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第一次工業革命發明圖片

第一次工業革命發明圖片

發布時間:2021-10-04 12:47:24

1. 下面四幅與三次工業(科技)革命相關的圖片揭示了科技進步對人類歷史發展的重大影響。 (1)第一次工業革命

(1)①政治制度變革、資產階級統治制度的確立是兩次工業革命進行的前提。如18世紀中期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完成、19世紀中期資本主義制度的全面確立。②市場、資金(資本)、勞動力和科學技術是工業革命發生和發展的重要條件。18世紀中期,英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國,海外市場的擴大和殖民掠奪提供了資本,圈地運動使社會上出現了大量的閑散勞動力,工場手工業時期積累了大量科技知識,這一切推動了英國工業革命的發生。19世紀70年代以後,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自然科學的新發現等都促進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形成和發展。
(2)①發明創造者絕大多數為科研工作者,人才素質高於以工人技師為主的英國工業革命的發明創造者。②自然科學的新發現較快並較多地應用於工農業生產中,科研成果量多質高。而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發明成果多為生產經驗的總結和技術改進。③一開始就呈現出多元化局面,在幾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同時展開,相互促進。而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主要集中於英國,之後才向其他國家發展。④側重於重工業、電力業和能源工業領域。而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於棉紡織業。⑤日本、俄國等國在尚未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之時,就開始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出現了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的狀態。
(3)①科學技術在推動生產力的發展方面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②科學技術直接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加快,科學技術對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經濟增長的貢獻越來越大。③規模、深度和影響遠遠超過前兩次,科學和技術密切結合。④科學技術在各領域之間相互滲透和相互促進。
(4)①政治變革是科技發展的前提,政治變革可以解放生產力,應大膽改革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系中的各個環節。②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應大力發展科學技術。③在大力發展科技的同時,應注重發展市場經濟,籌集科技發展需要的資金,培養高素質的人才

2. 圖一 圖二 (1)圖一是第一次工業革命中的一種動力機械,它的名稱是什麼他的發明者是誰

(1)蒸汽機;瓦特;蒸汽時代。
(2)愛迪生;電氣時代。
(3)如火車、汽船、汽車、飛機等交通工具的問世,使出行更加方便快捷;電力的廣泛使用,改善了生產和生活條件;電話、無線電報的發明加強了世界的聯系等。

3. 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思維導圖對比圖

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思維導圖對比圖:

首先,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 許多技術發明都來源於工匠的實踐經驗,科學和技術尚未真正結合;而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自然科學的新發展,開始同工業生產緊密地結合起來,科學地推動生產力發展方面發揮了更為重要的作用,它與技術的結合使第二次工業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其次,第一次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重要的新機器和新生產方法主要是在英國發明的,其他國家工業革命發展相對緩慢;而第二次工業革命幾乎同時發生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新的技術和發明超出了一國的范圍,其規模更加廣泛,發展也比較迅速。

第三,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時,有些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對它們來說,兩次工業革命是交叉進行的。它們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技術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新技術,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也比較快

相同:它們都是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又都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它們都推動了社會的發展變化,第一次工業革命促進了自由資本主義的發展,導致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兩大階級的出現;第二次工業革命促使資本主義進入壟斷階段。


網路-第二次工業革命

4. 歷史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知識圖

第一次工業革命
18世紀從英國發起的技術革命是技術發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時代。這場革命是以工作機的誕生開始的,以蒸汽機作為動力機被廣泛使用為標志的。這一次技術革命和與之相關的社會關系的變革,被稱為第一次工業革命或者產業革命。從生產技術方面來說,工業革命使工廠制代替了手工工場,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從社會關系來說,工業革命使依附於落後生產方式的自耕農階級消失了,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形成和壯大起來。

時間: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期
地域:西歐 、北美
英國工業革命
英國是工業革命的發源地。英國工業革命從18世紀60年代開始,到19世紀40年代基本完成。工業革命從英國開始不是偶然的,這是有深刻政治前提、社會經濟前提和科學技術前提的。
興起原因:

1.17世紀中期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英國的封建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和土地貴族聯盟為基礎的君主立憲制度,從而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確立資產階級政治統治的國家。資產階級利用國家政權加速推行發展資本主義的政策和措施,促進了工業革命各種前提條件的迅速形成。
2.資產階級通過大規模地對外掠奪以及在國內實行的國債制度和消費稅政策,積累了巨額財富,為工業革命提供了所必須的貨幣資金;大規模的圈地運動,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勞動力和廣闊的國內市場。
3.工場手工業的蓬勃發展,培養了大批富有實踐經驗的熟練工人,為機器的發明和應用創造了條件;自然科學的發展及其成就,特別是牛頓的力學和數學,為機器的產生奠定了科學理論基礎。
4.蓬勃發展的工場手工業,積累了豐富的生產技術知識,增加了產量,但仍然無法滿足不斷擴大的市場需求。於是,一場生產手段的革命呼之欲出。
工業革命首先出現於工場手工業最為發達的棉紡織業。1733年,機械師凱伊發明了飛梭,大大提高了織布速度,棉紗頓時供不應求。1765年,織工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紡紗機」,大幅度增加了棉紗產量。「珍妮紡紗機」的出現首先在棉紡織業中引發了發明機器、進行技術革新的連鎖反應,揭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此後,在棉紡織業中出現了騾機、水利織布機等機器。不久,在採煤、冶金等許多工業部門,也都陸續有了機器生產。
隨著機器生產的增多,原有的動力如畜力、水力和風力等已經無法滿足需要。1785年,瓦特製成的改良型蒸汽機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動力,得到迅速推廣,大大推動了機器的普及和發展。人類社會由此進入「蒸汽時代」。隨著工業生產中機器生產逐漸取代手工操作,一種新型的生產組織形式——工廠出現了。1840年前後,英國的大機器生產已基本取代了工廠手,工業革命基本完成。英國成為世界第一個工業國家。
工業革命的擴展
歐洲其他國家雖然也有傑出能乾的工人,也有具有發明精神的人,但這些國家缺乏發展機器工業所需要的資金、勞動力和市場,以及保證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政治、文化等條件。
在1789年,法國爆發了大革命,廢除了封建統治階級的特權,為資本主義工業化掃除了障礙。拿破崙當政後,十分重視科學技術的發展,為法國的工業革命(18世紀末17世紀初~19世紀中期)創造了條件。此後,德國、美國、日本等國也紛紛加入工業革命的行列,到19 世紀末,這些國家先後都完成了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的影響
經濟領域:

1.生產力極大的提高。

2.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
3.工業結構發生了變化。
政治領域:

東方開始從屬於西方。

工業革命前後的一些重要發明:
1712年 英國人湯姆斯·牛考門獲得了稍加改進的蒸汽機的專利權
1764年 詹姆士·哈格里夫斯 珍妮紡紗機
1778年 約瑟夫·勃拉姆 抽水馬桶
1796年 塞尼菲爾德 平版印刷術
1797年 亨利·莫茲萊 螺絲切削機床
1781年 詹姆斯·瓦特 改進了牛考門蒸汽機,現代蒸汽機成型
1807年 富爾頓 蒸汽輪船
1812年 特列維雪克 科爾尼鍋爐
1814年 斯蒂芬森 蒸汽機車
1815年 漢·戴維 礦工燈
1844年 成廉·費阿柏恩 蘭開夏鍋爐
工業革命對社會的改造作用:
工業革命對社會的改造作用,常常超過了政治革命,只是在形式上不似政治革命那樣出現強烈的沖擊波和引起局勢的大動盪。生產力的超乎人們意料的大發展,工廠製取代手工工場的巨變,展現出資本主義社會機制的一種新的而貌,帶動著整個社會快速地演變。幾十年下來,就使得以農業與鄉村為主體的經濟體制變成了以工業與城市為主體的經濟體制,大規模地改變著人的生活和國家的經濟地理狀況。新城市的興起,舊城市的改觀,人口由農村流向城市的大趨勢,國家向城市化社會邁進的走向,工業產值遠遠超過農業產值的現象,如此等等,都使得身處其境的普通人和當政者大為驚訝,有悲有喜,但卻只能去適應,決計無法阻攔。
這種全面深刻的社會變化,說到底就是人類社會從農業文明轉向工業文明的表現,後者比前者更加顯露出創造與進取的精神,奮力競爭的意識,更具有挑戰性。它以不可逆轉的氣勢,改變著人們的傳統習俗、價值取向,乃至擇業的標准。在這個社會轉折的進程中,伴隨著嚴重的剝削與壓榨,「幾家歡樂幾家愁」的狀況甚為鮮明。於是,社會結構、階級結構都發生了變化,組合成一些新的社會利益群體。其中,最重要的當然是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這兩大階級的形成。
工業資產階級比起工場手工業時期由商人組成的資產階級,有著更強的進取精神和在自由競爭中求發展的意識。它以使用機器的產業為依託而取得的成就,也遠非舊日的資產者所能比擬。工業對農業的改造能力,吸收自由勞動力的容量,對整個社會的影響,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都使資本主義在世界歷史的潮流中扮演了主角,迅速改變著資本主義與前資本主義力量的對比。19世紀資產階級性質的革命和改革風起雲涌,席捲全球,到世紀中葉就初步形成了資本主義的世界體系,正是這種歷史巨變的體現。封建的和封建以前的社會制度是無可奈何花落去,只能讓位給資本主義。
無產階級即產業工人的隊伍,是又一個全新的社會利益群體。它與過去的手工工場工人不同,沒有小塊土地,沒有傳統的生產工具,也不帶任何的宗法色彩,是純然的僱傭勞動者。使用機器生產的勞動條件和由機器聯結的集中勞動環境,使他們具有了集中、團結、紀律性強的特點。為時不久,他們就逐漸意識到了自己這個群體是同命運和具有共同願望與要求的。這就是通常所說的階級意識,知道自己屬於同一個群體。後來經過科學理論的引導,才會體會到階級覺悟的概念。當然這只是那些先進的工人。工人作為一個社會群體起來斗爭,爭取自己的利益和社會地位,從而形成為一股歷史潮流,為世界歷史增添了新的內容。正是這股潮流推動了意識形態領域中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隨著社會主義與工人運動的逐步結合,這股潮流也日益壯大起來,成為19世紀並行交錯的歷史大潮之一。
兩大社會階級的形成和發展,機器工業對手工業的排擠,使以往的中等階級發生了分化和改組。所謂中等階級,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小資產階級,包括小企業主、小店東、手工工匠、商販等等。他們中的少部分,在機器大工業的排擠下遭到破產,大量被迫受雇於工廠,成為工人階級的組成部分。多數人則還繼續存在,但是有不少人感到岌岌可危,面臨破產的威脅,更多的人雖還沒有面臨危機,但瞻望前景也頗感擔憂。因而也形成為另一個社會利益群體,渴望在社會巨變中求得一席之地,竭力為維護和提高社會地位而斗爭。19世紀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流派為數眾多,其根源就在於此。其中,無政府主義傾向大抵上反映的是破產者的情緒;而極力宣傳保留小私有制的學說,則常是小資產階級憂心忡忡地體現。小資產階級熱衷於參加民主運動,也是出於爭取提高社會地位的願望。
=============================
第二次工業革命
時間:19世紀70年代-20世紀初
1870年以後,科學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各種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並被迅速應用於工業生產,大大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這就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當時,科學技術的突出發展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即電力的廣泛應用、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新通訊手段的發明。
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顯著特點。從19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出現了一系列電氣發明。德國人西門子製成發電機,比利時人格拉姆發明電動機,電力開始用於帶動機器,成為補充和取代蒸汽動力的新能源。電力工業和電器製造業迅速發展起來。人類跨入了電氣時代。19世紀早期,人們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根據這一現象,對電作了深入的研究。在進一步完善電學理論的同時,科學家們開始研製發電機。1866年,德國科學家西門子製成一部發電機,後來幾經改進,逐漸完善,到19世紀70年代,實際可用的發電機問世。電動機的發明,實現了電能和機械能的互換。隨後,電燈、電車、電鑽、電焊機等電氣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地涌現出來。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又一重大成就是內燃機的創制和使用。19世紀七八十年代,以煤氣和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相繼誕生,以煤氣和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誕生,90年代柴油機創製成功。內燃機的發明解決了交通工具的發動機問題。1885年,德國人卡爾.本茨成功地製造了第一輛由內燃機驅動的汽車。內燃機車、遠洋輪船、飛機等也得到迅速發展。內燃機的發明,還推動了石油開采業的發展和石油化工工業的產生。
早期汽車
20世紀初,以內燃機為動力的飛機飛上藍天,實現了人類翱翔天空的夢想。隨著內燃機的廣泛使用,石油的開采量和提煉技術也大大提高。1870年,全世界只生產了大約80萬噸石油,到1900年已猛增到2000萬噸。
早期飛機
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電訊事業的發展尤為迅速。繼有線電報出現之後,電話、無線電報相繼問世,為快速地傳遞信息提供了方便。從此,世界各地的經濟、政治和文化聯系進一步加強。
第二次工業革命同第一次工業革命相比,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首先,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許多技術發明都來源於工匠的實踐經驗,科學和技術尚未真正結合;而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自然科學的新發展,開始同工業生產緊密地結合起來,科學地推動生產力發展方面發揮了更為重要的作用,它與技術的結合使第二次工業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其次,第一次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重要的新機器和新生產方法主要是在英國發明的,其他國家工業革命發展相對緩慢;而第二次工業革命幾乎同時發生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新的技術和發明超出了一國的范圍,其規模更加廣泛,發展也比較迅速。
第三,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時,有些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對它們來說,兩次工業革命是交叉進行的。它們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技術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新技術,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也比較快。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可以從4個方面來說:
首先,新能源的大規模應用,如電力,煤炭等,這些新能源的直接促進了重工業的大踏步前進,使大型的工廠能夠方便廉價的獲得持續有效的動力供應,進而使大規模的工業生產成為可能,並為之後的經濟壟斷奠定了基礎。
其次,內燃機的發明解決了長期困擾人類的動力不足的問題。內燃機的發明又促進了發動機的出現,發動機的發明又解決了交通工具的問題,推動了汽車,遠洋輪船,飛機的迅速發展,使人類的足跡遍布了全世界,也讓各個地區的文化,貿易交流更加便利。
第三,通訊工具的發明。自從19世紀70年代美國人貝爾發明了電話之後,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就不在局限與面對面的談話。
最後,化工業的迅猛發展。炸葯的發明,大大促進了軍工業的進步,並最終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從煤炭中提取各種化合物,塑料,人造纖維先後被投入實際生活。
上述的四種發明,對第二次工業革命產生了決定性的作用,人類開始通過科學研究來獲得純粹的知識,然後又反過來促進理論的應用。

5. 請回答:(1)圖一反映第一次工業革命出現的什麼動力請列舉當時還有使用哪些動力___________________

請回答:
(1)圖一反映第一次工業革命出現的什麼動力?請列舉當時還有使用哪些動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據所學知識回答,圖五惠特尼對美國和世界作出哪些貢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發電機是由誰研製成功的?隨後,人們發明了哪些「以電為能源的產品」?這些產品的涌現使人類進入了什麼時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圖三的交通工具以什麼為動力?這一動力的使用促使了哪種能源的大量開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哪些領域的成就對世界市場的形成推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蒸汽,風力,人力,畜力等。
(2)機床工業的生產,機器標准化生產,機器的普及,工業革命的拓展。
(3)西門子發電機,電燈,電車,電報,電話,電影放映機等蒸汽時代。
(4)內燃機,石油。
(5)交通運輸業和通訊事業。

6. 如何設置工業革命會標圖

一、推動工業革命的機器——蒸汽機

蒸汽機的誕生推動了世界工業革命,使能源和材料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使人類擺脫了木材時代進入煤和鐵的時代,使機器成為社會生產的「主

提起蒸汽機,人們常提到其發明者瓦特,其實這種說法不夠確切。早在瓦特前約五十年,英國有一個叫紐考門的工程師就已經發明了往復式的
水,但是這種蒸汽機效率太低,無法大量推廣運用。經過瓦特的改良,原本只能作往復運動的蒸汽機變成了能作旋轉運動的機械,效率一下子提高
種機器的動力,推動了工業生產的飛躍發展,帶動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到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瓦特仍不失為蒸汽機的發明者。

瓦特是在
1763
年開始改進蒸汽機的,當時他受格拉斯哥大學委託修理一台紐考門蒸汽機模型。在修理過程中,瓦特反復研究並請教布拉康教
致命弱點在於浪費燃料,大量的蒸汽被用於加熱已冷卻的汽缸,熱量被白白浪費。能否使汽缸溫度保持不變?瓦特作了反復試驗。
1765

5
月的一
的高爾夫球場散步,同時思考如何改良蒸汽機,他腦中忽然閃過一個念頭:如果把另一個容器連接到汽缸上,將蒸汽導入這個容器(冷凝器)中,
的,而冷凝器經常是冷的,冷熱「結合」就能使蒸汽機連續運轉。瓦特按此想法重新設計方案,並經過七年努力,終於製成蒸汽交替進入活塞兩側
汽機。
1784
年他又藉助聯桿完成機械的平移動作。至此能作旋轉運動、高效率的蒸汽機才算大功告成。

蒸汽機發明後,英國煤年產量由
260
萬噸增至
3000
萬噸,鐵年產量由
1.7
萬噸增至
100
多萬噸,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由此手工業生產一躍
提高了二十倍。許多新式交通工具如火車、輪船等都用蒸汽機來推動。蒸汽機不愧為推動工業革命的機器。

二、震撼世界的發明——發電機

1820

7

21
日,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物理教授奧斯特做了一個舉世聞名的實驗——電生磁實驗,第一次揭示了電和磁的關系。反過來磁能不
拉弟深深被這個實驗吸引,他決心要探索「磁生電」的途徑

7. 圖一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哪項標志性發明它的出現使人類進入什麼時代

隨著兩次工業革命的興起,人類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人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請回答下列相關問題。
(1)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標志性發明是什麼?它使人類進入了什麼時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核心是什麼?人類社會從此又跨進了什麼時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兩次工業革命中發明的陸路交通工具分別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過對這兩次工業革命的學習,談談你有什麼認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瓦特改良蒸汽機;蒸汽時代。
(2)石油、電力的廣泛運用;電氣時代。
(3)第一次:火車;第二次:汽車。
(4)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進步,促進人類社會發展;堅持可持續發展,採取有效措施保護環境,使人類社會與自然和諧相處。(不拘泥於以上答案,只要言之有理,答出其中一點即可)

閱讀全文

與第一次工業革命發明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