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孟慶雲的榮譽稱號
在第二屆中國經濟人物征評活動中被授予「中國經濟百名傑出人物」榮譽稱號。孟慶雲曾多次被省、市、縣評為「先進個人」 、「拔尖人才」、「先進工作者」 、「十大傑出人物」、「優秀知識分子」、 「優秀黨員和黨務工作者」的稱號,並多次被授予「科學技術創新標兵」、「科技進步獎」。
2002年5月被人民日報聘為人民日報時代潮周刊理事,同期被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聘為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長期研究員。
2002年12月被中華中西醫臨床醫學會聘任為中華中西醫臨床醫學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
2003年2月被河北省發明協會聘為理事。
2003年3月被廊坊市人民政府評為勞動模範,並頒發「廊坊市勞動模範榮譽紀念證書」;被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人文科學研究所聘為學術委員會社會事業學學部委員。
2003年7月被廊坊市衛生局評為「抗擊非典先進工作者」並授予勛章。
2003年8月被中華名醫協會聘為《中華名醫》理事。
2003年孟慶雲院長被縣委縣政府授予特別貢獻獎。
2004年被推舉為中華中西醫臨床醫學會副會長。
2004年11月被邀請為醫療衛生專家(學者)入選大型畫冊《中國衛生事業與社會經濟發展》並被聘為編委會編委。
2004年中國當代醫療網路專家專著《獨步醫林》全國發行。
2005年3月被廊坊市衛生局評為「2004年度中醫管理工作先進個人」。
2005年5月被中國信譽論壇組委會評為醫療衛生行業理事。
2005年11月被聘為第二屆中國民間中醫醫葯研究開發協會民間療法研究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2005年11月被聘為中國民間中醫醫葯研究開發協會民間療法研究專業委員會副會長。
2005年,孟院長獲得「縣長特別獎」,所得獎金並沒有個人收取,而是作為建院資金捐獻給國家。
2006年被聘為中國民間中醫葯開發協會名中醫專業委員會副會長。
2006年1月被廊坊市衛生局授予「百家醫務工作者」稱號。
2006年3月被廊坊市人事局、廊坊市衛生局授予「十五」期間醫學重點學科建設先進工作者。
2006年被縣委縣政府授予特別貢獻獎。
2008年被《中國貿易報》評為「全國十大創新先鋒人物」。
2009年6月13日被評為「中國公益事業形象大使」。
2009年6月24日被廣東省中醫院聘為主任導師。
2009年11月8日被湖北省咸寧市中醫院聘為名譽院長。
2009年11月12日被授予聯合國第二十一屆「國際科學與和平周和平使者」榮譽稱號。
2010年被評為第十屆《中國驕傲》「中國時代十大創新人物」。
國家中醫葯管理局攝制百集電視系列片《中國醫葯》——該片全面系統的展示了中國醫葯的偉大歷史成就和當代最新成果,孟慶雲教授首創的用穴位注射葯物治療氣管炎哮喘的方法,攻克了被舊社會稱為五大頑疾的「氣症」,
2008年北京孟慶雲哮喘病醫學研究院入選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十一五」重點專科協作組,「孟氏中西醫三法合一治療支氣管哮喘」項目被列入中國中醫葯科技開發交流中心推廣項目,在全國范圍內推廣。2009年他又成立了湖北省支氣管哮喘治療中心,把福音惠及大江南北。如今孟慶雲院長應邀加盟北京大型物資運輸公司醫院(原豐台區三路居醫院)和解放軍66055部隊醫院成立哮喘專科接診全國的哮喘病患者。
㈡ 社會實踐活動急用~急求一個關於主題為「探索民間藝術的發展歷程」的標題。。
技「千軍萬馬」民間發明助力創新型國家建設
2011-5-9 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作者:葉濤 我要評論(0)
-
本報記者 葉濤報道
在日前舉行的第五屆北京發明創新大賽頒獎典禮上,中國發明協會理事長朱麗蘭指出,創新不是科技人員的「專利」,普通群眾的創新能量很大,有些民間發明成果與國家正規科研單位的成果相比毫不遜色。發明創新大賽這個「星光大道」不僅是造幾個科技明星,而是要培育科技的千軍萬馬,創造一種生活方式。
朱麗蘭的這番話是對民間科技的極大肯定,也是為我國民間發明創新「正名」,表明大力推動民間發明對我國科技事業發展意義重大。
現實中,眾多民間發明人備受各種難題困擾:缺乏資金與政策支持,發明致貧問題突出;科技服務機構容易出現資源向企業傾斜現象,個體發明人難以獲得平等待遇……常常是有很多很好的構思與創意卻不為公眾所認識,將其產業化推向市場更是步履艱難。
民間發明人生存現狀堪憂
我國的民間科技研究者是一個值得關注的龐大群體,數量在百萬以上,他們對我國科技事業進步貢獻良多。而且,隨著生活水平和文化素養的提高,我國民間科技隊伍將會繼續擴大。
然而,目前全國民間發明人的生存現狀整體堪憂,創新發明沒能使他們的生活變得更精彩。中國發明協會副理事長鹿大漢表示:「我國非職務發明人普遍處境艱難。無論是從成果轉化情況還是生活狀況來看,我國很多非職務發明人都屬於弱勢群體,普遍處境艱難。」
在重慶,數千名民間發明人大多生活窘迫。由於種種原因,他們雖然手中掌握著專利技術,卻過著清苦的日子,有的甚至連基本溫飽都成問題。國家知識產權局的一位工作人員表示,不少民間發明人申報材料時,交過來的審核費都是零錢,看著讓人心酸。
在湖南省,近20年來登記專利5萬多件,技術發明人中至少有6000人手頭拮據,有4000人因從事發明而負債累累。
在深圳,很多民間發明人擁有發明、專利一大堆,卻每每因為資金缺口、社會關系缺乏等問題,發明成果難以得到轉化,手握數項發明卻沒能帶頭致富,很多人因為急於將發明變成產品而屢屢上當受騙。
「民間發明人普遍貧困,已經成為阻礙創新發展的消極因素。」湖北省創新研究會會長袁伯偉表示。不過,值得欣慰的是,目前政府相關部門對民間科技發展日益重視,民間發明的社會環境正得到不斷地改善,民間發明人的生活處境也在逐漸好轉。
成果轉化率低成瓶頸
每一項研究成果都凝聚了發明人辛勤的勞動,是發明人智慧的結晶。我國民間發明人大多在各自的領域內經年累月埋頭搞研發,直到給自己的專利找「婆家」時才發現困難重重。
全國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志珍指出,目前我國的科技成果轉化率大約在25%左右,真正實現產業化的不足5%,與發達國家80%轉化率的差距甚遠。她認為,應盡快制定《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對科技成果轉化的風險分擔、收益分配和資金扶持等事項做出明確規定。
談到制約民間發明人成果轉化的因素時,中國民間科技發明產業發展指導中心主任張海峰認為,追根究底原因有3個,一是科技成果評價「重理論、輕實踐,重學術、輕應用」,缺乏合理的收益分配機制,轉化服務體系不健全,政策環境不完善;二是資金難以籌措,成果難以轉化,民間發明中介機構艱難求存;三是發明成果難以成功轉化,難以產生經濟和社會效益。
張海峰表示,一項專利要想產業化,必須要在資金、技術、市場、生產管理等客觀條件具備的條件下才能得以實施。很多發明人都在抱怨自己有了創新、有了發明卻無法將成果轉化,總是在強調成果轉化融資難、推廣難、缺少政府支持等社會環境,很少從自身找原因。「作為發明人要主動爭取與企業掛鉤,和有關方面聯系實施成果中試,為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奠定基礎。」
張海峰認為,政府相關部門對此應高度重視,一是深化科技成果評價體系改革,將科技成果轉化業績作為評價開發類科技人員的重要內容,保證從事技術開發與從事基礎研究的研究人員具有同等學術待遇;二是加強財政金融對產學研合作的支持,健全風險投資體制,完善產學研合作項目的稅收優惠和貼息貸款政策;三是盡快制定《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對科技成果轉化的風險分擔、收益分配和資金扶持等事項做出明確政策規定;四是加大媒體宣傳報道力度,設立讓發明人施展才華的推廣平台和信得過的聯絡中介。
政策扶持營造創新氛圍
民間科技是我國科技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已具有了一定的規模,而不再是單純的個人行為。有些發明雖然技術含量不高,但是能夠解決老百姓日常生活所遇到的實際問題,實用性很強,比如「電蚊拍」、「不用縫的小紐扣」等,這是民間科技的一個優勢。
張海峰認為,民間科技作為主流科技的重要補充,應該多給予支持、保護和理解,盡量為發明人提供各種條件。我國科技事業的發展需要政府和民眾一起努力,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大力發展民間科技勢在必行。
「近幾年來,政府一直鼓勵、支持公民參加科技創新活動。」國家知識產權局湖南省代辦處彭書明介紹說,國家規定申請費、發明審查費和授權以後3年的年費減緩比例為職務發明70%,非職務發明85%;發明維持費和復審的減緩比例為職務發明60%,非職務發明80%。「這體現了國家政策對民間科技研究者的一種扶助。」
在地方,深圳市政府的支持態度十分鮮明。去年深圳高交會新設立了個人技術創新展區,免費為民間的發明專利以及創新性非共識項目提供發布、展示及尋求合作的平台。深圳市科技信息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深圳最近將出台有關支持民間科技發展的具體措施,今年將拿出500萬元經費支持非共識項目。
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對民間發明人在推進自主創新中的重要作用給予高度評價。他指出,在生產實踐和人民生活當中,實用技術發明都不可小視,實用技術大有可為。人民群眾中蘊藏著巨大的發明創造積極性,蘊藏著大批發明人才,他們是科技發展最堅實的基礎,他們為人類文明進步和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廣大發明人大多身在基層,生活在群眾之中,活躍於各行各業的生產實踐之中,最了解群眾對發明的需求,最能集成群眾關於發明的智慧。
北京發明協會副秘書長鍾之絢表示,「十二五」是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關鍵時期,大力弘揚科技意識、重視民間科技的地位與作用有利於構建創新型國家的群眾基礎,在全社會營造「熱愛科學、熱愛發明」的創新氛圍,也有利於提高全民科技素養。同時,良好的市場、政策、意識環境還能拉近民間發明與市場、消費者的距離,讓這些發明創造能更好地服務於社會。
㈢ 發明家有哪些,發明了什麼
1、畢升——活字印刷術。
畢升(約971-1051)湖北蘄州蘄水縣直河鄉(今湖北黃岡市英山縣草盤地鎮五桂墩村)人,北宋布衣。我國古代偉大的發明家。其發明活字印刷術,比德國人古騰堡發明金屬活字印刷早四百多年。
2、蔡倫——造紙術。
蔡倫(?-121 )字敬仲,東漢桂陽郡人。漢明帝永平末年入宮給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倫因有功於太後而升為中常侍,蔡倫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
蔡倫總結以往人們的造紙經驗革新造紙工藝,終於製成了「蔡侯紙」。元興元年(公元105年)奏報朝廷 ,漢和帝下令推廣他的造紙法。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因權力斗爭自殺身亡。
3、沈括——(宋朝)發現用細絲系在磁針的中央(指南針)。
沈括(1031—1095) ,字存中,號夢溪丈人,漢族,浙江杭州錢塘縣人,北宋政治家、科學家。
4、張衡——(78-139)渾天儀、地動儀。
張衡(78年—139年),字平子。漢族,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人,南陽五聖之一,與司馬相如、揚雄、班固並稱漢賦四大家。
中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在東漢歷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間相等職。晚年因病入朝任尚書,於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歲。北宋時被追封為西鄂伯。
5、諸葛亮——(三國)饅頭、木牛流馬、孔明燈。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號卧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 ,三國時期蜀國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㈣ 三九蛋白肽口服液和研發人鄒遠東分別獲得哪些國內,國際榮譽
鄒遠東,中國保健協會副理事長、中國發明協會副理事長、我國著名酶法多肽科學家、發明家。他被人稱為是集科學家、發明家、企業家、科普作家四位一體的"時代英雄"。他先後申報了49項酶法多肽系列發明專利,其中11項實現了成果轉化。他是"中國專利十佳"發明人、中國"發明創業獎"獲得者、湖北省優秀企業家、第十屆湖北經濟十大風雲人物。國際有:鄒遠東獲得英國「最佳發明者獎」。三九蛋白肽也獲得了無數國內國際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