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孔子與他所創造的世界

孔子與他所創造的世界

發布時間:2021-10-04 01:42:04

1. 孔子的主要作品有

孔子的主要著作是「六藝」:《詩》《書》《禮》《易》《樂》《春秋》。

孔子編纂《詩》、《書》、《禮》、《樂》是根據原有資料和線索,進行採集、搜索、整理、修正,這是「述」。

《論語》是儒家的經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纂而成,是一本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

相傳孔子作有《去魯歌》《蟪蛄歌》《龜山操》《盤操》《猗蘭操》《將歸操》《獲麟歌》等詩歌。這些詩歌多載於《樂府詩集》,有待考證。

(1)孔子與他所創造的世界擴展閱讀

詩歌創作

孔子是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2. 孔子被尊奉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和十大思想家之一,他創立了( )

【答案】B
【答案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儒家學派的了解和掌握,依據所學可以知道,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故選B。
考點: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上冊·中華文化的勃興(二)·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3. 孔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他創造的思想博大精深,影響深遠,成為我國古代文化的主流思想。結合所學知識,回答


⑴提出「仁」的學說,提倡為政以德。
⑵發展表現:提出了三綱五常和「存天理,滅人慾」的觀點,把儒家發展為理學。消極影響:壓制、扼殺人的個性,為封建等級制度辯護,維護專制統治。
⑶反對特權,維護人權。
⑷不同:袁世凱祭孔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維護封建專制統治,為復辟帝制進行輿論准備;今天紀念孔子是為了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建設和諧社會,實現民族復興。

4. 孔子對世界的影響有多大(200字)

大到無法想像,許多國家都在研究

5. 孔子作為世界名人的影響

儒學早在漢唐時期便超出中國范圍,向東南亞和東北亞國輻射,形成"儒教文化圈"。在整個人類文明發展史上佔有重要位置。

孔子創立的儒學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構成,蘊含著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而且是東亞地區的文化傳統和文明精神,在世界思想史和世界文明史中佔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許多學者認為,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不靠武力,遠播海外,輻射到周邊國家,形成了廣大的儒學文化圈,覆蓋的人口超過全人類的四分之一。孔子文化於16世紀末、17世紀初傳到歐洲,造成很大震動。中國的文官制度經歐洲人改造,成為西方的文官制度;孔子、儒家思想還啟發了歐洲啟蒙思想家,在思想啟蒙運動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法國霍爾巴赫主張以儒家道德代替基督教,狄德羅認為中華民族的歷史、藝術、智慧、政治、哲學趣味,無不在所有民族之上;伏爾泰認為儒家是最好最合人類理性的哲學,並將"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寫入法國最早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中;萊布尼茲主張中國文化與歐洲文化相互結合、溝通;沃爾夫主張以儒家倫理來補充基督教的不及,而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所用的精神辯證法與中國儒家經典《大學》的辯證法相吻合;費爾巴哈汲取孔子"已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思想,強調對己以合理的自我節制,對人以愛,並試圖把這種道德推廣到家庭、集團、社會、民族和國家中去。

東亞經濟騰飛與儒學文化

日、韓等東亞各國幾十年來在經濟上取得了巨大成就,這和對這些國家社會和文化影響極深的儒學文化不能說沒有關系,就此,海內外學者進行了探討和交流。
日本學者田久孝翁談到日本能成為經濟大國時,認為其中一條主要原因即日本經濟是貫徹和平經濟學思想,而和平經濟學的出發點則應歸之於經世濟民的思想,經世濟民正是儒學思想的成分。他滿懷激情地倡議儒教文化圈的確立。李#平(中國社科院)分析了儒學文化為基礎的"東亞意識"與東亞"金融危機"的關系:東亞地區曾出現過的經濟高速發展的奇跡是實實在在的,做為東亞奇跡的文化基礎是"東亞意識",而形成東亞地區這次金融危機的主要原因是東亞經濟長期高速增長過程中積累起來的深層次問題和矛盾:產業結構問題、泡沫經濟問題、銀行系統問題等。這場危機已基本過去了,而克服這場危機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充分調動東亞社會內部的因素,而"東亞意識"是其積極因素之一。
湯恩佳認為,日本經濟的成就和社會形態是利用儒學思想的最佳成果。儒學對日本社會和文化具有深刻影響,日本早在明治維新時代,突出王陽明的儒學精神、孔子思想,後來與現代化相結合,實踐出今天國強民富、社會安定的日本。

"和"則興,"同"則衰。黎紅雷(中山大學)指出,東亞地區在"後現代化"過程中充分發揮了"和則多力"優勢,實行"舉國一致"體制,動員全民族全社會力量,創造出像日本那樣的"政企聯合體"和"企業命運共同體"的協作模式,形成了建設現代化的"合力"。在短短二三十年裡趕上了歐美國家幾百年的現代化進程。但實踐中未把握好"和諧"與"同一"的分寸。偏愛追求和諧,為和而求同趨同,甚至去和而取同,出現了像韓國那樣的"官商合一"之僵硬體制,結果窒息了社會的生命力和創造力,陷入"同則不繼"局面,帶來了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的惡果。這也可以是一個前車之鑒。

孔子屬於全世界

孔子有「聖人」之稱,他被評為對世界具有重大影響的前百名。顧名思義就是孔子思想的繼承者和開拓者。他們所以受世人敬仰千年不光是所創立的儒家思想成為2千年中國的正統思想,還因為古代的中國的強大張力把儒家思想向外輻射。在東亞形成了一個「龍文化圈」,包括朝鮮,韓國,日本,越南,馬來半島。。。而隨著現代中國的崛起,亞洲經濟的發展,儒家思想也開始受到西方的關注。現在,在世界各地孔子學院越來越多。。。

6. 孔子對世界的影響有哪些

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時間,是從事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他創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學方法;總結、倡導了一整套正確的學習原則;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教學內容體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遠影響的教育思想

7. 孔子對世界的影響

1. 哲學上的貢獻
《易》是大道之源, 是中國哲學之源.
《漢書》記《易》之由來,"人更三聖,世歷三古".
伏羲始作八卦是第一階段;
周文王由八卦演為六十四卦是第二階段;
孔子作《易傳》是第三階段.
《易傳》的基本特點是,繞開卜筮, 闡發易理.
《易傳》中運用和闡述的一些基本范疇,命題,思維方式和哲學思想,
如: "陰陽","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和,合"思想等等,發現了自然界,社會領域及思維領域的一般規律,即對立統一,量變與質變和否定之否定規律.
創立了"君子時而中","過猶不及","通變動成","中庸成道"等原則,體現了辯證法的普遍聯系,發展變化,運動過程的思想.
從禮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其辯正回歸的軌跡.

2.教育上的貢獻
孔子時代, 教育與學術由官府壟斷, 提出"有教 無類"的旗幟,以私人身份招徒講學,創辦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所私人學校.
選編了《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種教材; 將內容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四科進行教育.
孔子在其豐富的教學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

教育目標是培養君子仁人
教育對象則"有教無類";
教學原則是因材施教,
教學方法採用"循循然善誘人"的啟發式,要求弟子學思結合,舉一反三,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
重視德育,智仁勇並舉而以仁為中心;
提倡教師以身作則,師生教學相長;端正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當仁不讓於師
要求弟子學以成才,學以致用.
孔子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被尊為"萬世師表".
他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指導了兩千多年的中國傳統教育,而且在今天看來,仍與東西方與現代教育理念相合.

3,文學上的貢獻
孔子修《詩》,正《樂》.我國傳世的第一部文學作品《詩經》,是由孔子整理成書的.
《樂經》失傳.
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古時有詩三千餘篇,孔子刪除其重復的,選取其"可施於禮義"的,形成了三百零五篇的《詩經》文本.
孔子還對《詩經》的主旨,作用和若干篇章作了重要解說.
《論語》中就有很多記載,如:"《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不學詩,無以言." "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之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孔子詩論》,更是最近發現的孔子詩論文獻.
孔子對《詩經》的解說, 涉及到文學,政治,倫理,教育等各個層面,其中的一些重要思想,理念,對後來的文學創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產生了極其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孔子整理的《詩經》和孔子的詩論,就是兩千五百多年來中國文學和文論的"源頭活水".

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時間,是從事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他創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學方法;總結、倡導了一整套正確的學習原則;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教學內容體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遠影響的教育思想;樹立了良好的師德典範。
參考資料:網路知道

8. 為什麼孔子在世界上那麼出名

孔子(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後期魯國人。他的祖先是宋國貴族,大約在孔子前幾世就沒落了。孔子年輕時做過幾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時間是從事教育,相傳收弟子多達三千人,教出不少有知識有才能的學生。 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學學派的創始人,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並且被後世尊為至聖(聖人之中的聖人)、萬世師表。因父母曾為生子而禱於尼丘山,故名丘,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曾修《詩》、《書》,定《禮》 、《樂》,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學說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文化巨人——孔子,自「而立」之年即以《詩》、《書》、《禮》、《樂》為教,更以他至偉人格中的一言一行,一動一靜而示範為教。是他開了我國歷史上私人講學的先河,將以前學在官府,文化知識是貴族們的專利的現象,移植到民間。他首先提出「有教無類」的方針,不分貧賤富貴,均可以在他那裡受教。在弟子中,貧如顏回,富如子貢,貴如孟懿子,然絕大多數是平民子弟,有來自衛、齊、陳、吳……等國的,真可謂桃李滿天下。其教學目的,是傳他的人道學說。即克己復禮為仁,變化學生氣質,成就人格,提高生命境界,終至成物。也即造就治國、平天下的棟梁之材。並採用「因材施教」和啟發式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師」,「不恥下問」……等風范。更以他誨人不倦的精神,對學生入如慈母般地關懷備至,如嚴父般地導以正道,如朋友般地切磋相長,莫不因其才而成就之。如子羔之愚,曾參之魯,子張之偏激,子路之粗鄙……均成大器。尤以曾子能得道之全體而任傳道之責,成為宗聖。更有佼佼者分德行:顏回、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語言:宰我、子貢。政事:冉求、子路。文學:子游、子夏四科共十人。孔子共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故能將浩瀚的傳統文化推廣和流傳下來。

由於孔子在講學中,所下的功夫已達到無以復加的程度,使弟子感受到,老師嘔心瀝血的良苦用心。故弟子都發自內心的崇敬。他們追隨、侍奉、保衛他,他們隨他一起奔波行道,周遊列國,備受艱辛與飢餓而毫無怨言。當有人詆毀孔子時,則正色以告其人「不自量」。當遇到危難時,則捨身護衛。夫子逝世,弟子們如喪考妣,皆在墳周服喪三年。子貢獨守六年。其尊師重道精神,至今仍傳為佳話。後人尊孔子為「至聖先師」是當之無愧的。他的許多教育理論和方法,是當今廣大教育工作者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資源。我們都知道孔丘先生弟子三千,身通六藝登堂入室者七十有二人。當時好像沒有學籍管理制度,這三千弟子各自姓什名誰早不可考,至於配享了孔廟的這七十二個高徒,然而這些先生們都是上古人物,我們隔著幾千年歷史遙遙望去,只彷彿仙靄里頭看神仙,影影綽綽只能看個大概,沒法子畢見其纖毫。而我們上古的出版業又實在落後得驚人,一切文獻,全靠用刀來刻,諸般辛苦之中,難免出現錯別,以至以訛傳訛;更有班愛牽強附會的所謂高人,將錯就錯,胡亂解釋一通,竟就解釋出無窮深意來,甚至被當作了不可改易之經典。於是三豕己亥,荒唐可笑。倘若不幸,有兩個甚或多個高人,各自拿有一個不同的版本,則事情就更大了,非要彼此爭個頭破血流不可。所以上古的東西,明明是同一事物,我們卻能看到不同甚至相反的稱謂和說法。比如這孔門七十二聖人的尊姓大名。《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與《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解》,都算得上是權威資料,可是竟也出入頗大,比如子聲在《史記》上叫樂咳,在《家語》上卻叫樂欣;子徒在《史記》中叫鄭國,在《家語》中卻改叫薛邦了。再比如很受孔子抬舉,將哥哥的女兒嫁給了他的子容,在《論語》叫南宮適,在《史記》叫南宮括,在《家語》里,又叫南宮韜了。等等等等,參差處極多。這些一人多名現象,差不多都是拜傳刻錯誤所賜。而且《史記》與《家語》所開列的,都並不是不多不少七十二人整,史記列了七十七個,還煞有介事引用孔子曰「受業身通者七十有七人」做開頭。誰知道孔子到底說沒說過這句話。《家語》更是荒唐,題目明明寫著《七十二弟子解》,里頭開列的,卻足足七十六人,最後還又總結說:「以上夫子弟子七十二人,皆升堂入室者。」睜著大眼說瞎話,難道連個數都不會數?司馬遷說「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孔子」,可這孔門弟子花名冊,卻不知該折中於誰。今較其兩者,以《史記》去孔丘時代相對較近,且以實史聞名;而《孔子家語》雖以「孔子家語」名書,卻歷來被視為偽書,當作三國時王肅因襲前人書簡加以修補編定,相對之下,似不如《史記》足憑。兩者相權,取其最接近於真實者。所以,俺決定以《史記》為基礎,與《家語》相雜較。司馬遷所列這七十七人中,說不得有五個是編外人員,至於是哪五個,俺就不得而知了,在這里還請博物君子垂教。

9. 走進孔子的世界

孔子

偉大的教育家
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時間,是從事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他創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學方法;總結、倡導了一整套正確的學習原則;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教學內容體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遠影響的教育思想;樹立了良好的師德典範。
孔子的教育活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自開始辦學,到去齊國求仕之前,約7、8年時間。這一階段他的的門徒還不大多,但是辦學有成效,在社會上已經有了較大的名聲。在這一時期,孔子的學生中有比他只小6歲的顏路(顏回之父),有比他只小9歲的子路。子路幾乎是終生陪伴著孔子。
第二階段:自37歲(魯昭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15年)從齊國返回魯國到55歲(魯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周遊列國之前。這一階段共計18年的時間。這18年中,孔子雖然有4年多的時間在做官從政,但並沒有停上授徒。這一階段是孔子教育事業大發展的階段。他的教育經驗越來越豐富,教育水平越來越高,名氣越來越大,所收的弟子越來越多。除了魯國的學生之外,他的學生中還有來自齊、楚、衛、晉、秦、陳、吳、宋等國的求學者。孔子的威望已經樹立起來。他的一些有名的弟子,如顏回、子貢、冉求、仲弓等,大都是這一時期進入孔門的。這些弟子中的一部分人後來跟隨他周遊了列國,一部分從了政。
第三階段:自68歲(魯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周遊列國結束回到魯國,到他去世,共5年時間。這時,他雖然被季康子派人迎回魯國,但魯哀公、季氏最終並沒有任用他。他雖然有大夫的身份,有時也發表一些政見,但沒有人聽從他的意見。他把精力集中到辦教育與整理古代文獻典籍上了。這一時期他的學生也很多,並培養出了子夏、子游、子張、曾參等才華出眾的弟子。這幾個人後來大都從事了教育事業。對儒家學派的形成與發展,對孔子思想的傳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孔子在周遊列國的十四年中,也沒有停止過教育活動。他在衛國、陳國先後住了數年的時間並沒有從政,弟子就在身邊,師生之間不可能不進行學術研討。他帶著弟子到列國去周遊,本身就開闊了這些學生的眼界,他們的意志也受到了磨練。這可以說是一種特殊的教育活動。 孔子一生從事教育事業,相傳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在德行方面表現突出的有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在語言方面表現突出的有宰我、子貢,辦理政事能力較強的有冉有、子路;熟悉古代文獻的有子游、子夏。在孔子的弟子中,有不少人都干出了一番成就,對於當時政治,尤其是對於孔子思想的傳播,對於儒家的形成和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縱觀孔子的一生,他對他的學生的影響,一部分是通過言傳,通過學習古代文獻、傳授各種技藝,而更多的、更為深刻的則是身教。他的勤奮好學,他對真理、對理想、對完美人格的追求,他的正直、善良、謙虛、有禮,他對國家的忠誠與對老百姓的關心,都深深地感染著他的學生與後人。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既是孔子的高尚師德,也是孔子提出的一條教育原則。孔子愛教育、愛學生,誨人不倦,他能平等對待學生,做到教學相長,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孔子是具有高尚師德的一代宗師。
學生們對老師非常崇敬,當有人誹謗孔子時.學生們站出來為孔子辯護,捍衛孔子的崇高人格。「叔孫武叔毀仲尼。子貢曰:『無以為也!仲尼不可毀也。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逾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逾焉。人雖欲自絕,其何傷於日月乎?多見其不知量也」。孔子的弟子中,有些人幾乎是終生陪伴著孔子,其情感之深,勝於父子兄弟。
孔子死後,被葬於曲阜城北的泗水岸邊,弟子們以對父親之禮儀對待孔子,為其服喪3年。子貢在孔子的墳前蓋了一間小屋,為孔子守墳6年。中國歷史上創辦私學的先行者,第一位職業教師,得到了弟子們的衷心尊敬。

10. 孔子的世界影響多大

儒學早在漢唐時期便超出中國范圍,向東南亞和東北亞國輻射,形成"儒教文化圈"。在整個人類文明發展史上佔有重要位置。

孔子創立的儒學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構成,蘊含著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而且是東亞地區的文化傳統和文明精神,在世界思想史和世界文明史中佔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許多學者認為,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不靠武力,遠播海外,輻射到周邊國家,形成了廣大的儒學文化圈,覆蓋的人口超過全人類的四分之一。孔子文化於16世紀末、17世紀初傳到歐洲,造成很大震動。中國的文官制度經歐洲人改造,成為西方的文官制度;

孔子、儒家思想還啟發了歐洲啟蒙思想家,在思想啟蒙運動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法國霍爾巴赫主張以儒家道德代替基督教,狄德羅認為中華民族的歷史、藝術、智慧、政治、哲學趣味,無不在所有民族之上;

伏爾泰認為儒家是最好最合人類理性的哲學,並將"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寫入法國最早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中;萊布尼茲主張中國文化與歐洲文化相互結合、溝通;

沃爾夫主張以儒家倫理來補充基督教的不及,而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所用的精神辯證法與中國儒家經典《大學》的辯證法相吻合;費爾巴哈汲取孔子"已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思想,強調對己以合理的自我節制,對人以愛,並試圖把這種道德推廣到家庭、集團、社會、民族和國家中去。


(10)孔子與他所創造的世界擴展閱讀

孔子建構了完整的「德道」思想體系:在個體層面主張「仁、禮」之德性與德行。德道思想體系是以性善論(「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為基礎,以立人極(「三極之道」)為旨歸,以人道與天道、地道相會通,人道中庸又適時之變為方法論的完足思想體系。

孔子的仁說,體現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禮說,則體現了禮制精神,即現代意義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義這是人類永恆的主題,對於任何社會,任何時代,任何一個政府都是適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會則是建立人類文明社會的基本要求。

孔子的這種人道主義和秩序精神是中國古代社會政治思想的精華。

孔子創立了以仁為核心的道德學說,他自己也是一個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樂於助人,待人真誠、寬厚。「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躬自厚而薄責於人」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孔子對自己一生各階段的總結。

與孔子與他所創造的世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 Arrange www.jhzxd.com 2006-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