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誰能給我解釋一下「具體勞動創造商品的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創造商品的價值」到底是啥意思
因為具體勞動是直接生產商品的不同性質和不同形式的勞動,是直接作用於實體內的勞動,是可以容觀察的勞動,它把勞動資料的使用價值轉移到新產生的商品中;而抽象勞動是指無差別的人類勞動,是看不見摸不著的。
抽象勞動沒有質的差別,只有量的差別。抽象勞動是價值的源泉,但抽象勞動不等於價值,抽象勞動只有凝結到商品中才能形成價值。
(1)具體勞動是創造使用價值的源泉擴展閱讀:
在政治經濟學中,價值被定義為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即人腦和體力的消耗(抽象勞動)。
馬克思在繼承古典政治經濟學勞動創造價值理論的同時,確立了勞動二元性理論。第一次確定了什麼樣的勞動形成價值
根據勞動的二重性:生產商品的具體勞動形成商品的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形成商品的價值實體,抽象勞動是商品的唯一價值來源。在資本主義生產中,勞動成為一種商品,勞動本身的價值當然是由抽象勞動創造的。
B. 為什麼說,具體勞動和自然物質是商品使用價值的源泉
一個物之所以能夠成為商品並在市場中流通、交換,其最基本的必要條件就是要具有有用性,即使用價值.一個物如果對人沒有使用價值,就是沒用的,不能滿足人們一定的使用目的,更不能成為商品進行交換.
商品的有用性(使用價值)的來源有兩種:自然物質和人類在商品生產中付出的具體勞動.
自然物質是構成商品有用性的基礎.一根釘子之所以有用,能夠釘入一個物體中並結實地連接其他物體,原因就在於釘子是鋼鐵構成的,鋼鐵的堅硬質地是自然塑造的.自然界塑造了質地等方面的有用性.
人類所進行商品生產是在自然物質基礎之上進行的改造活動,在這一活動中人類付出的具體勞動進一步創造了商品的使用價值.一根釘子除了自然界所給予的堅實的質地,它的形狀、大小、重量是根據人類的需要,在自然物質的基礎上改造出來的,才能最終成為釘子,否則它只能是一塊鋼鐵.生產一根釘子的使用價值所付出的勞動是具體的,這就意味著生產不同種類的商品的使用價值所付出的勞動實質上是不同的、有差異的,比如生產釘子所進行的具體勞動(冶煉、鑄造、打磨、成型等工序)與牛奶的生產(擠奶、消毒、裝瓶等工序)是不同的兩種具體勞動,用生產牛奶的具體勞動生產釘子是絕對行不通的,這就是具體勞動的差異.甚至生產相同種類的商品所付出的具體勞動都是不同的,例如上述提到的釘子的生產過程中的不同工序也可視為不同的具體勞動.這一系列的不同的具體勞動最終在自然物質的基礎上進一步生產了商品的使用價值,使人們可以更好地使用商品,達到使用目的.
C. 如何理解馬克思揭示的勞動是創造商品價值的唯一源泉
在一切商品上,都凝結著一定數量的人類勞動。
這種勞動一方面是具體形態的勞動,例如種田的勞動和紡織的勞動,另一方面同時又是抽象形態的勞動,即都是人的勞動力——腦力和體力在生產中的耗費和支出。
正是由於存在著這種抽象形態的勞動,才使得各色各樣具有不同使用價值的商品,例如糧食和紡織品,能夠在同一測度標準的尺度下進行比較、衡量、交換、交易和買賣。
人們在市場上交換商品,實際上是在相互交換各自的勞動。正是這種抽象形態的勞動,形成了商品價值。形成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所謂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就是在社會現有的標准生產條件、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強度下,生產一個單位使用價值所必要的勞動時間。
一個農民生產的20公斤大米如果能同一個裁縫製作的一件上衣達成交換,表明兩個交換物包含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大致相同的。隨著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生產單位商品所需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會不斷減少。
(3)具體勞動是創造使用價值的源泉擴展閱讀
馬克思以勞動價值論為立論基礎,還深引出來一系列重要的相關原理。其中最主要的內容包括:
(1)盡管市場上的商品價格波動是復雜多變的,但在商品價格變化的背後,是商品的價值起著最終制約作用的東西。生產商品所耗費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在起作用。商品的價格圍繞商品價值自發地進行市場波動,正是商品價值實現的過程。這種理論分析通常被稱為商品生產的價值規律。
(2)通過商品價格圍繞商品價值進行自發性競爭波動的市場活動,漲價和跌價,又決定著社會可支配的總勞動時間有多少能用在每一種特定商品和生產部門的生產上,即社會總勞動時間分配的規律。
(3)資本主義的生產過程一方面是創造使用價值的過程,另一方面又是價值形成和價值增殖過程。由此,資本家購置生產資料的資本是不變資本,支付勞動者工資的資本才是可變資本。
(4)資本家為購買設備和原料等支付了生產資料耗費的價值,雇傭工人發放工資又支付了補償勞動力耗費的價值。資本主義生產過程價值增殖的過程和資本財富積累的全部基礎,就是建立在剝削雇傭工人剩餘價值之上的。
D. 具體勞動創造了使用價值,什麼創造了價值呢
樓上回答是錯誤的。討論價值使用價值首先要基於商品的角度。水和空氣不具有內價值,本身就不是容商品。
之所以說具體勞動不是使用價值的唯一源泉,是因為必須具體勞動和物質資料結合起來,才能生產商品,因此還有一個源泉是物質資料。而抽象勞動則是價值的唯一源泉,因為其不依賴於資料。
E. 辨析題:具體勞動是創造商品價值的唯一源泉
錯。
財富的內容是使用價值(你可以理解為「有用性」、「實用性」)。價值(即「有價性」)要以使用價值即財富為物質承擔者,但生產使用價值即財富的勞動,並不必然生產價值。在一切自然經濟中的勞動都生產財富,但不形成價值。但勞動也不是財富生產的唯一要素。財富是所有生產要素共同創造的。在財富生產中,勞動、資本、土地、技術等都是不可缺少的,馬克思肯定各種生產要素在財富生產中的同等重要性,他說:勞動並不是它所生產的使用價值即物質財富的唯一源泉。他贊同威廉•配第的說法,「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財富是由各種生產要素共同生產的,這就為生產要素的所有者共同參與財富分配提供了經濟依據。
具體勞動創造商品使用價值。商品使用價值的多樣性是生產商品的具體勞動的多樣性的體現,正是生產商品的具體勞動的多樣性,決定了商品使用價值的多樣性。各式各樣的具體勞動,分門別類,形成社會分工。具體勞動的種類又是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需要的變化而不斷發展變化的,具體勞動種類越多,意味著使用價值種類越多,社會分工越發達。
抽象勞動創造商品的價值。正是因為生產商品的勞動作為抽象勞動具有同一性,才使各種商品的價值可以相互比較。說商品價值是人類勞動的凝結,指的就是抽象勞動的凝結;說勞動是價值的源泉,就是指抽象勞動構成商品價值的實體。
生產商品的勞動的二重性創造了商品的二因素,商品的二因素是生產商品的勞動的二重性的體現。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是生產商品的同一勞動的兩個方面或兩重屬性,而不是兩次勞動,更不是兩種勞動。
綜上作如下總結:就商品的使用價值而言,勞動並不是由使用價值構成的物質財富的唯一源泉。使用價值有兩個源泉,即自然物質和人的勞動。用馬克思引用過的威廉·配第的話來說,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但商品價值的源泉只有一個,那就是人類的抽象勞動。
F. 辯析:具體勞動是使用價值的唯一源泉
使用價值是物品的有用性,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一般人類勞動。人類的勞動必須與具體的實物如原材料相結合才能形成使用價值,而只有原材料沒有人類勞動即便有使用價值也不會形成價值。
G. 為什麼說,具體勞動和自然物質是商品使用價值的源泉
一個物之所以能夠成為商品並在市場中流通、交換,其最基本的必要條件就是要具有有用性,即使用價值。一個物如果對人沒有使用價值,就是沒用的,不能滿足人們一定的使用目的,更不能成為商品進行交換。
商品的有用性(使用價值)的來源有兩種:自然物質和人類在商品生產中付出的具體勞動。
自然物質是構成商品有用性的基礎。一根釘子之所以有用,能夠釘入一個物體中並結實地連接其他物體,原因就在於釘子是鋼鐵構成的,鋼鐵的堅硬質地是自然塑造的。自然界塑造了質地等方面的有用性。
人類所進行商品生產是在自然物質基礎之上進行的改造活動,在這一活動中人類付出的具體勞動進一步創造了商品的使用價值。一根釘子除了自然界所給予的堅實的質地,它的形狀、大小、重量是根據人類的需要,在自然物質的基礎上改造出來的,才能最終成為釘子,否則它只能是一塊鋼鐵。生產一根釘子的使用價值所付出的勞動是具體的,這就意味著生產不同種類的商品的使用價值所付出的勞動實質上是不同的、有差異的,比如生產釘子所進行的具體勞動(冶煉、鑄造、打磨、成型等工序)與牛奶的生產(擠奶、消毒、裝瓶等工序)是不同的兩種具體勞動,用生產牛奶的具體勞動生產釘子是絕對行不通的,這就是具體勞動的差異。甚至生產相同種類的商品所付出的具體勞動都是不同的,例如上述提到的釘子的生產過程中的不同工序也可視為不同的具體勞動。這一系列的不同的具體勞動最終在自然物質的基礎上進一步生產了商品的使用價值,使人們可以更好地使用商品,達到使用目的。
H. 考研政治,分析一下 1.使用價值和價值既互相依存,互為前題,又互相對立 2.具體勞動是使用價值的唯一源泉
你這個問題好復雜,多個問題連在一起我看的眼花。我只能簡單說說
1:使用價值和價值既互相依存,互為前題,又互相對立:使用價值(生活資料使用價值與生產資料使用價值)、勞動潛能與勞動價值都是價值的具體形態,它們之間相互轉化、相互促進、互為前提,勞動價值不再是「抽象的」,它與使用價值一樣是具體的,屬於相同的范疇,它來源於使用價值,又服務於使用價值,它是一種特殊的使用價值,...
2.具體勞動是使用價值的唯一源泉:根據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具體勞動創造了商品的使用價值,但並不是說具體勞動是使用價值的唯一源泉,因為人的勞動必須和物質資料相結合才能創造出使用價值,從這個意義上說,使用價值的創造有兩個源泉,即自然物質和人的勞動。但是,勞動卻是價值的唯一源泉。價值、抽象勞動體現的是在商品經濟條件下人與人之間的社會經濟關系,凡是社會物質財富,都要經過人的勞動才能形成。正是在這種意義上,我們說價值的實體是人類抽象勞動,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
I. 價值的源泉是() a、具體勞動;b、抽象勞動;c、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d、勞動和土地
價值的源泉是(
a、具體勞動)
在生產使用價值的過程中,勞動、資本、土地、技術是不可缺少的,馬克思肯定各種生產要素在財富生產中同等的重要性,他說:「勞動並不是它所生產的使用價值即物質財富的唯一源泉。」正如威廉·配第所說:「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具體勞動和各種生產要素共同構成了使用價值的源泉。價值則不同,價值是凝聚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抽象勞動是形成價值的實體,勞動是價值創造的唯一源泉。物質元素僅僅是價值創造的物質條件,它不創造任何價值原子。
具體勞動創造商品的使用價值,但勞動並不是使用價值的唯一源泉,使用價值有兩個源泉,即生產資料和人的勞動。如果根據使用價值的生產離不開生產資料(勞動工具和勞動對象)這一點,認為商品的價值也有兩個源泉,認為生產資料和勞動者都創造了價值,從認識上講,這是混淆了使用價值和價值這兩者不同的屬性,進而也混淆了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
所謂價值、抽象勞動體現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經濟關系,凡是社會物質財富,都經過人的勞動才能形成。正是在這種意義上,我們說價值的實體是人類抽象勞動,價值的唯一源泉是勞動。不承認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是企圖掩蓋資產階級利用其對生產資料的佔有而無償佔有別人勞動這種剝削的實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