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凡爾納《地心游記》中……
是路姆考夫線圈製成的電燈。
網路文庫裡面有《地心游記》下載。
Ⅱ 凡爾納的著名三部曲的內容
儒勒·凡爾納(Jules-Verne,1828-1905)是19世紀法國作家,著名的科幻小說和冒險小說作家,被譽為「科學幻想小說之父」。曾寫過《海底兩萬里》、《地心游記》等著名書籍。 1828年2月8日,凡爾納生於南特,1848年赴巴黎學習法律,寫過短篇小說和劇本。
1863年起,他開始發表科學幻想冒險小說,以總名稱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奇異的漫遊》一舉成名。代表作為三部曲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神秘島》 。
凡爾納總共創作了六十六部長篇小說或短篇小說集,還有幾個劇本,一冊《法國地理》和一部六卷本的《偉大的旅行家和偉大的旅行史》。主要作品還有《氣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記》.《機器島》.《漂逝的半島》.《八十天環游地球》等20多部長篇科幻歷險小說。
他還是許多發明家的老師,凡爾納將它科學幻想的內容寫得那麼詳細准確,頭頭是道,以致許多學術團體對他書中列的數字,有時要用幾個星期的時間去推算。
[編輯本段]☆【走上創作之路】
1828年2月8日,凡爾納生於南特,1848年赴巴黎學習法律,寫過短篇小說和劇本。
1863年起,他開始發表科學幻想冒險小說,以總名稱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奇異的漫遊》一舉成名。代表作為三部曲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神秘島》 。
凡爾納總共創作了六十六部長篇小說或短篇小說集,還有幾個劇本,一冊《法國地理》和一部六卷本的《偉大的旅行家和偉大的旅行史》。主要作品還有《氣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記》.《機器島》.《漂逝的半島》.《八十天環游地球》等20多部長篇科幻歷險小說。
[編輯本段]☆【百神護佑的凡爾納】
從地圖上看,法國略呈五邊形,有點像一個人。我們可以把法國向地中海和大西洋伸出的兩個角當成是兩只手臂,左手上捧著的明珠,是馬賽;右邊的明珠藏得比較嚴實,在胳肢窩下,是南特。這里就是科幻小說之父儒勒·凡爾納的故鄉。
小凡爾納的家就在港口附近,孩提時的好奇心促使他一趟趟地往碼頭上跑。這艘漂亮的三桅帆船是從什麼地方開來的?這艘雙桅橫帆船又要開往什麼地方?他很快地就同船上那些差不多同齡的小水手打成一片,幻想著自己也能有那麼一天遠渡重洋,到神秘的異域國度探險。
18歲那年,他的律師父親放他去巴黎學法律。這真是放鳥出籠,凡爾納玩性大發。一天在一個晚會上,意欲早退的他趁人不備,沿著樓梯扶手悠然滑下,不想正撞在一位胖紳士身上。凡爾納異常尷尬,道歉之後隨口詢問對方吃飯沒有(看來這種問候並非中國特有),對方回答說剛吃過南特炒雞蛋。凡爾納聽罷搖頭,聲稱巴黎根本沒有正宗的南特炒雞蛋,因為他就是南特人而且拿手此菜。胖紳士聞言大喜,誠邀凡爾納登門獻藝。這位胖紳士並非他人,乃是當時法國最著名能吃會寫的作家大仲馬。
從此以後,凡爾納就在大仲馬家裡連吃帶住,也似模似樣跟著大仲馬學寫戲劇。他受大仲馬影響之深,以至於小仲馬曾經感慨地說,就文學而言,凡爾納更應該是大仲馬的兒子。
原本希望凡爾納子承父業的父親知道再也拴不住這個花樣百出的兒子,加上兒子有大仲馬這么知名的人物提攜,故而全不幹涉他的選擇。不僅繼續為兒子提供生活資助,而且還在自己的案例匯編里為兒子尋找創作戲劇的題材。
好像有好父親、良師還不夠,上天還給了凡爾納一位著名的賢妻。他的處女作《氣球上的五星期》連投16家出版社而不中,凡爾納一氣之下將手稿扔進火里,凡太太空手入烈火搶出手稿,讓他有機會遇到識貨的第17家出版社。
要照中國人的說法,凡爾納還真是百神護佑,想不成功都不容易。
[編輯本段]★【凡爾納的創作生涯】
儒勒·凡爾納(JulesVerne,1828.2.8-1905.3.25)生於法國西部海港南特,他在構成市區一部分的勞阿爾河上的菲伊德島生活學習到中學畢業。父親是位頗為成功的律師,一心希望子承父業。但是凡爾納自幼熱愛海洋,嚮往遠航探險。11歲時,小凡爾納背著家人,偷偷地溜上一艘開往印度的大船當見習水手,准備開始他夢寐以求的冒險生涯。不過由於發現及時,父親在下一個港口趕上了他。這次以受到嚴厲的懲罰而告終的旅行換來的是更為嚴格的管教,並躺在床上流著淚保證:「以後保證只躺在床上在幻想中旅行。」這使他徹底喪失了成為冒險家的可能性。當然,蔚藍色的大海在心中的形象是永遠也無法磨滅的。也許正是由於這一童年的經歷,客觀上促使凡爾納一生馳騁於幻想之中,創作出如此眾多的著名科幻作品。
18歲時,他遵父囑,去巴黎攻讀法律,可是他對法律毫無興趣,卻愛上了文學和戲劇。一次,凡爾納自一場晚會早退,下樓時他忽然童心大發,沿樓梯扶手悠然滑下,不想正撞在一位胖紳士身上。凡爾納非常尷尬,道歉之後隨口詢問對方吃飯沒有,對方回答說剛吃過南特炒雞蛋。凡爾納聽罷搖頭,聲稱巴黎根本沒有正宗的南特炒雞蛋,因為他即南特人而且拿手此菜。胖紳士聞言大喜,誠邀凡爾納登門獻藝。二人友誼從此開始,並一度合寫戲劇,為凡爾納走上創作之路創造了有利條件。這位胖紳士的名字是大仲馬。畢業後,他更是一門心思投入詩歌和戲劇的創作,為此不僅受到父親的嚴厲訓斥,並失去了父親的經濟資助。他不得不在貧困中奮斗,以讀書為樂。他十分欣賞雨果、巴爾扎克、大仲馬和英國的莎士比亞。在巴黎,他創作了20個劇本(未出版)和一些充滿浪漫激情的詩歌。
後來,凡爾納與大仲馬合作創作了劇本《折斷的麥稈》並於1850年初次上演,這標志著凡爾納在文學界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在繼續創作的過程中,凡爾納感到文學創作似乎缺乏出路,而且他發現當時文壇上的人都在找出路,都在試圖把其他領域的知識融進戲劇。比如大仲馬是將歷史學融進文學,而巴爾扎克則把社會倫理學融進文學……這時凡爾納發現,只剩下地理學還沒有被開發。
這期間,他經常上國家圖書館,開始熱衷於各項科學的新發現,同時系統地研究地理,數學,物理,化學等,為他想寫的科學小說積極准備詞彙。他在劇院里找到一個秘書的職位,陸續寫了幾出輕歌劇,還發表了幾個短篇小說和一部歷史小說《馬爾丹·帕茲》。
於是凡爾納利用一年的時間進行試驗,創作出《冰川上面過冬》等作品,但未發表。
1856年,凡爾納乘火車來到北部城市亞眠,遇到一名帶著兩個孩子的漂亮寡婦,一見鍾情並求婚,繼而結婚。接著凡爾納搬家過去,從此開始認真創作。其時29歲。
1863年,凡爾納創作出《氣球上的五星期》後,16家出版社無人理睬,憤然投入火中,被妻子搶救出來,送入第17家出版社後被出版。賞識此書的編輯叫赫茨爾,從此凡爾納遇到了知音,與之結下終身友誼。赫茨爾與凡爾納簽訂合同,一年為其出版兩本科幻小說。
《氣球上的五星期》出版之後,凡爾納的創作進入了一個多方面的探索時期,他試驗多種寫法,朝多種方向進行探索,一發不可收拾。每年出版兩本,總標題為《奇異的旅行》,包括《地心游記》《從地球到月球》《環繞月球》《海底兩萬里》《神秘島》等等,囊括了陸地、海洋和天空……此後探索停止,開始成熟,進入平穩的發展時期,創作出《80天環繞地球》《太陽系歷險記》(中譯《大木筏》)《兩年假期》等優秀作品。隨著聲望的增高,凡爾納的財富也在迅速增長。
凡爾納的晚年不是十分幸福,創作減少並進入衰弱期,其《喀爾巴阡的古堡》有一定的自傳性,表現了生活中隱秘的側面。
1905年3月17日凡爾納出現偏癱,24日失去知覺,25日晨8:00去世。
出殯1905年3月28日大出殯,全世界紛紛電唁,悼念這位偉大的科幻作家。
[編輯本段]【故事的特點】
凡爾納的故事生動幽默,妙語橫生,又能激發人們尤其是青少年熱愛科學、嚮往探險的熱情,所以一百多年來,一直受到世界各地讀者的歡迎。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資料表明,凡爾納是世界上被翻譯的作品最多的十大名家之一。
凡爾納是一個非常優秀的通俗小說作家,有一種能夠把自己的幻覺變得能夠觸摸的本領,其感覺是全方位的,從平淡的文學中傳達出某種人類的熱情。但凡爾納的小說中人物除了少數幾個外都是一模一樣的,他似乎塑造不出更重要的人物,人物都是臉譜化的簡單的好人壞人,沒有什麼心理活動;從其作品人物性別單一化上還可看出他對女人的偏見,隱隱流露出深受其苦的心態。此外凡爾納的作品中充滿了明顯的社會傾向,是一個愛國者(法國人最好)、民族解放主義者(支持被壓迫民族斗爭),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無政府主義者(從某些作品中表現出無秩序者),最後還是一個銀河帝國主義者(有締造宇宙帝國的慾望)。
凡爾納的作品裡充滿了知識,但他本人卻是一名宇宙神秘主義者,對世界有一種神秘的崇拜。在他的小說中,有時候思考問題不夠深刻,主題也常常重復。
但總的來說,凡爾納的嘗試仍然是偉大的。他寫的雖然都是平凡小事,但讀後仍使我們激動不已。正如1884年教皇在接見凡爾納時曾說:「我並不是不知道您的作品的科學價值,但我最珍重的卻是它們的純潔、道德價值和精神力量。」(佚名)
Ⅲ 地心游記讀後感
讀了法國著名科幻小說作家儒勒凡爾納所著的《地心游記》後我知道了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地心游記》講的是德國的一位礦物學家李登布洛克教授發現了一封密碼信,他的侄子阿克賽爾破譯了這封密碼信,並告訴了叔叔,沒想到引火燒身―被迫去了地心。原來,這封信的內容是:在六月底,七月還未到的時候,斯奈菲爾的約庫爾火山品會投射下斯卡爾塔里斯的影子。只要你夠勇敢,從這個火山口進入,你就可以到達地心,而我已經去過了。
阿爾納薩克努塞姆
阿克賽爾原本想和他叔叔的養女格勞本結婚,但格勞本卻也想讓阿克賽爾去地心。
他們先乘馬車來到荷爾斯泰因,在火車站登上了火車,抵達了基爾,辦理了前往哥本哈根的手續,便乘船到了哥本哈根,乘馬車來到了一家小旅館。
過了幾天,他們終於來到了冰島,雇了一位向導。這位向導名叫漢斯,男性,超NNN級冷靜,超NNN級勇敢。
6月23日早晨九點鍾,他們開始登山。晚上在一位神父家過夜。第二天,他們繼續趕路,並雇了3個冰島人搬運東西。由於密斯都大風,他們耽擱了一會兒,4月25日,他們終於登上了這座死火山。
登上火山後,阿克賽爾的叔叔就把那三個冰島人打發走了。
他們深入火山口,但他們遇到了一次巨大的「災難」——缺水。但最後,他們成功地喝到了富有鐵質的地下水,並擺脫了死神。但不久後,阿克賽爾迷路了,後來很幸運地獲救了。他們來到了一片大邊,決定乘木筏過海。他們看到了駭人的海洋巨獸之戰,又在一個有噴泉的小島上過了一夜。但他們被一場大暴雨刮到了他們出航的港口北面的一個海角上。這個海角附近有一片「屍場」。「屍場」旁有一面石壁,他們決定用火葯炸碎石壁。石壁爆炸後,他們被掀翻了,他們好不容易重新回到水面,又被一股推力給沖到了地表。
他們於5月27日出發,6月25日到達火山口,6月29日進入火山,8月7日阿克賽爾迷路,9月1日進入地心,9月3日離開地心,9月9日回家。
他們將一些看到的東西命名,例如:漢斯小溪、阿克賽爾島、薩克努塞姆海角。
他們中我最喜歡漢斯,因為他很冷靜,還很勇敢,是我們的榜樣。
Ⅳ 《地心游記》
你的問題不清楚,這里有資料可以參考儒勒·凡爾納(JulesVerne,1828.2.8-1905.3.25)生於法國西部海港南特,他在構成市區一部分的勞阿爾河上的菲伊德島生活學習到中學畢業。父親是位頗為成功的律師,一心希望子承父業。但是凡爾納自幼熱愛海洋,嚮往遠航探險。11歲時,小凡爾納背著家人,偷偷地溜上一艘開往印度的大船當見習水手,准備開始他夢寐以求的冒險生涯。不過由於發現及時,父親在下一個港口趕上了他。這次以受到嚴厲的懲罰而告終的旅行換來的是更為嚴格的管教,並躺在床上流著淚保證:「以後保證只躺在床上在幻想中旅行。」這使他徹底喪失了成為冒險家的可能性。當然,蔚藍色的大海在心中的形象是永遠也無法磨滅的。也許正是由於這一童年的經歷,客觀上促使凡爾納一生馳騁於幻想之中,創作出如此眾多的著名科幻作品。
18歲時,他遵父囑,去巴黎攻讀法律,可是他對法律毫無興趣,卻愛上了文學和戲劇。一次,凡爾納自一場晚會早退,下樓時他忽然童心大發,沿樓梯扶手悠然滑下,不想正撞在一位胖紳士身上。凡爾納非常尷尬,道歉之後隨口詢問對方吃飯沒有,對方回答說剛吃過南特炒雞蛋。凡爾納聽罷搖頭,聲稱巴黎根本沒有正宗的南特炒雞蛋,因為他即南特人而且拿手此菜。胖紳士聞言大喜,誠邀凡爾納登門獻藝。二人友誼從此開始,並一度合寫戲劇,為凡爾納走上創作之路創造了有利條件。這位胖紳士的名字是大仲馬。畢業後,他更是一門心思投入詩歌和戲劇的創作,為此不僅受到父親的嚴厲訓斥,並失去了父親的經濟資助。他不得不在貧困中奮斗,以讀書為樂。他十分欣賞雨果、巴爾扎克、大仲馬和英國的莎士比亞。在巴黎,他創作了20個劇本(未出版)和一些充滿浪漫激情的詩歌。
後來,凡爾納與大仲馬合作創作了劇本《折斷的麥稈》並於1850年初次上演,這標志著凡爾納在文學界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在繼續創作的過程中,凡爾納感到文學創作似乎缺乏出路,而且他發現當時文壇上的人都在找出路,都在試圖把其他領域的知識融進戲劇。比如大仲馬是將歷史學融進文學,而巴爾扎克則把社會倫理學融進文學……這時凡爾納發現,只剩下地理學還沒有被開發。
這期間,他經常上國家圖書館,開始熱衷於各項科學的新發現,同時系統地研究地理,數學,物理,化學等,為他想寫的科學小說積極准備詞彙。他在劇院里找到一個秘書的職位,陸續寫了幾出輕歌劇,還發表了幾個短篇小說和一部歷史小說《馬爾丹·帕茲》。
於是凡爾納利用一年的時間進行試驗,創作出《冰川上面過冬》等作品,但未發表。
1856年,凡爾納乘火車來到北部城市亞眠,遇到一名帶著兩個孩子的漂亮寡婦,一見終情並求婚,繼而結婚。接著凡爾納搬家過去,從此開始認真創作。其時29歲。
1863年,凡爾納創作出《氣球上的五星期》後,16家出版社無人理睬,憤然投入火中,被妻子搶救出來,送入第17家出版社後被出版。賞識此書的編輯叫赫茨爾,從此凡爾納遇到了知音,與之結下終身友誼。黑格爾與凡爾納簽訂合同,一年為其出版兩本科幻小說。
《氣球上的五星期》出版之後,凡爾納的創作進入了一個多方面的探索時期,他試驗多種寫法,朝多種方向進行探索,一發不可收拾。每年出版兩本,總標題為《奇異的旅行》,包括《地心游記》《從地球到月球》《環繞月球》《海底兩萬里》《神秘島》等等,囊括了陸地、海洋和天空……此後探索停止,開始成熟,進入平穩的發展時期,創作出《80天環繞地球》《太陽系歷險記》(中譯《大木筏》)《兩年假期》等優秀作品。隨著聲望的增高,凡爾納的財富也在迅速增長。
凡爾納的晚年不是十分幸福,創作減少並進入衰弱期,其《卡爾巴阡的古堡》有一定的自傳性,表現了生活中隱秘的側面。
1905年3月17日凡爾納出現偏癱,24日失去知覺,25日晨8:00去世。
出殯1905年3月28日大出殯,全世界紛紛電唁,悼念這位偉大的科幻作家。。【儒勒·凡爾納作品集】
中長篇小說有:《氣球上的五星期》、《環游世界八十天》、《沙皇的信使》、《兩年的假期》、《亞馬遜漂流記》、《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神秘島》、《牛博士》、《喀爾巴阡古堡》、《突破封索》、《測量子午線》、《太陽系歷險記》、《從地球到月球》、《征服者羅比爾》、《大臣號遇難者》、《地心游記》、《無名之家》、《隱身新娘》、《地下之城》、《主宰世界的人》、《環月旅行》、《冰島怪獸》、《金火山》、《1839年的一位神甫》、《在馬尼熱尼拉》、《美麗的黃色多瑙河》、《桑道夫伯爵》、《飛行村》、《流星追逐記》、《迎著三面旗》、《旋轉乾坤》、《機器島》、《烽火島》、《哈特拉船長歷險記》、《十五歲的小船長》、《大海的入侵》、《魯濱遜叔叔》、《魯濱遜學校》、《培根的百萬法郎》、《讓-瑪麗·卡比杜蘭的故事》、《英格蘭和蘇格蘭旅行記》、《二十世紀的巴黎》、《世界盡頭的燈塔》、《奧蘭情游》、《小把戲》、《昂梯菲爾奇遇記》、《馬丁·帕茲》、《旅行基金》、《漂逝的半島》、《壯麗的奧利諾科河》、《第二祖國》、《蒸汽房》、《一張彩票》、《奇特旅行記》、《基普兄弟》……
短篇小說有:《聖卡洛斯》、《空中歷險記》、《一個在冰雪中度過的冬天》、《永恆的亞當》、《墨西哥的"幽靈"》、《佐奇瑞大師》、《升D先生和降E小姐》、《皮埃爾.讓》、《圍攻羅馬》、《昂塞勒默.德.蒂勒爾的婚姻》、《漢堡》、《弗列特—弗拉克》、《牛博士的奇想》、《十小時狩獵》、《尚特萊恩伯爵》、《童年和青少年時代的回憶》、《拉東一家奇遇記》、《理想城市》、《吉爾.布拉塔爾》、《聖誕節的故事》……
劇本有:《亞歷山大六世》、《火葯的陰謀》、《路易十五時期的一場悲劇》、《基里迪娜》、《從龍潭到虎穴》、《白天幸福的人》、《來自美洲的侄子》、《斷草》、《蒙娜麗莎》、《加利福尼亞的城堡》、《捉迷藏》、《瑪若蘭納的夥伴們》、《阿代恩的旅店》、《德.香邦澤先生》……
凡爾納的作品,不僅以流暢清新的文筆,波瀾起伏的情節,吸引了廣大的讀者。更可貴的是,他那非凡的想像力,浪漫而又符合科學的幻想,使讀者如痴如醉,跨過時代的門檻,提前邁進了未來世界。
就拿潛水艇來說,盡管早在2000年以前,俄羅斯帝國亞歷山大一世便坐在一個密封的容器里,沉到海底一會兒,又浮出水面,然而人們一直未能製成真正能到海底航行的船隻。1976年,著名的美國科學家羅伯特·富爾頓著手設計潛水艇.直到1863年,人們才開始試制很小的潛水艇.光是艇上的會客室,便長30英尺,寬18英尺,高15英尺。艇里居然還有一個藏書12000冊的圖書館。這艘潛水艇可以在海底長驅2萬里,更何況那時還沒有一個人游歷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海底。凡爾納正是憑借他那豐富發幻想力,形象地描繪了未知的海底世界,使讀者如睹其狀,如聞其聲,如入其境!
在那時,還沒有發明電報。在凡爾納的筆下,卻不僅有電報,還有「有聲傳真」——電視了。
凡爾納在萊特兄弟製造出第一架飛機之前幾十年,便已在他的作品中寫到直升飛機。
凡爾納還用飽蘸幻想的妙筆,寫出了3位探險家坐在一顆大的炮彈里,用巨炮把他們射到月球上去了——這就是那本描述宇航生活的《從地球到月球》。
凡爾納被人們稱贊為「科學時代的預言家」。後來,許多科學家都曾談及,他們是受凡爾納作品的啟迪,才走上了科學之路的。如:潛水艇發發明者之一,美國青年科學家西蒙·萊克在1897年建造了「亞爾古」潛艇。萊克在自傳的第一句話便說:「儒勒·凡爾納是我一生事業的總指導」飛躍北極的海軍上將伯德、氣球及航海探險家奧古斯特·皮卡德、無線電發明者之一的馬可尼,在談到他們的創造發明時,都說是從凡爾納的科學幻想小說中受到了啟發。法國的利奧台元帥甚至這樣說:「現代科學只不過是將凡爾納的預言付諸實踐的過程而已!」
凡爾納之所以成了科學時代的預言家,那是由於他正生活在資本主義上升、發展的時代。處於科學技術大發展的時代。他的作品,正是一面時代的鏡子,反映了人們對擺脫手工式小生產,實現資本主義大生產,以及對科學技術大發展的強烈願望。
凡爾納逝世時,人們對他作了恰如其分的評價:「他既是科學家中的文學家,又是文學家中的科學家。」凡爾納,正是把科學與文學巧妙地結合起來的大師。
Ⅳ 地心游記觀後感
《地心游記》這部精彩的著作主要講了主人公阿克賽爾的叔叔有一天在漫不經心地看書時發現了一張羊皮紙,上面畫著神秘的暗號。經過破譯,是由著名的煉金士阿爾納·薩克努塞姆寫的。信的大意是說他本人已去過地球中心了。好奇心濃厚的叔侄兩人當機立斷宣布要去冒險。經過幾天的准備,他們終於踏上了征途。在地心入口處,他們請了一個叫漢斯的人當向導,然後一一跳了下去。真正的探險之旅開始了。在這之前,他們所經歷的只是勞累疲乏,可是從現在開始,每時每刻,都困難重重,寸步難行……
在地下,由於里登步洛克的錯誤指導,使大家面臨缺水危機。就在阿克賽渴得奄奄一息的時候,漢斯憑借一個山裡人對水的直覺,在地上用錐子打出一條生命之泉。經過九九八十一難,他們終於到達地中海。可惜好景不長,剛上木履就被一條長著鼠海豚的嘴、海晰蠍的頭和齶魚的牙的魚龍湧起的滔天巨浪打暈了,可又因此奇跡般地回到了地面上。
讀完這本書,我想:世界上一定有很多錯誤等著世人來發現並糾正。不然為什麼科學家們說地球中心有一千多度,而那裡僅有二十多度呢?
Ⅵ 《地心游記》—讀後感---吳曉攀
[《地心游記》—讀後感---吳曉攀]
《地心游記》—讀後感
地球是一個直徑約一萬兩千公里的蔚藍色星球,而在地球內部是什麼樣子的呢?大多數人會說裡面是炎熱的地心,《地心游記》—讀後感---吳曉攀。但是《地心游記》裡面不是這樣的,裡面有巨大的蘑菇林、無邊的大海和遠古的生物------
全書講訴了李登布洛克教授偶然知道前人以前去過地心,而李登布洛克教授打算和自己的侄子也去地心,李登布洛克教授他們從漢堡出發,又在冰島找了一位向導,讀後感《《地心游記》—讀後感---吳曉攀》。經過三過月的旅行歷盡艱陷,李登布洛克教授他們最後又安全的回到地上面。
而在今天,地心游記很有可能成為現實。因為美國科學家正在發明一個地心探測器。這個計劃不知能否成功,如果成功的話我一定要去地心旅遊。
〔《地心游記》—讀後感---吳曉攀〕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Ⅶ 地心游記的觀後感
曾經幻想過,地球的內部到底是什麼,而當我看了地心游記之後,我不禁對科學更感興趣了,同時被電影精彩的故事情節深深的吸引了。
為了證實火山口可以通向地球的中心,科學家帶著他的侄子和美麗的女導游踏上了這條神秘而又充滿危險的旅程。順著礦場的軌道疾馳而下,通向地心的入口,展現在他們面前的是一幅美麗而又陌生的圖畫,神奇的鳥,巨大的植物,這正是了世人永遠不會相信的事實,地球的中心擁有一個好無污染的生態環境。旅程永遠少不了驚險。海中兇猛的食人魚,巨大的像恐龍一樣的生物,當然還有在今天已經成為化石的真正的恐龍。這一切彷彿將我帶進一個活動的博物館。最後,他們用自己的勇氣和智慧,逃出了地心,結束了這段旅程。
科學的真理總是從幻想開始,展開想像的翅膀,堅定自己的信念,將智慧與勇氣結合起來,任何人都可以成功。
Ⅷ 地心游記前四十篇讀後感
《地心游記》,出自法國科幻作家儒爾˙凡爾納的筆下。講的是德國科學家李登布洛克教授從前人薩克努塞姆的一封密碼信里得到啟發,於是帶著侄子阿克賽爾和向導漢斯進行了一次穿越地心的探險。他們從冰島的斯奈菲爾火山口出發,一直向著地心方向下降,一路上克服了缺水、迷路、風暴等各種困難,終於在一次火山噴發中從西西里島的斯得龍布利火山回到地面。 讀這本書,能把你帶到地心深處。去看原始的人類化石和許多早已滅絕了的生物,以及不同時代沉積下來的各種岩層。你還會隨著教授他們三人一起去艱難地找尋水源,在地下暗河裡漂流以及漂流途中不斷地和怪獸搏鬥。隨著故事的發展,你還會陪著阿克賽爾渡過沒有光亮的走失的四天,最後終於憑著毅力,藉助聲音在花崗岩間的傳播找到他叔叔和向導。後來他們一起隨著又一次的火山噴發被噴到地面,結束了這次旅行。 這本書語言幽默,情節扣人心弦。我認為最驚心動魄的是第三十五章。本章講述向導漢斯、阿克賽爾和李登布洛克教授在離地心不遠的地下河遇到了風暴,大風把他們的小船吹得差點沉下河。後來,一個火球襲擊了他們,這個帶電的火球落下後,將木筏上所有的鐵器都磁化了。書中寫道:「儀器和武器顫動著、碰擊著,發出尖利的聲音。我的鞋釘和一塊嵌入木頭的鐵板牢牢地吸在一起。難怪我無法收回我的腳。」 「半白半藍的火球如同一刻直徑10英寸的巨大炸彈,慢慢的移動著,在風暴的抽打下急速旋轉。它朝我們來了,它爬上木筏的骨架,然後跳到食品包上,然後又輕輕飄下,一個反彈,掠過火葯箱。多麼恐怖!我們都要被炸上天了。」 這本書不僅情節使人驚心動魄,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的三位性格迥異的人物。李登布洛克教授是一個精力充沛卻性格急躁的人物,他是科學界的泰斗。他固執卻有著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意志,正是他的這份對科學的執著追求,才使這個團隊勝利穿越地心。另一位同樣可敬的是冰島人漢斯,他誠實守信,不怕困難,認真踏實地履行當向導的職責。雖然語言不通,但漢斯頭腦冷靜且動作靈敏,憑著這些,他幫助教授克服了種種困難。作者阿克賽爾經過這次地心之旅,也由一個毛頭小伙長成了一個真正的男子漢。 這本書給我很深的啟示。最讓我欽佩的是書中的主人公里登布洛克教授,他是一位痴迷的考古學家,為了研究總是不顧一切,他又是一位天才的發明家、能乾的工程師和經驗豐富的探險家。雖然在生活小事中不拘小節,甚至脾氣暴躁,在大家眼中是個怪人,但他總是能化險為夷,絕處逢生。他不僅是一個科學家,更是一個有勇有謀、志趣高尚的人。 在火山管里,教授雖然沒有氣壓表,但他憑借多年的經驗,計算出頭頂上地層的厚度。在地心,教授發現了一群體型龐大、異常兇猛的乳齒象,他不但不膽怯,反而很興奮,堅持要靠近一探究竟。為了橫渡地心海洋,他們自己做了一條小船,在海上,他們遭遇了一個移動的火球,一下子就捲走了桅桿和船帆,而且讓船上所有的儀器都失靈了,他們還遭遇了大海獸和暴風雨,但還是頑強地渡過了地心海洋。最後,他們從西西里的火山口出來,坐在木排上,被沸水和岩漿推動著從火山噴發管里往上升,真是不可思議,但里登布洛克教授一點也不驚慌,甚至還津津有味地吃著可能是自己這一生最後的一頓飯。 我想,我一定要努力學習知識,做一個像里登布洛克教授那樣有智慧的人。我印象最深的還有教授說的那句話:「一個意志堅強者,只要他的心臟還在跳動,他的肌肉還在綳著,他就不會沮喪絕望的。」當我們遇到困難,一定要像他一樣冷靜清醒,在困境中尋找希望,更要堅韌不拔,在我們的生活中,凡是自己要做的事,都要努力堅持,絕不輕言放棄。 人們稱凡爾納是科幻文學之父,是因為他所預言的事情若干年後總能變成事實。那麼此次奇妙旅行的所見所聞,也將會是未來的事實了?
Ⅸ 凡爾納的哪些預言實現了
80天環游地球實現了。還有他所設想的從海水中提取能量,電池等等想法都一一實現了。
儒勒·凡爾納 :
儒勒·凡爾納(1828.2.8~1905.3.24),是19世紀法國著名小說家、劇作家及詩人。
凡爾納出生於法國港口城市南特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早年依從其父親的意願在巴黎學習法律,之後開始創作劇本以及雜志文章。
凡爾納一生創作了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以《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的奇異旅行》為總名,代表作為三部曲《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神秘島》以及《氣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記》等。他的作品對科幻文學流派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他與赫伯特·喬治·威爾斯一道,被一些人稱作「科幻小說之父」。而隨著上個世紀後凡爾納研究的不斷深入以及原始手稿的發現,科幻學界對於凡爾納的認識也在趨於多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