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懷丙撈牛的原理是什麼 生活中有哪些這樣的例子
應該是懷丙浮牛,他的的原理其實就是利用了水的浮力。當船體里裝滿土石時,船的重量就會增加,船的重力勢能就會增加,所以船體會下降。當船體的土石慢慢減少的時候,船重量也就減少了,同時船體的重力勢能也隨之減小,而這時與重力勢能保持相平衡的能也就是水的浮力,就會隨之增加。所以船體上升,鐵牛也就跟著浮起來了。其實這個典故就是運用了能量守恆定律,不過當時的船也一定要夠大,否則一葉孤舟所承受的浮力也是不可能浮牛的。
生活中的例子有車子油箱那個油表顯示器就是靠浮力。還有大型農場里的牲畜自動飲水槽都是。潛水艇、氫氣球、輪船、密度計、用浮筒打撈沉船等都是浮力的應用。
2. 田忌是戰國時期的軍事家懷丙是唐朝出色的工程師愛迪生是英國發明的對還是錯
田忌是戰國時期的軍事家 √
懷丙是唐朝出色的工程師 × 宋朝
愛迪生是英國發明家 × 美國
3. 懷丙是我國唐朝傑出的發明家對錯
不對,懷丙是北宋人。嚴格的說,他是工程家,也不是發明家。
4. 《打撈鐵牛》一文中,懷丙是運用了什麼物理學原理(簡要回答)急急急!在線等!!!
浮力嘛,把船裝了泥開到牛那,那繩子綁住鐵牛,再把泥扔河裡,牛就跟船浮起來,不是水的浮力是什麼。
5. 我國歷史上像懷丙那樣在科學技術上有創造發明的卓越人物有許多,你知道哪些
蔡倫、張衡、張仲景、祖沖之、酈道元、賈思勰、孫思邈、畢升、沈括、郭守敬、李時珍、徐光啟、裴秀、葛洪、僧一行、蘇頌、王禎、宋應星、王清任、梅文鼎等等。
6. 田忌賽馬懷丙的智慧在於什麼
一是劣勢中找到優勢。世上不是沒有好馬,只是缺少伯樂;相信自己總有自己獨到的優勢所在。
二是學會取捨。什麼都想得到,往往什麼都得不到,舍掉小我成就大我是上策。
三是以己之長攻敵之短。
四是先謀後戰。謀略在先事半功倍,焉有不勝之理。
五是在局部,從沒有以弱勝強,實力永遠是取勝的基礎。
六是了解對手,隱藏自己。過多過早的暴露自己已失先機,只能被動挨打,知己知彼,隱藏自己,才能百戰不殆。
七是做事情換一種思維,也許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我們常常要出奇制勝,不要拘泥於形式,有想創新,有些事情,換一個想法,會有另一番天地。
7. 懷丙和尚撈鐵牛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
在我國古代巧用浮力原理的事例還多得很。與曹沖稱象相似的,還有山西省永濟縣的鐵牛搬家。
北宋時候(960年—1127年),山西河中府的黃河上,有一座浮橋。浮橋又叫舟橋,是用粗鐵索將許多小船並排地連接而成的。這座橋是用四根大鐵鏈把許多小船串連起來,再在鐵鏈上架上木板搭成的。在浮橋兩邊的河岸上,各有四頭大鐵牛,每頭都有幾千千克重。把每根鐵鏈的一頭緊緊地拴在鐵牛的身上。這樣,浮橋既牢固,又穩當。
有一年夏天,黃河河水暴漲,把浮橋沖斷了,連岸上的大鐵牛,也被拖到水底下去了。這么一來,浮橋兩邊的人們,有事過不了河,很不方便,紛紛要求官府快一點把浮橋修好。可是要修好這座浮橋,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就拿拴浮橋的鐵牛來說,一頭鐵牛有幾千千克重,一下子怎麼能鑄造得出來?於是決定把原來的鐵牛從水底下撈上來。可是黃河水那麼深,又那麼急,鐵牛那麼重,怎麼個撈法呢?人們一時都想不出辦法來。於是,官府貼了一張告示,要大家一起來出謀劃策。
這時,一個和尚說「我來試試看,鐵牛是被水沖走的,我還叫水把它們送回來」。和尚先請熟悉水性的人潛到水底,摸清了鐵牛沉沒的地方。他讓人准備兩只很大的木船,船艙里裝滿泥沙,慢慢地行駛到鐵牛沉沒的地方。船停穩了,他叫人把兩只船並排拴得緊緊的,用結實的木料反搭個架子,跨在兩只船上。又請熟悉水性的人帶了很粗的繩子潛到水底,把繩子的一頭牢牢地拴住鐵牛,繩子的另一頭綁在兩只大船之間的架子上。
准備工作做好了,和尚請水手們一起動手,把船上的泥沙都鏟到黃河裡去。船里的泥沙慢慢地少了,船身慢慢地向上浮,拉住鐵牛的繩子越綳越緊,靠著水把船向上托的浮力,鐵牛從淤泥里一點一點地向上拔。
船上的泥沙搬空了,鐵牛也離開了河底。和尚讓水手使勁劃槳,兩只大船終於把水裡的鐵牛拖回到岸邊。和尚用同樣的辦法把一隻一隻大鐵牛都拖了回來。
這個和尚就是懷丙。
現代打撈沉船也是利用浮力。辦法是派潛水員下潛到沉船地點,清理現場,給沉船拴上好些個軟浮筒;這些浮筒原來是癟塌塌的,充氣後脹大,產生浮力,將沉船拉上水面;最後用拖船將沉船拉回來。這與懷丙和尚打撈鐵牛,真是異曲同工呢!
8. 懷丙為了撈鐵牛,做了四項工作,分別是什麼
潛水找鐵牛— —備船裝沙——拴船搭架——拴鐵牛連架。
9. 懷丙的資料
古代工程師:懷丙和尚
宋朝有一個著名的和尚,法名懷丙,北宋真定(今河北正定縣)人。據史書記載,懷丙和尚天生聰明善思,曾多次解決當時困難重重的工程難題。
一、神奇換腐柱
真定府曾經建造了一座十三級的木質佛塔,氣勢宏偉。後來,塔佛中部一木柱爛了,佛塔向西北方向傾倒,當時沒有一位工匠能想出辦法扶正它。這事傳到了懷丙和尚的耳里,他先是丈量了爛了那根木柱的長度,然後准備了一根同尺寸的木柱,並請人幫他抬到了木塔中部。
之後,懷丙支走了幫忙的人,關起門來施工。許久以後,懷丙把爛柱子換成了新柱子。神奇的是,人們卻沒有聽到他使用斧子、鑿子等工具的聲音。
二、巧思正石橋
趙州洨河上建造了一座石橋,為了使橋梁堅固,工匠在石頭里灌了熔化的鐵水。但有些貪得蠅頭小利的人盜走了石頭里的鐵,大橋因此傾斜。上千名工匠試圖扶正大橋,都無功而返。
懷丙和尚說,往橋下石頭中灌鐵,可以扶正。鄉民們踴躍捐助石塊。懷丙和尚在石頭上鑿洞,溶化鐵水橫貫其中,果然扶正了石橋。
(9)懷丙發明了什麼擴展閱讀:
河中府(今陝西永濟縣西)有座浮橋,原先用八尊鐵牛牽引固定,每頭鐵牛重幾萬斤。宋英宗趙曙治平年間(1064~1068年)發生了洪水,浮橋因此被沖垮,連鐵牛也滾進了河裡。為了將鐵牛打撈出水面,皇帝派了許多賢能之士出謀劃策,終未能如願。
正當人們正發愁時,懷丙和尚說自己有辦法可以讓鐵牛回到原位。只見他讓人打造兩艘大船,將船內裝滿泥沙和石塊,然後將船開到鐵牛沉沒處。他請人帶了結實的繩子潛入水底,先把繩子的一頭拴在鐵牛身上,再把繩子的另一頭拴在船上。
拴好繩子之後,懷丙和尚立請眾人將船上的沙石鏟入河中,河底的鐵牛依靠木船的浮力,逐漸離開河底淤泥懸在水中,人們也奮力地將鐵牛拖到原來的位置。聰明的和尚使兩岸浮橋連結起來,成為流傳一時的佳話。
轉運使張燾把懷丙巧撈鐵牛的事呈報給了朝廷,朝廷就賜給懷丙一件紫衣(即紫袍。唐制三品以上官吏著紫袍)。懷丙和尚撈鐵牛這件事,離現在已有一千多年了,那時他就能利用水的浮力撈鐵牛,實在了不起!由於懷丙智力超人,他的事跡也就不斷為後人所傳唱。
10. 懷丙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北宋出色的工程家,河北真定(今河北正定縣)人。據史書記載,懷丙和尚聰明善思,曾多次解決當時誰也解決不了的工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