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營造良好的智能製造發展環境
將全面啟動實施「中國製造2025」。一是包括去年5月19號經過國務院已經發布的這個大的規劃,現在正按照部署加緊編制11個重點工程實施方案、重要規劃、行動計劃。二是圍繞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智能製造、工業強基、綠色製造和高端裝備創新這五大領域,推動五大工程。比如工業強基工程今年將集中解決30項到50項標志性的產品和技術,來解決基礎上面的問題。三是制定「中國製造2025」和「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把製造業、「互聯網+」和「雙創」緊密結合起來。四是繼續出台一批配套政策。
工業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已成為未來全球製造業發展的趨勢,歐美國家將發展智能製造作為打造國際競爭新優勢的核心內容,我國也將智能製造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推進兩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和搶佔新一輪產業競爭制高點的重要手段。前瞻產業研究院指出對於我國加快發展智能製造相關建議。
第一,加快技術研發與產品推廣,促進軟硬體協調發展。
鼓勵高校和科研院所通過加速整合等方式,集聚科研人才和科研力量,對自主可控軟體產品的關鍵共性技術進行研究和重點突破,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大力推進國產軟體產品應用。打破國外產品優於國內產品的思維定勢,結合智能製造的重點領域,深度挖掘國產晶元的應用潛能,鼓勵使用國產軟體產品,並通過政策扶持擴大其在製造企業智能化發展過程中的應用。建立軟硬體製造商互動協調機制。長期以來,我國的硬體發展片面注重工藝方面趕超國外企業,建議政府倡導我國晶元製造商、操作系統製造商、應用軟體製造商等各產業主體間建立長期有效的互動協調機制。
第二,加速全方位深度融合,提升生產過程智能化水平。
加速自動化技術和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通過對製造裝備(生產線)和生產流程進行技術改造,提升傳統裝備的技術和信息化含量。加速客戶需求與產品全生命周期過程的深度融合。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不斷完善研發設計、生產製造、市場營銷、售後服務等產品全生命周期信息集成和跟蹤服務,幫助裝備製造企業實現在線實時監測、遠程故障診斷、工控系統安全監控、網上支付結算等增值服務。加速企業「走出去」和「引進來」的深度融合。鼓勵大中型傳統裝備製造企業通過資產聯營、兼並、收購、參股、控股等方式,快速吸收和引進國外先進的智能製造技術、智能裝備及全新製造模式,提升國際競爭力。
第三,加大資金支持力度,拓寬企業投融資渠道。
加強政府財政資金引導。對初創期的智能製造裝備中小企業,可發揮財政資金杠桿作用,通過市場機制引導社會資金投入,重點採取引導基金、母子基金等模式;對處於發展壯大期的智能製造裝備中小企業,採取由政府投入部分引導資金,按市場化運作建立產業投資基金的模式,強化創新項目與創新資本的對接。
國家應盡快出台相關指導意見,指導各地政府構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眾創空間,充分釋放從創意設計到生產製造的巨大創造潛能。引導和吸引民間資本,投向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等重點領域。
第四,發揮移動互聯網平台作用,創新製造、管理、服務模式。
推進工業物聯網廣泛應用。借鑒浙江省發展「千企機器聯網工程」,每年在不同省份選擇一定數量傳統製造企業,藉助移動互聯網的平台推廣應用連續生產、聯網協同、智能管控的製造模式。要打破傳統管理方式局限。將電子商務、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互聯網金融、智慧物流等移動互聯網思維融入傳統的管理模式,以網路設計為源頭,實現生產要素根據信息資源動態配置及生產模式異質化定製。
要加快建設面向中小企業的雲服務中心。目前,國內很多電信企業、互聯網企業的信息化雲服務產品都已相對成熟,部分已具備國際前沿水平,可為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智能製造產品提供有效的推廣服務平台,應引導企業之間進行深度交流與融合,為裝備製造尤其是智能製造領域的中小企業加速兩化融合和轉型升級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撐服務。
第五,培育和引進融合型人才,強化人才隊伍建設。
要培育本土製造業技能人才。從製造業技能人才的培養入手,實施製造業技能人才培育工程,壯大緊缺專業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隊伍。優化人才培養機制。鼓勵大型製造企業、省屬院校與社會資本聯合創辦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引進省外高校院所落地設立職業技能培訓機構。
建議重點實施國外智力引進工程。通過持股、技術入股、高薪、住房、醫療、子女入學等政策措施,積極對接發達國家重點產業園區,對於重點企業和重大項目所需引進的技能人才給予適當補貼,持續不斷進行高層次人才和國外智力的引進工作,為智能製造長遠發展儲備後備力量。
第六,鼓勵和扶持大眾創業,完善產業發展環境。
在全國范圍內鼓勵高端人才和項目團隊進行創業發展,各級財政按一定比例給予風險投資基金扶持,為智能製造裝備領域內的創新創業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間、網路空間、社交空間和資源共享空間。
實施智能製造產業重點領域創新創業「彈射計劃」,在一些重點省份建設一批「智能製造產業彈射中心」,選擇一批符合產業發展需求的科技成果進行轉化孵化。對利用互聯網開展服務型製造、製造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創業企業,通過綜合性創新創業平台、眾創空間等方式給予支持,營造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實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❷ 企業怎樣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
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資源。現在很多企業都明白,建立良好的工作環境才是留內住人才容的關鍵。而這里所講的環境包括硬體與軟體兩部分,硬體主要是指物質報酬、辦公設施等。合理的薪酬可以達到激勵員工的目的。良好的辦公環境一方面可以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同時可以確保員工的身體健康。軟體主要是指企業的文化和工作氛圍。通過企業文化可以增強企業的向心力、激勵員工產生更大的協同力,從而推動企業的發展。
❸ 為不斷改善環境空氣質量,創造良好的人居和發展環境,重慶從2005年開始實施「南天行動」,在主城九區2737
A、減少各種熱損失,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節約能源,減少大氣污染.不符合題意;
B、機動車排放的尾氣是空氣重要的污染物,機動車環保不達標不能上路,可以改善空氣質量.不符合題意;
C、環境質量的改善不是一個人、幾個人的事情,必須全員行動,共同努力,才會實現「一江碧水,兩岸青山」的目標.不符合題意;
D、瀝青、秸桿、電線、油氈、橡膠、塑料、垃圾等廢棄物露天燃燒會產生大量的空氣污染物.符合題意.
故選D.
❹ 論述如何創造創新環境
推進體制機制創新
一要形成多渠道投資體系,在逐步激活民間投資的基礎上,大力促進以政府投入為主體的模式向以政府投入引導、民間投入為主、多元投入並存的模式轉變,充分發揮不同投資主體的作用,積極推動企業與商業銀行、民間資本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二要完善風險投資機制,擴大風險投資的規模,鼓勵大中型工商企業、保險公司以及個人提供風險資本,建立民營科技企業發展基金;同時,吸引國內外有實力的風險投資基金,風險投資機構在杭州設立辦事處或聯合創辦風險投資基金、股份公司,以及國際先進的風險資本管理經驗和模式帶動杭州風險投資業的健康發展;三要推動科技型企業股份制改造,轉變經營機制,創造上市條件,促使更多的科技型企業進入主板市場或二板市場,幫助原有上市公司創新產品、創新技術,以更有利的創新資產取得增發、配股等再融資能力;四要完善企業信用擔保體系,促進商業銀行對有條件的高科技企業直接投資或授信投資,解決中小科技企業貸款難融資難的問題;五要充分利用信託投資、租賃投資、擔保投資的作用,擴大科技型企業的融資方式和融資渠道。
培育創新型文化
文化環境是一座城市發展選擇的土壤和基石。我們必須按照「學習型城市」的要求,全面培育城市的創新文化,鼓勵創新、激勵進取、認同求異、寬容失敗。
❺ 政府怎樣為經濟發展創造好環境'
加入世貿組織之後,中國對所有有關經濟的法規和政策均做到了預先版公布。「這表明中國權政府為改善投資環境,建立更加透明、穩定、安全的經濟環境所做的努力。」,作為中國經濟最發達、活力最充沛的地區之一的長江三角洲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和先頭部隊,因此必須主動與國際接軌,以保障在此投資的企業的安全和利益。
各地方政府加強市場監管,整治市場秩序,由政府出面打擊和處理違反知識產權和加入世貿組織之後違背有關規定的事件,花大力氣打擊假冒偽劣,樹立良好的國家和政府形象。龍永圖還表示,政府要打破一切形式主義,提高工作效率,按市場規律辦事。唯有這樣,才能打破原有的狹隘的經濟發展觀念,有效地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並能夠真正地融入到全球化的經濟大潮之中去。
❻ 如何創造良好法治環境,增強發展活力
創造良好法治環境,著力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良好法治環境是寶貴的軟實力,也是一個地方的重要競爭力。隨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地區間競爭越來越由過去的稅收、土地等優惠轉向軟環境特別是法治環境。營造公開、公平、公正、可預期的法治環境,作用和意義日益凸顯。要圍繞完善市場經濟環境,制定和健全促進發展和改革開放的法規規章,進一步釋放發展活力。嚴格執法,依法規范各類市場主體行為,依法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反對壟斷,打擊不正當競爭,堅決取締非法經營,嚴厲打擊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的違法犯罪活動。
❼ 營造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 要做哪些 工作
以互相尊重為基礎的崇高美好的友誼,深切的同情,對別人的成就決不惡意嫉妒,對自己培養一種集體利益高於一切的意識。
❽ 如何提高農村社會管理水平,創造良好發展環境
您好!提高農村社會管理,應該從村委會的幹部要求做起!如果村委會的執政能力低劣,甚至於不作為,《管理》也就成了(空話)!更談不到《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了嗎。祝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