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對幼兒創造性美術活動進行指導案例
一、首先營造富於創造性思維的條件 創造性思維的成分主要是求同思維和求異思維,而求異思維又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因此在創造性美術活動中我特別注重幼兒的求異思維的培養,以促進幼兒思考問題的流暢性,解決問題的變通性,探索問題的獨特性。 1、創設良好的精神環境 (1)尊重孩子的所思所想,讓孩子成為美術活動的主人 尊重孩子的所思所想,讓孩子成為美術活動的主人,這是在美術活動中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的前提。相信孩子,是孩子發揮創造力的興奮劑。傳統的美術教育模式,死氣沉沉,孩子圍著教師的指揮棒轉,教師畫一筆,孩子跟著畫一筆,完全局限了孩子自由想像發揮的空間,忽視了孩子創作的主體地位,扼殺了孩子的好奇心和創造力。教師應不斷的給孩子提供創造性嘗試創作的條件,引導孩子的思維經歷單向、多向、正向、逆向、側向等過程。在這種教育思想、教育觀念影響下,幼兒的探索精神和創造思維得到尊重,並得到充分施展,這就為發展幼兒創造思維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條件和更加廣闊的空間。例如:在一次美術活動《心中之星》中,圍繞「神舟五號」升向太空的事情,我讓孩子們來做名宇航員和楊利偉叔叔一起到太空去,去探測宇宙的奧秘。孩子們發揮了無窮的想像力,當我在巡視時,發現每個孩子的作品都有他的故事。在活動最後,孩子們介紹了自己探測到的星球,龍龍說:我探測到了大蝴蝶星球,這個星球上的蝴蝶特別多,又特別大。整個畫面顯現出美麗的情景,誇張的蝴蝶表現手法,與我們平時看到蝴蝶截然不同。於知非說:我探測到的是蘋果星球,這個星球上的蘋果不長在樹上,是長在地上的。魏明睿說:我探測到的是個格子星球,我和媽媽在這個星球上玩踩格子的游戲。一時間,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星球:梯子星球、送花星球、數字星球、草地星球、波浪星球……,盡管用成人的眼光來看有點可笑,但卻是顯現出成人無可比擬的大膽想像力和創造力。活動中,孩子的創造性得到了表現,大大開闊了幼兒思維空間,更感受到了自身創造的樂趣。 (2)為孩子創造一個寬松、愉快的精神環境是開展美術活動的先決條件。 孩子只有在寬松、愉快、平等的條件下,才能夠去大膽創造,他們的作品才是真正具有創造性的作品。所以,當孩子把自己的作品呈現在教師的面前時,教師要努力發現作品中的優點,哪怕只是一點點,也要給予孩子鼓勵,可以告訴他「你用的顏色真多,真漂亮。」「你能畫出這么多不一樣的線,你真棒。」「你做的和別人的都不一樣」等等。讓孩子知道,自己能行,自己很獨特,從而樹立孩子的自信。 2、創設豐富的物質環境 (1)提供幼兒繪畫的線索,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創造性思維 提供幼兒繪畫的線索是指向幼兒提供一些繪畫的懸念,誘發幼兒想看、想知、想做的好奇,從而讓他們去發現、去思考、去想像、去創造出豐富的美術形象。教師所提供的線索必須與幼兒的生活有關或是幼兒感興趣的。如:美術活動《魚》,我在活動前先讓幼兒觀看海底世界的碟片,與幼兒一起從網上尋找海底有些什麼動物、植物,讓幼兒有初步的了解,幼兒對海底世界有了興趣再開展活動。在活動中我讓孩子們看喜歡的動畫片片段《小美人魚》進入情境當中:自從美人魚愛麗爾與王子結婚後,愛麗爾生了個小寶寶,小寶寶每天到大海邊玩,上了海魔的當,使小寶寶也變了條魚,人們叫她小美人魚,這下急壞了小美人魚的爸爸媽媽,爸爸媽媽請求國王幫忙,於是國王命令海里所有的魚兒一起去找小美人魚。國王的命令一下,許多的魚都來了花豬魚、箭魚、玻璃魚、鉛筆魚、滿天星魚……,(在這過程中讓幼兒欣賞幻燈片《海里的魚》)國王說,就這點魚太少了,不能從四面八方進行收索,讓我們一起幫國王的忙吧,請出更多的魚來。孩子們被帶入活動的情境當中來,構思著畫出不同的魚來,有的孩子說:我的這條魚身上有許多的星星,晚上出門也不用點燈,這樣能很快找到小美人魚了;有的說:我畫的這條魚身上有一根管子,這根管子就象雷達,它能辨別小美人魚的位置,這樣能更快地找到小美人魚。整個活動我沒有示範畫魚的方法,充分提供了幼兒想像的空間,有意思的是,孩子們還為自己的魚取了各種有趣的名字呢。 (2)美術活動的最大特徵是創造性,而豐富的材料是發揮幼兒創造性的物質基礎。 在蒙台梭利看來,兒童是永恆的求知者。他們「從周圍環境中吸收各種信息,並將它們納入自身」(Montessori,1967年 a/1949,p.66)。兒童並不是被動的經驗接收者。在一個經過精心設計的、引起學習者興趣的環境中,兒童會有目的地、自由地與環境相互作用,同時產生自己的想法,為了能讓兒童作出及時的反應,在兒童進入環境之前必須做精心的准備。 孩子通過擺弄、操作這些材料,不僅使自己的創造慾望得到滿足,還會在探索中獲得學習經驗。同時,豐富的材料便於幼兒自由選擇,而多種材料又可以引發幼兒的不同創意。 所以,結合我園的課程園本化活動,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為孩子提供了多種材料:吸管、毛線、小棍、糖紙等,並請孩子一同收集,使孩子從中感到一種樂趣,一種責任。 二、內容的多樣性 內容是為目標服務的。有了適合幼兒發展特點的目標,那麼選擇內容顯得極為重要。如果說老師給幼兒的創作內容,所提的要求限制了幼兒可能有的想像,幼兒的創造力便無從發揮。 通過美術欣賞發展幼兒創造性思維。 現代派大師的繪畫,大部分是用抽象和變形的符號表達內心的感受。從小讓孩子接觸抽象藝術,能拓展幼兒的思維空間,促進單一思維向多向思維、立體思維發展,讓幼兒的繪畫進入一種本質的崇高的審美精神境界。與孩子們一起欣賞米羅的藝術作品,是一件極為賞心愉悅的樂事。幼兒期對圖像的認知,處於一個象徵時期,他們以自己的主觀的認知,來象徵性地表達客觀,他們的思維猶如天馬行空,在大海、天空、宇宙中自由飛躍,他們不是畫所見,而是畫所知。所以,孩子的心靈和米羅的心靈極易溝通。在欣賞一幅幅作品中,米羅的圖像沖擊著孩子們大腦中的映像系統,這些圖形是什麼?怎麼和我們生活中見到的不一樣。噢,原來是米羅爺爺心中的印象。米羅的符號啟動了孩子們的想像系統,他們興高采烈:我看到了太陽和紅風箏在戲耍;我看到了小紅蘿卜在做早操,我看到了小毛毛蟲在吵架……。順應著孩子們熱烈情緒,我高聲叫嚷:我們也來學米羅爺爺的符號,畫出自己心中的夢境!「好!」孩子們歡呼雀躍;我要畫小鳥跳舞!我畫太陽洗澡!孩子們的思維一經開通,圖形自由流暢,一幅幅充滿童趣幻想的圖形,活躍在孩子們的紙面上。教育是傳道授業,如果將技術喻為業,想像力創造力比作道,我們更需要傳道之師,而不是成為一般的授業之人。
❷ 求一份幼兒創意美術的教案
名字入畫 教學目的: 鼓勵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 培養學生的獨特的審美個性。 教學重點: 如何運用名字來展開大膽的想像。 創新但不亂、怪、異,而是具有一定的藝術性。 作畫時名字上線條的變化和構圖要飽滿,名字作畫具有獨創性,唯一性,鼓勵學生大膽設計出新穎的,與眾不同的作品 教具准備: 學生方面:各種形狀的彩色紙(如綠樹葉,紅心形、藍白雲等),繪畫用具(記號筆,油畫棒)。 教師方面:課件(新穎、個性簡練的畫面。) 各種形式的名字畫。 作業要求:用一節課左右的時間通過啟發談話,引導學生欣賞或借鑒各種案例,以及通過自己獨特的順其自然的線條,將自己的名字入畫。並及時展示(從構圖、色彩、創意)出來。或集體創作完成一幅畫長條屏的畫,教師隨機補畫,完成一幅不錯的塗鴉作品。 教學過程: A:開場 美術游戲:變幻表情或青蛙變王子(備註:在實物投影下,用記號筆操作。) B引導出自我介紹:教師姓周,看到同學們玩得很高興,我也很高興,畫出一個面帶笑容的周字。[注意卡通人物的各種表情。] 從而,引導出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題: 《名字入畫》。[名字太多,只教方法,不模仿]。 名字,是我們每個人獨有的符號,父母給我們的名字總是寓意美好。 中國的漢字是由筆劃組成,即線條。畫畫的基本語言也是線條,兩者就有相通的地方。「名字」這時已失去了符號的意義,而著重體現的是線條的美和韻律美。如何用它來畫畫呢?我們不妨來欣賞一下其它同學的作品,看能不能給你一點啟示。[出示課件或實物圖片] 太多的作品,以及各種形式的畫畫,可能把同學們開糊塗了吧,其實,畫畫也是有一定的規律可尋的。我用坐標來表示也可以。 大體方面有: 書法,象形方面:日字的變化,月字的變化。八大山人、近代的北京奧運會的標志。 字母、塗鴉式:外國塗鴉作品,同學們的課桌亂畫畫面。 抽象式; 卡通式 如名種火柴棍式的人物,組合式,花鳥字。 現在漢字的筆畫,變成美術課里的造形的線條。同一姓還可以共同設計。大膽展出來吧。 課件展示如梵谷的點線畫,新表現主義畫家等。並伴著音樂。 說出學生的三不:1,要富於想像,一切皆可入畫。2、不要使用橡皮,讓線條順其然,畫到最後說不定有意外的收獲呢!3、畫大不畫小(構圖飽滿) 學生作業,教師巡視輔導。 展示評價,你喜歡自己設計作品中的哪一部分,創意、色彩、線條、你給自己的作品打多少分。你的名字你作主。(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鼓勵學生的自信,說出你和別人的不同之處。) 線描稿,可以送給老師,單調一點的,可以加上豐富的色彩。 集體活動中結束本課: 今天,同學們都成為了真正的大師,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讓我們再一次用上你個性化的名字,共同????/一幅畫吧! 教師補畫,突出一定的主題性。我們用好自己的名字,畫出一幅美好的未來吧! 拓展:1。電腦繪畫出更多有創意的作品出來。 2.作品類型種類豐富。如,沙畫、T恤等。 3.紙張的變化富與想像。
❸ 如何激發幼兒在美術活動中的想像與創造能力
(一) 在日常生活中逐漸豐富幼兒的內在儲存。
因為儲存的圖示越多,幼兒可想像的內容越豐富。因此,我們經常通過組織聽故事、看動畫片、欣賞各種動物的圖片、卡通圖案、組織外出參觀、散步等,不斷積累幼兒的內在儲存,提高他們觀察美、發現美、表現美的能力。如:幼兒在看過「建築藝術」圖片展後畫出了各種《有趣的房子》;看了動畫片《貓和老鼠》後畫出了《小老鼠的故事》等。這些畫線條簡單,但有各種動態和情節,幼兒的想像得到了充分地表現。
(二) 建立新方法
l、線
齊白石說過:「學我者生,似我者死」尖銳地指出了模仿繪畫的害處,有個性的線畫出風格迥異的作品。以往教學方式提倡幼兒畫直線來表示物體,越直越美,孩子們的創造意識被控制,同時也出現了許多問題。因此,在孩子創作中,教師要以線作為創作訓練的重點,一個事物不要給予框死,應用以誇張、變化、添加、裝飾等方法來處理,讓幼兒創作出一個個新穎的形象。因此,在孩子創作中,教師要以線作為創作訓練的重點,一個事物不要給予框死,應用以誇張、變化、添加、裝飾等方法來處理,讓幼兒創作出一個個新穎的形象。提倡幼兒用賦有質感的線條來刻畫所描繪的事物。一位老師在繪畫活動《未來的房子》中,孩子們喜歡用直線畫長方形樓房。然而,同年級的另外一位老師則鼓勵幼兒用另外的線條來,繪畫更多形狀的樓房。這樣,幼兒的創造意識被激活了於是:「蘑菇房、兩用房、樹屋、空中房等等」在幼兒的筆下誕生了。
2、形
在幼兒非常喜愛的美術活動中,他們具有純真的想像和豐富的創造力。如今,幼兒觀察物體最大的特點就是把它誇張、變形。這是孩子們特有的感覺,為他們的創造想像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孩子什麼都急於去嘗試,非常願意表現,沒有束手束腳的顧慮,所以很多幼兒不會去考慮物體比例的正確與否,只會通過自己的創造想像把眼前所見的物體進行誇張、變化出來。如畫《快樂的小丑》幼兒會把手、腳都畫得很長、很細,身體很小、頭很大、衣服、五官畫得很誇張等等。因此,我們教師要根據幼兒自由大膽的特點,讓他們運用誇張的造型變化,進行想像畫創作。通過教師提問,鼓勵,幼兒展開了豐富的想像,並畫出了誇張、與眾不同的物象。因此,在繪畫活動中教師應多提問、多肯定幼兒,引導他們將現實的物象任意誇張、錯位、變形、組合、打亂、改動……從而萌發每個孩子的想像意識。
3、色
美術教學中色彩的美觀對兒童有著強烈的吸引力。幼兒時期,他們最喜歡在隨意的塗抹中體味色彩對視覺的沖擊;體味創造的成就感;體味快樂;這種體味是審美的搖籃。但對孩子們不要給予指定用色方法,讓幼兒憑自己的情感大膽創造想像,塗上自己喜愛的色彩,給他們自由想像的空間。如畫《我心中的太陽》,老師讓幼兒自由想像太陽的顏色。你覺得是什麼呢?幼兒可以隨意用色。在畫的過程中可以啟發孩子:「你為什麼喜歡這顏色?」因此,孩子們的創造意識就體現出來了,使他們的想像力更加豐富、更有創意。
(三)善於啟發和引導,精心設計活動環節。
傳統的美術教學只注重技能的訓練和知識的灌輸,忽視了幼兒的觀察、思維、想像的培養。培養出的幼兒思維單一,藝術表現模式化、固定化,只會求同,不會求異,不敢創新。新《綱要》中說「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因此,作為教師在活動中應處於主導地位,充分發揮主導作用。老師還必須了解幼兒,幼兒的生活世界與大人相比是淺顯簡單的,生活經驗缺乏的他們理解語言符號的能力相對較弱,因此,我們在美術教育活動中根據教材特點,選擇與幼兒生活相近相關的、富有啟發性的語言,幫助幼兒理解創造意圖,使幼兒的創造活動基於教材之上,又發散於世界無限空間之中。比如,老師教幼兒畫《神奇的魚》時,先和幼兒一起談談我們在電視里或別的地方看到了哪些魚,啟發幼兒回憶魚兒生活的地方和魚的基本特徵,孩子們根據對自己生活經驗的回憶,爭先恐後地說:魚是生活在水裡,它游的時候,尾巴也會跟著搖去,它還有控制方向的魚鰭等等。最後他們設計出的魚,造型奇特且動作富有變化,情節頗具童趣,表現出極有個性的創造。幼兒心理具有泛靈性的特點,在他們幼稚的心裡,世上的一切物質和人一樣是有生命、有喜怒哀樂的,在語言中經常採用擬人比喻的方法向幼兒闡明創造意圖,這種方法可以讓繪畫內容與幼兒生活連接,使他們產生豐富的想像與創造。當我們把太陽叫做太陽公公時,幼兒便給太陽畫上鬍子。面對豐富多彩的語言,幼兒更感興趣更易理解,生動、形象的描述,不僅有助於幼兒理解創造意圖。更有助幼兒浮想聯翩。孩子們的繪畫過程不但給予了他們動手操作的樂趣,而且也是一種快樂的創造。他們具有表現形象的潛在能力,由於幼兒的年齡小,認識不完全,常常會把局部不同特徵的事物混在一起,組成新的、非現實的、怪異的形象,有的反倒會構成一幅美麗的圖畫。只是,幼兒不能明確地意識到,教師適時的提醒鼓勵能激起他們新的創造熱情。如:老師在讓幼兒繪畫《我設計的橋》時,一個幼兒將畫面塗成綠色,這可能是一種創造行為,也可能是無意的個性化行為。而余老師沒有批評而是說:「瞧!揚揚畫的橋居然是綠色的,哇!到夏天可就涼快啦,綠色的橋一定有一個特別的故事,畫給我們看看吧!」頃刻幼兒的創造似萬花筒一般奇異而美不勝收。
(四)注意評價活動的開展,對幼兒實施成功教育。
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努力的成果得到別人的認同,幼兒也不例外。而且,這種渴望得到贊賞的心理比成人更強烈。然而,幼兒繪畫的潛力各有不同,教師應優先考慮對他們創造性的培養,不能只拿「像與不像」「行與不行」作為評價一幅幼兒作品的標准。教師在對待幼兒作品的評價時,常用欣賞、鼓勵的語言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從而激發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我們作為輔導教師不應束縛幼兒的思維,要積極鼓勵幼兒放飛想像的翅膀,誘導幼兒自發的表現,發泄其內心的情感,從而提高繪畫興趣,實現自我發展。
在評價中,教師應當正面評價每一個幼兒,哪怕是細微的進步都要加以表揚,對其不足的地方則用建議的方式,商討的口吻提出修改意見。我們經常用「畫的真有趣」、「畫的真棒」來肯定幼兒的創作,鼓勵幼兒的想像。還請幼兒把自己的畫,編個故事講給大家聽,這樣不僅提高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進一步豐富、完善了幼兒的想像。幼兒從成功中增加了信心,提高了對美術活動的興趣。我還啟發幼兒相互評價作品,以便讓幼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學習借鑒好的作品的方法和經驗,從而相互促進、提高。
❹ 美術集體教學活動中,如何引導幼兒去感受、欣賞,從而更好地去表現與創造
一、給予幼兒創造想像的空間,發展幼兒的想像力
豐富孩子的感性知識,使其頭腦里充滿各種事物的形象,這是兒童想像力發展的基礎。因為嬰幼兒時期想像的特點是由無意想像到有意想像,主要是再造想像。所以,孩子生活內容越豐富,得到各類事物的形象越多,就越有助於想像力的發展。我們還可以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發揮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1.營造美術活動環境。
在美術活動中,幼兒對美的感受,對新事物的興趣,也是基於非常直接的視覺形象。因而,在幼兒園的環境創設中,教師在進行教室內外的裝飾、牆壁的美化時,一定要做到色彩鮮艷、形象生動、栩栩如生。比如:在牆面裝飾中,教師利用生活中常見的廢舊材料製做貼立體感較強,色彩鮮艷的牆面,如「海底世界」「夢幻宇宙」等。孩子對此類東西比較感興趣,能夠引起幼兒的觀察與共鳴。
此外,增設美術區,為幼兒提供白板、記號筆、五彩膠泥、卡紙等,方便幼兒隨意塗抹,使他們的想像及所見所聞都能在這塊園地里得到充分展示。有了這樣的氛圍,幼兒不僅能夠隨時發現美、觀察美、感受美、欣賞美,而且能夠及時表現美、創造美。這也可以激發他們對美術的興趣以及對自然、生活的熱愛。
2.豐富美術活動內容。
通過主題畫、想像畫教學,促進幼兒思維活動的發展,發揮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主題畫、想像畫教學可以使想像的范圍擴大,有利於發展幼兒積極主動的思維和創造力。在進行主題畫與想像畫教學時,內容應該選擇幼兒感興趣的,能引起無限聯想的題目,通過幼兒自己的生活體驗和豐富的想像表現出來。例如,在教學過程中讓幼兒畫出「我的最愛」,小朋友興趣濃厚,畫面內容也極為豐富,色彩鮮艷,畫完後我讓幼兒分別講一講自己的畫,幼兒往往會把實際不存在的現象創造性表現出來,有的滑稽可笑,有的離奇古怪。老師在指導幼兒繪畫時,要充分尊重幼兒獨立思考,獨立創作的主動性、積極性,不要過分強調繪畫的比例、結構的正確性,也不要用老師的意圖去代表幼兒想像,這樣才能真正創造出體現幼兒個性的作品。
3.以游戲形式組織繪畫教學。
在游戲活動中激發幼兒的想像。游戲是孩子的基本活動,玩具和游戲材料是引起孩子想像的物質基礎。要多為孩子提供各種不同游戲材料和玩具,可促使孩子去做相應的游戲,產生相應的想像。如,一副幾何圖形,可促進孩子自由想像,他能組成自己喜愛的各種形狀與物體。要為孩子提供半成品的材料,讓孩子在製作過程中加工、製造、想像。在游戲中,要啟發孩子積極主動、生動活潑的去想像。比如,在孩子玩娃娃家時,你假裝摸布娃娃的肚子,故做驚訝地裝做娃娃生病了,那麼,玩布娃娃的孩子就會圍繞「娃娃生病」的問題展開無窮的想像。不僅開發了幼兒的想像力,還可以在游戲中學習到了生活常識。由此,不僅為孩子繪畫內容提供了生動的素材,最重要的是幼兒的想像力得到充分的發揮。
4.給合其他藝術形式教學
音樂與美術相給合活動是發展孩子想像力的有效途徑,可提供一些有益展開豐富想像的音樂,讓孩子根據音樂編動作,調動各種感官,通過語言表現對音樂的理解,讓孩子畫意願畫、主題畫、填充畫、塗物畫,鼓勵孩子自己想,自己畫,大膽想像,大膽去試。
文學與美術相結合的活動也是發展想像力的一種手段。如:看圖故事。老師在給幼兒講故事的時候,幼兒可以看著圖畫,並充分發揮想像力。如:大班集體教學活動——《西遊記》連環畫,幼兒本身對於《西遊記》中的神話故事很感興趣,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喜歡的人物,在連環畫創作中,幼兒在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發揮想像力,增加有趣故事情節,從而讓畫面更加豐富。
二、樹立自信心,激發幼兒創造力
讓幼兒樹立自信心,使他們感到自己是繪畫的主人,從而產生更大的活動積極性,激發其創造力。不是每個孩子都有足夠的自信心,即使自信心很強的幼兒,如果過多地受到否定,自信心也會衰退,甚至轉為自卑。所以,我們應當鼓勵孩子大膽想像,特別是幼兒在進行與生活經驗較少的美術創造活動時,更要給幼兒提供相應的經驗積累,從而激發其創造力。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應多給幼兒講一些幻想故事,請幼兒多看科幻電影、電視以及科幻圖書。在進行大班美術活動「我的社區」時,孩子們的繪畫作品中,大多是簡單的普通高樓。為了激發幼兒的想像力,我帶領幼兒觀看了動畫《哈爾的移動城堡》,再受到移動城堡的啟發下,幼兒大膽的對社區進行了創造,有神奇的空中樓房,會移動的昆蟲城堡等。事實證明,幼兒富於幻想,這些活動對幼兒想像力發揮有很大幫助。
三、啟發誘導,培養幼兒想像力
孩子有強烈的好奇心,培養幼兒想像的主動性,這是發展想像力的起點。當孩子發問時,教師一定要耐心完整的給予解釋,然後還要反問:「你為什麼要這么問?你是怎麼想的?」進而培養幼兒想像的主動性,特別是提出孩子感興趣的問題,讓他們去進行想像。又如美術活動中,幼兒畫出的畫不合教師的意思,教師讓幼兒重畫,這都是錯誤的做法。繪畫作品「我的理想」中,有一張十分繚亂的作品,但它被掛在了作品牆的正中間,當時孩子們的作品中有醫生、科學家、舞蹈家等等,小朋友交上來的卻是繚亂的藍色線條畫,我有點納悶的問他:「繪畫題目是《我的理想》你是不是畫錯了?」他十分肯定的告訴我,這就是我的理想。可我實在看不出這雜亂的線條畫畫了些什麼,他用手指認真的邊指著畫邊向我解釋:「這是未來最厲害的槍,它能穿透好幾個教室;這一個是最大的槍,它比大汽車還要大。我的理想就是長大了能製造世界上最厲害的槍。」他的畫雖然看上去不太美觀,卻是這孩子最珍貴的想像和創造,那是孩子眼中一個完美的故事,一次了不起的創造。所以,千萬不要局限孩子想像力的發展,由老師來正確引導,讓孩子大膽想,大膽畫,讓他們去思考,去發現。
打字不易,望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