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是bt項目
BT投資是BOT的一種變換形式,是指一個項目的運作通過項目管理公司總承包後,由承包方墊資進行建設,建設驗收完畢再移交給項目業主。BOT是對Build-Own-Transfer(建設—擁有—轉讓)和Build-Operate-Transfer(建設—經營—轉讓)形式的簡稱,現在通常指後一種含義。而BT是BOT的一種歷史演變,即Build-Transfer(建設—轉讓),政府通過特許協議,引入國外資金或民間資金進行專屬於政府的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完工後,該項目設施的有關權利按協議由政府贖回。
通俗地說,BT投資也是一種「交鑰匙工程」,社會投資人投資、建設,建設完成以後「交鑰匙」,政府再回購,回購時考慮投資人的合理收益。除了BT演變方式外,BOT的演變形式還有BOOT方式,即建設—擁有—運營—移交;BOO方式,即建設—擁有—運營;BLT方式,即建設—租賃—移交;BOOST方式,即建設—擁有—運營—補貼—移交;BTO方式,即建設—移交—運營等。標准意義的BOT項目較多,但類似BOT項目的BT卻並不多見。
B. bt項目的模式介紹
眾所周知的金融危機給國際國內的固定資產投資,工程建設都帶來了很大的沖擊,許多企業資金鏈斷裂,上下游產業鏈條不能有效銜接,一些想建設或正在建設的項目不能實施,同樣作為建築總承包企業也面臨業務量的萎縮。 BT模式作為一種新興的工程建設管理模式,在國內得到了蓬勃發展,較好的解決了因為建設單位資金緊張而不能實施工程的難題,尤其是一些政府牽頭開發投資的公益性項目應用較多。BT模式具體是指業主授權BT承包商對項目通過融資建設,建設後整體移交給業主,業主用建設期間以及工程完成以後所募集的資金,以償付企業的融資本金及利息的一種新型的項目管理模式。
一些現金流充足的企業,業績較好,有一定融資能力的總承包企業就可以採用BT模式,擴大企業的業務量,延伸企業經營的范圍,擴大市場佔有量。通俗地說,BT投資也是一種「交鑰匙工程」,社會投資人投資、建設,建設完成以後「交鑰匙」,政府再回購,回購時考慮投資人的合理收益。除了BT演變方式外,BOT的演變形式還有BOOT方式,即建設—擁有—運營—移交;BOO方式,即建設—擁有—運營;BLT方式,即建設—租賃—移交;BOOST方式,即建設—擁有—運營—補貼—移交;BTO方式,即建設—移交—運營等。標准意義的BOT項目較多,但類似BOT項目的BT卻並不多見。 BT模式最大的風險仍然是資金,其次是市場價格。總承包企業應有優良的企業信譽,在危機面前或者危機來臨,信譽才是最好的護路神,有了好的信譽,企業在融資,在供應商、分包商等上下游產業鏈上才能尋求更多的合作夥伴,共同把蛋糕做大做好。筆者所在公司有著20多年的建築施工管理積累,作為國家第一批特級總承包企業之一,無論在建築產品、市場信譽、合作夥伴等方方面面都有著很強的集聚效應和整合功能。
在意識方面,無論是企業的所有者還是經營者,從思想意識上要有一個充分的准備,要進行角色和工作思路的轉換;在人才方面,要有懂得BT模式具體做哪些工作的專門人才,每一項工作如何去開展,做到什麼深度,挖掘哪些潛力,能創造出多大利潤。
C. bt的BT項目的建設背景
1.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高速發展及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實施,基礎設施投資的銀根壓縮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如何籌集建設資金成了制約基礎設施建設的關鍵。
2. 原有的投資融資格局存在重大的缺陷,金融資本、產業資本、建設企業及其關聯市場在很大程度上被人為阻隔,資金缺乏有效的封閉管理,風險和收益分擔不對稱,金融機構、開發商、建設企業不能形成以項目為核心的有機循環閉合體,優勢不能相補,資源沒有得到合理流動與運用。
D. BT項目和一般的工程項目有什麼區別
政府和企業關系的區別。
1、投資人承擔的風險不同。在BT模式中,政府將項目的建設融資風險全部轉嫁到投資人身上,且要為項目公司承擔連帶責任。而PPP模式中要求風險共擔,但是投資人也多了運營期風險。
2、對投資人的能力要求不同。BT項目中更看重投資人的融資和建設能力,PPP項目中加上了投資人對項目的運營能力的考察。
3、有無運營期。BT項目沒有運營階段,PPP項目必須有這一階段。
E. MP4是誰發明的
視頻編解碼器
維基網路,自由的網路全書
視頻編解碼器,是指一個能夠對數字視頻進行壓縮或者解壓縮的程序或者設備。通常這種壓縮屬於有損數據壓縮。歷史上,視頻信號是以模擬形式存儲在磁帶上的。隨著Compact Disc的出現並進入市場,音頻信號以數字化方式進行存儲,視頻信號也開始使用數字化格式,一些相關技術也開始隨之發展起來。
音頻和視頻都需要可定製的壓縮方法。工程師和數學家們嘗試了很多種不同的辦法來試圖解決這個問題。
一個復雜的平衡關系存在於以下因素之間:視頻的質量、用來表示視頻所需要的數據量(通常稱之為碼率)、編碼演算法和解碼演算法的復雜度、針對數據丟失和錯誤的魯棒性(Robustness)、編輯的方便性、隨機訪問、編碼演算法設計的完美性、端到端的延時以及其它一些因素。
應用
在日常生活中,視頻編解碼器的應用非常廣泛。例如在DVD(MPEG-2)中,在VCD(MPEG-1)中,在各種衛星和陸上電視廣播系統中,在互聯網上。在線的視頻素材通常是使用很多種不同的編解碼器進行壓縮的,為了能夠正確地瀏覽這些素材,用戶需要下載並安裝編解碼器包--一種為PC准備的編譯好的編解碼器組件。
由用戶自己來進行視頻的壓縮已經隨著DVD刻錄機的出現而越來越風行。由於商店中販賣的DVD通常容量比較大(雙層)而目前雙層DVD刻錄機還不太普及,所以用戶有時候會對DVD的素材進行二次壓縮使其能夠在一張單面DVD上完整地存儲。
視頻編解碼器設計
一個典型的數字視頻編解碼器的第一步是將從攝像機輸入的視頻從RGB色度空間轉換到YCbCr色度空間,而且通常還伴有色度抽樣來生成4:2:0格式的視頻(有時候在隔行掃描的情況下會採用4:2:2的抽樣方式)。轉換到YCbCr色度空間會帶來兩點好處:1)這樣做部分的解除了色度信號中的相關性,提高了可壓縮能力。2)這樣做將亮度信號分離出來,而亮度信號對視覺感覺是最重要的,相對來說色度信號對視覺感覺就不是那麼重要,可以抽樣到較低的解析度(4:2:0或者4:2:2)而不影響人觀看的感覺。
在真正的編碼之前,對空域或者時域抽樣可以有效地降低原始視頻數據的數據量。
輸入的視頻圖像通常被分割為宏塊分別進行編碼,宏塊的大小通常是16x16的亮度塊信息和對應的色度塊信息。然後使用分塊的運動補償從已編碼的幀對當前幀的數據進行預測。之後,使用塊變換或者子帶分解來減少空域的統計相關性。最常見的變換是8x8的離散餘弦變換(DCT for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變換的輸出系數接下來被量化,量化後的系數進行熵編碼並成為輸出碼流的一部分。實際上在使用DCT變換的時候,量化後的二維的系數通常使用Zig-zag掃描將系數表示為一維的,再通過對連續0系數的個數和非0系數的大小(Level)進行編碼得到一個符號,通常也有特殊的符號來表示後面剩餘的所有系數全部等於0。這時候的熵編碼通常使用變長編碼。
解碼基本上執行和編碼的過程完全相反的過程。其中不能被完全恢復原來信息的步驟是量化。這時候,要盡可能接近的恢復原來的信息。這個過程被稱為反量化,盡管量化本身已經註定是個不可逆過程。
視頻編解碼器的設計通常是標准化的,也就是說,有發布的文檔來准確的規范如何進行。實際上,為了使編碼的碼流具有互操作性(即由A編碼器編成的碼流可以由B解碼器解碼,反之亦然),僅僅對解碼器的解碼過程進行規范就足夠了。通常編碼的過程並不完全被一個標准所定義,用戶有設計自己編碼器的自由,只要用戶設計的編碼器編碼產生的碼流是符合解碼規范的就可以了。因此,由不同的編碼器對同樣的視頻源按照同樣的標准進行編碼,再解碼後輸出圖像的質量往往可能相差很多。
常用的視頻編解碼器
很多視頻編解碼器可以很容易的在個人計算機和消費電子產品上實現,這使得在這些設備上有可能同時實現多種視頻編解碼器,這避免了由於兼容性的原因使得某種占優勢的編解碼器影響其它編解碼器的發展和推廣。最後我們可以說,並沒有那種編解碼器可以替代其它所有的編解碼器。下面是一些常用的視頻編解碼器,按照它們成為國際標準的時間排序:
H.261
H.261主要在老的視頻會議和視頻電話產品中使用。H.261是由ITU-T開發的,第一個使用的數字視頻壓縮標准。實質上說,之後的所有的標准視頻編解碼器都是基於它涉及的。它使用了常見的YCbCr顏色空間,4:2:0的色度抽樣格式,8位的抽樣精度,16x16的宏塊,分塊的運動補償,按8x8分塊進行的離散餘弦變換,量化,對量化系數的Zig-zag掃描,run-level符號影射以及霍夫曼編碼。H.261隻支持逐行掃描的視頻輸入。
MPEG-1第二部分
MPEG-1第二部分主要使用在VCD上,有些在線視頻也使用這種格式。該編解碼器的質量大致上和原有的VHS錄像帶相當,但是值得注意的是VCD屬於數字視頻技術,它不會像VHS錄像帶一樣隨著播放的次數和時間而逐漸損失質量。如果輸入視頻源的質量足夠好,編碼的碼率足夠高,VCD可以給出從各方面看都比VHS要高的質量。但是為了達到這樣的目標,通常VCD需要比VCD標准要高的碼率。實際上,如果考慮到讓所有的VCD播放機都可以播放,高於1150kbps的視頻碼率或者高於352x288的視頻解析度都不能使用。大體來說,這個限制通常僅僅對一些單體的VCD播放機(包括一些DVD播放機)有效。MPEG-1第三部分還包括了目前常見的*.mp3音頻編解碼器。如果考慮通用性的話,MPEG-1的視頻/音頻編解碼器可以說是通用性最高的編解碼器,幾乎世界上所有的計算機都可以播放MPEG-1格式的文件。幾乎所有的DVD機也支持VCD的播放。從技術上來講,比起H.261標准,MPEG-1增加了對半像素運動補償和雙向運動預測幀。和H.261一樣,MPEG-1隻支持逐行掃描的視頻輸入。
MPEG-2第二部分
MPEG-2第二部分等同於H.262,使用在DVD、SVCD和大多數數字視頻廣播系統和有線分布系統(cable distribution systems)中。當使用在標准DVD上時,它支持很高的圖像質量和寬屏;當使用在SVCD時,它的質量不如DVD但是比VCD高出許多。但是不幸的是,SVCD最多能在一張CD光碟上容納40分鍾的內容,而VCD可以容納一個小時,也就是說SVCD具有比VCD更高的平均碼率。MPEG-2也將被使用在新一代DVD標准HD-DVD 和 Blu-Ray(藍光光碟)上。從技術上來講,比起MPEG-1,MPEG-2最大的改進在於增加了對隔行掃描視頻的支持。MPEG-2可以說是一個相當老的視頻編碼標准,但是它已經具有很大的普及度和市場接受度。
H.263
H.263主要用在視頻會議、視頻電話和網路視頻上。在對逐行掃描的視頻源進行壓縮的方面,H.263比它之前的視頻編碼標准在性能上有了較大的提升。尤其是在低碼率端,它可以在保證一定質量的前提下大大的節約碼率。
MPEG-4第二部分
MPEG-4第二部分標准可以使用在網路傳輸、廣播和媒體存儲上。比起MPEG-2和第一版的H.263,它的壓縮性能有所提高。和之前的視頻編碼標準的主要不同點在於,「基於對象」(Object-oriented)的編碼方法和一些其它並非用於提高通常視頻編碼壓縮率的技術。當然它也引入了一些提高壓縮能力的技術,包括一些H.263的技術和1/4像素的運動補償。和MPEG-2一樣,它同時支持逐行掃描和隔行掃描。
MPEG-4第十部分
MPEG-4第十部分技術上和ITU-T H.264是相同的標准,有時候也被叫做「AVC」)。 這個剛剛制定完成的標準是ITU-T VCEG和ISO/IEC MPEG合作完成的性能最優的視頻編碼標准,並且在已經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應用。該標准引入了一系列新的能夠大大提高壓縮性能的技術,並能夠同時在高碼率端和低碼率端大大超越以前的諸標准。已經使用和將要使用H.264技術的產品包括例如索尼公司的PSP,Nero公司的Nero Digital 產品套裝,蘋果公司的Mac OS X v10.4,以及新一代DVD標准HD-DVD和藍光光碟(Blue-Ray)。
DivX,XviD和3ivx
DivX,XviD和3ivx視頻編解碼器基本上使用的都是MPEG-4第二部分的技術,以後綴*.avi, *.mp4, *.ogm 或者 *.mkv 結尾的文件有一部分是使用這些視頻編解碼器的。
WMV
WMV(Windows Media Video)是微軟公司的視頻編解碼器家族,包括WMV 7、WMV 8、WMV 9、WPV 10。這一族的編解碼器可以應用在從撥號上網的窄帶視頻到高清晰度電視(HDTV)的寬頻視頻。使用Windows Media Video用戶還可以將視頻文件刻錄到CD、DVD或者其它一些設備上。它也適用於用作媒體伺服器。WMV 可以被看作是MPEG-4的一個增強版本。最新的WMV的版本是正在SMPTE制定中的VC-1標准。WMV-9(VC-1,開發代號為「Corona」)剛推出的時候稱為VC-9,之後才被電影電視工程師協會(SMPTE)改稱為VC-1(VC指Video Codec)。
RealVideo
RealVideo是由RealNetworks公司開發的視頻編解碼器。近幾年曾經有段時間的低迷,之後又獲得市場的青睞。最近尤其在BT電影界格外受寵。
Sorenson 3
Sorenson 3是由蘋果公司的軟體QuickTime使用的一種編解碼器。很多網際網路上的QuickTime格式的視頻都是這種編解碼器壓縮的。
Cinepak
Cinepak同樣是由蘋果公司的軟體QuickTime使用的一種很老的編解碼器,好處是即使很老的計算機(如486)也都支援並且能順利播放。
Indeo Video
Indeo Video Indeo Video 是由 Intel 所研發的編解碼器。
上面提到的編解碼器都有各自的優點和缺點,經常可以看到有對這些編解碼器進行比較的文章,這時候最重要的同時考慮編碼的碼率和清晰度(常說的律失真特性,魯棒性)。
H.264/MPEG-4 AVC
維基網路,自由的網路全書
H.264, 或者 MPEG-4 第十部分,是由ITU-T視頻編碼專家組(VCEG)和ISO/IEC運動圖像專家組(MPEG)聯合組成的聯合視頻組(JVT,Joint Video Team)提出的高度壓縮數字視頻編解碼器標准。ITU-T的H.264標准和ISO/IECMPEG-4第10部分(正式名稱是ISO/IEC 14496-10)在編解碼技術上是相同的,這種編解碼技術也被稱為AVC,即高級視頻編碼(Advanced Video Coding)。該標准第一版的最終草案(FD)已於2003年5月完成。
H.264是ITU-T以H.26x系列為名稱命名的標准之一,同時AVC是ISO/IEC MPEG一方的稱呼。這個標准通常被稱之為H.264/AVC (或者 AVC/H.264 或者 H.264/MPEG-4 AVC or MPEG-4/H.264 AVC)而明確的說明它兩方面的開發者。該標准最早來自於ITU-T的稱之為H.26L的項目的開發。H.26L這個名稱雖然不太常見,但是一直被使用著。有時候該標准也被稱之為"JVT 編解碼器",這是由於該標準是由JVT組織並開發的(作為兩個機構合作開發同一個標準的事情並非空前,之前的視頻編碼標准MPEG-2也是由MPEG和ITU-T兩方合作開發的--因此MPEG-2在ITU-T的命名規范中被稱之為H.262)。
H.264/AVC項目最初的目標是希望新的編解碼器能夠在比相對以前的視頻標准(比如MPEG-2或者H.263)低很多的碼率下(比如說,一半或者更少)提供很好的視頻質量;同時,並不增加很多復雜的編碼工具,使得硬體難以實現。另外一個目標是可適應性,即該編解碼器能夠在一個很廣的范圍內使用(比如說,即包含高碼率也包含低碼率,以及不同的視頻解析度),並且能在各種網路和系統上(比如組播,DVD存儲,RTP/IP包網路,ITU-T多媒體電話系統)工作。
JVT最近完成了一個對原標準的拓展,該拓展被稱為高精度拓展 (Fidelity Range Extensions, FRExt)。該拓展通過支持更高的像素精度(包括10比特和12比特像素精度)和支持更高的色度精度(包括YUV 4:2:2 和 YUV 4:4:4)來支持更高精度的視頻編碼。該拓展加入了一些新的特性(比如自適應的4x4和8x8的整數變換,用戶自定義量化加權矩陣,高效的幀間無失真編碼,支持新增的色度空間和色度參差變換)。該拓展的設計於2004年7月完成,草案也於2004年9月完成。
由於該標準的最早版本於2003年5月完成,JVT已經完成了一輪對標準的勘誤工作,新一輪的勘誤也已於最近完成並且得到了ITU-T的批准,不久也將被MPEG批准。
技術細節
H.264/AVC包含了一系列新的特徵,使得它比起以前的編解碼器不但能夠更有效的進行編碼,還能在各種網路環境下的應用中使用。這些新特性包括:
多參考幀的運動補償。比起以前的視頻編碼標准,H.264/AVC以更靈活的方式使用已編碼的更多幀來作為參考幀。在某些情況下,可以使用最多32個參考幀(在以前的標准裡面,參考幀的數目不是1就是對B幀來說的2)。該特性對大多數場景序列都可以帶來一定的碼率降低或者質量提高,對某些類型的場景序列,例如快速重復的閃光,反復的剪切或者背景遮擋的情況,它能很顯著的降低編碼的碼率。
變塊尺寸運動補償。使用最大16x16最小4x4的塊來進行運動估計與運動補償,能夠對圖像序列中的運動區域進行更精確的分割。
為了減少「振鈴」效應並最終得到更銳化的圖像,採用六抽頭的濾波器來產生二分之一像素的亮度分量預測值。
宏塊對結構允許場模式中採用16x16的宏塊(相對於MPEG-2中的16x8)
1/4像素精度的運動補償能夠提供更高精度的運動塊的預測,由於色度通常是亮度抽樣的1/2(參見4:2:0),這時運動補償的精度就達到了1/8像素精度。
加權的運動預測,指在運動補償時可以使用增加權重和偏移的辦法。它能在一些特殊的場合,如淡入、淡出、淡出而後淡入等場合提供相當大的編碼增益。
使用了一個環內的除塊效應濾波器,能夠減輕普遍存在於其他基於離散餘弦變換(DCT)的視頻編解碼器的塊效應。
一個匹配的整數4x4變換(類似於離散餘弦變換的設計),同樣在高精度拓展 中,一個整數8x8變換被採用,並能在4x4變換和8x8變換中進行自適應的選擇。
在第一次4x4變換後,對DC系數(色度的DC系數和某種特殊狀況的亮度DC系數)再進行一個Hadamard變換,使得在平滑區域得到更好的壓縮效果。
利於臨近塊的邊界像素的Intra空間預測(比曾在MPEG-2視頻部分使用的直流系數預測和在H.263+和MPEG-4視頻部分使用的變換系數預測的效果要好)。
基於上下文的二元算數編碼 (CABAC),它能夠靈活的將各種語法元素在已知相應的上下文的概率分布的狀況下更有效的進行無損的熵編碼。
基於上下文的變長編碼 (CAVLC),用於對量化後的變化系數進行編碼。比起CABAC它的復雜度相對較低,壓縮比不高,但是比起以前的視頻編碼標准所使用的熵編碼方案,它又是相當有效的。
使用一個被稱為Exponential-Golomb(Exp-Golomb)的簡單的熵編碼方案對既不是用CABAC也不是用CAVLC的語法元素進行編碼。
使用一個網路抽象層 (NAL),使得相同的視頻語法可以適用於多種網路環境中;並且使用了序列參數集(SPSs)和圖像參數集(PPSs)來提供更高的魯棒性(robustness)和靈活性。
切換條帶(Switching slices,包括SP和SI兩種),它使得編碼器能夠指令解碼器跳轉到一個正在處理的視頻碼流,用來解決視頻碼流碼率切換和"竅門模式"(Trick mode)操作。當解碼器利用SP/SI條帶跳轉到一個視頻碼流中間時,除非之後的解碼幀引用切換幀之前的圖像作為參考幀,它都可以得到完全一致的解碼重建圖像。
靈活的宏塊排列模式(FMO for Flexible macroblock ordering,也被稱為條帶組slice groups技術)和任意條帶排列(ASO for arbitrary slice ordering)模式,用來更改圖像編碼的最基本單位-宏塊的編碼順序。它能夠用來提高有繞信道下碼流的魯棒性(robustness)以及一些其它的目的。
數據分區(DP for Data partitioning),能夠將重要程度不同的語法元素分開打包傳輸,並使用非平等數據保護(UEP for unequal error protection)等技術來改善視頻碼流對抗信道誤碼/丟包的魯棒性(Robustness).
冗餘條帶(RS for Rendant Slices),同樣是一個提高碼流魯棒性的技術。編碼器利用該技術可以發送圖象某區域(或者全部)的另一個編碼表示(通常是較低解析度的編碼碼流)使得當主表示發生錯誤或者丟失的時候能夠用冗餘的第二個編碼表示來解碼。
使用了一個自動的位元組碼流打包方法,避免了碼流中出現與開始碼重復的碼字。開始碼是碼流中用於隨機訪問和重建同步的碼字。
補充增強信息(SEI for Supplemental Enhancement Information)和視頻可用信息(VUI for Video Usability Information)增加了向視頻碼流中加入信息的辦法,為各種應用提供了借口。
輔助圖層(Auxiliary pictures), 可以用來實現某些特殊的功能,例如alpha復合(alpha compositing)。
幀編號,使用該功能支持創建一個視頻序列的子序列(支持實現時域的可伸縮性),還支持對丟失的整幀圖像(由於網路丟包或者信道誤碼造成的)進行檢測和隱藏。
圖像順序計數,使用該功能使得各幀圖像的順序和解碼圖像的像素值與時間信息無關(即使用一個單獨的系統對時間信息進行傳輸、控制、更改,從而不影響解碼圖像的像素值。)
上述這些技術,和一些其它的技術一起,使得H.264比起以前的視頻編解碼能夠帶來性能上顯著的提高,並在各種不同的環境下支持更廣泛的應用。H.264在壓縮性能上比起MPEG-2有很大的提高,在相同的圖像質量下可以,碼率可以減少到一半或者更少。
和MPEG的其它視頻標准一樣,H.264/AVC也提供了一個參考軟體,並可以免費下載。它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個演示H.264/AVC各種功能的演示平台,而不是作為一個直接的應用平台(在後面的鏈接部分可以找到下載的地址)。目前在MPEG也同時在進行一些硬體參考設計的實現。
專利許可
和MPEG-2第一部分、第二部分,MPEG-4 第二部分一樣,使用H.264/AVC的產品製造商和服務提供商需要向他們的產品所使用的專利的持有者支付專利許可費用。這些專利許可的主要來源是一家稱為MPEG-LA,LLC的私有組織(實際上該組織和MPEG標准化組織沒有任何關聯,但是該組織也管理著MPEG-2第一部分系統、第二部分視頻。MPEG-4第二部分視頻和其它一些技術的專利許可)。
應用
競爭下一代DVD格式的兩種主要技術都計劃在2005下半年將H.264/AVC HP作為必須的播放器特徵加入進來,包括:
DVD論壇制訂的HD-DVD格式
藍光協會(BDA)制訂的藍光光碟Blu-ray Disc格式
歐洲的數字電視廣播(DVB)標准組織在2004下半年通過了採用H.264/AVC在歐洲進行電視廣播。
2004下半年,法國總理Jean-Pierre_Raffarin宣布在法國選用H.264/AVC作為HDTV接收器和數字電視地面廣播服務的付費電視頻道的一項要求。
美國的ATSC標准組織正在考慮可能在美國的電視廣播中採用H.264/AVC。
韓國的數字多媒體廣播(DMB)服務將採用H.264/AVC。
在日本使用數字廣播集成服務ISDB-T提供的移動分區地上廣播服務將使用H.264/AVC 編解碼器,包括主要的廣播服務提供商:
日本放送協會 (NHK)
東京放送 (TBS)
日本電視台 (NTV)
朝日電視台 (TV Asahi)
富士電視台 (Fuji TV)
東京電視台 (TV Tokyo)
直接衛星廣播Direct broadcast satellite服務將使用該標准,包括:
News Corp. / DirecTV (在美國)
Echostar / Dish Network / Voom TV (在美國)
Euro1080 (在 歐洲)
Premiere (在 德國)
BSkyB (in the 英國 and 愛爾蘭)
第三代移動通信合作組織(3GPP)已經在第六次發布中批准H.264/AVC作為其移動多媒體電話服務標準的可選技術。
美國國防部(DoD for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Defense)下的運動圖像標准協會(MISB for The Motion Imagery Standards Board)已經接受H.264/AVC為其核心應用的推薦視頻編解碼器。
網際網路工程工作小組(IETF for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已經完成了一個負載打包格式(RFC 3984)作為在其實時傳輸協議(RTP for 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上傳輸H.264/AVC碼流的打包辦法。
互聯網流媒體協會(ISMA for Internet Streaming Media Alliance)已經接受H.264/AVC作為其ISMA 2.0的技術規范。
MPEG組織將H.264/AVC完全的集成進入了它的系統協議(例如MPEG-2 和MPEG-4 系統)和ISO媒體格式協議。
國際電信聯盟ITU-T標准組已經採納H.264/AVC 作為其H.32x系列的多媒體電話系統的系統規范的一部分。ITU-T的採納,使得H264/AVC 已經被廣泛的使用在視頻會議系統中,並獲得了視頻電話主要的兩家產品提供商(Polycom和Tandberg 的支持。實際上所有新的視頻會議產品都支持H.264/AVC。
H.264將很可能被各種視頻點播服務(VOD for video-on-demand)使用,用來在互聯網上提供電影和電視節目直接到個人電腦的點播服務。
產品和實現
有幾家公司正在製作能夠對H.264/AVC視頻進行解碼的可編程晶元。2005年1月,Broadcom (the BCM7411), Conexant (the CX2418X), Neomagic (MiMagic 6)和STMicroelectronics (the STB7100)幾家公司都提供了可供測試的樣片。 Sigma Designs 預計在2005年3月提供樣片。這些晶元的出現將極大的推動低成本的能夠播放標清和高清解析度的H.264/AVC 視頻的快速推廣。這5種晶元中的4種(除了Neomagic的晶元,它是針對低能耗應用的)都具有播放高清解析度視頻的能力,而且大部分都將支持標准中的High Profile.
蘋果公司已經將H.264集成進入Mac OS X版本v10.4(昵稱老虎:Tiger),並於2005年5月發布了支持H.264的Quicktime版本7.0。2005年4月蘋果公司升級了軟體DVD Studio Pro以支持授權的高清格式的內容。該軟體支持將HD-DVD格式的內容刻錄到標准DVD或者HD-DVD媒體(雖然現在還沒有對應的刻錄機)上。為了播放刻錄在標准DVD上的HD-DVD內容,所需要的硬體是PowerPC G5,軟體是Apple DVD Player v4.6, 以及 Mac OS X v10.4 或者更新。
Envivio公司已經可以提供針對H.264組播用的標清實時編碼器和離線的高清(720p, 1080i, 1080p)編碼器。Envivio公司同時提供針對windows、Linux和Macintosh平台的H.264解碼器,H.264視頻伺服器和授權工具。
Molus Viode公司提供廣播、電話用廣播質量的H.264標清實時編碼器,並宣布將與2005年中提供高清實時編碼器(ME6000)。該公司曾在2004年4月在NAB上演示過高清實時編碼器,並獲得"Pick Hit"獎項。該公司使用LSI Logic的技術。
Tandberg television公司推出了EN5990實時編碼器。DirecTV 和 BSkyB 已經把EN5990編碼器用於它們的衛星直播服務(DBS)。
Harmonic(哈雷)也推出了它們的實時編碼器(型號:DiviCom MV 100)。TF1 (法國的廣播商)和Video Networks Limited (VNL)在倫敦的家用視頻點播服務已經宣布使用該產品。 佩斯公司(Pace Micro)為一些主要的直播衛星公司提供了機頂盒。
Sony公司的PSP(PlayStation Portable)在硬體上提供對H.264 Main Profile Level 3解碼的支持。
Nero Digital公司推出的由Nero AG和Ateme共同開發的軟體包提供了對H.264編碼的支持,並在Doom9獲得"Pick Hit"[[1]]獎項。
Sorenson 提供了H.264實現方式。相關的編解碼軟體Sorenson AVC Pro codec已經包含在Sorenson Squeeze 4.1 for MPEG-4中。
自由軟體版x264的編解碼軟體採用GPL授權方式下載。
最新消息:InterVideo的WinDVD 7 於2005年6月24日正式發布。發布版本分為WinDVD 7 Gold黃金版和WinDVD 7 Platinum白金版,白金版支持H.264/MPEG-4 AVC解碼播放,推薦配置為P4 3.6G。(不屬於原文)
最新消息:ATi 2005年10月5日發布的Radeon X1300、X1600、X1800系列圖形晶元支持H.264硬體加速解碼。
F. BT項目的概念
概念
BT(Build Transfer)即建設-移交,是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領域中採用的一種投資建設模式,系指根據項目發起人通過與投資者簽訂合同,由投資者負責項目的融資、建設,並在規定時限內將竣工後的項目移交項目發起人,項目發起人根據事先簽訂的回購協議分期向投資者支付項目總投資及確定的回報。
編輯本段BT-BOT
BT投資是BOT的一種轉換形式,是指一個項目的運作通過項目管理公司總承包後,由承包方墊資進行建設,建設驗收完畢再移交給項目業主。BOT是對Build-Own-Transfer(建設—擁有—轉讓)和Build-Operate-Transfer(建設—經營—轉讓)形式的簡稱,現在通常指後一種含義。而BT是BOT的一種歷史演變,即Build-Transfer(建設—轉讓),政府通過特許協議,引入國外資金或民間資金進行專屬於政府的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完工後,該項目設施的有關權利按協議由政府贖回。
編輯本段BT模式介紹
眾所周知的金融危機給國際國內的固定資產投資,工程建設都帶來了很大的沖擊,許多企業資金鏈斷裂,上下游產業鏈條不能有效銜接,一些想建設或正在建設的項目不能實施,同樣作為建築總承包企業也面臨業務量的萎縮。
BT模式特點
BT模式作為一種新興的工程建設管理模式,近年來在國內得到蓬勃發展,較好的解決了因為建設單位資金緊張而不能實施工程的難題,尤其是一些政府牽頭開發投資的公益性項目應用較多。BT模式具體是指業主授權BT承包商對項目通過融資建設,建設後整體移交給業主,業主用建設期間以及工程完成以後所募集的資金,以償付企業的融資本金及利息的一種新型的項目管理模式。 一些現金流充足的企業,業績較好,有一定融資能力的總承包企業就可以採用BT模式,擴大企業的業務量,延伸企業經營的范圍,擴大市場佔有量。去年在國家為刺激經濟增長,投放四萬億重大經濟調整政策下,我華建公司立即認識到這是一個壯大發展的好消息,公司制定了打造百億規模的計劃,我們新開辟了山東、湖北、廣西等市場,同樣審時度勢在企業總部所在地江蘇揚州積極與政府合作,順應政府開發的需要,實施BT模式。
採用BT模式的注意事項
BT模式最大的風險仍然是資金,其次是市場價格。總承包企業應有優良的企業信譽,在危機面前或者危機來臨,信譽才是最好的護路神,有了好的信譽,企業在融資,在供應商、分包商等上下游產業鏈上才能尋求更多的合作夥伴,共同把蛋糕做大做好。筆者所在公司有著20多年的建築施工管理積累,作為國家第一批特級總承包企業之一,無論在建築產品、市場信譽、合作夥伴等方方面面都有著很強的集聚效應和整合功能。 在意識方面,無論是企業的所有者還是經營者,從思想意識上要有一個充分的准備,要進行角色和工作思路的轉換;在人才方面,要有懂得BT模式具體做哪些工作的專門人才,每一項工作如何去開展,做到什麼深度,挖掘哪些潛力,能創造出多大利潤。為實現BT模式,筆者所在公司專門組建了甲級設計院,除了整合自有的施工管理精英,還從房地產開發企業、設計院聘請了多名專業人才。
G. 工程中的BT項目是指什麼
是指根據項目發起人通過與投資者簽訂合同,由投資者負責項目的融資、建設,並在規定時限內將竣工後的項目移交項目發起人,項目發起人根據事先簽訂的回購協議分期向投資者支付項目總投資及確定的回報。
H. 什麼是工程上的BT項目
BT項目是指根據項目發起人通過與投資者簽訂合同,由投資者負責項目的融資、建設,並在規定時限內將竣工後的項目移交項目發起人,項目發起人根據事先簽訂的回購協議分期向投資者支付項目總投資及確定的回報。大部分BT項目都是政府和大中型國企合作的項目。
通俗地說,BT投資也是一種「交鑰匙工程」,社會投資人投資、建設,建設完成以後「交鑰匙」,政府再回購,回購時考慮投資人的合理收益。
2004年國務院頒布的《國務院關於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國發[2004]年20號),明確規定「放寬社會資本的投資領域,允許社會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禁入的基礎設施、公用事業及其他行業和領域」,「各級政府要創造條件,利用特許權經營、投資補助等多種形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社會資本參與有合理回報和一定投資回收能力的公益事業和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此政策背景可謂是bt模式獲得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8)誰發明了bt項目擴展閱讀:
法律依據:
1.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第二條「政府采購是指各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團體組織,使用財政性資金采購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購目錄以內的或者采購限額標准以上的貨物、工程和服務的行為。」
2.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2003]30號《關於培育發展工程總承包和工程項目管理企業的指導意見》第四章第七條「鼓勵有投融資能力的工程總承包企業,對具備條件的工程項目,根據業主的要求按照建設—轉讓(BT) 、建設--經營--轉讓(BOT) 、建設—擁有--經營(BOO) 、建設--擁有--經營--轉讓(BOOT)等方式組織實施。
I. 什麼叫BT工程
BT模式的含義
1.
BT是英文Build(建設)和Transfer(移交)縮寫形式,意即「建設--移交」,是政府利用非政府資金來進行基礎非經營性設施建設項目的一種融資模式。
2. BT模式是BOT模式的一種變換形式,指一個項目的運作通過項目公司總承包,融資、建設驗收合格後移交給業主,業主向投資方支付項目總投資加上合理回報的過程。
3. 目前採用BT模式籌集建設資金成了項目融資的一種新模式。
BT模式產生的背景
1.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高速發展及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實施,基礎設施投資的銀根壓縮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如何籌集建設資金成了制約基礎設施建設的關鍵。
2. 原有的投資融資格局存在重大的缺陷,金融資本、產業資本、建設企業及其關聯市場在很大程度上被人為阻隔,資金缺乏有效的封閉管理,風險和收益分擔不對稱,金融機構、開發商、建設企業不能形成以項目為核心的有機循環閉合體,優勢不能相補,資源沒有得到合理流動與運用。
BT模式的運作
1. 政府根據當地社會和經濟發展需要對項目進行立項,完成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籌劃報批等前期工作,將項目融資和建設的特許權轉讓給投資方(依法注冊成立的國有或私有建築企業),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根據項目未來的收益情況對投資方的經濟等實力情況為項目提供融資貸款,政府與投資方簽訂BT投資合同,投資方組建BT項目公司,投資方在建設期間行使業主職能,對項目進行融資、建設、並承擔建設期間的風險。
2. 項目竣工後,按BT合同,投資方將完工驗收合格的項目移交給政府,政府按約定總價(或計量總價加上合理回報)按比例分期償還投資方的融資和建設費用。
3. 政府在BT投資全過程中行使監管,保證BT投資項目的順利融資、建設、移交。投資方是否具有與項目規模相適應的實力,是BT項目能否順利建設和移交的關鍵
我國實施BT模式的依據
1.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第二條「政府采購是指各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團體組織,使用財政性資金采購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購目錄以內的或者采購限額標准以上的貨物、工程和服務的行為。」
2.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2003]30號《關於關於培育發展工程總承包和工程項目管理企業的指導意見》第四章第七條「鼓勵有投融資能力的工程總承包企業,對具備條件的工程項目,根據業主的要求按照建設—轉讓(BT)
、建設--經營--轉讓(BOT) 、建設—擁有--經營(BOO) 、建設--擁有--經營--轉讓(BOOT)等方式組織實施。」
BT模式的運作過程
1. 項目的確定階段:政府對項目立項,完成項目建設書、可行性研究、籌劃報批等工作;
2. 項目的前期准備階段:政府確定融資模式、貸款金額的時間及數量上的要求、償還資金的計劃安排等工作;
3. 項目的合同確定階段:政府確定投資方,談判商定雙方的權利與義務等工作;
4. 項目的建設階段:參與各方按BT合同要求,行使權利,履行義務;
5. 項目的移交階段:竣工驗收合格、合同期滿,投資方有償移交給政府,政府按約定總價,按比例分期償還投資方的融資和建設費用。
BT模式的特點
1. BT模式僅適用於政府基礎設施非經營性項目建設;
2. 政府利用的資金是非政府資金,是通過投資方融資的資金,融資的資金可以是銀行的,也可以是其他金融機構或私有的,可以是外資的也可以是國內的;
3. BT模式僅是一種新的投資融資模式,BT模式的重點是B階段;
4. 投資方在移交時不存在投資方在建成後進行經營,獲取經營收入;
5. 政府按比例分期向投資方支付合同的約定總價。
BT模式的風險
1. 風險較大,例如政治風險、自然風險、社會風險、技術風險;需增強風險管理的能力,最大的風險還是政府的債務償還是否按合同約定;
2. 安全合理利潤及約定總價的確定比較困難;
3. 做好項目法人責任制,對項目資金籌措、建設實施、資產保值增值實行全過程負責的制度。加強項目的建設管理,合理降低工程造價,降低工程成本,降低融資成本,獲取較大的利息差收入;
4. 適當的利潤率(大於資金的綜合水平)水平和資金的有限監管投入與增值退出,便是合理令人滿意的水平,最大的安全保障就是最大的收益。
隨著我國工程建設領域投融資體制的改革,越來越多的工程項目,尤其是基礎設施項目,開始採用建設—轉讓即BT模式進行建設。實踐中,由於目前整個行業對BT模式的認識不夠,有關立法工作還處於探索階段,致使諸多問題無據可依,BT模式頻頻被濫用。有的以BT之名行墊資之實,有的僅有招標單位自身出具的還款承諾而無任何實質性擔保,有的在用地、立項、規劃等方面明顯違反基本建設程序,等等,諸如此類的不規范之處給介入BT項目的建築企業帶來了巨大的風險。
BT系由BOT(建設—經營—轉讓)演變而來,作為一種投資方式,BT項目同樣具有BOT項目的根本特徵。作為BT項目的投資方,建築企業的權利不僅應通過作為項目建設單位這一法律身份加以固定,還應設定有效的擔保以確保其投資款的回收及相應投資回報的如期獲取。鑒於此,對於那些擬通過BT模式提高競爭力的建築企業來講,在介入BT項目前後,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應深入分析相關招標文件以確定BT項目真偽,防範假BT模式可能帶來的風險;
第二,積極開展對BT項目的調查,包括項目合法性以及項目運作前景預測等;
第三,重視對BT項目中招標單位回購擔保的審查,以確保擔保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第四,對於實踐中有關部門由於對BT模式不了解,仍按一般工程承包辦理相應手續的做法應主動要求糾正,以避免該類登記方式不當,降低對承包商的保護力度,加大投資風險;
第五,重視BT項目的簽約管理和履約管理。可聘請專業律師進行全過程把關,積極防範相當長的建設周期內可能出現的法律風險。
BT模式下的「信用擔保」
太平洋建設集團基本上採取的是BT工程項目模式。在這個模式下,BT建設承包人的債務人基本上都是政府,而政府又通常有著極高的穩定性和較強的支付能力(財政收入)和影響力,當BT建設承包人拿著與政府簽署的一系列BT項目合同向金融機構申請貸款時,金融機構的第一反應就是「大魚來了」!接著基於對最終資金來源方政府的信任,在缺少有效抵押、擔保的情況下,放出巨額借款,也就是說,BT建設承包人提供給金融機構的是「政府付款」這樣的一個「信用擔保」。如果,金融機構有著良好的、持續的風險控制和管理能力,這樣做理論上來說是沒有什麼大問題的。
BT項目即使國際上也是20世紀80年代才開始的,20世紀90年代從廣東率先引入,屬於新生事物,操作模式還不成熟,相應立法也沒有跟上。這樣的項目模式主要適用於建設公共基礎設施,投資巨大,建設周期長,同時有著很大的質量風險、政策風險、自然風險等。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項目能否按預期順利完工、移交給政府,是否會因建設中的違法、違規而使項目擱置,甚至終止,等等;不可預知的因素太多。
因此,金融機構如果只注重放貸前的嚴格審查,盲目認為有政府「買單」就可以高枕無憂,而對整個項目過程失去必要的了解和監管,對項目的進展和變化情況一無所知,對於可能出現的變故毫無思想和機制上的准備,也無應對和降低貸款風險的措施,必然會在項目上發生問題、貸款資金無法回收的情況下措手不及!
BT模式的「多米諾骨牌」
在BT項目的貸款上,由於資金需求量巨大,讓一個BT建設承包人提供足額的財產抵押或相應擔保也是不現實的。「辦公室是租的」、「汽車是按揭買的」,這些情況,對於一個建築施工單位來說,並不是什麼異常現象。承接BT項目的單位,是要自行解決建設資金的,當然會把所有可能利用的資金都用在項目上,而不是給自己購置價值連城的固定資產,凡是可以用貸款方式購買的,毫無疑問是要貸款的。因此,事後才發現有關建設單位沒有資產可以查封的情況,本應該是金融機構在放款之初就非常清楚的。
建設單位有了和政府的一系列板上釘釘的合同,有了政府的定期付款承諾,為什麼還會無力還貸?而且,為什麼已經出現不能按時還貸的情況後,還會有其他金融機構繼續借款出去,直到所有的金融機構都被套牢?關鍵在於:
一,金融機構之間基於激烈的業務競爭,基本上不做、也不可能做橫向的溝通(銀團貸款除外)。一家金融機構在一個項目上出現問題,其他金融機構未必就能知道詳情(借款人更不會主動告知),就可能在同一個項目上重蹈覆轍。
二,目前金融機構普遍抓得比較緊的是對借貸之前的審查,一旦審查通過,貸款發放出去後,實踐中大多就不再進行嚴格有效的跟蹤和監管(也沒有很好的監管機制),對於項目的資金使用、項目進展、可能存在的種種風險等情況一無所知。
因此,像BT這樣貸款金額巨大、項目周期漫長、深受國家宏觀政策影響的項目,加之一家公司往往同時或先後進行著多個項目,只要其中一個項目的推進上出了問題、只要一個項目未能如期移交給政府,整個資金鏈條就會出現問題,金融機構就會最早受到最直接的影響。
由於目前金融機構在BT項目上出現了大量問題,甚至呆賬、壞賬,因此,現在很多金融機構已經採取了一刀切的做法,放棄了這項業務。有的銀行略有變通,放棄BT項目貸款,但繼續做BOT項目貸款。
作為金融機構,應當總結經驗教訓,加強貸後管理,建立有效的風險控制機制,並借鑒國外的由風險投資公司做後盾的做法,同時也可以引入專業擔保公司,為BT項目借款做擔保等,而不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風險補救措施
針對目前已經出現的BT項目建設承包人無力歸還金融機構貸款的情況,絕大數金融機構已訴至法院,採取了訴前保全或訴訟保全的措施,但往往由於欠款人在借款時並未提供過相應的財產抵押,或抵押的財產與借款金額相差巨大,通過這種方式只能幫助金融機構挽回少量損失。筆者認為,可繼續採取以下補救措施:
1、保全建設項目,如果該建設項目尚未移交,理論上講該項目的所有權人仍是BT項目的建設承包人;
2、如果該項目已經移交,保全BT建設承包人的到期和預期債權;承包人的債權人一般是政府,相對來說是有保障的;
3、如果該承包人又是其他擁有優質資產公司的股東或實際控制人,那麼,對該承包人在其他公司的股權進行保全,通過訴訟取得股權及其收益權,並通過將來對該股權的轉讓收回貸款。
BT模式BT
(build-transfer,即建設-移交),主要適用於建設公共基礎設施,BT建設承包人負責建設資金的籌集和項目建設,並在項目完工時立即移交給建設單位(通常為政府),建設單位向BT建設承包人支付工程建設費用和融資費用,支付時間由BT建設雙方約定(可能是工程建設開始,也可能是工程建設完成後開始)。因此,BT是通過融資進行項目建設的方法。
J. 現在BT項目好象已經被禁止,那麼改頭換面現在叫什麼呢
不是改頭換面,是徹底改了,不允許帶資承包政府項目,現在基本上都是PPP了,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