皂劇、情景喜劇、綜藝節目、體育直播、脫口秀、相親欄目、才藝比賽以及「超級女聲」這樣的真人秀等。「中國內地媒體在市場化過程中走著一條依託功能擴張來提高差異化程度的道路,以滿足人們對文化多元化的需求。」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喻國明表示。

相反,這樣的節目在香港和澳門等地不會引起很強反響「這類節目需要一定的地域和市場,不管人與人差別多大,一部分觀眾總可以在某個選手身上看到自己可以認同的地方。」孫瑋說。

全球為娛樂而瘋狂

「超級女聲」其實只是全球電視全程直播的平民選秀節目熱潮的一部分。其電視形式與如今風靡全球的Idols電視模板非常相似。

2002年2月9日,當WillYoung和GarethGates在英國獨立電視台PopIdol總決賽上狹路相逢時,有1400萬的觀眾在電視機前為他們吶喊助威,占當時收視觀眾的57%,而其中16到34歲青年觀眾的收視份額更是達到了72%。

那天晚上在兩個小時內有900萬個電話參與偶像投票,刷新了英國電話投票歷史紀錄。

其他國家也正遭遇著Idol「颶風」的侵襲。目前已經有30個國家和地區獲得Idols模版特許,擁有全球1.1億電視觀眾和超過15億張觀眾選票。美國、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澳大利亞、捷克、土耳其、克羅埃西亞、斯洛伐克、法國……Idols同樣所向披靡,當地收視紀錄頻頻被刷新。

「超級女聲」瓦解了權威,展示了最草根的凡俗真實。「不限年齡,不限地域,不限職業,不限長相」的零門檻讓平民百姓有了上電視的機會,表演慾望得到滿足,同時還有可能簽約唱片公司,名利雙收。

在英國的那場比賽Will Young成為冠軍並獲得了價值100萬英鎊的唱片合同;而同年,亞軍Gareth Gates也因一首Unchained Melody登上了英國排行榜冠軍,並獲得了英國音樂獎最佳電視表演獎,還受到英國女王的接見。

類似的事情也發生在中國。「超級女聲」冠軍安又琪簽約天娛傳媒有限公司,兩個月後就推出同名專輯《安又琪》,創下2004年國內最快簽約及發行唱片紀錄。

對觀眾而言,這樣的節目類型新穎,互動性強。「投票支持自己喜歡的選手能夠讓她留下繼續參賽,這讓觀眾有『當家作主』的感覺,而不再是傳統意義上電視觀眾總是『被迫接受』編輯內容。」孫瑋說。

另外,觀眾像看球賽一樣,在娛樂性節目中看到了不確定性。簡訊投票的變化,讓每位觀眾期待結局。「我無法預測比賽結果,這里懸念很多。這也吸引著我看每一場比賽——到底誰這輪會被淘汰?」觀眾陳婧告訴記者。

裁判的爭議性也成為節目的看點之一。英國Pop Idol的評委之一Simon Cowell就是因為言語刻薄不留情面而聞名。

在新浪網上「超級女聲」專題里,有關爭議裁判柯以敏的評論達到170萬條。一位電視製作人告訴記者,「這樣的節目製作時通常有意造成裁判的爭議性,一些唱紅臉,一些唱白臉,而且可以因為民意而調節,始終把握一個比較好的度。」柯以敏自海選以來一直以評論尖刻而飽受觀眾的非難,但自總決賽以後又改變態度,以激情鼓勵為主。8月3日,柯以敏又辭去「超級女聲」評委職務,一度又成為新聞焦點。

同時,投票結果的爭議性也讓這個節目的人氣不斷上升,最後的結果肯定不會讓每一個觀眾都贊同,這就引發許多猜測,而互聯網和手機等新媒體又為他們提供了討論的場所。日前有關「超級女聲」黑幕傳聞在民間流傳,甚至有人聲稱知道比賽結果是內定,這使得許多觀眾帶著考證的態度去觀看節目。

回歸電視的大眾性

「『超級女聲』為什麼會這么火?」記者問起這一問題時,中國傳媒大學教授胡正榮說:「這說明中國電視回歸了大眾媒介的本質。」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節目研究中心主任鮑曉群也表示:「電視文化就是大眾文化。『超級女聲』現象是個很正常的現象,只是媒體對它的態度有些偏離了方向。」

「電視的任務首先是娛樂,然後是教育和信息。很多觀眾看電視就是為了消遣。電視文化就是一種流行文化,『超級女聲』的流行說明中國電視正在回歸到娛樂性和大眾性的本質上來。」胡正榮說。

「超級女聲」已經成為了一個大眾的娛樂場所。「我就是通過看海選才喜歡上『超級女聲』了,裡面形形色色的人都有,太好玩了!」觀眾胡曉峰說。

Idols在國際上都取得了成功;而如今的嚴肅文化在過去都曾作為流行文化風靡一時。「站在國際的環境看電視,站在歷史的長河看文化,『超級女聲』的紅火也就不足為奇了。」胡正榮說。

除去「超級女聲」,其他一些電視台也推出了類型相似的音樂選秀節目,雖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其關注度比起「超級女聲」稍遜一籌。

「原因非常簡單,它們做得不夠大眾唄!」胡正榮笑道。

「過幾年後回顧『超級女聲』,它對中國電視的影響堪與『焦點訪談』相媲美。在歷史上,有哪個電視台敢用4個小時直播一檔綜藝節目,除了中央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鮑曉群問道。

「比起『全控制』的春節晚會,湖南衛視正在製作一檔創造歷史的電視節目。」孫瑋表示。

湖南衛視靠「玫瑰之約」、「快樂大本營」等娛樂節目起家,收視率一度排行全國第一,黃金時間廣告定價甚至超過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產生了令傳媒界矚目的「湖南電視現象」。

1999年電廣傳媒上市,湖南衛視引進社會資本,拓展產業鏈條,發展了影視會展、有線網路、房地產等相關產業。「但由於投資戰線過長,許多連帶產業經營不力,2002年湖南衛視的廣告收入只相當於鼎盛期的一半。」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

2003年,湖南衛視調整投資戰略,重新定位於以娛樂產業為核心競爭力,進行全面改版,推出「快樂中國」的呼號。「僅2003年,湖南衛視的廣告收入就上升一倍。」該知情人士表示。

「超級女聲」在享受著萬人追捧的同時也遭受了許多非議:庸俗、黑幕、不利學校教育……7月,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兩期節目都談到了電視節目庸俗化,矛頭直指「超級女聲」。

據知情人士透露,國家有關部門已派專家進駐「超級女聲」,並且希望能夠停緩播出該節目。「『超級女聲』所體現的通俗文化以及個人權利慾望的表達可能會平移到社會其他方面。」一位社會學教授告訴記者。

「超級女聲」比起網路上的其他信息更可怕嗎?封殺之聲是否小題大做?更多人不就是看了就看了,然後一笑置之?業內人士指出,「超級女聲」背後隱含的不僅是大眾對說教的厭惡,同時也意味著巨大的商業利潤,取消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5-8-10 17:09:31編輯過]
--------------------------------------------------------------------------------

-- 作者:行者無疆
-- 發布時間:2005-8-10 17:42:38

--

個人對「超級女聲」的評價亦褒亦貶,但總的評價傾向於負面。

站在曾經的媒體工作者角度看,「超女」首先是一次相當成功的媒體策劃,代表了當下電視大眾化、娛樂化的潮流,居高不下的收視率本身足以回應那些吃不著葡萄反說葡萄酸的批評。

站在知識分子的角度看,「超女」在整體運作模式上無法擺脫湖南衛視的一些痼疾,作秀的方式全盤照搬西方和港台,但在作秀背後太多的暗箱操作又反過來破壞了應有的娛樂規則,娛樂就變成了愚弄。打個不恰當的比方,這就如同把省里所有正處級以上幹部拖出去槍斃,基本沒一個冤枉的;而把正科級幹部排好隊,隔一個槍斃一個,肯定有冤枉的卻也有漏網的,所謂的「超女」前20名、前10名,基本上就是這么個概念。另外,「超女」在客觀上具有對未成年的錯誤輿論引導,這也是毋庸質疑的,裡面的道理不言自明。

另:中央電視台不惜動用兩期王牌節目「焦點訪談」來射影含沙批判「超女」,我認為是不智和令人不屑的,當然這是中央電視台的一貫處事方式,他們總是妄圖用自己的觀點強奸電視觀眾,典型例證遠到科索沃戰爭、伊拉克戰爭的宣傳導向,近到中國男籃比賽中斗毆中央五套切換畫面。用最專業的設備做最不專業的新聞和電視,悲哀!

『叄』 什麼是超級女聲

「超級女聲」是新時代樂壇的怪胎
作者:殷謙

關於「超女」我一直持有懷疑的態度。這種懷疑並非指「超女」本身,而是懷疑主辦方的用心和目的。剛開始的時候,「超女」大賽很讓人覺得新鮮,那時候也知道了張含韻這個女孩子,唱了一首什麼酸酸甜甜的歌,至今還記得清晰,也會想起蒙牛集團的酸酸乳。那個時候,傳說許多張含韻「墮胎」的故事,我當時就想,這娃娃被電視媒體成就了,同時也被毀了。還好,張含韻去讀書了,懂得成功是一個漸進和沉澱的過程,後來流言散去,娃娃再也很少露臉。那以後我再沒有過多的關注過「超女」。後來又出來個李宇春,她的消息鋪天蓋地,影響大的驚人,真驚嘆媒體的力量。當時少女們提起李宇春就會尖叫,大街上常見留著「春春頭」少女們。「超女熱」如同當年的「瓊瑤熱」影響著一個時代。如今這個時代彷彿是「超女」的時代,是一個瘋狂的時代,近乎於變態的時代。
睜大眼睛仔細看看,然後再認真想想,「超女」究竟是什麼樣的東西?不要被銀屏上五彩繽紛的霓虹燈迷亂了我們的眼睛,不要讓那些摻雜在金屬碰擊中的聲音欺騙了我們的耳朵。什麼是真正的音樂?我們在仰望或崇拜著什麼?難道是一群會唱幾句外語和國語歌曲的女娃娃們的瘋狂獨舞的舞場?這些顯得復沓飄游、散亂破碎,以及缺乏必要的樸素、自然與質實,彷彿隨風飄轉的歌曲,真的是這個時代的人們所賞悅的音樂藝術?難道「超女」評委們的贊辭下產生的聲音就是歌壇的權威?這些在樂壇上略有「音樂建樹」的評委們又為我們創造了什麼經典音樂著作?再看看那些評委們的點評,語言啰嗦,不夠簡潔省凈,用許多話重復說一件事,而這種重復並不具有積極的修辭效果,而是反映著評委們點評時的隨意而主觀的語言傾向。我們看到的和聽到的已經不在純凈,在商業利益和拜金教觀念驅使下而產生的「超級女生」,其實就是就是一層鍍了金的社會垃圾。
我們都被「超級女生」殘忍地欺騙了,當我們為這些娃娃手舞足蹈歡心雀躍時,當我們拿起手機按下發送鍵時,我們只是看到她們在燈光和音效下的美好。那些假腥腥的眼淚、那些皮笑肉不笑的笑臉、那些假仁假義的感謝,全是他媽的真實的謊言。看著那些現場揮動的熒光棒,我們的頭腦發熱了,眼睛瞎了,耳朵聾了,我們被花花綠綠的商業包裝下的假象給左右了,我們真是傻得可憐。我曾揭露過「超女」的黑幕,可是那些「超女」的崇拜者們對他們的偶像從未懷疑過,並且一次又一次地質疑我:「超級女生有黑幕?黑幕在哪裡?」就讓我們來看看「超女」的家長是怎麼說「超女」的,來自新疆的張美娜參加了「超女」的整個過程,張美娜的媽媽肯定地說現在有關超女的很多黑幕並不是空穴來風,超女媽媽稱家有超女是浩劫,已欠債9萬余元。張美娜也碰到過,「之前郝菲兒說給評委砸錢、花錢拉簡訊支持率,這些在超女比賽中並不新鮮,從這場比賽開始,我們家總共花了近11萬元。」 這些錢都是做何用途?「超女」媽媽說的很清楚,她開始從其他選手那裡得知,某選手為了拉票為了晉級,在新疆通過移動公司買了9000張卡。所以之後她也趕緊聯系了張美娜的爸爸,在新疆移動公司買了3000張卡,也就是45000票(超女賽制每張卡最多可投15票),家裡花了45000元,「但這么多錢也沒有使上多大的用處」。
上一屆「超女」李宇春,某玉米為了給她拉選票,投資50萬元買了移動卡,終於使李宇春壓倒群芳一舉奪冠,還有更多的黑幕,只是藏在背後無人知曉罷了。以我看來,「超女」比「超生」更可怕,選手一但落賽後,不僅僅給家庭造成了負擔,還給自己造成了「半成名」留下的後遺症,她們的精神上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媒體和昏愚的「超女家長」又像廣告商一樣,向觀眾宣傳,觀眾抗拒不了自己的好奇心和參知欲,便又買,便又上當:他們一次次地對他們心中的「超女」寄予希望和幻想,一次次地相信媒體,卻無不一次又一次地承受著失望和上當的雙重打擊。我們來聽聽那些紅得發紫的超女們唱的歌,究竟有多好?是不是在音樂上有重大的突破?還是創造了音樂的奇跡?她們自己創作了幾首歌?哪些東西是自己的?「超女」的「暢銷」,有這種情況在里頭。事實上「超女」已經墮入低谷,無論離真正的「現代性」,還是離真正的「民族性」,都有不近的距離,「超女」的出現是中國樂壇的怪相,是電視媒體和商家聯手推出的流行性怪物,她們的出現是對中國音樂藝術的踐踏和侮辱,中國的流行音樂沒有什麼希望了,整天搞這些事來充斥傳統的或有藝術價值的音樂,依靠這些娃娃們來創造音樂奇跡,那真是可悲可嘆!
「超女」害人不淺,如今有很多中學生也不思學習了,整天夢想著當「超女」。有報道稱,有一個名叫曾依的女孩,15歲,是湖南嶽陽人,岳陽四中的學生,曾是班長兼學習委員,成績優異。自從迷上湖南衛視的「超級女聲」後,每場必看。為了參加「超級女聲」比賽,她因減肥厭食而患重病,最終離家出走流落北京,活活惡死在街頭。還有不知道多少花季少女,為了「超女」放棄了學業,擠破了頭一心撲在「超女」上。
說白了,「超級女生」是商業和某電視媒體為了金錢而苦心策劃的產物,這個獨特的創意是有那麼點兒新,但這種「新」更多的是怪異,是刻意求之的做作和誇張。從整體上看,「超級女生」是一種情緒性的、個人主義的和形式主義的歌壇現象,它是具有激進的反傳統姿態,但是嬉皮式的任性的游戲態度最終會斷送它。「超級女生」的主辦商和電視媒體幾乎放棄了對意義的關注,放棄了那些具有重要意義的音樂藝術原則和趣味標准。他們肆意背叛、嘲弄傳統音樂的形成規范和創作紀律,通過游戲式的形式,把音樂歌唱變成流行唱歌的迷宮,賦予音樂和歌唱以游移不定、散亂無序的性質。
商業情境中的互利原則對超功利的音樂藝術精神具有極大的瓦解性,對抗並最終克服市場倫理對音樂的消解與異化,還需要那些忠誠地為音樂負責的人們付出艱苦的努力甚至巨大的代價。我們缺乏發達的宗教感和成熟的宗教意識。我們有迷信但沒有信仰;崇拜世俗權力但缺乏對上帝的敬畏。我們缺乏一個不為世俗權力所動搖的穩定可靠的精神秩序和價值體系。這一嚴重缺失致使中國的一些音樂成為一種膚淺的、與時俯仰的、短時效的、無意義的文化現象。相當一部分中國音樂作品,要麼只屬於一個時代,時代結束了它們的價值和意義也隨之喪失了;要麼只屬於少數人,如當今瘋狂的「超女」時代,受到一些音樂趣味怪異的音樂專家的稱贊,但卻得不到普通聽眾或觀眾的共鳴和歡迎。
在我看來,「超級女生」作為一種缺乏內在價值和意義感的歌壇現象,似乎並不能給普通聽眾和觀眾帶來深沉、持久的美好體驗。這些追星族眼花繚亂地看著這些「超女」自娛自樂地進行音樂狂歡,卻無法從她們的歌唱中發現能吸引自己的有意義的內容,更是無法把握到有價值的主題。她們有什麼?除了鸚鵡學舌般地唱幾首別人已經唱了再不想唱的歌曲,她們自身的創造價值在何處?她們被捧出名了,彷彿凡胎肉身上一夜之間插上了天使的翅膀,卻忘了自己幾斤幾兩,因貪空名而妄自尊大、睥睨一切。
「超女」們在電視媒體的包裝作用下,以種種方式顯示自己非凡的才華和過人的機敏,「自吟自賞,不覺更有旁人」,因此我有必要提醒那些迷戀「超女」的人們,見了那些名氣大得怕人的歌星,比如說李宇春、何潔等等,先聽聽她們的歌,一定要循名責實,看看其內里的貨色究竟怎樣,而不要管她是鬼才還是天才,創造了奇跡還是引發了地震,也不要管他唱了多少歌,拉了多少票,賺了多少錢。
面對「超女」,很多追星的青少年近乎到了發瘋的地步,他們不允許說「超女」的壞話,似乎說好聽話已經成了中國人的一種病態的習慣,已經成了當代演藝圈的沉痾和痼疾,因此,大家見到那些滿臉堆笑說好聽話的人,一定要警惕、要小心。「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當我們花費時間精力和金錢來瘋狂地支持這些泡沫歌星時,可我們的肚子餓著,我們的靈魂被剪去了自由的翅膀。「超女」是社會垃圾,我們應該在崇拜這些垃圾的時候想想自己的價值取向,我們該不該支持「超女」,該不該跟著商家玩這種無聊的游戲?這值得我們重新去認識,去思考。

『肆』 十年之後,變了樣的《超級女聲》還能創造新神話嗎

誰也說不定 音樂這個事需要創新 不是很容易~

『伍』 發明創造神話有哪些

1、魯班發明刨子的故事

魯班是個木匠,整天和木頭打交道。他的技術很高,特別善於用斧頭,能幾下子就把木料砍成需要的樣子。但是,用斧子把木料砍得光光滑滑,魯班卻辦不到,特別是碰到木紋粗和疤節多的木料時,就更難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魯班白天琢磨,夜裡想,他先是做了一把薄的斧頭,磨得很快,砍起來比以前是好多了,可還是不理想。

於是,魯班又磨了一把小小的薄薄的斧頭,上面蓋了塊鐵片,只讓斧頭露出一條窄刃。這回,魯班不砍了。他用這窄刃在木料上推。一推,木料推下來薄薄一層木片。推了十幾次,木料的表面又平整又光滑,比過去用斧子砍可強多了。

可這東西拿在手裡推時既卡手又使不上勁。魯班又做了一個木座,把它裝在裡面。刨子,就這樣誕生了。

2、魯班發明墨斗的故事

魯班創造了木匠劃線用的墨斗,那是他看到母親裁衣服時,用一個粉袋劃,受到啟發的結果。

墨斗剛做好時,魯班每次彈線,都得請母親幫忙,捏住墨線的一頭。有時,母親正在做衣服或煮飯,也不得不放下,趕來幫忙。

有一天,魯班母親對他說:「你做個小勺子,不就可以代替我捏著墨線了嗎?」魯班一聽,對呀!他很快做成了一個。從此,一個人就可以彈墨線了。直到現在,木工師傅們還把這個小勾子叫「班母」。

3、瓦特發明蒸汽機

瓦特小時候在祖母家。他喜歡待在廚房裡看祖母做飯。

有一天,祖母在灶上放了一壺水,後來水開了,壺蓋啪啪啪地作響,不停地往上跳動。瓦特盯著水壺看了好一會兒,感到很神奇,於是滿懷好奇地問祖母這是什麼緣故。

祖母回答說:"水開了,就這樣。」瓦特繼續追問:"為什麼水開了壺蓋就跳動?是什麼東西在推動它呢?"

『陸』 什麼是「超女現象」

什麼是「超女現象」?

「超女現象」, 是所謂的「娛樂民主化」。「超女」的競賽規則設計,借鑒了民主選舉的全部程序,因而可以最大限度地使評選結果符合民意,這種對觀眾民意的尊重,是「超女」超級火爆的根本原因。

「超女現象」,打破了一元成才模式是對人性的約束和遏制。

「超女」,讓普通人成為明星不再是神話,它激勵著人們要為了夢想而不斷努力,最終使之成為現實,它也告訴人們,明星不是神,他們和你我一樣,而且你也可以像他們一樣,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

『柒』 超級女聲的超女奇跡

「超級女聲」成都賽區經過8000人的海選,50進20、20進10、10進7、7進5、5進3的層層挑選,終於決出最後3強。參賽者唱不上去者有之,台風滑稽者有之,五音不全者有之,而評委尖酸刻薄的言語更是比比皆是,甚至有臉薄的參賽者當場掩面而泣。然而,就是這樣一檔既不悅目也不悅耳的「音樂選秀節目」,在開播兩個多月里,迅速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一股平民娛樂化的風潮。
「說穿了,超級女聲就是群眾卡拉OK賽。」有觀眾笑稱,可就是這樣一檔群眾卡拉OK比賽,創造了收視奇跡。不拘外形、不論唱法、不管年齡,只要你是女性就有機會成為明星。這樣「無門檻」條件,無疑對每個做明星夢的女人,都具有致命誘惑力。」。而成都僅一個星期就湧入8000多個女孩報名。
緣何大熱全國
什麼原因讓「超級女聲」一夜之間受到眾多女性的青睞?年齡無限制、沒有報名費是受歡迎的最主要原因。「十年後再來唱這首歌」「你學聲樂沒有什麼必要」……雖然評委們的評價尖酸刻薄,但正是這種嚴格得近乎苛刻的要求,反而激起了選手的鬥志。
與此同時,不少唱片公司也在通過這類節目尋找「新鮮血液」,對選手而言,露臉就是機會。因此「超級女聲」的前景異常誘人。而其比賽形式也相對比較透明。觀眾可以通過手機簡訊為自己喜歡的選手投票,成為主宰選手命運的重要因素。 雖然「超級女聲」異常火紅,但是北京光線傳媒總裁王長田卻對它能有多久的生命力感到懷疑。「它畢竟是一個綜藝節目,很大程度是為了滿足老百姓那種獵奇的心態,是將音樂放在第二位的。如果『超級女聲』沒捧出像樣的歌手,對它來說是一個致命的打擊。」
為什麼要造偶像?快樂是第一生產力
湖南衛視的《超級女聲》因為成為了國內同類節目的先行軍而取得了驕人的影響力。
安又琪(《超級女聲》南京賽區冠軍)現已與娛樂公司簽約,《超級女聲》很可能是她明星之路的起點。

『捌』 超級女聲歷屆冠軍

截止至2019年5月14日《超級女聲》一共舉辦過四屆。冠軍分別為安又琪、李宇春、尚雯婕、圈住那個

1、2004年冠軍:安又琪

安又琪(Angela),1982年10月14日出生於黑龍江省雞西市,中國內地流行樂女歌手、影視演員,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2004年9月25日,獲得首屆「超級女聲」電視選秀比賽冠軍,隨後發行首張專輯《安又琪》,獲得「2004十大娛樂紅人獎項」、「亞太音樂榜新人獎金獎」等獎項。

2、2005年冠軍:李宇春

李宇春(Chris Lee),1984年3月10日出生於成都,中國流行女歌手、演員、詞曲創作人、演唱會導演。2005年,李宇春獲得」超級女聲「全國總冠軍,登上美國《時代周刊》封面。2006年發行首張專輯《皇後與夢想》,年終銷量137萬張,創立品牌演唱會「WhyMe」。

3、2006年冠軍:尚雯婕

尚雯婕,1982年12月22日出生於上海,畢業於復旦大學法語系,歌手、演員。2006年,獲得湖南衛視選秀節目《超級女聲》全國總冠軍;2007年發行首張EP《夢之浮橋》專輯《在梵高的星空下》《關於我們》。

4、2016年冠軍:圈住那個9

圈住那個9(圈9、WineQ),本名史兆怡,1996年2月25日出生於湖南省常德市,中國內地流行樂女歌手,就讀於星海音樂學院。

2016年,參加芒果TV選秀娛樂節目《超級女聲》的比賽,成為入住女聲學院的首批正式生之一,最終獲得全國總決賽冠軍

(8)超級女聲創造的是什麼神話擴展閱讀

歷屆前十名

第一屆2004

1、安又琪

2、王媞

3、張含韻

4、丁香曉曉

5、孫一卜

6、陳文婭

7、楊暘

8、張玥(退賽)

第二屆2005

1、李宇春

2、周筆暢

3、張靚穎

4、何潔

5、紀丹迪

6、黃雅莉

7、葉一茜

8、易慧

9、趙靜怡

10、朱妍

第三屆2006

1、尚雯婕

2、譚維維

3、劉力揚

4、艾夢萌

5、厲娜

6、許飛

7、韓真真

8、Reborn

9、唐笑

10、陽蕾

第六屆2016

1、圈9

2、方圓

3、張曉鈺

4、王金金

5、黃汐源

6、汪睿

7、李雨

8、金雯昕

9、袁子儀

10、強東玥

閱讀全文

與超級女聲創造的是什麼神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