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古代文字有哪幾種分別是誰創造的

古代文字有哪幾種分別是誰創造的

發布時間:2021-10-05 12:46:56

1. 古代文字有哪些

象形文字:最早出現於埃及。不過中國也是。

楔形文字:最早出現於古代西亞,今天已經失傳。

字母文字:主要是從腓尼基人那裡開始出現的。

象形文字 Hieroglyphic

定義

是指純粹利用圖形來作文字使用,而這些文字又與所代表的東西,在形狀上很相像。一般而言,象形文字是最早產生的文字。用文字的線條或筆畫,把要表達物體的外形特徵,具體地勾畫出來。例如「月」字像一彎月亮的形狀,「龜」(特別是繁體的[龜])字像一隻龜的側面形狀,「馬」字就是一匹有馬鬣、有四腿的馬,「魚」是一尾有魚頭、魚身、魚尾的游魚,「艹」(草的本字)是兩束草,「門」(繁體的[門]更像)字就是左右兩扇門的形狀。而「日」字就像一個圓形,中間有一點,很像人們在直視太陽時,所看到的形態。

起源

象形字來自於圖畫文字,但是圖畫性質減弱,象徵性質增強,它是一種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它的局限性很大,因為有些實體事物和抽象事物是畫不出來的。因此,以象形字為基礎後,漢字發展成表意文字,增加了其他的造字方法,例如六書中的會意、指事、形聲。然而,這些新的造字方法,仍須建基在原有的象形字上,以象形字作基礎,拼合、減省或增刪象徵性符號而成。

現時世上最廣為人知的象形文字,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聖書體。約5000年前,古埃及人發明了一種圖形文字,稱為象形文字。這種字寫起來既慢又很難看懂,國此大約在3400年前,埃及人又演化一種寫得較快並且較易使用的字體。此外,現時中國西南部納西族所採用的東巴文和水族的水書,是現存世上唯一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系統。隨著時光的流逝,最終連埃及人自己也忘記了如何釋諱早期的那種象形文字了。若不是因為拿破崙大軍入侵埃及時,隨軍的法國古文字學家們的那次發現,極有可能至今考古學家們仍無法辯認這種文字。

距今約5000年,古埃及人創造了一種象形文字——聖書字。相比起來,聖書字還遠遠不及我國距今約6000年的西安半坡、臨潼姜寨、宜昌楊家灣等古文化遺址的陶文字來得成熟。但它的特別意義在於——原分布在我國伊犁河流域的閃族(賽種)因大月氏(我國古族)西進而被迫西遷到地中海沿岸,約於公元前15世紀,其中的一支腓尼基借這種象形文字創造了歷史上第一批字母文字,共22個,只有輔音,沒有母音,這就是著名的腓尼基字母。腓尼基字母較早傳入希臘,演變成希臘字母,希臘字母孳生了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成為歐洲各種字母的共同來源。腓尼基字母在西亞演化成阿拉米字母,成為亞洲許多文字的基礎,如阿拉伯、印加、猶太字母等。公元4世紀後,阿拉伯字母在亞洲廣為流傳。

人類在大約6000年前就已經有了象形文字,後來巴比倫和蘇美爾人又發明了楔形文字。這兩種文字元號在半坡文化(仰韶文化的一支)的陶器或其他器物上都有所表現。大約4000年前地中海又出現了腓尼基文字,現在一切字母文字,比如阿拉伯語、希臘語、拉丁文、希伯來語、英語等,都可以說是直接或間接從腓尼基文字發展而來的

圖片在下面引用出處的鏈接中有

2. 古代文字是誰發明的 古代的甲骨文的發明者是誰

文字的發明沒有明確的記載,也無從考證,只有一些傳說.如「倉頡造字」
相傳倉頡在黃帝手下當官.黃帝分派他專門管理圈裡牲口的數目、屯裡食物的多少.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儲藏在逐漸增加、變化,光憑腦袋記不住了.倉頡犯難了.
倉頡整日整夜地想辦法,先是在繩子上打結,用各種不同顏色的繩子,表示各種不同的牲口.但時間一長久,就不奏效了.這增加的數目在繩子上打個結很便當,而減少數目時,在繩子上解個結就麻煩了.倉頡又想到了在繩子上打圈圈,在圈子裡掛上各式各樣的貝殼,來代替他所管的東西.增加了就添一個貝殼,減少了就去掉一個貝殼.這法子頂管用,一連用了好幾年.
黃帝見倉頡這樣能幹,叫他管的事情愈來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數,回回狩獵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減,也統統叫倉頡管.倉頡又犯悉了,憑著添繩子、掛貝殼已不抵事了.怎麼才能不出差錯呢?
這天,他參加集體狩獵,走到一個三岔路口時,幾個老人為往哪條路走爭辯起來.一個老人堅持要往東,說有羚羊;一個老人要往北,說前面不遠可以追到鹿群;一個老人偏要往西,說有兩只老虎,不及時打死,就會錯過了機會.倉頡一問,原來他們都是看著地下野獸的腳印才認定的.倉頡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個腳印代表一種野獸,我為什麼不能用一種符號來表示我所管的東西呢?他高興地拔腿奔回家,開始創造各種符號來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頭頭是道.
黃帝知道後,大加贊賞,命令倉頡到各個部落去傳授這種方法.漸漸地,這些符號的用法,全推廣開了,就形成了文字.
倉頡造了字,黃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稱贊他,他的名聲越來越大.倉頡頭腦就有點發熱了,眼睛慢慢向上移,移到頭頂心裡去了,什麼人也看不起,造的字也馬虎起來.
這話傳到黃帝耳朵里,黃帝很惱火.他眼裡容不得一個臣子變壞.怎麼叫倉頡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呢?黃帝召來了身邊最年長的老人商量.這老人長長的鬍子上打了一百二十多個結,表示他已是一百二十多歲的人了.老人沉吟了一會,獨自去找倉頡了.
倉頡正在教各個部落的人識字,老人默默地坐在最後,和別人一樣認真地聽著.倉頡講完,別人都散去了,唯獨這老人不走,還坐在老地方.倉頡有點好奇,上前問他為什麼不走.
老人說:「倉頡啊,你造的字已經家喻戶曉,可我人老眼花,有幾個字至今還糊塗著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
倉頡看這么大年紀的老人都這樣尊重他,很高興,催他快說.
老人說:「你造的『馬』字,『驢』字,『騾』字,都有四條腿吧?,而牛也有四條腿,你造出來的『牛』字怎麼沒有四條腿,只剩下一條尾巴呢?」
倉頡一聽,心裡有點慌了:自己原先造「魚」字時,是寫成「牛」樣的,造「牛」字時,是寫成「魚」樣的.都怪自己粗心大意,竟然教顛倒了.
老人接著又說:「你造的『重』字,是說有千里之遠,應該念出遠門的『出』字,而你卻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反過來,兩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該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遠門的『出』字.這幾個字真叫我難以琢磨,只好來請教你了.」
這時倉頡羞得無地自容,深知自己因為驕傲而鑄成了大錯.這些字已經教給了各個部落,傳遍了天下,改都改不了.他連忙跪下,痛哭流涕地表示懺悔.
老人拉著倉頡的手,誠懇地說:「倉頡啊,你創造了字,使我們老一代的經驗能記錄下來,傳下去,你做了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都會記住你的,但你可不能驕傲自大啊!」
從此以後,倉頡每造一個字,總要將字義反復推敲,還行拿去徵求人們的意見,一點也不敢粗心.大家都說好時,才定下來,然後逐漸傳到每個部落去.

3. 古代的文字有哪幾種分別是誰創造的

上古時:倉頡——甲骨文
西周時:伯益——大篆[大篆亦有金文(或稱「鍾鼎文版」)、籀文之別]
秦之權後:李斯——小篆
程邈——隸書[「秦隸」(也叫「古隸」)和「漢隸」(也叫「今隸」)]
民間演變——草書[分為早期草書、章草和今草]
漢魏後:隸書演變——楷書
蔡邕——八分[楷隸,指東漢中期出現的新體隸書]
劉德升——行書

4. 古代的文字有哪幾種

一、契丹文

契丹文是契丹族建立遼國的時候創立的文字,也是官方文字,當然契丹文是參照漢字創立的文字。契丹是中國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契丹國建立於公元907年,後來他們創立了兩種字體,分別為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

只可惜金滅了遼之後,契丹文也被廢棄使用,從此沒有人再繼續延用,契丹文大概使用了兩三百年左右。

二、女真文

女真文是金代女真族創造的文字,創造於十二世紀。金朝建立不久之後女真文就出現了,女真文跟漢字都被當作官方文字使用。之後蒙古人把金人打敗,一些存活下來的女真人繼續使用女真文,但是後來被滿文替代。

三、突厥文

突厥文是維吾爾族等少數民族使用的拼音文字,最早出現在7世紀到10世紀。六世紀中的時候,突厥人到蒙古高原生活,並且創立了自己的文字,也就是突厥文。突厥文跟粟特文非常的相似,在中國的史籍中也有記載。

四、八思巴蒙文

八思巴蒙文是元朝時期,由忽必烈的國師創造的蒙古文字,因為創造者叫八思巴,所以也稱為八思巴蒙古文字。

創造八思巴文字在一定程度上將蒙古人推向了文明的歷史長河中,也使蒙古人的文明不斷的進步跟發展,只可惜蒙元帝國消亡之後,八思巴蒙文也成了廢棄文字,再也沒有人再繼續用它們。

五、佉盧文

佉盧文又叫佉樓書,佉盧文是公元前3世紀,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時期的文字,後來通過絲綢之路傳到了中國,並且在公元四世紀的時候,隨著朝代的滅亡,佉盧文也消失了。後來也沒有人認識這種文字,也沒有人繼續使用它,讓我們覺得非常的可惜。

六、粟特文

粟特文是中國西北部的商業用文字,後來粟特人被突厥人統治,到了八世紀的時候阿拉伯人又控制了粟特人。所以隨著時間的發展,栗特古國消失之後,粟特文也消失了。

七、吐火羅文

吐火羅文是在中國新疆發現的,後來經過考古學家的研究發現,吐火羅文有東西兩種方言,分別稱為焉耆語和龜茲語。從中也能夠看出古人的智慧是非常厲害的,連文字也會分成兩種方言。

八、西夏文

西夏文又叫做河西字,唐古特文,是西夏黨項族的一種文字,盛行了大約有兩個世紀。只可惜現在西夏人的語言已經失傳,但是跟現在的姜語有一定關系。

九、於闐文

根據文獻記載,於闐文是闐地區的塞人使用的一種文字,也是一種拼音文字。近代的考古發掘中,在新疆和田地區發現了這種文字的記載,而新疆和田在古時候就叫於闐。

5. 古代文字是誰發明的

中國的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經有6000年左右的歷史了。在世界別的地方發現的古代文字,主要有3種:圖畫式的象形文字,埃及人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就使用了。還有蘇美爾人和巴比倫人使用的楔形文字,大約也是在公元前3500年產生的。這種文字的筆劃上粗下細,象木頭楔子,所以叫做楔形文字。再就是公元前1000多年腓尼基人發明的字母文字。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稱為「殷墟文字」、「王八擔」、「殷契」,是殷商時代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19世紀末年在殷代都城遺址被今河南安陽小屯發現,繼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國商代後期(前14~前11世紀)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刻(或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

6. 古代的文字有哪幾種分別是誰創造的

相傳最早造字的是倉頡,中國漢字的發展主要是這樣演變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內,大篆,隸書,容楷書,行書 ,在春秋戰國時代,各國的字體都有所不同,後秦王嬴政實行了統一文字,就是篆書,漢朝用的是隸書,到了晉就有了楷書和行書了

7. 古代的文字有哪幾種分別是誰創造的我國的文字是怎樣發展起來的

上古時:倉頡——甲骨文
西周時:伯益——大篆[大篆亦有金文(或稱「鍾鼎文」)、籀文之別]
秦之後:李斯——小篆
程邈——隸書[「秦隸」(也叫「古隸」)和「漢隸」(也叫「今隸」)]
民間演變——草書[分為早期草書、章草和今草]
漢魏後:隸書演變——楷書
蔡邕——八分[楷隸,指東漢中期出現的新體隸書]
劉德升——行書
大篆是相對小篆而言的,現在一般把小篆以前所有的古文字統稱為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和戰國時期除秦國之外的六國文字.小篆是秦統一中國之後通行的文字,它是以秦國的文字為基礎,參照其他諸侯國文字,為便於書寫而刪繁就簡、規范統一的,這是中國書法史上最初的規范化書體.隸書是繼小篆之後出現的又一代表性書體,它是在小篆的基礎上產生的.隸書的產生是漢字的一次大革命,其意義不僅在於漢字從此走向了符號化,更重要的是它改變了漢字的書寫方式和審美趨向,從而為楷書書法藝術的產生奠定了基礎,並進而為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和繁榮開辟廣闊的天地.

8. 是誰創造的字(古代)

倉頡造字只是一個傳說而已,歷史上並沒有具體可考的證據證明漢字為倉頡回所造。漢字屬於自源文字答,漢字的圖畫行越強說明漢字越古老,由金文,甲骨文,小篆。。。。。演變過來。漢字是古老的先民們的集體智慧的結晶,僅憑單個人的力量是不足以完成這樣的工程的。

9. 古代的文字有哪幾種分別是誰創造的我國的文字是怎樣發展起來的

上古時復:倉頡——甲骨文制
西周時:伯益——大篆[大篆亦有金文(或稱「鍾鼎文」)、籀文之別]
秦之後:李斯——小篆

程邈——隸書[「秦隸」(也叫「古隸」)和「漢隸」(也叫「今隸」)]
民間演變——草書[分為早期草書、章草和今草]
漢魏後:隸書演變——楷書
蔡邕——八分[楷隸,指東漢中期出現的新體隸書]
劉德升——行書

大篆是相對小篆而言的,現在一般把小篆以前所有的古文字統稱為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和戰國時期除秦國之外的六國文字。小篆是秦統一中國之後通行的文字,它是以秦國的文字為基礎,參照其他諸侯國文字,為便於書寫而刪繁就簡、規范統一的,這是中國書法史上最初的規范化書體。隸書是繼小篆之後出現的又一代表性書體,它是在小篆的基礎上產生的。隸書的產生是漢字的一次大革命,其意義不僅在於漢字從此走向了符號化,更重要的是它改變了漢字的書寫方式和審美趨向,從而為楷書書法藝術的產生奠定了基礎,並進而為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和繁榮開辟廣闊的天地。

10. 文字從古至今有哪幾種

字體的演變和分類:
中國的文字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字體結構經過數千年不斷創造、改進而成,有較強的規律性。它的演進過程大致是:圖文—象形—甲骨—鍾鼎—石鼓—古文—秦系—隸書—楷書—魏碑—草書—行書—宋體—仿宋體—黑體—圓黑體—疊圓—綜藝……
解釋:圖畫文字、象形文:距今六千年至殷周時代,同圖畫差不多,非常容易識別的文字。
甲骨文:距今三千多年,是最早可識文字,殷商時代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當時記載占卜吉凶的卜辭文字。字體風格樸素,自由,結構帶任意性。
鍾鼎文:唐代發現周秦刻在十個石鼓上的銘文,古代稱銅為金又叫金文,以禮器的鼎和樂器的鍾為最多。脫胎於圖畫符號的文字。
石鼓文:唐代發現周秦刻在十個石鼓上的文字,現存故宮,是中國歷史上現存最早的刻石文字。石鼓文已不再象甲骨、金文那樣,寫得字大小平均有雄渾厚朴的大度之氣。
古文:漢代發現藏於孔子宅中牆壁內的經傳和春秋左氏傳中的文字叫做古文。
秦篆:大篆是周宣王時對古文字整理之後的一種文字,因經史籍之手。故又稱「籍文」秦始皇吞並六國,統一天下,大臣上奏所用的文字。
大篆:是鍾鼎文、石鼓、古文、秦篆的統稱。字體粗獷有力,厚重古樸,行款已趨向線條化,規范化。
小篆:公元前221年,秦統一中國,命李斯等人實行「書同文字」以秦篆為基礎而出現一種簡化的規範文字。字體均圓整齊,上緊下松,布白勻稱,帶有圖案的裝飾美。
隸書:相傳秦始皇時,有個叫程邈的小官因罪入獄,隸書是由篆簡化演變而出來的,為了簡捷速寫,變篆書圓轉的筆劃為萬折的筆劃,漢代盛興,後世學隸書以漢碑為典範,用筆方中有圓的變化,端莊古雅,左右舒展,有均衡美。
魏碑:指北魏時期的石刻,屬於楷書,魏碑是把漢字由隸書向楷書的演變過程中,表現了藝術上大膽的革新精神和傑出的創造才能。特點:品類繁多、風格各異我體不備。
楷書:又名正書、真書。因是字體的楷模所以叫楷書,標准,正規又叫正楷。西漢開始萌芽,經過東漢,唐朝興盛。一千多年來唐楷一直做為漢字的標准字體。特點:形體方正,筆劃平直,規矩嚴謹,豐滿秀麗。
草書:有大篆、小篆、古隸、今隸的草書。草書專門發展成一個具有特色的字體,是從漢代開始的,由漢至唐是一度極盛的時期,形成了章草,今草、狂草和行草。它既具有自身的規律,又能抒發自我的情懷。今草是草書的主體。它們筆勢連綿回繞,痢約為本,點畫相連,態勢飛動一氣呵成。特點:節奏強烈,行雲流水,舒坦。
行書:產生於漢末,介於真書和草書之間的種字體,兼有楷書字形易識,又兼草書書寫快捷之長,所以至今與楷書一樣成為常用字體。相傳是劉法升所創,王羲之被尊為「書聖」。其特點:行筆勁速,節奏輕快,點畫流動,用筆活潑。
宋體:北宋的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刻字在楷書體上產生了一種橫輕直重,閱讀醒目的印刷體,後稱宋體。到了明宋代演變為筆劃橫細堅粗,字形方正的明體。當時民間流行一種橫劃很細,而堅劃特別粗壯,字形扁扁的洪武體,如職官的銜牌、燈籠、告示等都採用這種字體。特點:橫細堅粗,「撇如刀,點如瓜子,捺如掃」筆劃嚴謹,帶有裝飾性的點線,字形方正典雅,嚴肅大方,是美術字體之首。
仿宋體:出現了筆畫粗細一致,講究頓筆,挺拔秀麗,適合手寫體的仿宋體,當時稱為新宋,宋體又稱為老宋。是現代宋體的一種。特點:字身秀長、宋楷結合、橫斜豎直、粗細一樣、間隔均勻,起筆頓頓,落筆頓頓。
黑體:清末萌芽57年簡化字體後定形。筆劃橫平豎直,粗細一致,筆劃較粗,方頭方尾形成方黑一體而得名,又稱方體。特點:由宋體結構,筆劃單純,相互大方,醒目粗壯。
圓黑體:由黑體演變而來,方角變圓角,方頭變圓頭,點、撇、捺、挑、勾略帶弧,並稍加長。筆畫的方粗和粗圓,雖然字形一樣,所取得的效果確各異。粗方是厚重平板之感;粗圓呈厚重而靈活的格調。因此,印刷術上出現圓黑體,具有較強的沖擊力,給人圓潤活動之效果,又有時代感。
字體的演變過程說明這樣一規律:
1、易寫替代了難寫的過程
2、簡化替代了繁體的過程
3、新字替化了舊字的過程
4、實用字能不斷擴展的過程

閱讀全文

與古代文字有哪幾種分別是誰創造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