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神話故事大全
誇父追日 遠古時代,在我國北部,有一座巍峨雄偉的成都載天山,山上住著一個巨人氏族叫誇父族。誇父族的首領叫做誇父,他身高無比,力大無窮,意志堅強,氣概非凡。那時候,世界上荒涼落後,毒蛇猛獸橫行,人們生活凄苦。誇父為了本部落的人產能夠活下去,每天都率領眾人跟洪水猛獸搏鬥。誇父常常將捉到的凶惡的黃蛇掛在自己的兩只耳朵上作為裝飾,引以為榮。
有一年,天大旱。火一樣的太陽烤焦了地上的莊稼,曬幹了河裡的流水。人們熱得難受,實在無法生活。誇父見到這種情景,就立下雄心壯志,發誓要把太陽捉住,讓它聽從人們的吩咐,更好地為大家服務。
一天,太陽剛剛從海上升起,誇父就從東海邊上邁開大步開始了他逐日的征程。
太陽在空中飛快地轉,誇父在地上疾風一樣地追。誇父不停地追呀追,餓了,摘個野果充飢;渴了,捧口河水解渴;累了,也僅僅打盹。他心裡一直在鼓勵自己:「快了,就要追上太陽了,人們的生活就會幸福了。」他追了九天九夜,離太陽越來越近,紅彤彤、熱辣辣的太陽就在他自己的頭上啦。
誇父又跨過了一座座高山,穿過了一條條大河,終於在禺谷就要追上太陽了。這時,誇父心裡興奮極了。可就在他伸手要捉住太陽的時候,由於過度激動,身心憔悴,突然,誇父感到頭昏眼花,竟暈過去了。他醒來時,太陽早已不見了。
誇父依然不氣餒,他鼓足全身的力氣,又准備出發了。可是離太陽越近,太陽光就越強烈,誇父越來越感到焦躁難耐,他覺得他渾身的水分都被蒸幹了,當務之急,他需要喝大量的水。於是,誇父站起來走到東南方的黃河邊,伏下身子,猛喝黃河裡的水,黃河水被他喝乾了,他又去喝渭河裡的水。誰知道,他喝乾了渭河水,還是不解渴。於是,他打算向北走,去喝一個大澤的水。可是,誇父實在太累太渴了,當他走到中途時,身體就再也支持不住了,慢慢地倒下去,死了。
誇父死後,他的身體變成了一座大山。這就是「誇父山」,據說,位於現在河南省靈寶縣西三十五里靈湖峪和池峪中間。誇父死時扔下的手杖,也變成了一片五彩雲霞一樣的桃林。桃林的地勢險要,後人把這里叫做「桃林寨」。
精衛填海 太陽神炎帝有一個小女兒,名叫女娃,是他最鍾愛的女兒。炎帝不僅管太陽,還管五穀和葯材。他事情很多,每天一大早就要去東海,指揮太陽升起,直到太陽西沉才回家。
炎帝不在家時,女娃便獨自玩耍,她非常想讓父親帶她出去,到東海太陽升起的地方去看一看。可是父親忙於公事,總是不帶她去。這一天,女娃便一個人駕著一隻小船向東海太陽升起的地方劃去。不幸的是,海上起了風暴,像山一樣的海浪把小船打翻了,女娃被無情的大海吞沒了,永遠回不來了。炎帝固然痛念自己的女兒,但卻不能用醫葯來使她死而復生,也只有獨自神傷嗟嘆了。
女娃死了,她的精魂化作了一隻小鳥,花腦袋,白嘴殼,紅腳爪,發出「精衛、精衛」的悲鳴,所以,人們又叫此鳥為「精衛」。
精衛痛恨無情的大海奪去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她要報仇雪恨。因此,她一刻不停地從她住的發鳩山上銜了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樹枝,展翅高飛,一直飛到東海。她在波濤洶涌的海面上迴翔闃,悲鳴著,把石子樹枝投下去,想把大海填平。
大海奔騰著,咆哮著,嘲笑她:「小鳥兒,算了吧,你這工作就干一百萬年,也休想把大海填平。」
精衛在高空答復大海:「哪怕是幹上一千萬年,一萬萬年,干到宇宙的盡頭,世界的末日,我終將把你填平!」
「你為什麼這么恨我呢?」
「因為你奪去了我年輕的生命,你將來還會奪去許多年輕無辜的生命。我要永無休止地幹下去,總有一天會把你填成平地。」
精衛飛翔著、鳴叫著,離開大海,又飛回發鳩山去銜石子和樹枝。她銜呀,扔呀,成年累月,往復飛翔,從不停息。後來,精衛和海燕結成了夫妻,生出許多小鳥,雌的像精衛,雄的像海燕。小精衛和她們的媽媽一樣,也去銜石填海。直到今天,她們還在做著這種工作。
人們同情精衛,欽佩精衛,把它叫做「冤禽」、「誓鳥」、「志鳥」、「帝女雀」,並在東海邊上立了個古跡,叫作「精衛誓水處」。
盤古開天闢地 萬物之初,一隻雞蛋包含著整個宇宙。雞蛋里是一片混沌,漆黑一團,沒有天地,沒有日月星辰,更沒有人類生存。可是,在這片混沌黑暗之中,卻孕育了創造世界的盤古。
盤古在這只大雞蛋里孕育成人以後,睡了一萬八千年,才醒了過來。這時,他發現他生活在黑暗混沌的大雞蛋里,心裡憋悶得慌,渾身像被繩子束縛一樣很難受,又看不見一絲光明,於是,他決心舒展一下筋骨,捅破這個大雞蛋。
盤古胳膊一伸,腿腳一蹬,大雞蛋就被撐碎了。可是,他睜大眼睛一看,上下左右,四面八方,依然是漆黑一團、混沌難分。盤古急了,掄起拳頭就砸,抬起腳就踢。盤古的胳膊腿腳,又粗又大,像鐵打的一樣。他這一踢一打呀,凝聚了一萬八千年的混沌黑暗,都被踢打得稀里嘩啦亂動。盤古三晃盪、兩晃盪,緊緊纏住盤古的混沌黑暗,就慢慢地分離了。輕的清的一部分(陽)便飄動起來,冉冉上升,變成了藍天;而較重的一部分(陰)則漸漸沉降,變成了大地。
天地一分開,盤古覺得舒坦多了。他長長地透了口氣,想站立起來,然而天卻沉重地壓在他的頭上。他意識到天若不高高地升到高空,那麼地上就永遠不可能有生命存在。於是他坐下來沉思默想,怎樣才能解決這一問題。最後,他斷定,只有他把天托住,世上眾生才能繁衍和生存。於是,盤古就手撐天,腳蹬地,努力地不讓天壓到地面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光陰過去了一萬八千年。這中間,盤古吃的只是飄進他嘴裡的霧,他從不睡覺。開始,他只能用胳膊肘撐著,伏在膝蓋上休息,因為他必須竭盡全力,用雙手把天推向天空,終於,盤古可以將身體挺直,高舉雙手把天空向上託了,他的身子一天長一丈,天地也一天離開一丈,天升得越高,盤古的身軀也變得越長。天地被他撐開了九萬里,他也長成了一個高九萬里的巨人。
天終於高高定位於大地的上方,而盤古卻感到疲憊不堪。他仰視雙手上方的天,接著又俯視腳下深邃的大地。他斷定天地之間已經有了相當的距離,他可以躺下休息,而不必擔心天會塌下來壓碎大地了。
於是盤古躺下身來,睡著了。他在熟睡中死去了。盤古是累死的,他開天闢地,耗盡了心血,流盡了汗水。在睡夢中他還想著:光有藍天、大地不行,還得在天地間造個日月山川,人類萬物。可是他已經累倒了,再不能親手造這些了。最後,他想:把我的身體留給世間吧。
於是,盤古的身體使宇宙具有了形狀,同時也使宇宙中有了物質。
盤古的頭變了東山,他的腳變成了西山,他的身軀變成了中山,他的左臂變成了南山,他的右臂變成了北山。這五座聖山確定了四方形大地的四個角和中心。它們像巨大的石柱一樣聳立在大地上,各自支撐著天的一角。
盤古的左眼,變成了又圓又大又明亮的太陽,高掛天上,日夜給大地送暖;右眼變成了光光的月亮,給大地照明。他睜眼時,月兒是圓的,眨眼時,就又成了月牙兒。
他的頭發和眉毛,變成了天上的星星,灑滿藍天,伴著月亮走,跟著月亮行。
他嘴裡呼出來的氣,變成了春風、雲霧,使得萬物生長。他的聲音變成了雷霆閃電。他的肌肉變成了大地的土壤,筋脈變成了道路。他的手足四肢,變成了高山峻嶺,骨頭牙齒變成了埋藏在地下的金銀銅鐵、玉石寶藏。他的血液變成了滾滾的江河,汗水 變成了雨和露。他的汗毛,變成了花草樹木;他的精靈,變成了鳥獸魚蟲。
從此,天上有了日月星辰,地上有了山川樹木、鳥獸蟲魚,天地間從此有了世界。
⑵ 西方發明創造神話故事
冥界法官
米諾斯(Minos):宙斯和歐羅巴的兒子,克里特國王;以嚴密的法治版而聞名,因此死後成為權冥府的判官之一。
拉達曼迪斯(Rhadamanthys):宙斯和歐羅巴的兒子。法律制定者和管理亞洲人種的冥界法官,米諾斯的兄弟。
艾亞哥斯(Aeacus):宙斯與河流神女埃癸娜的兒子,珀琉斯和忒拉蒙的父親,原本為埃癸那島的國王。哈迪斯的鑰匙的看管人,專門管理歐洲人種的冥界法官。
冥河河神
阿刻戎(Akheron):痛苦之河。
科基托斯(Cocytus):哀嘆之河。
里忒(Lethe):遺忘之河。
皮里佛勒戈同(Phlegethon):火焰之河。
斯堤克斯(Styx):仇恨之河。
⑶ 科學發明根據神話故事命名的有哪些
除了動漫,現實里怎麼可能有中二到拿神話梗來命名的東西
⑷ 上古神話的故事
1、後弈射日
後羿射日(中國古代神話傳說)傳說出自《山海經》、《書·堯典》、《十州記》、《淮南子》、《天問》等著作。
遠古的時候,大地出現了嚴重的旱災。炎熱烤焦了森林,烘幹了大地,曬幹了禾苗草木。原來,帝俊和羲生了10個孩子都是太陽,他們住在東方海外,海水中有棵大樹叫扶桑。
10個太陽睡在枝條的底下,輪流跑出來在天空執勤,照耀大地。但有時,他們一齊出來給人類帶來了災難。為了拯救人類,後羿張弓搭箭,向那9個太陽射去。只見天空出現爆裂的火球,墜下一個個三腳的烏鴉。最後,天上只留下一個太陽。
2、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後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後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後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後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後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葯。據說,服下此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後羿捨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葯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葯藏進梳妝台的百寶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葯自己成仙。
三天後,後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後羿率眾人走後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葯,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後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後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後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
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拚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後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里,擺上香案。
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3、女媧補天
一位美麗的女神,身材象蛇一樣苗條。女媧補天的故事和盤古開天的故事一樣,都是中國人家喻戶曉的。女媧時代,隨著人類的繁衍增多,社會開始動盪了。
兩個英雄人物,水神共工氏和火神祝融氏,在不周山大戰,結果共工氏因為大敗而怒撞不周山,引起女媧用五彩石補天等一系列轟轟烈烈的動人故事。女媧補天是一個很著名的傳說。
《紅樓夢》的第一回即引用這個傳說,女媧為了補天,煉了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石頭,用了三萬六千五百塊,但剩下了一塊未用。有人認為,不周山暗喻房柱,其實補天就是蓋房子,女媧補天的故事,其實是講女媧這個人很聰明,會煉石蓋屋。
4、盤古開天地
盤古開天闢地的故事,顯然是古人對人類始祖的神化,他體現出中華民族嚮往光明,為造福人類社會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是誰創造了人類社會,是勞動人民自己,勞動者在勞動中不斷進化,他們用群體的智慧不僅創造了豐富的歷史文化,也為後人留下來許多美好的傳說。
盤古想用自己的身體創造出一個充滿生機的世界,於是他微笑著倒了下去,把自己的身體奉獻給大地。在他倒下去的剎那間,他的左眼飛上天空變成了太陽,給大地帶來光明和希望;他的右眼飛上天空變成了月亮,兩眼中的液體撒向天空,變成夜裡的萬點繁星。
他的汗珠變成了地面的湖泊,他的血液變成了奔騰的江河,他的毛發變成了草原和森林。他呼出的氣體變成了清風和雲霧;發出的聲音變成了雷鳴。盤古倒下時,他的頭化作了東岳泰山(在山東),他的腳化作了西嶽華山(在陝西),他的左臂化作了南嶽衡山(在湖南)。
他的右臂化作了北嶽恆山(在山西),他的腹部化作了中嶽嵩山(在河南)。從此人世間有了陽光雨露,大地上有了江河湖海,萬物滋生,人類開始繁衍。
盤古死後,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創造世界的聖祖,在南海為他修建了盤古氏之墓,方圓三百餘里。傳說墓中仙居著盤古氏之魂,如今廣西桂林還存有盤古祠,每年都有許多人到廟里去祝祀。
5、洛水女神
新婚燕爾,河伯陪伴宓妃乘坐龍挽荷蓋的水車,騰波沖浪,從下游九河直上河源昆侖,流連於良辰美景,又手牽著手東行,回歸新居魚鱗屋、紫貝闕。然而,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河神水性楊花,易於變心,愛情的火花很快就讓時間的流水澆滅了。
河伯吩咐巫嫗每年替他挑個妙齡少女做新娘,並警告兩岸百姓:「若不為河伯娶婦,水來漂沒,溺其人民。」宓妃內心也厭倦了狂妄自大的河伯,厭倦了輕靡浮華的生活,她樂得脫身返回洛水,時而在水面拾取漂浮的翠羽,時而入潭心採集深藏的明珠,可夜靜月明。
她會感到無助,感到空虛,她需要一雙有力的臂膀,需要一個溫暖的懷抱。或許是天意作合,羿追逐羚羊來至洛濱,與宓妃不期而遇。他倆一個是俠骨熱血的寂寞英雄,一個是柔情似水的孤獨美人,彼此目光接觸,便再也移不開,他倆明白。
羿與宓妃相愛同居的消息傳到左擁右抱享盡艷福的河伯耳中,雄性的妒嫉和一方霸主的自尊令他惱羞成怒。他懼怕羿的神箭,不敢當面對決,暫且化作一條白龍,探頭探腦地浮在水面盯捎。
白龍出水,龍卷風起,與宓妃並騎馳騁的羿見百姓又要造殃,返身一箭,射中白龍左目,那河伯負痛,捂住傷口竄入河底。
獨眼龍河伯哭上天庭,請求天帝殺了羿為他報仇。帝嚳正為以前待羿太不公平而有些內疚,因此不耐煩地打斷了河伯的喋喋不休:「你規規矩矩安居水府,誰能射你?你無端化為蟲獸,當然會被人捕殺。羿又有什麼過錯呢?」河伯黯然溜回黃河,從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再也不出頭了。
⑸ 發明創造神話有哪些
1、魯班發明刨子的故事
魯班是個木匠,整天和木頭打交道。他的技術很高,特別善於用斧頭,能幾下子就把木料砍成需要的樣子。但是,用斧子把木料砍得光光滑滑,魯班卻辦不到,特別是碰到木紋粗和疤節多的木料時,就更難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魯班白天琢磨,夜裡想,他先是做了一把薄的斧頭,磨得很快,砍起來比以前是好多了,可還是不理想。
於是,魯班又磨了一把小小的薄薄的斧頭,上面蓋了塊鐵片,只讓斧頭露出一條窄刃。這回,魯班不砍了。他用這窄刃在木料上推。一推,木料推下來薄薄一層木片。推了十幾次,木料的表面又平整又光滑,比過去用斧子砍可強多了。
可這東西拿在手裡推時既卡手又使不上勁。魯班又做了一個木座,把它裝在裡面。刨子,就這樣誕生了。
2、魯班發明墨斗的故事
魯班創造了木匠劃線用的墨斗,那是他看到母親裁衣服時,用一個粉袋劃,受到啟發的結果。
墨斗剛做好時,魯班每次彈線,都得請母親幫忙,捏住墨線的一頭。有時,母親正在做衣服或煮飯,也不得不放下,趕來幫忙。
有一天,魯班母親對他說:「你做個小勺子,不就可以代替我捏著墨線了嗎?」魯班一聽,對呀!他很快做成了一個。從此,一個人就可以彈墨線了。直到現在,木工師傅們還把這個小勾子叫「班母」。
3、瓦特發明蒸汽機
瓦特小時候在祖母家。他喜歡待在廚房裡看祖母做飯。
有一天,祖母在灶上放了一壺水,後來水開了,壺蓋啪啪啪地作響,不停地往上跳動。瓦特盯著水壺看了好一會兒,感到很神奇,於是滿懷好奇地問祖母這是什麼緣故。
祖母回答說:"水開了,就這樣。」瓦特繼續追問:"為什麼水開了壺蓋就跳動?是什麼東西在推動它呢?"
⑹ 神話故事有哪些
經典神話故事
《山海經》、《述異記》、《淮南子》、《盤古開天》、《女媧補天》、《誇父逐日》、《精衛填海》、《鯀禹治水》、《倉頡造字》、《後羿射日》、《河伯娶婦》、《搜神記》、《封神榜》、《西遊記》、《哪吒鬧海》、《牛郎織女》、《八仙過海》、《嫦娥奔月》、《天仙配》、《白蛇傳》、《聊齋志異》、《濟公傳》、《鏡花緣》、《心燈》、《昆侖之歌》、《愚公移山》、《女媧造人》
其他神話故事
酒起源神話傳說 在漢文化創造天上酒星掌酒、人間神農制酒、儀狄造酒、杜康釀酒等傳說的時候,各少數民族也開始以種種神話傳說來詮釋酒的起源。少數民族酒神話傳說大致可分酒神話傳說和酒麴神話傳說兩類,其中,酒神話傳說直接闡述酒的起源,而酒麴神話傳說則說明酒麴的來歷。
偶然發現說
在柯爾克孜族中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很早以前,有一個正在遷移的小部落,經過一天奔波以後,傍晚來到一個山口,就在草地上住了下來。人們又喝又餓,爭先恐後地從馬背上取下大塊的肉和羊皮袋中的馬奶食用。當其中一個人打開他裝有半袋馬奶的羊皮袋時,一股清香迅速散溢開來。他驚異地叫來了夥伴們,把馬奶倒在幾只木碗中,大家小心翼翼地嘗試著品嘗著,只覺得香甜爽口,於是,他們就大口大口地喝了起來。喝完之後,人們感到渾身的疲勞和睏倦全都消失了。這就是馬奶酒。他們有意識地去觀察與探究馬奶酒的形成過程,後來發現,馬奶變成酒的羊皮袋都是掛在馬鐙附近,在馬急行時,騎馬人的腳步不停地踢打在羊皮袋上,從而使袋中的馬奶變成奶酒。為此,他們做了一個試驗,把一隻裝著鮮馬奶的羊皮袋放在草地上,幾個人每天輪流用腳踩上一陣子。幾天後,打開羊皮袋,裡面的馬奶變成了馬奶酒。這樣,製作馬奶酒的方法很快傳遍了整個柯爾克孜草原。
在彝族傳說中,人們通過窮人敬山神的野葡萄發酵醉人後,才知道有酒這種神奇飲料的存在。佤族的水酒,是外出勞動的婦女偶然將用芭蕉葉包著的冷飯掛在地頭的樹枝上,自然發酵後人們才發現的。 兩則傳說具有共同性,即酒是人們偶然發現的。這表明,少數民族與漢族對酒進入人類生活的歷程有著共同的認識。
神魔賜予說 少數民族酒神話具有神奇的想像和迷人的色彩。怒族認為,酒是神仙賜給人的絕妙飲料,仙人賜給怒族人民三樣食品:「挫確」(醋酒)、「挫辣」(燒酒)、「挫仁」(包穀花)。三種食品中就有兩種是酒。普米族的酥理瑪美酒是肉包里出生的先祖什撰何大祖冒著生命危險從妖怪那裡偷學來的。瑤族創世史詩《密洛陀》說,人類的始祖密洛陀是半人半神的怪物,她創造了世間萬物後,開始創造人,「她拿米飯來造人,卻變成了酒」。在拉祜族創世神話里,最早的酒 是由天神厄莎掌管,人間萬物的出現都與酒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拉祜族先民的眼裡,自然界萬物都蘊藏著迷人的酒香,都孕育著醉人的酒香。
少數民族的酒神話傳說是少數民族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特點是:一是對酒表示了由衷的贊美,二是明確指出酒起源的本質,酒在有人之先就已存在於自然界中了,人沒有發明酒,只是偶然發現酒而已。「人猿相揖別」之前的酒,是一種純自然狀態下形成的酒,它在人類尚未發現和利用之前就已經客觀存在。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最早的酒是一種沒有任何文化意義的自然之酒。但是,正是這種最初只是蘊天地靈氣的飲料,都醞釀了幾千年綿延不絕、瑰麗迷人的酒文化,其中,酒神話傳說是少數民族酒文化的重要構成要素。
在少數民族酒神話傳說中,酒是天上的神仙所賜,與漢文化中「天有酒星,酒之作也」是一脈相承的;人類的先祖冒著生命危險從妖怪口中套出造酒術的傳說,反映了少數民族先民們與險惡的自然環境抗爭的艱難歷程;神最初造出了米飯,再用米飯造人,人還沒有造出,已先造出了酒(瑤族),這是以稻作文化為生存發展背景的人們對自我歷史的回顧;人類的始祖已經知道,父母乳汁化成的釀酒植物生長在崇山峻嶺中(景頗族);甚至世間萬物也是因天神撒下的酒氣才有了活潑的靈性和誘人的芳香甘甜(拉祜族)。透過原始文化的光環,我們可以感覺到,步入人類文明初期的先民們對發現酒的由衷的喜悅之情。
神女峰(藏族傳說) 人人都知道,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喜瑪拉雅山脈的珠穆朗瑪峰。可是你知道嗎?很久很久以前,那裡是一片浩瀚的大海,終年四季如春,是一片富足美麗的樂土。 突然有一天,從黑雲里鑽出了一條長著五個腦袋的惡龍,尖利的牙齒,血紅的眼睛,可怕極了。 岸邊森林裡的動物們驚慌地四處逃跑。惡龍撲了個空,生氣地甩動著尾巴,掀起了滔天巨浪,把這一片森林洗劫一空。 可是,五頭龍並不罷休,動物們逃到哪裡,它就把大水帶到哪裡。不幾天,美麗的樂園變成了濁浪滾滾的大海。 動物們都想除掉這條惡龍,但是誰又能敵得過它呢?
正在這時,從海面上飄來五朵瑰麗的雲彩,雲朵落下,變成了五個美麗的神女----祥壽、翠顏、貞慧、冠詠和施仁。她們披
⑺ 現代有哪些發明和古代神話有關
中國古代神話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珍貴財富,本是文學作品,本是古老的神話與傳說,但古人以他們超前的想像力,為後人的科學發明開拓了思路,以致一些在古人看來不可能實現的東西,經科學研究竟已成現實。今天,借「嫦娥」奔月之際,筆者介紹下我國古代神話傳說在今天已被科學證明的例子,以此增添讀者對古代文化的自豪感。 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直烤得大地冒煙,海水枯乾,老百姓眼看無法再生活去。 這件事驚動了一個名叫後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餘的太陽。後羿立下蓋世神功,受到百姓 的尊敬和愛戴,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奸詐刁鑽、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不久,後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 妻子,名叫嫦娥。後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一天,後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葯。據說,服下此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後羿捨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葯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葯藏進梳妝台的百寶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後,後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後羿率眾人走後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葯,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這是人類第一個關於登上月亮的傳說。及至1969年,美國宇航員真正實現了人類的登月夢想。現在,奔月神話的故鄉中國,也終於圓了這個夢。 人杖翼行 相傳古代有灌頭國,這個國家的人出行時,都在身上綁著翅膀,速度極快。與敵國交戰,他們在空中居高臨下,所向披靡。 自從有了這個神話之後,幾千年間人類為脫離地面做了種種嘗試。直到現代飛機的發明,人類終於可以脫離地面。但真正與灌頭國人相似的,是動力傘發明之後。動力傘又源於滑翔傘。滑翔傘起源於1984年,是由法國一批熱愛跳傘、滑翔翼的飛行人員發明的。居住在阿爾卑斯山腳下沙木尼小鎮的法國登山家貝登,利用一頂方形降落傘從阿爾卑斯山上成功地飛降到山下。許多登山家們紛紛效仿,並對降落傘進行進一步的改進,將降落傘與滑翔翼的特點相結合,製造出了利用山坡地形起飛,能夠在空中自由翱翔的滑翔傘。如今,動力傘除了廣泛應用於民用范圍之內外,許多國家的軍隊組建了動力傘部隊,主要用於偵察與偷襲,小小的動力傘下,人就像長了翅膀一樣,真的如灌頭國人杖翼而行了。 精衛填海 太陽神炎帝有一個小女兒,名叫女娃,炎帝不在家時,女娃便獨自玩耍,她非常想讓父親帶她出去,到東海太陽升起的地方去看一看。可是父親忙於公事,總是不帶她去。這一天,女娃便一個人駕著一隻小船向東海太陽升起的地方劃去。不幸的是,海上起了風暴,像山一樣的海浪把小船打翻了,女娃被無情的大海吞沒了,永遠回不來了。女娃死了,她的精魂化作了一隻小鳥,花腦袋,白嘴殼,紅腳爪,發出「精衛、精衛」的悲鳴,所以,人們又叫此鳥為「精衛」。精衛痛恨無情的大海奪去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她要報仇雪恨。因此,她一刻不停地從她住的發鳩山上銜了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樹枝,展翅高飛,一直飛到東海。她在波濤洶涌的海面上迴翔闃,悲鳴著,把石子樹枝投下去,想把大海填平。 在古代科技不發達時期,人們把填海當成不可思議的事情,只是贊揚精衛這種精神。現代科技水平提高後,填海已不是什麼難事。如香港就主要依賴 填海 來擴展土地。香港山多平地少,逼使香港政府以移山填海方式擴展土地。截至2002年,香港的填海土地已超過67平方公里,佔香港總面積超過6.5%。像日本、英國等許多島國都靠填海來擴充陸地面積,填海已不是神話。 千里眼順風耳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對兄妹,他們各自身懷特殊的能力。 哥哥有著一對千里眼,能夠看到極遠方的微小事物;妹妹有著一對順風耳,能夠聽到極其細小的聲音。 他們從小一起長大,一起快樂,一起悲傷。 哥哥眺望千里外的遙遠國度對著妹妹述說著那裡各種千奇百怪的事物; 妹妹聆聽微風傳來的訊息對著哥哥吟唱著遠方教堂傳來的天使般的歌聲。 這是一個很哀傷的愛情故事。但是古人的想像力是驚人的,他們實際上預言了人類可以看到很遠很遠的物體,可以聽到很遠很遠地方的聲音!1887年,德國科學家赫茲發現了電磁回射原理,這是雷達發明的理論基礎。1935年,英國科學家瓦特發明了一種既能發射無線電波又能回收電波的裝置,這就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台真正意義的雷達。雷達就像千里眼順風耳一樣,將人類的視線與聽覺范圍延伸了許多,現在的預警飛機,更是將這一功能提高到了幾千公里之外。
⑻ 神話故事
中國神話淵府《山海經》幾盡包羅所有神話。
「道」中神話:《淮南子》
巫文化:《楚辭》
神話與哲學:《列子》
神話與政治:《太平御覽》
《述異記》,三個版本,祖沖之版,任昉版,東軒主人版。
《搜神記》:晉朝的神話瑰寶,幾乎羅列了當時及其之前的所有有價值的民間神話故事
《封神演義》,《鏡花緣,《濟公轉》,《八仙傳》,《西遊記》,這幾部神話小說裡面的許多故事人物都效仿中國上古神話,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以上幾乎是現存比較經典的所有神話故事了
例如,
盤古開天、女媧補天、女媧與伏羲的兄妹之婚、伏羲的發明、神農嘗百草、精衛填海
誇父追日、祝融和共工之戰、共工觸怒不周山、顓頊制樂、彭祖的哀嘆、神荼和郁壘、後羿、孔甲畜龍、八仙過海
西方的有《古希臘故事全集》
例如:奧林匹斯山、普羅米修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