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繪圖儀發明

繪圖儀發明

發布時間:2021-10-05 03:24:06

A. 3d列印機的發展簡史

1.19世紀末,美國研究出了的照相雕塑和地貌成形技術,隨後產生了列印技術的3D列印核心製造思想。

2.20世紀80年代以前,三維列印機數量很少,大多集中在「科學怪人」和電子產品愛好者手中。主要用來列印像珠寶、玩具、工具、廚房用品之類的東西。甚至有汽車專家列印出了汽車零部件,然後根據塑料模型去訂制真正市面上買到的零部件。

3.1979年,美國科學家RF Housholder獲得類似「快速成型」技術的專利,但沒有被商業化。

4.到20世紀80年代後期,美國科學家發明了一種可列印出三維效果的列印機,並已將其成功推向市場,3D列印技術發展成熟並被廣泛應用。普通列印機能列印一些報告等平面紙張資料。而這種最新發明的列印機,它不僅使立體物品的造價降低,且激發了人們的想像力。

B. 儀器儀表的發展史

(一)早期主要的測量、度量器具1.稱重器和計時器人類最早的度量器具是稱重器和計時器,反映了人類早期的認識和生活需求。現已發現公元前2500年使用天平的證據,而在普通貿易中使用天平的最早跡象是在公元前1350年。天平桿為木製,砝碼則是用青銅做成的各類鳥獸形狀。原始的計時器主要有影鍾、水鍾和水運天文台3種。公元前1450年,古埃及就有綠石板影鍾。至公元14世紀,用以表示時間的唯一可靠的方法是日晷或影鍾。
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525年,也有用棕櫚葉和鉛垂線記錄夜間時間和特定天體的儀器。當天體通過子午線時,從棕櫚葉的開口中觀察到天體穿過鉛垂線的過程。在中國江蘇儀征,出土了東漢中期的小型折疊銅質民間測影儀器。
公元1400年前,埃及記錄較短時間的儀器叫水鍾,水鍾內有刻度,下有小孔,整個水鍾用雪花石膏做成瓶狀。在古希臘,古羅馬有當時世界上唯一的機械計時儀——水儀。通過水的傳遞計量時間,記錄的是不斷流動的概念而不是連續相等的時間,非常不精確。中國北宋時期的蘇頌和韓公謙於1088年製作了天文計時器——天文儀象台。它採用民間的水車、筒車、桔槔、凸輪和天平秤桿等,是集觀測、演示和報時為一身的天文鍾,被稱為水運天文台。2.指南針、渾天儀、地動儀
在中國,公元前300~公元前100年,有人利用天然磁石的性質,發明了磁羅盤,即定向儀器;指南針到宋代發展成熟。中國西夏時候就有觀測和記錄天文的儀器,叫渾天儀元代的郭守儀(1231年~1361年)對渾天儀進行了改造,製成簡儀,其製造水平在當時遙遙領先,其原理在現代工程測量、地形觀測和航海儀器中廣泛使用。東漢時期,張衡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自動天文儀——渾天儀和世界上第一台觀測氣象的候風儀,開創了人類使用儀器測量地震的歷史。
(二)中世紀的儀器
至1500年,世界上已有了精密儀器。這時的天文儀器已經比較精確,主要有赤道經緯儀、子午渾儀、視差儀,以及希臘的角度儀、水準儀及星盤等;計時儀器有攜帶型日昝和水鍾;計算和證明儀器有天球儀、日歷、小時計算器等。這些儀器的製造工藝和使用材料等在當時都有相當高的水平和測量精度。780年,穆斯林造幣廠的工人把天平放在密閉容器中,以兩次的稱量結果相比較,天平經過無數次擺動達到平衡後讀取數據,能稱出1 /3毫克。這是分析天平的始祖。
(三)文藝復興時期的科學儀器
15世紀後期,隨著自然科學的發展,早期的科學儀器也以不同的背景和形式逐漸形成,主要有光學儀器、溫度計、擺鍾、數學儀器等。 光學儀器 1590年左右,荷蘭人扎哈里那斯·詹森製造了第一個非常精確的復合顯微鏡,這就是今天人們常說的顯微鏡。
另一荷蘭人漢斯·利佩於1608年發明了單筒望遠鏡,後來又發明了雙筒望遠鏡。伽利略把望遠鏡和顯微鏡第一次用於科學實驗,並於1609年後製造了第一台長29米、直徑42毫米的鉛管儀器,所以後來人們常把伽利略作為望遠鏡和顯微鏡的實際發明者。1611年,刻卜勒出版了《屈光學》,解釋瞭望遠鏡和顯微鏡的光學原理,並提出了「天文望遠鏡」的設想。再後來,沙伊納製造第一架天文望遠鏡,牛頓於1668年製成了第一架天文反射望遠鏡。
18世紀後半葉,所有的光學儀器都是在開普勒式透鏡組合的基礎上改造。 溫度計 伽利略在他早期的實驗中,用玻璃管製成了空氣溫度計。後來,托斯卡斯的大公斐迪南二世改良製成液體溫度計。
大約1714年,華倫海特創造了以其名字命名的溫度計,被稱為華氏溫度計。17世紀末,氣壓計和溫度計與刻度標尺、指針和其它配件配合安裝在一起,成為儀器大家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儀器製造貿易中的重要部分。 數學儀器 英格蘭的吉米尼( Thomas Gemini)率先進行數學儀器(1524年~1562年)的製造,之後不久英國雕刻匠和制模匠科爾(Humfray Cole)開始從事儀器的專門製作,從此開始出現了大批的儀器供應商,產品范圍也由星盤、日昝和象限儀擴展到觀測和測量用儀器,以及一系列演示「自然科學實驗」的儀器。 其它儀器 到1650年後,新型的精密儀器就不斷地被製造出來。如測量用的圓周儀、量角器,航海用的高度觀測儀和反向式八分儀,繪圖和校儀用的分度尺和繪圖儀,還有經緯儀、氣泡水平儀、新型望遠准鏡、測探儀、海水取暖器、玻意爾製造的比重計、擺鍾,等等。這些精密儀器為17世紀後自然科學的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是科學技術發展的標志,也為科學儀器的進一步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到了18世紀初,由於科學研究和科學課堂的需求,製造者們開始設計和生產標準的儀器和配件;儀表工匠與其它專業製造者聯合起來,製造了光學、氣動、磁力和電力等方面的儀器,從此將儀器與儀表正式結合起來,使儀器儀表融為一體,成為一個專門的學科。 以蒸汽機的發明為標志,一種將蒸汽的能量轉換為機械功的往復式動力機械,引起了18世紀的工業革命,人類進入了工業化時代。 1800年,英國的特里維西克設計了可安裝在較大車體上的高壓蒸汽機,這是機車的雛型。英國的史蒂芬孫將機車不斷改進,在1829年創造了「火箭」號蒸汽機車,該機車拖帶一節載有30位乘客的車廂,時速達46公里/時,引起了各國的重視,開創了鐵路時代。 自從奧斯特在1820發現了電流的磁效應,奧斯特做了六十多個實驗,考察電流對磁針作用的強弱、電流對磁針的影響;並在1820年7月21日發表了題為《關於磁針上電流碰撞的實驗》的論文,向科學界宣布了電流的磁效應,揭開了電磁學的序幕,標志著電磁學時代的到來。 1831年8月26日,法拉第用伏打電池在給一組線圈通電(或斷電)的瞬間,在另一組線圈獲得的感生電流,稱之為「伏打電感應」。同年10月17日,法拉第完成了在磁體與閉合線圈相對運動時在閉合線圈中激發電流的實驗,稱之為「磁電感應」,並提出磁場的概念,實現了「磁生電」,創造電磁力學,設計了圓盤發電機,宣告了電氣時代的到來,以電磁為核心的第一代電磁式儀器開始逐步走向成熟。
電磁效應的發現與應用,為原始的機械式儀器儀表向電磁式儀器儀表發展提供了理論和技術保障,使第一代指針式儀器儀表正式形成與發展。3.麥克斯韋繼法拉第之後集電磁學大成,在1865年他預言了電磁波的存在,說並指出電磁波只可能是橫波,計算出電磁波的傳播速度等於光速。麥克斯韋於1873年建立電磁理論,在出版的科學名著《電磁理論》中系統、全面、完美地闡述了電磁場理論,成為經典物理學的重要支柱之一。4.1886 年至1888 年,德國物理學家赫茲通過試驗驗證了麥克斯韋爾的理論,證明了無線電輻射具有波的所有特性,進而發現了無線電波,設計出了雷達,開啟了無線電波通信技術,使遠距離無線測量儀器的出現成為可能,讓電話、電視等電器有了飛躍發展。 隨著X射線、γ射線先後被德國科學家倫琴、法國科學家P.V.維拉德發現,因其超強穿透力這一特性,使儀器的功能與概念被進一步推向更深的領域,如廣東正業的X光檢查機、檢孔機ASIDA-JK2400、線寬檢測儀等儀器,就採用了X射線、γ射線的超強穿透力研發的先進檢測儀器設備。 6.20世紀初,電子技術的發展使各類電子儀器快速產生,如今後普及全球的電子計算機,便是從這一時代開始崛起的。同時,隨著工業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各行各業的電子儀器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如計量、分析、生物、天文、汽車、電力、石油、化工儀器等。
電子儀器的產生使儀器儀表從模擬式儀器過渡到數字式儀器。

C. 膠片的發明過程是什麼

感光技術的結晶

——1923年彩色膠片的發明1923年,戈德斯基和曼內斯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張彩色膠片。膠片忠實地記錄著人類生活的片斷,成為人們永久的紀念。美國柯達公司推動了彩色膠片的誕生與發展,柯達膠卷風靡全球。今天,無論在專業攝影還是家庭生活攝影中,人們都廣泛地使用了彩色照片。

在商場里,照相沖印店裡,柯達、富士、樂凱等牌子的彩色膠卷隨處可見。它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樂趣。然而,你可知道彩色膠片是如何誕生的嗎?

膠片的誕生是在照相機發明之後。早在1826年,世界上第一架照相機已經出現了,是法國人尼普斯的「傑作」。它是從17世紀的一種攜帶型繪圖儀器的暗箱「脫胎」而來的,看上去有些笨重。聰明的尼普斯對暗箱作了一番改造,加上鏡頭、光圈和毛玻璃,就製成了照相機。尼普斯用自製相機,在室外花了8小時曝光,拍下了世界上第一張照片,他給它取了個好聽的名字,叫「日光繪畫」。

之後,他與另一位發明家達蓋爾共同發明了銀板照相法,即將鑲銀的銅板放在一個盛碘的盤子上方,用碘的蒸氣在銅板表面形成一層碘化銀,因而成為感光板,經照相機曝光後,用加熱的水銀蒸氣蒸這塊板,感光後的碘化銀凝聚水銀蒸氣,光越強,凝結得越多,於是在板上逐漸顯出影像來,把板泡在鹽溶液里即可製成永久性的相片。這或許是最初膠片的由來。

五十多年後,美國人喬治·伊斯曼發明了一種可以感光的透明膠片,用作攝影的底片。關於彩色膠片的發明設想,最初由庫恩·舒澤爾提出,限於技術不成熟而未能實現。此後,德國的幾位科學家也陸續加入這方面的研究,但都功虧一簣,未能取得實際的效果。

柯達彩色膠片誕生於1923年,它的發明者是L·戈德斯基和L·曼內斯。這兩人在紐約上學時,對照相技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一起進行過許多實驗。當曼內斯進入哈佛大學,戈德斯基進入加利福尼亞大學後,仍利用假期在一起研究,並開始考慮製造含有各種顏色的膠片。最初,他們研究了雙層式多層彩色片,後來又改變方向,研究三層式多層彩色片,到1923年,終於製成了包含各種顏色的第一張照片。

在研究過程中,他們得到了美國伊斯曼·柯達公司米斯博士的幫助,解決了在顯影時控制顯影液擴散的方法,這對柯達彩色膠片的試製成功起了決定性作用。1953年,在柯達研究所人員的協助下,曼內斯和戈德斯基找到了大批量生產柯達彩色膠片的方法。伊斯曼·柯達公司以「柯達克羅姆」的商品名經銷這種產品。

如今,柯達膠卷已成為風靡全球的商品,走進千家萬戶。隨著專業攝影要求的提高,一些適合不同需求的高清晰度的膠片不斷涌現。1982年2月,美國的柯達公司宣布一種新型照相感光材料——膠片盤誕生了。它是一張可以轉動的膠片硬碟,略厚於傳統膠片,用硬脂製成,由於它採用了新型感光乳劑,這種乳劑適用於各種復雜條件下的攝影,效果非常好。

今天,無論在專業攝影還是在家庭生活攝影中,都廣泛地使用了彩色膠卷。相片里記錄的是生活的變遷,而一張薄薄的膠片,卻是人類科學研究的結晶。

D. cad是誰發明的

是,Autodesk企業創立於來1982年~~源

Autodesk 是世界領先的設計軟體和數字內容創建公司,用於建築設計、土地資源開發、生產、公用設施、通信、媒體和娛樂。始建於 1982 年,Autodesk 提供設計軟體、Internet 門戶服務、無線開發平台及定點應用,幫助遍及 150 多個國家的四百萬用戶推動業務,保持競爭力。公司幫助用戶 Web 和業務結合起來,利用設計信息的競爭優勢。現在,設計數據不僅在繪圖設計部門,而且在銷售、生產、市場及整個供應鏈都變得越來越重要。Autodesk 是保證設計信息在企業內部順暢流動的關鍵業務合作夥伴。在數字設計市場,沒有哪家公司能在產品的品種和市場佔有率方面與 Autodesk 匹敵。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軟體公司之一,Autodesk 的用戶遍及 150 多個國家,數量超過四百萬。在美國境內的《財富》 500 家工業和服務公司中,90% 是 Autodesk 客戶。

E. 我們中國有發明繪圖軟體嗎

中國的目前是沒有的都是外國版本編譯的,
中國自己的網路語言發展時間比較的短所以目前是還沒有。
用的都是盜版的。

F. 十大發明有什麼

改變世界的十大科技發明:蒸汽機、火車、電話、X光、汽車、盤尼西林、火箭、計算機、DNA、宇宙飛船。
中國只有四大發明:造紙術、印刷術、火葯。

G. 惠普列印機中國發展史

惠普創始人——戴維·帕卡德[
著名公司「惠普」的創始人之一,矽谷創業的元老人物,一代產業巨子,將一個小公司發展到全世界第三大電腦公司,曾擔任過美國國防部副部長,樹立了著名的「惠普之道」。

企業類型 電腦業。

成長記錄

1983年,著名的美國紐約專欄作家彌爾頓曾這樣寫道:「如果你在惠普公司工作,那麼你昂著驕傲的頭到處走動的心情是可以被大家理解的。這家加利福尼亞電子公司近年來獲得這么多的榮譽,現在它可以將『美國最好的公司』這一桂冠據為己有了。」事實上,到了今天,惠普已經不僅僅是美國最好的公司,而是世界上最好的公司之一。隨著新世紀惠普和康柏的合並,這個在穩健中成長起來的公司還在繼續壯大。

500美元起家的矽谷創業者

1912年,帕卡德出生於美國科羅拉多州普韋布洛一個富裕的律師家庭,但從小就對那些繁瑣的法律條文不感興趣,他喜歡的是自己搞小發明、小創造。即使為此拇指受過傷,也沒有阻擋住他的興趣。

1930年,帕卡德考入了著名的斯坦福大學電機工程系,在這個出名的電子學聖地開始了求學生涯。斯坦福大學是矽谷的母親,在這里孕育了許多知識英雄。帕卡德在這里結識了著名的「矽谷之父」——弗雷德·特曼,還有他以後最好的創業夥伴比爾·休利特。

那時,電子行業還是一個新興的行業,但在目光遠大的特曼以電氣工程系教授身份出任副校長後,決心在學校的土地中劃出579英畝,以舊金山附近的聖克拉拉,以帕洛阿托為中心創建一個高科技的「斯坦福研究區」——以斯坦福大學為中心,集研究、開發、生產、銷售於一體的工業園區,這就是後來聞名於世的「矽谷」。

在大學傳統「象牙塔」里創辦企業,第一個「吃螃蟹」者是需要膽識的。特曼首先想到了他的兩個學生——比爾·休利特和戴維·帕卡德。

當時,休利特和帕卡德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他們常常在一起交流切磋,經常爭論學術前沿的一些問題。特曼曾指導過他們的論文,發現他們有許多新的想法,因此才會第一個想到他們。在這個改革家的鼓勵下,休利特和帕卡德一起擬定了一份畢業後自己創業的計劃。可是正當他們要自己創業的時候,大蕭條的陰影籠罩著整個美國經濟,他們的夢想只能暫時擱置了。畢業後,帕卡德受雇於通用電氣公司,而休利特繼續深造。

但事情並沒有就此罷休,帕卡德的心裡一直有著創業的夢想,他不止一次回想起特曼教授在畢業典禮上的話:「正如你們所見到的,大多數成功的無線電公司是由受教育不多的人建立起來的。對那些在這方面有扎實理論基礎的人來說,成功的機會就更多了,孩子們,你們在產業界大有作為。」他一直在等待機會。

機會很快就有了,隨著美國經濟的復甦,許多公司都開始采購電子設備用於更新換代,此時的市場還有許多空缺等待著有志青年去填補。而更重要的是,休利特已經畢業了,兩個好朋友重新相聚,幾個徹夜的長談後,他們決定要實現他們當年的創業夢想。

休利特和帕卡德找到了特曼教授,在他的支持下,休利特和帕卡德開始把創業計劃付諸實施。他倆在帕洛阿托安德林大街367號租了一套公寓,並在公寓附近的汽車庫里開了一個工作作坊,開始了創業的第一步。

而在當時,兩個人僅有538元流動資金,全部「固定資產」則是:一個工作台、一部鑽床、一把螺絲刀、一把電烙鐵、一把鋼鋸和買來的若干電子零件。1939年元旦,兩人正式簽署合夥企業協議,用擲硬幣的方式決定將誰的名字放在前。休利特的運氣不錯,合夥企業被注冊為「休利特—帕卡德公司」,簡稱HP公司,取自Hewllet-Packard的第一個字母,但是全世界的人更熟悉的是它的縮寫——「HP」,這已經是成功企業的象徵。

從失敗和挫折中成長

但是世事並非都如意,公司成立之後,休利特繼續自己碩士論文題目中的一個新產品開發,帕卡德靠接一些小活來維持公司的運轉,但朝不保夕,有時他們自己都懷疑還能支持多久。這時,特曼教授伸出了他熱情援助的雙手,他利用他在社會上卓著的聲望,積極為他們奔走。這樣惠普才得以繼續生存下去。

終於,休利特生產出他的新發明——一種震盪器,適用條件比當時可以得到的同類產品要廣泛得多,而價格只是同類產品價格的1/10,帕卡德很快為這個產品申請了專利,業內的專家們對這個產品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而這些來自權威人士的肯定極大地鼓舞了他倆的鬥志。帕卡德將產品命名為300A,為了讓得到專家好評的產品迅速被市場承認,惠普公司在一家影響日大的《電子學》商業雜志上登出了廣告,訂單開始洶涌而來,利潤迅速增加,公司的境況大為改觀。

為了宣傳300A,帕卡德參加了在南加利福尼亞舉辦的一次正式的音頻震盪器展覽會。在會上,他結識了一位在迪斯尼電影公司擔任音響工程師的哈金斯,哈金斯正在為一部電影《幻想世界》准備一個聲道,正好需要一種特殊的聲音效果——一隻蜜蜂飛出熒屏,然後在劇場環繞,再重新回到熒屏的聲響。但這正是300A的用武之地,帕卡德敏銳地覺察到與迪斯尼的合作不僅會大大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同時也會帶來長期可觀的收益。他立即向哈金斯介紹了惠普的音頻震盪器,結果他們一下就賣出8台,據說現在還有一台仍在好萊塢使用。就這樣,惠普公司創業第一年站住了腳跟,銷售收入5369美元,利潤1563美元。

惠普創始人(2)

第一炮打響了,帕卡德更有干勁了,到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惠普公司已經擁有了17名雇員,並且成為年銷售額10萬美元的公司了。

而太平洋戰爭的爆發給惠普帶來了一個新的契機和增長點,1942年6月,休利特應征入伍,在軍界有了廣泛的接觸和影響,為戰後惠普公司在軍用品生產方面的驕人業績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休利特走後,帕卡德開始獨掌大局,他意識到,惠普公司作為電子產品的生產者,在對無線電、雷達、聲納以及航海、航空儀表等產品需求量激增的局面中占據了有利地位;況且戰爭的惡劣條件恰好是檢驗這些產品性能的大好時機,這對於戰後公司的發展非常重要。帕卡德決心抓住這一歷史機遇,讓惠普公司真正騰飛起來。於是他對許多產品做了細致的改進,使之更能適應戰爭的需要。而這些產品很快就被用於軍事部門。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惠普公司已成長為一家擁有200萬美元資產和200名員工的一家大公司了。

1945年,當應征入伍的休利特復員回來,發現自己已經是這家擁有數百萬資產的大型公司副總裁。當時,惠普已經建造了自己的Redwood大樓,帕卡德告訴他,如果今後電子行業不景氣,這棟大樓可以改造成食品雜貨店。然而,改作食品店的危機並沒有降臨,相反,惠普公司一路順風高速成長。

1947年8月18日,惠普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面對惠普的奇跡崛起,曾經給他們許多無私幫助的特曼教授非常高興,他對每一個創業者說:「有惠普在前面帶路,你們將會是第二個、第三個惠普。」在這種精神的號召之下,1955年,有7家公司來矽谷辦廠,1960年增加到32家,到1965年斯坦福研究園區正式建立時,這里已經集中了近70家高新技術企業,眾星捧月般簇擁著斯坦福大學;其中,惠普公司租用的土地就超過100萬平方英尺。70年代後期,休利特和帕卡德還聯名向斯坦福大學捐贈了一座現代化的「特曼大樓」,永遠紀念他們的恩師。他們創業的那間汽車庫,1989年被加利福尼亞州政府正式命名為「矽谷誕生地」,成為美國珍貴的歷史文物。

1959年,當惠普公司在帕卡德的領導下日益發展時,他敏銳地注意到公司員工熱情似乎不是很高,而這時的惠普股票節節攀升,他們有什麼不滿意嗎?仔細調查之後,帕卡德明白了,只有讓職員持有公司股票,才能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這就是後來風靡美國的職工持股計劃,員工作為公司主人,立即使得公司面貌一新。帕卡德又一次成為了全國的名人。

此時的惠普公司進入到它的高速擴張時期。在休利特和帕卡德的運籌下,它不僅堅持技術創新,開發新產品,而且用一系列收購行動,把公司的觸角迅速伸進電子儀器設備的諸多領域,從繪圖儀、電子醫療設備到分析儀器,1989年,連工作站電腦的早期霸主——阿波羅計算機公司也成為惠普的「囊中之物」;但惠普公司在個人計算工具領域最大的貢獻是率先研製出科學計算器。美國著名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寫過一部《暢游2001年宇宙空間》的科幻小說。有一天,他幻想著未來電腦工程師將採用什麼樣的計算工具,並且畫了一張草圖。1968年聖誕節前夕,有人告訴他惠普公司正在銷售一種HP9100A型台式計算器。克拉克立即湊錢買了一台,他驚訝地發現,HP9100A計算器的模樣居然酷似他畫的那幅草圖。

就是這一連串的進步與革新使得惠普永遠站在時代的前列,直到今天依然這樣。

H. 圓規和量角器分別是誰發明的

南北朝時的祖沖之! 他在割圓求圓周率時要使用圓規,不過他發明的圓規比較大,與現在的圓規有較大差別,不過原理是一樣的,可以說是圓規的始祖吧.

I. CAD最早是哪國發明的的

CAD即計算機輔助設計(Computer Aided Design,CAD),其概念和內涵正在不斷地發展中。1972年10月,國際信息處理聯合會(IFIP)在荷蘭召開的「關於原理的工作會議」上給出如下定義:CAD是一種技術,其中人與計算機結合為一個問題求解組,緊密配合,發揮各自所長,從而使其工作優於每一方,並為應用多學科方法的綜合性協作提供了可能。CAD是工程技術人員以計算機為工具,對產品和工程進行設計、繪圖、造型、分析和編寫技術文檔等設計活動的總稱。

根據模型的不同,CAD系統一般分為二維CAD和三維CAD系統。二維CAD系統一般將產品和工程設計圖紙看成是「點、線、圓、弧、文本……」等幾何元素的集合,系統內表達的任何設計都變成了幾何圖形,所依賴的數學模型是幾何模型,系統記錄了這些圖素的幾何特徵。二維CAD系統一般由圖形的輸入與編輯、硬體介面、數據介面和二次開發工具等幾部分組成。
CAD是Autodesk公司的產品

三維CAD系統的核心是產品的三維模型。三維模型是在計算機中將產品的實際形狀表示成為三維的模型,模型中包括了產品幾何結構的有關點、線、面、體的各種信息。計算機三維模型的描述經歷了從線框模型、表面模型到實體模型的發展,所表達的幾何體信息越來越完整和准確,能解決「設計」的范圍越廣。其中,線框模型只是用幾何體的棱線表示幾何體的外形,就如同用線架搭出的形狀一樣,模型中沒有表面、體積等信息。表面模型是利用幾何形狀的外表面構造模型,就如同在線框模型上蒙了一層外皮,使幾何形狀具有了一定的輪廓,可以產生諸如陰影、消隱等效果,但模型中缺乏幾何形狀體積的概念,如同一個幾何體的空殼。幾何模型發展到實體模型階段,封閉的幾何表面構成了一定的體積,形成了幾何形狀的體的概念,如同在幾何體的中間填充了一定的物質,使之具有了如重量、密度等特性,且可以檢查兩個幾何體的碰撞和干涉等。由於三維CAD系統的模型包含了更多的實際結構特徵,使用戶在採用三維CAD造型工具進行產品結構設計時,更能反映實際產品的構造或加工製造過程。

目前,三維CAD系統已經成為企業進行產品創新設計的主流工具。三維CAD系統已經從早期的實體造型,發展到特徵造型和基於約束的造型。

CAD系統廣泛應用於機械、電子、汽車、航空航天、模具、儀表、輕工等製造行業。三維CAD系統在產品的零件造型、裝配造型和焊接設計、模具設計、電極設計、鈑金設計等方面提供了強大的功能,真實感顯示、曲面造型的功能也已經很強大。

目前,高端的三維CAD系統主要包括UG NX、CATIA、PRO-E。中端主流的三維CAD系統主要包括SolidWorks、SolidEdge、Inventor。國產的三維CAD系統有Solid3000和CAXA實體工程師。而我國流行的二維CAD系統主要包括AutoCAD、CAXA、中望、浩辰等。

基於三維CAD系統,已經有很多CAE/CAM系統,支撐產品的設計/模擬和製造。

J. 中國古代機械發明創造史是什麼

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機械工程領域中的發明創造尤為突出。絕大部分的發明創造是源於生存、生活以及生產的需要,一些發明創造是戰爭的需要,還有一些發明創造是為了探索科學技術的需要。五十萬年前,中國猿人學會了製作尖劈狀石器。在我國的周口店古猿人遺址處,發現了60°~75°刃角的用作砍伐的石器。二十萬年前,生活在我國四川資陽地區的古猿人學會了製作骨針、骨錐等骨器。一萬五千年前,古人類學會了用骨、角、牙、蚌殼等製作形狀復雜的器械,並學會了磨製技術。五千年前,古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在西安的半坡遺址中,發現了大量製造技術較高的各種重要的骨器。四千年前,古人類發現了金屬,並學會了冶煉技術。我國進入了金屬時代。不久,又發明了由銅錫合金組成的青銅器。金屬器械逐步取代了石制和骨制器械。兩千年前,又發現了鐵金屬,並掌握了冶煉技術和製造技術。早在春秋時代我國就已進入了鐵器時代。各種復雜的工具和簡單機械相繼發明出來,機械工程在我國迅速發展。

從我國古代發明創造的演變過程,可以知道:任何一種機械的發明都經歷了由粗到精、逐步完善與發展的過程。例如,加工穀粒的機械(圖2-2),最初是把穀粒放在一塊大石上,用手拿一塊較小的石塊往復搓動,再吹去糠皮以得到米;第二步發明了杵臼;第三步發明了腳踏碓,利用人體的一部分重力工作;第四步發明了利用人力和畜力工作的磨和碾;第五步發明了利用風力和水力工作的磨和碾,這不但實現了連續的工作,節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而且學會了使用自然力,完成了由工具到機械的演變過程。

圖2-2加工穀粒工具的演變在兵器領域中,由彈弓發展為弓箭,又發展為弩箭;發明火葯後,由人力的弓箭發展為火箭,直到發展為皺形的飛彈和皺形的兩級火箭。這些在我國古代戰爭中,有大量的實戰記載。

我國古代的機械發明、使用與發展,遠遠領先於世界水平。但由於長期的封建統治,限制了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最近四五百年中,我國在機械工程領域的發展已落後於西方強國。新中國成立後,在短短的十幾年裡,我國人民把只能做小量修理和裝配工作的機械工業發展為能夠生產汽車、火車、輪船、金屬切削機床、大型發電機等許多機械設備的機械工業,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機械工業的發展更為迅速,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正在縮小,有些產品已領先世界水平。

過去的幾千年中,中華民族在機械工程領域中的發明創造有著極其輝煌的成就。不但發明的數量多,質量也高,發明的時間也早。我們過去的歷史是光榮的。為使中華民族再度輝煌,我們的任務也是艱巨的。在過去的年代裡,機械的發明與使用繁榮了人類社會,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發展。在高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機械的種類更加繁多,性能更加先進。機械手,機器人,機、光、電、液一體化的智能型機械,辦公自動化機械等大量先進的、科技含量高的機械正在改變人類的生活與工作。希望有志於機械工程專業的青年,繼承我們祖先的光榮傳統,發明創造出更多、更好的新機械,為把我國建設成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強國而奮斗。

除了眾所周知的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火葯這四大發明之外,中國古代在機械工程領域的發明與創造也是非常輝煌的。由於古代中國長期處於封建社會狀態,科學技術的發展比較緩慢。秦漢以前,對各種發明創造比較重視,這期間的成果較多。據《周禮考工》記載:智者創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謂之工,百工之事皆聖人之作也。但也有不同意見。《老子》上說:民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技巧,奇物滋起。絕巧棄利,盜賊無有。自秦漢以後,除對農業生產有利的發明創造之外,其他發明一般都會受到輕視,甚至因發明創造而獲罪。據《明史》卷二十五記載:明太祖平元,司天監進水晶刻漏,中設二木偶人,能按時自擊錚鼓。太祖以其無益而碎之。由於統治者的偏見,極大影響了古代勞動人民創造能力的發展。

另外,我國古代不重視對所發明器械的繪圖工作,有不少發明創造因為沒有繪圖的幫助,很難看明白。而真正有所發明創造的人或自己不會用文字記載,或由於社會的不重視而沒有記載,這些都影響了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進步。盡管如此,我國古代的科學技術仍然領先於世界,無愧於一個偉大的文明古國的稱號。以下對我國在各時期的典型發明進行簡要說明。

閱讀全文

與繪圖儀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