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冉閔對漢族的貢獻
兩晉時期,五胡亂華,胡人視漢人為豬狗,稱漢人為「羊」,不僅大肆殺戮,還烤而食之。後趙大將冉閔發布了讓漢人崛起反抗的殺胡令,才讓漢人的血脈得以保存。「殺胡令」是冉閔最為著名的政令,此令共分三道。
㈡ 冉閔救了多少漢人
他是五胡亂華時期的人
他挽救了一部分北方漢族,南方不是他需要拯救的
而除了自己的魏國以外的北方諸國他沒有權利挽救
世人只知冉閔殺胡令,而不知其為何殺胡。作為唯一活躍在中原北方保護漢族,免遭異族屠殺的悲情英雄,論其勇能以其一己之力扭轉自黃帝創立的華夏漢人為五胡屠宰滅絕,是謂鐵血英雄。能以一已之力,以少勝多,10戰10勝,驅逐五胡返回各自老巢,有資格稱之謂軍事家。能夠成立冉魏政權,臣子百姓能夠紛紛感召在其帳下效死力,即使其死後1700年來仍為後世所紀念,稱之謂政治家,當之無愧!能夠將沒有接受過軍事訓練的,普通老百姓訓練成精旅。並在那個騎兵稱霸的時代,以步兵力敵五胡。將士用命,百姓愛戴是謂統帥。而其兵敗之根源是為百姓爭取糧食,隻身統帥1萬步兵力在無援兵力情況下拒前燕慕容恪20萬戰敗,絲毫不能降低其統帥的能力。《晉書》對其評述「善謀策,(不是有勇無謀的蠻夫)勇力絕人,攻戰無前」,每次臨戰沖鋒在前,騎朱龍馬(難得一見的千里馬),他左手使雙刃長矛(兩頭施刃,鋒利無比的古代兵器),右手持連鉤戟。其勇猛令五胡軍隊無人能擋,每戰殺敵無數。如《後趙錄九·石虎傳》載:三個胡酋趁冉閔率大軍進攻其它胡酋的機會,率騎七萬襲擊鄴城,冉閔得知後,急率一千餘騎兵回來救援,剛好與胡騎在鄴城北面相遇,冉閔一馬當先,所部千餘騎都跟著奮勇沖殺。閔執兩刃矛,馳騎擊之,皆應鋒摧潰。《十六國春秋》《冊府元龜》等載:匈奴劉顯在冉閔攻襄國之後,帥眾十萬攻鄴(《晉書》記載:「石琨及張舉、王朗率眾七萬伐鄴」),閔率數千騎出戰,冉閔大敗劉顯,斬萬人,冉閔帶軍追殺,再戰,斬三萬餘人。《十六國春秋輯補》載:「冉閔所乘赤馬曰朱龍,日行千里,左杖雙刃矛,右執鉤戟,順風擊之,斬鮮卑三百餘級。」雙刃矛也稱兩刃矛,「兩頭施刃」,鋒利快捷,最為冉閔常用。他在眾胡聯軍絕對優勢的兵力圍攻中創造了很多軍事奇跡,與鮮卑的決戰前,他以一萬漢軍敵鮮卑鐵騎十四萬十戰十捷。中計被困的冉閔騎朱龍馬,持矛戟,於十餘萬鮮卑鐵騎軍中,手刃三百餘鮮卑強兵悍將,及至戰馬受傷(一說朱龍馬是累死的)倒地被俘,面對鮮卑國主質問仍大呼:「天下大亂,爾夷狄禽獸之類猶稱帝,況我中土英雄,何為不得稱帝邪!」(天下大亂,你們這些禽獸一樣的蠻夷尚且可以稱王稱帝,何況我們堂堂中華英雄呢!)【☆《資治通鑒》、《二石傳》載:天下大亂,爾曹夷狄禽獸之類猶稱帝,況我中土英雄,何為不得稱帝邪!☆《晉書·石季龍載記》載「閔曰:『天下大亂,爾曹夷狄,人面獸心,尚欲篡逆。我一時英雄,何為不可作帝王邪!』」】死後被其對手追封為「武悼天王」,一個武,一個天王,入木三分地體現了胡人對其深深的畏懼。
㈢ 五胡亂華時,冉閔真的救了漢族嗎
冉閔是漢人,出生之時北方即因「五胡亂華」事件,被眾多塞外游牧民族入侵,這些胡人部落建立了大大小小幾十個政權。當時漢族人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北方中原頓時亂成了一鍋粥。胡人大舉入侵,正統王朝西晉南遷。胡人統治極其野蠻殘暴,眾多未來得及撤走的漢人慘遭凌辱屠戮。
對於北方的漢人來說,冉閔的確是救了他們的英雄,胡人入侵,對待漢人手段極其殘忍,稱漢人女子為雙腳羊,晚上姦淫,白天宰殺烹食。冉閔廣泛屠殺胡人後,北方漢人得以延續下去。
但是歷史上廣泛的說法認為冉閔的政權並非正統,對待胡人的屠殺手段——無論男女老幼,胡人便殺,也不被受到認可。當時的漢人正統偏安南方,而冉閔的手段也是為了鞏固統治,因為不受到胡人的支持,所以運用民族矛盾,帶領漢族同胞掀起了一場對胡人的屠殺。
㈣ 冉閔對漢人做出巨大貢獻,為什麼很多人不正視他
一方面,五胡十六國的歷史,知者不多。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這位武悼天王是何許人也。
一方面,他最後失敗了。成王敗寇,是傳統思想。那怕是悲情英雄,死了就是死了。
況且要說多巨大的貢獻,倒也很難說。很多小說和文藝作品裡把他捧上了天,但是在歷史上,他的評價沒有那麼高。客觀上,戰爭帶來的只有傷害,而且從實際角度來說,殺胡令雖然聽起來很解氣,但是本質上並不是為了漢民族的解放,而是為了冉閔個人的雄圖霸業。
他原本是石虎(後趙武帝,胡人)的養孫,因為後來不把他立為太子,並忌憚他,他才反出胡人手下,並且在城中雙方對掐的時候,城中胡人都不追隨他,他才下了殺胡令。如果他被立為太子了,那他也會很開心的當後趙(胡人政權)皇帝。如果胡人追隨他,他也不會下這種令。他只是爭霸天下的諸侯,不是想像中的大英雄。歷史上,漢人在胡人統治下水深火熱,突然來了一個大英雄,振臂一呼帶領大家反抗胡人的殘暴統治……這樣的人有,一個是岳飛,一個是孫中山。但不是他冉閔。
所以不了解歷史的人不知道他,了解的比較多的人,也不會把他當做神明一樣崇拜。只有一部分半通不通,學歷史全靠看熱血爽文小說的人,才特別崇拜他。至於我個人,我比較佩服他能一個砍三百個的勇武。
㈤ 冉閔怎麼成了拯救漢族的千古一帝
因為網路民族主義的興起。
網路民族主義者製造的幾個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謠言就是激化民族矛盾的如滿清對蒙政策,元朝初夜權,五胡食人錄;宣揚漢本位思想的如宋朝對外戰爭勝率,明代資本主義萌芽等。
在一系列謠言大獲好評的情況下,一個更加全面,話題更高的角色出現了,就是「千古一帝,漢人救星」冉閔,編造一個英雄人物,比創造一個謠言,明顯收益更高,效果更好!
網上謠傳的冉閔,十二歲被胡人收養,忍辱負重幾十年,最終完成了推翻胡人政權,拯救漢人的驚天功績。而事實上,冉閔父子不但深受器重,而且為後趙政權立下汗馬功勞,冉閔的父親冉瞻更是為國捐軀,死而後已。
《殺胡令》作為一個初中文言文水平的假文章不多說了。冉閔屠胡的動機和結果也很直觀,為了鞏固統治拉攏民心,頒布了殺胡令,殺胡不看血統,看你長相,最後激起了少數民族反抗,冉魏四面受敵。
網路詞條上,通過編造,牽強附會,誇大戰果等手段,成功的拔高了冉閔的形象。
還有很多人認為,不論冉閔的行為、動機、過程,只要結果是對漢族有利的,就該給他正面的評價。五胡十六國時期,由於政權復雜,史料缺失,對人口的記載相對比較模糊。有些謠言製造者利用這個機會,製造了吹噓冉閔的終極謠言:北方漢人被屠殺得只剩下200萬。
鄭州大學歷史研究院院長袁祖亮先生根據歷史前後國朝的變化和人口的記載,推斷出在這個事情中國北方的漢人總數不可能在33年時間從200萬變成2000萬,所以也就是其實當時的中國北方本來就沒有很多的漢人。
㈥ 冉閔拯救了漢人,為什麼卻很少被人提起
五胡亂華是我國歷史上一個非常混亂的時期,這個時期他是在三國後面最亂的一個時期,在這個時期裡面基本上登上歷史舞台的都是少數民族的人員,這個五胡指的就是5個胡人部落,而當時漢族人的處境是非常的危險的,這些少數部落的人來到中原以後,對漢人進行大肆的搶掠和殘暴的殺害,差一點就導致漢族滅亡,而就在這個關鍵的時刻,有一個叫冉閔
的人出登上了歷史的舞台,他將漢族拯救了過來,但是在歷史上卻很少提起這個人,這是因為什麼原因呢?
㈦ 冉閔拯救了瀕於亡族的漢人,為什麼不為史書所容
冉閔在五胡亂華,漢人瀕於亡族的存亡之際發布了殺胡令,喚起了漢人的反抗,最終將胡人趕出中華,這樣的英雄為什麼卻不為史書所容?得不到應有的贊譽?
漢民族在當時是否面臨滅頂,答案是否定的,當時,五胡亂華,但大部分胡族贊成民族融合,如北魏幾代皇帝一直在努力漢化,真正把漢人當兩腳羊的很少,但就是這很少的一部分盡然包括冉閔。當然冉閔後來確實為拯救漢族血脈立國功,殺胡令也算見證。武悼天王也算對他的功過蓋棺定論。
我最驚訝的是真正漢民族的英雄,致力於民族融合,維護漢文化的謝安,王猛這些不世出的大才被人們遺忘,僅僅記住一個功過參半的冉閔,我到時恐懼,再過幾年爾朱榮會不會成為唐太宗一樣的明君被歌頌。
關於冉閔的話題,沒有一個明確的定論。《晉書》中記載的冉閔都比較負面,但是我認為也不能全信。理由:一,冉閔由石羯撫養長大,東晉王朝畢竟是正統王朝,所以詆毀冉閔是有可能的;二,冉閔廢帝自立,屬於正統不齒的叛賊,忘恩負義,所以史官詆毀有可能;三,冉閔的殺胡令(當然也有人認為是偽造的),不只胡人死了無數,連一些漢人也枉死,殺戮過重,因此也可能被詆毀;四,東晉王朝組織過多次北伐戰爭,但都半途而廢,以失敗告終,如果紀錄冉閔如何的英勇,那麼致正統的東晉王朝於何地?
因此可能會刻意詆毀冉閔。這是我認為《晉書》不可全信的原因,而有些人說一些地方誌記錄了冉閔的事跡,並且十分推崇冉閔,我沒見過不好說,或許有可能吧。所以對冉閔來說,目前沒有統一定論,所以不要自以為是的妄加定論,以免誤導大眾。現在我只希望時光機能夠盡快出現,這樣才能明確冉閔是怎樣一個人。
㈧ 冉閔是漢族英雄嗎
是的 絕對是,沒有冉閔,我們漢族就會像印度原住民一樣成為奴隸(入侵印度的蠻族部落把創造古印度文明的當地人列為種姓制度中最低層的賤民當作奴隸一樣的驅使至今),甚至被屠盡。是他拯救了華夏,為我們贏得了自由,難道他還不是民族英雄嗎?岳飛、文天祥,都是我們很熟悉的人物,冉閔對漢民族的功績應在二人之上。以下是《殺胡令》,你自己品讀一下吧 諸胡逆亂 中原已數十年 今我誅之 若能共討者 可遣軍來也 暴胡欺辱漢家數十載 殺我百姓 奪我祖廟 今特此討伐 犯我大漢者死 殺我大漢子民者死 殺盡天下諸胡匡復漢家基業 屠戮胡狗為天下漢人義之所在 冉閔不才受命於天道 特以此兆告天下 至今讀來還是讓人熱淚盈眶。
㈨ 冉閔是漢人嗎
五胡亂華那段歷史極其黑暗血腥,別說惡語中傷冉閔認賊作父剛愎自用,就算如此又怎樣?在那個漢族女人被視為軍糧兩腳羊的黑暗歷史里活著都需要勇氣,若不是冉閔漢種族都要滅絕了……
㈩ 「武悼天王」冉閔為古代漢人贏得生存機會,那麼冉閔的功過如何呢
歷史角度是功,人性角度是過,主要是因為閔冉殺胡令。關於這件事有許多歷史記載,有不同的意見和看法。如果你想真正理解整個故事,你必須完全還原當時發生的背景。然而,歷史是不可復制的,我們只能依靠史料中記錄的精美文字來提煉故事發展的細節。沒有不批評冉閔殘酷無情的殺胡令的記錄。殺害20多萬胡人、男人、女人和兒童以及城市的大屠殺確實有點殘忍。但是在這個血腥的故事背後還有什麼值得思考的問題嗎。閔冉生於漢族,實際上一直徘徊在胡漢之間。
可以看出,冉閔當時奉行的政策符合大多數漢族人民的願望。由此不難看出,當時中原人民與長城外少數民族之間的矛盾屬於敵人的仇恨,是無法調和的。雖然其方法殘忍,但有效地避免了當時大環境下漢族滅絕的危機。對漢族人來說,冉閔是一位可敬的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