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排球的發展有哪些衍生排球
排球運動起源於1895年美國,是球類運動項目之一。球場長方形,中間隔有高網,比賽雙方(每方六人)各占球場的一方,球員用手把球從網上空打來打去,深得人們的喜愛。
從6人制排球衍生出以下運動:
1、9人制排球(人數增多回合增多);
2、沙灘排球(現有120多個國家的排球協會開展了沙灘排球運動,全球大約有 2000名職業球員。)
3、氣排球(氣排球是排球衍生出來的一種,也是現代大球運動中唯一的一項由中國人發明的。)
4、盲人排球。
『貳』 氣排球的起源和發展
氣排球源於我國,是從排球項目衍生出來的群眾性體育活動,因球體大而輕、來回次數多、速度慢、趣味性和安全性高,三十多年來越來越受到群眾的歡迎,尤其是在南方地區,開展得如火如荼。
2017年在全國第十三屆天津全運會上,氣排球正式成為群眾體育的正式比賽項目之一,標志著該運動受到官方的高度認可,成為最受歡迎的大眾健身娛樂項目之一。
氣排球運動的誕生發展可分為4個階段。
一、氣排球運動的誕生 (1984—1990年)
此階段的氣排球規則從無到有,以老年人的運動特點為基礎,以娛樂健身為主,雖然是一個簡單模糊的雛形,但為今後氣排球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起源有兩種說法:
一說為1984年,為了更好地開展老年人體育活動,豐富退休職工的業餘生活,呼和浩特鐵路局集寧分局的老幹部在組織群眾體育運動的基礎上,以打氣球的形式,在羽毛球場地開始了這項運動,參照6人排球賽制訂簡單規則,他們用兩層氣球套在一起活動,後又改為利用兒童軟塑球,開創了氣排球的先河。
一說為1986年,在廣西靈川縣,為更好地推廣老年人體育活動,老年人體育協會副秘書長的龔藝利用塑料袋充氣成球,在當地舉辦了首屆老年人「汽排球」比賽(後改為氣排球),他還編了一套順口溜:跑一跑,跳一跳,樂一樂,笑一笑,汗水冒一冒,回家洗個澡,晚上睡好覺。
二、氣排球運動的發育(1991—2002年)
此階段氣排球運動主要是在全國鐵路系統的老年人中推廣,從誕生初期的娛樂游戲性開始往競技方向發展,但影響規模並不大,受關注度不高。
1991年是氣排球發展的重要一年,在全國鐵路系統離退休人員的體育工作大會上,內蒙古集寧鐵路分局的代表進行了氣排球展示,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贊譽。6月,氣排球運動推廣小組在北京正式成立,火車頭老年體協編制出第一本《氣排球競賽規則》,在上海特製了比賽標准用球。
『叄』 排球的起源與發展
排球起源;
排球這項運動源於美國。1895年,美國馬薩諸塞州(舊稱麻省)霍利約克市,一位叫威廉·摩根的體育工作人員發明的。 初期,排球被稱為Mintonette(小網子之意)。1896年,霍爾斯泰德教授根據比賽特點,提議改為Volleyball(空中擊球),即現代國際通用名稱Volleyball(排球)。當時的正式用球圓周為25~27英寸(約63.5~68.8厘米),重量為9~12盎司(約255~346克)。現代國際比賽用球的材料和製作工藝有很大改變,但球的規格還和以前差不多。
排球發展;
第一個排球規則是美國人摩根(威廉·G·摩根)先生通過斯波爾丁體育出版社出版的。當時它規定採用「輪轉制」、「每局15分」,1918年又作出了上場人數為6人的規定。從此,歐美開始流行6人排球。
春田專科學院是排球的發源地,該院的青年會是最早傳播排球運動的組織,也最早舉行首次排球表演賽。基督教青年會的幹事、傳教士、春田學院畢業的學生,以及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美國軍隊,都成為排球運動的初期傳播者。排球1900年第一次傳入加拿大。同年傳入亞洲的印度。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通過美國軍隊將排球帶到歐洲。至於排球是於何時何地由何人介紹到中國的,已無法考 證。但現有的歷史資料證明,早在1905年在中國的南方廣州、香港等地就已開展了排球活動。在排球運動傳入中國的初期,除了一些教會、學校開展並傳播外,基督教青年會在推廣和傳播這個項目上,也起到了相當的作用。
排球運動,1900年傳入亞洲,在開展的初期上場人數不是6人而是16人。據菲律賓排球介紹人
、美籍F·S勃朗先生說:「當時美國有體育館,較適合於6人制排球。亞洲人多,又多在室外進行,要考慮多數人能參加排球運動。」因此F·S勃朗先生和F·H勃朗先生向菲律賓和日本介紹的都是16人制排球。故在1913年的第一屆遠東運動會上採用16人制。1919年第四屆遠東運動會上演變為12人制,1927年第八屆遠東運動會上演變為9人制,1950年7月,在中華全國體育總會舉辦的全國體育工作者
暑期學習會上,首次介紹了6人制排球規則與比賽方法,1951年正式採用6人制。從此,6人制排球在全國逐步地開展起來。
『肆』 氣排球的起源及規則
排球運動源於美國。1895年,美國馬薩珠塞州(舊稱瑪省)霍利約克市,一位叫威廉·摩根的體育工作人員發明的。
排球比賽場地為18米×9米的長方形 ,四周至少有2米空地,場地上空至少高7米內不得有障礙物。場中間橫劃一條線把球場分為相等的兩個場區 。所有線寬均為5厘米。場地中線上空架有球網 。網寬1米 ,長9.50米,掛在場外兩根圓柱上。女子網高2.24米,男子網高2.43米。球網兩端垂直於邊線和中線的交界處各有5厘米寬的標志帶 ,在其外側各連接一根長1.80米的標志桿。球的圓周為65~67厘米,重量為260~280克,氣壓為0.40~0.45千克/厘米2。
排球比賽是由一隊後排 右邊(1 號位)隊員發球開始算起,然後每隊可觸球3次 (攔網觸球不計在內) 。如果球落地、觸及障礙物或某一隊員犯規,則成死球,造成死球的一方判為失球。只有發球的隊勝1球時,才得1分。如發球隊犯規、失誤或接發球隊勝1球時 ,則接發球隊取得發球權 ,其隊員須按順時針方向進行1個位置的輪轉 。前4局比賽採用25分制,每個隊只有贏得至少25分,並同時超過對方2分時 ,才勝1局 。正式比賽採用5局3勝制,決勝局的比賽採用15分制,一隊先得8分後,兩隊交換場區,按原位置順序繼續比賽到結束。決勝局沒有最高分限,比賽進行至某隊先得2分為止。
規則規定1個隊最多有12名隊員 ,教練員、助理教練員、醫生各1人。隊員服裝必須統一 ,上衣前後有明顯號碼 。教練員可在暫停和局間間隙時間進行指導。比賽中只有場上隊長可向裁判員提出詢問或要求解釋規則。如果教練員或隊員有非道德行為表現,裁判員將出示黃牌給予警告,如再犯將出示紅牌 ,判罰該隊失發球權或對方得1分 。如有辱罵裁判員或對方隊員等嚴重犯規者,將取消其該局或全場比賽資格。每局比賽前,教練員必須將上場陣容位置表交給記錄員或第二裁判員,不得更改。每隊上場6人 ,站成兩排 ,從左至右,前排為4、3、2號位,後排為5、6、1號位。在發球時,雙方隊員都必須按規定位置站好,否則將被判失發球權或對方得1分 。比賽成死球時 ,教練員和隊長可向裁判員請求暫停或換人 。每次暫停不得超過30秒 。1局比賽每隊可要求兩次暫停。每隊在1局比賽中,換人最多不得超過6人次。
規則對技術動作的要求 :①發球:獲得發球權的一方須先輪轉 ,1號位隊員在裁判員鳴哨後3秒鍾內將球擊出 。發球離手後 ,如果球在中途觸及發球隊場上隊員、標志桿、其他障礙物,球落在對方界外或發球不過網均為發球失誤,失發球權。在本隊未失誤前,發球隊員連續發球。
②觸球:隊員可用膝關節以上身體任何部位觸球,但不得停留,如出現撈、捧、推、擲球的情況則被判為持球。每隊最多觸球3次(攔網除外) ,如果 1 個隊員連續觸球多於 1 次(攔網除外),被判為連擊。同隊2個隊員同時觸球作為2次觸球 。但雙方隊員在網上同時觸球後均再可擊球3次 。
③進攻性擊球:直接向對方場區的擊球為進攻性擊球。前排隊員可在本場區對任何高度的球作進攻性擊球。後排隊員在進攻線前的前場區只能作整個球體不高於球網上沿的進攻性擊球,但在進攻線後起跳則可擊任何高度的球。
④過網:隊員不得過網擊球,但擊球點在本場區,球離手後手隨球過網不判過網犯規 。對方擊球前 ,攔網隊員手 觸 及對方場區上空的球,判攔網隊員過網犯規。當對方隊員擊球後,許可在對方場區攔網。
⑤過中線:隊員身體任何部位越過中線觸及對方場區地面即判過中線犯規。但一腳或雙腳的一部分踏過中線,而另一部分踏在中線上或在中線上空則不判犯規。隊員可伸手在網下擊球,但不得阻礙對方隊員。
⑥攔網:只准前排隊員進行單人或集體攔網。在1次攔網中,球可連續觸及1個或幾個攔網隊員的手 、頭或腰部以上身體任何部位均算1次攔網。攔網後本隊可再擊球3次 。攔網手觸球後 ,球落界外為觸手出界,判失誤 。正式排球比賽應有第一 、第二裁判員各1人,記錄員1人,司線員2~4人。
『伍』 排球是哪個國家的誰發明的
排球是美國的威廉·G·摩根發明的。
排球:是球類運動項目之一,球場長方形,中間隔有高網,比賽雙方(每方六人)各占球場的一方,球員用手把球從網上空打來打去。排球運動使用的球,用羊皮或人造革做殼,橡膠做膽,大小和足球相似。
這項運動源於美國,1895年,美國馬薩諸塞州(舊稱麻省)霍利約克市,一位叫威廉·G·摩根的體育工作人員發明的。初期,排球被稱為Mintonette(小網子之意)。1896年,霍爾斯泰德教授根據比賽特點,提議改為Volleyball(空中擊球),即現代國際通用名稱Volleyball(排球)。
『陸』 氣排球是誰發明的
威廉斯·蓋·摩爾根 1895年美國馬薩諸塞州(舊稱麻省)霍利約克市,排球運動源於美國,一位叫威廉斯·蓋·摩爾根的體育工作人員發明的,當時,網球、籃球很盛行,摩根先生認為籃球運動太激烈,而網球運動量又太小,他想尋求一種運動量適中,又富於趣味性,男女老少都能參加的室內娛樂性項目,就想把當時已廣為流行的網球搬到室內,在籃球場上用手來打,這種游戲開始時,他將網球網掛在籃球場上,用籃球隔網像打網球一樣打來打去進行游戲,但室內籃球場面積較小,網球容易出界,於是他作某些改進:一是把網球允許球落地後再回擊的規則改為不許落地;二是把網球的體積擴大;三,籃球太大、太重,不能按預想的方式進行游戲,便改試用籃球膽,而籃球膽又太輕,在空中飄忽不定,玩起來不方便,難於控制,於是,該市的「司堡爾丁體育用品企業」試做出圓周為25—27寸(約255—346克)規格的球,這種新上市的球類項目,最初沒有固定的名字,也沒有一定的場地和規則,參加比賽的雙方人數不限,只要不使球落地,從網上回擊到對方場地便行,這個新的運動項目最初起名叫mintonette(小網子),第二年(1896年),斯普林菲爾德市立學院的艾·特·哈爾斯戴特博士將此球命名為「華利波」(volleyball),意為「空中飛球」,這個名字沿用至今,但因經過試用效果很好,就決定採用這種球,現在國際標准用球雖歷經百年,進行千百次的改進,但球的規格和第一代的球幾乎差不多, 排球這個新的運動項目,於1896年斯普林菲爾德市(springfield)斯普林菲爾德青年會幹事培養學院青年會召開青年會體育幹事會時,該校學生以示範演出的形式與觀眾正式公開見面,就博得觀眾的喜愛和贊賞,同年,在馬薩諸塞州的斯普林菲爾德市舉行第一次排球公開賽,這是世界上第一場排球比賽,當時比賽採用五人對五人,從那以後這個新的運動項目在各院校迅速開展普及開來,與此同時,也引起美國軍隊的興趣,並把排球列入軍事體育項目,廣泛在軍隊中開展,在空軍中一度達到狂熱的程度。
『柒』 氣排球起源地在哪
排球運動源於美國。1895年,美國馬薩珠塞州(舊稱瑪省)霍利約克市,一位叫威廉·摩根的體育工作人員發明的。
排球比賽場地為18米×9米的長方形 ,四周至少有2米空地,場地上空至少高7米內不得有障礙物。場中間橫劃一條線把球場分為相等的兩個場區 。所有線寬均為5厘米。場地中線上空架有球網 。網寬1米 ,長9.50米,掛在場外兩根圓柱上。
女子網高2.24米,男子網高2.43米。球網兩端垂直於邊線和中線的交界處各有5厘米寬的標志帶 ,在其外側各連接一根長1.80米的標志桿。球的圓周為65~67厘米,重量為260~280克,氣壓為0.40~0.45千克/厘米2。
『捌』 氣排球是誰首創的
氣排球是我國土生土長的一項群眾性排球活動。1984年,呼和浩特鐵路局集寧分局為了開展老年人體育活動,在沒有規則限制的情況下,組織離退休職工用氣球在排球場上打著玩兒。由於氣球過輕且易爆,他們將兩個氣球套在一起打,最後又改用兒童軟塑球。隨後又參照6人排球規則制了簡單的比賽規則,並將這種活動形式取名為「氣排球」。
氣排球運動是一項集運動、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群眾性體育項目,作為一項新的體育運動項目,如今已經受到越來越多老年朋友的青睞。氣排球運動可是純粹的「中國製造」。氣排球作為全國老年體協的五大競技項目之一,自從中國火車頭老年體協首先推出該項目以來,先後在浙江、福建、上海、江蘇、湖南、廣西、重慶等地得到了很好的推廣,打球健身的老年人越來越多。尤其以廣西最為普及。
氣排球由於運動適量、不激烈,男女都可以混合進場參與,適合各個年齡層次的人進行強身健體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