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車輪是誰發明的
車輪是人類在搬運東西的勞動實踐中逐漸地發現的。在原始社會,我們的祖先以採集和打獵為生,開始時,弄到的食物有限,輕而易舉地就能隨身把它帶回來。隨著武器及生產工具的改進,獵取的東西多了,把他們運到目的地就困難了。於是,有人就想出了主意,從地上揀了幾根折斷的粗樹枝,用藤蔓將這些樹枝連接在一起,然後把獵物放在上面,雙手抓住兩根長樹枝拖著走,這比用肩扛背馱輕快多了。也有想到用一根木棒,一端扛在肩上,另一端在地上,把重物吊在木棍中間拉著走,這也比用手搬運省力。還有人把兩根棍並排起來,中間系一塊布,雙手持兩棍端,另一端在地上拖著走。上述這些,就是人們最初發明的一種「輕撬」,它的特點是藉助滑桿在地上滑動的。當時在幾乎沒有道路的荒原山上拽這種橇仍然是很困難的。有一天,狂風大作,有人發現在風的吹動下,圓滑的石頭或圓木滾動的比別的東西快。這個自然現象給人們很大啟示,人們用石斧把圓木截短,並把砍下的兩端圓木在中間個鑿一個圓洞,再在洞里穿上一根細一點的木棍把它們連接起來。這樣,一種滾子橇被製造成功了,用它拖東西比過去那種輕橇又輕快多了,這種滾輪出現於公元前2000年左右。當用這種滾輪裝運太重的物品時,就會被壓裂,因此,後來人們又想到這種輪子套上銅箍或鐵箍。相傳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中亞地區就已經使用帶輪的車,但當時文明發達的埃及並不知道,仍是用滾木為輪拖運貨物,公元前1600年時,北方的海克索斯人用馬拉戰車進攻埃及,使埃及人大吃一驚。從此,埃及人也開始使用帶輪的車。並首先使用了輪輻和輪緣來加固車輪。不過當時還都是木製的,後來隨著鋼鐵的出現,木輪發展成為鋼制輪,外加橡膠輪胎,內充空氣,車輪日臻完善。
通常輪子被視做人類最古老、最重要的發明,以至我們經常把它和火的使用相提並論。實際上,人類馴服火的歷史超過150萬年,而開始使用輪子只有區區六千載光陰。
在掌握鋒利而堅固的工具以前,人類是不可能擁有輪式車輛的。用石器工具難以將木頭加工成合適的圓柱形,更不必說復雜到帶輻條的輪子了。所以,車輪的出現只能是青銅時代以後的事情。
美國著名人類學家羅伯特·路威曾斷言:凡使用輪車的民族,無一不是直接間接從巴比倫學來的。美洲的印第安人知道在滾木上拖船,也使用紡輪,又有滾鐵環之戲,但以輪行車這個意思始終沒有想到。
路威對輪子起源的觀點也是大多數考古學家的觀點。但新的考古發現往往顛覆陳舊的理論。德國Flintbek巨石墓下的車轍是公元前4800-4700年間留下的。在波蘭Bronocice發現的帶車形圖案的罐子被定位在公元前4725年以前,但是對該地層的七次碳-14測年傾向於公元前4610-4440年的結論。而近東出現輪式運輸工具的最早證據是美國考古學家Baldia在位於敘利亞的晚期Uruk遺址發現的。那裡出土了一個帶有輪子的模型和「貨車」的壁畫。這些東西是先民在距今6400-6500年前留下的。
所以,輪式車輛很可能是在歐洲與出現的,而後才傳到近東,或是由東方人再次發明。
讓我們暫且不管考古學家的爭論,先來看看他們的共識有哪些:
車輪的前身是制陶用的輪子,古人用它可以成批製作陶器[01在陶輪上製作陶器],這是人類最早的工藝品和容器。最簡單的陶輪只需一對盤形的車輪,輪盤之間裝一根軸,軸直立豎放;陶工一面用腳旋轉下面的輪盤,一面用手將柔軟的粘土置於上面的輪盤中,塑捏成形。
美索不達米亞最早的輪子只是一些圓形的板,和軸牢牢地釘在一起。到公元前3000年時,已將軸裝到手推車上,輪子不直接和車身相連。以後不久,又出現了裝有輪輻的車輪。這種原始的手推車雖然笨拙得很,但比從前一直使用的人的肩膀和馱獸(通常是驢子)要好得多。
車輪還很早就用於製造戰車。這種戰車先是用來沖入敵陣,迫使敵人潰散;後來又當作戰台使用,戰車兵可以站在戰車上朝敵人擲標槍,殺死敵人。
② 最早提出無輪汽車的是誰
汽車雖然比其他交通工具方便得多,平原山坡都可以行駛,建築一條公路也要比修鐵路或開運河便宜得多,可是總免不了「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還是要跟地面打交道,還是要損耗發動機的一部分動力來克服車輪滾動的摩擦力。這個問題,是車輪發明以來一直沒有能夠很好解決的。
能不能製造一種「無輪汽車」,乾脆離開地面來行駛呢?蘇聯宇宙飛行學的創始人齊奧爾科夫斯基在他70歲的時候,寫了一本《空氣祖和特別快車》的小冊子,首先提出了這樣的理想。1935年,就有人製造了一輛「無輪汽車」,長2.4米,寬1.8米,裝了一台16馬力的發動機,能夠在水上飛行,每小時的速度達到20多公里。幾十年來,許多國家都進行了這種「無輪汽車」的設計和試制,並且已經獲得了初步成就。
因為這種「無輪汽車」好像騰雲駕霧一樣地在地面上飄行,一般都叫做飄車。它的原理可以用一個試驗來說明。如果用輕金屬做成一個模型,在頂部裝上一台普通的家用電風扇,把空氣吹到底層,就會在模型下面產生一層「空氣墊」。這樣一台很小的電風扇,就能夠使這個15公斤重的模型升到起幾厘米高。
一般飄車都裝有效率很高的發動機,用來帶動一個或者幾個鼓風機,打出來的大量空氣通過車輛里的一圈噴氣溝噴向車輛底部,在底部周圍,噴氣的方向是錯綜復雜的,這樣就能夠造成一層空氣墊,把車輛抬起來。底部的周界要越小越好,這樣,空氣逃走的機會就越少。同樣的底部面積,矩形的比正方形周界大,正方形又比圓形的周界大,因此一般飄車都做成圓形或者接近圓形。再有,飄車離開地面的高度可以用鼓風機的風量來控制,只要使它不接觸地面的障礙或者是海上的波浪就行,因為離開地面越近,空氣逃走的可能性越小。
飄車四周還裝著不同方向的管道,當飄車需要前進、後退或者轉向的時候,只要在駕駛室里適當操縱著這些管道開關,使空氣向相反的方向噴出,產生反作用力,就可以推動它向需要的方向飄行。同時,由於沒有輪胎和地面的摩擦力,操縱起來也比一般汽車要靈活得多。
飄車能夠在地面或者在海上飄行,是一種水陸兩用的車輛。譬如,1959年7月國外試製成功的一種飄車,長9米、寬7.3米,載重3400公斤,裝有435馬力的發動機,離地高度38厘米,每小時速度是40~50公里,曾經用125分鍾的時間,完成了橫渡英吉利海峽的航程。現在,一般都傾向於製造適宜在海洋上飄行的大型飄車。小型飄車可以做登陸艇,也可以在冰上、凍土地帶和沙漠上飄行,在交通不發達的國家,因為沒有公路,也可以代替一般汽車來做交通運輸工具。目前,這種飄車正在不斷地發展,看來是很有前途的。
③ 車輪是如何發明的
你能想像車輪和陶有莫大的關系嗎?你能想像車輪和核有什麼共同之處嗎?
車輪的發明應該是在最初的歐亞大陸文明(公元前1355年--公元前1000年)最早的車輪是一些圓形的板子,和軸牢牢釘在一起,後來,人們將軸裝到手推車上,輪子不直接與車身相連,再後來,出現裝有輪輻的車輪。它是怎麼出現的呢?
最早的文明出現在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准確點說就是現在伊拉克南部。事實上,當時處於山區的人們開始逐漸遷移到大河流域,但這面臨一些列問題:河水泛濫的同時降雨量不足、石材的缺乏等,不過,好處卻是更顯而易見:土地肥沃、大量的木材、魚類......於是,灌溉出現。灌溉使食物產量增加,食物曾加導致人口增加,人口增加又使生產更多食物成為可能。於是,在這樣的循環下,冶金、犁、陶、風力包括車輪等一些列發明相繼出現。究竟這幾樣發明有什麼意義呢?
冶金——改變石器
犁——人類第一次開始使用人力以外的自然力量
風力——人類第一次開始成功利用人造力量作動力
陶——這個玩意不用我多說了吧,但我沒想到的是,它竟然和車輪有著直接的聯系
車輪——車輪的發明直接促使陶的批量生產成為了可能,想不明白這又什麼直接聯系嗎?呵呵,在《人鬼情未了》里,男女主人公製作陶器的時候,是有個玩意在轉動的,沒有輪子,怎麼轉呢?對了,車輪後來做成陶輪,陶工只需要一面用腳旋轉下面的輪盤,一面用手在上麵塑捏成器,這是能批量生產的轉折點。你能想像當時的車輪最後被運用到製造武器戰車嗎?這種在原始戰爭中具有極大威力的武器,起源就是車輪。或許人類的天性就是這樣,就像核能的發明是為了能源,卻也是被用來製造原子彈。
這些影響深遠的技術進步與制度變革伴隨而行,導致了後來階級的出現。
④ 車是誰發明的
1883年10月1日,科爾•本茨(Karl Benz)與另外兩名商人在德國曼海姆共同成立了一家合夥公司——萊茵燃氣發動機廠(賓士公司)。1884年,他們獲得了生產汽油機的許可證。當時的汽油機可不是裝在車上用的,因為當時並沒有汽車。當時的汽油機是賣給工廠或者礦業,為生產提供動力的。然而,科爾•本茨 並不是一個只想管理好工廠、安於現狀的人。他想到要用汽油機為帶輪子的座椅提供動力而取代馬車。要創造出世界上本沒有的東西,可沒有那麼簡單,科爾•本茨 為此花費了幾年的心血,終於在1886年1月29日獲得了以汽油機為動力的三輪車的專利。多數人認為這就是世界上第一輛汽車。
⑤ 車輪是誰發明的
通常輪子被視做人類最古老、最重要的發明,以至我們經常把它和火的使用相提並論。實際上,人類馴服火的歷史超過150萬年,而開始使用輪子只有區區六千載光陰。
在掌握鋒利而堅固的工具以前,人類是不可能擁有輪式車輛的。用石器工具難以將木頭加工成合適的圓柱形,更不必說復雜到帶輻條的輪子了。所以,車輪的出現只能是青銅時代以後的事情。
美國著名人類學家羅伯特·路威曾斷言:凡使用輪車的民族,無一不是直接間接從古巴比倫學來的。美洲的印第安人知道在滾木上拖船,也使用紡輪,又有滾鐵環之戲,但以輪行車這個意思始終沒有想到。
路威對輪子起源的觀點也是大多數考古學家的觀點,但新的考古發現往往顛覆陳舊的理論。德國Flintbek巨石墓下的車轍是公元前4800-4700年間留下的。在波蘭Bronocice發現的帶車形圖案的罐子被定位在公元前4725年以前,但是對該地層的七次碳-14測年傾向於公元前4610-4440年的結論。而近東出現輪式運輸工具的最早證據是美國考古學家Baldia在位於敘利亞的晚期Uruk遺址發現的。那裡出土了一個帶有輪子的模型和「貨車」的壁畫。這些東西是先民在距今6400-6500年前留下的。
所以,輪式車輛很可能是在歐洲與出現的,而後才傳到近東,或是由東方人再次發明。
⑥ 輪子是誰發明的
輪子的發明人不詳。
路威對輪子起源的觀點也是大多數考古學家的觀點,但新的考古發現往往顛覆陳舊的理論。德國Flintbek巨石墓下的車轍是6800年前間留下的。在波蘭Bronocice發現的帶車形圖案的罐子被定位在公元前4725年以前,但是對該地層的七次碳-14測年傾向於公元前4610-4440年的結論。
而近東出現輪式運輸工具的最早證據是美國考古學家Baldia在位於敘利亞的晚期Uruk遺址發現的。那裡出土了一個帶有輪子的模型和「貨車」的壁畫。這些東西是先民在距今6400-6500年前留下的。
(6)沒有輪子的汽車是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輪子的社會影響:
車輪使用促成的技術進步與相應的影響深遠的制度變革相伴而行。人口的增長使某些村落得以發展為由新的宗教顯貴及後來的軍事首領和行政首腦統治的城市。
城市的出現之所以可能,是由於農業生產率的增長。農業生產率增長使食物有了剩餘,能夠供養新產生的祭司階級、士兵和官吏。這一發展過程不是突然的或單方面的。
車輪之所以是一個相對晚出現的發明,是與先民身處的自然環境分不開的。距今一萬年前,陸地的大部分都被冰川覆蓋。如果那時有什麼東西能稱得上是「交通工具」的話,這個殊榮非雪橇莫屬。
⑦ 如果手機上沒有6個輪子的汽車,我造出來了,是不是發明專利
專利是國外設定的游戲規則,你不遵守規則,覺得自己造出來就是專利,那簡直痴想。你要在規則里向規則制定者申請,按他們要求。他們才會給你專利
再說,6個輪子的裝甲車蠻多的
⑧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車的國家,為什麼中國發明了兩個輪子的車而不去接著發明四個輪子的車呢
四輪的車有機動和非機動的.
你是不是想問中國為什麼不發明不需要藉助牲口來開的?
那是因為需要蒸汽和石油,很遺憾當時我們沒有發現那些,但是當時有藉助風力來駕駛的.而且清政府的閉關鎖國也導致了這些問題.
⑨ 汽車輪胎是誰發明的
約翰·伯德·鄧洛普。
1888年,在愛爾蘭當獸醫的英格蘭人J·B·鄧祿普先生取得了充氣輪胎的專利。當時,J·B·鄧祿普先生10歲的兒子強尼買了一輛三輪自行車,但是因為當時的輪胎還都是用硬橡膠做的實心輪胎,因此,在滿是石頭的路上行走時很不舒服,兒子的抱怨激發了鄧祿普先生的靈感,因此,被遺忘了四十多年的充氣輪胎再次問世。隨著時代的進步,鄧祿普先生發明的充氣輪胎很快在自行車上得到了應用,並迅速邁向了汽車領域,為世界汽車工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輪胎,通常由橡膠製成,是一種沿圓周覆蓋金屬或木頭輪圈的元件。它是陸地上動力機械車輛最重要的一部分,用於搭載機械或汽車使之移動,並減少不規則路面造成的震盪。
(9)沒有輪子的汽車是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輪胎發展
米其林在1906年發明容易拆換的汽車鋼圈,便於汽車使用充氣輪胎。1937年米其林發明將輪胎內層簾布以輻射狀排列的輻射層輪胎,改善輪胎的操控性,是廣受近代轎車輪胎使用的設計。1938年米其林發明讓鋼絲與橡膠粘合的方法,使輪胎的散熱性與載重能力大幅改善。
BFGoodrich輪胎公司對輪胎貢獻也很大,1910年則發明把碳煙加入橡膠的技術以增加摩擦力與耐用性,輪胎也由白色變成黑色。1937年BFGoodrich發明便宜的合成橡膠,1946年發明無內胎輪胎,避免掉傳統有管狀環形汽球般內胎的輪胎爆胎時,快速泄氣變形的危險。
1964年,杜邦化學公司女化學家Stephanie Kwolek研發出可取代賽車輪胎內層鋼絲的高強度材料克維拉,此材料後來也被製成今日的防彈衣。
⑩ 世界上第一輛四輪汽車是誰發明的
世界上第一輛四輪汽車是戈特利布·戴姆勒發明的。
1860年,法國工人魯諾阿爾發明了內燃機,用大約1馬力的煤氣發動機來帶動汽車,但效果不好。不過,汽車就是在這種內燃機的影響下產生的。從此,有很多人想改進內燃機,要把內燃機用在汽車上。
1882年,德國工程師威廉海姆.戴姆勒開始進行內燃機的研究。他發明了用電火花為發動機點火的自動點火裝置,然後,在這一發明的基礎上製造出優秀的汽油發動機。這種發動機每分鍾900轉,結構簡單緊湊,而且能產生很大的功率。
1883年,戴姆勒完成了這種汽油發動機,第二年開始裝配在二輪車、三輪車和四輪車上,製成了汽油發動機汽車。特別是1886年製造的汽油發動機四輪載貨汽車,裝有1.5馬力的發動機,時速達18公里。
(10)沒有輪子的汽車是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中國的第一輛自製汽車:
1956年7月13日,吉林省長春市第一汽車製造廠內,嶄新的總裝線裝配出第一輛解放牌汽車,從此中國結束了不能製造汽車的歷史。14日,第一批解放牌汽車徐徐駛出裝配線。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史也從1956年7月14日開始記錄。
第一輛解放牌汽車也是中國生產的第一款卡車,綠皮,汽車的鼻尖上頂著「解放」兩個字,載重4噸。當時賓士在馬路上的汽車,每兩輛就有一輛是解放牌。直至1986年停產,第一代解放創造了1281502輛產量的歷史,這個數字幾乎是當時全國汽車產量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