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創造時尚的例子

創造時尚的例子

發布時間:2021-10-05 21:12:39

㈠ 求生活中的創新事例

存在性的創新
(存在層面的創新行為)

●製造(或某種程度上的獲得)新的衣物、銀器、器械、照明用具等
●在庭院中植樹種花
●修理房屋
●為家裡做(買、換)新傢具
●其他——引入你的存在狀態中並改變了你的存在狀的新事?br/>
人們建築(購買、交換、種植、油漆、修理)各種事物,使家居生活、辦公生活——他們的存在狀態——變得不同。這是存在層面的創新。雖然許多人不認為這也是創新,但這是一種創新。
交流創新
(交流范圍內的任何新事物)

●交流中使用短語或新的表達法
●嘗試新的音調
●使用新詞
●練習新的形式的交流(如手勢語)
●使用或發明新的俚語
●提出新的語言(如L.亞門霍夫發明的世界語)

人們在各種社會生活的層面上使用語言——組成並說出詞彙和短語,以解決當下的問題。在他們所使用的新短語和句子中包含了個人的新體會、新思想、新感受和新的結論。他們把這種種的「新」通過各種交流渠道(聲音、電話、收音機和電視等)傳送給他人,他人則對接受到的「新」進行消化、評價並在此基礎上做出相關反應。
每一個交流行為都會社會帶來切實的變化,雖然有的變化很小,但總是個變化。有的變化則很大(如戰爭或革命),而這種巨變的原因也許源於一個用錯了的詞彙、一句冒犯的話或是一篇措詞不當的文章。彼特•范克和瑪麗•范克在《強力詞彙使一切變得簡單》一書中,甚至提到丟在廣島的原子彈是因為翻譯官曲解了日本天皇的話造成的。交流上的「新」同其他任何形式的「新」和創新行為同等重要。
如果用數學方程式表示的話,我稱這個層面為「創新×創新=創新的平方=創新。這里的「平方」是指物質的創新反映在語言(符號或象徵)上,因此出現了物質和語言兩個層面的創新。這個層面沒有物體層面穩定,屬於關系關聯層面。
詞彙或短語是創造的結果,但事實上用於交流時它已是一種創新了(創新的大小是另一回事)。

工具性創新

●提供或接受新工具(新鏟子、新電腦、新汽車、新手機)
●提供新方法、新技巧、新的行動規則

人們生產(發明、建造)新工具,然後賣給他人。個人和社會需要工具產出新結果:文件處理更快捷的新電腦、交流效果更好的新電話、性能更可靠的新汽車、熨燙更簡易的熨斗、更清潔的牙刷等。這些生產出並為人接受(實現了的)工具有點像「3次方」創新——它們本身是新事物,而它們又能帶來創新的結果。
如果用數學公式表述,可稱這個層面的創新為「創新×創新×創新=創新的立方=創新」。這里的「立方」指的是工具層面的創新高於交流層面的創新——它又回到了物質上,是可觸的,有形的實物。這個層面是指把新工具和新器具移交到使用者手中。

方向性創新(社會問題的解決)

●指導某一情形下運用工具的技巧
●提供任一工具、知識或數據的社會方向性

人們總是在有意或無意中發現做事的新方法。工具很重要,但除此之外,必須從社會中獲得使用該工具的環境、認識所需解決的問題、所需掌握的技能以及解決各種問題的方法。
教育、訓練和指導等都是將這種經驗轉移到社會中去的方法。上述種種方法都是移交方向性的新事物,那些產生新方法和新技術的人,更為迅速地解決問題,他們所進行的就是方向性的創新。他們通過個人的事例、課堂、工作間、書籍、電視等途徑向其他人展示這些方法,其他人則通過學習(消化這種新事物)變得更有經驗。社會也因此效率更高。
用數學公式表述,可稱之為「創新×創新×創新×創新=創新的四次方=創新」。這里的「4次方」指的是物質創新再次通過詞語(符號、象徵)、描述、圖像、圖表形式和對適用的情形、工具和行為的表述反映出來。現在創新又回到了意識狀態,表現為關系性和關聯性,但其中的關系更為復雜。這種創新是指向社會問題的。必須考慮到人的因素、他們的需求以及他們的困難等。

創新性的創新

●報告(新的物理現象,如:科學領域)
●專利(新的技術,如:技術領域)
●出版(文章、書籍、雜志、期刊、網際網路)
●廣播(收音機、電視)
●各種藝術展(新的繪畫、雕塑等)
●表演(戲劇、電影、音樂會)
總體來講,這個層面的人是追求新事物的。他們渴望發現新的作品,實現新的轉化。他們琢磨新的文章、新書籍、新的表演、新的展覽和新的電視節目,並設法實現。這個領域中,生產和轉化新事物的重要性昭然若揭,以至於它們乾脆就被稱作新聞:新聞報紙、技術新聞、政治新聞、新聞晚報。這是個發明、創造、版權、設計等的領域,發明家、科學家、作家、演員和記者是這個領域的主角。所有法律保護的知識產權誕生於這個領域。這個層面是職業創新家——新事物的創造者和轉化者。
用數學公式表述,可稱之為「創新×創新×創新×創新×創新=創新的五次方=創新」。這里的「5次方」是指創新又一次以新聞報道的形式(專利、文章、書籍、展覽、表演)反映和提供出來——每種形式的新事物報道都面對最廣大的公眾群體。
按照慣例,這第五個層面普遍認為是創新層面。而方向性的創新層面則較少認為是創新,工具性層面很少認為是創新。
比如,電話的發明者亞歷山大•格里哈姆•貝爾名揚四海,載入史冊,而電話的「改進者」——即使是實現了從電話到無繩電話的跳躍的人——盡管這個工具已是今非昔比,也只是無名小卒而已。在這個例子中,電話還是電話,沒人關心它的原理——管它有繩無繩呢。電話看起來還是同樣或接近同樣的工具。附加的「無繩」一詞可能使電話銷量更大一些,但公眾並不認為發明者是個天才。天才的桂冠仍然是亞歷山大•格里哈姆•貝爾的。
交流層面則更少視為創新,不過新事物是在這個層面迸發的。交流的每一分鍾都在誕生新的詞彙、新的短語和新的表達法。人們發出會心的微笑,記住並重復這些新話語,但極少視之為創新。只有那些第一次出現在書面語中的新詞彙是個例外。當這個詞出現在詞典中時,就可以追溯到它誕生的年月,有時還包括創造者。比如,從事肉眼看不到的放射X光的物質研究的瑪麗•居里夫人,就創造了放射性這個詞。
最後,存在性層面根本不被視為創新,除非某種存在環境的改變成了一種時尚,並以樣房或雜志、期刊等形式出現時才被視為創新。否則,只有作為主人的你、你的朋友和你的鄰居知道你得到了一樣新東西。

㈡ 時尚源於生活 生活創造時尚的含義是什麼

看你對時尚的定義是什麼了,有人覺得穿一套好看的衣服就是時尚,有人覺得去咖啡杯喝杯咖啡拍倆自拍照就是時尚,,但是總而言之時尚就是跟生活息息相關的

㈢ 發明創造的事例

1、愛迪生發明的留聲機

愛迪生是美國著名的科學家和發明家,因為他有電燈、留聲機、電影和蓄電池等一千多種發明成果,所以人們稱他為「發明大王」、「魔術師」。

愛迪生最大的功績是發明了電燈,然而在他的發明創造中,最引起當時社會震驚的,莫過於留聲機了。在1877年秋天,愛迪生發明的留聲機轟動了整個紐約,各家報館的新聞記者。

像潮水般地涌來報道這一特大新聞。這一發明一經傳出,激起當時社會急速而巨大的狂熱達數月之久,鐵路特開專車前去參觀,許多人開始不相信這個發明。

疑心他是先在裡面藏了個什麼會說話的東西騙人的,有個教堂的主教用最高速度對著收音盤背誦《聖經》中的一串專門名詞。

當這些名詞一字不漏的從機器中重復出來時,人們才相信這東西確實不是虛假的,並且齊聲稱奇,報紙把留聲機稱之為19世紀的奇跡。

2、電話的發明

貝爾,就是發明電話的人。他1847年生於英國,年輕時跟父親從事聾啞人的教學工作,曾想製造一種讓聾啞人用眼睛看到聲音的機器。

1873年,成為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的貝爾,開始研究在同一線路上傳送許多電報的裝置——多工電報,並萌發了利用電流把人的說話聲傳向遠方的念頭。

使遠隔千山萬水的人能如同應對面的交談。於是,貝爾開始了電話的研究。那是1875年6月2日,貝爾和他的助手華生分別在兩個房間里試驗多工電報機,一個偶然發生的事故啟發了貝爾。

華生房間里的電報機上有一個彈簧粘到磁鐵上了,華生拉開彈簧時,彈簧發生了振動。與此同時,貝爾驚奇地發現自己房間里電報機上的彈簧顫動起來,還發出了聲音。

是電流把振動從一個房間傳到另一個房間。貝爾的思路頓時大開,他由此想到:如果人對著一塊鐵片說話,聲音將引起鐵片振動;若在鐵片後面放上一塊電磁鐵的話。

鐵片的振動勢必在電磁鐵線圈中產生時大時小的電流。這個波動電流沿電線傳向遠處,遠處的類似裝置上不就會發生同樣的振動,發出同樣的聲音嗎?

這樣聲音就沿電線傳到遠方去了。這不就是夢寐以求的電話嗎!貝爾和華生按新的設想製成了電話機。在一次實驗中,一滴硫酸濺到貝爾的腿上。

疼得他直叫喊:「華生先生,我需要你,請到我那裡來!」這句話由電話機經電線傳到華生的耳朵里,電話成功了!1876年3月7日,貝爾成為電話發明的專利人。

3、羅蘭·希爾發明郵票的故事

人類社會的發展,決定了人類單靠個人的力量是無法在地球上長期存活下去的。人類需要幫忙,人類需要交流,信息傳遞成了人類生存必需的基本活動之一。

最初是打手勢,之後發明了語言,用馬拉松式的長跑傳遞口信。再以後發明了文字,開始書信傳遞,於是有了古代郵驛。當時的郵資是按郵件運遞路程和信件紙張數量逐件計算的。

即「遞進郵資制」,收費的標准也很高。如果遇到江河泛濫、橋梁坍塌,信件就得多走幾百公里。總計下來,郵資高得嚇人。如此昂貴的郵資,是平民百姓望而生畏。

他們把寄信看成一件奢侈的事情。19世紀30年代是改革的黃金年代,改革造就了一代英雄。羅蘭·希爾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枚郵票,在世界郵政史上樹起了一座劃時代的里程碑。

羅蘭·希爾經過多年的調查主張大幅度降低郵費,實行郵件不分遠近、一律收費1便士的均一郵資。他還提出使用「印刷精美的郵政用品」來預先支付郵資。這種紙的大小與郵資圖樣大小相仿。

背面塗上一層薄膠,人們只要沾濕背膠就能夠將其貼在信件上,這就是羅蘭·希爾關於郵票的最初創意。為此,羅蘭·希爾上書政府,提出了自己的改革推薦。

1839年8月17日,維多利亞女王批准了這個議案,決定英國自1840年1月10日起實行1便士均一郵資法。羅蘭·希爾也被女王任命負責郵政改革工作。為了把創意中的1便士郵票變成現實。

羅蘭·希爾要求就應使用具有防偽性能並能在公眾中取得信譽的圖案作為郵票的圖案。於是採用了威廉·懷恩創作的維多利亞女王的側面頭像,這樣既顯示了發行郵票的權威性。

又透過郵票宣傳了英國,宣傳了女王。郵票採用黑色油墨印刷,1840年4月15日,最後印出了世界上第一批郵票——黑便士郵票。

4、張衡發明地動儀的故事

中國的歷史上,除了文人雅士、帝王將相,也有很多的科學家,張衡就是其中很著名的一個。張衡一生做了很多的事情,但是,他最有名的發明就是「地動儀」了。

那個時期,經常發生地震。有時候一年好幾次。發生一次大地震,就會給老百姓和國家帶來很多的傷害。當時的皇上和老百姓都把地震看作是不吉利的徵兆,認為是鬼神造成的。

張衡卻不信神邪,他對記錄下來的地震現象經過細心的考察和試驗,發明了一個能測出地震的儀器,叫做「地動儀」。地動儀是用青銅製造的,形狀像一個酒壇,四圍鑄著八條龍。

龍頭伸向八個方向。每條龍的嘴裡含著一顆小銅球,龍頭下面,蹲了一隻張著大嘴的蛤蟆。哪個方向發生了地震,朝著那個方向的龍嘴就會自動張開來,把銅球吐出。

銅球掉在蛤蟆的嘴裡,發出響亮的聲音,就告訴人們那邊發生地震啦。公元138年2月的一天,地動儀正對著西方的龍嘴突然張開來,吐出了銅球,這是報告西部發生了地震呀。

但是,那天洛陽一點地震的跡象也沒有,更沒有聽說附近有什麼發生了地震。於是,朝庭上下都議論紛紛,說張衡的地動儀是騙人的玩意兒。

過了沒幾天,有人騎著快馬來向朝廷報告,離洛陽一千多里的金城、隴西一帶發生了大地震,連山都有崩塌下來的。大夥兒這才真正的信服了。

5、避雷針的發明

1752年,46歲的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用綢子做了一個風箏,並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天氣里用麻線把風箏放上天空。麻線下端系了一把金屬鑰匙,當雨水把麻線澆濕以後就變成了導電體。

這時,他把手靠近鑰匙,突然看到電火花在鑰匙和手指之間跳過,同時,手指感到一陣刺痛。這個實驗證明了天空中打雷實際上就是一種大規模的放電現象。

由此,使富蘭克林想到,如果在高大的建築物上裝一根金屬導線,導線下端接地,根據尖端放電的原理,就可避免建築物遭到雷擊的危險。這就導致了避雷針的發明。

由於避雷針的發明,人類生活的世界就多了幾分安全。關於避雷針的發明,似乎是一個偶然事件。一個巧合提醒了一位偉人突發奇想,導致了發明和創造。

㈣ 為下面的短文續寫一個畫龍點睛的結尾。 創造時尚的人 一天,在英國小鎮萊切,一個青年人

示例一:許多時尚的創造,往往是那些不起眼的小人物或者乾脆就是窮人的無奈之舉。
示例二:許多時尚的發明,開始並非都是樂事,而往往源白普通人的苦澀經歷。(意思答對即可。)

㈤ 流行時尚事例

我可以給你兩個例子:one 今年夏天湖南衛視在暑假為大家播出的《快樂女生》是個熱點,所有歌曲、衣飾、化妝。。都是時尚,她們對唱歌的熱愛以及對夢想的執著是值得大家學習的,而這種快男快女的選拔是一種趨勢,可以算上是流行;Two,春晚的《不差錢》走紅的小沈陽,他說話的腔調,動作,台詞都被很多人模仿,當然有贊揚的有批判的,這是否稱的上流行時尚呢?

㈥ 創造時尚的人結尾

許多的發明,開始並非樂事,而往往源自普通人的苦澀經歷。

㈦ 怎麼說明創造對時尚更重要

創造就是比較新穎的一些東西,所以我覺得這個可能會比較受歡迎,有一個新的東西我覺得別人肯定也會關注。

㈧ 如何利用不同的元素創造時尚魅力

頭型上來搭配藍色短發,服飾上搭源配金屬元素,褲子上搭配喇叭牛仔褲,絕對會是時尚的最佳搭配!

短發頭型:現代人很少有特別多的短發,大多數現代人,尤其是女性更加追求追求長發的飄逸,以及卷發的誘惑,但是很少有人願意在時尚界用短發來修飾自己,尤其是在人多的場合下,但是事無絕對,像「馬伊琍」「王珞丹」「陳數」「海清」等女明星也都是干凈利落的短發,不得不說,短發利用好絕對事半功倍!

喇叭褲:說起喇叭褲,很多人會認為是90年代的產物,是舊時代的標志物,其實不然,喇叭褲上窄下寬的特殊設計風格使得很多人不敢穿上喇叭褲,但是其實完全沒有這個必要,正因為它的特別,才使得它有更大的的利用空間,利用得當絕對是小時尚一枚!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搭配程序,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秀出自己的時尚……

㈨ 能證明中學生應該追求時尚的事例

中學生可以追求時尚,首先要分析時尚的定義,時尚是事物發展的初期階段,有著很強的生命力。這就像中學生一樣,處於人生事業的初期階段。其實從另一角度分析,青春也是一種時尚。為什麼人們要去美容?就是因為想要自己年輕些同時也會使自己變得時尚。青春是追求時尚的根本條件,所以追求時尚不只是那些工作了的人才有的權利,中學生也有!時尚是一個綜合的概念,並不僅僅指膚淺的盲目的流行,並不是奇裝異服,嬌媚妝容就是時尚,相反時尚是在我們的價值觀之內的。在正確的指導下,這是中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的關鍵之處,所以在正確的指導下,追求時尚是值得提倡和鼓勵的!

作為21世紀的「新新人類」,我們不難發現,同學們都追隨著時代的腳步,隨著千變萬化、日新月異的新世紀往前走,例如:1、追星。在當今社會恐怕已經少有學生崇拜李世民、秦始皇了。人們更多地是去追求明星,如:林俊傑、周傑倫等。在不影響學習的前提下,適當的追求一下有助於陶冶於自己對美的觀念與看法。21世紀的學生,不只是單一的學習成績好。我想,對於時尚的東西沒有自己的理解與追求的所謂的「好學生」,成績再好,也只是閉門造車。難道只有「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教科書」的學生才能立足於社會嗎?我敢大膽肯定地說:不是。1、博客。中學生中的「博客潮」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相信在座的各位同學都是學生博客中的一員。這個潮流,不但讓我們運用電腦的能力大大提高,眼界也開闊了。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這充分說明我們青少年有追求時尚的權利,並且可以在這份時尚中健康地成長。

不追求時尚,就代表中不上時代前進的腳步,當年的清王朝就因為跟不上時代的腳步而使政治腐敗,試想:當外國人舉槍、中國人拿劍、矛,兩國開戰時,中國軍隊將會是如何不堪一擊。

誰都不想讓國家重蹈清王朝的復轍,因此,中學生應當追求時尚,在社會上立足。因為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擔負著建設祖國的使命。

熱愛生活,就應該追求生活,作為中學生,更是如此。不斷的接受新的事物,才能適應顯示社會生活生活的節奏,不斷進步,成為棟梁,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不應該是如此嗎?

1、人人都知道我們生活在社會之中,追求時尚是在緊跟社會的腳步。

2、學習固然重要,但也需要學習社會知識。

3、追求時尚是一種追趕時代步伐的體現。

4、我們只有追趕社會,學習社會,長大後才能在社會上立足。

5、時尚在價值觀內。

6、我們有一天會永遠地追趕時尚。

7、時尚可體現自己的個性。

8、社交禮儀的改變也是一種時尚。

9、中學生應追求時尚,否則我們為何不穿古裝。

10、父母給我們錢是應該的,而且國家規定父母應義務養育我們,所以我們行當花錢追求時尚不為過。

11、體育活動課也是一種時尚。

12、時尚存在是因為有人追求,否則不為時尚,所以我們應追求時尚。

13、青春期的我們可塑性雖很高,但在家有父母,在校有老師都可幫我們塑造正確的價值觀。

14、學習是可以和追求時尚綜合起來的。

15、學校制定的一些規定不是不鼓勵我們追求時尚,而是讓我們能正確地追求時尚,緊跟社會潮流。

16、我們應跟上朝代步伐,追求時尚。

17、追求時尚可使我們較早地掌握生活技巧,為以後的獨立打好基礎。
我們身處一個不斷發展、日新月異的先進社會中,作為中學生的我們,應該應時代的潮流,在事物都飛速發展的同時,充分展示我們非凡的創造力,讓這個時代因為我們的存在而大放異彩。所以:

1、我們不能單一地只做「學習好」的學生,學習是一個綜合的觀念,不僅包括學習好,也包括能跟上時代的腳步,做當今人類的領頭人。所以,我們應該開闊自己的視野,不斷增大我們的所知所學,做祖國的合格的主人,努力建設祖國,相信,在座各位都不想讓祖國因為我們缺少對時尚的追求而重演清王朝的歷史。

2、我們應追求健康的、積極的時尚,而不能去追趕那些落後的、害人的時髦。因為追求時髦會大大改變中學生對美的正確認識,因而起到使學生盲目追求流行的不好的作用。但追求時尚不但能陶冶中學生對美的認識與追求,樹立正確的價值關,還有助於豐富中學生的課外生活。

㈩ 關於追求時尚的故事

今年秋季,對於一位熱衷時尚的女性來說,如果不搭配一套流行的長衫造型的話,恐怕就會被認為是過時了。因為沒辦法,無論是公司同事,閨中密友,還是大街上的陌生人都是這樣穿戴的。所有人都陷落在永無休止的時尚旋渦中。

這種「傳染病」不僅僅出現在所謂的小康階層。法國郊區青年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把穿戴鱷魚牌的運動衣或手套視為身份識別的標志,那個著名的鱷魚形象成為「好孩子」的象徵。在大洋的彼岸,非洲裔美國人成為湯米·希爾菲傑的首批顧客,因為該品牌在設計中不斷呈現美國國旗的式樣。為什麼社會和經濟地位不同的人都熱衷於時尚,而且會不惜大價錢追求時尚?

法國社會學家紀堯姆·埃爾內爾是第一個提出「時尚犧牲品」概念的人。他認為:「長久以來,時尚一直是識別身份、劃分社會階層的主要元素。」人的外表具有給不同人群劃分等級的作用,很多情況下能夠將人邊緣化。例如,古羅馬的妓女都必須留短發,因此貴族或平民婦女永遠都是長發形象。在一些極端時期,如納粹統治時,一個區分猶太人的方法就是強迫他們在衣服的顯眼地方佩戴黃星。

現在,情況似乎已大有改觀。服裝配飾、短發或化妝都不再是讓人邊緣化的標示,而是讓你變得高貴。「時尚呈現出的是虛假奢華,這是一種人人都能企及的奢華。」埃爾內爾說。模仿名人或富人的穿著會有助於讓普通人覺得自己已融入了上層社會。

太陽鏡就是最好的例證。沒事時戴副太陽鏡似乎已經成了社會上層的一個元素,因為即便你不需要在太陽下工作,也可以用它去曬太陽。戴太陽鏡就等於告訴別人你是那些不需要工作的人中的一員。另一方面,全球化時代人人都渴望與眾不同,釋放個性,引起注意。包著頭巾的政府首腦(義大利前總理貝盧斯科尼)、手心裡有著指甲花紅文身的女部長(西班牙住房部長瑪麗亞·安東尼婭·特魯希略)以及穿襯衫的首席執行官(蘋果電腦CEO史蒂夫·喬布斯)就是這個行列里的人。這種趨勢也讓龐大的時尚工業迎來了空前繁榮期。無論是最具知名度的企業,還是它們的弱小競爭者都在爭先恐後地告訴你「今天該穿什麼」。

如何把「時尚犧牲品」從普通消費者中分辨出來?時尚社會學專家烏雷亞為我們描繪了這樣一副面孔:「當設計師湯姆·福特剛剛設計出一款太陽鏡,而西班牙還沒有銷售時,『時尚犧牲品』就會前往巴黎,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買下它,然後成為其生活圈中第一個戴的人。」專家指出,「時尚犧牲品」需要的不僅僅是首先擁有某件時尚產品,而且周圍還要不乏「識貨」的人,滿足其炫耀之心。

別人的眼光對於「時尚犧牲品」來說至關重要,「他們尋求的是別人艷羨的目光,這也許是出於增強自信的需要。」烏雷亞說。

著名設計師夏奈爾經常說一句話:「時尚會成為過去。」因此,她認為改變是不可避免的趨勢。埃爾內爾在他的書中指出「街頭就是時尚的實驗室」,而設計師們永遠不能完全掌握全過程。有研究發現,可以用一條時間曲線來描繪時尚的全過程,即從熱衷開始,到失去興致為止。在這一過程中,一件時裝在浪尖的位置出現,「最多隻能維持3到7年的銷售時間,」埃爾內爾說。這並不意味著不存在某些體系來影響當前應該流行的時尚。

從法國大革命中挖掘的靈感讓一場在巴黎舉辦的時裝秀震動了整個時尚界。模特的妝容散發著一股陰森的味道,頭部裹著紗巾,頸部文著「1789」的字樣,服裝風格則體現了那位上斷頭台的皇後瑪麗-安托瓦內特的風格。加利亞諾為迪奧設計的這些服裝只能出現在T型台上,其目的不在銷售,而是要讓設計者的名字出現在媒體的標題中,引領人們關注這一品牌。時裝秀後,迪奧銷售的是更為大眾接受的、「可穿」的產品。因此,出現在T型台上的時裝只是創造力的短暫「爆炸」,真正目的是讓該品牌更加出名。2002年,迪奧公司投入2000萬歐元在東京設立了一間該品牌的奢侈品專賣店。

人的喜好的轉變在所難免,因此,時尚界充滿了變化無常的因素。正如克里斯蒂安·迪奧所說:「時尚不過就是今天成功,明天入地獄的東西。」

閱讀全文

與創造時尚的例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