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中國殲十戰斗機是誰發明的

中國殲十戰斗機是誰發明的

發布時間:2021-10-05 15:05:18

㈠ 殲10戰斗機是什麼時候研製成功的

殲10戰斗機是中國最新一代單發動機多用途戰斗機。殲10戰斗機是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三代戰斗機。殲10戰斗機在國際上被定位成了「三代半」戰機已得到一致的公認。殲10戰斗機具有很強的超視距空戰、近距格鬥和空對地攻擊能力。殲10擁有空中對接加油能力。2007年2月,殲10戰斗機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中國官方於2006年12月底正式公布殲10戰斗機服役的消息以及新聞片斷,在此之前民間已經流傳一些照片證實其存在。2008年11月5日,殲10戰斗機在中國珠海航展上首次對公眾公開亮相並進行了飛行表演。
殲10戰斗機由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也稱611所)設計,成都飛機工業公司製造。殲10戰斗機項目驗證研究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殲10戰斗機從1986年起正式開始研製,90年代中期原型機首飛。據中國官方報道,殲10戰斗機於1998年3月首飛。中國空軍首個裝備殲10的戰斗機團於2005年底形成作戰能力。
殲10戰斗機有單座及雙座的改型型號,殲10採用了大量的新設計、新技術、新工藝,突破和掌握了一批有重大影響的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和前沿技術。殲10裝備的航電系統基本由國內研發生產。殲10最初裝備俄制AL-31FN發動機,同時正改進測試國產WS-10發動機。
殲10項目設計淵源可追溯到由成都飛機公司設計的殲9戰斗機。原殲9戰斗機項目是為設計一種速度達到2.5馬赫,鴨式氣動布局空防型戰斗機,後來發生了重大變化,該項目下馬。
1994年10月美國軍方聲稱,間諜衛星拍到了一張模糊的中國新一代戰斗機照片。經過分析認為,殲10採用與歐洲的「台風」戰斗機和法國的「陣風」戰斗機類似的帶有前翼的鴨式氣動布局。
曾經有猜測認為以色列於1987年在美國施壓促其放棄了「幼獅」戰斗機項目後,以色列將該項目的研究成果轉讓給了中國。中國和以色列官方都否認雙方在戰斗機研發進行了合作。殲10與「幼獅」是完全不同的戰斗機,作戰需求、設計尺寸完全不同。也有猜測裝備美製F-16A的巴基斯坦也有可能向中國提供了部分先進技術信息。但上述猜測缺乏證據。

㈡ 我國的殲10戰斗機是誰設計的

殲1」戰斗機總設計師是宋文驄 宋文驄 宋文驄 男79歲 飛機總體設計專家。出生於雲南省昆明市,原籍雲南省大理人。1960年畢業於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現任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首席專家、型號總設計師、自然科學研究員。中航工業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院士,1988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00年獲得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他在航空工業戰線奮鬥了50載,先後參加過東風113號機、殲七、殲八、殲九、殲-10飛機等多個飛機型號研製,擔任過兩個國家重點型號殲七C、殲-10飛機的總設計師,取得了一系列創造性的重大成果。

㈢ 殲10戰機是中國最新研製的戰機嗎他有什麼特點

J10 是國產最新研製成功並公布而且少量列裝的戰機
它不能垂直起降 但可短距離起降
其實垂直起降沒那麼重要 又不是人家在你機場邊掃射你 你這邊著急起飛 象歐洲的鷂式戰斗機 是垂直起降 但起飛消耗燃油相當大 減少了作戰距離
J10在地區上算先進戰斗機 可和J11b 高低搭配 相當於F15~F16搭配
J10是輕形中低空殲擊機 是中國自主研製的戰斗機 (但動真格的時候 發動機還得換人家老毛子的......)
客觀點來說 J10並不具備世界先進水平 可比J7(MIG21是其原形 前進氣 沒雷達 載彈少 中低空 主要靠航炮近身格鬥) J8 (J7的升級加大版 高空攔截機)強不少
中國還有很多路要走 而且真正的戰爭不是靠先進武器就能贏的 當年德國的M262戰機 虎式 豹試 日本的大和戰艦 都是世界第一水平 可結果呢
打伊拉克的時候 阿啪其直升機不是也被鳥槍給打掉了? 所以 不管先不先進 對祖國要有信心

㈣ 求殲10戰斗機研發背景及對中國空軍的影響

【研發背景】 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中國相繼研發出殲-7、殲-8等戰機,走出自行研發第一步,縮短了與先進國家間的技術差距。但應世界局勢和國家發展的需要,現役戰機不能完全滿足要求,必須發展一種看齊世界先進水平的戰機。在將航空工業列入國家863高科技發展計劃背景下,中國航空工業挑起重擔,研發新機,這就是外界議論頗多的殲-10新型戰機。
80年代中,為了面隊北方蘇聯的壓力,為了能壓制蘇聯的mig25 mig29以及su27 黨中央決定上馬"10號"工程,在內部又被稱為"xj工程(新殲工程)",後來國際形式發生改變,J10的研製主要應對台海和來自美國的壓力,j10 96年首飛,06年底正式揭秘,被稱為新中國歷史上最神秘的戰機。
西方按其劃分戰機的方法,將殲-10劃分為典型的第三代戰機,認為它將是中國第一種裝備部隊的國產第三代戰機、第一種真正兼有空優/對地雙重作戰能力的國產戰機,2006年投入現役。
當今世界,空軍戰機配置先進合理的國家,均採用高低搭配的方式,如法國的「陣風」和「幻影」、瑞典的「雷」和「鷹獅」、俄羅斯的蘇-27和米格-29等。其中美國F-15加F-16的高低配置方案,也為中國所接受,殲-10就扮演了低的角色,當然也或多或少地瞄準了F-16的設計。在設計研製過程中,需要解決數字線傳三軸靜不安定控制、翼身融合、大推力渦扇發動機這三個第三代戰機的主要技術特徵,工作艱巨。外界傳聞比較集中的說法認為,這時中國從國外得到一些較重要的援助,以色列向中國提供了改進自F-16A的「幼獅」輕型戰機的樣機和技術資料,殲-10正是以色列戰機「幼獅」的中國翻版。
對未來中國空軍的影響
殲-10如若順利研製成功,將成為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進入21世紀的主要裝備,也將成為中國航空工業的里程碑。殲-10應當有著較殲-7、殲-8優良的作戰性能,可以和殲-8Ⅱ、FC-1、蘇-27SMK、蘇-30及防空導彈系統高低搭配,構成大密度、大縱深、高中低空互為重疊的立體防空網,滿足21世紀空戰要求,為國防做出重大貢獻。

㈤ 殲10戰斗機的簡介

殲-10戰斗機(英文:J-10或F-10),北約代號:火鳥(Firebird),是中國中航工業集團成都飛機工業公司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自主研製的單座單發第三代戰斗機。該機採用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和鴨式氣動布局,是中型、多功能、超音速、全天候空中優勢戰斗機。中國空軍賦予其編號為殲-10,對外稱J-10或稱F-10。

2004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44師132團第一批裝備殲-10。

2009年11月5日,殲-10的1001號首飛原型機在中國航空博物館首次以實機對外公開展出,並以圖文展板的形式披露殲-10的性能介紹。

2017年7月30日,建軍90周年閱兵上,2架殲-10C和1架轟油-6組成編隊,這也是殲-10C首次公開亮相。

㈥ 中國殲10是自主研發的嗎

中國殲10是自主研發的。其中發電機是引進的俄羅斯的。
進入90年代,世界局勢的變化對殲-10戰斗機的研製產生了巨大影響。剛開始時,殲-10是一個中西「親近」的項目。隨著八十年代末一系列事件的發生,中國沒有了從西方獲取技術支持的途徑,於是再次轉向俄羅斯尋求技術支持。其中最為主要的項目是在引進消化西方先進戰斗機發動機,進而研製國產發動機的嘗試遇到挫折的情況下,先行引進俄羅斯AL-31F發動機作為應急之用,以便殲-10項目能夠進一步推進下去。

㈦ 研製殲十戰斗機的主人是誰

「殲10之父」——宋文驄院士(註:宋文驄是殲10的總設計師;楊偉是雙座教練型殲10B的總設計師,並為數字電傳控制系統作出傑出貢獻。)

㈧ 中國殲-10戰斗機研製背景是什麼

殲-10研製於20世紀80年代,當時正值冷戰時期,因此其身上不避免的帶有當時的痕跡,冷戰期間,中國空中防禦最大的威脅是超音速轟炸機,隨著航空技術的進步,現代超音速轟炸機「逆火」擁有較大的航程和作戰半徑,並且憑借其完善的航空電子設備,在夜晚及惡劣氣氣候條件下在低空以復雜地形為掩護,進行高速突防,在深入上千公里縱深後用空地武器攻擊我方重要目標,考慮到空地武器精度越來越高,威力越來越大,射程越來越遠,可能少l量轟炸機就可能造成較大的損失,因此防禦此類目標最好的辦法就是御敵於國門之外,在其邊境或者我方近縱深地區就將其攔截,因此這就決定了我國空軍殲擊機應該具備良好的超音速性能,以便能夠快速起飛,迅速抵達戰區攔截目標。

上世紀80年代初我國研製了殲-8II型殲擊機,該機主要用來攔截高空高速入侵目標,其最大時速可達2M,在我國首次配備了採用數據鏈的半自動化截擊引導系統,大大提高了該機截擊高速入侵目標的能力。

不過當時前蘇聯第四代殲擊機蘇-27已經裝備部隊,與以前的前蘇制前線殲擊機相比,該機航程遠、機動性能好,火力強,機載設備較為先進,可以為轟炸機提供較長距離的護航任務,也就是說蘇-27可以在預警機的支援下,在轟炸機前形成一道攔擊線來阻擋我國空軍殲擊機對其轟炸機的攔截,而以殲-8B的各項性能來看,要想打破其攔擊線非常困難,因此我國空軍需要一種這樣的殲擊機;即具備良好的攔截性能,又要具備良好的機動性能,以便能夠突破蘇-27的防禦,攔截入侵的轟炸機。

這意味著這種殲擊機與殲-8II相比,要有代的提升,包括氣動布局、航空電子、機載武器都有質的提高。因此新型殲擊機不但對於我國空軍並且對於我國航空工業以至整個國防工業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㈨ 殲十戰斗機是中國第幾代戰斗機啊

J10(第三代戰斗機)
性能參數
機長 14.57米
翼展 8.78米
推力 122千牛頓
最大速度 2.0馬赫
最大升限 18000米
作戰半徑 1100公里
最大航程 2500公里
起飛重量 19277公斤
載彈量 7000公斤

㈩ 中國殲-10戰斗機研製歷程是什麼

殲-10的項目驗證研究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當時由成都飛機公司和第611飛機設計所基於流產的殲-9型戰斗機進行設計。原殲-9項目是為設計一種速度達到2.5馬赫帶鴨翼的三角翼空防型戰斗機,其作戰目標是原蘇聯的米格-29和蘇-27。最初的計劃要求,後來發生了重大變化,於是1988年重新將這款新型戰斗機的設計定位在一種採用新技術的中型多用途戰斗機上,以替換中國空軍龐大的殲-6、殲-7和強-5機隊,並有效應對當時同類型的西方戰斗機。

雖然中國和以色列官方都否認雙方在新型戰斗機的研發上進行了合作,但普遍的猜測認為,在美國於1987年向以色列施壓,促其放棄了國產「獅」戰斗機項目後,以色列將該項目的先進研究成果轉讓給了中國。並且,非官方的中國媒體也聲稱殲-10/「獅」確實從一開始就是中以兩國的共同研究項目。但是,考慮到兩國不同的政治背景和殲-10與「獅」不同的作戰需求,似乎又不能肯定雙方存在過合作。因為,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中國空軍追求的是空防型戰斗機,而「獅」的設計重點是對地攻擊,空戰能力只是其次要考慮。同時,中國新型戰斗機的設計尺寸要大於並重於「獅」,以充分利用其推力為12.5噸的發動機。而事實上,殲-10方案定型於1984年,而「獅」式則於1986年首飛,兩者是同時研製的,「獅」式不可能為殲-10項目提供技術支持。除源自殲-9的設計基礎外,裝備了F-16A的巴基斯坦空軍也有可能向中國提供了部分先進技術信息。

最早出現的可能是殲-10的照片,是1991年航空工業出版社出版的《中國航空工業四十年》圖文集。該書中有一張「1990年2月李鵬總理聽取林宗棠部長關於新機的研製匯報」的照片,照片中在殲-8II型原型機模型旁有一架採用帶鴨翼的戰斗機模型,被認為是殲-10最早的構型。報道稱,殲-10的研製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就提上日程,八十年代中期經過多次方案論證後決定用途。

然而可能是由於在研製中遇到困難,殲-10在發展過程中不得不作了過多修改,以適應中國空軍不斷改變和提高了的戰術需要。這無疑導致了殲-10戰斗機最後的外形與早期設計有脫胎換骨的變化,殲-10也從最初設計的一種單純的空中優勢戰斗機演變為一種多用途戰斗機。1996年,我國首度公布了一張殲-10的風洞測試模型的照片。中國自行研製殲-10,一直是軍方的高度機密,有關殲-10的消息管制極嚴。1999年5月,某研究所助理工程師郭某,為了向網友顯示自己掌握的國產先進戰斗機的專業技術水準,在互聯網上散布有關消息,同年9月23日,郭某因泄露國家秘密罪被成都市武侯區中級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八個月。

直到3年後,國內媒體公開報道殲-10,而軍方已默許解密。民間有關殲-10的消息愈來愈多,2002年4月4日舉行的第三屆國防電子展上,有參展商的海報上更出現了一幅殲-10圖片。隨後殲-10將會在珠海航展上公開亮相的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廣為傳播開來。

殲-10的首架原型機可能於1996年中期就首飛了,而中國官方報道的首飛日期是1998年3月23日。但實際上,在後一個日子上天的是經過重大改進的3號原型機。為向項目發展提供樣機,共生產了五架供飛行測試的原型機和兩架地面測試平台。兩架預生產型殲-10中的首架於2002年6月28日首飛成功。

從2003年2月開始,至少七架,也可能是10架預生產型殲-10陸續提供給了中國空軍。其中的幾架目前正由中國空軍的作戰部隊進行作戰測試和評估,而其餘的幾架則留在位於陝西閻良的中國空軍試飛訓練中心用於最後的項目發展階段。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殲-10的四餘度電傳控制系統。四餘度電傳控制技術在西方國家已發展成熟並應用到他們的第三代和第四代戰機上。而殲-10是世界上唯一一種在試飛時,沒有因為這種電傳控制系統而失事墜毀的戰機,體現了殲-10可靠和優異的操控性。

據報道,殲-10的飛行測試於2003年12月全面完成,並獲得了生產許可證。首批5殲-10戰斗機0架殲-10A可能已經開始生產。首個裝備殲-10的戰斗機團將於2005年底形成初始作戰能力。估計中國將生產至少300架殲-10,但這一數量仍只能是其空軍裝備的數千架殲-6、殲-7和強-5中的一小部分。據稱,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的殲-10月產量為兩架。

作為單座殲-10A基本型的補充,一種雙座的改型也於2003年12月進行了首飛。改進機加長了機身,以容納後座艙和增大機內油箱的載油能力。雖然官方聲稱該機是殲-10的教練型,但改型機的外觀特徵表明該機並不是教練機,而是意在發展一種新的打擊型戰斗機,或者是殲-10的電子戰和防空壓制型號。

2009年,一種殲-10改進型出現在世人面前。與殲-10基本型號相比,該機在空速管、機頭、垂尾上的設計明顯不同,此前出現在FC-1「梟龍」戰斗機上的DSI進氣道更是引人矚目。後該機被以殲-10B的代號公開。外界猜測該機較殲-10A戰機性能上又有重大提升,但目前尚未有該機研製定型及裝備部隊的消息。

中國也曾經計劃發展新型戰斗機的海軍型殲-10。但是,中國海軍更希望裝備一種雙發動機艦載戰斗機。中國海軍為此更傾向於使用俄羅斯的蘇-33,後放棄,改用仿製SU33的沈飛殲15。

殲-10的首架原型機可能於1996年中期就首飛了,而中國官方報道的首飛日期是1998年3月23日。但實際上,在後一個日子上天的是經過重大改進的3號原型機。為向項目發展提供樣機,共生產了五架供飛行測試的原型機和兩架地面測試平台。兩架預生產型殲-10中的首架於2002年6月28日首飛成功。

從2003年2月開始,至少七架,也可能是10架預生產型殲-10(可能沒有裝備雷達)陸續提供給了中國空軍。其中的幾架目前正由中國空軍的作戰部隊進行作戰測試和評估,而其餘的幾架則留在位於陝西閻良的中國空軍試飛訓練中心用於最後的項目發展階段。

據報道,殲-10的飛行測試於2003年12月全面完成,並獲得了生產許可證。首批50架殲-10A可能已經開始生產。首個裝備殲-10的戰斗機團將於2005年底形成初始作戰能力。估計中國將生產至少300架殲-10,但這一數量仍只能是其空軍裝備的數千架殲-6、殲-7和強-5中的一小部分。據稱,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的殲-10月產量為兩架。

作為單座殲-10A基本型的補充,一種雙座的改型也於2003年12月進行了首飛。改進機加長了機身,以容納後座艙和增大機內油箱的載油能力。改型機的外觀特徵表明該機並不是教練機,而是意在發展一種新的打擊型戰斗機,或者是殲-10的電子戰和防空壓制型號。

閱讀全文

與中國殲十戰斗機是誰發明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