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發揮你的想像力,猜測10年後會有哪些科學新發現和技術新發明
人類基因工程完成,中國太空空間站,電動汽車的普及,試驗階段的自動駕駛汽車,發現有簡單生命的星球,發現新的可以大面積使用的環保能源。
關於上面回答,我認為瑪雅可能跟外星人有關,可能是當時瑪雅人看到飛碟或真的外星人,然後再畫出來的。 我也覺得生命發展有一個循環,但間隔不會這么短,我覺得大約間隔幾千萬年就會有一次大災難,就像是什麼宇宙風暴襲擊地球(想哈雷彗星一樣有周期),然後生命大滅絕,只剩下海洋用一些低級生物,然後又開始生命漫長的進化過程,但由於某些原因,進化的方向都差不多,所以就留下了現在發現的一些無法解釋的痕跡。
Ⅱ 「新技術發明幾乎同時發生在幾個國家」是哪幾個國家
第一次工業革命(英國)
第二次工業革命(主要是歐洲,美國)
二次工業革命興起的共同背景
政治
資本主義制度在英國確立
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確立
經濟
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
資本主義的競爭上升到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水平
科技
工場手工業,積累了豐富和生產技術知識
自然科學取得了重大進展
市場
國內外市場不斷擴大
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基本形成
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成就
(1)哈格里夫斯在1765年發明珍妮紡紗機(2)瓦特在1785年改良蒸汽機(3)史蒂芬孫在1814年發明蒸汽機車
(1)電力的廣泛應用(2)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3)新通訊手段的發明(指導學生劃書)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特點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
(1)發明機器的大都是具有實踐經驗的工人和技師(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
科學和技術開始密切結合,技術發明以科學進步為基礎(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
(2)首先發生在英國,以英國為中心緩慢向周邊地區擴展
幾乎同時發生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並迅速傳播
(3)英國首先完成工業革命,法美其次,德意日俄尚未完成
在一些尚未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國家形成,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
(4)工業革命開始於輕工業部門,紡織,機器製造,冶金,採煤,交通運輸等部門成為資本主義工業的五大支柱
側重於基礎工業,重工業,能源工業部
區別
第一次工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
工人、技工勞動經驗總結,發明工具
完全以科技為基礎
源於英國,各國多引進英國設備
各國都有發明創造、美、德居多
以棉紡織等輕工業為主
以重工業、電力、通訊等領域為
①自然科學同工業生產的迅速結合;(科技結合)②新技術發明幾乎同時發生在幾個國家;(同時發生)③一些國家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交叉進行)
Ⅲ 寫出組合創造法中的三種主要模式,並舉例說明。
組 合 法
組合創新是很重要的創新方法。有一部分創造學研究者甚至認為,所謂創新就是人們認為不能組合在一起的東西組合到一起。日本創造學家菊池誠博士說過:「我認為搞發明有兩條路,第一條是全新的發現,第二條是把已知其原理的事實進行組合。」近年來也有人曾經預言,「組合」代表著技術發展的趨勢。
總的來說,組合是任意的,各種各樣的事物要素都可以進行組合。例如,不同的功能或目的可以進行組合;不同的組織或系統可以進行組合;不同的機構或結構可以進行組合;不同的物品可以進行組合;不同的材料可以進行組合;不同的技術或原理可以進行組合。不同的方法或步驟可以進行組合;不同的顏色、形狀、聲音或味道可以進行組合;不同的狀態可以進行組合;不同領域不同性能的東西也可以進行組合;兩種事物可以進行組合。多種事物也可以進行組合。可以是簡單的聯合、結合或混合,也可以是綜合或化合等。
一、成對組合
成對組合是組合法中最基本的類型,它是將兩種不同的技術因素組合在一起的發明方法。依組合的因素不同,可分成材料組合、用品組合、機器組合、技術原理組合等多種形式。如材料組合,一般是對現有的原料不滿意或希望它能滿足某種要求,與另一種不同性能的材料組合起來,從而獲得新材料,例如諾貝爾為了使稍一震動就爆炸的液體硝化甘油做成固體易運輸的炸葯,將硝化甘油和硅藻土混在一起;用品或機器組合常將兩個用品組合成一個用品,使之具有兩個用品的功能,使用方便,如保溫杯,帶電子表的圓珠筆,帶收音機的應急燈,有起罐頭功能的水果刀等,這種用品組合一般是以一種用品的形式和功能為主,將另一種用品巧妙地置於該用品的形體之內,使之不僅增加功能,同時又給人以新穎、華貴的感覺,機器的組合常是把完成一項工作同時需要的兩種機器或完成前後相接的兩道工序的兩台設備結合在一起,以便減少設備的數量、提高效率。它比用品組合復雜的多,如某廠用灰漿攪拌機拌灰漿時需加入麻刀,由於麻刀成團,需預先抽打疏鬆後方能加入攪拌機。為使灰漿與麻刀攪拌均勻且節省人力,他們把彈棉機的有關機構與攪拌機結合,先彈開麻刀,再用風力吹人攪拌機,收到了較好的效果;而技術原理組合的例子就更多了,如將金屬0 昿貣A和B按各種不同的比例混合,當達到某一比例時,其熔融點比A與B各種金屬的熔融點都低,這就是所謂低共熔結晶現象,此種現象是金屬學的人門知識。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焊錫便是利用鉛和錫的低共熔現象。鉛和錫的熔點分別為327℃和232℃,然而鉛和錫混合後卻生成了熔點為183℃的合金(即焊錫)等;還有的組合是以某一特定對象為主體,通過置換或插入其他技術導致發明或革新的方法,如在音響設備上加上麥克風的功能出現了卡拉OK機,彩電設備中加上錄放裝置產生了錄像機,洗衣機中插入了甩干裝置,出現了全自動漂洗與甩乾的功能等,也有人把這種組合叫做內插式組合。
以上各種成對組合,若把對象增加也能形成更多的組合創造。
二、輻射組合
輻射組合是以一種新技術或令人感興趣的技術為中心,同多方面的傳統技術結合起來,形成技術輻射,從而導致多種技術創新的發明創造方法。用通俗的話說,就是把新技術或令人感興趣的技術進一步的開發應用;這也是新技術推廣的一個普遍規律。現以人造衛星這種新技術為例,看它所引起的輻射組合。如圖6-2所示,人造衛星技術成功以後,它與各種學科的輻射組合,發展了衛星電視轉播、衛星通訊轉播。衛星氣象預報、衛星導航、全世界的時間標准、生物進化科學,以及對月、行星、恆星等宇宙研究的各技術等。
這種輻射組合的中心點是新技術,若把這個中心點改為一項具有明顯優點,具有人們所喜愛的特徵,也可以考慮用輻射組合來開發產品。例如閃光技術,小電機等也有許多輻射組合的新產品。以家用電器為例,由於電進人家庭,由電的輻射組合,現已發展了眾多的家用電器,如電視機、電冰箱、全自動洗衣機、空調機、電爐、電飯堡、洗碗機、電熱毯、抽油煙機、電烤箱、電取暖器、電子游戲機、電吹風等等。此外,還有一種類似輻射組合的方法,即某事物尋求改進或創新,把此事物做為中心點,與一些與改進事物毫不相乾的甚至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物強行組合,形式上與輻射組合相似,這種組合大多數可能是無意義的、荒唐的,但往往也可以從中找到有價值的方案。可以對於這種組合有人又叫它為焦點組合法。該法實質上是焦點法和強制聯想法的結合。
三、形態分析組合
形態分析組合也稱形態分析法,是瑞典天文物理學家卜茨維基於1942年提出的,它的基本理論是:一個事物的新穎程度與相關程度成反比,事物(觀念、要素)越不相關,創造性程度越高,即易產生更新的事物。該法的做法是:將發明課題分解為若干相互獨立的基本因素,找出實現每個因素功能所要求的可能的技術手段或形態,然後加以排列組合得到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案,最後篩選出最優方案。
例如,要設計一種火車站運貨的機動車,根據對此車的功能要求和現有的技術條件,可以把問題分解為驅動方式、制動方式和輪子數量三個基本因素。對每個因素列出幾種可能的形態。如,驅動方式有柴油機、蓄電池,制動方式有電磁製動、腳踏制動、手控制動,輪子數量有三輪、四輪、六輪、則組合後得到的總方案數為2×3×3=18種。然後篩選出可行方案或最佳方案。
形態分析組合的一般步驟
(1)確定發明對象:准確表述所要解決的課題,包括該課題所要達到的目的及屬於何類技術系統等。
(2)基本因素分析:即確定發明對象的主要組成部分(基本因素),編制形態特徵表。確定的基本因素在功能上應是相對獨立的,在數量上應以3?個為宜,數量大小,會使系統過大,使下步工作難度增加,數量大多,組合時過於繁雜很不方便。
(3)形態分析:要揭示每一形態特徵的可能變數(技術手段),應充分發揮橫向思維能力,盡可能列出無論是本專業領域的還是其他專業領域的所有具有這種功能特徵的各種技術手段。在形式上,為便於分析和進行下一步的組合,往往採取列矩陣表的形式,一般表格為二維的,每個因素的每個具體形態用符號Pj表示,其中j代表因素,j代表具體形態。對較復雜的課題,也可用多維空間模式的形態矩陣。
(4)形態組合:根據對發明對象的總體功能要求,分別把各因素的各形態一一加以排列組合,以獲得所有可能的組合設想。
(5)評價選擇最合理的具體方案:選出少數較好的設想後,通過進一步具體化,最後選出最佳方案。
由於所得方案是在各種方案中選出的,因此形態分析組合的特點是具有全解系性質。
另一特點是具有形式化性質,它需要的主要不是發明者的直覺和想像,而是依靠發明者認真、細致、嚴謹的工作及精通與發明課題有關的專門知識。第三個特點是該法有較高的實用價值,它不僅運用於發明創造,而且也適用於管理決策,科學研究等方面,從而引起人們的普遍重視。該法的發明者F·茨維基利用形態分析組合法解決了一系列重大技術問題,其中設計新功能噴氣發動機是他的最大成就,也是形態分析組合法達到的高峰。下面將此例介紹如下,其一般步驟為:
(1)確定發明對象:設計新功能噴氣發動機。
(2)基本因素分析:選擇了11項形態特徵:
P1——燃料來源(化學媒介體);
P2——牽引力產生方式;
P3——牽引力調節類型;
P4——牽引力調節方式,
P10——動作狀態,
P11——燃料性質。
(3)形態分析:將每一形態特徵的可能變數,用矩陣表的形式列出: P11P21——內部、外部化學媒介物;
P12P22——內源、外源牽引力;
P13P23P33——自身調節、外力調節、無調節;
P14P24——內部、外部調節;
P16P26P36P46——化學能轉換為機械能的四種方式;
P17P27P37P47——發動機在無空氣的空間、空中、水中、地下四種做功的能力;
P18P28P38P48——推進運動、旋轉運動、振動運動或局部無運動;
P19P29P39 ——氣體燃料、固體燃料、液體燃料;
P110P210——連續動作或非連續動作;
P111 P211——自然燃料、引燃料。
(4)形態組合:選每種基本因素中的可能變數組合。如
P11P12P13P14P15P16P17P18P19 P110P111
共有方案數
N=2×2×3×2×2×4×4×4×3×2×2=36864
(5)評價選擇最合理的具體方案:在36864種方案中評價篩選,最後選定的最佳解決方案是組合而成。
Ⅳ 《三體》中三體人各種高新技術、發明的介紹
1.反物質引擎:利用正反物質的湮滅效應作為動力推進的大型艦船引擎,是三體艦隊飛船的標准引擎(其實效率還不如人類的核聚變引擎)
2.強互作用力宇宙探測器(水滴):利用原子間的強互作用力(作用力是電磁力的一百倍),將每一個原子都緊緊地鎖死在一起,消除了一切原子間的振動(這也是它的表面處於絕對零度的原因)曾在末日戰役中僅靠撞擊就擊毀了人類艦隊兩千餘艘戰艦。對任何電磁波全頻段反射。
3.智能化多維質子(智子)三體人將一個十一維的質子展開為三維在其表面蝕刻電路所製成的超級機器,可變換多維形態。三體人利用智子代替人類高速對撞機中的靶標粒子進行碰撞產生錯誤結果以鎖死人類的基礎物理學使其無法再發展。其次,智子可以監視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除了智子屏蔽室),還可進行視網膜的投影(這就是汪淼能夠看見宇宙在閃爍和「你們是蟲子」的原因)
Ⅳ 二戰時期德國發明了許多新技術,那盟軍發明了哪些新
世界上最重的坦克「巨鼠」(全重188噸);
世界上第一款用於實戰的噴回氣式戰斗機Me-262;
世界上答第一款噴氣轟炸機容克Ju EF132;
世界上第一款空對空導彈Hs298;
世界上第一款用於實戰的空對空導彈X-4;
世界上第一款巡航導彈V1(Fi103 FZG76);
世界上第一款地對地彈道導彈A4(V2飛彈);
世界上第一款地對空導彈EMW Wasserfall;
世界上第一款用於實戰的直升機Fl282;
世界上第一款用於實戰空對艦導彈Hs293;
世界上第一款突擊步槍MP44;
世界上第一款洲際導彈A9/A10(製造了,但試射失敗);
世界上第一款反雷達導彈BV246;
世界上第一種氣冷機槍MG34、MG42;
世界上第一個實驗性反應堆;
世界上第一個碟形飛行器RFZ(飛碟);
世界上第一個翼形飛行器Go229;
另外,當時德國還研製了一款時光機器「納翠鍾」(失敗)。
Ⅵ 什麼是傘形輻射法
傘形熱輻射燃燒裝置由進風管、進油管、汽化油噴嘴、穩燃罩、耐火圈、爐膛和熱輻射板組成,進油管和進風管位於爐膛下部,穩燃罩罩在汽化油噴嘴上,爐膛為方形,耐火圈置於爐膛底部、穩燃罩之上,熱輻射板為傘形。
Ⅶ 近期發明的新技術有哪些請舉例
納米技術的出現,為節能環保等多個領域拓展了廣闊空間,這無疑又是回一次新技術答的革命。將納米技術應用到材料領域,具有不沾水、不沾油的特點。防霧的風擋玻璃,自清潔的納米布等都已經相繼投入使用,測實驗中心的檢測表明:該產品讓臨界摩擦變滑動為滾動,使產品具有神奇的功效。北京大學留美博士李正孝教授研發的納米燃油添加劑已於三年前實現了產業化,該產品以添加經過液相納米組裝技術處理過的納米尺度水顆粒為特徵,以全新的物理作用改變了燃油的燃燒過程,經過數百萬噸的燃油大規模使用,節油率達到10-20%。北京博納士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第二代產品——BONUS納米燃油添加劑,該產品在萬分之一的添加比例下,經過國家交通部汽車運輸行業能源利用檢測中心、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油田節能監測中心、國家環保總局環境科學研究院、北京市環保局環境保護監測中心等機構的檢測表明,該產品能大幅度節能和降低尾氣有害物質排放,特別是對已成為環保焦點的氮氧化物的尾氣排放,有獨到的凈化作用。另外,該公司最近推出了納米潤滑油添加劑,並經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交通運輸學院的台架檢測和中國人民解放軍油料及油料裝備檢減磨證明,缸壓增加、動力提高、節能環保。
Ⅷ 新技術的發明屬於什麼思維
技術發明是復技術科學研究的發展制和拓廣,比如愛迪生在1883年發現了被主任的金屬表面有電子發射出來的熱電子的發射現象,即所謂的愛迪生效應,但是她並沒有想到它的應用,英國的弗萊明博士在多年也就愛迪生效應的基礎上,於1903年發明二極體支撐產品獲得專利。技術發明不同於科學發現發明主要是創造出過去沒有的事物,發現主要是揭示未知事物即存在的其他屬性。
技術發明要提供前所未有的東西,而且要提供比以往技術更為先進的東西,接待原理和結構上都要優於現有的技術發明,總是有繼承和創造,但一般情況下都具有先進性。
Ⅸ 第二次工業革命表現為三新即新技術新發明新理論
第二次工業革命(起於19世紀四十年代,標志:電氣的廣泛應用(即電氣化)) 1870年以後,科學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各種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並被迅速應用於工業生產,大大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這就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當時,科學技術的突出發展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即電力的廣泛應用、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新通訊手段的發明。
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顯著特點。從19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出現了一系列電氣發明。德國人西門子製成發電機,比利時人格拉姆發明電動機,電力開始用於帶動機器,成為補充和取代蒸汽動力的新能源。電力工業和電器製造業迅速發展起來。人類跨入了電氣時代。
Ⅹ 在我國研製新技術一般是發明的還是外國有了我國沒有才去研究
現在我我已經研製超過了3000多種世界領先的新技術。
這個想法肯定是不正確的,我們有著自己的創新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