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句是誰發明的

句是誰發明的

發布時間:2021-10-07 12:53:58

A. 這句詩是誰發明

金庸自己寫的,在《三聯版序》中有提到

B. 這句話是誰發明的

是213吧,馬化騰?

C. 翻譯這個句子,它是被誰發明的

Who was it invented by?

親 ,對的話?能給個好評嗎?謝謝啦!

D. 是誰發明的字且造成句

字和造句是我們中國人發明的.
採納哦

E. 語言是誰發明的

安生的讀書筆記:赫爾德《論語言的起源》

1.譯序:
背景:關於語言起源的討論:17,18世紀的語言神授觀
孔,盧,赫的世俗語言觀
赫駁斥另兩個人的語言觀以及神授語言觀
語言來源於人類本身:
「當人類還是動物的時候,就已經有了語言。」
感覺導致了語言的誕生。語言是為了表達情感而生。
人與動物共有的語言:自然的自發語言
為了創造語言,人類需要「悟性」。
此書的英譯本:F.M.barnard,1969,J.G.Herder on Social and Political Cultur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李 本傑明: Reading in Western Idea of Man,Society and Culture,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2.第一卷:人類憑借其自然能力,能夠自行發明出語言么?
第一篇:
當人還是動物的時候就已經有了語言,人的感覺和熱情都通過聲音來表達。
1.個體的感覺之弦是針對其他個體而發的,呼喚著回聲。(安:可見語言具有社會性,是出於交流的需要。)
假定一條自然規律:不要獨自一人感受,要用聲音表達出你的感受。
一個祝願:你用聲音傳達出的感受將為你的同類認可,被感同身受。
生物並不孤立:它與整個自然聯結在一起。
自然為感覺之弦配上了聲音,這便是語言。語言最初為人與動物共有。人為的語言已經排擠了自然的語言。社會文明抑制了激情。但激情仍然在母語中通過重音表達出來。P3(安:重視激情,非理性,也許是盧梭的影響)(母語與民族性有何關系嗎?)
人的本性離動物越遠越難以理解動物。我們只能理解與我們關系密切的種類。自然的語言是每一類動物本身的社群語言(Volkersprache)。
語言應該喚起圖像,圖像會自動說話。
2.形而上學的語言:vs 古老粗野的語言:一切古老民族的語言對於異族來說都是不可名狀的
由字母來表達語音實在太不明確了。一種語言越是生動就越是不可想像通過字母去把握它。P7
語音通過長期的文字使用後就會變得方便而統一,依附於字母。(安:書寫的影響)
語言離起源越近,發音越不清晰,越難記。因此字母其實是很晚才出現的,目的在於方便記憶。P9
詩人,演講家,巫師的魅力在於自然的音。語言是:直接的感覺的語音(兒童的語言)。成人的語言與之完全不同。
駁斥孔的語言觀。駁斥盧梭。

立論:
人以有語言能力而區別於動物
動物的藝術本能與其生存范圍成反比。人的生存范圍大,所以人的藝術能力弱,沒有動物的語言。
動物的生存范圍越大,感覺分工越細。動物的語言表達了強烈的感性的表象,是與生俱來的,絕對自然的。
動物的語言是源於強大專一的本能。P37

第二篇
(語言與第一個區分特徵一起誕生)
1.人類高於動物,不是因為程度上的差別而是種屬的不同。人之為人就在於他有語言。語言是人的本質所在。人的感官與想像力因為有更廣闊領域而自由了。人因此不得不拋棄本能。人因此而以自身為行動的目的。人的力量所具有的這種傾向就是「知性」(Verstand)或理性(Vernunft),或者意識(Besinnung)。是人的感性本質和認知本質、認知本質和意願本質的結合形式,是全部力量擇取的發展方向。P22不論在何處,心靈都是一個不可拆分的整體。
理性能力是人的種屬特徵,是相對感性和本能而言的全部思維力量。
人是一種能悟識的生物。兒童有理性,但是不成熟。P24
2.沒有什麼「純粹的理性能力」。只存在感性與理性的此消彼漲。
當人處在他獨有的悟性狀態中,悟性初次自由地發揮作用,他就發明了語言。所以語言的發明對於人來說是自然的。
思考能力和自然:
確認行為:第一個被意識到的特徵就是心靈的詞。語言就這樣發明了。eg:過來一隻咩咩叫的羊。沒有獅子那樣阻礙認識的本能,沒有強迫遠離的感官,所以人的內在意識可以發揮作用,以人的方式認識到羊。叫聲是一個聽到的符號,心靈通過它想到一個明晰的概念。在心靈中發現語言的起源。認為語言源於社會的預定和協調的說法沒有道理。
人類心靈在沒有語言和社會參與的情況下也必須能夠發明語言。這是他與自己心靈的契約。P29
區分的特徵成了心靈內在的符號。(安:心靈內部應該是有一個結構)
一個人如果沒有理性和人性,又怎麼能把理性和人性教給他呢?P33
詞的內在而必要的發生是明確的意識行為的標記。
重點:語言乃是我們人類種屬外在的區分特徵,正如理性是人類的內在區分特徵一樣。確認就是命名(安:喜歡這句話,我也是這么認為的)。P36
思想是心靈與自我的對話,與他人的對話。是交往聯系的手段。
結論:第一個區分特徵對於自我是區分的符號,對於他人是傳遞訊息的詞。(個體自己確定能指所對應的所指,人與人通過能指發生交流,但他們各自有自己的所指。由於所指的隱私性使得能指無法完全承載和支撐所指,帶來了交流的障礙,正如不同民族之間語言無法通約:因為每個人有自己心靈的母語。)
第三篇
語言要素的最早標記是什麼?聽覺。大自然通過聽覺向他展示自身。「這樣,他就有了一部小小的詞彙(疑為詞典),等待著發音器官給它們打上印記。」P39
真理就是:「人依靠知性統治自然,而知性也正是語言之母;從物體發出的聲音中,人提取出區分特徵,從而構成一種生動的語言。」
原初的語言里,發聲的動詞是最早的生命要素。只有行為、活動,而沒有行為主體。只有謂語,沒有主語。(安:因為人只有先認識到他者,才能意識到自我的邊界和自我……)
語言的全部構造方式正是人類精神的發展方式,正是人類發現的歷史。動詞是語言的根基,名詞是從動詞發展來的。P41
感性的人邁出的兩步:一,名詞由動詞發展而來;二,具象轉變為抽象。(安:二者是否就是同一回事呢?但動詞其實也有某種概括性。具象轉化為抽象似乎意味著能指和所指的距離變大,符號化。)P42
「人與周圍的所有事物建立起關系,所有的事物似乎都在對他說話,都在為了他的利益行動或與他抗爭;而他則要對它們作出反映,或贊同或反對……人類思維的所有這些痕跡都刻在了最早的名稱上面!」P42正是這類感情決定了語法上的性。(語言發明者)他的感覺和情感匯合在一起。「語言中的詩情畫意和性別區分反映了人類的興趣,而言語彷彿成了人類生殖手段的延續。」P43(安:可見語言本身是帶有非理性因素的,不過,這非理性本身是和理性相融合的。其實人本身就是這樣,不存在純粹理性/非理性的人。)
詩歌比散文古老,是一切生物的自然語言,是心靈的詞典,充滿激情。
最早的人類語言是歌唱。從純粹感覺的發聲中不可能產生出人類語言,因為還缺少每一種生物用它自己的語言進行的命名活動。(安:這就引入了外界,而非只是自我。語言建構起人與世界之間的一種關系,它屬於人,卻又指向外界。)
「整個自然都在鳴響、歌唱,而人要運用其知性,把握其感覺,盡可能地運用其器官,才能形成自己的歌唱,他的歌唱可以說是一台匯集了所有自然聲音的音樂會。……是一切生物的語言在人類語聲的自然音階內獲得的表達!」P45
「知性把語聲鑄成區分特徵,語聲於是成為詞。」P46
那麼那些不發聲的事物呢?
觸覺。
因此得出兩個論點:
(1)一切感官都只不過是心靈的知覺方式,而通過區分特徵,心靈形成明確的概念,與此同時產生了內在的語言。(2)一切感官都只是一個統一的心靈的觸感方式。一旦這種觸覺明晰起來,升級為一個區分特徵,詞作為外在語言的符號就產生了。
結論:聽覺是中介感官,成為通往心靈的門徑。
(1)面對外部刺激,聽覺是人類各種感官的中介。P50(將觸覺作為首要感官的世界太小,將視覺作為首要感官的世界太大。聽覺居中。)通過聽覺,每一種感官都有了語言能力。這樣,人所看到的,觸摸到的,就都可以發出聲來。通向語言的感官於是成為我們的中央聯系感官,我們成了擁有語言的生物。(安:其實未必然,否則怎麼解釋聾子也可以認識世界呢?作者對聽覺如此重視,是因為語言主要表現為語音的形式。他認為人是通過語言來把握世界、跟世界打交道的。其實人內在的理性可以與外在的各種符號(各種感官的對象)相對應,而不只是聲音。於是……人是符號的動物。)P51
(2)就清晰明確性而言,聽覺是適中的感官,因此便是達到語言的首要感官。(觸覺太含混,視覺太明晰)通過多樣性(觸覺含混的多樣性和視覺清晰的多樣性)的統一,通過區分特徵的確立,語言便產生了。
(3)就生動性而言,聽覺強弱適中。(觸覺太熱情,視覺太冷漠)(安:這樣說很勉強。不如說是因為說話最不消耗能量,最便於傳達信息。你可以不摸,你可以不看,但你不能不聽見。)
(4)從作用的時間來看,聽覺長短適中。(觸覺太突然短暫,視覺太繁亂。)(安:突然想到我們的時空觀念,所謂的三維時空,其實只是建立在視覺(空間)和聽覺(時間)的基礎之上。觸覺在其中沒有地位。想像一個瞎子的世界……)
(5)從自我表達的需要看,聽覺適中。(觸覺太含混;自足;視覺不需要表達。)聽覺與運動相連,通過運動獲得表達。(那麼啞語又放在什麼位置呢?)
(6)從發展來看……觸覺最先出現,之後是聽覺,再是視覺。
人類本性的組織因此是註定要造出語言的組織。P54
繼續討論:
(1)語言越古老原始,其詞根就越能看出感官的相似性。(安:就是通感。也許如莊子所說,最初的感官就是一個混沌的整體。)
(2)語言越古老原始,人的感官就在詞根里越交織成一團。最早的語言發明者必須把觀念從一種感覺中強行分離出來,並把它傳遞給另一種感覺。觀念越不能為感覺和聲音所把握,自我表達的需要就越強烈。P56
強烈的自我表達需要。比喻精神活躍在所有的原始語言里。P56(因為想要表達,就努力尋找詞彙。……而我已匱乏這熱情。)
值得注意:
「最貧乏、最古老、最原始的語言無疑是在東方,在它裡面,感覺的轉移最為明顯,比喻的用法根深蒂固。顯然,想要為這樣一種語言編一部詞源詞典,肯定非常困難!一個詞根有不同的意義,它們都從一個詞義派生而來,自然也就應該歸朔至同一源頭;但這些意義是由含混不清的感覺、轉瞬即逝的次要觀念和同時發生的感知行為聯系起來的,而所有這些都發自心靈深處,難以用規則把握!此外,這些意義間的聯系極有民族特點,反映著一個生活在特定地域、特定時期、特定自然條件下的民族(即語言發明者)獨特的思維方式和觀查方式,所以,北方和西方國家的人們幾乎不可能恰當地表達這類意義,不得不用冗長而又缺乏感情色彩的語句來轉述。(安:民族因此也就成了自然的產物。民族和語言成了捆綁在一起的「本體」。要點在於,他完全忽略了語言也有人造性的一面,也沒有涉及語言之間的相互交流和影響。民族亦如是。)(安:他只注意到了語言(方言之別),沒注意到言語。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詞彙。即使個體無可選擇地出生在一個發明語言的民族之中,他還有自己選擇如何運用語言的空間,即使是最平庸最缺乏個性的運用。在一定程度上,每個人都發明著自己的語言。歸根結底:語言的分歧是源於生活的分歧,--個體的生活,群體的生活。分歧普遍存在,大小不一而已。)再者,這些意義本是生存所迫的產物,是在激情之中、在感覺的刺激下,為應付表達的不足而生成的;如今要想了解它們,就必須找回同樣的情感,試問誰會有這份運氣?!(安:可見,這樣的語言觀源於東方他者而建構,東方原始民族是高貴的野蠻人,其語言更接近自然。典型的浪漫主義。註定是民粹主義的:社會較低階層也更接近於自然。)最後,在這樣一部詞典里,要把產生自不同時代、不同動機和不同思維方式的詞及其意義搜集起來,即無窮地擴大詞的當前定義--這是一項多麼艱難的工作!要具備多麼敏銳的眼光,才能洞察育成詞義的那種環境和條件;要有何等的判斷力,才能對不同時代的意義作出不偏不倚的解釋!(顯然把詞義看成是穩定的,可以抽離於語境的。於是將語言本體化了。實際上,語言只是我們運用它成的樣子,只在使用中存在:萬物皆流。) 語言源出於人類本身(安:語言與民族、與人相互定義,赫爾德樹立而卡西爾刪除了的是民族這個項,而安德森則解除了語言和民族的項。安德森似乎認為人都是一樣的,只是把自己想像得不同;而我認為正好相反,人是不同的,不同到每個都不一樣,這其實是一回事,表述不同而已)。P58
但鑒於許多原因,我不相信最早的人類語言的起源可以被完全闡釋清楚。
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重要事實:「豪放粗獷的語詞比喻源於最初的語言發明活動。但後來,在迫切的需要不復存在後,出於單純模仿的嗜好或對古典時期的愛好,人們不僅保留下原有德比喻和形象,而且予以了發展和提高。這樣就出現了語言發明之初根本沒有的現象,即貌似崇高的荒誕不經,晦暗不明的詞語游戲。……這就是所有近代語言的命運,而本來它們的初始形式卻那麼剛硬豪放。」「整個法語便是建康理性的散文,一開始就幾乎沒有詩人所特有的詩化語詞。但是,東方民族、希臘人、英格蘭人以及我們德意志人難道也是這樣的嗎?」P58(安:從表達到模仿是語言的墮落)
(3)一種語言越原始,各種感覺在它裡面越是頻繁地纏結混雜起來,對這類感覺就越難以加以精確、邏輯的歸整。(安:由此想到了卡西爾的「前邏輯」)在這樣在一種語言里,同義詞異常豐富;雖然欠缺不少重要的東西,它仍有大量不必要的冗餘成分。P59
「為描述石頭,發明了七十個詞,同時卻沒有詞來表達一切必要的概念、內在的感覺和抽象;一方面充斥著無用的冗餘,另一方面又苦於極度的貧乏,不得不求助於大量的比喻和不合邏輯的詞語,--語言被設計得這么糟糕,而有人卻還以為這是神的安排!」(安:有時候一篇文字只是為了解釋一個詞語;比喻的存在彌補了語言的不足,使描寫的窮形盡相成為可能:我們可以依此逐步去印證)
從人的角度去考慮就好解釋了:先驗的思考越少,感性的創造越多,同義詞也就越豐富。P60
同義詞大量存在這種奢侈現象(語言的形式特徵)反映了民族性格的不同:每一種這樣的同義詞都與特定民族的習俗、性情和起源相關聯,但不論在哪裡,都可以看到人類精神在進行創造。(安:人類精神成了創造的主體,人本主義)
(4)任何語言都是通過聲音和感覺而形成的一種抽象。語言越原始,抽象的東西就越少,感性的東西則越多。P61在語言最深在的內里根本不存在任何一般概念或抽象。觀念若未被用作明確的特徵,便沒有相應的詞。
正是由於人類理性離不開抽象,每一步抽象又都離不開語言,語言才必須包含在每個民族的抽象概念之中,即,語言既是理性的工具,也是理性的映像(Abdruck)。但是,每一種語言里的抽象概念既不多於、也不少於一個民族的能力所及。並且,任何一個抽象概念都是經由感官形成的,在一開始無非就是感性的表達,所以,沒有任何東西可以說使出於神的安排,語言從頭至尾完全是人的屬物。(安:明顯受到經驗主義的影響:概念來自感官)
(5)語法即關於一種語言的哲學。所以語言越原始語法越少。最古老的語言僅僅是一部自然的詞典。(安:想到詞典的出現就意味著語言的自覺,也意味著語法的自覺)P65
一些說明:
1)變格變位是對名動詞用法的限定或縮簡,語言越原始,限定越不規則,語法的發展顯示出人類理性的成長。
2)動詞先於名詞產生,名詞由動詞抽象而來,故原始的語言變位形式越多,動詞在各種變位之間移來挪去(但那不是真正的變位)。「人類心靈最早的詞典是一部生動的敘事詩,記錄著有聲的、行動的自然,所以,最早的語法可以說就是一種哲學的嘗試,企圖把這部敘事詩變成更規律的歷史。」P66
3)過去時是動詞的基礎,但在初始階段,過去時幾乎也用來表示現在。
4)在所有近代哲學語言里名詞的變化比動詞更加細微,但動詞受到更規律的限定。古老的語言則缺乏規律,搖擺於現實和可能之間。
5)活生生的語言中,詞彙的大量描繪成分起到了語法的作用。
6)利用發音區別使詞義變化。
7)語言藉助理性而發展,當語言邁出了最初的幾步之後,理性也藉助語言而不斷進步。(安:對進步的信仰)


以上從兩方面證明了人類發明語言的能力:從內部,即從人類心靈出發;從外部,即從人的機體組織、從所有語言和民族的相似性出發。後一方面又包括兩個方面的考察:一方面對象是一切言語的構造成分;另一方面,對象是語言與理性一同發展起來的全部過程。

F. 問號是誰發明的

16世紀時,小馬努蒂烏斯提出了一套正規的標點符號系統。主要符號源於希臘語法家們所用的小點,但常常改變其含義。希臘文中的問號(;)變成了英語中的分號。

我國古時候沒有標點符號,文章讀起來很吃力,甚至被人誤解。到了漢朝才發明了「句讀」符號,語言完整的一小段為「句」;句中語意未完,語氣可停的一小段為「讀」(音逗)。宋朝使用「。」「,」來表示句讀。明代才出現了人名號和地名號,這些就是我國最早的標點符號。

1919年,國語統一籌音會在我國原有標點符號的基礎上,參考各國通用的標點符號,提出了《請頒行新式標點符號議案》,規定了12種標點符號,由當時教育部頒布全國。新中國成立後,出版總署進一步總結了標點符號的用法規律,於1951年刊發了《標點符號用法》,同年10月政務院作出了《關於學習標點符號用法的指示》。從此標點符號才趨於完善,有了統一的用法。

G. 句號是誰發明的

「句讀」一詞指的就是。和, 漢朝發明了「句讀」符號,語言完整的一小段為「句」;句中語意未完,語氣可停的一小段為「讀」(音逗)。宋朝使用「。」「,」來表示句讀。明代才出現了人名號和地名號,這些就是我國最早的標點符號。

閱讀全文

與句是誰發明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