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人類在什麼時候發現氧的
1777年,法國化學家拉瓦錫提出燃燒的氧化學說,指出物質只能在含氧的空氣中進行燃燒,燃燒物重量的增加與空氣中失去的氧相等,從而推翻了全部的燃素說,並正式確立質量守恆定律。從嚴格意義上講,發現氧元素的為瑞典化學家舍勒,而確定氧元素化學性質的為法國化學家拉瓦錫。
『貳』 世界上第一個發現氧氣的人是哪個國家的人
1100多年前的一個叫馬和(音)的中國人發現.他在一本叫做<平龍認>的著作里所謂"陰氣'就是氧氣.該書成於」至德元年」.但由於中國歷史上有兩個朝代用過」至德」這個年號,所以馬和的真正生活年代也就無從考證了,但不管他生活在哪個年代,這個時間都遠遠早於拉瓦錫,他也是氧氣的發現者,為氧氣命名的人。
所以說發現的人是-----中國人。B。
『叄』 最早發現氧元素的化學家是誰
最早製得氧氣的科學家有瑞典化學家舍勒和英國化學家普利斯特里1775年,法國化學家拉瓦錫在實驗中發現了一種新的氣體,他認為這是一種新元素,把它命名為「氧」。直到現在,很多人都認為拉瓦錫是氧元素的發現者,把這一科學上偉大責獻歸功到他的身上。
但是,拉瓦錫並不是最早發現氧氣的人。這是為什麼呢?事情原來是這樣的:在1771~1772年間,瑞典化學家舍勒在實驗中得到了一種新的氣體,他把燃著的蠟燭放在這個氣體中,火燒得更加旺了,於是他把這個氣體稱為「火空氣」,接著他又發現這種氣體比普通的空氣要重。但是舍勒很早以前就相信了一種錯誤的說法,即任何氣體都不能單獨存在。他堅持認為這種「火空氣」不是元素,所以沒有繼續進行研究,白白地錯過了發現氧元素的大好機會。
到了1774年,英國科學家列斯特里也在實驗中發現了氧氣,當時他把它叫做「脫離燃素的空氣」。他把點著的木料放進這種新的「空氣」中,發現火更旺了,發出了白光。他又把老鼠關閉在充滿這種「空氣」的玻璃鍾罩里,發現老鼠比在充滿普通空氣的同一個玻璃鍾罩內活得時間長。他又親自嘗試吸入這種「空氣」,感到非常輕松愉快。但是,跟舍勒完全一樣,普列斯特里也上了那個說法的大當,他也認為這種「空氣」不是一種新元素。只是在實驗記錄中寫下了這樣兩句話:「誰能想到,這種純潔的空氣在若干年後也許會變成時髦的奢侈品呢?當然,到現在為止,只有兩只老鼠和我本人享受過這種空氣」。然後他也放棄了研究。
這一年的10月,普列斯特里來到了巴黎,他見到了拉瓦錫,並向他講了自己的實驗結果和這種「脫離燃素的空氣」的性質。
拉瓦錫聽完後深受啟發,在1777年連續進行了十二天的實驗後,他向世界宣布:他發現了一種新的元素—氧。舍勒和普列斯特里失去的機會終於被拉瓦錫抓往了,這件事也說明了科學只偏愛那些在前進路上鍥而不舍的人。
『肆』 最早製得氧氣的科學家是誰
氧的發現 1774年英國J.普里斯特利用一個大凸透鏡將太陽光聚焦後加熱氧化汞,製得純氧,並發現它助燃和幫助呼吸,稱之為「脫燃素空氣」.瑞典C.W.舍勒用加熱氧化汞和其他含氧酸鹽製得氧氣雖然比普里斯特利還要早一年,但他的論文《關於空氣與火的化學論文》直到1777年才發表 ,但他們二人確屬各自獨立製得氧.1774年,普里斯特利訪問法國,把制氧方法告訴A.-L.拉瓦錫 ,後者於1775年重復這個實驗,把空氣中能夠幫助呼吸和助燃的氣體稱為oxygene,這個字來源於希臘文oxygenēs,含義是「酸的形成者」.因此,後世把這三位學者都確認為氧氣的發現者.
『伍』 氧氣是誰最早發現的
卡爾·威爾海姆·舍勒發現了氧氣。
1772年,舍勒對空氣進行研究後,他首先認識到氧氣是空氣的一種重要成分。他用硫磺和鐵粉混合,在空氣中燃燒,消耗掉鍾罩中空氣中的氧氣而製得氮氣,當時他稱它為「濁氣」或「用過的空氣」,或能使人死亡的氣體。
經過思索,舍勒明白了,原來當時人們認為空氣是一種元素的觀點是錯誤的。他猜想:空氣是兩種不同物質的混合,一種是濁氣,能使人死亡的空氣;一種是能使人活命的空氣,能幫助燃燒,在燃燒中消失。於是,舍勒產生了興趣,並開始了他的實驗。
1773年,他把硝石(KNO3)裝進曲頸瓶,瓶口系一個排完空氣的豬膀胱,再把曲頸瓶放到火爐上去燒。硝石融化時分解,放出一種氣體,很快把豬膀胱充滿了,這種氣體正是那種能活命的氣體,即現在所知道的氧氣。
(5)氧的發明者擴展閱讀:
一、氧氣主要用途
冶煉工藝:在煉鋼過程中吹以高純度氧氣,氧便和碳及磷、硫、硅等起氧化反應,這不但降低了鋼的含碳量,還有利於清除磷、硫、硅等雜質。而且氧化過程中產生的熱量足以維持煉鋼過程所需的溫度。
二、化學工業
在生產合成氨時,氧氣主要用於原料氣的氧化,以強化工藝過程,提高化肥產量。再例如,重油的高溫裂化,以及煤粉的氣化等。
三、國防工業
液氧是現代火箭最好的助燃劑,在超音速飛機中也需要液氧作氧化劑,可燃物質浸漬液氧後具有強烈的爆炸性,可製作液氧炸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氧氣
『陸』 最早發現氧氣的是誰
氧氣,是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氣體。有了氧氣,人才能夠生存,一般人只要離開氧氣3、4分鍾,心臟就會停止跳動。可能大多數的人都認為氧氣是外國發現的,其實不然,據史料考證,最早發現氧氣的國家是中國。
世界上最早發現氧氣的是我國唐朝的一位名字叫馬和的煉丹家。馬和在煉丹的過程中認真地觀察各種可燃物體,如木炭、硫磺等在空氣中燃燒的情況後,又經過多次的實驗證明:空氣的成分非常復雜,主要是由陽氣(氮氣)和陰氣(氧氣)兩種氣體組成的,其中陽氣比陰氣多得多。在燃燒物體的過程中,馬和還發現,陰氣可以與可燃物一同燃燒掉,把它從空氣中排除出去,而陽氣卻仍然可以安然無恙地留在空氣當中,說明了陰氣是可以燃燒的,但是陽氣卻不能燃燒。馬和還進一步指出,陰氣存在於青石(氧化物)、火硝(硝酸鹽)等物質當中,只要用火來加熱它們,陰氣就能放出來。馬和還認為,在水中也存有大量的陰氣,不過很難把它們放出來。馬和對氧氣研究的這些重大發現,比歐洲早1000多年。
『柒』 誰發現了氧氣
世界上最早發現氧氣的是我國唐朝的煉丹家馬和。馬和認真地觀察各種可燃物,如木炭、硫磺等在空氣中燃燒的情況後,提出的結論是:空氣成分復雜,主要由陽氣(氮氣)和陰氣(氧氣)組成,其中陽氣比陰氣多得多,陰氣可以與可燃物化合把它從空氣中除去,而陽氣仍可安然無恙地留在空氣中。馬和進一步指出,陰氣存在於青石(氧化物)、火硝(硝酸鹽)等物質中。如用火來加熱它們,陰氣就會放出來,他還認為水中也有大量陰氣,不過常難把它取出來。馬和的發現比歐洲早1000年。 馬和把畢生研究的成果記錄在一本名叫《平龍認》的書中,該書68頁,出版日期是唐至德元年(756年)3月9日,一直流傳到清代,後被德國侵略者乘亂搶走。 1774年英國化學家J.普里斯特利里和他的同伴用一個大凸透鏡將太陽光聚焦後加熱氧化汞,製得純氧,並發現它助燃和幫助呼吸,稱之為「脫燃素空氣」。瑞典C.W.舍勒用加熱氧化汞和其他含氧酸鹽製得氧氣雖然比普里斯特利還要早一年,但他的論文《關於空氣與火的化學論文》直到1777年才發表 ,但他們二人確屬各自獨立製得氧。1774年,普里斯特利訪問法國,把制氧方法告訴A.-L.拉瓦錫,後者於1775年重復這個實驗,把空氣中能夠幫助呼吸和助燃的氣體稱為oxygene,這個字來源於希臘文oxygenēs,含義是「酸的形成者」。因此,後世把這三位學者都確認為氧氣的發現者。
詳見網路:http://ke..com/view/48978.html?wtp=tt#7
『捌』 氧氣的發現者是誰,那國人
拉瓦錫 法國
用加熱氧化汞製取的
『玖』 氧氣是誰發現的呢
由「火空氣」到氧氣的發現
18世紀的最大化學家是拉瓦錫。其實在這一名稱後面,還有一個令人遺憾的故事。
舍勒是一名卓越的葯劑師,他一生秉持「研究化學,造福人類」的信條,作出了許多貢獻。但是由於他發表的時間晚於別人,許多工作被同時代的人在他後面做出而先於他發表,因此喪失了優先權。
不過,現在的人們認識到了他的巨大貢獻,人們在化學史的發展中也牢記了他的名字。
從古代起,人們就認為空氣是一種氣體,「氣體」一詞是赫爾蒙特發明的,因為從他開始,發現自然界中的氣體是多種多樣的。
1772年,普利斯特列發表了論文「對各種空氣的觀察」,記載了很多氣體。
1774年,普利斯特列發現,空氣里加熱水銀可以得到一種物質,其實就是我們現在所稱的「氧化汞」。當時普利斯特列稱之為礦灰。
普利斯特列把礦灰放在集氣裝置中加熱,想看看有沒有氣體生成,結果真的收集到了一種新的氣體,這種氣體不溶於水,但是可以助燃。後來他偶然吸入這種空氣,感到十分舒服。當時,普利斯特列曾經開玩笑地說:「這種氣體會不會成為消費品而被人搶購呢?迄今為止,這種能使精神振作、疲勞緩解的氣體只有老鼠和我本人吸過。」
普利斯特列發現的就是氧氣,不過他仍然信奉燃素說,所以他把這種氣體命名為「脫燃素空氣」。普利斯特列到死,都不相信拉瓦錫的氧化理論。
舍勒於1742年生於瑞典的波美拉尼亞,現今德國的一部分。
他14歲起,便做了學徒,所幸的是,他是在葯房裡工作,因此成為了一名葯劑師。借這個工作的便利,舍勒一生發現了許多化學物質。
在實驗中,舍勒發現空氣不是一種氣體。他認識到了兩種成分,其中的一種不助燃,他稱為不吸引燃素。另外一種助燃,他稱這種助燃的空氣為火空氣。
舍勒也是燃素說的忠實信徒。他發現的「火空氣」就是氧氣。
但他的有關著作在1775年送出印刷時,出版商沒有及時付印,結果晚了兩年。而這時大家都知道普利斯特列發現了「脫燃素空氣」。
舍勒只活了44歲。他研究化學,首先是從興趣出發,為人類的發展做貢獻,造福世界。
在32歲時,他被瑞典皇家科學院招聘為院士。很多科研機構、大學都請他去教學或做顧問,許以高薪和令人羨慕的職位,但是舍勒都婉言謝絕了。
他只願意繼續研究,在平凡的小鎮上做一名平凡的葯劑師。在葯劑試制的過程中,他發現了多種酸。
1782年,他製得了游離狀態的氫氰酸,後來又發現了磷酸、鉬酸、砷酸、五倍子酸、乳酸、重石酸等等,此外還有大量的脂類品種發現,如醋酸酯、鹽酸酯、硝酸酯、苯甲酸酯。
1768年,舍勒發現了對現代人類的生活有很大影響的氯化銀的分解。他把硝酸銀與鹽酸混合,生成白色沉澱氯化銀。當氯化銀在陽光下的時候,變成黑色。
這一原理就是廣泛的攝影所採用的化學方法,可以沖像洗像。
1774年,舍勒發現二氧化錳與鹽酸可以反應,結果兩者相遇冒出了氣味難聞的黃綠色氣體,刺激性極其強烈。舍勒發現了這種氣體的性質:有漂白作用和腐蝕金屬的作用,並微溶於水,而且毒性很大。
這正是一種新元素。可惜舍勒沒能正確地揭示出來這一現象,因為他相信燃素說,結果失去了發現新元素的機會。
舍勒做出過許多發現,但是由於他的認識有失誤,對許多新事物視而不見,結果失去眾多的機會。例如氧氣,他雖然發現了,也沒能夠准確解釋出其本質,錯誤的舊有觀念束縛了他的研究,這在科學史上給我們留下了許多警示。
舍勒是為化學事業獻身的,他研製出新的葯品,總要嘗一嘗。長期以來,他便因慢性中毒而過早去世了。
他依然是人們所尊敬的探尋者。
『拾』 氧氣是誰發現的
世界上第一個發現氧氣的人是中國隋代的學者馬和。公元586年,馬和在《平龍認》一書中寫道:"……有許多方法可以分開氣的組成部分,並可取出其中陰的部分,……","陰氣是永不純凈的,但以火熱之。可從青石、火硝、黑炭石中提取"。這里所說的"氣",就是指空氣;"陰"就是指氧氣。這一發現比英國的普利斯特利和瑞典的社勒也早了一千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