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金屬活字印刷術到底是中國還是韓國發明的
金屬活字印刷與活字印刷並非同一概念,金屬活字印刷最早為高麗人發明。
巴黎國立圖書館藏的一本漢文書——高麗青州牧興德寺印刷的《白雲和尚抄錄佛祖直指心體要節》,年代大概在1377年,被認為是金屬活字印刷的。這也成為朝鮮民族最先發明金屬活字印刷的根據。另外,朝鮮半島還保存有15世紀的大量銅活字印本,比古騰堡活字版的《聖經》稍早一些。因此,朝鮮民族被普遍認為率先發明了金屬活字。
具體來說,李氏王朝政府1403年開始鑄造銅活字,之後陸續幾次大規模鑄造,每次數量大概在幾十萬字。1434年鑄造的「甲寅字」,字體美觀,又稱「衛夫人字」。1436年的「丙辰字」則被認為是鉛活字,比古騰堡鉛活字要早十幾年。
甚至還有朝鮮半島的學者認為,他們有幾種古本是13世紀用金屬活字印刷的。
根據朝鮮古書記載,李朝時代的印本「大半活板之本」。美國的東亞印刷史學家艾思仁研究認為,朝鮮曾經34次鑄造過金屬活字,大多為政府所鑄。總之,朝鮮金屬活字史相當輝煌。
中國是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發明國,但在金屬活字印刷方面並不領先。
其實,在歐洲誰最先發明金屬活字印刷術,各國也不是沒有爭議。荷蘭、法國、義大利都有人考證說自己國家佔先。但「古騰堡發明說」是唯一既有印本實物,又有文獻為證的。世界公認的是:古騰堡是活字印刷發明大軍中最響亮的名字。
❷ 印刷術是韓國發明的嗎
宋仁宗慶歷元年至八年間,即公無1041-1048年間,一位名叫畢升的普通勞動者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據沈括的《夢溪筆談》一書中記載,畢升的活字印刷術可以分為三個主要步驟:首先要在膠泥製成的小方塊上刻好一個個的單字,放在火上燒硬,變成陶活字。平時將這些陶活字裝入紙袋,按照字音韻母的次序排列在木格里。其次,依照稿本揀出所需要的陶活字,排在一塊鐵版上,字下放一層脂蠟和紙灰,放到火上烘烤,脂臘熔化後,再用另一塊鐵版在上面壓一壓,使字面平整,待鐵版冷卻,_所排的字就固定在鐵版上,這就是排版。最後一個步驟就是施墨印刷。印刷完畢,將鐵版重新放到火上燒,脂蠟一化,便可將活字揀出來,再放回紙袋中,排到木格里,以備再用。
沈括比畢升小十幾歲,是同時代的人,而且畢升製造的陶活字後來歸沈括的侄子所有,因此,沈括《夢溪筆談》中關於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的記載是翔實可信的。
然而,一些歐洲人曾經把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歸功於谷騰堡。谷騰堡是西德人。他發明鉛活字印刷術,大約是公元1440-1448年間的事,比畢升發明陶活字印刷術整整晚了400年。
活字印刷術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是中國對世界文化的重大貢獻。
象任何發明創造一樣,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是有它的社會需要、物質基礎和技術條件的。中國社會進步到北宋時期,由於經濟的發展、商業的繁榮和文化的興盛,都需要迅速地大量地傳播信息。活字印刷術正是為解決這個社會需要所提出的問題而產生的。印刷術必須用紙和墨。中國早在漢代就發明了紙和油煙、松煙兩種墨。紙和墨的發明為活字印刷術的誕生奠定了物質基礎。戰國秦漢以來出現的印章和拓碑等復制文字、圖畫的方法又為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提供了技術條件。
顧名思義,印刷術的「印」字,本身就含有印章和印刷兩種意思;「刷」字,是拓碑施墨這道工序的名稱。從印刷術的命名中已經透露出它跟印章、拓碑的血緣關系。印章和拓碑是活字印刷術的兩個淵源。
早在公元前4世紀,即戰國時期,私人印章就已經很流行了。那時稱為「璽」。秦始皇滅六國,得楚和氏璧,鑿國璽,「璽」字從此被封建帝王所壟斷。皇帝的印章才得稱璽,一般人的璽只好稱印稱章。漢代印章盛行。起初的印章多是凹入的陰文,用於封泥之上,後來紙張流行,封泥逐漸失去效用,水印起而代之,凸起的陽文多起來。印章創造了從反刻的文字取得正字的方法,陽文印章提供了一種從陽文反寫的文字取得陽文正寫的文字的復制技術。
印章的面積本來很小,只能容納姓名或官爵等幾個文字。東晉時期,道教興起。道教的一派注重符錄。他們在桃木棗木上刻文字較長的符咒,從而擴大了印章的面積。據晉代葛洪的《抱朴子》一書中記載,道家有一種刻著120個字的復印。可見當時已經能夠用蓋印的方法復制一篇短文了。這實際上就是雕版印刷術的先驅。
拓碑是印刷術的另一個淵源。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但當時儒家典籍全憑經師口授,學生筆錄。因此,不同的經師傳授同一典籍也難免會有差異。漢靈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政府立石將重要的儒家經典全部刻在上面,作為校正經書的標准本。為了免除從石刻上抄錄經書的勞動,大約在公元4世紀左右,人們發明了拓碑的方法。拓碑的方法很簡便。把一張堅韌的薄紙浸濕後敷在石碑上,再蒙上一張吸水的厚紙,用毛刷輕敲,到紙陷入碑上刻字的凹穴時為止,然後揭去外面的厚紙,用棉絮或絲絮拍子,蘸著墨汁,輕輕地均勻地往薄紙上刷拍,等薄紙干後揭下來,便是白字黑地的搨本。這種拓碑的方法,跟雕板印刷的性質相同,所不同的是,碑帖的文字是內凹的陰文,而雕板印刷的文字是外凸的陽文。石碑上的文字是陰文正寫。拓碑提供了從陰文正字取得正寫文字的復制技術。後來,人們又把石碑上的文字刻在木板上,再從而傳拓。唐代大詩人杜甫在詩中曾說:「嶧山之碑野火焚,棗木傳刻肥失真」。這和雕板印刷已經所差無幾了。
在唐代,印章與拓碑兩種方法逐漸發展合流,從而出現了雕板印刷術。唐穆宗長慶四年十二月十日,即公元825年1月2日,詩人元稹為白居易《長慶集》作序,說到當時楊州和越州一帶處處有人將白居易和他自己的詩「繕寫模勒」,在街上售賣或用來換茶酒。「模勒」就是刊刻。這是現存文獻中有關雕板印刷術的最早記載。公元836年,唐文宗根據東川節度使馮宿的報告,下令禁止各道私置日歷版。馮宿在他的報告中說:「每年中央司天台還沒奏請頒布新歷書的時候,民間私印的歷書已飛滿天下。」可見當時民間從事雕板印刷業的人是很多的。1900年在甘肅敦煌縣千佛洞發現的藏書中有一卷雕板印刷的《金剛經》,其末尾題著「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為二親敬造」一行字。咸通九年,即公元868年。這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有確切日期的最早的印刷品。這書的形式是卷子,長約1丈6尺,由7個印張粘接而成。最前面是一幅扉畫,畫的是釋迦牟尼在只樹給孤獨園說法的情景。其餘印的是《金剛經》全文。這個卷子圖文都非常精美,雕刻的刀法細膩,渾朴凝重,說明當時刊刻印刷的技術都達到了相當純熟的程度。
隨著印刷品種和數量的急劇增長,每印一種書就要雕刻一回板,耗費的人力物力相當可觀。於是,就向人們提出尋求一種更簡便、更經濟的印刷技術。至遲到唐代後期,已經有了用單個佛象印連續重復印製的千佛象手卷。過去英、法、德、日等國家的考古隊在中國新疆各地曾發現過大量的這種千佛像手卷。英國博物館藏有一幅這樣的手卷,全長17英尺,約合5.18米,上面印著468個佛像。另外,在雕板過程中,刻錯字是難以避免的。如果刻錯一個字就廢掉一塊板太可惜、太浪費了。聰明的工匠們想出一個補救的辦法,就是用鑿子將錯字挖掉,再用一塊同樣大的木塊刻好字補上。這些都為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提供了經驗、借鑒。由此可見,雖然活字印刷術是畢升個人的發明創造,但這裡面確實凝聚著前朝歷代很多勞動者的智慧。
呵呵`
❸ 韓國說活字印刷是他們發明的,誰知道證據是什麼我好像聽說08年奧運前他們在一個佛塔中無意中發現了某
他們說的應該事木頭的活字印刷吧。
❹ 為什麼說活字印刷術是韓國人祖先發明的
一手證據是《白雲和尚抄錄佛祖直指心體要節》(下稱《直指》)。韓國駐華使館官方網站稱:2001年6月,《直指》終於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最古老的金屬活字印刷品;2005年9月韓國政府資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清州為《直指》舉行了大型紀念活動。
另外一手是他們根據《夢溪筆談》的記載對畢升的泥活字進行了還原,發現了「問題」,例如「易碎」、「不牢固」等等。韓國學者提出,畢升僅僅還停留在理論階段,只是一個設想,並沒有付諸實施。
面對韓國的兩手證據,中國提出了「活字實物」、「印刷物文物」和「印刷發展史」三方面的證據。
依照《夢溪筆談》中的記述,後人完全可以再造畢升當年發明的活字,清朝就有蘇州李瑤、安徽涇縣翟金生用畢升遺法制泥活字證明可行。而在當代,北京印刷學院課題組在2002年完成了這一工作,對韓國學者「易碎」、「常使活字掉下來」等質疑作了明確的否定。
該課題組按照《夢溪筆談》「薄如錢唇」的描述製作了1.2厘米高和0.6厘米高兩種規格的活字,經專業測試和印刷試驗,不存在「易碎」問題。該課題組介紹,韓國學者製作的活字易碎可能是因為太薄或者燒制工藝不成熟。
至於韓國學者質疑「常使活字掉下來」,課題組根據當時配方松香、蜂蠟和紙灰,只要粘葯用量配比合理,固版和拆版的效果都很好,黏著力也不差。課題組認為,韓國學者提出的問題實際上是由於使用了不良配葯,或者是固版所用的粘葯與畢升原法不同。
除了今人對活字的「復活」,出土文物對中國四大發明也提供了有力的證據。近年不斷發現比韓國《直指》要早得多的印刷本,寧夏賀蘭山山嘴溝石窟里發現的西夏(1038-1227)文獻甚至詳細記錄了參與印刷各個工序的人員名單。
從印刷發展史的角度看,必然先有雕版印刷,後有活字印刷。雕版印刷起源於中國,最晚在唐代已經發明。
❺ 活字印刷術韓國申遺成功,是真的嗎
這類事件,一個是我們自己不懂傳承,一個是無理取鬧,自卑過頭,越鬧越顯示自己的空虛。
不過有韓國人出來說過,他們對那麼多次的申遺感到奇怪,不知道也不支持。究竟韓國××申遺的真實性如何,會不會是網路推手的行為我都懷疑。
另外,韓國人如果真的那麼沒有自信什麼都說是自己的,那中國上下五千年名人多的是,珍寶的也多的是,完全可以隨便撈起個面盆就說他們發明的。如果我們每次都和他們吵來吵去還真的難為我們中國人了啊。
❻ 韓國申報發明「活字印刷術」成功了我疑問
是呀.標準的精神文化盜取者...關鍵是這些東西也能給他偷了去。
❼ 韓國在爭奪發明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權!
1965年在浙江溫州白象塔內發現的刊本《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經鑒定為北宋元符至崇寧(1100~1103)年活字本。這是畢升活字印刷技術的最早歷史見證。
如果韓國人想搶,麻煩他們找出比這年代更早的活字印刷刊本!
❽ 為什麼韓國人說我活字印刷是他們的發明
不可能,最古老的鉛活字模型是德國人發明,他們用銅條做成條模,也是受到我國的泥活字及木活字後來的雕板的啟發,最發明湯姆生鑄字機,才有鉛活字,我國最早們的金剛經就是木活字所人工印出來的,韓國那有那麼早?
❾ 韓國把我國活字印刷申遺成功了!是他門發明的嗎
當然不是他們發明的啦~是我國宋朝畢升發明的..你看這次奧運會開幕式不是有一段表演就是活字印刷術么?所以說就是中國發明的,難道中國會當著全世界的面把韓國文化放到自己的文化介紹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