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塑料方便了人們卻也帶來了污染,塑料的發明對世界到底有利還是有弊
我覺得塑料的發明對我們世界既有利也有弊,因為它確實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的方便,但也污染了我們的環境。
但是由於它的成分比較難以降解,對生態環境構成了極大的危害,再加上由於它比較輕的,就很容易被風吹跑,即使我們把它放在一個地方進行收納,但是一不小心就會被吹得到處都是。這些吹走的塑料袋可能進入土地,可能進入海洋,我們也曾看到許多海龜就是因為被塑料袋纏住脖子而死亡,所以它的缺點也是比較致命的。
到如今我們都很難定義塑料到底是有利的還是有弊的,但我覺得我們應該盡量減少使用塑料製品,而且一定要做好相應的分類,不能亂隨處亂丟塑料製品。
② 我們小學生要舉行一場辯論會,辯題是:正方:使用塑料袋好;反方:使用塑料袋不好。我是正方的,
塑料袋上可以印製商家LOGO便與宣傳及推廣;
塑料袋可是使使用它的人得到最大的方便性;
塑料袋的普遍使用比其他同類產品便宜實惠;
塑料袋因自身體積輕一箱就能使很多人使用;
塑料袋中新品「降解」型能使它更具環保性;
塑料袋的色彩藝術家還能把它打造成藝術品;
--------------------------
作為20世紀的重大發明之一 —— 塑料,確實大大方便了人們的生活,由它們製成的塑料袋,就更與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了.塑料袋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由於塑料袋使用便捷,如今,塑料袋已經悄悄地走進了大學食堂,過去的那種人人拿飯盒排隊買飯的情景已經"銷聲匿跡"了,站在學校食堂門口,看見的是這樣一種景象:進去的人兩手空空,出來的時候卻都提滿了塑料袋,袋裡裝什麼的都有:米飯,炒菜,稀飯饅頭,砂鍋面條等等.可以說除了賣飯的人不能用塑料袋提回宿舍以外,別的你都能提回來.
經過我們的初步了解,西安市很多高校都存在這種現象,塑料袋在高校正被高頻使用,並且大量丟棄,假如一個學校有10,000人,每人每天用一個塑料袋,那麼這個學校每天要扔掉10,000個,把它們疊起來大約高3m;按西安市有39所高校來計算,那麼每天要扔掉390,000個,把它們疊起來大約高117m.而這些數字仍是十分保守的估計,在我們調查小組實際的調查中,發現西安市高校食堂使用塑料袋的數量遠遠不止如此.那麼陝西省乃至全國高校的情況又是如何呢 這個數目定是無比巨大的.那麼僅僅由於高校學生就餐丟棄的塑料袋究竟對環境造成多大的污染呢 懷著對保護環境的這份責任,我們調查小組對西安市的部分高校做了一次問卷調查.
通過這次的調查和訪問,希望調查小組所有成員所分析的數據能給大家一個啟發,一個激勵--請使用消毒餐具或自帶餐具,遠離食堂塑料袋,為減少"白色污染"盡一份力,熱愛我們共同的家園!
調查情況
1.1 調查范圍
調查的10所高等學校,分別是:西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陝西師范大學,西安外國語學院,西安理工大學,西安石油大學,西安工程科技學院,西安體育學院.
1.2 調查時間
2005年3月份
1.3 調查手段
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將問卷分發到以上各高校的同學中.共發出去問卷450份,實際有效份數359份,其中在第一部分的調查中,由於西安交通大學和西安理工大學的食堂不使用餐飲塑料袋,而不夠成有效份數,所以第一部分關於高校食堂使用餐飲塑料袋的調查,實際有效份數為306份.
被調查高校同學填寫的都很認真,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議和解決方法,同時調查者還以西北大學為側重點,訪問了西北大學食堂管理中心,馨園食堂辦公室的工作人員以及西北大學一號食堂個別窗口的師傅們,得到了他們極大的支持和幫助,並為調查者的調查提供了更多詳實的數據,所以這些問卷的可信度非常高,數據的准確性非常可靠.
2 調查結果及分析
2.1 西安市部分高校食堂使用餐飲塑料袋現狀
在所調查的有效的8所高校中,西北大學有45.8%的同學平均每天至少使用1~3個塑料袋,37.5%的同學平均每天至少使用4~6個,15.3%的同學平均每天要使用6個以上,(這一項,在所有所調查高校中所佔的比例是最高的);西安外國語學院有48.6%的同學平均每天至少使用1~3個;45.7%的同學平均每天至少使用4~6個;西北工業大學的同學有66.7%的人平均每天至少使用1~3個;西安工程科技學院有82%的同學平均每天至少使用1~3個;西安石油大學有82.4%的同學平均每天至少使用1~3個;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有82.6%的同學平均每天至少使用1~3個;西安體育學院有88.9%的同學平均每天至少使用1~3個;陝西師范大學有95.8%的同學平均每天至少使用1~3個.
------------------
可見,塑料袋在高校中的"肆無忌憚"並不是"無稽之談".其中西北大學和西安外國語學院的食堂使用塑料袋現象最為嚴重.而西安交通大學的學生使用食堂餐具或自帶餐具;而西安理工大學使用可降解的塑料餐盒代替了對塑料袋的要求,這兩所高校也為其它高校在這方面樹立起了很好的榜樣.
2.2 現象分析
高校食堂使用塑料袋數量之巨大,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我們調查小組對此進行了嚴密的數據分析和整理.
在所調查的8所使用塑料袋的高校中306份有效問卷中,69.3%的同學認為使用塑料袋盛裝飯菜是因為方便,下課後可直接買飯回去;還有住在高樓層的同學,認為回宿舍再取餐具太麻煩,直接用塑料袋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有11.8%的同學是因為懶的洗碗才用塑料袋的;10.1%因為別人都用,認為應該是安全潔凈的,所以也放心的使用.有關詳細數據見圖1.
圖1 學生使用塑料袋原因比例圖
由圖中數據可以看出,塑料袋確實大大方便了學生的生活;但是相信,只要同學們平時勤快一些,使用食堂消毒餐具或者自帶餐具,食堂塑料袋便可以大量減少,甚至避免,從而可以緩解一部分塑料製品對環境的壓力.
對高校食堂使用塑料袋如此嚴重的現象,我們調查小組做了一個假設,即假設學校強制使用塑料袋,學生們的反應會如何呢 通過數據分析總結,發現有7.5%覺會給自己的生活造成極大的不便;37.6%的人覺得有點不方便;22.2%的人覺得無所謂;30.1%的人贊成學校這么做,覺得對環境保護有利;2.6%的人選其他.從這組數據可以看出塑料袋確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占據著一定的地位,欣慰的是,仍有30.1%的同學願意選擇放棄這種便捷,加入到保護環境的行列中來.
我們在8所使用塑料袋的學校中,尤其對西北大學的學生的反應做了總結分析,其中9.7%的同學覺得極不方便,18.1%的同學覺得有點不方便,22.2%的同學覺得無所謂,50%的同學覺得這一舉措很好.可見西北大學的半數同學對這一舉措是贊成的,為食堂不使用塑料袋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此外,我們調查小組還設置了這樣一個調查題目:如果您走在學校食堂,發現幾乎人人都拎4~6個塑料袋盛裝飯菜的現象,您有什麼感受 52.7%的同學選擇"無所謂",32.8%的同學選擇"反感",14.6%的同學選擇"其他".有一半多的同學選擇了"無所謂",這正是由於現在塑料袋在高校中普及率非常之高,不可避免地使大家覺得食堂中進進出出的同學用塑料袋盛裝飯菜是正常現象了.可見,還是要從環保的宣傳教育中做起,才能徹底減少食堂塑料袋,減少"白色污染".
圖2 西安市高校學生對"學校強制禁止使用塑料袋"要求的反應圖
2.3高校學生對白色污染知識的了解情況
調查結果可看出大學生的環保觀已經到了令人擔憂的局面,尤其是竟然有高達52.7%的高校學生對食堂如此嚴重使用塑料袋這一現象漠不關心,覺得無所謂.這引發了我們調查小組的深刻思考,並進一步展開了針對高校學生關於"白色污染"的知識的了解程度的調查.
在此 ,首先介紹一下什麼是"白色污染": 這要從塑料談起,塑料是一種高分子材料,以石油為原料可以製得乙烯,丙烯,丁二烯,氯乙烯,苯乙烯等,小分子物質將其在一定條件下聚合,即可得到一系列大分子聚合物,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稀,聚丙烯.我們經常使用的塑料袋就是由上述高分子材料吹塑而成.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塑料進入廣泛實用階段.由於塑料有很多優點,原料易得,價格低廉,加工方便,質地輕巧等特點.因此一問世,便深受世界各國歡迎,隨即進入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塑料被製成碗,杯,袋,盆,桶,管以及建築材料等,因此塑料被稱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塑料的普及被譽為白色革命.
一次性的塑料製品(包括發泡的塑料餐盒,塑料器具,塑料包裝材料和薄的塑料袋,塑料膜,塑料的農用地膜等)在其使用後,由於缺少有效的回收利用價值,其中絕大部分被丟棄在環境中,不緊破壞了景觀,造成了"視覺污染",而且由於其具有在自然中難以降解,對自然生態環境也造成了直接和間接的破壞.這種一次性的塑料製品通常以白色居多,所造成的"視覺污染"和對自然生態環境的破壞被形象地統稱為"白色污染".
通過調查,54.6%的同學大概知道"白色污染"的知識;27.9%的同學了解"白色污染"的知識;16.7%的同學不太了解,即只是大概知道有這么回事;0.8%的同學一點也不了解,其詳細比例見圖3.
在對於食堂使用塑料袋是否會造成污染問題上,64.3%的同學認為會造成污染;27.9%的同學認為會造成污染,但不嚴重;7.2%的同學認為不會造成污染.
對於塑料廢品的處理方法,有51.0%的同學一點都不知道;還有39.8%的同學了解一點;僅僅有9.2%的同學知道.
圖4 西安市各高校學生對白色污染知識的了解程度圖
通過以上數據可以看出還是有相當一部分高校學生不了解關於"白色污染"的知識,更有甚者居然認為塑料袋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足見問題之嚴重,因此,加強環保宣傳教育迫在眉睫!
3 所調查高校學生的一些建議
可以看出,高校食堂使用塑料袋的現象非常嚴重,經過調查獲知這些塑料袋幾乎全部被運往位於西安市江村溝的填埋場進行填埋處理,而填埋會使塑料袋自行緩慢降解,這一過程中,塑料袋成分中分解的氯氣,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對我們生活的環境更是帶來無法估量的危害.
在我們的問卷調查中,我們還徵集了許多關於"如何避免使用餐飲塑料袋"的合理化的建議,現歸納如下:
(1)學校明令禁止使用餐飲塑料袋,杜絕一切可能使用的源頭;
(2)學校做好關於"白色污染"的宣傳工作,提高高校學生的環保意識;
(3)擴建食堂,增加就餐座位,保證食堂餐具的潔凈性,鼓勵學生使用食堂消毒餐具;
(4)鼓勵學生自帶餐具,可以在新生進校時發放不銹鋼餐具;
(5)食堂設置放餐具處,可以以宿舍為單位,為學生配備洗碗處,提供洗潔精;
(6)食堂使用易降解的環保性袋子代替塑料袋.
可以看出,同學們都非常希望能夠以各種可能的方式盡量避免使用塑料袋.
4 調查結果
就西北大學食堂而言,有的窗口一天用塑料袋高達3600隻,賣稀飯的某個窗口一星期光在購買塑料袋上要花費70元人民幣(其中,塑料袋的單價約為0.01元/只).對於如此廉價的塑料袋,這些數字顯得何等的巨大.
西北大學所有食堂平均一年要用588萬只塑料袋,也就是說每年要花費5萬元人民幣來購買餐飲塑料袋,試想這些錢如果用在提高食堂飯菜質量上,那麼,食堂和學生雙方都將會受益更多.
由這一系列的調查數據的分析,西北大學食堂每天使用的塑料袋約16,110個,大約重32.2kg,面積大約為644.4㎡.由此推測,西安市共有39所高校,那麼西安市高校每天使用的塑料袋約628,000個,大約重1,256kg,面積大約為25,120㎡;陝西省共有62所高校,那麼陝西省高校每天使用的塑料袋約999,000個,大約重2t,面積大約為39,960㎡;全國有2,103所高校,那麼全國高校每天使用的塑料袋約33,879,000個,大約重68t,面積大約為1,355,160㎡.
這些數字足以反應高校使用塑料袋的嚴重性了,而這些塑料袋又是如何進行善後處理的呢 據了解它們幾乎全部被運往填埋場進行填埋,據美國,日本的報道稱,埋在泥土壤里或在海水中的廢塑料降解分化的時間為200-300年.而且還會致使土壤有害物質溶出造成更嚴重的二次公害.由此可見"白色污染"所帶來得後果的嚴重性,超出人類的想像.想想看,如果這種情況繼續發展下去得不到治理的話,我們將很快淹沒在布滿惡臭的"白色恐怖"中.
高校塑料袋正在對自然生態環境鯨吞蠶食!地球正在喘息!治理"白色污染"刻不容緩!
5 廢塑料處理方法
近日,國家經貿委發布《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十五"發展規劃》,到2005年,預計我國主要再生資源品種的年回收量分別為:廢鋼鐵3600萬噸到3700萬噸,廢有色金屬200萬噸,廢紙1700萬噸;回收拆解報廢汽車80萬輛,拆解廢船100萬輕噸,輪胎翻新總量790萬條,廢家用電器和廢電腦回收量達到廢棄總量的80%以上,而廢棄塑料製品就高達500萬噸到600萬噸.
5.1廢舊塑料回收技術
目前,世界上很多科研部門研發了很多現實可行的處理廢舊塑料製品的技術,這些技術手段在一定范圍內緩解並有效的控制了"白色污染"在地球上的快速蔓延.主要方法如下:
(1)掩埋處理廢棄物 這是處理廢舊塑料製品的最下策途徑,但比起不負責任的排放廢棄物仍不失為一種積極的處理方式,掩埋深度為至少不影響地表植物的生長為准.
(2)廢舊塑料焚燒的熱能回收 廢舊塑料的燃燒熱一般高於木材,其熱能回收頗具潛力.但廢舊塑料製品的燃燒爐一次性投資大,且需專門設計,否則會對大氣造成二次污染.
(3)廢舊塑料的熱分解技術 熱分解技術的基本原理是將廢舊塑料製品中原樹脂高聚物進行較徹底的大分子鏈分解,使其回到低分子量狀態.廢舊塑料熱分解技術的主要優點:分解產品的使用價值高;廢舊塑料的反復處理次數不受限制,即廢舊塑料裂解成單體,然後聚合成高聚物,其製品廢棄後可再進行分解,如此反復.
(4)廢舊塑料的再生利用 廢舊塑料的再生分為直接利用再生和改性再生利用.目前,以直接再生利用為主,而改性再生利用是發展方向.廢舊塑料的直接利用系指不需要進行各類改性,將廢舊塑料經過清洗,破碎,塑化直接加工成型或通過造粒後加工成型製品.優點是工藝簡單,再生製品成本低廉,缺點是再生料製品的力學性能下降較大,不宜製作高檔次的製品.為了改善再生料的基本力學性能,滿足專用製品的質量要求,應採用各種改性方法.經過改性的廢舊塑料的某些力學性能達到或超過願樹脂製品的性能.因此,對廢舊塑料的改性再利用是很有前景的途徑.廢舊塑料的改性方法有兩種,物理改性和化學改性.物理改性法多採用混煉工藝制備多元組分的共混物和復合材料;化學改性則採用交聯改性,接枝改性和氯化改性等方法,經改性的再生製品其力學性能得到改善和提高,可以做檔次較高的再生製品.
5.2各種新材料技術對比
(1)可降解塑料技術 可降解塑料技術是在塑料的生產過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劑,如光敏劑,澱粉等原料,這樣,可降解塑料製品在使用完,並廢棄在大自然中暴露三個月後,可由完整的形狀分解成碎片,因而至少在視覺上改善了環境.但這項技術最大的缺陷是,這些碎片不能繼續降解,只不過是由大片變成小片塑料,不能從根本上消除"白色污染".
(2)植物纖維粉加胺熱壓技術 該技術是以植物纖維,例如秸稈,稻草,甘蔗渣等經過破碎得到纖維粉,然後混入大量的膠或樹脂,再注入到模具中加高壓及高溫下成型.利用該技術生產出的產品在降解性方面較好,但這種技術生產的一次性餐具由於在生產中沒有去除纖維色素(因為要去除色素必須要採取化學的漂白方法,勢必造成水的污染),產品的外觀顏色不盡人意.另外在生產過程中,植物纖維表面的農葯殘留物難以去除干凈,用於製作食品容器不一定安全.而且,由於工藝技術的局限,也難以實現工業化大生產.
(3)以紙代塑技術 即採用紙漿為原料,在模具中成型,烘乾生產一次性餐具.這種方法製作的餐具因其無毒無害,易回收,可再生利用,可降解等優點而被冠以"環保產品"的稱號,是目前綜合評價較好的替代技術.但從紙的生產使用全過程來評價的話,該技術也有不足之處.一是紙漿的生產需要大量的森林資源,而我國的森林資源有限,大量的砍伐林木造成水土流失,因而不符合我國國情;另一方面,紙漿在生產時會造成嚴重的水污染,有的情況下污染程度甚至超過塑料.所以從宏觀上來講,以紙代塑技術並不能完全消除對環境的污染,只是將餐具對環境的污染提前到了製作餐盒時對環境的污染而已.再有,紙漿的生產成本高,使得用紙漿生產的紙餐具價格也比較高,因而以紙代塑也不是完美方案.
(4)生物全降解技術 該技術主要是採用澱粉為主要原料,加入一年生長期植物纖維粉和特殊的添加劑,經過化學和物理方法處理製成生物全降解快餐盒.由於澱粉是一種可生物降解天然高分子,在徽生物的作用下會分解為葡萄糖,最後分解為水和二氧化碳,對環境沒有任何污染.另外,與其共混的材料也是全降解材料,因而用這種材料製成的快餐盒降解性能極好.通過國家有關部門檢測發現,樣品在堆肥狀態下五天開始發霉,十天時所測樣品與堆肥融為一體,樣品失去測試前的形狀和顏色,四十天即全部變成水和二氧化碳.另外,其原料來源廣泛,可以是玉米,士豆,紅薯,木薯等等;並且價格低廉,用這種材料生產的生物全降解快餐盒每個成本僅為0.18-0.20元;生產過程也無任何污染;添加劑採用的是無毒無害的可食用生物膠,因而該產品在使用後還可以進一步開發作為飼料利用,具有再資源化功效.
這種技術製成的餐盒不僅降解性能極佳,其它各項性能指標也都順利通過了有關技術監督部門的檢測,全部符合國家的有關技術標准,在北京市科委主持的科技成果鑒定會上,有關專家一致認為,該產品與同類產品比較,具有國際先進水平,是一種理想的替代塑料發泡餐具的先進材料.特別令人高興的是,為了使其實現工業化大生產,研製開發單位還同時研製開發了生產生物全降解快餐盒全自動化生產線,從而為其全面替代塑料發泡餐具,徹底根除"白色公害"提供了堅實的工業基礎.我們祝願環保產品中這主新秀——生物全降解快餐盒能不斷完善,為改善和提高我國的環境保護水平做出應有的貢獻.
6 結論
通過幾個月來對高校食堂這樣一個小單位的調查和分析工作,我們調查小組深深體會到了,塑料袋在高校使用的嚴重性和危害性.調查數據統計結束後,我們科技調查小組的每個成員都非常震驚,塑料製品用量竟如此之大,范圍之廣出乎我們每個人的意料.就全國高校而言,僅僅食堂使用量每天就高達3,387.9萬個,重約67.8噸.
在人口日益增長的時代,塑料廢品幾乎占據了城市的每個角落,與人類爭奪每一寸土地.治理"白色污染"刻不容緩,人人有責.
(1)各高校應該做好環保教育工作,並切實加強這方面的意識素質教育以及宣傳活動,切實使每個人意識到應該杜絕塑料袋如此猖獗的使用;
(2)高校有關部門應該加強管理措施,提供便利學生的一系列有效舉措;
(3)我們高校的學生更應以身作則,在現有的禁令還未得到有效的貫徹實施的情況下,盡量不用或少用餐飲塑料袋,逛超市可自行帶塑料袋.不亂扔白色垃圾,提高塑料製品使用率,並盡自己所能,讓他人也少用一次性塑料製品;
(4)我國在實際回收再利用的效益方面,遠遠落後與先進國家,今後需進一步完善制度,建立健全切實的回收機制,管理利用法規.加強科研部門步伐,切實做好回收利用廢舊塑料的宣傳工作,借鑒國外的先進技術,讓今天的"白色污染"成為造福人類的功臣;
(5)積極推進價格低廉,質量上乘的可降解塑料的研究步伐,從源頭上逐步消除"白色污染".
最後願更多有識之士踏上消滅"白色污染"的漫漫征途,共同繪出清潔而又美麗的嶄新世界.
7 參考文獻
⑴《環境》,"治理白色污染的三條途徑",羅桂山,2004.12.47.
⑵《綠色生活與未來》,劉靜玲主編,化學工業出版社,2002.4.68.⑶ 環境網
關於西安市各大高校學生食堂使用塑料袋的
③ 塑料袋為什麼被評為20世紀人類"最糟糕的發明
因為它是從石油或煤炭中提取的化學產品,一旦生產出來就很難自然降解回,處理這些白色垃圾很多時答候都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溫焚燒.塑料埋在地下200年也不會腐爛降解,大量的塑料廢棄物填埋在地下,會破壞土壤透性,使土壤板結,影響植物生長.如果家畜誤食了混入飼料或殘留在野外的塑料,會因消失道梗阻而死亡;而焚燒所產生的有害煙塵和有毒氣體,同樣會造成對大氣環境的污染.
④ 求"塑料袋的發明是否是必要的"的辯論材料.
此辯題的難點,對於支持「有必要」的正方來說,在於即使異常充分地展示了「塑料袋的優點、貢獻」,或者「利大於弊」,但是只能證明其【合理性】,而無法證明其【必要性】
也就是說,正方可以讓大家承認,塑料袋確實有功勞,甚至可能做到讓大家覺得塑料袋的弊端並不可怕,但是,無法證明塑料袋「必定被需要」,即【必要】
雖然如此,正方還是必須盡量展示塑料袋的優點,以及其無可替代性——至少在剛剛發明的時候,是無可替代的——塑料袋發明之前,是沒有塑料大棚、農用薄膜的,當然還有許多類似的例子。 正方可以以此為例,說明至少在發明之初,塑料是無可替代的,因此有存在的必要
=============
反方,將肯定會面對正方列舉的「塑料袋的諸多優點」,但是如果僅僅是用「塑料袋的危害」來應對,會顯得不夠有力,因此,還是針對「非必要性」來下手好些。
即使塑料袋的替代品,也會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是,只要其作用可以用其它方式、其它物品實現,那麼就並非必要
這么說吧:眼睛,對人非常重要,但是,盲人依然活得好好的——盡管聽覺、觸覺無法完全替代視覺的作用,但是可以基本彌補——因此,眼睛未必是【必要】的,盡管眼睛的重要性、貢獻等等,大家都很清楚
塑料袋之於人類,能夠和眼睛之於人類,相題並論嗎?
如果眼睛都並非【必要】的,塑料袋真的就【無可替代】了嗎?!
⑤ 塑料是誰發明的他的靈感來自何處
發明者:貝克蘭
靈感:由照相紙的苯酚和甲醛反應,發現黏糊的東西,裝置控制化學反應生成酚醛樹脂,得到硬塑料。
具體: 貝克蘭是個天才的發明家,他1889年開始到美國從事化學研究,為紐約一家攝影供應商工作,幾年後發明了Velox照相紙,這種相紙可以在燈光下而不是必須在陽光下才能顯影。
1893年,貝克蘭辭職創辦了Nepera化學公司,後來經過兩次談判,攝影器材商柯達以85萬美元(相當於現在1500萬美元)的天價買斷了Velox照相紙的專利權。
從1904年開始,貝克蘭開始研究苯酚和甲醛的反應。
盡管早在1872年,德國化學家拜爾就發現了這個反應能產生一些粘糊糊的東西,但拜爾的興趣在合成染料上,對這種東西不感興趣。後來的科學家也對這個反應進行過研究,但因為無法精確控制化學反應沒找到它的利用價值。
貝克蘭解決了這個問題。他發明了一種名叫貝克利澤(Bakelizer)的實驗裝置,可以精確調節加熱溫度和壓力,能有效控制化學反應。貝克蘭用這種裝置成功得到了酚醛樹脂,將其模壓後得到半透明的硬塑料,這種塑料不易燃燒,成型後不再熔化,也不能溶解到溶劑甚至是酸液中去。
他用自己的名字給這種新材料命名為貝克利特(bakelite),並於1907年7月14日注冊了貝克利特的專利。從這一天起,第一種合成塑料———酚醛塑料貝克利特誕生了。貝克利只比他的英國同行詹姆斯·斯溫伯恩爵士早一天遞交專利申請,否則英文里酚醛塑料可能要叫「斯溫伯萊特」了。酚醛樹脂以煤焦油為原料合成,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工合成的樹脂,向粉狀的酚醛樹脂中添加木屑混合均勻後在高溫高壓下模壓成型就得到了酚醛塑料。毫無疑問,它是人類所製造的第一種全合成材料,它的誕生標志著人類社會正式進入了塑料時代。它的發明被認為是20世紀的煉金術,它的發明人貝克蘭於1924年被選為美國化學學會會長,被1940年5月20日的《時代》周刊稱為「塑料之父」。
⑥ 塑料是誰發明的
第一種完全合成的塑料出自美籍比利時人列奧·亨德里克·貝克蘭,1907年7月14日,他注冊了酚醛塑料的專利。貝克蘭是鞋匠和女僕的兒子,1863年生於比利時根特。1884年,21歲的貝克蘭獲得根特大學博士學位,24歲時就成為比利時布魯日高等師范學院的物理和化學教授。1889年,剛剛娶了大學導師的女兒,貝克蘭又獲得一筆旅行獎學金,到美國從事化學研究。在哥倫比亞大學的查爾斯·錢德勒教授鼓勵下,貝克蘭留在美國,為紐約一家攝影供應商工作。這使他幾年後發明了Velox照相紙,這種相紙可以在燈光下而不是必須在陽光下才能顯影。1893年,貝克蘭辭職創辦了Nepera化學公司。在新產品沖擊下,攝影器材商伊士曼·柯達吃不消了。1898年,經過兩次談判,柯達方以75萬美元(相當於2013年1500萬美元)的價格購得Velox照相紙的專利權。不過柯達很快發現配方不靈,貝克蘭的回答是:這很正常,發明家在專利文件里都會省略一兩步,以防被侵權使用。柯達被告知:他們買的是專利,但不是全部知識。又付了10萬美元,柯達方知秘密在一種溶液里。掘得第一桶金,貝克蘭買下了紐約附近揚克斯的一座俯瞰哈德遜河的豪宅,將一個谷倉改成設備齊全的私人實驗室,還與人合作在布魯克林建起試驗工廠。當時剛剛萌芽的電力工業蘊藏著絕緣材料的巨大市場。貝克蘭嗅到的第一個誘惑是天然的絕緣材料蟲膠價格的飛漲,幾個世紀以來,這種材料一直依靠南亞的家庭手工業生產。經過考察,貝克蘭把尋找蟲膠的替代品作為第一個商業目標。當時,化學家已經開始認識到很多可用作塗料、黏合劑和織物的天然樹脂和纖維都是聚合物,即結構重復的大分子,開始尋找能合成聚合物的成分和方法。不同的是,賽璐珞來自化學處理過的膠棉以及其他含纖維素的植物材料,而酚醛塑料是世界第一種完全合成的塑料。貝克蘭將它用自己的名字命名為「貝克萊特」(Bakelite)。他很幸運,英國同行詹姆斯·斯溫伯恩爵士只比他晚一天提交專利申請,否則英文里酚醛塑料可能要叫「斯溫伯萊特」。1909年2月8日,貝克蘭在美國化學協會紐約分會的一次會議上公開了這種塑料。假冒酚醛塑料的出現還使貝克蘭很早就在產品上採用了類似今天「Intel Inside」的真品標簽。1926年專利保護到期,大批同類產品湧入市場。經過談判,貝克蘭與對手合並,擁有了一個真正的酚醛塑料帝國。作為科學家,貝克蘭可謂名利雙收,他擁有超過100項專利,榮譽職位數不勝數,死後也位居科學和商界兩類名人堂。他身上既有科學家少有的商業精明,又有科學家太多的生活遲鈍。除了電影和汽車,他最大的愛好是穿著襯衫、短褲流連於遊艇「離子號」上。不過據說他只有一套正裝,而且總是穿一雙舊運動鞋。為了讓他換套行頭,身為藝術家的妻子在服裝店挑了一件125美元的英國藍斜紋嗶嘰套裝,預付了店主100美元,要他把這套衣服陳列在櫥窗里,掛上一個25美元的標簽。當晚,貝克蘭從妻子口中獲悉這等價廉物美的好事,第二天就買了下來。回家路上碰到鄰居、律師薩繆爾·昂特邁耶,貝克蘭的新衣服立刻被對方以75美元買走,成為他向妻子顯示精明的得意事例。1939年,貝克蘭退休時,兒子喬治·華盛頓·貝克蘭無意從商,公司以1650萬美元(相當於今天2億美元)出售給聯合碳化物公司。1945年,貝克蘭死後一年,美國的塑料年產量就超過40萬噸,1979年又超過了工業時代的代表――鋼。在倫敦科學博物館的展覽上,貝克蘭的曾孫休·卡拉克一手執一個30年代的尿素甲醛塑料電話,一手展示著一個用生物可降解塑料製成的手機。塑料的應用及發展
塑料工業的迅猛發展,也帶來了廢棄塑料及垃圾廢塑料引起的一系列社會問題。塑料製品的應用已深人到社會的每個角落,從工業生產到衣食住行,塑料製品無處不在。人們開始發現,塑料垃圾已經悄悄地向我們涌來,嚴重影響著我們的身體健康和生活環境,如一些農用土地因廢棄地膜的影響而開始減產,廢塑料引發的「白色污染」開始讓人們頭痛,不腐爛不分解的餐盒無法有效回收,生活用塑料垃圾無從下手處理。塑料廢棄物劇增及由此引起的社會和環境問題擺在了人們面前,擺在了全世界人們生活生存的地方。
⑦ 塑料是最糟糕的發明,我是反方(不是最糟糕的發明),求資料...
沒有塑料的話,超市裡面的東西都散著賣嗎
⑧ 請問塑料的的壞處,辯論賽的稿子
能想到的主要是環境方面的問題
最大的壞處是難降解。一旦被使用後大多無法回收利用,即使掩埋後也需要數萬、甚至數百萬年的時間自然降解。雖然現在開發出了一些可降解塑料,但是否會帶來其他問題還不好說(塑料的分子本身在自然界是幾乎不存在的)。你可以搜一下「白色污染」,有一大堆資料。
第二個是生產時候產生的大量污染,比如污水等。
第三個,出來熱塑材料外,大多成型後就不能再改變了(比如很多塑料袋)。所以不能回收的話,會造成浪費。
第四個,可能的壞處是因為塑料的原料依賴於從石油等提取,所以可能算不上可持續性強的材料。
⑨ 塑料是哪國人先發明的
塑料的出現
1866年John Wesley Hyatt因打翻了火棉膠,發覺它凍結後,會變成堅韌而有彈性的物料而發明了塑料"賽璐珞" ( Celluloid ).
第一種合成塑料是將樹脂加熱模壓製得,是在20世紀初,1910年美籍比利時化學家貝克蘭德製成.
貝克蘭德將樹脂添加木屑加熱,加壓模塑成各種製品,以他的姓氏命名為貝克里特(Plastic),我們稱為電木.
塑料袋的發明者舒施尼
1902年10月24日,奧地利科學家馬克斯·舒施尼發明了塑料袋,這種包裝物既輕便又結實,在當時無異於一場科技革命,人們外出購物時頓感一身輕松,不需要攜帶任何東西,因為商店、菜場都備有免費的塑料袋。可舒施尼做夢也沒想到他的這項發明100年後給人類帶來了環保災難。由於塑料袋大都是用不可再生降解材料生產的,處理這些白色垃圾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溫焚燒。這兩種辦法都不利於環保,據科學家測試,塑料袋埋在地里需要200年以上才能腐爛,並且嚴重污染土壤。而焚燒所產生的有害煙塵和有毒氣體,同樣會造成對大氣環境的污染。
⑩ 塑料的發明
亞歷山大·帕克斯
一個攝影師在暗房裡的實驗導致了最初的塑料的產生。亞歷山大·帕克斯有許多愛好,攝影是其中之一。19世紀時,人們還不能夠像今天這樣購買現成的照相膠片和化學葯品,必須經常自己製作需要的東西。所以每個攝影師同時也必須是一個化學家。
攝影中使用的材料之一是「膠棉」,它是一種「硝棉」溶液,亦即在酒精和醚中的硝酸鹽纖維素溶液。當時它被用於把光敏的化學葯品粘在玻璃上,來製作類似於今天照相膠片的同等物。
在19世紀50年代,帕克斯查看了處理膠棉的不同方法。一天,他試著把膠棉與樟腦混合。使他驚奇的是,混合後產生了一種可彎曲的硬材料。帕克斯稱該物質為「帕克辛」,那便是最早的塑料。
帕克斯用「帕克辛」製作出了各類物品:梳子、筆、鈕扣和珠寶印飾品。然而,帕克斯不大有商業意識,並且還在自己的商業冒險上賠了錢。上圖:20世紀時,人們開始挖掘塑料的新用途。幾乎家庭里的所有用品都可以和某種塑料製造出來。
繼續發展帕克斯的成果並從中獲利就留給其他發明家去做了。約翰·韋斯利·海亞特這個來自紐約的印刷工在1868年看到了這個機會,當時一家製造檯球的公司抱怨象牙短缺。海亞特改進了製造工序,並且給了「帕克辛」一個新名稱—「賽璐珞」(假象牙—譯注)。他從檯球製造商那裡得到了一個現成的市場,並且不久後就用塑料製作出各種各樣的產品。
早期的塑料容易著火,這就限制了用它製造產品的范圍。第一個能成功地耐高溫的塑料是「貝克萊特」(即酚酣塑料—譯注)。利奧 ·貝克蘭德在1909年獲得了該項專利。
1909年,美國的貝克蘭首次合成了酚醛塑料。20世紀30年代,尼龍又問世了,被稱為是「由煤炭、空氣和水合成,比蜘蛛絲細,比鋼鐵堅硬,優於絲綢的纖維」。它們的出現為此後各種塑料的發明和生產奠定了基礎。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石油化學工業的發展,塑料的原料以石油取代了煤炭,塑料製造業也得到飛速的發展。
塑料是一種很輕的物質,用很低的溫度加熱就能使它變軟,隨心所欲地做成各種形狀的東西。塑料製品色彩鮮艷,重量輕,不怕摔,經濟耐用,它的問世不僅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方便,也極大地推動了工業的發展。
然而,塑料的發明還不到100年,如果說當時人們為它們的誕生欣喜若狂,現在卻不得不為處理這些充斥在生活中,給人類生存環境帶來極大威脅的東西而煞費苦心了。
塑料是從石油或煤炭中提取的化學石油產品,一旦生產出來很難自然降解。塑料理在地下200年也不會腐爛降解,大量的塑料廢棄物填埋在地下,會破壞土壤的通透性,使土壤板結,影響植物的生長。如果家畜誤食了混入飼料或殘留在野外的塑料,也會造成因消化道梗阻而死亡。
目前,中國塑料年產量為3O0萬噸,消費量在600萬噸以上。全世界塑料年產量為1億噸,如果按每年15%的塑料廢棄量計算,全世界年塑料廢棄量就是1500萬噸,中國的年塑料廢棄量在100萬噸以上,廢棄塑料在垃圾中的比例佔到4O%,這樣大量的廢棄塑料作為垃圾被埋在地下,無疑給本來就缺乏的可耕種土地帶來更大的壓力。
塑料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方便的同時,也給環境帶來了難以收拾的後患,人們把塑料給環境帶來的災難稱為『油色污染」。
目前,很多國家都採取焚燒(熱能源再生)或再加工製造(製品再生)的辦法處理廢棄塑料。這兩種辦法使廢棄塑料得到再生利用,達到了節約資源的目的。但由於廢棄塑料在焚燒或再加工時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的氣體,污染環境,所以可以說廢棄塑料的處理至今仍是環保工作中令人頭疼的一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