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歷是誰發明的
公歷是義大利醫生兼哲學家阿洛伊修斯·李籙時發明的。
公歷是一種源自於西方社會的紀年方法,原稱基督紀元,又稱西歷或西元,是由義大利醫生兼哲學家阿洛伊修斯·李籙時對儒略歷加以改革而製成的一種歷法——《格里歷》。1582年,時任羅馬教皇的格列高利十三世予以批准頒行。
李籙時對儒略歷進行革新修正,形成新的紀年歷法,在李籙時逝世後的1582年,由當時的羅馬教皇格利高利十三世予以批准頒行,被西方世界普遍採用,稱為格利高利歷,爾後該紀年歷法被東方世界採用,發展為現在的公元紀年。
(1)我們今天的公歷是誰創造的擴展閱讀
格里歷改革是以宗教原因為出發點,但改革的重頭貢獻是給文明社會提供了一個准確又可靠的公務與民用的日歷系統。格里歷改革雖然早在1582年就已制定,但還是經過了之後的幾百年才被所有國家慢慢採用德國在1700年開始正式採用, 俄國直到紅色革命後的1918年才從儒略歷改到格里歷。
公歷是陽歷的一種,於1912年開始在中國正式採用,取代傳統使用的中國歷法農歷(即時憲歷),而中國傳統歷法是一種陰陽歷,西歷在中文中又稱陽歷、西歷、新歷。
1949年9月27日,經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使用國際社會上大多數國家通用的公歷和公元作為歷法與紀年。
2. 我們今天使用的公歷是古印度人創造的是對還是錯
錯的,目前通行世界的公歷,是我們大家最熟悉的一種陽歷。這部歷法浸透了人類幾千年間所創造的文明,是古羅馬人向埃及人學得,並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張和基督教的興起而傳播於世界各地。目前全世界通用的歷法,又稱格雷果里歷,實質上是一種陽歷。它是羅馬教皇格雷果里(一譯格利哥里)十三世對原來的儒略歷進行修訂後於1582年頒行的。公歷先在天主教國家使用,後推行到新教國家,二十世紀初期全世界普遍使用。
3. 現在使用的公歷是什麼歷法,哪裡的,誰發明的
現行公歷是由義大利醫生兼哲學家裡利烏斯(Aloysius Lilius)改革儒略歷制定的歷法,由教宗格列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頒行。在中文中又稱陽歷、西歷、新歷。
目前通行世界的公歷,是我們大家最熟悉的一種陽歷。這部歷法浸透了人類幾千年間所創造的文明,是古羅馬人向埃及人學得,並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張和基督教的興起而傳播於世界各地。
公歷是基督教開創的,因而西方歐洲國家都沿用公歷,而在近代統治世界的又都是西方國家,所以公歷成為世界通用歷,我國是2種日歷都在使用。
4. 今天使用的公歷是誰創造的
是古埃及人發明的,古埃及人民是勞動人民,他們在種地的同時總結創造出了太陽歷(公歷)。
關於名字的資料沒有。
5. 創造公歷的是什麼人.
公元,即公歷紀元,原稱基督紀年,又稱西歷或西元,一種源自於西方社版會的紀年方法。權
現行西歷即格里歷,又譯國瑞歷、額我略歷、格列高利歷、格里高利歷,稱西元。是由義大利醫生兼哲學家裡利烏斯(Aloysius Lilius)改革儒略歷制定的歷法,由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頒行。「公元」產生於公元6世紀。當時,為了擴大教會的統治勢力,僧侶們幾乎把任何事情都附會在基督教上。
公元525年,一個叫狄奧尼西的僧侶,為了預先推算七年後(公元532年)「復活節」的日期,提出了耶穌出生於古羅馬狄奧克列顛紀年之前284年的說法,主張以耶穌出生之年作為起算點的紀年方法,這個主張得到了教會的大力支持。
公元532年,教會把狄奧克列顛紀年之前的284年作為公元元年,並將此紀年法在教會中使用。公歷是陽歷的一種,於1912年開始在中國正式採用,取代傳統使用的中國歷法農歷(即時憲歷),而中國傳統歷法是一種陰陽歷,以黃帝紀年為元年,2015年是我國農歷開元4712年,西歷在中文中又稱陽歷、西歷、新歷。
6. 我們今天使用的公歷是古印度人創造的。對不對
漲水了
7. 公歷是什麼人創造出來的 求回答
6000多年前的古埃及。
公歷,即格里歷,是現行國際通行的歷法,屬於陽歷的一種,通稱陽歷,其前身是奧古斯都歷,而奧古斯都歷的前身是儒略歷。其歷年為一個回歸年(365.2425日),劃分為12個歷月。是教宗格里高利13世(也譯格雷果里)在公元1582年改革儒略歷制定的歷法,儒略歷的回歸年為365.25,與實際的回歸365.2422相差甚多,當時儒略歷和地球實際位置的誤差已達14天,格里歷將誤差糾正,確定所有整數世紀年除了可被400整除的外一律不設閏年,同時規定1582年10月4日之後的那天為1582年10月15日,但原有星期不變。新頒布的歷法理論上可以達到兩萬年內誤差不超過一天,但由於地球自轉的變化,實際到公元4909年誤差就可達一天。與儒略歷相比,公歷是新制定的歷法,所以有時候,包括中華民國《中國國家標准》CNS 7648《資料元及交換格式–資訊交換–日期及時間的表示法》,又稱新歷。
西歷的閏年
由於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周期為365天5小時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歸年,西歷把一年定為365天。所餘下的時間約為四年累計一天,加在二月里,所以平常年份每年365天,二月為28天,閏年為366天,二月為29天。因此,每400年中有97個閏年,閏年在2月末增加一天,閏年366天。
天主教國家以外的採用
新歷1582年10月15日,合儒略歷1582年10月5日,只有義大利、波蘭、西班牙、葡萄牙開始用新歷,日期跳過10日。由於新歷法是教宗頒布的,新教國家予以抵制。直到18世紀,大英帝國,包括英格蘭、蘇格蘭、以及現在美國的一部份才採納格里歷,也就是儒略歷1752年9月2日的次日是新歷1752年9月14日,日期跳過11日。
在阿拉斯加,1867年10月6日星期五的次日是10月18日星期五。之所以連續二日星期五是因為「阿拉斯加時刻」從「亞洲時刻」改成「北美時刻」,使得國際換日線從阿拉斯加之東移往之西。此事發生在創造時區之前。
瑞典在1699年有計劃從儒略歷改成公歷,但預定的辦法是取消自1700年至1740年原有的11閏日,即2月29日,以期求漸進在最後將日期與公歷接軌。此時,瑞典歷與儒略歷以及公歷日期將完全不同。此制度明顯足以使得此期間的瑞典事件發生在何日製造不限的困擾。更壞的事,此制度施行不佳,而1704年及1708年應已排除的閏日仍被使用。此時瑞典歷日期應比公歷慢8日,但事實上是慢10日。卡爾十二世國王承認漸進改歷沒有見效而拋棄之,但不是直接改用公歷,而是決定改回儒略歷,方法是1712年2月29日的次日加上2月30日,日期再度比公歷慢11日。瑞典最後在1753年採用公歷,就是當年儒略歷2月17日的次日是公歷3月1日。
俄羅斯在1917年發生的十月革命(開始於儒略歷10月25日,合公歷11月7日)後,以1918年1月24日的命令接受公歷,也就是儒略歷1918年1月31日的次日是公歷1918年2月14日。
最後採用公歷的東歐國家是希臘,1923年。但全是民間採用——國家教堂都沒有接受之。
中華民國在1912年1月1日開國時正式接受公歷,但中國不久後進入不同軍閥使用不同歷法的軍閥割據時期。1928年10月國民黨北伐統一中國,中華民國政府命令自1929年1月1日起使用公歷。但中華民國歷仍以1912年為元年使用中華民國紀年,仍在中華民國治理的台灣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49年成立時,繼續使用公歷,但以西元年紀年,就是公元年,並廢除中華民國紀年。
8. 公歷是哪個國家發明的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日歷么
現行公歷是由義大利醫生兼哲學家裡利烏斯(Aloysius Lilius)改革儒略歷制定的歷法,由教專宗格列高利十三世屬在1582年頒行。在中文中又稱陽歷、西歷、新歷。
目前通行世界的公歷,是我們大家最熟悉的一種陽歷。這部歷法浸透了人類幾千年間所創造的文明,是古羅馬人向埃及人學得,並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張和基督教的興起而傳播於世界各地。
公歷是基督教開創的,因而西方歐洲國家都沿用公歷,而在近代統治世界的又都是西方國家,所以公歷成為世界通用歷,我國是2種日歷都在使用。
9. 誰創造了時間
創造時間的是太陽。在人類沒有發明照明時,要利用白天幹活。太陽就給人類規專定了時間。所屬以今天該乾的活必須幹完,明天還有明天的工作。天黑就不能幹活。現在說的晝夜還不是離不開太陽。人類只能利用有限的時間。或造出手錶,鍾表,電子表等。無法創造出時間。
10. 誰發明了公歷
公歷是由義大利醫生兼哲學家 阿洛伊修斯·李籙時(Aloysius Lilius)對儒略歷加以改革而製成的一種歷法。
李籙時對儒略歷進行革新修正,形成新的紀年歷法,在李籙時逝世後的1582年,由當時的羅馬教皇格利高利十三世予以批准頒行,被西方世界普遍採用,稱為格利高利歷,爾後該紀年歷法被東方世界採用,發展為現在的公元紀年。
(10)我們今天的公歷是誰創造的擴展閱讀
公歷以耶穌誕生之年作為紀年的開始。在儒略歷與格里高利歷中,在耶穌誕生之後的日期,稱為主的年份Anno Domini(A.D.)(拉丁)。而在耶穌誕生之前,稱為主前Before Christ(B.C.)。但是現代學者為了淡化其宗教色彩以及避免非基督徒的反感而多半改成用公元(Common era,縮寫為C.E.)與公元前(Before the Common Era,縮寫為 B.C.E.)的說法。
辛亥革命爆發後次年(1912年),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採用公歷作為國歷,紀年方面,公元紀年法與民國紀年法並行。
1949年9月27日,經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使用國際社會上大多數國家通用的公歷和公元作為歷法與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