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是誰第一個發現X射線
X射線的發現者威廉·康拉德·倫琴於1845年出生在德國尼普鎮。他於1869年從蘇黎世大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在隨後的十九年間,倫琴在一些不同的大學工作,逐步地贏得了優秀科學家的聲譽。1888年他被任命為維爾茨堡大學物理所物理學教授兼所長。1895年倫琴在這里發現了X射線。
1895年9月8日這一天,倫琴正在做陰極射線實驗。陰極射線是由一束電子流組成的。當位於幾乎完全真空的封閉玻璃管兩端的電極之間有高電壓時,就有電子流產生。陰極射線並沒有特別強的穿透力,連幾厘米厚的空氣都難以穿過。這一次倫琴用厚黑紙完全覆蓋住陰極射線,這樣即使有電流通過,也不會看到來自玻璃管的光。可是當倫琴接通陰極射線管的電路時,他驚奇地發現在附近一條長凳上的一個熒光屏(鍍有一種熒光物質氰亞鉑酸鋇)上開始發光,恰好象受一盞燈的感應激發出來似的。他斷開陰極射線管的電流,熒光屏即停止發光。由於陰極射線管完全被覆蓋,倫琴很快就認識到當電流接通時,一定有某種不可見的輻射線自陰極發出。由於這種輻射線的神密性質,他稱之為「X射線」——X在數學上通常用來代表一個未知數。
這一偶然發現使倫琴感到興奮,他把其它的研究工作擱置下來,專心致志地研究X射線的性質。經過幾周的緊張工作,他發現了下例事實。(1)X射線除了能引起氰亞鉑酸鋇發熒光外,還能引起許多其它化學製品發熒光。(2)X射線能穿透許多普通光所不能穿透的物質;特別是能直接穿過肌肉但卻不能透過骨胳,倫琴把手放在陰極射線管和熒光屏之間,就能在熒光屏上看到他的手骨。(3)X射線沿直線運行,與帶電粒子不同,X射線不會因磁場的作用而發生偏移。
1895年12月倫琴寫出了他的第一篇X射線的論文,發表後立即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和振奮。在短短的幾個月內就有數以百計的科學家在研究X射線,在一年之內發表的有關論文大約就有一千篇!在倫琴發明的直接感召下而進行研究的科學家當中有一位是安托萬·亨利·貝克雷爾。貝克雷爾雖然是有意在做X射線的研究,但是卻偶然發現了甚至更為重要的放射現象。
在一般情況下,每當用高能電子轟擊一個物體時,就會有X射線產生。X射線本身並不是由電子而是由電磁波構成的。因此這種射線與可見輻射線(即光波)基本上相似,不過其波長要短得多。
當然X射線的最著名的應用還是在醫療(包括口腔)診斷中。其另一種應用是放射性治療,在這種治療當中X射線被用來消滅惡性腫瘤或抑制其生長。X射線在工業上也有很多應用,例如,可以用來測量某些物質的厚度或勘測潛在的缺陷。X射線還應用於許多科研領域,從生物到天文,特別是為科學家提供了大量有關原子和分子結構的信息。
發現X射線的全部功勞都應歸於倫琴。他獨自研究,他的發現是前所未料的,他對其進行了極佳的追蹤研究,而且他的發現對貝克雷爾及其他研究人員都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然而人們不要過高地估計倫琴的重要性。X射線的應用當然很有益處,但是不能認為它如同法拉第電磁感應的發現一樣,改變了我們的整個技術;也不能認為X射線的發明在科學理論中有其真正重大的意義。人們知道紫外線(波長要比可見光短)已近一個世紀了,X射線與紫外線相類似,但是它的波長比紫外線還要短,它的存在與經典物理學的觀點完全相符。總之,我認為完全有理由把倫琴遠排在貝克雷爾之後,因為貝克雷爾的發現具有更重大的意義。
倫琴目己沒有孩子,但他和妻子抱養了一個女兒。1901年倫琴獲得諾貝爾物理獎,是獲得該項獎的頭一個人。他於1923年在德國慕尼黑與世長辭。
❷ x光線是誰發明的
這是自然界自身的東西,不叫發明,叫發現
X光線又叫X射線,由德國物理學家W.K.倫琴於1895年發現,故又稱倫琴射線
❸ 影像學x線的發明起源
醫學影像學不僅擴大了人體的檢查范圍,提高了診斷水平,而且可以對某引些疾病進行治療。這樣,就大大地擴展了本學科的工作內容,並成為醫療工作中的重要支柱。
自倫琴(WilhelmConradRontgen)1895年發現X線以後不久,在醫學上,X線就被用於對人體檢查,進行疾病診斷,形成了放射診斷學(diagnosticradiology)的新學科,並奠定了醫學影像學(medicalimageology)的基礎。至今放射診斷學仍是醫學影像學中的主要內容,應用普遍。50年代到60年代開始應用超聲與核素掃描進行人體檢查,出現了超聲成像(ultrasonography,USG)和γ閃爍成像(γ-scintigraphy)。70年代和80年代又相繼出現了X線計算機體層成像(X-raycomputedtomography,X-rayCT或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e,MRI)和發射體層成像。(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ECT)如單光子發射體層成像(,SPECT)與正電子發射體層成像(,PET)等新的成像技術。這樣,僅100年的時間就形成了包括X線診斷的影像診斷學(diagnosticimageology)。雖然各種成像技術的成像原理與方法不同,診斷價值與限度亦各異,但都是使人體內部結構和器官形成影像,從而了解人體解剖與生理功能狀況以及病理變化,以達到診斷的目的;都屬於活體器官的視診范疇,是特殊的診斷方法。70年代迅速興起的介入放射學(interventionalradiology),即在影像監視下採集標本或在影像診斷的基礎上,對某些疾病進行治療,使影像診斷學發展為醫學影像學的嶄新局面。醫學影像學不僅擴大了人體的檢查范圍,提高了診斷水平,而且可以對某引些疾病進行治療。這樣,就大大地擴展了本學科的工作內容,並成為醫療工作中的重要支柱。
❹ x射線是誰發現的
是德國科學家倫琴,在1895年發現的,所以也就倫琴射線,真心在幫你期待採納,
❺ 世界上第一個發明X光的人是誰
世界上第一個發明X光的人是德國物理學家W.K.倫琴於1895年發現,故又稱倫琴射線。
X射線是內由於原容子中的電子在能量相差懸殊的兩個能級之間的躍遷而產生的粒子流,是波長介於紫外線和γ射線 之間的電磁波。其波長很短約介於0.01~100埃之間。
倫琴射線具有很高的穿透本領,能透過許多對可見光不透明的物質,如墨紙、木料等。這種肉眼看不見的射線可以使很多固體材料發生可見的熒光,使照相底片感光以及空氣電離等效應。波長小於0.1埃的稱超硬X射線,在0.1~1埃范圍內的稱硬X射線,1~100埃范圍內的稱軟X射線。X射線最初用於醫學成像診斷和 X射線結晶學。X射線也是游離輻射等這一類對人體有危害的射線。
❻ X射線是誰發明的。
波長在4000~7700埃(1埃等於千萬分之一毫米)之間的叫可見光,波長小於4000埃的,叫紫外光或紫外線,是不可見光,X射線是比紫外線的波長更短的光,它也是不可見光。可見光只能穿透透明體,X射線卻能穿透不透明的物體。
用X射線透過人體,為何能在熒屏上顯示出骨頭的影子來?原來,對於由較輕原子組成的物質,如肌肉等,X射線透過時很少有所減弱,但對於骨頭等由較重原子組成的物質,X射線幾乎全部被吸收了。因此,在用X射線透視人體時,在熒屏上就留下了人體內組織的黑影,由此透過人體肌肉看見肺部。
美國科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賈科尼領導研製了世界上第一個宇宙X射線探測器。1978年,該探測器進入太空,它首次為人們提供了精確的宇宙X射線圖像,使科學家獲得了大量的新發現。運用這個「寶貝」,賈科尼在世界上第一次發現了太陽系外的X射線源,並證實了宇宙存在X射線背景輻射。
1895年9月8日這一天,威廉?康拉德?倫琴正在做陰極射線實驗。當倫琴接通陰極射線管的電路時,他驚奇地發現在附近一條長凳上的一個熒光屏上開始發光,恰像受一盞燈的感應激發出來似的。他斷開陰極射線管的電流,熒光屏即停止發光。由於陰極射線管完全被覆蓋,倫琴很快就認識到當電流接通時,一定有某種不可見的輻射線自陰極發出。由於這種輻射線的神秘性質,他稱之為「X射線」——X在數學上通常用來代表一個未知數。後人又把這種射線叫做倫琴射線。
❼ 世界上第一個發明X光的人是誰
X射線是德國物理學家威廉·康拉德·倫琴在做一項試驗的時候偶然發現的。倫琴於1845年生於德國的倫內普。1869年,他獲得蘇黎世大學的哲學博士學位。在以後的19年中,他在多所大學工作過,贏得了優秀科學家的名譽。1888年起,倫琴任維爾茲堡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和院長。
1895年11月8日,倫琴像往常一樣,吃過午飯後又鑽進了實驗室,擺弄當時最奇特的光學儀器——真空的「克魯克斯——希托夫管」。傍晚,當他再次接通用黑紙包住的管子的電源,以研究其產生的陰極射線時,偶然發現約兩米遠的凳子上出現一片亮光。原來,那兒放著一塊做別的實驗用的塗有鉑氰化鋇(一種熒光物質)的硬紙板。他覺得很奇怪,是什麼原因使這原來並不發光的紙板發光了呢?他敏銳地猜測,很可能是管子發出的某種「東西」到達紙板,使鉑氰鋇發光,但不會是陰極射線,因為它僅能穿透幾厘米的空氣。於是他關閉電源,這時亮光消失,如此反復幾次,證實了他的猜測。由於管子發出的「東西」性質不確定,倫琴就把這種現象命名為「X光」——X是數學上通常採用的未知數符號。1896年1月23日,維爾茲堡大學教授克里克爾稱「X光」為「倫琴射線」。一項改變世界面貌的發現就這樣誕生了。
❽ x光線是誰發明的
x光線是德國倫琴教授發現的。
德國維爾茨堡大學校長兼物理研究所所長倫琴教授(版1845~1923年),在他從事陰極射線權的研究時,發現了X射線。
自倫琴發現X射線後,許多物理學家都在積極地研究和探索,1905年和1909年,巴克拉曾先後發現X射線的偏振現象,但對X射線究竟是一種電磁波還是微粒輻射,仍不清楚。1912年德國物理學家勞厄發現了X射線通過晶體時產生衍射現象,證明了X射線的波動性和晶體內部結構的周期性,發表了《X射線的干涉現象》一文。
(8)x線由誰發明擴展閱讀
X射線的物理特性:
1、穿透作用。X射線因其波長短,能量大,照在物質上時,僅一部分被物質所吸收,大部分經由原子間隙而透過,表現出很強的穿透能力。
2、電離作用。物質受X射線照射時,可使核外電子脫離原子軌道產生電離。利用電離電荷的多少可測定X射線的照射量,根據這個原理製成了X射線測量儀器。
3、熒光作用。X射線波長很短不可見,但它照射到某些化合物如磷、鉑氰化鋇、硫化鋅鎘、鎢酸鈣等時,可使物質發生熒光(可見光或紫外線),熒光的強弱與X射線量成正比。
❾ X光是誰發明的
最早發現X射線是特斯拉,特斯拉制定了許多實驗來產生X射線。特斯拉認為用他內的電路,「我的容儀器可以產生的愛克斯光(即X射線)的能量比一般儀器可以產生的要大的多。
特斯拉完成了一些實驗,並先於倫琴證實了他的發現(包括拍攝他的手的X射線照片,之後他將照片寄給了倫琴),但沒有使他的發現眾所周知,他的大部分研究資料在1895年3月的第五大道一次實驗室大火中給燒毀了。
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參考,X射線和伽馬射線輻射在一類致癌物清單中。
(9)x線由誰發明擴展閱讀:
x光的輻射分類:
1、軔致輻射
當高速電子流撞擊陽極靶受到制動時,電子在原子核的強電場作用下,速度的量值和方向都發生急劇的變化,一部分動能轉化為光子的能量而輻射出去,這就是軔致輻射。
x射線管在管電壓較低的時,被靶阻擋的電子的能量不越過一定限度,只發射連續光譜的輻射。
2、特徵輻射
一種不連續的,它只有幾條特殊的線狀光譜,這種發射線狀光譜的輻射叫做特徵輻射,特徵光譜和靶材料有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X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