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永明體創造

永明體創造

發布時間:2021-10-03 18:32:56

1. 格律是誰創造

南齊永明年間,「聲復律說制」盛行,詩歌創作都注意音調和諧。這樣,「永明體」的新詩體逐漸形成。這種新詩體是格律詩產生的開端。這時期比較著名的詩人是謝朓(464左右--499)。謝朓以山水詩著名,詩風清新流麗。他的新體詩對唐代律詩、絕句的形成有一定影響。

2. 永明體名詞解釋古代文學

永明體是中國南朝齊武帝永明年間出現的詩風。又稱新體詩。當時的音韻學家周顒發現並創立以平上去入制韻的四聲說,沈約等人根據四聲和雙聲疊韻來研究詩的聲、韻、調的配合,提出了八病(平頭、上尾、蜂腰、鶴膝、大韻、小韻、正紐、旁紐)必須避免之說。永明體,即以講究四聲、避免八病、強調聲韻格律為其主要特徵。南朝齊竟陵王蕭子良門下的八位文學家:謝朓、沈約、王融、蕭衍、蕭琛、范雲、任昉、陸倕(合稱竟陵八友),都是永明體詩歌的作家。其代表人物歷來認為是謝朓、沈約和王融。從齊永明至梁陳100餘年間, 包括吳均、何遜、陰鏗、徐陵、庾信等人在內的九十餘人對新體詩進行過有益的嘗試,從而為唐代格律詩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主要特徵
第一,講求聲律,用韻已相當考究,其主要表現為押平聲韻者居多,押本韻很嚴,至於通韻,很多已接近唐人。

第二,詩的篇幅已大大縮短,句式漸趨於定型,以五言四句、五言八句為主,也有一些是五言十句的。

第三,講求寫作技巧,講求駢偶、對仗,律句已大量出現,有些典故很自然地融入詩中。

第四,革除了劉宋時元嘉體詩痴重板滯的風氣,追求流轉圓美、通俗易懂的詩風和寫景抒情有機地融為一體。

第五,講求詩首尾的完整性,講求構思的巧妙,追求詩的意境。

3. .「永明體」具有怎樣的特色,是誰創造的

「永明體」 講究聲律和對仗,是沈約、謝朓等人創造的

4. 我國最偉大的詩人 他創造的新體詩

新體詩的概念 齊梁陳三代是新體詩形成和發展的時期。所謂新體詩,是與古體詩相對而言,其主要特徵是講究聲律和對偶。因為這種新體詩最初形成於南朝齊永明年間,故又稱「永明體」,其代表詩人是謝朓。永明體的產生,標志著中國古典詩歌的一大進步,為當時的詩壇注入了新的氣息,樹立了新的美學風范;他們所積累的豐富的藝術經驗,也為後來律詩的成熟及唐詩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新體詩是由古詩到律詩的過渡形態。新體詩的代表作家是謝朓、沈約。沈約的詩歌理論及影響。 宮體也是新體詩的一種,以女子為中心,詠物、艷情為主,詩風輕佻。代表作家是梁簡文帝父子,庾肩吾、庾信父子;徐摛、徐陵父子。 新體詩的特徵 第一,講求聲律,用韻已相當考究,其主要表現為押平聲韻者居多,押本韻很嚴,至於通於通韻,很多已接近唐人。 第二,詩的篇幅已大大縮短,句式漸趨於定型,以五言四句、五言八句為主,也有一些是五言十句的。 第三,講求寫作技巧,講求駢偶、對仗,律句已大量出現,有些典故很自然地融入詩中。 第四,革除了劉宋時元嘉體詩痴重板滯的風氣,追求流轉圓美和通俗易懂的詩風。 第五,講求詩首尾的完整性,講求構思的巧妙,追求詩的意境,寫景抒情有機地融為一體。

5. 屈原開創了一種新詩體——「楚辭體」(「 」),開創了我國( )詩歌傳統。

屈原開創了一種新詩體——「楚辭體」(「騷體 」),開創了我國(浪漫主義)詩歌傳統。

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文人詩人和他在楚歌的基礎上創制的詩體,這就是屈原和楚辭。因楚辭的代表作是《離騷》,故楚辭也被稱為騷體詩。

楚辭的特點:句子長短不一,形式靈活,多用「兮」字。「騷」還常與《詩經》中的「風」並稱為「風騷」,常用來代稱文學作品,或代表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創作傳統。

屈原,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第一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開創了我國詩歌浪漫主義的先河。《離騷》是其代表作。《離騷》是現存我國古代最長的一首政治抒情詩,也是一首浪漫主義的傑作。

(5)永明體創造擴展閱讀

文學成就

屈原作品想像最為豐富,詞采十分瑰麗。《離騷》中大量運用神話傳說,把日月風雲,都調集到詩篇中來,使辭采非常絢燦,他還突出地描寫了三次求女的故事,以表達自己執兼比興」。

他善於用美人、香草,以喻君子;惡木穢草,以喻小人,通過比興手法把君王信讒、奸佞當道、愛國志士報國無門的情景,寫得淋漓盡致。

屈原的作品充滿了積極的浪漫主義精神。其主要表現是他將對理想的熱烈追求融入了藝術的想像和神奇的意境之中。風調激楚,是屈原楚辭風格。

屈原由於受霄小的排擠陷害,使曾經對他十分信任並依靠他變法圖強的楚懷王,對他產生懷疑以至疏遠放逐;楚襄王當政後,更為昏庸,朝政日益腐敗,楚國面臨亡國的危機,而對屈原這樣的愛國志士迫害有加。

屈原正直的性格,高潔的人格,愛國的行動,反倒都成了罪過。他將自己滿腔憤激的情緒,發而為詩,形成了激楚的情調。這種激楚的情調,在《九章》中表現得十分強烈。

6. "永明體"對後世詩歌的創作有何影響

永明體是中國南朝齊武帝永明年間出現的詩風。又稱新體詩。當時的音韻學家周顒發現並創立以平上去入制韻的四聲說,沈約等人根據四聲和雙聲疊韻來研究詩的聲、韻、調的配合,提出了八病必須避免之說。
永明體,即以講究四聲、避免八病、強調聲韻格律為其主要特徵。南朝齊竟陵王蕭子良門下的竟陵八友,都是永明體詩歌的作家。

其代表人物歷來認為是謝朓、沈約和王融。從齊永明至梁陳100餘年間,對新體詩進行過有益的嘗試,從而為唐代格律詩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7. 請簡要介紹一下永明體

永明體:
中國南朝齊武帝永明年間出現的詩風。又稱新體詩。當時的音韻學家周顒發現並創立以平上去入制韻的四聲說,沈約等人根據四聲和雙聲疊韻來研究詩的聲、韻、調的配合,提出了八病(平頭、上尾、蜂腰、鶴膝、大韻、小韻、正紐、旁紐)必須避免之說。永明體,即以講究四聲、避免八病、強調聲韻格律為其主要特徵。南朝齊竟陵王蕭子良門下的8位文學家:蕭衍、沈約、謝朓、王融、蕭琛、范雲、任昉、陸倕(合稱竟陵八友),都是永明體詩歌的作家。其代表人物歷來認為是謝朓 、沈約和王融 。從齊永明至梁陳100餘年間,吳均、何遜、陰鏗、徐陵、庾信等先後有90餘人對新體詩進行過有益的嘗試,從而為唐代格律詩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8. 屈原開創了什麼新詩體

「楚辭體」。

屈原(約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出生於楚國丹陽秭歸(今湖北宜昌)。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

作為一個偉大的詩人,屈原的出現,不僅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而且他所開創的新詩體——楚辭,突破了《詩經》的表現形式,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表現力,為中國古代的詩歌創作開辟了一片新天地。

後人也因此將《楚辭》與《詩經》中的中的「國風」並稱為「風騷」 。「風」「騷」是中國詩歌史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優良傳統的源頭。同時,以屈原為代表的楚辭還影響到漢賦的形成。

(8)永明體創造擴展閱讀:

屈原作品,在楚人建立漢王朝定都關中後,便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楚辭」的不斷傳習、發展,北方的文學逐漸楚化。新興的五、七言詩都和楚騷有關。漢代的賦作家無不受「楚辭」影響,漢以後「紹騷」之作,歷代都有,作者往往用屈原的詩句抒發自己胸中的塊壘,甚至用屈原的遭遇自喻,這是屈原文學的直接發展。

此外,以屈原生平事跡為題材的詩、歌、詞、曲、戲劇、琴辭、大麴、話本等,繪畫藝術中如屈原像、《九歌圖》、《天問圖》等,也難以數計。

所以魯迅稱屈原作品「逸響偉辭,卓絕一世」,「其影響於後來之文章, 乃甚或在《三百篇》(《詩經》)以上」(《漢文學史綱要》)。著名詩人郭沫若曾為其編劇《雷電頌》,以紀念其事跡。

9. 永明體的創作狀況

「永明體」的代表作家,歷來認為是沈約、謝朓、王融三人。沈約的詩數量最多,而且他在理論上的闡述代表著「永明體」的主張,但實際創作成就不如謝朓。謝朓的詩風上承曹植,善於以警句發端,在寫景抒情方面,兼取謝靈運、鮑照兩家之長,而避免了艱澀之弊。謝朓的五言詩,今存130多首,其中新體詩佔三分之一左右。這些詩都已具有五言律詩的雛型,只是有用仄聲作韻的。句和篇的聲律還不確定。盡管他的這些詩篇在聲律上還表現得有些混亂,但也可看到已漸有了些眉目。 在永明體的詩人之中,沈約在當時甚有名望,詩歌成就也較為突出。鍾嶸《詩品》以「長於清怨」概括沈約詩歌的風格。這種特徵主要表現在他的山水詩和離別哀傷詩之中。永明詩人,不僅有理論,而且還有大量的詩歌創作。《南齊書·陸厥傳》說:「永明末,盛為文章,吳興沈約、陳郡謝朓、琅研王融以氣類相推毅,汝南周顒善識聲韻,約等文皆用宮商,以平上去入為四聲,以此制韻,不可增減,世呼為『永明體』。」
與同時代的二謝等人相比,沈約的山水詩並不算多,但也同樣具有清新之氣,不過其中又往往透露出一種哀怨感傷的情調。如《登玄暢樓》詩:
危峰帶北阜,高頂出南岑。中有陵風榭,回望川之陰。岸險每增減,湍平互淺深。水流本三派,台高乃四臨。上有離群客,客有慕歸心。落暉映長浦,煥景燭中潯。雲生嶺乍黑,日下溪半陰。信美非吾土,何事不抽簪?
寫景清新而又自然流暢,尤其是對於景物變化的捕捉與描摹,使得詩歌境界具有一種動態之勢。詩人以登高臨眺之所見來烘托「離群客」的孤獨形象,從而將眼前之景同「歸心」融為一處。
沈約的離別詩也同樣有「清怨」的特點,如最為後人所稱道的《別范安成》:
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及爾同衰暮,非復別離時。勿言一樽酒,明日難重持。夢中不識路,何以慰相思?
將少年時的分別同如今暮年時的分別相對比,已經蘊含了深沉濃郁的感傷之情;末二句又用戰國時張敏和高惠的典故(見《文選》李善注引《韓非子》),更加重了黯然離別的色彩。全詩語言淺顯平易,但情感表達得真摯、深沉而又委婉,在藝術技巧上具有獨創性。沈德潛評此詩:「一片真氣流出,句句轉,字字厚,去『十九首』不遠。」(《古詩源》卷十二) 永明體的代表詩人謝朓,不僅在「竟陵八友」中最為突出,而且也是齊梁時期最為傑出的詩人。他雖然出身於世家大族,但由於沉浮於政治旋渦之中,目睹仕途的險惡和現實的黑暗,因此常常在詩中表現仕宦的憂懼和人生的苦悶。如《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徒念關山近,終知返路長。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蒼蒼。引領見京室,宮雉正相望。金波麗鳷鵲,玉繩低建章。驅車鼎門外,思見昭丘陽。馳暉不可接,何況隔兩鄉。風煙有鳥路,江漢限無梁。常恐鷹隼擊,時菊委嚴霜。寄言罻羅者,寥廓已高翔。
謝朓當時在荊州任隨王府文學,深得隨王蕭子隆的賞識。但因遭讒言而被召還都。這首詩就是自荊州赴京邑建業途中所作。發端二句氣勢磅礴,情思浩盪,堪稱絕唱。中間「徒念」至「江漢」一大段將寫景、敘事與抒情結合在一起,既表達了對西府的眷戀之情,也突出了其悲涼的心境。末四句以比興的手法,深婉地傳達出憂懼憤慨的情緒。謝朓對當時動盪不安的局勢深有感觸:「蒼江忽渺渺,驅馬復悠悠。京洛多塵霧,淮濟未安流。豈不思撫劍,惜哉無輕舟。」(《和江丞北戍琅邪城》)這與曹植詩的慷慨之氣頗為接近。
謝朓最突出的貢獻,是對山水詩的發展和對新詩體的探索。在山水詩方面,他繼承了謝靈運山水詩細致、清新的特點,但又不同於謝靈運那種對山水景物作客觀描摹的手法,而是通過山水景物的描寫來抒發情感意趣,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從而避免了大謝詩的晦澀、平板及情景割裂之弊,同時還擺脫了玄言的成分,形成一種清新流麗的風格。如他的名作《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灞涘望長安,河陽視京縣。白日麗飛甍,參差皆可見。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喧鳥覆春州,雜英滿芳甸。去矣方滯淫,懷哉罷歡宴。佳期悵何許,淚下如流霰。有情知望鄉,誰能鬒不變?
詩人以自然流暢的語言,將眼前層出不窮、清麗多姿的自然景觀編織成一幅色彩鮮明而又和諧完美的圖畫,使讀者感受到春天的色彩、春天的聲音和春天的氣息;而這明媚秀麗的景物又與詩人思鄉的情思自然融合,顯得深婉含蓄,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李白在《金陵城西樓月下吟》詩中就贊嘆道:「月下沉吟久不歸,古來相接眼中希。解道澄江靜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足見其感人之深。
謝朓曾說「好詩圓美流轉如彈丸」(《南史·王曇首傳》附《王筠傳》),他的詩歌創作就體現了這一審美觀念。要達到「圓美流轉」,語言的清新流暢與聲韻的鏗鏘婉轉是十分重要的因素。謝朓是「永明體」的積極參與者,他將講究平仄四聲的永明聲律運用於詩歌創作之中,因此他的詩音調流暢和諧,讀起來琅琅上口,鏗鏘悅耳。如其《游東田》:
戚戚苦無悰,攜手共行樂。尋雲陟累榭,隨山望菌閣。遠樹暖阡阡,生煙紛漠漠。魚戲新荷動,鳥散餘花落。不對芳春酒,還望青山郭。
同謝靈運一樣,謝朓也是一位善於熔裁警句的好手,他筆下的警句對仗工整,和諧流暢,清新雋永,體現了「新體詩」的特點。如上引詩中的「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天際識歸舟,雲中辨江樹」等皆為其警絕之句外,還有如「朔風吹飛雨,蕭條江上來」(《觀朝雨》);「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宣城郡內登望》);「蒼翠望寒山,崢嶸瞰平陸」(《冬日晚郡事隙》);「餘雪映青山,寒霧開白日。暖暖江村見,離離海樹出」(《高齋視事》);「窗中列遠岫,庭際俯喬林。日出眾鳥散,山暝孤猿吟」(《郡內高齋閑望答呂法曹》)等等,皆似一幅幅蕭疏淡遠的水墨畫,高雅閑淡而又富於思致,難怪鍾嶸說他:「奇章秀句,往往警遒。足使叔源失步,明遠變色。」(《詩品》卷中)
謝朓是永明體的代表詩人,他不僅在當時就享有盛名,而且對後來唐詩的繁榮也有著相當深刻的影響,甚至像李白和杜甫那樣的詩歌巨匠也為之傾倒。李白在《金陵城西樓月下吟》詩中已對謝朓作過高度的評價。此外他還說:「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宣州謝朓樓餞別書叔雲》)「我吟謝朓詩上語,朔風颯颯吹飛雨。謝朓已沒青山空,後來繼之有殷公。」(《酬殷明佐見贈五雲裘歌》)杜甫也說:「禮加徐孺子,詩接謝宣城。」(《陪裴使君登岳陽樓》)「謝朓每篇堪諷誦,馮唐已老吹聽噓。」(《寄岑嘉州》)這些既說明謝朓對唐代詩人的深刻影響,也足以說明他在中國詩史上的重要地位。 另一位積極參與創制「永明體」的王融,也是頗有才華的詩人。鍾嶸說他「有盛才,詞美英凈」(《詩品》卷下)。《南齊書》本傳也說:「融文辭辯捷,尤善倉卒屬綴,有所造作,援筆可待。」王融詩歌的主要特點是構思含蓄而有韻致,寫景細膩而清新自然,語言華美而平易流暢,在某種程度上表現出與謝朓相近似的風格。如他的《臨高台》:遊人慾騁望,積步上高台。井蓮當夏吐,窗桂逐秋開。花飛低不入,鳥散遠時來。還看雲棟影,含月共徘徊。
寫景清新細膩,造語清新精巧,並表現出一種含婉不露的情韻。
在南朝作家中,如范雲、江淹、何遜、吳均、陰鏗等人,都深受「永明體」的影響,而其中詩歌成就較為突出的,則是梁朝的何遜和陳朝的陰鏗。 何遜在當時甚有詩名,曾深得沈約、蕭繹等人的贊賞。何遜的詩,善於用平易曉暢的語言寫景抒情,辭意雋美,意境清幽,在風格上與謝朓比較接近。而其中表現最多、寫得最好的,是那些酬答、傷別之作。如《相送》:
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江暗雨欲來,浪白風初起。
凄寒蒼茫的背景,映襯著孤獨漂泊、滿面愁容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尤其是「江暗」二字,對景物的變化捕捉得很細膩。何遜尤擅長於狀物傳神,他對於自然景物的描繪,體物細膩,意態橫生,畫面鮮麗。同時,語言清新省凈而又精彩,尤其注重審音煉字、工偶精對,這是對「永明體」的進一步發展,因而他的不少詩篇已具唐代律詩的規模。如《慈姥磯》:
暮煙起遙岸,斜日照安流。一同心賞夕,暫解去鄉憂。野岸平沙合,連山遠霧浮。客悲不自己,江上望歸舟。
不僅境界清遠,情景相生,而且對仗工整,音韻和諧,讀來頗有韻味。「野岸平沙合,連山遠霧浮」一聯,已直逼唐詩氣象。這首詩除首尾聲律外,其餘都已符合五律的要求。至於他的那些常為後人所稱道的寫景諸聯,如「露濕寒塘草,月映清淮流」(《與胡興安夜別》);「草光天際合,霞影水中浮」(《春夕早泊和劉諮議落日望水》);「薄雲岩際出,初月波中上」(《入西塞示南府同僚》);「水底見行雲,天邊看遠樹」(《曉發》);「游魚亂水葉,輕燕逐飛花」 (《贈王左丞》)等,都是體物細貼、對仗精工、婉麗新巧的寫景佳句。宋代洪邁的《萬首唐人絕句》,曾誤把何遜《閨怨》等14首五言詩作為唐人絕句收入,可見何遜詩已酷似近體詩了。
何遜的詩歌在藝術形式和技巧等方面的有益探索,不僅進一步發展了「永明體」,為律詩走向成熟做出了貢獻,而且在狀物抒情、意境創造以及藝術風格等方面的成就與特點,也使得他在齊梁之際成為獨樹一幟的優秀詩人。

閱讀全文

與永明體創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