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廣東創造的現狀

廣東創造的現狀

發布時間:2021-10-07 08:37:46

『壹』 廣東省園藝行業發展現狀如何

1 廣東省園藝產業面臨的機遇和存在的問題

1.1 廣東省園藝產業發展現狀

園藝產業是廣東省的一大優勢產業,具有極其豐富的資源優勢和廣闊的市場前景。據統計,2001年全省園藝作物面積達2201千hm2,產值424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4.6%,占種植業總產值的58.7%。2002年園藝產品出口創匯約占農產品出口總額的22.8%。各地在多年調整和發展的實踐中,充分發揮南亞熱帶氣候區的資源優勢,不斷擴大具有當地特色和優勢的南亞熱帶水果、蔬菜、花卉等園藝作物生產,建立了一大批以主導產品為主的園藝作物生產基地,區域布局逐步優化。如珠江三角洲建成荔枝、龍眼、花卉、蔬菜生產與出口基地;粵西建成80千hm2早熟荔枝、80千hm2優質龍眼、33千hm2香蕉、20千hm2菠蘿、100千hm2北運菜基地;粵東建成16.7千hm2名優茶、26.7千hm2沙田柚以及青梅、蕉柑等生產基地;粵北建成66.7千hm2反季節蔬菜、2千hm2白毛茶以及頗具規模的落葉雜果生產基地[1]。

1.2 園藝產業面臨的機遇

(1) 結構調整為園藝產業孕育了新的機遇。農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是廣東省「十五」農業、農村工作的一條主線,是推動整個農業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措施。在廣東省農業發展的新階段中,園藝產業已成為農業經濟增長的優勢產業,成為種植業結構調整和提高農業整體素質的重要產業[2]。

(2) 加入世貿有利地推動了園藝產業的發展。加入WTO,為擴大出口創造了較好的國際環境和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3]。從國內國際競爭力來看,廣東省的園藝產業具有很強的區域比較優勢,特別是荔枝、龍眼、熱帶花卉、特種蔬菜等具有南亞熱帶區域特色的園藝產品,競爭力更強,有些產品在國內、國際市場上具有不可替代性。

(3)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園藝產業責任重大。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是廣東率先發展的指路明燈。十六大報告指出,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要完成這個任務,園藝產業責任重大。

1.3 園藝產業存在的問題

(1) 產品結構不合理,存在季節性飽和。廣東省的園藝產品總的來講是,一般化品種多,名、特、優、新產品少;集中上市的產品多,能周年供應的產品少;初級產品多,加工增值產品少;低檔次的產品多,高品質、高科技含量的產品少。由於荔枝、龍眼等名優水果也存在集中供應現象,使得果農競相壓價出售,豐產不豐收的情況時有發生。

(2) 質量標准與監測體系不完善,食品安全問題突出。目前,我國園藝產品的質量標准體系不完善、與國際不接軌,缺乏全程質量控制體系。加入WTO後,雖然國內外市場在逐步擴大,但是苛刻的衛生檢疫標准和「綠色壁壘」仍然是一個很大的制約。

(3) 采後商品化處理和加工技術落後,科技含量低。園藝產品的採收、分級、保鮮、包裝、外觀、等級、規格都跟國際標准有很大的距離,而且深加工的能力非常有限,很難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條。我國雖然是龍眼的最大生產國,但龍眼的最大出口國卻是泰國,主要原因就是我國龍眼的保鮮、包裝等商品化處理技術不過關。

(4) 市場開拓乏力,信息服務滯後。產銷信息是一種十分重要的國家資源,信息暢通是產品貿易的前提條件。目前,園藝產品的信息收集整理工作往往重復或不完整,使得市場信息了解不全或不準確,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市場的開拓能力。

綜上表明,要提高廣東園藝產品的競爭力,應以優化結構、提高質量為突破口,推動園藝產品向優質化、多樣化、規格化及周年性、安全性、方便性方向發展。

2 機械化對園藝產業的支撐和推動作用

(1) 提高產品產量,改善產品結構。園藝生產多為集約式栽培,時間性控制嚴格,技術性很強。實現機械化生產,結合生物技術措施,可以提高產品的產量和質量,而且能保證周年均衡地向市場供應新鮮產品,實現反季節生產和銷售[4]。同時通過采後加工與處理,可以改善產品結構,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據預測,每噸濃縮熱帶果汁可提高產值100美元左右。

(2) 保證產品質量,提高競爭力。產品質量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質量安全水平,二是產品外觀、包裝和一致性。只有通過機械化生產,才能增強對產品質量和生產過程的可控程度,實現標准化生產與管理,創建符合國際標準的品牌。

(3) 擴展產業鏈條,增強發展後勁。在推進園藝產業化的進程中,只有通過延長農產品從生產到加工經營的產業鏈條,才能取得園藝產業的整體規模效益,增強發展後勁。以前廣東荔枝的鮮銷價格很高,但是隨著近幾年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加上季節性飽和、保鮮等問題,鮮銷價格已經下降了近10倍。所以發展荔枝加工可以說是荔枝種植業持續發展的唯一出路。

(4) 為開拓市場提供信息平台。利用計算機信息網路技術可以進行市場營銷、流通預測,為開拓國內外市場提供決策支持,同時便於實現網路化管理。

3 廣東省園藝機械化發展思路與對策措施

3.1指導思想

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源為依託,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以提高國際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面向產業化,突出重點,示範帶動,梯度推進,快速提升廣東省園藝產業的機械化水平。

3.2 基本原則

在發展順序上,重點抓好大宗連片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經營的園藝作物生產基地產前播種育苗機械化和產後清洗、保鮮、預冷、包裝、貯藏機械化,拉動產中耕整、移栽、植保、收獲機械化;在方法上,以項目工程為先導,高起點、高標准建設一批園藝機械化示範基地,以點帶面,示範推進;在項目的選擇上,產業化目標明確,對園藝產業具有較大的帶動作用;在具體產品的選擇上,能夠在3~5年初步形成產業,帶來顯著的產業規模、技術升級效應與經濟利益。

3.3 具體措施

(1) 提高認識,增加投入。廣東省九屆人大五次會議通過了《扶持農業機械化發展的議案》,這對促進廣東農機化的發展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議案執行過程中,要重點扶持,加快發展園藝機械化,開創具有廣東特色的農機化發展新路。

(2) 建立健全園藝產品質量標准體系和質量控制體系。借鑒國外推行HACCP、ISO9000質量管理規范的先進經驗,構建我國園藝產品標准體系框架,提出與國際接軌的、且符合中國國情的主要園藝產品生產全程質量控制技術規程。把發展特色產品、綠色食品與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現代管理技術有機結合,提高產品檔次,打造品牌。

(3) 立足產業,依託項目,重點突破關鍵技術。對產業化發展急需解決的重點和難點,通過科研立項進行攻關。如設施農業和工廠化生產所需技術與裝備,重點研究和開發適合廣東氣候特點的智能化連棟溫室及配套設施。研製適合溫室大棚耕作的多功能微型耕作機具。工廠化育苗、無土栽培、節水灌溉也要進一步發展。大田生產著重解決耕整種植機械化。大田耕作機械除了旋耕、犁耕、開溝等機具應用較多以外,作畦、起壟、中耕、培土、鋪膜、打孔等機具仍需引進和開發。開發蔬菜、花卉播種設備和育苗、移栽機具及相關設施。發展采後商品化處理、加工與保鮮流通技術和裝備。重點抓好具有廣東特色與優勢的荔枝、龍眼、葉類蔬菜等大宗園藝產品的采後處理技術和加工機械。建立完善的保鮮流通系統,包括分選、分級、清洗、預冷、冷藏、包裝、冷藏運輸等。

(4) 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一是要積極引進、消化和吸收國外的先進技術和裝備,促進園藝機械化工程技術創新;二是在管理、服務方面借鑒國外成功經驗,跟蹤國外先進技術的發展;三是組織引導有競爭優勢的技術和機具出口,鼓勵有實力的農機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在競爭中創新和發展。

(5) 集成優勢技術與裝備,建立園藝機械化示範推廣基地。在基地建設中,要強化在市場導向下的企業主導作用,發揮高校與科研單位的技術支撐作用。

(6) 培育和扶持重點企業,加快建立以企業投入為主體的多渠道投資機制。企業投入主要用於解決自身發展的技術創新問題,對園藝產業有重大影響的共性技術開發和應用,國家應給予必要的支持。

(7) 加快廣東園藝產品市場信息系統建設。及時、准確地收集、分析、預測、發布園藝產品的生產、加工和進出口貿易信息,並與國際接軌。

『貳』 廣東省製造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這個問題有點大了。可以做為一個研究項目了!
個人認為:
現狀,目前屬於接近飽和狀態,情況較穩定,但中間有很多風險。就是接下來的發展趨勢的沖擊跟影響。
趨勢:人口勞動力的方向轉移,沿海地區的勞動力成本上升。迫使企業向自動化方向轉變,過程中會有部分企業因為沒有能力轉型而面臨困境。製造業的方向會向內地轉移跟過渡。

『叄』 14年前創造「殺馬特」的廣東少年,婉拒富婆追求,如今過得怎麼樣了

現在是一個講究個性的年代,不管是在衣著打扮還是言談舉止上,大多數人都不喜歡和別人「撞款」。便如同《水滸全書發凡》中寫的那樣:「今別出心裁,不依舊樣,或特標於目外,或疊采於回中。」在展示個性這一點上,我國這些年還誕生了不少有趣的文化現象。

01

從2008年開始發展的殺馬特家族,便是一種非常特別的文化現象。一說起殺馬特很多人腦海里冒出來的形象,必然是色彩和造型都極其誇張的發型。一群極有個性的少年將自己的頭發染得五顏六色,化著濃妝,當他們漫步街頭時,並不介意人們的目光。

▲羅福興近照

但人們似乎越來越不待見殺馬特,過了幾年,15歲的羅福興剪短了頭發,他開始去學習美發技術,離開了殺馬特。最近幾年,隨著人們對一些文化現象的回顧,羅福興參加了一些節目的錄制,但如今變化太大,很多網友表示已經認不出。2018年,羅福興在深圳開了一一家名為皇妃的美發店,但是這家美發店不到三個月便被迫關門。

結語

據說曾經有一位富婆對羅福興表示出追求之意,但是他拒絕了。如今的羅福興在抖音視頻中宣布要復興殺馬特,自己已經重新回歸,但是20多萬的播放量可能不足以支撐起他的夢想。但今年25歲的羅福興依然年輕,也許他還可以嘗試一下別的路。


『肆』 歷史上廣東成為經濟大省的原因是什麼幫幫我哦!

近代中國資產階級代表人物分類
實業界
陳啟源(1834.4.15—1903.8.25),南海縣西樵簡村人,創辦我國第一個民族資本經營機械繅絲廠的愛國華僑。1872年,學有所成的陳啟源回歸故里,創辦了名為「繼昌隆」的機器繅絲廠。10年後,南海縣內機器繅絲廠已發展到10家之多。但當地的封建勢力的反對,遂使陳啟源作出遷廠澳門的抉擇。從1883年到1913年的30年間,廣東廠絲出口增加35倍,這個巨大成績的取得,與陳啟源的歷史影響是有重要的關系。
張弼士(1840-1916),名振勛,字弼士,廣東省大埔縣人,是煙台張裕葡萄釀酒公司創始人,中國近代著名的愛國華僑、民族實業家。他相繼創辦墾殖公司、輪船公司、礦務公司、銀行、葯行等實業。全盛時期,他的全部資產折銀達七八千萬兩,為海外僑商首富。 張弼士由商而官,聲名顯赫。為了振興祖國實業,在清廷任職後便把大量資金轉移國內。在巴拿馬萬國商品比賽會上獲金質獎章和最優等獎狀,為中國葡萄酒首次在國際上爭得了榮譽。因可雅得金質獎章,遂改名為金獎白蘭地,至今蜚聲中外,久譽不衰。 1916年9月12日,張弼士病逝於印尼雅加達,終年76歲。翌年5月,民國政府總統黎元洪特派朱慶潤省長專程前往大埔為張弼士致祭,彰其畢生愛國功績。
張謇( 1853—1926),字季直,號嗇翁。中國近代愛國實業家、教育家。毛澤東主席說:「談到中國民族工業,我們不要忘記四個人……,輕紡工業不要忘記張謇。」 張謇的一生是勤勞的一生,他有著宏大的抱負和堅強的性格,終生抱定「實業救國、教育救國」的愛國熱忱。實業是張謇一生事業的主體,以「大生紗廠」為中心,先後創辦了通海墾牧公司、、淮海實業銀行等企業。張謇為我國近代實業貢獻了畢生精力。在發展教育與其他事業方面,他先後創辦了通州師范學校、圖書館等。盡管晚年實業受挫,但他仍然繼續扶持南通教育事業的發展。他的教育思想與辦學實踐,在中國近代教育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榮氏兄弟:榮宗敬,榮德生,榮氏企業的創始人,無錫城西榮巷人。1901年兄弟集股在無錫合辦保興麵粉廠。1905年,兄弟倆又與張石君等7人集股在無錫創辦振新紗廠。至1931年,榮氏兄弟共擁有麵粉廠12家、紗廠9家,分別約佔全國民族資本麵粉總產量的1/3,紗布總產量的1/5,被稱為中國「麵粉大王」、「紗布大王」。在實業有成的同時,榮氏兄弟還致力於家鄉教育、公益事業。榮宗敬1926年後,曾歷任南京國民政府工商部參議,中央銀行理事,全國經濟委員會委員等職。抗戰初,為維持企業生產曾參加「上海市民協會」,不久即移居香港。1938年2月10日在香港病逝。 生前撰有《實業救國芻議》、《救濟紗廠之管見》、《兵工芻議》等。榮德生曾任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其子榮毅仁繼承並企業,為在新中國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業。
羅劍華——紅色民族實業家。1942年他子承父業出任「義泰祥」(綢二廠前身)董事長。1945年「八一五」光復後,他不僅妥善保管並上交了大批日偽資產,還在全市私營企業中第一個開工生產。1946年3月,他被市民推選為市參議會議員和市行政委員,後又被選為安東市工商業聯合會副會長。解放戰爭時曾兩次率安東省各界人士慰問團赴前線慰問。全國解放後,「義泰祥」第一個加入公私合營。他歷任省紡織工業廳副廳長、省絲綢公司經理,並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加入中國共產黨。
陳嘉庚先生1874年10月21日出生於福建省同安縣集美社(現廈門市集美鎮)。他的父親是一位新加坡僑商。1890年在父親的催促下17歲的陳嘉庚首次出洋來到新加坡幫助父親料理米店業務。1904年後,開始自立門戶,除經營米店外還開設了菠蘿廠、橡膠園、熟米製造廠等。1910年,他毅然的去發辮加人同盟會。1912年,他回國籌辦集美小學校並於次年正式開學。1918年.他又創辦了集美師范和中學附設男女小學同時成立幼稚園。1919年他又回國籌辦廈門大學並組織同安縣教育會。1920年,集美學校增設師范和商科。1921年廈門大學正式開學O 1924年,他在新加坡創辦《南洋商報》。1925年他的資產達1200萬元是他一生中的登峰造極之時。1926年,創辦集美農林學校。經濟事業上開始面臨困境企業連年虧損。1937年,他發起組織了新加坡的籌賑會,被推為主席,同時募捐新加坡幣1000萬元,支援祖國抗日戰爭。
包玉剛於1918年11月出生於浙江寧波。1949年,他隨全家遷居香港,開了一 家貿易公司,做食糖、維生素等進出口生意。 於1955年 用70多萬美元買了一艘已用了27年、排水量為8000 多噸的燒煤貨船,改名為「金安號」,往返於日本和印度之 間,從此進入航運界。 靠「與信譽成交,借信譽發展」的經營要訣,至198 1年,他的「環球」擁有輪船210艘,總噸位2100萬噸,價值約10億美元,希臘「風流船王」奧納西斯的好 幾倍,亦超過美國或蘇聯國家所屬船隊的總噸位,居世界航運世界之冠,成為船王。 他還擔任九龍倉集團主席、會德豐集團主席、環球金融 公司主席、國際聯合船舶投資公司董事長、國泰航空公司董 事長、港龍航空公司董事長、《南華早報》董事長等等,另 外,還在一批參股企業擔任董事之職。 由於包玉剛對世界航運業及香港政務的傑出貢獻,英國 女王於1976年封他為爵士;比利時國王、巴 拿馬總統、巴西總統等都曾先後授予他勛章、獎章。 他曾說:」我很自信,因為只有自信才有成功的希望。如果沒有自信,成功永遠在你可望而不及的對岸嘲笑你」。
思想界
康有為(1858~1927) 是我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文學藝術家,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代表人物,清末「戊戌變法」的主要發起者。 梁啟超(1873~1929) 近代思想家、文學家、學者。字卓如,一字任甫,號任公、飲冰子,別署飲冰室主。廣東新會人。幼年時從師學習,「八歲學為文,九歲能綴千言」(《三十自述》),17歲中舉。後從師於康有為,成為資產階級改良運動的宣傳家。戊戌變法前,與康有為一起聯合各省舉人發動「公車上書」運動,此後先後領導北京和上海的強學會,又與黃遵憲一起辦《時務報》,任長沙時務學堂的主講,並著《變法通議》為變法做宣傳。戊戌變法失敗後,與康有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漸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學革命運動的理論倡導者。以他於1896年《時務報》到1906年《新民叢報》十年內發表的一組散文為標志,完成了資產階級改良派在散文領域的創舉——新文體的確立(亦稱「新民體」)。梁啟超「夙不善桐城派古文」,在散文的內容與形式上都進行了重大突破。他的散文或揭露批判黑暗丑惡的現實,或為祖國的現狀憂心忡忡,或引進西方先進的思想與科技,積極呼籲變法自強,將散文作為其變法思想的宣傳工具。在以梁啟超散文為代表的新文體是對桐城派以來散文的一次解放,它的出現為中國古典散文向現代散文尤其是「五四」時期的白話文轉化作了必要的准 章炳麟,號太炎,浙江餘杭人,早年參加維新運動。戊戌變法失敗後遭通緝流亡海外。在日本與孫中山先生結識,立志革命,推翻清朝統治。
陳天華(1875~1905),原名顯宿,字星台,亦字過庭,別號思黃,清新化縣知方團(今榮華鄉)人,推翻清朝統治。

孫中山(1866~1925)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名文,字德明,號日新,後改逸仙;在日本從事革命活動時曾化名中山樵。誕生於1866年11月12日,廣東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人。1905年8月,孫中山與黃興等人,以興中會、華興會等革命團體為基礎,在日本東京創建同盟會,孫中山被推舉為總理,他所提出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宗旨被採納為同盟會綱領。在同盟會機關報《民報》發刊詞中,孫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同盟會的成立,有力地促進了全國革命運動的發展。孫中山在1925年3月12日逝世。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各省紛紛響應。孫中山在美國得知消息後,於12月下旬回國,即被17省代表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布就職,組成中華民國臨時政府。1912年2月12日,清朝宣統帝(溥儀)被迫宣布退位。中國結束長達2000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共和國。
蔡元培(1868~1940),字鶴卿、孑民,號孑農,紹興山陰(今越城區)人。二十四年九月返紹興,任紹興中西學堂監督,提倡新學。二十七年七月奔赴上海,出任南洋公學教習。二十八年與蔣觀雲等組織中國教育會,任事務長。夏,游歷日本,同年秋回國,在上海創設愛國女校及愛國學社,任總理。並以《晨報》為陣地,提倡民權,宣傳排滿革命。三十年冬與陶成章、龔寶銓等在上海建立光復會,被推為會長,次年加入同盟會。三十年赴德意志帝國留學。民國元年(1912)任南京臨時政府教育總長,主張採用西方教育制度,廢止祀孔讀經,實行男女同校等改革措施,確立起我國資產階級民主教育體制。二次革命失敗後,攜眷赴法,與李石曾等創辦留法勤工儉學會。蔡元培是20世紀初中國資本主義教育制度的創者。他明確提出廢止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實的封建教育宗旨。倡導以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為急務,以道德教育為中心,以世界觀教育為終極目的,以美育為橋梁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教育方針,初步建立了資產階級的新教育體制。

『伍』 為什麼廣東省在治安不好的情況下經濟如此發達

做生意的人都明白這樣道理,一但一個地方興旺起來,無論什麼地區的人都喜歡來這個地方做生意,這就叫做「有市場」。廣東聚更多的生意人,有錢人,市場當然就更加旺了,在內地創立的品牌最後還是要到「人氣」更旺的廣東設立分公司、分銷部等等。這完全由市場牽引所致。。。跟治安差等因素完全扯不上關系。

。治安差直接影響的是民生問題,對經濟發展構不成太大的影響。反過來,正是因為經濟發展得好所以才那麼亂,全國各地的人都到那裡打工,普遍素質比較低,很多地方外地人比本地人還要多,不亂才怪。

其實市區、郊區都一樣亂,市區的治安管理比較集中,相對比較安全。郊區很大難於管理,相對治安比較差。

『陸』 廣東話的現狀

由於操土廣東話的人群在四川、陝西等地比較少並以「方言島」的形式存在,故這些地區的廣東話長期處於弱勢狀態,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步萎縮。
以陝西商洛地區的廣東話現狀為例(有關四川地區同類方言的現狀,參見土廣東話詞條)。起初,剛到商洛地區的客家先民由於有強烈的族群意識,在族內堅持「廣東話」的主體地位,廣東話得以流傳至今。但由於長期處於弱勢語言狀態,並隨著現代信息時代的發展,商洛地區的廣東話逐步萎縮,成為僅存於商洛地區「廣東人」(客家後裔)族群內部的交流工具,對外不再採用這種「廣東話」,並有被當地其他強勢語言取代的趨勢。

『柒』 廣州的歷史或現狀

廣州概況

1.自然地理

廣州是廣東省省會,廣東省政治、經濟、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也是華南區域性中心城市。廣州位於中國大陸南方,廣東省的中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端,瀕臨南海,毗鄰香港和澳門,中國第三大河流珠江穿城而過,地理位置十分優越,素有中國「南大門」之稱。

廣州地處南亞熱帶,北回歸線穿越北部,屬南亞熱帶典型的海洋季風氣候。這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雨量充沛.四季如春,繁花似錦。全年平均氣溫20~22攝氏度,平均相對濕度77%。市區年降雨量為1982.7毫米。由於氣候溫和。土壤濕潤,陽光充足,廣州一年四季樹木常綠、鮮花常開,自古就以「花城」著稱。在國內城市中,這一別稱和美譽也是廣州獨有的。凡是來廣州旅遊的人都一定會充分感受、親身體驗到處是花的世界、花的海洋、花的節日廣州不愧為花的城市!

2.面積與人口

廣州市轄越秀、海珠、荔灣、天河、白雲、黃埔、花都、番禺、南沙、蘿崗十區和從化、增城兩個縣級市,總面積7434.4平方公里,2004年末總人口737.67萬人。

3.歷史淵源

在今天,提起廣州,人們會很容易、很自然與現代、時髦、繁華、富裕、美麗聯系起來。其實,廣州還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底蘊的歷史文化名城,是國務院首批頒布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從公元前214年(秦始皇33年)秦王朝任命任囂為南海尉並建城(俗稱「任囂城」)開始、廣州已有2219年的建城歷史。而世界歷史名城中,除古羅馬、雅典等少數幾個城市外,巴黎、倫敦、莫斯科等均比廣州年輕。

據史書記載,在公元前9世紀的周朝,這里的「百越」人民和長江中游的楚國人民已有來往,特建「楚庭」來紀念這種友誼,這是廣州最早的名字。

公元前214年,奏始皇統一嶺南後建立南海郡,郡治設在番禹,位於今天廣州倉邊路、越華路、中山路、北京路一帶的老城區內。錢正朝任命任第為南海尉並建城.俗稱「任囂城」,有人考證後認為「任囂城」就在今越秀區倉邊路一帶。秦末漢初,趙佗繼任南海尉,建立南越國,自稱南越武帝,建趙佗城。

漢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秋,派伏波將軍路博德、樓船將軍楊仆等.率領大軍,出師嶺南,廢除南地國,再置南海郡,郡治仍設在番禺(即今廣州)。三國時期、吳國孫權於黃武五年(公元226年)在交州東部分設廣州。廣州之名由此開始.至今已有1770多年的歷史。

4.五羊傳說

大家可能都聽說過,廣州有幾個美麗的別名,我現在就考一下你們,看能不能說全。對,大家說得都對,廣州又稱花城、羊城、穗城。花城,前面已向大家簡單介紹過了,不過大家知道和記住花城,更多的是通過已故中國四大散文家之一貨牧的那篇著名散文《花城》,這篇膾炙人口的散文被收進中學語文教科書,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因此而記住廣州是十一座以花而得名的城市。那麼,廣州為什麼又稱「羊城」、「穗城」呢?這裡面有一個非常美麗的傳說。

相傳,有一年,楚庭因連年災害,田地荒蕪.農業失收,百姓飢荒。有一天.天空出現五朵祥雲,上有五位仙人 身穿紅橙黃綠紫五色綵衣,分別騎著五隻不同顏色的仙羊,仙羊各口銜一棵一莖六穗的稻子,徐徐降落在這座城市。仙人把稻子贈予百姓、把五隻羊留下,祝願這里永無飢荒,然後騰空而去。

從此,廣州成了嶺南最富庶的地方,也開始有了「羊城」。「五羊城」、「穗城」之稱。後來廣州的百姓還在惠福西路修建「五仙觀」來紀念這五位造福廣州的仙人。你們若不信,可到五仙觀的東側看看,至今那裡還有一塊巨大的紅砂岩腳印狀的凹穴,那就是「仙人拇跡」。你們還不信,可再到越秀山麓.那裡存立有一座「古之楚庭」的名牌坊,它告訴人們,廣州最古老的名字叫「楚庭」。

喜歡動腦筋、善於思考的人可能會想:在這個神話傳說中,仙人們為什麼騎的是羊而不是別的什麼動物?為什麼五位仙人衣是五色,羊亦五色?這裡面是不是有什麼神秘?

不錯,在這個神話傳說背後,還包含著十分豐富的歷史文化和思想內涵。也就是說,仙人騎著羊而來,仙人五數、衣五色、羊亦五色都不是偶然的。先說為什麼是羊,這里我告訴大家一個基本事實,畜牧學家已經證明,廣東的羊來自北方,這就說明五羊神話是一則史前拓殖神話,中原人早在公元前9世紀的周朝就開始南遷,並給嶺南人帶來了北方的文化和文明,同時也證明了廣州很早就是一個移民城市。也許有人還會問,移居羊城的先民,也可以把狗。豬什麼的帶來呀,為什麼單單是把羊帶來呢?這可能是由於路途遙遠。豬的行動緩慢、成批驅趕不便,再加上在古代傳說中,豬的形象不好。而狗,在古代是許多民族的圖騰和始祖神,很少作為一種具有經濟價值的家畜來飼養。相對於狗和豬來說,羊的繁殖力強,適應力強,還有較高的經濟價值,至今廣東仍有「種姜養羊,本少利長」和「羊不離胎」之說。加上它行動快速,便於驅趕。可見,五羊神話中的仙人騎羊,除象徵其從北方而來之外,還有心理、道德和經濟上的考慮。羊成為當日南遷的先民攜帶的理想家畜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

在今天.五羊巳成為廣州的城徽標志。細心的遊客會發現,「羊城」這一別稱,已滲透到廣州生活的各方面:書有《羊城古鈔》,刊有《羊城古今》,報有《羊城晚報》,是有「羊城八景」;乃至許多樓字商標、公司社團、名勝古跡均以「羊城」命名;「五仙觀」如今尚存,「仙人拇跡」依然可見;仙湖街、仙鄰巷、五仙門等都還粘有一點「仙」氣——「五羊仙」的神話,可謂影響深遠。

5.經濟發展

廣州自古以來就是全國著名的商埠,它擁有2000多年的開放貿易歷史。改革開放以來,廣州經濟發展煥發出新的生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從1992年開始,廣州的綜合經濟實力躍居全國10大城市的第3位。尤其是「九五」以來,廣州的經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更為顯著增強,為國家、為廣東省所作的貢獻越來越大。

2004年,廣州生產總值(GDP)突破4000億元大關,達到415.81億元,比上年增長1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15.50億元,比上年增長5.4%;第二產業增加值1817.71億元,增長17.2%;第三產業增加值2182.60億元,增長13.8%。三次產業的比重為2.81∶44.16∶53.03。按戶籍人口計算,全年人均GDP為5.63萬元,比上年增長13.7%;按當年平均匯率折算,約合6800美元,在國內大城市中位居前列。

6.城市建設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和城市綜合實力的顯著增強,廣州明顯加大了城市建設的力度。從1998年秋開始,廣州開始實施城市建設管理「一年一小變」、 「三年一中變」 、「2010年實現一大變」的戰略。「九五」時期(從1997至2001年),全市城市建設投資總額達610億元,相當於前8個五年計劃總和的3倍。現在廣州已全面成功實現了「一年葉小變」。『三年一中變」的目標,城市面貌發生了廣泛而深刻的變化。可以說,在短期內城市面貌發生如此巨大變化,不僅是廣州城建史上的奇跡,就是在整個中國乃至全世界的城市建設史上也不多見。

「小變」 、「中變」的成果不僅受到廣大市民的由衷贊賞,而且受到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同時在國際上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得到了國際上的廣泛認可。2001年12月3日.廣州榮獲「國際花園城市」的光榮稱號,捧回了被國際上稱為「綠色奧斯卡」的大獎,成為世界上獲此殊榮人口最多的城市,為我國爭得了榮譽。2002年5月26日,廣州又成功入選全球40個「2002年聯合國改善人居環境最佳範例」,7月,榮獲該獎項十佳獎。

7.人民生活

廣州的經濟實力雄厚,發展迎度快.充滿活力.廣州人民生活水平自然也水漲船高。與北京、上海、天津、重慶、西安、武漢、沈陽、哈爾濱、南京等9大城市居民相比,廣州人最會掙錢也最能花錢。廣州人掙錢花錢全國最多。

2004年全市職工平均工資為31025元,增長9.9%。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6884元,增長12.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7%。全面取消農業稅,大幅度減輕農民負擔,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達6625元,增長8.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2.9%。全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費性支出13121元,增長13.4%。其中,服務性消費支出4653元,增長18.5%,城市每百戶居民家用汽車擁有量由上年的2.3輛提高到4輛。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費支出4353元,增長5.8%。物價水平總體平穩,全年城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為101.7。

8.民俗風情

到一個地方旅遊,無非是觀賞和了解那的風景名勝、文物古跡、名山大川與風土人情。廣州是嶺南文化的中心和發祥地,在這個古老而又年輕的都市,我們既能感受到現代文明的強勁沖擊和活力,又能領略到傳統嶺南民俗文化的獨特韻味。廣州兩千多年的文明史留下許多說不完道不盡、多姿多彩的民俗風情,它體現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飲食、居住、建築、商貿、語言、歲時節令、婚姻、祭祖、禮儀、娛樂等。由於廣州自古就是一個移民色彩很濃的城市,廣州民俗風情也處處體現了一個移民城市所特有的韻味和魅力:豐富多彩、活潑多樣,古老而又年輕,處處迸發出多元文化撞擊的火花。至今,廣州民俗中仍保持有許多古老的習俗,其中有中原漢人的古風遺韻 也有百越古族的特別稟賦。

同時,由於廣州地處南疆,擁有漫長的海岸線,最先接受海外民俗文化的影響,這又使得廣州民俗不但有新興海濱的迷人風韻,還略帶一點「洋味」:他們一面過傳統的春節,一面過西方的聖誕節;一面遊街,又一面給情人送玫瑰花;一面吃蛇、烹狗、飲功夫茶,又一面吃漢堡包、壽司、喝雞尾酒;一面舞龍舞獅,又一面跳迪斯科、唱卡拉OK;一面穿牛仔褲、露背裝,又一面復興旗袍和香雲衫;一面操著電腦預測市場風雲,一面又供著財神、占卦算命。處處體現出嶺南民俗文化的多樣性、開放性和兼容性。

最能體現廣州民俗風情的是廣州的茶樓。廣州人喜歡上茶樓飲茶,是全國聞名的。廣州人清晨見面打招呼時常說「飲茶未了」(意即「飲早茶了嗎?」)可見廣州人對飲茶的喜愛。廣州人的飲茶有著悠久的歷史。自19世紀初,廣州的茶樓從低矮簡陋的茶寮中崛起之後,「飲早茶」的時尚,風靡了珠江三角洲。到處茶樓林立,可謂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就連郊區的小村鎮,也無一處沒有茶居(樓)。改革開放以後,廣州的茶樓業更加發達。現在,廣州的茶樓、酒家巳發展到近2萬戶,遍布大街小巷,不論走到什麼地方,都能嘗到「三茶二飯」。從『飲早茶」發展到「飲下午茶」到晚上的「飲夜茶」,檔次越來越高,食品越來越精緻。而嚮往開放改革的各省人士,也常常以廣東的生活習尚為樂,於是南至天涯海角,北達內蒙古草原,都建起了廣式茶樓。到後來「老舍茶館」根深蒂固的古都北京人 蓋碗茶藝高超的成都人,都學廣州人「飲早茶」。廣州茶樓之風,一下吹遍了大江南北、長城內外,成為傳播嶺南文化的一個窗口。

再就是充滿嶺南傳統節日氣氛的廣州除夕花市。那十里長街,擺滿各種鮮花,任君選購。愛花惜花的廣州人,絡繹不絕,穿梭其中。還有「賣懶」 的少兒,招搖過市,那熱鬧的情景,也是非親臨現場所難以品位的。還有那元宵燈會,剔透玲攏多姿,令人目不暇接。再有廣州七夕風俗之纖巧,重陽登高之踴躍,冬至節日之隆重(廣州人謂「冬至大過年」)。

廣州的銀龍舟,與別的地方賽龍舟不同。別的地方大多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廣州賽龍舟則是每年端午節前後廣州民間的傳統節日。

廣州的波羅廟會也有別於其他的廟會,它是為了紀念海神的誕日,廟會期間扎制的波羅雞,更是廣州所獨有。

著名的沙灣飄色是南國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以獨特驚險的戲劇人物造型飲譽國內外。

麻車火狗是有600多年歷史的大型民間藝術活動,表現人們豐收的喜悅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盤古王誕是為了紀念神話傳說中盤古王,位於花都的盤古王廟更是萬年香火不斷,遠近聞名。

9.著名僑鄉

廣州是全國著名的華僑之鄉,又是全國華僑人數最多的大城市。據統計,全市有華僑、外籍華人;港澳同胞135萬人。其中華僑、外籍華人52萬人,他們分布在5大洲116個國家和地區,聚集比較集中的有東南亞、美國、加拿大地區和澳大利亞,港澳同胞83萬人。全市還有歸僑、僑眷、港澳同胞親屬100多萬人。

廣州向海外移民有悠久的歷史。隨著中外交通和貿易的發展,廣州人的足跡很早就散布世界各地,並定居下來,成為華僑、華人。據資料記載,唐代以後僑居外國的廣州人日漸增多。康熙中葉,海禁開放,出洋謀生者更多。到了近代,廣州出現了向海外移民的高潮。其主要原因:一是廣大人民生計日益艱難,又不堪清政府的迫害和屠殺而出洋,19世紀50、60年代,清朝廣東當局以殘酷的屠殺手段,鎮壓廣東天地會起義和太平天國革命,許多起義的參加者及其親屬,輾轉逃徙海外避難,在異國他鄉定居;二是西方殖民主義者急需勞動力,到中國誘騙華工,據統計,僅1848~1852年的5年間.在廣州及其附近地區被誘騙的華工就達3萬餘人。

廣大華僑、華人素有愛國愛鄉的傳統,對祖國和家鄉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一是熱情支持、積極投身祖國的革命運動和一切愛國活動,在整個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中,從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運動,直到抗日戰爭、人民解放戰爭,以及一切反帝反封建的愛國民主運動,廣大愛國華僑幾乎無役不與,不少人毀家紓難、拋頭灑血。二是積極投資興辦近代工業企業,揭開了廣州興辦民族資本企業的帷幕。1860年,秘魯華僑黎某等在廣州創辦萬隆興出口行,開華僑投資的先河。1872年,南洋華僑陳啟沅在南海創辦了中國第一家機器繅絲廠。接著,旅美華僑創辦了廣州第一家電燈公司。20世紀初,馬來西亞華僑在廣州創辦了中國第一家橡膠企業,美國、加拿大華僑投資創辦了廣州第一個公共汽車公司等。三是廣泛地傳播西方文化,促進了廣州中西文化的交流。

(二)廣州特點

關於廣州,有許多美譽和雅稱,比如「中國的南大門」、「花城、羊城、穗城」、「水果之鄉」、「華僑之鄉」、「中國南方最大的海濱城市」、「著名商埠」、「不夜城」、『移民之城」等等,這些稱呼和概括都從不同側面和角度反映了廣州的特色和魅力。

廣州的特色。有人歸納為「十大」特點,為了便於大家記憶,用一句話來表述,就是「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一都」是指廣州是著名的商都;「二城」指的是廣州是聞名遐邇的古城、花城,這就把城市悠久的歷史文化和適合人生的優良生態環境兩大特徵都包括進去了;「三特」指廣州所特有的粵語、粵菜和粵劇;「四地」說的是,廣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近現代革命策源地、嶺南文化中心地、改革開放前沿地。

『捌』 廣東文化旅遊現狀

行業現狀:自1994年以來,廣東的旅遊創匯、旅遊業總收入、入境旅遊人數等主要旅遊經濟指標居全國首位。根據2005年末的統計,旅遊從業人員,廣東為全國第一,有82.90萬人,幾乎等於居第二位的江蘇的兩倍(41.89萬人);在固定資產原值方面,廣東位居第一,為904.02億元。其他如旅遊企業營業收入、星級飯店營業收入、向國家上交營業稅等項目,廣東均列全國第一。

廣東旅遊資源具有門類齊全、組合良好、分布合理的整體優勢,已成為全國最重要的旅遊客源地之一。廣東旅遊業創匯能力已經相當於世界旅遊業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接近排名35位的巴西,超過愛爾蘭、菲律賓、紐西蘭、芬蘭和南非。

政策環境:國家十分重視文化休閑服務業的發展,先後頒布了一系列文件和政策,及時指導和鼓勵文化休閑服務業的健康發展。

競爭指數:廣東地區旅遊業發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區,要在趨於飽和的市場中分一杯羹,比較困難。而且,大量外來旅遊企業介入,以其資金、技術、管理、服務等方面的競爭優勢,將對廣東旅遊企業造成沖擊。

最佳地區:與珠三角的飽和相比,周邊地區、廣大山區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東西兩翼、粵北山區或以發掘傳統工藝、歷史遺跡為主,或開發民族民俗資源,或利用自然人文景觀,發展各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產業,都取得了較顯著的成績。

『玖』 當年他靠「廣東愛情故事」一夜爆紅,掙了一億嗎

前言:總有那麼一些人抓住了機遇,然後飛黃騰達,他們在飛黃騰達之前,生活普通,工作頻繁,收入低微,可以說扔在普通人群當中都找不到他們的身影,但是他們在抓住機遇之後,他們卻讓大家印象深刻。今天我們要講的一個典型案例是廣東雨神盧大雨,他靠一首歌掙一個億爆紅,想要知道她現狀如何請接著往下看。

一、網路紅人

隨著經濟的發展,大家能夠感受到互聯網的強大,它無時無刻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蔓延在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當中,甚至成為人們生活當中的一部分,例如手機裡面的短視頻軟體,以及直播軟體,這些軟體也促進了一大批網紅出現。有一些網紅靠著自己的嗓音贏得大家的認可,另外一些網紅是通過其他的方式吸引人們的關注,而我們今天要說的主人公是通過一首歌獲得高人氣。


結束語:當然,他這樣的收入完全是因為他自己的努力,如果他沒有在自己閑暇的時候創造這首歌,那麼他的一生可能不會有成功的機會。不管現在如何,他也是曾經的廣東雨神,也在人們的心理當中存留過一段時間,也讓人們對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閱讀全文

與廣東創造的現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