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創造教育觀

創造教育觀

發布時間:2021-10-05 03:00:34

『壹』 什麼是教育觀念

教育觀念也可以稱為教育理念,就是指每個人在教育他人的時候自己心中的內想法,或者想給他們表容達出的意思,我認為這就是教育觀念。

教育觀念是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的,有時候簡單的話語,或者看起來平淡無奇的肢體語言也是能表達出教育觀念的。

(1)創造教育觀擴展閱讀:

查國內極具權威性的由董純才主編的《中國大網路全書·教育卷》(1985年版),李冀主編的《教育管理辭典》(1989年版),顧明遠主編的《教育大辭典》(1990年版),英文版的大不列顛網路全書(1993年版),均不見"教育理念"之辭條。

在《現代大學的教育理念》一文分析教育理念與教育思想、教育規律的聯系和區別中,給教育理念下了這樣的定義:"教育理念則是人們追求的教育理想,它是建立在教育規律的基礎之上的。"

王冀生教授是把教育理念與教育理想、教育的遠見卓識聯系起來加以把握的。李萍教授等人在《教育的迷茫在哪裡--教育理念的反省》一文中認為:"教育理念是關於教育發展的一種理想的、永恆的、精神性的范型。教育理念反映教育的本質特點,從根本上回答為什麼要辦教育。"

『貳』 創造教育對教師素質的要求,你怎麼看呢

教師是教育活動中的直接參與者.教師的教學能力與教學方式關繫到幼兒掌握知識的效果和個人素質的形成。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是教學根本目,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挑戰能力及豐富知識結構,具有時代活力的人才。對3—6歲的學前期兒童來講,他們要從模仿中學會創造。創造教育的具體實施從根本上要依賴於教師。所以,創造教育對教師自身素質有以下要求:

三、民主精神是教師在培養幼兒創造力時應具備的能力。

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教育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教師如能做到和幼兒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的話,幼兒則會“親其師而信其道”,幼兒的獨創性、自主性和創造性都將得到充分發展。

四、教師要有扎實、廣博、精深的專業基礎知識,並能在教學中向幼兒滲透各種知識。

創造力必須以多方面的智力因素為基礎,因為在創造以前必須有足夠的知識和經驗,通過對知識和經驗的整理、綜合才可能產生出別出心裁的思維及創造性產品。

『叄』 陶行知教育思想中,「創造教育」的定義是什麼

創造教育:英國心理學家、優生學家高爾頓開創造教育研究之先河,著有《遺傳的天才》等。20世紀40年代美國奧斯本研究集體創造思考方法,著有《思考的方法》。20世紀50年代以來,這種教學在美國得到發展。如布法羅大學開設了指導學生創造性思維實驗課程。20世紀60年代以來創造教育在日本亦受重視,1960—1979年有關創造力培養著述譯作有250多種,並開展這方面的實踐活動,設「發明教室」等。德國則把對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滲透在中小學各年級的課堂教學中。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創造教育受到廣泛重視,初步形成理論體系。創造教學已成世界性潮流。陶行知為中國創造教育開拓者,於20世紀30年代在育才學校設立「育才創造獎金」,後發表《創造宣言》。60年代後,台灣省教育界亦就此進行實驗研究。如賈馥茗1968年在國語科中進行小學生創造力發展的實驗等。70年代末80年代初創造教育在中國再度興起。如1982年中華創造力開發研究所研究人員在上海和田路小學進行實驗,運用一些專門編排和設計的教法。此後,這方面的研究在各地普遍開展。
陶行知是我國創造教育理論與實踐的開拓者,創造教育思想是他生活教育理論體系的精髓,其創造教育實踐更是貫穿於他整個教育活動之中。創造教育思想是陶行知針對中國傳統教育的種種弊端,結合中國教育實際,在美國教育思想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的教育思想的基礎上而提出的一種既符合中國國情、又體現現代教育思想的新的教育理論。
陶行知實施創造教育的目的,可以從學生和教師兩方面來看。就學生而言,創造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學生「手腦雙揮」「手腦聯盟」「手腦雙全」——這就是創造教育要達到的目標,又是實現創造教育的手段。陶行知曾經說過,「手腦結合,是創造教育的開始」「手腦雙全,是創造教育的目的」。就教師而言,教師的創造,不像宗教家、戀愛至上主義者、美術家,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愛人。教師「所要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教師的成功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他指出:「先生之最大的快樂,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說得正確些,先生創造學生,學生也創造先生,先生、學生合作而創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創造教育的手段。要解放兒童的創造力。陶行知提出了著名的「六大解放」,並認為「有了這六大解放,創造力才可以盡量發揮出來。」
創造教育的三個關鍵:在培養兒童創造力方面,陶行知提出了「充分的營養、良好的習慣和因材施教三個關鍵」。

『肆』 新時期的教師應樹立哪些教育觀

新時代教師應樹立正確的現代教育觀。

現代教育觀由知識性教育向創造力教育轉變,所關注的是學生潛能的發揮,是人的個性的塑造,是在學生全面發展基礎上的差異性和個別性,即個人特長的發揮,是學生的和諧發展。它要求教育過程要從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

以活動為中心,倡導自主教育、快樂教育、成功教育和研究性學習等新穎活潑的主體性教育模式,以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生動活潑地學習和發展。



新時期教師的使命與擔當:

1、教師要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使命

立德樹人是教師的本職工作,是教師的使命根本。教師工作關鍵在於「傳道」,在於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透過教育教學活動浸潤到學生心田之中,積極傳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把學生培養成為黨和人民需要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2、教師要身先垂範社會責任擔當

有學者曾經指出:「人師是指那些能體現道義,能用人格感化學生,能以己身為學生、為社會民眾作表率的教師。」教師要做好引路人的角色,必須要身先示範。要培養學生的社會擔當,教師必須首先要做良好社會公民的表率,要肩負知識分子這一社會角色。

『伍』 創新教育的核心理念

堅信每個學生都是可以造就的
我國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經指出,創造是兒童的天性,而我們的教育在某些情況下非但沒有使這種自然本性得到發展,反而壓制了兒童創造的沖動。創新教育的提出,要求我們以欣賞的眼光來看待學生,使每個兒童的潛能都能得到發揮。教育者應堅信每個學生都是可以造就的,尤其是不可低估「後進生」的創造潛能。可以肯定地講,每一個學生都是一片有待開發或進一步開墾的土地。教育者應視之為教育的資源和財富,加以挖掘和利用,通過創新教育,把學生存在著的多種潛能變成現實。一談到「創新」,人們很快就會與天才聯系起來,似乎創新對一般學生來說是望塵莫及的事。事實上,人與人在智商差異上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絕大多數人先天的條件是相似的。在實踐中,教育者應堅信,所有學生的創造潛能同樣深厚,在「創新」面前,沒有後進生與尖子生的差別。關鍵在於你怎樣去開採挖掘,教師在實踐中應善待每一位學生,努力開發每一位學生的創造潛能。
解放孩子是創新教育的希望
在現今時代,人的主體性空前弘揚,任何對人的主體性和自由意志的扼殺幾乎都被視為罪惡,因為人生而具有追求自由的天性。「人崇尚民主,嚮往自由,自由的本質或實質是自我選擇、自我決定、自我追求、自我實現」。①而現代教育卻習慣於代替兒童選擇,代替兒童思考,強迫學生接受,禁錮學生自由,壓抑學生個性,違背了人的自然本性、社會本性和追求自由的本質,目的是為了按社會的預設標准把兒童塑造為某一種特定的人。因此學生的抗教育、反教育現象不斷出現,出現新的教育無力,教育成了異化人的一種手段,它不是引導發揮人的潛能,而成了一種強制的、令人生畏的外在力量。
創新教育 - 核心理念
1.堅信每個學生都是可以造就的。我國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經指出,創造是兒童的天性,而我們的教育在某些情況下非但沒有使這種自然本性得到發展,反而壓制了兒童創造的沖動。創新教育的提出,要求我們以欣賞的眼光來看待學生,使每個兒童的潛能都能得到發揮。教育者應堅信每個學生都是可以造就的,尤其是不可低估「後進生」的創造潛能。可以肯定地講,每一個學生都是一片有待開發或進一步開墾的土地。教育者應視之為教育的資源和財富,加以挖掘和利用,通過創新教育,把學生存在著的多種潛能變成現實。一談到「創新」,人們很快就會與天才聯系起來,似乎創新對一般學生來說是望塵莫及的事。事實上,人與人在智商差異上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絕大多數人先天的條件是相似的。在實踐中,教育者應堅信,所有學生的創造潛能同樣深厚,在「創新」面前,沒有後進生與尖子生的差別。關鍵在於你怎樣去開採挖掘,教師在實踐中應善待每一位學生,努力開發每一位學生的創造潛能。
2.解放孩子是創新教育的希望。在現今時代,人的主體性空前弘揚,任何對人的主體性和自由意志的扼殺幾乎都被視為罪惡,因為人生而具有追求自由的天性。「人崇尚民主,嚮往自由,自由的本質或實質是自我選擇、自我決定、自我追求、自我實現」。①而現代教育卻習慣於代替兒童選擇,代替兒童思考,強迫學生接受,禁錮學生自由,壓抑學生個性,違背了人的自然本性、社會本性和追求自由的本質,目的是為了按社會的預設標准把兒童塑造為某一種特定的人。因此學生的抗教育、反教育現象不斷出現,出現新的教育無力,教育成了異化人的一種手段,它不是引導發揮人的潛能,而成了一種強制的、令人生畏的外在力量。

『陸』 陶行知創造教育的方法有哪些

他的教育方法和思想可以概括為:一個理論,三大原理,四種精神,五大主張。

1、一個理論即生活教育理論,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名稱。

2、三大原理是: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本體論,也叫起源論,陶行知認定教育來源於生活,主張教育要依靠生活,改造生活。

社會即學校,是生活教育理論的場所論。認定社會本身就是一所大學校,主張教育要依靠社會的力量,應濟社會的需要。

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方法論。認定在生活中教法、學法、做法是不可分割的。

主張事情是怎樣做的,學生就應該怎樣學;學生是怎樣學的,教師就應該怎樣教。教法和學法都來源於做法,統一於做法。

3、四種精神是:

「愛滿天下」的大愛精神;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奉獻精神;

「敢探未發明的新理,敢入未開化的邊疆」的創造精神;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求真精神。

4、五大主張是:行是知之始、在勞力上勞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傳、六大解放。

行是知之始,是陶行知的哲學思想,認為認識來源於實踐,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在勞力上勞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傳都是具體的教學方法。

在勞力上勞心,即主張手腦並用;以教人者教己,即主張教學相長;即知即傳,則是主張隨學隨教。

六大解放,是陶行知創造教育思想和民主教育思想的反映,可以理解為生活教育理論的教學原則。

六大解放是指解放兒童的頭腦、雙手、嘴、眼睛、時間和空間,還兒童以自由,從而解放兒童的創造力。

(6)創造教育觀擴展閱讀: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縣人,中國人民教育家、思想家,偉大的民主主義戰士,愛國者,中國人民救國會和中國民主同盟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1908年十七歲時他考入了杭州廣濟醫學堂。1917年秋回國,先後任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國立東南大學教授、教務主任等職。

1926年起發表了《中華教育改進社改造全國鄉村教育宣言》。1929年聖約翰大學授予他榮譽科學博士學位,表彰他為中國教育改造事業作出的貢獻。[2]1931年主編《兒童科學叢書》。

1935年,在中國共產黨「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1945年當選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兼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

1946年7月25日上午,因長期勞累過度,不幸逝世於上海,享年55歲。

參考資料:網路-《陶行知教育名篇》

『柒』 如何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和教育觀

學生觀是教師對學生的權利、地位及其發展規律和年齡特點的認識。多年來,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困擾,教師對自己應該具有什麼樣的學生觀缺乏深刻思考,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方法大多停留在一般層面上。如果老師沒有正確的學生觀、將很難改變學生被動接受教育的狀態,也難以緩和師生之間「警察」與「小偷」、「貓」與「老鼠」的緊張關系。如果教師不改變傳統的教育方法,不能為學生創設平等、寬松的學習氛圍,不能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使那些「學習困難學生」和「特殊需要學生」走向「絕境」。這與「面向全體」、「生活活潑」、「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是大相徑庭的。因此,為了更好的實施素質教育,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一、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

學生雖然不是成人,但他們有感情、有個性、有獨立人格,同樣需要別人的尊重和理解。而在實際工作中教師有意或無意傷害學生人格的事並非少見。如一位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女教師,在小學一年級入學教育時,指著一名男孩說:「瞧,他的手多臟啊!如果這樣就不能入學校」。小男孩的臉由紅轉為蒼白,第二天他沒上學,第三天入學時,他把小手洗得很乾凈,頭發剪得很短。可是他在課堂上顯得無比慌亂,不能正眼看老師,始終低著頭,常常數錯10個小木棒,他總覺得全班在看他的手,老師始終在看他的手,他總想把手藏起來。而老師只注意到他的手干凈了,頭發短了,卻沒觀察到小男孩的其他變化,還常常不負責任的指責他「沒有學數學的天分」,「學習差是因為懶惰」。小男孩將自己心中的委屈告訴給了母親。第二學期在母親的支持下,小男孩轉到了另一個班。沒多久,學習成績提高了,到小學畢業時,數學成績名列前茅。再比如,我在某小學聽課時,發現全班學生42名,而在光榮榜(實際是成績排名榜)上是40名。我在課間向學生調查原因時,學生回答:「兩個瓤蛋蛋嘛,老師沒讓上。」我在其它班也發現了類似的事,學生的回答也是非常相似。

從以上的例子中,可以看出教師無意中傷害了學生的自尊,隨意剝奪了學生的基本權利。這樣不僅對學生的成長不利,而且會影響學生的一生。所以教師不能將學生當作自己手中的面團,想怎麼捏就怎麼捏,而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蘇霍姆林斯基有過這樣的比喻: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幼小的心靈。晶瑩透亮的露珠是美麗可愛的,卻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滾落下去,就會破碎,不復存在。

二、不能將學生當作知識和道德的容器

隨著社會的發展,學生接受知識的渠道和途徑越來越多,學生接受的信息量也越來越大。所以教師的「知識權威」地位逐漸開始動搖。教師必須重新調整自己,不能以「知識的化身」自居。不能將學生當作容器,無止境地往裡灌。教師「要蹲下身來」,與學生平等相處,將自己從「警察」、領導的角色調整為朋友、組織者、引導者,努力為學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機會,創設寬松、平等、民主的學習氛圍和良好的心理環境,讓他們在相互交流、相互協作、相互幫助、相互激勵中不斷總結自我,反省自我,從而認識自我,鞭策和激勵自我。古羅馬有則諺語:所見所聞雖好,但我仍按壞樣子做。學生可以懂得善惡,並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推理,但未必能夠把它轉化成自覺行為。所以,道德教育光靠空洞的說教是難以實現其目標的,而要植根於火熱的現實生活,從政治化的、抽象的、空洞的說教王國里走出來,回歸生活。要關注、指導和引導學生的現實生活,從衣、食、住、行、玩等具體活動著手,讓學生體驗、感受.比如,我校在進行「愛心助殘」教育時,讓學生扮演殘疾人。有的蒙上眼睛扮演盲人,有的睹住耳朵扮演耳聾人,有的捆住手腳或坐上輪椅扮演肢體殘疾人,讓「殘疾人」與好人一起參加活動,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體驗殘疾人的種種感受。使學生在心靈深處產生震憾,從情感上,價值觀上發生變化,使他們不再嘲笑殘疾人,而且從內心產生幫助殘疾人的強烈願望。

三、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

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學生年幼、可塑性強、潛力大,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如果我們用靜止的、僵化的、一成不變的眼光或用「有色眼鏡」看待學生,那就看不到學生的可變性和發展性,有可能把學生看「扁」了。甚至得出「此子不可教也」的定論。古今中外,許多事實給我們不少啟示,如愛迪生小時候常常成績不及格,馬克思在中學時代以極端調皮而聞名全校,台灣女作家三毛,小時候常遭老師岐視,後來他們都成就非凡。教師要深入調查、全面了解每個孩子,不能憑表面現象主觀臆斷,要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有發展的可能,要用變化的、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和研究學生,要看到學生的長處,看到學生的未來。

『捌』 創造的兒童教育思想

  1. 21世紀教育要解決的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造就大批高創造力的人才。就目前我國專基礎屬教育而言,我國的兒童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還很薄弱,不論家庭、學校、社會,壓制摧殘兒童創造力的現象都很嚴重。為了培養一代新人的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我國的基礎教育應該關注創造教育,大力開展創造教育。

  2. 在我國明確提出對兒童進行創造教育的是現代教育史上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他在自己長期教育實踐里非常重視兒童教育問題,曾對兒童教育做過許多精闢的論述。創造的兒童教育思想就是其全部教育思想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前瞻性。重新發掘,研究陶行知先生的這一教育思想對於繼承和發揚優秀的教育遺產,推進新時期我國基礎教育課堂教學改革以及創造教育的順利實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本文擬定從以下四個部分展開對這一問題的論述。

  3. 第一部分:陶行知「創造的兒童教育」思想形成的背景。(一)從學術背景來看,他科學地吸收了王陽明和杜威的教育哲學思想及兒童教育思想的合理內核,並把「創造的兒童教育」思想

閱讀全文

與創造教育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