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闖關東下篇會講什麼故事
那個...不大可能作為電視劇的全部,但作為其中一個故事還是可能的...我覺得很可能以建國後開發北大荒的故事為時代背景...
❷ 朱開山的影片宣傳
電視劇《闖關東》編劇高滿堂透露,《闖關東2》劇本創作艱難。高滿堂說:「這幾個月我一直在寫《闖關東2》的劇本,爭取6月完稿,8月開機。」
高滿堂介紹,他的家族就是闖關東到大連的。「我父親16歲那年,爺爺帶著他從平度老家去了大連,我母親和我姥爺也是輾轉去的大連。那個時候,我母親給人當傭人,日子過得很苦。但我母親性格剛強, 《闖關東》中文他娘身上就有她的影子。」高滿堂透露,他的三舅和四舅是從青島出發闖關東的, 《闖關東》中朱開山的人物原型就是他的三舅和四舅。
高滿堂坦言,電視劇《闖關東》里留有不少遺憾,「我認為慘烈的東西少了點,可能是拍攝上的限制吧。另外,文他娘形象上過胖,與我的想像有些距離。」高滿堂說,他會在續集拍攝時提出自己的意見。
《闖關東》的成功,令續集的拍攝備受關注。高滿堂稱,所有作品的續集一不小心就容易狗尾續貂。當初創作《闖關東》時並沒有寫續集的計劃,結果讓傳武這么重要的角色犧牲了,以致後面沒法再安排他的戲。正在寫續集劇本的高滿堂直言創作很艱難,「多數人的性格在第一部劇中就已經完成。如果這次寫下一代,孩子們都還沒長大,有的剛幾歲,有的剛出生,故事很難寫。」高滿堂介紹,續集准備再拍50集。「如果說第一部著重寫闖關東的山東人生存與發展的故事,那麼第二部將寫闖關東的後代是如何犧牲個人利益來迎接共和國誕生的故事,這部劇預計8月開機。」
❸ 闖關東中的朱開山確有此人嗎
1月18日,《闖關東》編劇高滿堂、孫建業在濟南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獨家講述了《闖關東》人物形象的幕後原型。
「李幼斌扮演的朱開山,以及鮮兒、朱家三兄弟等鮮活的人物形象,是根據很多闖關東者的親身經歷創作的,故事原型的故事,有些比電視劇本身還傳奇。」高滿堂說。
朱開山傳奇:
大連碼頭的於二哥
李幼斌扮演的朱開山,無疑是電視劇《闖關東》中最大的傳奇。高滿堂說:「我和孫建業都是闖關東的山東人的後代,我們生活的大連,80%的人是山東人,所以闖關東的山東人的英雄氣概,從童年開始在我們腦海中就存在了。」
《闖關東》的另一位編劇孫建業說,朱開山身上凝聚了很多闖關東的山東人的氣質,但直接的原型還是有的,原型之一就是以前在大連碼頭上名頭很響的於二哥,「於二哥是個碼頭工人,但他綁腿上整天別著把小匕首,在當地工人中很有影響,把頭都很憷他。」
高滿堂介紹,幾百年來,闖關東的山東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吃苦耐勞、心胸開闊、深藏不露。這種特點,在劇中朱開山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朱家人在每個階段都要與天斗、與人斗,但最後都是與人和諧,山東人身上仁、義、禮、智、信的原則,被廣泛堅持,正像朱開山在劇中所說:「我們是一棵山東的高粱,孤零零地挺立在東北大地上,凡事要小心。」
❹ 高滿堂的主要作品
1989年,擔任編劇的農村劇《籬笆女人和狗》首播,這是他首部擔任編劇的作品。
1993年,擔任劇情片《大海風》的編劇 。
1997年,擔任情感劇《抉擇》的編劇 。
2002年,擔任電視劇《遠山遠水》的編劇 。
2006年,編寫家庭倫理劇《錯愛》的劇本。
2007年,擔任親情倫理劇《常回家看看》的編劇。
2008年,與孫建業共同擔任古裝劇《闖關東》的編劇,他憑借該片獲得第27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優秀編劇獎。
2014年,憑借農民劇《老農民》獲得第13屆四川電視節-金熊貓獎長篇電視劇類最佳編劇獎。
2015年,憑借現實題材劇《溫州兩家人》獲得第29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優秀編劇獎。
2018年5月8日,擔任編劇的年代劇《愛情的邊疆》首播。
(4)高滿堂闖關東創造靈感擴展閱讀:
高滿堂的社會活動
1983年,高滿堂從大連市51中學調入大連電視台電視劇部開始從事電視劇編劇創作;隨後,擔任遼寧省政協委員15年,並擔任了第12屆全國政協委員。
後來,獲得大連廣播電視台國家一級編劇的稱號,並兼任中國廣播電視協會電視劇編劇工作委員會會長、北京市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遼寧省文聯副主席、大連市電視藝術家協會主席等職位。
2017年9月21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國視協第6次全國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中國視協新一屆領導機構,高滿堂當選為中國視協第6屆副主席;12月12日至13日,在遼寧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8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遼寧省文聯副主席。
❺ 《闖關東》這部電視劇是誰寫的
片名:《闖關東》 總導演:張新建 導演:孔笙王濱 編劇:高滿堂 孫建業 主演: 李幼斌--飾朱開山小宋佳--飾鮮兒 薩日娜--飾文他娘牛莉--飾那文 馬恩然--飾韓老海高明--飾森田
領銜主演: 朱亞文劉向京梁琳琳齊奎黃小蕾 鮑國安畢彥軍丁嘉麗王繪春畢彥軍 丁嘉麗王繪春
故事梗概:2008年央視一套開年大戲
《闖關東》講述的是從清末到九一八事變爆發前,一戶山東人家為生活所迫而離鄉背井「闖關東」的故事,以主人公朱開山的復雜、坎坷的一生為線索,其中穿插了朱開山的三個性格炯異、命運不同的兒子在關東路上遇到的種種磨難和考驗。在劇本策劃階段就將其創作定位為:小人物成為大英雄的故事。
「闖關東」這種民族行為是中華民族特定歷史背景下被迫進行的民族大遷移,關東路上的闖盪需要經歷一次次的波折磨難,包括土匪、官兵、土豪、鄉霸、流氓、流民、善人、妓女、癮君子、礦工等等各色人物將陸續登場,給山東大漢製造各種各樣的困難,在苦難之下,朱家父子、兄弟、夫妻之間所產生的悲歡離合的故事。這一故事設計與好萊塢大片《指環王》頗有異曲同工之妙。又與中國古典文學《西遊記》相似,由此可見中西影視文化在人性的本質這一問題上的基本認識是相同的,所謂高手過招,點到為止,摘花飛葉看似相似,其內功也自有獨得之妙。
❻ 《闖關東》是誰寫的
高滿堂和孫建業
❼ 誰能介紹一下央視開年大劇《闖關東》的編劇高滿堂要詳細。
今晚,央視開年大戲《闖關東》(闖關東吧)與觀眾見面。開播前,記者采訪了編劇之一、大連人高滿堂。這位創作過《錯愛》(錯愛吧)、《抉擇》、《家有九鳳》(家有九鳳吧)的著名編劇說:「這是我寫的最累的一部作品,寫完它,我感覺一下子被掏空了,心裡酸酸的。」
《闖關東》有我舅舅的影子
高滿堂是山東人的後裔。如果說《家有九鳳》的寫作要感謝他岳母,那麼《闖關東》的創作則要感謝他的舅舅。
當年,高滿堂的爺爺帶著四個兒子,與闖關東遷徙大軍一道從龍口坐船到大連。在他的成長過程中,時時能感受到「闖關東」人身上所特有的豪氣與神韻。他告訴記者:「接到《闖關東》的創作任務後,首先採訪了自己的三舅、四舅。因為當年他們都是由山東到大連的。如今兩位老人都七八十歲了,但談起過去的事依然記憶猶新。」
「這部戲是以你舅舅為原型嗎?」記者問。
「不是,但劇中肯定有我舅舅的影子。」
說到創作《闖關東》的初衷,高滿堂說:「闖關東,實際上是山東人的一部辛酸史。我早就想創作這樣一部劇。我清楚,這段歷史我不寫也會有人寫,幸運的是,這個任務落到我頭上。」
「寫不好對不起父輩」
《闖關東》編劇高滿堂、孫建業的父輩都是「闖關東」的山東人。這讓他們的寫作除了責任感還多了一份「親情感」。
高滿堂在動筆創作《闖關東》之前,行程7000公里,橫跨黑、吉、遼三省,直至膠東和魯西南,采訪了上百人,搜集了大量的珍貴資料。
「是不是有許多打動你的素材?」
「打動我的地方太多了。我只講一個人的經歷吧。尚志市有個老隋頭,今年90多歲,他當年跟著父母闖關東。父親途中去世了,他和母親風餐露宿走了兩年,走到尚志市時正好是春節。娘告訴他,過年了,你去河裡打桶水,咱娘兒倆把臉洗干凈,喝口水就算過年吧……今天,記得那段歷史的老人已不多了,我們有幸能見到、聽到的就更少,再不去搶救,將成為永遠的傳說。」「《闖關東》就是由這樣一個個動情的故事構成的。」
「那樣,整部劇會不會太沉重了?」記者問。
高滿堂說:「闖關東的歷史就像一件浸透雨雪的沉重羊皮襖。如果穿它會越走越沉,但你要把它脫掉的話呢,又感覺非常寒冷。最好的辦法是什麼呢?扔了這件羊皮襖,換上一件毛裘,又輕又保暖。這就是比喻我們這部電視劇既要扔掉歷史的沉重,又不割斷歷史。」
「《闖關東》是一部平民史詩」
《闖關東》以朱開山一家幾代人的經歷為主線,反映了山東人闖關東的悲歡故事。高滿堂對《闖關東》的評價是:「一部平民傳奇史詩。」
《闖關東》絕對是傳奇的。想像一下,當年闖關東的先輩們,走旱路的,要走好幾年;走水路的,無數條船沉入水裡。闖關東之路充滿悲涼。
當《闖關東》主角朱開山確定李幼斌(李幼斌吧)扮演後,有人猜測這是專為李幼斌寫的,當記者向高滿堂求證,他答復:「不是。但在劇本創作時,曾經考慮過他。因為他身上有一種滄桑感。」
看過「樣片」的高滿堂很興奮:「我感覺非常震撼,這部戲超出我的想像,能打98分。也可以說,這是李幼斌最好的一部作品,超過了《亮劍》(亮劍吧)里的李雲龍。《闖關東》也代表了中國電視劇的高水準。」
❽ 作家高滿堂有些什麼作品有字畫嗎
早些年有幸得到一副高老師的書法作品,看的甚是喜歡,裝裱起來一直保留至今,本想上傳一下圖片的,奈何不會
❾ 方清平揭秘《老酒館》第二部開機,純粹玩笑,高滿堂為何不寫續集
一部好的作品沒有續集才能夠被稱為經典,《老酒館》就屬於這樣的作品。再加上老酒館的原著是真人真事,高滿堂老師的題材也是有限的,無法再編寫續集了。
❿ 如何評價闖關東
《闖關東》是由山東電影電視劇製作中心與大連電視台投資近3000萬聯合拍攝的電視劇。由王敏總策劃,張新建 、孔笙執導,高滿堂、 孫建業編劇,李幼斌,薩日娜,小宋佳,朱亞文領銜主演。
總之,這是一部勵志的電視部,不管你是不是東北人,山東人,還是其他地方的都建議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