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母愛創造奇跡的事例50多字
2015年的感動中國頒獎晚會讓我們認識了「同桌媽媽」陶艷波,一個平常的中年母親,沒有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的大事,但她卻讓全體國人感動落淚,她的優秀品質在於無私奉獻,把所有的愛給了她失去了聽說功能的兒子;她的動人之處在於始終如一、持之以恆,通過十二年如一日的堅持,終於讓兒子考上了大學,成功成才。晚會主持人給予她的頒獎詞是「他的四周寂靜下來,你的心完全沉沒。除了母愛你一無所有,但也要橫下心和命運爭奪。十六年陪讀,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讓他聽見這世界的輕盈,也聽見無聲的愛。」
陶艷波的兒子楊乃彬一歲時,因為一次發燒導致耳膜出血,最終導致他失去了聽說功能。這給了陶艷波和一家人很大的打擊。為了給孩子治病,他們走過了很多地方,但醫生的結論始終讓他們失望。很多人勸陶艷波把孩子送到聾啞學校,但是陶艷波沒有放棄。為了兒子,她專門從老家黑龍江到北京去學習唇語,然後一點點地教兒子說話、識字。陶艷波堅持讓兒子上正常學校,為此她做出了一個難以讓人理解的決定:辭職陪著孩子一起上學。就這樣,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三,母子二人一起學習。陶艷波就是兒子的耳朵,就是兒子的向導。經過不斷練習,楊乃彬也能比較正常地和人交流。如今,楊乃彬已經考上了大學,成為了河北工業大學機電專業的學生。兒子順利考上大學,對於陶艷波來說是成功了,可在這一過程中的辛酸只有她自己清楚。十二年來,幾乎每天從早到晚,幾乎都要陪伴在兒子楊乃彬身邊,和兒子一起學習,做兒子的老師、陪讀。在頒獎晚會上她自己也說,原來自己讀書也未如此用心過,但愛子心無盡,她排除萬難,一心向前。
② 有關父愛母愛的故事
孩子就象一棵幼苗,父愛就象細雨,把淅淅瀝瀝的雨點灑在苗上,讓它吸收雨露,使小苗茁壯成長,小苗吸收日月精華後,就會長成一棵參天大樹。
我就快升到初中了,課業較繁重,單完成作業就要拖到准點才做,九、十點才完成功課,對此父親常常抱怨我不抓緊時間。我很習慣與這樣完成作業,一次寫著寫著,太晚了,竟伏在桌上。
父親叫醒我並狠狠的批評:「你這樣怎麼能行呢!我就不信你明天還有精神聽講。平時不抓緊時間到晚上才用功有什麼用!講你多少次,就是不聽!」說完,一點也不同情我,並給了我一個耳光走出我的房間把門一摔,好響的聲音。
我立即關了燈,躺到床上。心裡感到莫大的委屈,心想:「別人可以不完成作業,我這樣做有什麼錯的?只是拖拉點,有錯嗎?能怪我嗎?」這個耳光打得我眼淚嘩嘩像沸水一樣,總覺得父親太不近人情了。
父親不再與我說話,我也不理他,還時常用敵視的眼光。我為此心痛極了,難受極了。我每天都在記憶里重新翻尋那一番話,總覺得我沒錯。一天,我在寫字台上發現這樣一張紙,其文如下:
孩子,我不是存心要打你,只是狠鐵不成鋼。別人家孩子早早把作業完成,還在樓下玩,你每天這樣學,身體怎麼撐得住,爸爸多希望你能抓緊每分每秒地學,不讓時光匆匆流逝,可你不能只看到每天晚上那點時間呀。
愛你的父親
我看到那張紙條上分明有拭去的淚水的痕跡,我有些動搖我的意志了。
我寫了封回信;爸,我不是存心要氣你,以前的事是我不對,那樣對待你是我不好。可你要理解我。別人的孩子抓緊時間完成作業後,就出去玩,我不能。父親的用心良苦我都知道。
兒子我淚如雨下,心裡莫大的懊悔層層泛上。我把這封信塞到父親的衣服口袋裡。
在這一刻開始,我終於體會到了父愛的偉大。我真想對父親說:「爸爸,我錯了!」
兩封信後,我和父親碰面卻不知該說什麼話了。
他對我說:「吃飯!」我分明聽見我答應了,「嗯!」
他又給我留了張紙條:孩子,爸爸相信你,你朝著你的目標去追求,爸不苛求你非要怎麼樣,只要你認為是對的,你就去做吧!
我已經深深地感到父親對我的愛、對我的用意。在愛的鼓舞下,我一定要發奮讀書,漂漂亮亮的「打」好升中的這場戰,來報答父親的愛。
倘若我是跋涉千里的夜行者,父親必是那重重夜幕里一盞溫柔的燈光,遠遠的為我亮著,輕喚我遲疑的腳步;倘若我只是自怨自艾的蹩腳演員,父親必是那熱烈的掌聲,呼喚我自信,鞭策我努力;倘若我是條嬉戲的小游魚兒,父親必是那一汪碧綠的湖水,在包容我頑皮任任性的同時,也將我的快樂漣漪般一圈圈的擴散了去……
第二篇
有人喜歡醋的味道——酸,有人喜歡糖的味道——甜,有人喜歡葯的味道——苦,有人喜歡辣的味道——辣,但我卻喜歡母親的汗水味道。
記得有一次,我不幸病倒在床,媽媽急忙去葯店給我買葯。過了幾分鍾後,媽媽回來了,氣喘吁吁的,頭上滿是汗水。我看見了,很是心疼,勸她休息會兒再去熬葯,可是她卻沒有歇息片刻,就直接進了裡屋給我熬葯。在熬葯的同時,媽媽依舊跑來跑去,一會看看我怎麼樣,一會兒又看看葯熬的怎麼樣。過了一會兒,葯總算熬好了。媽媽把葯倒出來後,端著葯小心翼翼地走到我面前,把我扶起來,讓我喝葯。我顫抖的伸出雙手,剛要接過碗來,媽媽卻說:「算了,還是我喂你吧。」就在媽媽喂我葯的時候,我第一次聞到了媽媽的汗水味,是那麼的清醇,那麼的甜蜜。這汗水裡凝結著媽媽的辛勞和對我深深的愛意。
從那以後我便習慣了聞媽媽的汗水味。每當媽媽從地里幹活回來,總會是滿身大汗。汗水濕透了媽媽的衣服。我跑過去對媽媽說:「您歇歇吧!」就在說話的一剎那,我聞到了媽媽身上的汗水味,酸里帶著臭,就像天上剛下了酸雨後的味道,真不好聞。雖然汗水味道是酸的,是臭的,但我卻不願意躲開。因為我清楚的知道,媽媽為什麼會有這種味道——那是為了我們這個家庭。媽媽這么辛苦的勞動,從不埋怨誰。她不象城裡的女人那樣打扮的花姿招展,臉上塗滿了各種各樣高級的化妝品,她只會用心去關愛我們。
媽媽的汗水散發著對家的愛,對子女的愛,我們的健康成長是媽媽用汗水澆灌的結果。汗水中包含了媽媽的酸甜苦辣。我真想對媽媽說一聲:「媽媽,您這樣太勞累了,快歇歇吧!」
以後,我都習慣了媽媽的這種味道。如果有一天聞不到媽媽的這種味道,就感到難受、不舒服。
我喜歡母親這種味道,惟有母親的這種味道是那樣的獨特,不需要世間任何作料的調配,而是自身發出的一種無可取代的味道。聞到這種味道我感到一種幸福、一種快樂,讓我說一聲:「媽媽,我喜歡您的味道!」
③ 關於父愛母愛的故事
孩子就象一棵幼苗,父愛就象細雨,把淅淅瀝瀝的雨點灑在苗上,讓它吸收雨露,使小苗茁壯成長,小苗吸收日月精華後,就會長成一棵參天大樹。
我就快升到初中了,課業較繁重,單完成作業就要拖到准點才做,九、十點才完成功課,對此父親常常抱怨我不抓緊時間。我很習慣與這樣完成作業,一次寫著寫著,太晚了,竟伏在桌上。
父親叫醒我並狠狠的批評:「你這樣怎麼能行呢!我就不信你明天還有精神聽講。平時不抓緊時間到晚上才用功有什麼用!講你多少次,就是不聽!」說完,一點也不同情我,並給了我一個耳光走出我的房間把門一摔,好響的聲音。
我立即關了燈,躺到床上。心裡感到莫大的委屈,心想:「別人可以不完成作業,我這樣做有什麼錯的?只是拖拉點,有錯嗎?能怪我嗎?」這個耳光打得我眼淚嘩嘩像沸水一樣,總覺得父親太不近人情了。
父親不再與我說話,我也不理他,還時常用敵視的眼光。我為此心痛極了,難受極了。我每天都在記憶里重新翻尋那一番話,總覺得我沒錯。一天,我在寫字台上發現這樣一張紙,其文如下: 孩子,我不是存心要打你,只是狠鐵不成鋼。別人家孩子早早把作業完成,還在樓下玩,你每天這樣學,身體怎麼撐得住,爸爸多希望你能抓緊每分每秒地學,不讓時光匆匆流逝,可你不能只看到每天晚上那點時間呀。 愛你的父親 我看到那張紙條上分明有拭去的淚水的痕跡,我有些動搖我的意志了。
我寫了封回信;爸,我不是存心要氣你,以前的事是我不對,那樣對待你是我不好。可你要理解我。別人的孩子抓緊時間完成作業後,就出去玩,我不能。父親的用心良苦我都知道。 兒子我淚如雨下,心裡莫大的懊悔層層泛上。我把這封信塞到父親的衣服口袋裡。
在這一刻開始,我終於體會到了父愛的偉大。我真想對父親說:「爸爸,我錯了!」
兩封信後,我和父親碰面卻不知該說什麼話了。 他對我說:「吃飯!」我分明聽見我答應了,「嗯!」
他又給我留了張紙條:孩子,爸爸相信你,你朝著你的目標去追求,爸不苛求你非要怎麼樣,只要你認為是對的,你就去做吧!
我已經深深地感到父親對我的愛、對我的用意。在愛的鼓舞下,我一定要發奮讀書,漂漂亮亮的「打」好升中的這場戰,來報答父親的愛。
倘若我是跋涉千里的夜行者,父親必是那重重夜幕里一盞溫柔的燈光,遠遠的為我亮著,輕喚我遲疑的腳步;倘若我只是自怨自艾的蹩腳演員,父親必是那熱烈的掌聲,呼喚我自信,鞭策我努力;倘若我是條嬉戲的小游魚兒,父親必是那一汪碧綠的湖水,在包容我頑皮任任性的同時,也將我的快樂漣漪般一圈圈的擴散了去……
有人喜歡醋的味道——酸,有人喜歡糖的味道——甜,有人喜歡葯的味道——苦,有人喜歡辣的味道——辣,但我卻喜歡母親的汗水味道。
記得有一次,我不幸病倒在床,媽媽急忙去葯店給我買葯。過了幾分鍾後,媽媽回來了,氣喘吁吁的,頭上滿是汗水。我看見了,很是心疼,勸她休息會兒再去熬葯,可是她卻沒有歇息片刻,就直接進了裡屋給我熬葯。在熬葯的同時,媽媽依舊跑來跑去,一會看看我怎麼樣,一會兒又看看葯熬的怎麼樣。過了一會兒,葯總算熬好了。媽媽把葯倒出來後,端著葯小心翼翼地走到我面前,把我扶起來,讓我喝葯。我顫抖的伸出雙手,剛要接過碗來,媽媽卻說:「算了,還是我喂你吧。」就在媽媽喂我葯的時候,我第一次聞到了媽媽的汗水味,是那麼的清醇,那麼的甜蜜。這汗水裡凝結著媽媽的辛勞和對我深深的愛意。
從那以後我便習慣了聞媽媽的汗水味。每當媽媽從地里幹活回來,總會是滿身大汗。汗水濕透了媽媽的衣服。我跑過去對媽媽說:「您歇歇吧!」就在說話的一剎那,我聞到了媽媽身上的汗水味,酸里帶著臭,就像天上剛下了酸雨後的味道,真不好聞。雖然汗水味道是酸的,是臭的,但我卻不願意躲開。因為我清楚的知道,媽媽為什麼會有這種味道——那是為了我們這個家庭。媽媽這么辛苦的勞動,從不埋怨誰。她不象城裡的女人那樣打扮的花姿招展,臉上塗滿了各種各樣高級的化妝品,她只會用心去關愛我們。
媽媽的汗水散發著對家的愛,對子女的愛,我們的健康成長是媽媽用汗水澆灌的結果。汗水中包含了媽媽的酸甜苦辣。我真想對媽媽說一聲:「媽媽,您這樣太勞累了,快歇歇吧!」
以後,我都習慣了媽媽的這種味道。如果有一天聞不到媽媽的這種味道,就感到難受、不舒服。
我喜歡母親這種味道,惟有母親的這種味道是那樣的獨特,不需要世間任何作料的調配,而是自身發出的一種無可取代的味道。聞到這種味道我感到一種幸福、一種快樂,讓我說一聲:「媽媽,我喜歡您的味道!」
④ 關於父愛。母愛的故事 ~~
如果我是一棵草,那麼是父親用自己的血肉之軀腐朽在我的根下,讓我茁壯的成長;如果我有腳,那麼我走過的每條路上都有父親身體鋪就的碎石,而讓我走得更加踏實;如果我能站起來,那麼他一定是站在父親的肩頭。
親情,是一支古老的藤,承載著對歲月的眷戀,和對往事的纏綿。虯勁的枝蔓里,寫滿了思念、寬容、等待,凝聚了過去、現在、未來。
親情,是一片深情的海,描繪著春天最美的畫卷,夏日裡瑰麗的詩篇。博大的胸懷里,貯藏著憧憬、思念、眷戀,充滿著歡樂、關愛、希冀。
親情,是一條金絲帶,讓心相擁,讓愛匯集。歷史分不開,歲月剪不斷,千年萬年尋覓覓,天涯、咫尺緊相連。
我已經不記得上面的話是誰說的,只記得在那個寒冷的冬夜,將這張泛黃的紙壓在了屬於自己的書桌玻璃下。也許我不曾細細去品味當中的含義,要不是這期的文字秀圍繞著親情或許我已經忘記了這張名為《親情》的文章。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對事物的看法有著不同的變化,當然我也不例外。人間有情:親情、愛情、友情,三者均為重要,無法想像失去親情會是什麼樣的?
小時候總覺得父親疼愛自己是很正常、理所應當的事,也許父親對我的付出只有等我有一天成為父親的時候才能真正的了解,真正的有所體會。現在仔細看看《親情》,似乎才能模模糊糊的明白中間的含義。想起來真是有點心酸,小時候的淘氣沒少惹父親生氣,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和父親相處的時候卻不知道說些什麼,在離開父親的日子裡又日夜思念著他,這幾年來看著父親日漸蒼白的頭發,心裡就不是個滋味。
父親是一個做事踏實,待人誠懇,勤奮朴實,正直忠誠的人。父親的愛不善於言表,只能用心才能去體會。小時候父親給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什麼都會做,什麼都能做,小時候還立志長大象父親一樣做一個多才多藝的人。「我的一生是勞累的!為你,為了這個家!」在小時候父親曾經笑著對我說過這一段話,小時候的我望著天真的臉笑著看著父親卻無法去體會。有父親才有這個家,父親用他的雙手支撐起了整個家庭,那個時候媽媽體弱多病,只能做一些簡單的家務事,可以說父親一直以來都辦演著父親母親的雙重角色,無論是洗衣做飯,還是輔導我和姐姐的功課都由父親一人包辦,另外還得照顧體弱多病的母親。我是吃著父親弄的飯菜長大的,
記憶中很好記得父親流淚,就算是病魔侵略下也沒看到過父親的眼淚,總以為父親不會哭,至少不會當著我的面哭泣。那是我讀初一時,奶奶去世了,父親怕我讀書不行以後無法找到工作,從大伯他們手裡將祖屋的繼承權買了下來進行了改建。父親忙著工作忙著改建祖屋,無法對我進行照顧,姐姐去外地讀書去了,諾大一個家裡只留下我一個人。生性淘氣的我趁家裡人不在的時候將以前父母給我的零用錢取出好好的瘋狂了一番,天天跟著同學東跑西走,買零食、打游戲、滑旱冰,接連幾個通宵不回家。依稀記得那個星期二的早上,校門外走來一個熟悉的身影,沒錯就是他我的父親,看著父親疲倦的身軀,彷彿一時間蒼老的許多許多,父親看著我久久沒有說什麼。我知道父親的眼神在對我說些什麼,彷彿在問我為什麼幾天都沒有回家?空氣凝結了,時間停止了,臨走時父親說了一句:「這幾天我和你媽都沒空照顧你,你又瘦了!」當父親轉身而去的時候,我看到父親眼角那顆晶瑩剔透的淚滴,父親哭了,從未在我面前哭泣的父親哭了,這給我一個極大震撼,現在想直來心都有點隱隱做痛。無論我做錯什麼事,父親從來不打我,不罵我,都是耐心的教育我,給我講道理。因為父親這顆眼淚給我的震撼,我收斂了很多,也從那時候懂得了很多。
在我生平第一次遠離故鄉去外地讀書的前一天晚上,父親跟我說了許多許多,千叮嚀萬囑咐。長那麼大,從未和父親有過深淡,一直到深夜我才在父親的語音中合衣睡下,我感覺到父親並沒有起身離開,靜靜的看著我,看著這個讓他疼愛一生的兒子...........那晚我覺得很溫暖、很安全...........事後從母親的話語中我才知道那天晚上,父親一夜沒有合眼,看著我這個即將遠離他的兒子,在我走後,父親也總是在深夜想起我,難以入眠,怕身在異鄉的我不習慣。而我呢,卻正如那脫離籠子里的小鳥在天空中自由的飛翔,不知道是多麼的愜意,卻萬萬無法想到父親的擔心。
二00二年我都已經工作了,姐姐來到我工作的城市出差,久不見面的姐弟倆有著說不完的話語,我卻總覺得姐姐似乎有什麼要跟我說,話到嘴邊卻又收了回去。我看出來了,在我的再三追問了,我才知道父親早在一個多星期前患了腦血栓,導致那晚的短暫性休克,深夜4點住進醫院進行搶救,而父親為了我安心工作,阻止母親和姐姐告訴我這個消息。腦血栓?這尤如晴天霹靂,我再次深深感到父親的年齡大了。向老總請了假,收拾包袱和姐姐一道回家探望父親。
再見父親的時候,父親顯得很驚訝,但看看我身後的姐姐,父親一切都明白了。「你怎麼回來了?」「姐姐不說你病我,我還不知道怎麼回事?」「又沒什麼,一點小病而以,用得著嗎?跟你說了,我怕你工作分心。」父親的腦血栓病已經穩定了,但卻留下了後遺症---走路不再那麼利索,一瘸一瘸的。
上個月回去的時候,我的房間還是沒有變,看著走路都一瘸一瘸的父親為我拿被子和被單,忙來忙去的。我的眼睛濕潤了。父親還是那樣愛我呀。父親為我操勞了一生,而我給予父親的又有什麼呢?我想我以後一定要作父親的乖兒子,不再讓他擔心,惹他生氣。我要連這一點都做不到的話,我就不配做父親的兒子了。
父親,我愛您……,我一定讓您過得開心,過得幸福。。
⑤ 關於母愛創造奇跡的事例
是什麼力量讓一個失聰的孩子4歲時認識3000餘字,5歲時學會說話,6歲時寫文章在報刊上發表,10歲時書畫作品獲全國金獎,並且像正常的孩子一樣進入普通小學、初中讀書?這種力量來源於平凡而又偉大的母愛。
這位創造奇跡的母親叫陶密密。她的兒子劉開語,兩歲時患了急性葯物中毒性耳聾,從此便生活在無聲的世界裡。為了讓兒子能夠開口說話,陶密密辭去了公職,並想盡了一切辦法,然而因為開語的耳聾程度比較嚴重,一些較權威的專家、語訓老師定言他不能學會說話,而他想讀書只能進聾啞學校。陶密密卻堅信,總有一天奇跡會出現。
陶密密經常帶開語去書店,讓他挑選自己喜歡的圖書。在陪兒子看書的同時,她閱讀教育書籍,在普通和特殊兒童中尋找共性的東西。在訓練開語發音時,她藉助手勢擺舌位,利用孩子的觸覺,讓他感知聲帶的振動和氣流的強弱,利用視覺讓他明辨口形的變化會發出不同的聲音,訓練「聽」話。陶密密還把家中所有的東西都貼上了相應的字卡,每天不厭其煩地教開語。為了讓開語得到系統規范的教育,陶密密還帶開語遠赴南京尋求教育良方。
在母親的不懈努力下,開語終於學會了說話,7歲時進入了普通小學讀書。為了讓兒子更快適應學校的生活,陶密密嚴格要求他,並鍛煉他獨立自主的能力。洗碗、疊被、擦玻璃、包餃子、縫補衣褲,他樣樣做得干凈利落。小開語在學校不僅學習成績優異,而且有個最大的特點,那就是力所能及的事總是自己去做。開語遇到2次慈善機構委託北京聾兒康復中心為優秀的聾兒安裝電子耳窩(只需2至4萬元,而正常需要24萬元)的機會,都被他拒絕了。開語也想像正常的孩子一樣聽見聲音,可他不願給社會增加負擔,他說將來自己掙錢安裝電子耳窩,那樣會覺得快樂和心安。
如今,開語在市第12中學一年10班讀書,班主任李俊文老師像母親一樣關愛他,同學們也很喜歡他,開語生活得非常幸福。
「要感謝我的兒子,是他讓我走上了一條艱難與希望並存的道路,是他讓我從一個普通的母親變成了更多聾兒的母親。」在對兒子的教育過程中,陶密密逐漸熱愛上了聾教事業。如今,陶密密受市殘聯委託成立了聾兒康復機構,她培養的來自北京、上海、江蘇、內蒙、遼寧等省市地區的聾兒已達200餘名,其中大部分已進入正常普通小學讀書。她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所有的聾兒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幸福快樂地成長。
⑥ 有關父愛(母愛)創造奇跡的事例
地震那會兒不是很多的嘛
⑦ 有關父愛(母愛)創造奇跡的事例(一百字之內,不要太多!!!!)
母親為了給我籌集大學的學費,不顧自己體弱的身體,去賣血籌錢。想到母親的血被抽出的情景,好似在挖我的心,何止用眼淚可表此景,我將以什麼樣的方式回報母親!!!生我養我的母親!母親!母親!
⑧ 有關父愛(母愛)創造奇跡的事例
這是發生於土耳其大地震中的一件事:距初次強震11小時後,在震中所在的伊茲米特市區,救援人員於廢墟之下發現了一個用身體頂住倒塌牆壁保護幼子的偉大母親。當時,救援人員挖開房屋磚瓦和鋼筋水泥塊時,赫然發現一年輕女子被一大片鋼筋混凝土牆壓住整個身軀;聽到人聲後,女子抬頭用微弱的聲音表示她身下還有3歲的幼子。救援人員立即扒開她身下的石塊,身受重傷的母親也強忍痛楚,用手協助挖開石塊。經過半小時的努力,藏在母親身下的幼子被救了出來。
這位堅強的母親,用自己的血肉之軀頂住上噸重的牆壁,從而擋住了死神前進的腳步。她的幼子在她的護佑下,安然無恙,而她自己卻身受重傷。
目睹現場,無人不為母親所創造的奇跡而驚嘆。其實,當災難來臨時,創造奇跡的母親又豈止一位?另有一位母親從車禍中醒來,立即睜開眼睛尋找自己的孩子。她悲痛地發現,孩子正被壓在卡車下,而嚇呆了司機正站在一旁不知所措。母親大叫一聲,站了起來,沖向卡車,竟然將壓在孩子身上的卡車掀翻了。母親的這一舉動,將所有圍觀的人驚得目瞪口呆。可以說,正是突然爆發的母愛,拯救了那個孩子。
只因為內心一份深沉的愛,什麼樣的奇跡母親都能創造出來。可是,面對偉大的母親,我們每一個做兒女的人,又該怎樣回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