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孔子的主要作品有
孔子的主要著作是「六藝」:《詩》《書》《禮》《易》《樂》《春秋》。
孔子編纂《詩》、《書》、《禮》、《樂》是根據原有資料和線索,進行採集、搜索、整理、修正,這是「述」。
《論語》是儒家的經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纂而成,是一本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
相傳孔子作有《去魯歌》《蟪蛄歌》《龜山操》《盤操》《猗蘭操》《將歸操》《獲麟歌》等詩歌。這些詩歌多載於《樂府詩集》,有待考證。
詩歌創作
孔子是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2. 孔子被尊奉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和十大思想家之一,他創立了( )
【答案】B
【答案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儒家學派的了解和掌握,依據所學可以知道,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故選B。
考點: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上冊·中華文化的勃興(二)·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3. 孔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他創造的思想博大精深,影響深遠,成為我國古代文化的主流思想。結合所學知識,回答
⑴提出「仁」的學說,提倡為政以德。 ⑵發展表現:提出了三綱五常和「存天理,滅人慾」的觀點,把儒家發展為理學。消極影響:壓制、扼殺人的個性,為封建等級制度辯護,維護專制統治。 ⑶反對特權,維護人權。 ⑷不同:袁世凱祭孔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維護封建專制統治,為復辟帝制進行輿論准備;今天紀念孔子是為了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建設和諧社會,實現民族復興。 4. 孔子對世界的影響有多大(200字) 大到無法想像,許多國家都在研究 5. 孔子作為世界名人的影響
儒學早在漢唐時期便超出中國范圍,向東南亞和東北亞國輻射,形成"儒教文化圈"。在整個人類文明發展史上佔有重要位置。 6. 孔子對世界的影響有哪些 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時間,是從事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他創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學方法;總結、倡導了一整套正確的學習原則;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教學內容體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遠影響的教育思想 7. 孔子對世界的影響
1. 哲學上的貢獻 8. 為什麼孔子在世界上那麼出名
孔子(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後期魯國人。他的祖先是宋國貴族,大約在孔子前幾世就沒落了。孔子年輕時做過幾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時間是從事教育,相傳收弟子多達三千人,教出不少有知識有才能的學生。 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學學派的創始人,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並且被後世尊為至聖(聖人之中的聖人)、萬世師表。因父母曾為生子而禱於尼丘山,故名丘,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曾修《詩》、《書》,定《禮》 、《樂》,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學說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文化巨人——孔子,自「而立」之年即以《詩》、《書》、《禮》、《樂》為教,更以他至偉人格中的一言一行,一動一靜而示範為教。是他開了我國歷史上私人講學的先河,將以前學在官府,文化知識是貴族們的專利的現象,移植到民間。他首先提出「有教無類」的方針,不分貧賤富貴,均可以在他那裡受教。在弟子中,貧如顏回,富如子貢,貴如孟懿子,然絕大多數是平民子弟,有來自衛、齊、陳、吳……等國的,真可謂桃李滿天下。其教學目的,是傳他的人道學說。即克己復禮為仁,變化學生氣質,成就人格,提高生命境界,終至成物。也即造就治國、平天下的棟梁之材。並採用「因材施教」和啟發式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師」,「不恥下問」……等風范。更以他誨人不倦的精神,對學生入如慈母般地關懷備至,如嚴父般地導以正道,如朋友般地切磋相長,莫不因其才而成就之。如子羔之愚,曾參之魯,子張之偏激,子路之粗鄙……均成大器。尤以曾子能得道之全體而任傳道之責,成為宗聖。更有佼佼者分德行:顏回、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語言:宰我、子貢。政事:冉求、子路。文學:子游、子夏四科共十人。孔子共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故能將浩瀚的傳統文化推廣和流傳下來。 9. 走進孔子的世界
孔子 10. 孔子的世界影響多大 儒學早在漢唐時期便超出中國范圍,向東南亞和東北亞國輻射,形成"儒教文化圈"。在整個人類文明發展史上佔有重要位置。 孔子創立的儒學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構成,蘊含著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而且是東亞地區的文化傳統和文明精神,在世界思想史和世界文明史中佔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許多學者認為,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不靠武力,遠播海外,輻射到周邊國家,形成了廣大的儒學文化圈,覆蓋的人口超過全人類的四分之一。孔子文化於16世紀末、17世紀初傳到歐洲,造成很大震動。中國的文官制度經歐洲人改造,成為西方的文官制度; 孔子、儒家思想還啟發了歐洲啟蒙思想家,在思想啟蒙運動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法國霍爾巴赫主張以儒家道德代替基督教,狄德羅認為中華民族的歷史、藝術、智慧、政治、哲學趣味,無不在所有民族之上; 伏爾泰認為儒家是最好最合人類理性的哲學,並將"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寫入法國最早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中;萊布尼茲主張中國文化與歐洲文化相互結合、溝通; 沃爾夫主張以儒家倫理來補充基督教的不及,而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所用的精神辯證法與中國儒家經典《大學》的辯證法相吻合;費爾巴哈汲取孔子"已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思想,強調對己以合理的自我節制,對人以愛,並試圖把這種道德推廣到家庭、集團、社會、民族和國家中去。 (10)孔子與他所創造的世界擴展閱讀 孔子建構了完整的「德道」思想體系:在個體層面主張「仁、禮」之德性與德行。德道思想體系是以性善論(「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為基礎,以立人極(「三極之道」)為旨歸,以人道與天道、地道相會通,人道中庸又適時之變為方法論的完足思想體系。 孔子的仁說,體現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禮說,則體現了禮制精神,即現代意義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義這是人類永恆的主題,對於任何社會,任何時代,任何一個政府都是適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會則是建立人類文明社會的基本要求。 孔子的這種人道主義和秩序精神是中國古代社會政治思想的精華。 孔子創立了以仁為核心的道德學說,他自己也是一個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樂於助人,待人真誠、寬厚。「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躬自厚而薄責於人」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孔子對自己一生各階段的總結。 與孔子與他所創造的世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