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成為一名創新型教師
是的,要使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讓課堂活起來,我們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創設教學環境,採取多樣的教學方法。創新型教師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 根據學生的情況設計教學 教學設計固然重要,但我們不能一味的模仿,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年齡特點、學生的基礎、家庭背景等)進行設計,也就是說,同一節教學設計可能不適合每個班,就像書中說的吳老師和王老師一樣,我們不能照搬人家的教學設計,看著人家上的很流暢,不一定適合我們,所以在教學設計時,一定先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設計教學。 二、 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課堂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最有效的載體,因而課堂教學中要採取最有效的方法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的源泉是人的創造性。我們應在猜想驗證中創新、在質疑釋疑中創新、在實踐操作中創新、在嘗試學習中創新、在和諧環境中創新。 三、 在課堂教學中的七個注重 1、 注重自然生成 作為一個有經驗的優秀教師,在課堂上所注重的不是預設好的過程,而是課堂中的自然生成。我們不是去否定課堂預設,恰恰相反,我們提倡教師要多層次預設,要多考慮課堂中可能會出現的情況。我們要靈活地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也就是說,我們在預設多種課堂教學方案的同時,更應注意課堂的自然生成。 2、 注重自主學習 所謂自主學習就是以學生自己組織學習過程為核心,以促進學生自主發展為目的的教學活動。作為一名創新型教師,要做的就是想辦法把教師的講解壓縮到最少,正確地處理好教師講解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系。 3、 注重多數參與、參與的深度。教學中要顧全大局,照顧多數學生的參與。作為一名創新型的教師應該由偏重課堂教學的活躍程度轉變為追求課堂教學學生的參與程度。 4、 注重提煉方法、注重三維目標我們應該由偏重知識能力培養轉變為追求三維目標有機融合和高效達成。 四、 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學習 杜維認為,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讓兒童自己用心做實驗,在活動中直接地接觸各種事實,從而取得有用的經驗。這就是所謂的「從做中學」、「從經驗中學」。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讓學生利用提供的學習材料,親自去探究和發現有關概念和原理,成為一個知識的「發現者」,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進行學習。自主探究教學是以學生自己去探究知識為特徵的一種課堂教學策略。
Ⅱ 《怎樣做一個合格的教師 》
「醉後方知酒味濃,為師方知為師難。」有位教育家說過,做一名合格的教師並非易事,而做一名令人民滿意的優秀教師更是難事。尤其是在目前市場經濟大潮沖擊、社會環境復雜多變、知識更新速度超前、學生思維日益飛躍的大背景下,不僅育人與教書的位置發生了微妙的變化,而且對教師的素質也提出了更嚴的要求和更高的標准,應在以下八個方面下功夫:
一要牢記使命,明確職責。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明確規定:「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於此可見,教師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因此,作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必須時刻牢記黨和人民賦予自己的光榮使命,切實履行自己擔負的神聖職責,始終充分認識到:辦好教育,既是提高全中華民族素質的必然選擇,更是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現實需要。同時時刻注意以傳授知識、培養人才、弘揚先進文化、推動社會進步為己任,把個人理想、本職工作與祖國發展、人民幸福緊密聯系在一起,始終堅持把自己的事業與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結合起來。在教學實踐中,牢固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思想,以學生滿意不滿意、學生快樂不快樂、學生高興不高興,以及啟沒啟發學生的創造思維、培沒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提沒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作為教育教學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從而真正擔負起「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並使「太陽下最光輝的事業」蒸蒸日上。
二要正視現實,提振精神。事在人為,人在精神。毛澤東同志早就說過,「人活著總是需要一點精神的。」作為工作在教育戰線的人民教師,尤其需要這種精神。 千萬別為自己身處「條件艱苦、教學辛苦、生活清苦、地位低下」的「窮衙門」,而怨天尤人、萎靡不振、思想頹廢,甚至因此完全喪失責任心、事業心、進取心。實踐已經證明,強國必先強教。中國未來的發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關鍵靠人才,基礎在教育,希望在教師。可以斷言:教師將越來越受尊重,教育工作將大有作為。因此,作為新時期合格的人民教師,必須正確面對目前教育戰線出現的新情況新變化,以及教育工作面臨的新問題新矛盾,進一步調整心態、提振信心,時時精神飽滿、處處充滿激情,明責履職、愛崗敬業,徹底根除軟弱自卑的心理,努力克服畏難無為的思想,始終堅持以堅定的信心和積極的心態、飽滿的熱情和高昂的鬥志,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火熱的教學工作之中,把終身獻給最美好的教育事業。
三要充滿愛心,忠誠事業。「沒有愛心就沒有教育。」「愛」是師德中最基礎的部分,沒有「愛」就沒有師德。魯迅有句名言:「教育是植根於愛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裡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教授林崇德同志認為,「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有「國寶教師」之稱的霍懋征老師也曾說過:「是什麼力量把一個人見人煩的孩子,變成人見人愛的孩子?是愛。愛是陽光,可以把堅冰融化;愛是春雨,能讓枯萎的小草發芽;愛是神奇,可以點石成金。」可見,「愛」對於教育工作者來說是何等的重要。具體地講,作為一個合格的人民教師,必須熱愛教育事業,關心愛護學生,用心去詮釋愛,時刻不忘自己是學生的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真正視學生如弟妹、似兒女,努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時刻注意以誨人不倦的獻身精神和嚴慈相濟的情感教育,關心學生健康成長,培養學生全面成才,並以此作為自己珍愛的人生事業和最高的人生目標來執著、來追求。在實際教學中,注意用「螺絲釘精神」將自己牢牢鉚在工作崗位上,履行好每一份教學職責,落實好每一件學生事情。同時特別注意把師愛均勻地灑向每個學生,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始終堅持一視同仁、一碗水端平。「金鳳凰」固然可愛,而「丑小鴨」更需要陽光。學習好的不嬌慣、不溺愛,學習差的不歧視、不諷刺。只有對學生不偏袒,充分理解學生,學生才會尊重你、擁護你;只有把一顆愛心無私地奉獻給學生,學生才會愛戴你、信任你。
四要刻苦學習,精通業務。精通教學業務是教師之所以成為教師的關鍵。古人雲:「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作為知識的重要傳播者和創造者,是否勤奮好學、精通業務,不僅關繫到學生的切身利益,而且也表明教師的社會責任。有人曾經說過,「文化人,不一定手不釋卷;但手不釋卷的人,一定是有文化的人。」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也曾嘆道:「要想學生學好,必須先生好學。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可以說,「學習是教師可持續發展的基石。」特別是面對當今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科技的飛躍,以及學生成長對「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挑戰,要想真正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必須刻苦學習,用心讀書,專研業務、不厭其精,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充實完善自己。只有這樣,才會有教學之樂,而無教學之苦。教育者必須先受教育。「學然後知不知,教然後知困……故曰教學相長也。」這句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當前,教師需要刻苦學習,重點掌握「三會」,即會說,有較好的口頭表達能力;會寫,有較高的教學科研能力;會管,有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教書育人的本領,努力向著更高的目標不斷求索、不斷攀登,爭取用更現代的理念、更廣博的知識、更科學的理論、更有效的方法,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代新人。
五要務實創新,追求卓越。盡責靠務實,超越靠創新。有句話說得好,「務實做事,能夠把事情做完、做好;創新做事,能夠把事情做優、做特。」教育既是科學,也是藝術。教師從事的是創造性的工作,一是來不得半點虛假;二是必須富有創新精神。傑出教師的過人之處,就是能夠在平凡的教學點滴之中,探索教育的真諦,追求事業的卓越。因此,作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一方面,必須以求真務實的態度,老老實實為人處世、踏踏實實教書育人,真誠為社會、為學生、為學生家長服務。另一方面,必須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探求真知、思考問題,積極投身教育改革,大膽創新教學實踐,真正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人特我精」。只有高度重視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創新能力、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才能不斷激發學生興趣,全面提高教學水準,才會在日益激烈的行業競爭中永遠立於不敗之地,並使自己美好的教育理想變為真正的社會現實。
六要樂於奉獻,甘為人梯。「獻身教育,甘為人梯」,是教師忠於黨、忠於人民、忠於祖國的高尚道德境界,是教師履職盡責、為人師表的思想基礎和前提條件。教師,對教育事業的奉獻,應該像小河奉獻給大海、陽光奉獻給大地那樣純潔無私、那樣無怨無悔、那樣一往情深。既然我們選擇了教育事業,就要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不計報酬、不計得失,安貧樂教、淡泊名利,甘於吃苦、樂於奉獻,盡心盡力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盡職盡責完成每一項教學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斷的挑戰自己、超越自己。尤其是作為身處基層一線的教師,更應牢固樹立終身從教的志向,不是干一陣子而是干一輩子,任何名利都引誘不了自己,把自己完全獻身於黨的教育事業,心甘情願做培育人才的雨水泥土,在無私奉獻中體現人生價值,在平凡崗位上成就偉大事業。
七要勇於認錯,知錯就改。「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我們每個人誰能保證自己一生都不犯錯誤?特別是面對時刻都在變化之中的教育教學工作,更難免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或過失。所以,作為教師,沒有必要害怕犯錯誤,關鍵在於勇於承認,知錯就改。這樣,不僅可以得到學生和同事的諒解,而且還有助於自我完善,彰顯師德師風。勇於認錯,是強者的風范,是一種美德,是教師心理成熟的表現。當然,主動承認錯誤並非是件易事,這既要有否認自己的勇氣,又要有胸懷坦盪的境界。但是,作為為人師表的教師,再困難再艱巨,既有責任、也有義務,為學生做出表率。這既是教師愛崗敬業的重要表現,更是教師師德修養的高度反映。不然的話,就會失去其學生和同事的信任,嚴重的甚至還會被眼下的教育事業所淘汰。由此可見,作為教師,無論從師德師風出發,還是從自身利益出發,都應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爭做勇於認錯、知錯就改的模範。
八要嚴格自律,為人師表。教師不僅要教書,更重要的是要育人。古人雲:師者,人之模範也。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同志曾經說過: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就是為人師表。這不僅是對教育工作者形象的真實寫照,也是對教育工作者平時的嚴格要求。因此,作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必須突出解決好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崇教厚德,為人師表問題,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書者必先強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教師必須時刻注意以自己模範的品行來引導和培養學生,以自己高尚的人格來教育和影響學生,努力成為青少年學習的良師益友,成為全社會尊敬的人。學校無小事,事事有教育;教師無小節,處處是楷模。對於學生來說,教師是一切美好形象的化身,教師的一言一行均為學生效仿的榜樣。這就要求教師在思想上、品格上、語言上、行為上真正成為學生的楷模。一方面,在待人處世上,必須做到「貴誠實,守信譽」。比如,在傳授學生知識、解答疑難問題時,始終做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另一方面,在言行舉止上,必須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身教勝於言教。」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首先必須自己做到;凡是要求學生不做的,老師首先必須帶頭不做。總之,作為老師,只有嚴格要求自己,時刻注意自我修養、模範遵守社會公德,儀表端莊、語言健康,舉止文雅、作風正派,以身作則、注重身教,始終注意用師德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自覺增強教育事業心和責任感,才能真正做到為人師表。
Ⅲ 如何做一名創新教師的事例
該同學自覺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在學習方面敢說,勇於創新,注重能力培養,善於與同學之間交流合作,且品行端正,樂於助人,是一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Ⅳ 如何做一名創造性老師
「醉後方知酒味濃,為師方知為師難。」有位教育家說過,做一名合格的教師並非易事,而做一名令滿意的優秀教師更是難事。尤其是在目前場經濟大潮沖擊、社會環境復雜多變、知識更新速度超前、學生思維日益飛躍的大背景下,不僅育人與教書的位置發生了微妙的變化,而且對教師的素質也提出了更嚴的要求和更高的標准,應在以下八個方面下功夫:一要牢記使命,明確職責。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中華共和國教師法》明確規定:「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事業建設者和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於此可見,教師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因此,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必須時刻牢記黨和賦予自己的光榮使命,切實履行自己擔負的神聖職責,始終充分認識到:辦好教育,既是提高全中華民族素質的必然選擇,更是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現實需要。同時時刻注意以傳授知識、培養人才、弘揚先進文化、推動社會進步為己任,把個人理想、本職工作與祖國發展、幸福緊密在一起,始終堅持把自己的事業與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結合起來。在教學實踐中,牢固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思想,以學生滿意不滿意、學生快樂不快樂、學生高興不高興,以及啟沒啟發學生的創造思維、培沒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提沒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作為教育教學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從而真正擔負起「教書育人,培養事業建設者和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並使「太陽下最光輝的事業」蒸蒸日上。二要正視現實,提振精神。事在人為,人在精神。同志早就說過,「人活著總是需要一點精神的。」作為工作在教育戰線的教師,尤其需要這種精神。 千萬別為自己身處「條件艱苦、教學辛苦、生活清苦、地位低下」的「窮衙門」,而怨天尤人、萎靡不振、思想頹廢,甚至因此完全喪失責任心、事業心、進取心。實踐已經證明,強國必先強教。中國未來的發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關鍵靠人才,基礎在教育,希望在教師。可以斷言:教師將越來越受尊重,教育工作將大有作為。因此,作為新時期合格的教師,必須正確面對目前教育戰線出現的新情況新變化,以及教育工作面臨的新問題新矛盾,進一步調整心態、提振信心,時時精神飽滿、處處充滿,明責履職、愛崗敬業,徹底根除軟弱自卑的心理,努力克服畏難無為的思想,始終堅持以堅定的信心和積極的心態、飽滿的熱情和高昂的鬥志,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火熱的教學工作之中,把終身獻給最美好的教育事業。三要充滿愛心,忠誠事業。「沒有愛心就沒有教育。」「愛」是師德中最基礎的部分,沒有「愛」就沒有師德。魯迅有句名言:「教育是植根於愛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裡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師范大學心理學教授林崇德同志認為,「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有「國寶教師」之稱的霍懋征老師也曾說過:「是什麼力量把一個人見人煩的孩子,變成人見人愛的孩子?是愛。愛是陽光,可以把堅冰融化;愛是春雨,能讓枯萎的小草發芽;愛是神奇,可以點石成金。」可見,「愛」對於教育工作者來說是何等的重要。具體地講,作為一個合格的教師,必須熱愛教育事業,關心愛護學生,用心去詮釋愛,時刻不忘自己是學生的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真正視學生如弟妹、似兒女,努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時刻注意以誨人不倦的獻身精神和嚴慈相濟的情感教育,關心學生健康成長,培養學生全面成才,並以此作為自己珍愛的人生事業和最高的人生目標來執著、來追求。在實際教學中,注意用「螺絲釘精神」將自己牢牢鉚在工作崗位上,履行好每一份教學職責,落實好每一件學生事情。同時特別注意把師愛均勻地灑向每個學生,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始終堅持一視同仁、一碗水端平。「金」固然可愛,而「丑小鴨」更需要陽光。學習好的不嬌慣、不溺愛,學習差的不歧視、不諷刺。只有對學生不偏袒,充分理解學生,學生才會尊重你、擁護你;只有把一顆愛心無私地奉獻給學生,學生才會愛戴你、信任你。四要刻苦學習,精通業務。精通教學業務是教師之所以成為教師的關鍵。古人雲:「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作為知識的重要傳播者和創造者,是否勤奮好學、精通業務,不僅關繫到學生的切身利益,而且也表明教師的社會責任。有人曾經說過,「文化人,不一定手不釋卷;但手不釋卷的人,一定是有文化的人。」教育家陶行知也曾嘆道:「要想學生學好,必須先生好學。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可以說,「學習是教師可持續發展的基石。」特別是面對當今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科技的飛躍,以及學生成長對「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挑戰,要想真正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必須刻苦學習,用心讀書,專研業務、不厭其精,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充實完善自己。只有這樣,才會有教學之樂,而無教學之苦。教育者必須先受教育。「學然後知不知,教然後知困……故曰教學相長也。」這句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當前,教師需要刻苦學習,重點掌握「三會」,即會說,有較好的口頭表達能力;會寫,有較高的教學科研能力;會管,有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教書育人的本領,努力向著更高的目標不斷求索、不斷攀登,爭取用更現代的理念、更廣博的知識、更科學的理論、更有效的方法,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代新人。五要務實創新,追求卓越。盡責靠務實,超越靠創新。有句話說得好,「務實做事,能夠把事情做完、做好;創新做事,能夠把事情做優、做特。」教育既是科學,也是藝術。教師從事的是創造性的工作,一是來不得半點虛假;二是必須富有創新精神。傑出教師的過人之處,就是能夠在平凡的教學點滴之中,探索教育的真諦,追求事業的卓越。因此,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一方面,必須以求真務實的態度,老老實實為人處世、踏踏實實教書育人,真誠為社會、為學生、為學生家長服務。另一方面,必須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探求真知、思考問題,積極投身教育改革,大膽創新教學實踐,真正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人特我精」。只有高度重視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創新能力、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才能不斷激發學生興趣,全面提高教學水準,才會在日益激烈的行業競爭中永遠立於不敗之地,並使自己美好的教育理想變為真正的社會現實。六要樂於奉獻,甘為人梯。「獻身教育,甘為人梯」,是教師忠於黨、忠於、忠於祖國的高尚道德境界,是教師履職盡責、為人師表的思想基礎和前提條件。教師,對教育事業的奉獻,應該像小河奉獻給大海、陽光奉獻給大地那樣純潔無私、那樣無怨無悔、那樣一往情深。既然我們選擇了教育事業,就要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不計報酬、不計得失,安貧樂教、淡泊名利,甘於吃苦、樂於奉獻,盡心盡力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盡職盡責完成每一項教學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斷的挑戰自己、超越自己。尤其是作為身處基層一線的教師,更應牢固樹立終身從教的志向,不是干一陣子而是干一輩子,任何名利都引誘不了自己,把自己完全獻身於黨的教育事業,心甘情願做培育人才的雨水泥土,在無私奉獻中體現人生價值,在平凡崗位上成就偉大事業。七要勇於認錯,知錯就改。「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我們每個人誰能保證自己一生都不犯錯誤?特別是面對時刻都在變化之中的教育教學工作,更難免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或過失。所以,作為教師,沒有必要害怕犯錯誤,關鍵在於勇於承認,知錯就改。這樣,不僅可以得到學生和同事的諒解,而且還有助於自我完善,彰顯師德師風。勇於認錯,是強者的風范,是一種美德,是教師心理成熟的表現。當然,主動承認錯誤並非是件易事,這既要有否認自己的勇氣,又要有胸懷坦盪的境界。但是,作為為人師表的教師,再困難再艱巨,既有責任、也有義務,為學生做出表率。這既是教師愛崗敬業的重要表現,更是教師師德修養的高度反映。不然的話,就會失去其學生和同事的信任,嚴重的甚至還會被眼下的教育事業所淘汰。由此可見,作為教師,無論從師德師風出發,還是從自身利益出發,都應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爭做勇於認錯、知錯就改的模範。八要嚴格自律,為人師表。教師不僅要教書,更重要的是要育人。古人雲:師者,人之模範也。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同志曾經說過: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就是為人師表。這不僅是對教育工作者形象的真實寫照,也是對教育工作者平時的嚴格要求。因此,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必須突出解決好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崇教厚德,為人師表問題,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書者必先強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教師必須時刻注意以自己模範的品行來引導和培養學生,以自己高尚的人格來教育和影響學生,努力成為青少年學習的良師益友,成為全社會尊敬的人。學校無小事,事事有教育;教師無小節,處處是楷模。對於學生來說,教師是一切美好形象的化身,教師的一言一行均為學生效仿的榜樣。這就要求教師在思想上、品格上、語言上、行為上真正成為學生的楷模。一方面,在待人處世上,必須做到「貴誠實,守信譽」。比如,在傳授學生知識、解答疑難問題時,始終做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另一方面,在言行舉止上,必須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身教勝於言教。」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首先必須自己做到;凡是要求學生不做的,老師首先必須帶頭不做。總之,作為老師,只有嚴格要求自己,時刻注意自我修養、模範遵守社會公德,儀表端莊、語言健康,舉止文雅、作風正派,以身作則、注重身教,始終注意用師德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自覺增強教育事業心和責任感,才能真正做到為人師表。
Ⅳ 如何做創造型教師
要培養具有創造力的孩子,首先必須要做創造型的教師。那些善於吸收最新教育科技成果,將其積極運用於教學中並且有獨特見解,能夠發現行之有效的最新教學方法的教師,都稱之為創造型教師。那麼我們怎樣才能做一名創造型的教師呢? 一、創造型 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健廉的體魄及保健意識。身體健康、文明衛生、儀表端莊、愛才多藝、弛張有序、勞逸結合,樂觀通達,精力充沛,講求效率。 二、幼兒教師要有創新的意識與心態。 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要相信「我能做得更好。」有了這種信念,才能使你的大腦活躍起來。如果只想「不可能」、「辦不到」、「沒有用」、「我不行」等,那麼創造的大門關閉了。 事實上,幼兒教師這一職業是特別富有創新意識的職業。人們都說幼兒教師多才多藝。的確,藝術能升華人的精神,改變人的行為,特別是對右腦的提升與開發作用巨大,使人獲得創造的思路與靈氣。所以,幼兒教師在師范學校接受的藝術教育、藝術熏陶對實際工作有著解凍思維僵化、拓展思維方式、激發創造靈感的作用。而且,幼兒園是離高考指揮棒最遠的地方,這就不會產生應試教育;幼兒園的課程設置、教材使用又沒有固定的模式,這就使教師可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結合季節、主題、幼兒的興趣來選擇教學內容,創造性地設計教學活動。 三、做創造型教師,還要積極地學習和鑽研教育理論。 這樣才能夠從身邊的教育現象中發現有價值的新問題.許多人都說,現在的孩子太聰明了。確實,高科技的迅猛發展、時代的進步,孩子們的眼界日益開闊,精採的外部世界無時無刻不在吸引著他們。他們的小腦瓜里盛滿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無所不包,今天問;「千年蟲是怎麼回事?「明天問:」老師,雷龍和梁龍是怎樣的?那麼作為教師的我們,想給孩子一碗水,而沒有一桶水做儲備是不行的。當孩子問我們:「世界是先有烏龜還是先有恐龍?如果我們回答:老師先不告訴你,你回去想一想,然後我再告訴你。」這種搪塞早晚是會被聰明的孩子們識破的。如果教師的確不會回答,那就可以與孩子一起去尋找答案,在書上查,在網上看,發動家長查等。因此,做一個創造、探索型的教師並不是容易的事情,它需要教師去涉獵各種學科、各個領域的相關知識,要知道世界上有多少種恐龍,上網是怎麼回事,火箭炮是如何上天的……實際上,對於孩子們來說,我們就是一本網路全書,裡面的內容應該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Ⅵ 教師的創造能力體現在哪些方面
創造性
一般抄認為創造性是指個襲體產生新奇獨特的、有社會價值的產品的能力或特性,故也稱為創造力。新奇獨特意味著能別出心裁地做出前人未曾做過的事,有社會價值意味著創造的結果或產品具有實用價值或學術價值、道德價值、審美價值等。創造性有兩種表現形式:一是發明,二是發現。創造性以創造性思維為核心,創造性思維又以發散思維為核心。根據影響創造性的因素,可以從環境制度和個性培養兩個方面來提升學生的創造性。
Ⅶ 怎樣成為創新型教師
近期,我結合學校的要求和自己的需要,我認真閱讀和學習了《怎樣成為創新型教師》中的第二章——教學方法多創「新招」,共分六節,從不同方面闡述了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是的,要使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讓課堂活起來,我們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創設教學環境,採取多樣的教學方法。創新型教師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根據學生的情況設計教學
教學設計固然重要,但我們不能一味的模仿,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年齡特點、學生的基礎、家庭背景等)進行設計,也就是說,同一節教學設計可能不適合每個班,就像書中說的吳老師和王老師一樣,我們不能照搬人家的教學設計,看著人家上的很流暢,不一定適合我們,所以在教學設計時,一定先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設計教學。
二、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課堂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最有效的載體,因而課堂教學中要採取最有效的方法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的源泉是人的創造性。我們應在猜想驗證中創新、在質疑釋疑中創新、在實踐操作中創新、在嘗試學習中創新、在和諧環境中創新。
三、在課堂教學中的七個注重
1、注重自然生成
作為一個有經驗的優秀教師,在課堂上所注重的不是預設好的過程,而是課堂中的自然生成。我們不是去否定課堂預設,恰恰相反,我們提倡教師要多層次預設,要多考慮課堂中可能會出現的情況。我們要靈活地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也就是說,我們在預設多種課堂教學方案的同時,更應注意課堂的自然生成。
2、注重自主學習
所謂自主學習就是以學生自己組織學習過程為核心,以促進學生自主發展為目的的教學活動。作為一名創新型教師,要做的就是想辦法把教師的講解壓縮到最少,正確地處理好教師講解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系。
3、注重多數參與、參與的深度。
教學中要顧全大局,照顧多數學生的參與。作為一名創新型的教師應該由偏重課堂教學的活躍程度轉變為追求課堂教學學生的參與程度。
4、注重提煉方法、注重三維目標
我們應該由偏重知識能力培養轉變為追求三維目標有機融合和高效達成。
四、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學習
杜維認為,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讓兒童自己用心做實驗,在活動中直接地接觸各種事實,從而取得有用的經驗。這就是所謂的「從做中學」、「從經驗中學」。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讓學生利用提供的學習材料,親自去探究和發現有關概念和原理,成為一個知識的「發現者」,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進行學習。自主探究教學是以學生自己去探究知識為特徵的一種課堂教學策略。主要分三個環節:「提出問題——自主探究——遷移創新」
Ⅷ 創新型教師應該具備哪些素質
21世紀的教育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有良好的師德,廣博的專業知識和較強的學習能力,而且應具有探索研究掌握現代教育理念,把握教學規律,具有較強的熟練的業務能力,還必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自我調節,完善的能力。
新時期教師應具備以下素質:
1、教師要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熱愛教育事業
教師承擔著教書育人的重任。教師在向學生傳播文化科學知識的同時,教育學生如何做人,做一個有理想的人。教師要具有遠大的理想,宏偉的志向,高尚的情操。
2、教師要具有較淵博的文化科學知識
教師是文化科學知識的傳播者,所以,教師必須具有較淵博的科學知識,在文化修養上逐漸達到較高的水平。
3、教師要學習教育科學理論,掌握教育規律
為了適應教育事業的發展,確保人才質量,教師必須學習教育科學理論,掌握教育規律和運用教育規律,教師要學習普通心理學、教育學,通過學習掌握教育規律,減少盲目性,增強自覺性,按照教育規律進行教育改革,不斷研究新問題,發現新問題,探索新規律,使教育改革結出豐碩的成果。
4、教師要有良好的課堂教學素質
新的教育觀念要求教育從傳統的模式中解放出來,創建適應信息時代、培養創新人才的教育,也是當今教育改革的真正目的。因此每個教師都有責任探索授課的新模式,設計好每一堂課。努力抓住學生的心理,用富有吸引力的語言,創新的表達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求知慾,使學生能充分利用短暫的課堂學習,到知識,學到方法,開啟思維。
5、教師要有良好的師生關系素質
學生尊敬教師,教師尊重學生這是教育規律的體現。因此,只有教師與學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感情融洽,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6、教師要具有吸收科學信息和更新知識的能力
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實際上就是向學生傳遞信息,通過傳遞信息,使學生認識自然界和社會規律,再按照規律改造世界。教師要有創新的能力,實際上就是獲得新知識,擴充新知識的能力,包括從生活中發現科學概念和原理的能力;善於提出尚未和多種答案的探索性能力;演算和闡述的能力;善於運用口頭和筆頭形式有效地交流和研究的能力;善於組織學生,使學生迅速地增長才乾的能力,總之,具有這種綜合能力的教師,才能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創造型人才。
7、教師應向「創造型」的方向發展
為了適應新技術革命的挑戰,為了滿足我國現代化建設人才的要求,我們必須培養出一大批具創造性的人才,這需要有創造型的教育,即熱愛創造活動,在課堂中,表現出創造性、靈活性、善於運用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這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Ⅸ 如何做一個合格的教師
1、以德為先
2、具備良好的教學素質
3、愛的教育
4、有責任感,有事業心
5、要做一個學習型、創造型的教師,有追求的教師。
6、做一個腳踏實地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