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跑步什麼時候發明
答案要根據理解你的問題的不同角度去回答:
1。假設你指的是「人」的無意識的「跑步」:人類的進化史包括從恐龍---原始哺乳類動物---靈長類動物---猿猴---人,---答案:第一個人(第一個由類人猿變來的人);
2。假設你指的是「人」是那個有意識的健身性的跑步的人:有歷史記載的最早在二千多年前古希臘的山岩上,古人刻下了這樣的字句:"如果你想強壯,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聰明,跑步吧!" 答案:有歷史記載的是「跑步」,2000多年前的古希臘人;
3。當然,如果你指的「跑」的概念是用雙腿跑,而且有短暫的騰空的動作,則第一個動作的「發明」者,我想,一定是從三疊世的爬行動物剛剛進化的第一種恐龍,他們出現在侏羅紀(Jurassic period)是中生代的第二個紀,始於距今2.03億年。 對應的答案:最早的恐龍「發明了」跑步。
依照你現在的體重應該從散步開始,先練習一下呼吸,走幾步一呼吸(呼吸根據自己的情況而定);要有堅強的毅力,每當你跑不動的時候就在心裡暗示自己(相信自己一定還能跑得更遠),如果每次都能堅持那麼一點點,時間長了就會發現自己有很大的進步,鍛煉可以慢慢來,但一定要堅持!相信自己,加油!
2. 機械手錶是誰發明的
鍾和表是兩碼事,發明的時間也相差甚遠。
1350年,義大利的丹蒂製造出第一台結構簡單的機械回打點塔鍾答,日差為15~30分鍾,指示機構只有時針,可以視為最早的機械鍾。
1868年百達翡麗為匈牙利王族夫人製造了第一支手鐲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機械表。
3. 跑步是誰發明的
跑步起源於原始社會時期古人類的狩獵,原始社會生產力低下,為了獲得食物來源,早期人類不得不奮力奔跑追逐獵物以獲得食物來源,又或者是依靠奔跑來躲避各種各樣的危險,如野獸的追捕,各式各樣的突發意外等,跑步也自然而然的成為人類最早的最實用的運動之一。
我國歷史上也有關於跑步的記載,如誇父追日等神話傳說,至於演化成正式比賽項目,就應該追溯到第一屆的奧運比賽了,公元前七七六年,在希臘奧林匹克村就已經開創了「踏步式」跑法。
(3)跑表發明擴展閱讀
堅持跑步的好處:
1、美體塑形
跑步不但能燃燒脂肪,姿勢正確還能美體塑形,特別是能讓下垂的臀部變得圓翹,跑步時擺臂又能鍛煉胸廓周圍的肌肉,讓胸部更加挺翹。另外,養成跑步的習慣,可提高體內荷爾蒙分泌,讓你的肌膚伸直體態變得更年輕更緊致。
2、提高肺活量和心臟活力
跑步可以提高肺活量。在跑步的過程中,肺部的容量平均從5.8升上升到6.2升,同時,血液中氧氣的攜帶量也會大大增加。其次,可以提高心臟活力。運動中,心臟跳動的頻率和功效都大大提高,心跳、血壓和血管壁的彈性也隨著升高。擁有一個強壯的體魄對男性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3、提高睡眠質量和防治慢性病
對於亞健康人群,通過跑步,大腦的供血、供氧量可以提升25%,這樣夜晚的睡眠質量也會跟著提高。定期跑步能降低以下疾病的風險:乳腺癌、白內障、胃癌、抑鬱症、嚴重心臟病發作等。同時,皮膚、肌肉和結締組織也可以變得更加牢固。
4. 手錶誰發明的
世界上的第一隻手錶是於1868年由百達翡麗製造給匈牙利的Koscowicz伯爵夫人的。
在1904年,經營珠寶的法國商人路易斯·弗朗索瓦·卡地亞接到飛行員好友亞伯托·桑托斯·杜蒙的投訴:當駕駛飛機時要把懷表從口袋裡拿出來十分困難,希望他協助解決這個問題,以便在飛行途中也能看到時間。
因此卡地亞便想出了用皮帶及扣,將懷表綁在手上的方法,以解決好友的難題。而這種綁在手上的懷表,就是現今的手錶。
1911年卡地亞正式將這種形式的鍾表商業化,推出了著名的Santos手錶。自此以後,手錶便開始普及。
經歷一個世紀的改進,1967年瑞士人首度將石英鍾做成石英錶,手錶之後也由手動/自動上發條的形式,發展到用石英、電子等動力顯示時間,並混合了較為簡單的其他功能,例如計時、月相、量度脈搏等;現代手錶手錶增加了更多復雜的功能。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各國軍方意識到「免手提」腕錶的重要性,這才啟發了一般民眾對手戴腕錶的熱切需求。1926年,發明了第一塊自行上弦的腕錶,從1960年起,傳統的圓形表樣普遍受到民眾的喜歡。
瑞士對腕錶的進一步改進,就是把懷表所具有的計時、日歷、陀飛輪及自動發條裝置加以微型化,而裝設於腕錶上。1952年在美國、法國和瑞士各生產出一塊電子表。
1967年,納沙泰爾的電子鍾表中心開發出第一塊石英手腕錶,並在1970年以不同瑞士品牌的名字開始大量生產。自此,新的技術開始快速開發,不同品牌的手腕錶也開始迅速發展。
5. 機械手錶的原理是誰發明的
機械表(mechanical watch )通常可分為下列兩種:手動上鏈及自動上鏈手錶(AUTOMATIC)兩種。這內兩款機械的容動力來源皆是靠機芯內的發條為動力,帶動齒輪進而推動表針,只是動力來源的方式有異。手動上鏈的機械表是依靠手動擰動發條作動力,機芯的厚度較一般自動上發條的表薄一些,相對來說手錶的重量就輕。而自動上鏈的手錶,是利用機芯的自動旋轉盤左右擺動產生動力來驅動發條的,但相對來講手動上鏈手錶的厚度要比自動上鏈的小一些。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名士兵為了看錶方便,把表綁扎固定在手腕上,舉起手腕便可看清時間,比原來方便多了。1918年,瑞士一個名叫扎納·沙奴的鍾表匠,聽了那個士兵把表綁在手腕上的故事,從中受到啟發。經過認真思考,他開始製造一種體積較小的表,並在表的兩邊設計有針孔,用以裝皮製或金屬表帶,以便把表固定在手腕上,從此,手錶就誕生了。
6. 手錶是誰發明的
手錶的普及化要推遲至二十世紀初。在1904年,經營珠寶的法國商人劉易斯·弗朗索瓦·卡地亞(Louis Francois Cartier), 由於身為飛行員的好友Alberto Santos-Dumont向卡地亞投訴, 當駕駛飛機時要把懷表從口袋裡拿出來十分困難,希望他協助解決這問題,以便在飛行途中也能看到時間。
因此卡地亞便想出了用皮帶及扣,將懷表綁在手上的方法,以解決好友的難題。 而這種綁在手上的懷表,就是現今的手錶。
1911年卡地亞正式將這種形式的鍾表商業化,推出了著名的Santos手錶。自此以後,手錶便開始普及。
而經歷一個世紀的改進,手錶由手動/自動上發條的形式、到石英、電子等單純只有顯示時間功能, 及混合了較簡單其它功能,例如計時、月相、量度脈搏,到現代出現混合了更復雜功能電子手帳、MP3、手機等的手錶出現。
而部份手錶亦同時變成了手飾的一種,重點已不在顯示時間,而在於其設計、品牌、材質(如貴金屬及鑽石)等之上。
7. 鍾表是誰發明的
樓主問的應該是「現代鍾表」--基於鍾擺原理的計時器(周期計時器),這是版惠更斯於1657年發明的權!!!
而這之前的天文鍾,水漏沙漏,水運儀象台,甚至歐洲教堂的重錘鍾,等等,都是非周期計時器,實用性很差,應該不算是「現代鍾表」!!!
8. 鍾表的發明歷史
鍾表,也是由中來國人在源900多年前的北宋時期發明的。近日,筆者在上海遇見世界著名的鍾表大師、香港鍾表歷史學家矯大羽時,他激動地對記者說,經過數年的努力和求證,他提出的「中國人開創了鍾表史」這一觀點,已被世界鍾表界認可。
矯大羽說,中國古代有日晷、水鍾、火鍾、銅壺滴漏等,這只能算是古人的計時器。沒有嘀嗒嘀嗒的鍾表聲,都不能稱作鍾表。到了1090年,北宋宰相蘇頌主持建造了一台水運儀象台,每天僅有一秒的誤差。而且,它有擒縱器,正是擒縱器工作時能發出嘀嗒嘀嗒的聲音。這就是鍾表與計時器的區別。國際鍾表界都把擒縱器視為鍾表的心臟。在瑞士,他找到了一本世界鍾表界的權威書刊上寫到:「現代機械鍾表中使用的擒縱器源自中國古代蘇頌的發明。」之後,他又在英國著名科技史家李約瑟的一本書中,找到了他的一段話:「蘇頌把鍾表機械和天文觀察儀器結合以來,在原理上已經完全成功,他比羅伯特·胡克先行了六個世紀,比方和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