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科學家發明故事
在科學發展史上,雖然沒有真刀真槍的兩軍對壘,但確有人為真理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布魯諾(1548—1600)就是一個捨身成仁的天文學家。
布魯諾出生在義大利的一個貧苦家庭,15歲進修道院,在那裡他讀了很多書。24歲成為牧師,並獲得哲學博士學位。此後,他逐漸對宗教產生懷疑。他大膽地批判《聖經》,因而冒犯了羅馬教廷,只好逃出義大利,到法國、英國等地宣傳哥白尼的日心說,批判托勒密的地心說。他認為宇宙是無限的,在太陽以外,還有無數個類似的恆星系統。太陽不過是一個恆星系統的中心,而不是整個宇宙的中心。布魯諾發展了哥白尼太陽中心說,把人類對天體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由於布魯諾廣泛宣傳他的先進哲學思想,引起了羅馬宗教裁判所的恐懼和仇恨。1592年,羅馬教廷採用欺騙手段,把他騙回義大利,並立即逮捕。劊子手們使盡了種種威脅利誘手段,想讓布魯諾屈服,但他堅貞不屈地說:「我半步也不退讓」。經過八年的折磨,他被處以火刑。1600年2月17日,布魯諾被燒死在羅馬的鮮花廣場上。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布魯諾面對行刑的劊子手,庄嚴宣布:「你們對我宣讀判詞,比我聽到判詞還要恐懼!」布魯諾被處死了,他的科學精神永存!1889年,人們在布魯諾殉難的鮮花廣場上豎立起他的銅像,永遠紀念這位為科學獻身的勇士。
㈡ 科學家的發明
外國科學家:1.克·普林格爾和霍克·洪甘
霍克回收機(最新)2007.12.19
1902威利斯·開利設計了第一個空調系統
世界上第一隻電子管在英國物理學家弗萊明的手下誕生,標志著人類從此進入電子時代
美國發明家福雷斯特對二極體加以改進,研製出三極體,這看似小小的一步,卻是人類在打開電子時代大門過程中最重要的事件
中國科學家: 1、數學機械化方法 發明人:吳文俊
2、雜交水稻 發明人:袁隆平
3.中國科學家程謨嵩最近開發出一種名為「納米阱」的設備
4.
中國科學家發明「萬能細胞」
㈢ 科學家及他們的發明
威利斯.開利設計了第一個空調系統
弗萊明.一隻電子管
福雷斯特.研製出三極體
愛迪生.愛迪生普用印刷機,二重、四重電報機,留聲機,水底潛望鏡,高阻力白熾燈,
瓦特.蒸汽機
張衡.地動儀
伏特.電池
倍爾.電話
賴特.飛機
蔡倫.紙
魯班.鋸
費米.核反應堆
㈣ 哪些科學家有哪些發明
湯姆遜(1856—1940)英國物理學家。1897發現物質結構的第一種基本粒子一電子。
富爾頓(1765—1815)美國發明家。1807年,富爾頓製成蒸汽汽船。
本茨(1844一1929)德國工程師。1868年,製成世界上第一輛三輪內燃機汽車
伏打(1745-1829)意大分物理學家。1800年,他製成伏打電堆,不久又發明伏打電池,使
人們第一次獲得了穩定而持續的電流。
奧托(1832一1891)德國工程師。1876年,製成第一台四沖程循環的煤氣內燃機。使汽車和
其後飛機的問世成為可能。
戴姆勒(1834一1900)德國機械工程師。1883年製成的第一台汽油機,1886年又製成世界上
第一輛四輪內燃機汽車。
帕森斯(1854—1931)英國發明家。1884年製成第一台多級反動式汽輪機。
狄塞爾(1858-1913)德國工程師。1897年製造了第一台柴油機。
貝塞麥(1813—1898)英國工程師。1856年發明轉爐煉鋼法。
愛迪生(1847—1931)美國發明家。他一生完成1300多項發明,對人類產生了巨大影響。
1897年,他成功地研製出白熾燈。
莫爾斯(1791—1872)美國發明家。1837年,發明電報機,1844年5月24日,拍發出世界上
第一封電報。
貝爾(1847—1922)美國發明家。1876年發明電話。
馬可尼(1874—1937)義大利工程師。1895年發明無線電報。1899年3月28日,他成功地實現了無線電通信。
諾貝爾(1833-1896)瑞典發明家。1867年發明安全炸葯。
㈤ 科學家發明創造的故事
1,愛迪生發明的留聲機
愛迪生是美國著名的科學家和發明家,因為他有電燈、留聲機、電影和蓄電池等一千多種發明成果,所以人們稱他為「發明大王」、「魔術師」。
愛迪生最大的功績是發明了電燈,然而在他的發明創造中,最引起當時社會震驚的,莫過於留聲機了。在1877年秋天,愛迪生發明的留聲機轟動了整個紐約,各家報館的新聞記者,像潮水般地涌來報道這一特大新聞。
這一發明一經傳出,激起當時社會急速而巨大的狂熱達數月之久,鐵路特開專車前去參觀,許多人開始不相信這個發明,疑心他是先在裡面藏了個什麼會說話的東西騙人的。
有個教堂的主教用最高速度對著收音盤背誦《聖經》中的一串專門名詞,當這些名詞一字不漏的從機器中重復出來時,人們才相信這東西確實不是虛假的,並且齊聲稱奇,報紙把留聲機稱之為19世紀的奇跡。
然而,愛迪生這項著名的發明構思,卻是幸福的偶然性促成的。一次,愛迪生一人在靜靜的實驗室里研究改善在紙帶上列印符號的電報機。這時,電報機內的一種單調的聲音吸引了他。
在試圖排除這種聲音時,愛迪生出乎意料地發現,這是紙帶在小軸的壓力下發出的聲音。在改變小軸的壓力時,聲調的高度也隨之變化。這就使他產生了一個念頭:藉助運動載體上深度不同的溝道來記錄和回收聲音。
無獨有偶,愛迪生在另一次試驗電話的時候,發現傳話筒里的膜板,隨話聲而震動。他找了一根針,豎立在膜板上,用手輕輕按著上端,然後對膜板講話。實驗證明,聲音愈高,顫動愈快;聲音低,顫動就慢。這個發現,更奠定了他發明留聲機的決心。
幾天後,愛迪生就畫出了草圖,並立即和助手干起來。留聲機的主要部件,是一個金屬圓筒,圓筒邊上刻有螺旋槽紋,把它按在一根長軸上,長軸一頭裝著曲柄,搖動曲柄,圓筒就會相應地轉動。
此外,還有兩根金屬小管,管的一頭裝有一塊中心有鈍頭針尖的膜板。經過無數次的改造,世界上第一台留聲機誕生了。愛迪生回憶說:「我大聲說完一句話,機器就回放我的聲音。我一生從未這樣驚奇過。」
愛迪生在發明留聲機之初,就一改再改。十年過後,他又從架子上的塵埃中把留聲機取下來,要繼續改善它,他僅在留聲機上的發明專利權就超過了一百項。
2,瓦特發明蒸汽機的故事
一個夏日的早晨,天氣晴朗,畫眉在樹上唱著悅耳的歌。在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校園里,有一個人正在散步。他邁著緩緩的步伐,在綠茵茵的草坪上踱來踱去。
他時而望著廣闊的天空,時而瞧瞧乎坦的操場,時而皺起雙眉,突然,他臉上流露出笑容,情緒豁然開朗,他想出來了,想出了解決蒸汽機的有效辦法。他高興地跑起來,腳步騰空。霎時間,他的身影便出此刻陪伴他多年的操作台上。他就是蒸汽機的發明家瓦特。
隨著智育的發展,瓦特對客觀存在的一些事物都發生了濃厚的興趣,產生了好奇和鑽研之心。這為他以後發明蒸汽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瓦特的故鄉格林諾克的小鎮於上,家家戶戶都是生火燒水做飯。對這種司空見慣的事,有誰留過心呢?瓦特就留了心。有淮他在廚房裡看祖母做飯。灶上坐著一壺開水。
開水在沸騰。壺蓋啪啪啪地作響,不停地往上跳動。瓦特觀察好半天,感到很奇怪,猜不透這是什麼緣故,就問祖母說什麼玩藝使壺蓋跳動呢"祖母回答說:"水開了,就這樣。"瓦特沒有滿足,又追問:"為什麼水開了壺蓋就跳動?是什麼東西推動它嗎?"
可能是祖母太忙了,沒有功夫答對他,便不耐煩地說:"不明白。小孩子刨根問底地問這些有什麼意思呢。"瓦特在他祖母那裡不但沒有找到答案,反而受到了冤枉的批評,心裡很不舒服,可他並不灰心。
連續幾天,每當做飯時,他就蹲在火爐旁邊細心地觀察著。起初,壺蓋很安穩,隔了一會兒,水要開了,發出嘩嘩的響聲。摹地,壺里的水蒸汽冒出來,推動壺蓋跳動了。
蒸汽不住地往上冒,壺蓋也不停地跳動著,好象里邊藏著個魔術師,在變戲法似的。瓦特高興了,幾乎叫出聲來,他把壺蓋揭開蓋上,蓋上又揭開,反復驗證。他還把杯子、調羹遮在水蒸汽噴出的地方。瓦特最後弄清楚了,是水蒸汽推動壺蓋跳動,這水蒸汽的力量還真不小呢。
就在瓦特興高采烈,歡喜若狂的時候,祖母又開腔了:"你這孩子,不知好歹,水壺有什麼好玩的,快給我走開!"她漫不經心地說。
他的祖母過於急躁和主觀了,這隨隨便便不放在心上的話,險些挫傷了瓦特的自尊心和探求科學知識的用心性。年邁的老人啊,根本不理解瓦特的心,不知水蒸汽"對瓦特有多麼大的啟示!水蒸汽推動壺蓋跳動的物理現象,不正是瓦特發明蒸汽機的認識源泉嗎?
一七六九年,瓦特把蒸汽機改成為發動力較大的單動式發動機。之後又經過多次研究,於一七八二年,完成了新的蒸汽機的試制工作。機器上有了聯動裝置,把單式改為旋轉運動,完善的蒸汽機發明成功了。
由於蒸汽機的發明,加之英國當時煤鐵工業發達,所以英國就成為世界上最早利用蒸汽推動鐵制"海輪"的國家。十九世紀,開始海上運輸改革,一些國家進入了所謂的"汽船時代"。
從此,船隻就行駛在茫茫無際的海洋上了。隨之而來,煤礦、工廠、火車也全應用了蒸汽機。體力勞動解放了,經濟發展了。這不能不說是蒸汽機發明的成果。當然也是蒸汽機的發明家瓦特的功勞。因此,瓦特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瓦特的一生充滿著艱苦和斗爭,他走過的道路是多麼坎坷不平啊。他在艱苦和坎坷中為人類造了福,為人類前進,開辟了新的里程。瓦特十分重視學習和實踐。學習,豐富了他的智慧;實踐,結出了豐碩的成果。
3,電話的發明
貝爾,就是發明電話的人。他1847年生於英國,年輕時跟父親從事聾啞人的教學工作,曾想製造一種讓聾啞人用眼睛看到聲音的機器。
1873年,成為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的貝爾,開始研究在同一線路上傳送許多電報的裝置――多工電報,並萌發了利用電流把人的說話聲傳向遠方的念頭,使遠隔千山萬水的人能如同應對面的交談。於是,貝爾開始了電話的研究。
那是1875年6月2日,貝爾和他的助手華生分別在兩個房間里試驗多工電報機,一個偶然發生的事故啟發了貝爾。華生房間里的電報機上有一個彈簧粘到磁鐵上了,華生拉開彈簧時,彈簧發生了振動。
與此同時,貝爾驚奇地發現自己房間里電報機上的彈簧顫動起來,還發出了聲音,是電流把振動從一個房間傳到另一個房間。貝爾的思路頓時大開,他由此想到:如果人對著一塊鐵片說話,聲音將引起鐵片振動。
若在鐵片後面放上一塊電磁鐵的話,鐵片的振動勢必在電磁鐵線圈中產生時大時小的電流。這個波動電流沿電線傳向遠處,遠處的類似裝置上不就會發生同樣的振動,發出同樣的聲音嗎?這樣聲音就沿電線傳到遠方去了。這不就是夢寐以求的電話嗎!
貝爾和華生按新的設想製成了電話機。在一次實驗中,一滴硫酸濺到貝爾的腿上,疼得他直叫喊:「華生先生,我需要你,請到我那裡來!」這句話由電話機經電線傳到華生的耳朵里,電話成功了!1876年3月7日,貝爾成為電話發明的專利人。
貝爾一生獲得過18種專利,與他人合作獲得12種專利。他設想將電話線埋入地下,或懸架在空中,用它連接到住宅、鄉村、工廠……這樣,任何地方都能直接通電話。這天,貝爾的設想早已成為現實。
4,雷達的發明
雷達是一種神奇的電學器具,它由電磁波往返時間,測得阻波物的距離。假如你問雷達是誰發明的?在芬克的雷達機械中說,「雷達的發明,不能專歸於某一位科學家,乃是許多無線電學工程師努力研究,加以調准而成。」
在戰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由五百位科學家和工程師致力於雷達的研究。希奇得很,在自然界中,你找得到神為某種動物所豫備的雷達。在一九四七年一月號的英國奮勉雜志上,有個科學家發表了一篇很搞笑的文本,給我們解釋蝙蝠在黑暗中如何指導自己飛行,不論如何黑暗,如何狹窄的地方,絕不碰壁。
關於這事有兩位美國生物學家格利芬和迦朗包在一九四○年已經證明,蝙蝠能夠避免碰撞,是藉一種天然雷達,但是是聲波代替電磁波,在原理方面完全相仿。從蝙蝠口中發出一種頻率極高的聲波,超過人類聽覺范圍以外,二位科學家藉著一種特製的電力設備,在蝙蝠飛行時,將它所發的高頻率聲波記錄出來。
這種聲波碰到牆上,必然折回,它的耳膜就能分辨障礙物的距離遠近,而向適宜方向飛去。蝙蝠傳輸聲波也像雷達一樣,都是相距極短的時間而且極有規則,並且每隻蝙蝠,有其固有的頻率,這樣蝙蝠可分清自己的聲音,不至發生擾亂。
因這緣故,蝙蝠飛行之時,常是張口,假如你將它口緊閉,它便失去指揮作用,假如堵上它的耳朵,便要撞到牆上,無法飛行。這個搞笑的實驗,道破了它的秘密。
5,避雷針的發明
歷史上關於避雷針的發明,有一段廣為人知的故事。1752年,46歲的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用綢子做了一個風箏,並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天氣里用麻線把風箏放上天空,麻線下端系了一把金屬鑰匙,當雨水把麻線澆濕以後就變成了導電體。
這時,他把手靠近鑰匙,突然看到電火花在鑰匙和手指之間跳過,同時,手指感到一陣刺痛。這個實驗證明了天空中打雷實際上就是一種大規模的放電現象。
由此,使富蘭克林想到,如果在高大的建築物上裝一根金屬導線,導線下端接地,根據尖端放電的原理,就可避免建築物遭到雷擊的危險。
這就導致了避雷針的發明。由於避雷針的發明,人類生活的世界就多了幾分安全。關於避雷針的發明,似乎是一個偶然事件。一個巧合提醒了一位偉人突發奇想,導致了發明和創造。
㈥ 科學家的發明的詳細資料
二十世紀最有影響的發明
二十世紀即將過去,回首過去的百年歷史,法新社聯合其他幾家世界著名的通訊
社,評出了對人類生活影響最大的發明。
蒸汽機:推動了整個工業革命的發展
傳統的馬力或者水力無法提供工業革命所需的動力,蒸汽機能量的開發為世界帶
來了一種更有效更強大的動力。雖說古人在公元前 2世紀就已經開始這方面的探索,
但直到瓦特的蒸汽機面市後,才真正開啟了蒸汽機的商業價值。許多歷史學家認為,
蒸汽機的開發是工業革命最重要的發明之一,因為蒸汽機的出現帶動了冶金、煤礦和
紡織業的發展。蒸汽機的出現及紡織業的機械化,提高了工業的用鐵量。由於英國擁
有豐富的鐵礦和煤礦,需求量的增加刺激了冶鐵技術和煤礦業的改進,同時加快了工
業化的步伐。1804年出現的蒸汽機火車和1807年出現的蒸汽機輪船大大改善了運輸條
件,輔助了工業革命的發展。
飛機:人們在評價飛機對人類的貢獻時,常常把它作為二十世紀中最耀眼的發明。
1903年,自行車商出身的懷特兄弟製造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架帶有發動機的飛機。19
30年,英國機械工程師福蘭克·惠特爾注冊了第一個關於噴氣式發動機的專利,精明
的德國人利用此技術製造出世界上第一架噴氣式飛機,並於1939年成功地進行第一次
飛行。1949年,英國的彗星—Ⅰ號噴氣式航空班機正式投入運營。美國人大有後來者
居上之勢,其波音家族在航空競爭中風頭出盡,波音-747大型客機以其快捷舒適、安
全可靠獨占鰲頭,贏得各航空公司的青睞。據飛機設計專家預測,下世紀的飛機將是
載員更多,速度更快,安全性更可靠。有消息說,美國正在設計載客 700人的巨型超
音速客機,以取代目前由英法合造的時速為2160公里的協合式超音速客機。
汽車:載著時代向前奔駛
汽車改變了人類的整個交通狀況,擁有汽車工業成了每一個強大工業國家的標志。
汽車走過這樣一段歷史:1771年,法國人居紐設計出蒸汽機三輪車;1860年,法
國人雷諾製造出了以煤炭瓦斯為燃料的汽車發動機;1885年,德國人本茨和戴姆勒各
自完成了裝有高速汽油發動機的機車和裝有二沖程汽油發動機的三輪汽車,並且成功
企業化;1908年,美國人福特採用流水式生產線大量生產價格低、安全性能高、速度
快的T型汽車。汽車的大眾化由此開始;1912年,凱迪拉克公司推出電子打火啟動車,
使婦女也開始愛上汽車;1926年,世界第一家汽車製造公司戴姆勒·本茨公司成立;
1934年,第一輛前輪驅動汽車面世;1940年,大戰令許多汽車製造商停產,歐洲車商
開始轉向生產軍用車輛;50年代,德國沃爾沃的甲殼車轎車一經推出就成為最受歡迎
的汽車;1970年到2000年,日本車在亞洲走俏,豐田、本田、三菱以及日產特高技術
小型車入侵歐美市場,改寫了歐美牌子壟斷的局面。
實際上,汽車的發明使人類的機動性有了極大的提高,使20世紀人類的視野更加
開闊,更追求自由。當然,汽車工業的發展也帶來了道路網擠占土地資源、大氣污染
和高昂的車費等問題,但不管怎麼說,汽車確實載著人類向前發展,向前奔駛。
電視:人類自己創造的「魔鬼」
現代人可以一天不吃飯,不喝水,但不能一天沒有電視。
電視的設想和理論早在1870年就出現過。1884年,德國發明家保羅·尼普科夫設
計了全個穿孔的「掃描圓盤」,當圓盤轉動的時候,小孔把景物碎分成小點,這些小
點隨即轉換成電信號,另一端的接收機把信號重組成與原來圖像相同但粗糙的影像。
1926年,蘇格蘭人約翰·貝蒙德採用尼普科夫的「大圓盤」製造了影像機。
真正製造出畫面穩定的電視是從俄羅斯移民到美國的拉基米爾·佐里金和出生在
美國猶它州的菲洛·法恩斯沃思。1932年,英國廣播公司播出了世界上第一個規范的
電視節目。在1939年的世界博覽會上,世界第一台真正清晰的電視開播,電視真正誕
生了。從此,人類開始步入了電視時代。今天,人們利用衛星、有線、空空發送器等
途徑,將電視信號傳播到地球的每一個角落。
電話:掀開人類通訊史的新篇章
「沃森先生,請立即過來,我需要幫助!」這是1876年 3月10日電話發明人亞歷
山大·貝爾通過電話成功傳出的第一句話,電話從此誕生了,人類通訊史從此掀開了
一個全新的篇章。
人類進行無線通訊的夢想則是1973年在美國紐約實現的。當時,這台世界上第一
個實用手機體積大,重達1.9 公斤,是名副其實的「大哥大」。26年後的今天,世界
最小的手機也誕生了,它只有尋呼機那麼大,也比第一代手機輕了不少。
1964年是人類通訊史上另一個重要轉折點,這年夏天,全世界成千上萬的觀眾通
過電視第一次收看由衛星轉播的日本東京奧林匹克運動會實況。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第
一次通過電視屏幕同時間觀看千里之外發生的事,人們除了感嘆奧運精彩壯觀的開幕
式和各種比賽外,更驚嘆於科技的進步。這一切都歸功於哈羅德·羅森發明的地球同
步衛星。
1969年夏天,國際互聯網的雛形在美國出現,它由四個電腦網站組成,一個在加
州大學分校,另三個在內華達州。1972年,實驗人員首次在實驗網路上發出第一封電
子郵件,這標志著國際互聯網開始與通訊相結合。到了90年代,國際互聯網開始轉為
商業用途。1995年網路發展到第一個高潮,這一年被稱為國際互聯網年。在電子商業
浪潮的推動下,國際互聯網在21世紀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將更加深遠。
青黴素:人們稱青黴素是本世紀最有貢獻的葯品,它的發明者是英國細菌學家亞
歷山大·弗萊明。1928年,這位發明家在一次細菌培養實驗中偶然地發現有一種後來
被稱為青黴素的黴菌正吞噬他在培養皿中培養的細菌。根據弗萊明研究的成果,英國
牛津大學的研究者們經過十年的努力,終於找到了提煉這種黴菌的辦法,並投入醫學
治療試驗。1943年,為了醫治在二戰中負傷的戰士,盟軍開始將青黴素投入工業生產。
在半個多世紀中,青黴素救活了無數人的生命,並促使人們開始重視抗生素家族的研
究開發。
核裂變:原子時代開始於1942年。為了打敗軸心國法西斯,美國最高當局決定啟
動旨在研製原子武器的「曼哈頓工程」。年底,作為「曼哈頓工程」的一部分,第一
個核反應堆在芝加哥大學一個體育設施下面建成並開始運行。19 45年的7月16日,一
團蘑菇雲從位於美國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原子能研究中心騰空而起,世界上第
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是年的8月6日和9日, 美國先後將兩顆取名為「胖子」和「小
男孩」的原子彈投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頃刻間,將兩座美麗的城市夷為平地,殺死
了數以萬計的無辜百姓。日本天皇隨後宣布無條件投降,原子彈似乎為贏得二戰的勝
利立了大功,殊不知人類從此便生活在可怕的原子武器的陰影中。今天,熱愛和平的
人們呼籲和平利用原子能,造福於人類,可是面對超級大國的核武庫,人們不禁懷疑,
下世紀還會升起「蘑菇雲」嗎?
計算機:人類未來的希望
計算機是人類社會進入信息時代的基礎,但它是因戰爭而誕生的。1943年,為破
譯德國的密碼,英國數學家阿蘭·圖靈設計了第一台名為「巨人」電動機械式計算機,
雖然這僅僅是一台用於解碼的假想計算機,但卻開創了計算機技術發展的先河,從此
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
1946年2月4日,美國軍方和政府部門的代表、著名的科學家一起擠在賓夕法尼亞
大學的一個房間里。當一位陸軍將軍輕輕按下電鈕後,占滿整整三堵牆的機器立即亮
了起來,人們熱烈鼓掌,高聲歡呼:「ENIAC活了!」 並且向總工程師埃科特祝賀。
「ENIAC」就是世界上第一台電腦。
1947年,晶體管計算機問世;1959年,集成電路計算機誕生;1970年,具有科學
計算、數據處理以及過程式控制制功能的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產生;從80年代開始,新
一代微型計算機異軍突起,遍及全球,它集信息採集、存儲、處理、通信和人工智慧
於一體,幫助人類開拓未知的領域和獲取新的知識,在此基礎上,人類迎來了網路新
時代,到處響起「網路計算機」的呼聲,地球從此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地球村」。
基因:破解生命的千古密碼
10多年前,科學界就預言說,21世紀是一個基因工程世紀。人類基因工程走過的
主要歷程怎樣呢?1866年,奧地利遺傳學家孟德爾神父發現生物的遺傳基因規律;18
68年,瑞士生物學家弗里德里希發現細胞核內存有酸性和蛋白質兩個部分。酸性部分
就是後來的所謂的DNA; 1882年,德國胚胎學家瓦爾特弗萊明在研究蠑螈細胞時發現
細胞核內的包含有大量的分裂的線狀物體,也就是後來的染色體;1944年,美國科研
人員證明 DNA是大多數有機體的遺傳原料,而不是蛋白質。
1953年 2月28日,英國著名遺傳學家弗朗西斯·克里克向劍橋大學鷹聯誼會宣布
說他「發現了生命的秘密」。克里克和他美國的同行詹姆斯·沃森多年來一直致力於
生命科學的研究,終於從細胞核中發現了決定生命遺傳的脫氧核糖核酸雙螺旋分子結
構,破譯了人類、植物和動物的遺傳密碼。這個發現初步揭示了生命的秘密,增強人
類對各種疾病的研究和醫治,也促進了人類對改善食物結構的研究。在下世紀的前20
年,人類就可能通過採用基因治療的辦法消除遺傳缺陷,進而攻克癌症、心臟病、血
友病、糖尿病以及其它致命的機能失調症。人類對 DNA分子結構的研究成果,無疑是
對人類研究生命、治療疾病具有極大的作用,但是也使人們面臨著因此而造成的道德
危機,比如克隆技術的發展,就給人類自己出了個難題。
1980年,第一隻經過基因改造的老鼠誕生;1996年,第一隻克隆羊誕生;1999年,
美國科學家破解了人類第22組基因排序列圖;未來的計劃是可以根據基因圖有針對性
地對有關病症下葯。
避孕葯:1954年,美國醫師格雷戈里·平卡斯發明了避孕葯,它是由兩種抑制女
性排卵的激素組成的混合物。避孕葯之所以被列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科學成就之一,
原因就在於它把婦女從被動的生育中解放出來,進而引發了富有意義的性和社會方面
的深刻變革。有了避孕葯,婦女們可以自主地控制生育,按照自己的意願決定是否要
小孩,根據自己的情況決定何時懷孕。更重要的是,它打破了禁固婦女性自由的枷鎖,
使她們有權走出家庭參加社會工作,最終擴大婦女們在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
的影響。
登月:人類航天史上邁出一大步
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剎那所說的名言「對個人來說,這只是一小步;
對人類來說,這是邁出一大步」牢牢銘記在地球人的心上。
1969年7月20日下午4時,全世界 5億電視觀眾都看到了「黑黝黝」的畫面,畫面
深處傳來一個來自外太空的聲音:「休斯頓,這里是靜海基地,鷹艙已經登陸!」接
下來,美國「阿波羅11號」登月宇宙飛船上的兩名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問休
斯頓宇航中心:「我們不想休息四小時,我們想馬上登月。」休斯頓回答:「同意立
即登月!」接著,阿姆斯特朗背朝外,開始從九級梯子緩緩爬下。全世界 5億人都看
到了這一場景。
登月確確實實是人類航天科技的一大進步,因為正如最後一名登月者塞爾南上校
所說的:「在月球遙望地球,我看不到任何國界,我覺得地球就是一個整體,我的整
個思想也就開闊了。」
㈦ 科學家發明了什麼
科學家沒有發明東西,研究和探索了自然界中的一些道理原理,工程師用他們探索出的原理和道理,發明了人類所需要的一些東西。.
㈧ 科學家發明的故事
莫瓦桑發明人造金剛石的故事
金剛石作為一種稀有的貴重物品,自古以來就是財富的重要象徵。
在大自然中,金剛石以極少的礦藏量深埋在地底下。偏偏是這種少得出奇的金剛石具有世界萬物中獨一無二的特性:它是自然界中最硬的一種礦石。金剛石的這一特性,使它具有廣泛的社會用途:有人將它鑲嵌在金光閃閃的戒指、耳環等首飾中,以象徵堅貞不渝的愛情;有人把它製成鋒利無比的金剛鑽,用來切割鋼鐵、玻璃等等。
可是,儲量如此稀缺的金剛石,遠遠滿足不了社會對它的巨大需求。渴望擁有金剛石的人往往會天真地想,要是有一天金剛石能成為大量存在的物品,那該多好!
1893年,法國科學院宣布了一條振奮人心的消息:法國化學家莫瓦桑尷地研製出了人造金剛石!
片刻間,這一爆炸性的特大喜訊傳遍全法國,傳遍全世界。人們轟動了,法國轟動了,世界轟動了!莫瓦桑一下成為新聞媒介的焦點,成為人們心目中巨額財富的生產者,在法國,甚至有人稱他為「世界富翁」。
早在發明人造金剛石之前,莫瓦桑已經是法國一位頗負盛名的化學家了。1886年,莫瓦桑首先製取了單質氟。6年後。他又發明了高溫電爐。不過,莫瓦桑並沒有被鮮花和榮譽絆住前進的步伐,在科學的道路上,他仍舊一如既往地孜孜進取。
有一次,莫瓦桑准備進行一項化學實驗,需要用一種鑲有金剛石的特殊器具。這種器具非常昂貴,因此實驗室里的助手們倍加愛護。
早上,莫瓦桑來到實驗室,做好實驗前的准備工作。這時,各項儀器都准備好了,讐找不到那鑲有金剛石的昂貴器具。奇怪,怎麼會突然不見了呢?
助手突然驚叫起來:「啊?門好像被撬過了!莫非有小偷光顧?」
莫瓦桑仔細一看,可不是,門鎖很明顯被人撬開過。進實驗室前,誰也沒有留意到。這么說,小偷看上那昂貴的金剛石了。
這樁意外使莫瓦桑萌生了一個念頭:「天然金剛石如此稀少而昂貴,如果能人工製造金剛石,該有多好!」
可這談何容易!作為化學家,莫瓦桑心裡最清楚:「點石成金」這不過是美好的神話。要想製造金剛石首先要弄清楚金剛石的主要萬分並了解它是怎樣形成的。
翻閱了許多資料這後,莫瓦桑了解到,金剛石的主要萬分是碳。至於它是如何形成的,在這方面研究的成果很少,只有德布雷曾提出金剛石是在高溫高壓下形成的。
緊接著莫瓦桑想到,要人工製造金剛石,得有可供加工的原材料。選什麼材料才合適呢?還從未有人作過這方面的嘗試,看來,一切要靠自己摸索了。
有一回,有機化學家和礦物學家查理·弗里德爾在法國科學院作了一個關於隕石研究的報告,莫瓦桑也參加了。
在報告中,查理·弗里德爾說:「隕石實際上是大鐵塊,它裡面含有極先是的金剛石晶體。」
聽到這兒,莫瓦桑猛地想到:石墨礦中也常混有極微量的金剛石晶體,那麼,在隕石和石墨礦的形成過程中,是否可以產生金剛石晶體呢?
想到這里,莫瓦桑頭腦中出現了製取人造金剛石的設想。他對助手們說:「金剛石的主要萬分是碳。隕石里含有向量金剛石,而隕石的主要萬分是鐵。我們的實驗計劃是:把程序倒過去,把鐵熔化,加進碳,使碳處在跔的高溫高壓狀態下,看能不能生成金剛石。」
歷史上第一次人工製取金剛石的實驗開始了。沒有先例,沒有經驗,更沒有別人的指點,一切都像在黑暗中探路一樣。第一次失敗了,認真總結經驗,找出問題的症結所在,第二次再來……經過無數次的反復探索,莫瓦桑的實驗室里終於爆發出一陣激動的歡呼聲,大家緊緊地擁抱在一起:成功了!
從此,人造金剛石誕生了,並日益在社會生活中發揮它那堅不可摧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