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羅馬人創造會計

羅馬人創造會計

發布時間:2021-10-03 11:25:31

A. 古羅馬人發明了什麼

西古羅馬帝國的沒落已過去近1500年,但其在創造發明方面所留下的富饒的文化遺產依然鮮活如新。羅馬人乃令世人驚訝的建設者,更是土木工程界的資深專家,其蓬勃發展的社會文明使古羅馬帝國數個世紀以來在科技、文化、建築等方面都保持著無可比擬的優越性。從修建大型輸水道到創立報刊,接下來,讓我們深入了解一下古羅馬的10大創新之舉。

10.戰地外科

羅馬人發明了許多外科手術工具,並率先進行了剖腹產手術,但值得一提的是,他們在醫學上最有價值的貢獻都是在戰場上。在奧古斯塔斯的統領下,他們組建了一個軍隊醫療隊,這是最早致力於專業領域的一支醫療隊伍。這些經過特殊訓練的醫務人員使用止血帶止血,使用動脈手術鉗抑制術中出血等,通過這些醫療創新手段在戰亂中拯救了無數條瀕臨死亡的生命。羅馬的戰地醫生還為新入伍的軍人進行體檢,並監管軍營的衛生條件以遏制疾病的傳播。他們甚至知道在使用醫療用具之前需要在熱水中對其進行消毒,開創了抗菌手術的先例,盡管這種手術形式直到19世紀都沒有完全被世人接受。羅馬軍事醫學鮮明的證實了其在愈傷及保健方面技術的先進性,以至於士兵盡管飽受戰爭之苦,卻依然比平民百姓的壽命要長。

9.十二銅表法及羅馬民法大全

傳票,人身保護權益,義務法律,證詞,所有這些條款都出自羅馬的法律制度,幾個世紀以來,該制度在西方法律和政府管理中都佔有重要的統治地位。最初的古羅馬法律起源於十二銅表法,該法則為共和黨時期制定的憲法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十二銅表法於公元前450年首次通過,詳述了財產、宗教和離婚方面的相關條例,並列出了從盜竊到巫術等所有罪行的刑罰措施。然而,同十二銅表法相比,羅馬民法大全更具影響力,這是一部雄心勃勃試圖融合整個羅馬史法律的網路全書。民法大全由拜占庭國王查士丁尼(公元529-535)起草,涵蓋了很多近代法律原理,比如「除非被告被證明有罪,否則就無罪釋放」這樣的概念。羅馬帝國滅亡之後,其成為世界眾多法律體系的基石。之後,英國普通法和伊斯蘭教教法相繼頒布,但古羅馬法典仍發揮著其不容小覷的影響力,在一些歐洲國家以及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等地的民事法案上依然奏效。

8.羅馬儒略歷(公歷)

現代的公歷與2000多年前的羅馬儒略歷極為相似。而羅馬早期的日歷又極有可能是抄襲自古希臘月亮運行周期的模型。由於羅馬人認為偶數是極不吉利的,於是他們改寫日歷,使每個月都變為奇數天。這一做法在儒略歷出現前一直被延用,直到公元前46年,羅馬統帥尤利烏斯·凱撒(Julius Caesar)與天文學家索西琴尼(Sosigenes)一起,創立了同陽歷相符的儒略歷。凱撒將當時的一年355天改為現在我們所熟知的一年365天,並最終將一年劃分為12個月。儒略歷幾乎可以說是完美的日歷了,但美中不足的是,我們實際一年的時長是同365天相比存在11分鍾的誤差。於是人們最終採用了1582年設立的公歷日歷,該年歷考慮到了由於閏年改變所存在的誤差,使得日歷更為精確。

7.羅馬凱旋門

凱旋門從建立之初至今,已有將近4000年的歷史了。古羅馬是首個充分利用自己的力量來建橋、建紀念碑、建房的國家。凱旋門的拱門設計極為巧妙,使得建築的重量均勻分散在拱門上。正是因為有了這巧妙的設計,像羅馬斗獸場這類的大型建築才不至於被自身的重量壓垮。古羅馬的建築師致力於改良拱門的設計,最終設計出了形狀更為扁平的「平圓拱」,並將它運用到橋梁和渡槽的建造中。多個不同間距的平圓拱合在一起能構成更穩固的支承,可以加大橋梁和渡槽的跨度。於是,圓柱、圓屋頂和拱形天花板成為了古羅馬建築風格的典型特徵之一。。

6.馬路和高速公路

在其鼎盛時期,羅馬帝國包含近170萬平方英里,甚至覆蓋了歐洲南部的大多數地區。為確保這個龐大領域的管理高效有序,羅馬人建造了古代世界最為復雜的道路系統。這些羅馬公路至今仍被大量使用,它們由花崗岩或硬化火山熔岩形成的泥土、碎石和磚構造而成。在設計公路時,羅馬工程師秉持嚴格的設計標准,創建筆直的道路,以便排水。到公元200年,羅馬人已經建造超過50000英里的道路,主要是服務於軍事征服。高速公路允許羅馬軍團每天步行25英里,一系列的網狀驛站使得信息和其他情報以驚人的速度廣為傳播。這些道路通常以現代高速公路的模式被管理:石碑上的英里標記和標志告知旅客距離到達目的地的里程數,與此同時,被民眾廣為歌頌的士兵也成為了「公路巡警」。

5.紙質書

在人類歷史的大多數時期,文學作品都採用在笨拙的泥板和卷軸上創作的形式。羅馬人通過創造法典(被認為是最早的書的原型),使這種形式得以簡化。首部法典由蠟質的紙製成,隨後就被動物的皮毛羊皮紙所取代,因而能更清晰的顯示紙頁。古歷史學家指出,尤利烏斯·凱撒(Julius Caesar)創造了早期的莎草紙頁形式的法典版本,但這種紙質法典直到公元一世紀左右才被推廣。早起的基督教徒成了首批利用此項革新的民眾,他們運用此技術大批量的印製聖經。

4.福利事業

現代政府的很多福利事業,其雛形都起源於古羅馬,包括為救助貧困居民所制定的發放糧食補貼標准、教育經費以及其他費用補貼的發放標准。這些福利項目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22年,當時的保民官蓋約·格拉古(Gaius Gracchus)設立《糧食法》(lex frumentaria),要求國家政府實現羅馬公民低價購進穀物的需求。羅馬皇帝圖拉真(Trajan)在位期間,保留了這些福利項目,還實行一項「供給」(alimenta)福利,用以養育貧苦無靠的孤兒,確保他們衣食無憂,還可以接受教育。同時,為了控制物價,頒發了一種「代幣券」(tesserae),包括玉米,糧油,酒品,麵包和豬肉在內的物品價格都得以控制。圖拉真皇帝這些慷慨的行為深受羅馬民眾愛戴,但有些歷史學家認為,正是他如此慷慨的行為才導致了羅馬經濟的衰落。

3.報刊雛形

古羅馬會發布《羅馬公報》(或稱《每日紀聞》),裡面會涉及到處理軍事、法律和民事的問題,讓民眾通過文章了解這些事項的結果;這些內容,會寫在金屬或刻在石頭上,放在諸如古羅馬廣場這樣的鬧市區,供民眾瀏覽,這便是報紙雛形。據考證,《羅馬公報》最早出現於公元前131年,設及內容相當廣泛,包括羅馬軍事捷報、比賽事項、格鬥回合場次、出生喜訊和訃告等,甚至還會寫些民眾喜歡的故事。此外還有《元老院記事錄》,用來記錄叫羅馬元老院會議的討論和決議,雖然也算報紙雛形,但其內容保密,禁止公諸於眾。直到公元前59年,古羅馬執政官尤列烏斯·凱撒(Julius Caesar)在第一任期內實行民主改革,下令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會的議事記錄,這些內容才得以流傳開來。

2. 混凝土

羅馬混凝土的出現使得許多古羅馬建築,諸如萬神廟、斗獸場、古羅馬廣場屹立至今。羅馬人首次利用混凝土建造房屋大約源於2100年前,那時,混凝土被廣泛應用於地中海地區所有的建築中,包括引水渠、橋梁以及紀念碑等等。羅馬混凝土在強度上遠不如現代混凝土,但羅馬混凝土獨特的成分使其更加持久耐用。羅馬混凝土是羅馬人利用熟石灰和一種在維蘇威火山地區發現的粉塵物(Pozzolana)與水混合製成的具有高粘性的糊狀物。加入了火山凝灰岩的羅馬混凝土具有超強的抗化學腐蝕性,而維蘇威火山地區的粉塵物(Pozzolana)使得羅馬混凝土即使在海水中也能夠迅速凝結硬化,得益於此,羅馬人精心建造了浴場、碼頭和港口。

1.引水渠

古羅馬擁有大量的公共設施,諸如公廁、地下排污系統,噴泉和公共浴池等等,大大方便了羅馬人的生活。但是如果沒有羅馬引水渠的發明,一切與水有關的創新設施都將無法實現。第一條引水渠建造於公元前312年,在重力作用下,以石管、鉛管和陶管作為輸水管道把水引入城區。引水渠解決了羅馬城的用水問題,對城市公共健康和衛生設施的發展也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在引水渠出現之前,埃及、巴比倫和亞述人用原始運河引水灌溉,而羅馬人則利用土木工程技術對運河進行改進,從而發明了引水渠。羅馬帝國時期,數百條引水渠遍布整個帝國,其中一些水渠甚至長達60英里。水渠的偉大之處在於其歷經千年巋然不動,時至今日,部分水渠仍在發揮作用,令人嘆為觀止。羅馬著名的特萊維噴泉(Trevi Fountain)正是位於古羅馬十一條大型水渠之一的維戈水渠(Aqua Virgo)的水源所在地。

B. 羅馬人如何從其他國家的文化中獲益

羅馬人在廣泛吸收四鄰各族優秀文化成果,特別是古代希臘人的卓越文化成就的基礎上,根據本國社會、經濟、政治發展的需要,創造了自己獨特的文化,為世界文化增添了新的內容。 (一)法律 為了確保帝國境內各民族都能和平共處,羅馬人便要求他們遵守同樣的法律。 羅馬人制定出公平且合理的法律,賦予公民以許多權利。羅馬人的所有法律後來都被收進《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是拜占廷的一位皇帝。羅馬法具有很大的優越性,因此如今許多國家的法律都是以之為基礎的。 (二) 公共工程、建築與藝術 為了維護龐大帝國的統一,羅馬人需要擁有優良的道路,這樣其軍隊才可迅速地調動布防。這正是羅馬人之所以成為古代最偉大築路師的原因。在他們所修建的道路中,有一些至今仍在使用。 羅馬人也是偉大的工程師。他們建造了許多橋梁和引水渠,而且其中有一些至今仍被使用。羅馬人是偉大的建築師。他們為我們留下了諸如凱旋門、長方形教堂以及公共澡堂之類的建築風格。 在羅馬人的所有建築中,最為著名的當數羅馬圓形劇場。在這個巨型的圓形劇場中,角鬥士們曾經廝殺不已。該劇場可容納4.5萬人觀看錶演。這個劇場的一大部分至今仍然屹立在那裡。在過去諸多世紀中,世界上許多城市都曾經模仿過羅馬人的建築風格。 (三)基督教 羅馬人還促進了基督教的傳播。假如當初羅馬人沒有接受基督教,那麼,基督教可能仍將是中東地區一種無足輕重的宗教,而如今它已是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之一。在羅馬帝國的具體歷史條件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基督教,給整個人類特別是歐洲文化的發展打上了至為深刻的烙印。 (四)語言 一直到中世紀晚期之前,幾乎所有歐洲作家都使用羅馬人的語言——拉丁語,而學者們對拉丁語的使用則一直持續到18世紀。在數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時間里,拉丁語一直是羅馬天主教會所使用的唯一一種語言。如今,拉丁字母表仍通用於全世界。在歐洲,有許多種語言都是從拉丁語發展而來的,如義大利語、法語、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等。在英語中,每三個單詞中就有一個是來源於拉丁語的。 以凱撒、西塞羅為代表的拉丁文散文,以P.維吉爾、Q.賀拉斯、P.奧維德等人為代表的羅馬詩歌,以T.李維、C.塔西佗等人為代表的羅馬史學,長期以來都是世界各國學者研討的對象。 (五)科學 最為著名的天文學家是托勒密。他認為,太陽是圍著地球轉的。他的這一觀點是錯誤的,但在16世紀之前,人們卻一直將之奉為真理。 我們今天使用的歷法仍然是羅馬歷。"七月"(July)和"八月"(August)這兩個月份的名稱則來自羅馬兩位偉大統治者的名字,即儒略·凱撒和奧古斯都·凱撒。 (六) 文學與哲學 古代羅馬人使用文字較早,而真正的文學作品則產生較晚。公元前 3世紀之前,羅馬已有原始的民間文學,但這些口頭創作的詩歌很少保存下來。羅馬文學的發展是在統一義大利以及向海外擴張過程中大量接受希臘文化的影響,移植和改造希臘的詩歌、戲劇等文學形式的基礎上取得的。羅馬文化作品十分的豐厚,如喜劇作品《商人》、《吹牛的軍官》散文就西塞羅作品就留下了57篇的演講稿和800多篇書信。公元前 7世紀,羅馬人在伊特魯里亞字母(改造希臘字母而成)的基礎上創造了拉丁文字母。後經不斷完善,拉丁文字母成為其他許多民族創造自己文字的基礎。這是古羅馬人對世界文化的重大貢獻之一。 在哲學上也形成了多個不同的派別,不同的派別形成了不同的理論。羅馬的唯物主義哲學對宗教迷信愚弄人民進行了揭露和批判。後期羅馬帝國的唯心主義哲學,提出了「太一」是世界的本源,修行的手段是禁慾和苦行,使靈魂得到凈化,達到靈魂與「太一」的合一,實現了向宗教神學的過渡,對基督教神學思想影響巨大,也給人類留下了睿智的智慧~

C. 會計誕生的背景

古代會計

人類原始計量記錄行為的發生是以人類生產行為的發生,發展作為根本前提的,它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古代會計,從時間上說,就是從舊石器時代的中晚期至封建社會末期的這段漫長的時期。

從會計所運用的主要技術方法方面看,主要涉及原始計量記錄法,單式賬簿法和初創時期的復式記賬法等。這個期間的會計所進行的計量,記錄,分析等工作一開始是同其他計算工作混合在一起,經過漫長的發展過程後,才逐步形成一套具有自己特徵的方法體系,成為一種獨立的管理工作。

近代會計

一般認為,從單式記賬法過渡到復式記賬法,是近代會計形成的標志。

近代會計的時間跨度標志一般認為應從1494年義大利數學家,會計學家盧卡·帕喬利所著《算術,幾何,比及比例概要》一書公開出版開始,直至20世紀40年代末。此間在會計的方法技術與內容上有兩點重大發展,其一是復式記賬法的不斷完善和推廣,其二是成本會計的產生和迅速發展,繼而成為會計學中管理會計分支的重要基礎。

在近代會計階段,有兩個重要的時間,稱為近代會計發展史上的兩個里程碑:一是復式賬簿的產生,二是世界上成立第一個會計師協會--愛丁堡會計師公會。

近代會計的核心理論貢獻主要有:

(1)折舊的思想。

(2)劃分資本與收益。

(3)重視成本會計。

(4)財務報表審計制度。

(3)羅馬人創造會計擴展閱讀

現代會計是商品經濟的產物。14、15世紀,由於歐洲資本主義商品貨幣經濟的迅速發展,促進了會計的發展。其主要標志:一是利用貨幣計量進行價值核算;二是廣泛採用復式記賬法,從而形成現代會計的基本特徵和發展基石。20世紀以來,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資本主義的生產社會化程度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現代科學技術與經濟管理科學的發展突飛猛進,受社會政治、經濟和技術環境的影響,傳統的財務會計不斷充實和完善,財務會計核算工作更加標准化、通用化和規化。

與此同時,會計學科在20世紀30年代成本會計的基礎上,緊密配合現代管理理論和實踐的需要,逐步形成了為企業內部經營管理提供信息的管理會計體系,從而使會計工作從傳統的事後記賬、算賬、報賬,轉為事前的預測與決策、事中的監督與控制、事後的核算與分析。

管理會計的產生與發展,是會計發展史上的一次偉大變革,從此,現代會計形成了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大分支。隨著現代化生產的迅速發展,經濟管理水平的提高,電子計算機技術廣泛應用於會計核算,使會計信息的搜集、分類、處理、反饋等操作程序擺脫了傳統的手工操作,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實現了會計科學的根本變革。

現代會計的時間跨度是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的。此間會計方法技術和內容的發展有兩個重要標志,一是會計核算手段方面質的飛躍,即現代電子技術與會計融合導致的「會計電算化」,二是會計伴隨著生產和管理科學的發展而分化為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個分支。

1946年在美國誕生了第一台電子計算機,1953年便在會計中得到初步應用,其後迅速發展,至20世紀70年代,發達國家就已經出現了電子計算機軟體方面資料庫的應用,並建立了電子計算機的全面管理系統。從系統的財務會計中分離出來的「管理會計」這一術語在1952年的世界會計學會上獲得正式通過。

D. 會計的發明著是誰

會計起源於人類的生產性活動,分古代會計,近代會計,和現代會計.古代會計是在(中國,希臘,印度,古巴比倫).近代會計是1494年義大利人盧卡*巴其阿勒出書<<算術幾何與比例概要>>
現代會計時期是美國1934年提出的"公認會計准則"
美式資產負債表 管理會計

E. 羅馬文化有哪三大新成就

在羅馬內戰和帝國初期是羅馬文化的繁榮階段。在這個時期,羅馬人不但承認了希臘文化的成果,而且還用羅馬人自己特有的精神加以改造,變成繁榮羅馬文化的豐富養分,使羅馬文化不斷向前發展。羅馬人在文化上所取得的最大成就是法學,歷史學和建築。

法學

羅馬法是羅馬人奉獻給人類的最偉大的創造物之一。羅馬法作為羅馬奴隸制社會上層建築的一部分,它產生和發展的基礎是羅馬奴隸制的經濟因素,以及這種經濟因素在各個歷史發展階段中所決定的平民與貴族、奴隸與奴隸主之間的矛盾和斗爭。基於此,奴隸主階級的統治集團,運用立法技術和司法語言,對於羅馬奴隸制社會的私有制和商品交換的各種法律關系和法律原則,做出了有利於鞏固奴隸主統治秩序的明確規定。

羅馬法的內涵是非常豐富的,它是隨著羅馬奴隸制的產生而產生,又隨奴隸制的發展和衰落而不斷補充自己的內容的。從羅馬法的發展過程來看,羅馬法大體分為以下四個時期;①由習慣法向成文法發展的時期(公元前8世紀至公元前5世紀):這一時期正處在羅馬奴隸制國家的形成階段,成文法還未出現。這時社會的主要矛盾是氏族貴族與平民的矛盾和斗爭。斗爭的結果是在氏族制的廢墟上建立了奴隸制國家。但共和國的建立並未解決貴族與平民的矛盾,二者的斗爭仍然繼續下去。在平民反對貴族斗爭的推動下,於公元前451—450年,羅馬制訂了成文法即「十二銅表法」。②共和國時期的成文法:十二銅表法雖然是平民勝利的標志,但這個法並未解決平民的政治權利即公民權問題和債務問題,所以斗爭並未止熄。經過平民與貴族的長期斗爭,圍繞平民的政治權利和債務問題,又相繼制訂了如下幾個法案:公元前367年頒布了李錫尼和綏克斯圖三個法案,其中規定了在兩名執政官中有一名必須是平民;公元前326年頒布了波提利阿法案,取消了債務奴隸制;公元前287頒布了霍滕西阿法案,平民會議具有立法權。③帝國時期的法律:這期間,羅馬國家的統治秩序相對穩定,羅馬法發展到鼎盛時期。帝國包括一個龐大的世界,這一世界由大大超越地中海范圍的各種經濟、政治和科學文化的聯系而結合起來。帝國各個地區的法規和風俗的多種多樣,要求法律上的統一;錯綜復雜的階級關系和民族關系需要調整;奴隸主階級的統治地位需一要鞏固。這些都推動了羅馬學的發展。由於這時期公民大會活動停止,立法權趨向分散。一開始,元老院的決定和元首的立法成為帝國時期的主要法學史料。自從3世紀末元老院失去自己的立法職能起,元首的立法便獲得了特別重要的意義。在帝國末期,高級官吏的決定(近衛軍長官和市長的決定)也有了立法的性質。在此期間,一些新的法學派別出現,在法學界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法學家是法律的解釋者。最初,法學家是祭司,後來從阿披烏斯·克勞狄時代(公元前4世紀)起也有世俗的人。到了帝國時代,法學家的作用增大,他們不僅協助皇帝全面制訂羅馬私法,而且為皇帝的專政尋找理論根據。(東羅馬帝國時期是羅馬法的第四個階段。這一階段的最大成就是查士丁尼的《民法大全》,它集羅馬法之大成。然而,此階段已越出這章所研究的范圍,故在此不論述了。)

羅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堪稱鴻篇巨制之一,的確處於一種獨特地位,它不僅對羅馬社會產生過巨大影響,而且對後世,包括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時代,也產生了重大影響。同時,它對羅馬教育和後世教育也影響巨大。

史學

羅馬人是特別重視自己的民族傳統的,所以,羅馬政府委派專門官吏編寫本民族的歷史。根據學術界一般公認的意見,羅馬人最早的歷史作品是年代記,時間是公元前5世紀,由大祭司負責編制。最初,由於編制年代記的一個主要目的是為了編寫歷法,所以史實很簡略,從公元前3世紀開始,編製得洋細多了。然而,這種年代記仍沒有首尾一致的歷史敘述,這只能算作羅馬史學的萌芽。真正的羅馬史學直到公元前3世紀後半葉布匿戰爭開始後才產生。

涅維優斯(公元前260—200年)是羅馬第一位歷史學家。他參加了第一次布匿戰爭,並以這次戰爭為主題,用拉丁文寫了一篇敘事史詩。後來,他把這首史詩分成七卷編寫。羅馬第二個歷史學家是恩尼烏斯(公元前239—169年),他也以史詩的形式編寫歷史,長達十八卷。這部史詩的內容包括從埃尼亞斯到作者死前的全部羅馬史。詩體史學是帶有濃厚文學色彩的史學體例,有很大局限性。

真正的歷史記述只能用散文來進行。用散文寫第一部羅馬史的是大加圖(即監察官加圖公元前234—149年),他所處的時代,正是羅馬人在巴爾干半島取得決定性勝利的時期。羅馬的民族意識增強,用希臘語寫的年代記已不能滿足羅馬人的需要了。在這種社會背景之下,大加圖用拉丁語編寫《創世記》便成為知時務的傑作了。《創世記》共七卷,前三卷詳細陳述了有關早期羅馬和其它義大利城市的傳說;第四卷和第五卷敘述了布匿戰爭,第六卷和第七卷是從布匿戰爭後直到公元前149年的各種事件。大加圖的這部《創世記》還是按章節編寫的,一掃以前舊史體例的陋習。他可謂羅馬史壇上第一位名副其實的史學家。

在共和國時代還有兩位著名史學家。波里比阿(公元前200—117年),他原是希臘貴族,後來被俘到羅馬。他獲得自由後,寫了一部四十卷的《通史》,把公元前264—146年希臘、羅馬以及地中海東部各國的歷史加以綜合的敘述。另一位史學家是薩路斯提烏斯(公元前86—35年)。他著有《朱古達戰爭》、《喀提林陰謀》和《歷史》三部史書。

羅馬史學的繁榮時期是帝國的初期。這個時期第一個著名史學家是李維(公元前59——公元17年)。他與屋大維關系密切,曾任屋大維的孫子克勞狄的教師。他的代表作是《羅馬建城以來的歷史》(簡稱《羅馬史》),共一百四十二卷,敘述了從埃尼亞斯到義大利直至公元前9年這一段歷史。公元1世紀末到2世紀初,塔西佗(公元55—120年)以特有的風采登上史學舞台,他著述很豐,主要著作有《編年史》、《歷史》、《阿古利可拉傳》和《日耳曼尼亞志》等。他把羅馬史學推向頂峰。與塔西佗同時代的希臘史學家普魯塔克(公元46—120年)曾寫一部《傳記集》(又譯為《希臘·羅馬名人傳》)。繼塔西佗之後的著名史學家是阿庇安(公元95—165年),他是希臘人,出生於亞歷山大里亞。他用希臘文寫成了一部從王政時代到圖拉真統治時期的《羅馬史》,共二十四卷,是一部很有價值的歷史著作期。

總之,羅馬史學是十分發達的,它不僅在羅馬文化中佔有一個重要地位,而且對教育也有很大影響,它作為高等學科列人高等教育的課程之中。

建築

羅馬人的天才和性格在任何地方表現得都不如在建築上表現得那樣鮮明,那樣強烈。希臘人是偉大的理論家,祟高思想方式的創造者。羅馬人與希臘人不同,他們是生活的偉大建設者,是實事求是的建設者。他們不僅創造了一個空前強大的民族國家,創造了在古代世界無以倫比的法律,而且在物質建設方面,他們修建了前無古人的宏偉工程。

萬神殿是羅馬人的傑作之一。萬神殿的門廊是公元前27年,由奧古斯都的首相阿古利巴建造的,但廟宇的主體是在哈德良皇帝執政期間(公元118—128年)修建的。這座建築物的突出特點是建有一個有著山形屋頂的深柱廊。柱廊共有八個國柱,每個柱子都有柱基和柱頭。柱廊後面的長方形前廳和巨大的園頂神殿都是用磚砌面的水泥建造的。

羅馬城的弗萊文國型劇場可謂羅馬人建築之冠,它建於公元80年,俗稱羅馬大國型演技場。它是古羅馬建築工程上的一大奇跡。劇場的地基、外牆和內部的窗間牆壁都是凝灰石的,屋頂內部是用水泥構築的;供有聲望的人使用的較低的坐位是大理石的,而上部的坐位是木製的。同心走廊支撐著層層排列的連著階梯的座位。這個劇場可供四萬五千名觀眾使用。

凱旋門是羅馬奴隸主階級為了宣耀羅馬的武功而建造的。修建凱旋門之風始於公元前2世紀之後。凱旋門通常跨在路面之上,並且築有一個、二個或三個門洞。有些凱旋門還裝飾著宣傳性浮雕。在這些凱旋門中,以君士坦丁大帝的凱旋門最為壯觀。它建於公元315年,為了紀念君士坦丁大帝在315年戰勝他的敵手麥可森蒂而建的。

水道建築是古羅馬的又一宏偉工程。加爾河上的引水渠是許多令人贊嘆的古羅馬水利工程之一。它建於公元1世紀,位於法國南部尼姆的加爾河谷之上,起著把河水引過河谷的作用。引水渠的中段大約有50米高。這是一座完全從使用觀點設計的建築物,沒有任何裝飾。它的結構比例協調,使之看起來更為壯觀。

最後一項大建築物是慶功柱。它是為了表彰奴隸主階級的代表人物的赫赫戰功而建造的。例如公元113年建造的圖拉真慶功柱,就是為了表彰他征服達西亞的功績。在這座高大的大理石石往上,以浮雕的藝術形式,描繪了圖拉真征戰的威武雄壯的場面。

以上這些宏大建築,既是羅馬奴隸主階級壓榨勞動人民的罪證,同時也是羅馬人民智慧的結晶,充分體現了羅馬人民的創造精神。在建築的實踐基礎上形成的建築學,和羅馬史學一樣,不僅是羅馬文化百花園中一枝奇葩,而且還以高等學科被列入羅馬高等教育的課程之中,給羅馬教育注入了新鮮血液。

F. 羅馬帝國是誰創造的

由拉丁民族的羅馬人創造的羅馬帝國,是西方文明更加實際的基礎。它在政治、法律、國家組織、城市建設、文化藝術、風俗習慣等方面,更加直接地成為後來西方社會的模式。因此,認識和研究羅馬歷史,一直是西方學者十分重視的事情,藝術也不例外。

G. 羅馬人在建築上的貢獻是什麼(跪求)

作為歐洲文明的源頭之一,古羅馬繼承了古希臘的偉大傳統,它在希臘文明衰落之後,用虔誠的模仿和抄寫,延續了希臘的建築理念,並在工程技術上進行了大膽的開拓。古羅馬帝國時期修築的道路、溝渠和下水道,一直使用到中世紀,有的至今還管用。古羅馬共和國的執政官以及帝國的皇帝們,熱衷於將財富和精力傾注到各種大型工程和公共建築上,興建了眾多輝煌的世俗性建築,包括競技場、公共劇場、浴場、市場、圖書館等。這些規模宏大、設施完備的公共建築和設施,為「黃金時代」的帝國公民們提供了豐富的娛樂和消遣。

羅馬從帝國時期就形成了對歷史遺產的保護意識,並制定了嚴格的法規。1500多年前的皇帝利奧一世胡約里安曾下過一道保護古羅馬城的命令。皇帝首先列舉了當時羅馬破壞歷史文物的種種現象,接著發布了嚴厲的命令,「任何人都不得毀損或者破壞任何建築物———我們祖先所建造的神廟和紀念建築物———這些建築物是給公眾使用,或者是為了給公眾娛樂才建造的。」對那些破壞文物的人,「要懲以笞刑,還要斷其雙手,以懲罰他們用雙手褻瀆了祖先所造的建築。」

今天,羅馬的古城保護法規定,古城歷史建築物的外部結構屬於政府,任何房屋開發商和商店經營者、居民所購買的只是房子內部的使用權,個人並不擁有對建築進行整體改造的權利,房子的維修按國家制定的法律進行,不允許擅自改變其結構、形式和色彩。

H. 羅馬人發明創造了哪些藝術

羅馬藝術來家還追求雕像的真實,源在追求形似的同時也追求神似。羅馬人還發明了彩石鑲嵌畫,世間所有的東西如人物、海洋生物,以及宗教、神話都被羅馬藝術家鑲嵌在畫中。這種建築、塑像、鑲嵌藝術的發展完全來自於古羅馬哲學家、美學家的藝術思想的指導與影響,或者說古羅馬的偉大建築藝術,人的造像藝術孕育了古羅馬美學家的偉大思想。

I. 會計是誰發明的

會計起源於人類的生產性活動,分古代會計,近代會計,和現代會計.古代會計是在(中國,希臘,印度,古巴比倫).近代會計是1494年義大利人盧卡*巴其阿勒出書<<算術幾何與比例概要>>
現代會計時期是美國1934年提出的"公認會計准則"
美式資產負債表 管理會計

好了 我想你要的答案出來了 朋友``

J. 是誰發明的會計

1994年全世界會計人來到了一處義大利村莊San Sepulcro,此舉系為了紀念全世界第一本復式簿記的書「Summa」發行五百周年,Summa的作者是一名義大利雲游僧人兼數學家,名叫路卡

閱讀全文

與羅馬人創造會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