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魯班發明鋸子
鋸子不是魯班發明的
據新華社沈陽10月18日專電 魯班發明鋸的傳說在中國幾乎家喻戶曉。然而,記者今秋在遼河流域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巴林右旗采訪時發現,這一傳說並不可信。早在新石器時期,生活在內蒙古赤峰市境內的紅山人就發明了鋸。
據史籍記載,魯班是春秋時代魯國人,中國古代建築工匠。相傳,魯班有一次上山砍木,被一種帶齒的草割傷了皮膚,於是他從中得到啟發,使發明了竹鋸。
這一傳說在中國流傳甚廣,以至於許多人對此深信不疑。然而,事實並非如此。記者沿遼河行進到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采訪時,親眼目睹了新石器時期紅山人發明的石鋸殘片,它長5厘米左右,寬1厘米左右,下面的鋸齒清晰可見。紅山人是指生活在紅山文化時期的北方古人類,而紅山文化是中國北方古文化中一支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歷史學家、故宮博物院研究員楊傅達認定,紅山文化至少出現在距今七千多年前。據此推算,石鋸的出現也應在距今七八千年前,比魯班生活的時代提前了兩三千年。
B. 魯班發明鋸子的故事
有一次,國王命令魯班在十五天內伐出三百根樑柱,用來修一座大宮殿。於是,魯班帶著徒弟們上山了。他們起早貪黑,揮起斧頭,一連砍了十天,一個個累得精疲力盡,結果只砍了一百來棵大樹。
這時,磚瓦石料都已備齊,國王選定動工的黃道吉日也快到期了。如果動工時木料准備不齊,是要處死刑的。怎麼辦呢?晚上,魯班躺在床上翻來復去地睡不著。他爬起來,深一腳淺一腳地向山上走去。抬頭望望,啟明星向他眨著眼睛,天快亮了。
突然,魯班覺得手被什麼東西劃了一下,抬手一看,長滿老繭的手劃出一道口子,滲出了血珠。他仔細地在周圍觀察,原來是絲茅草劃的。魯班很驚奇,他摘了一片草葉,發現草葉邊緣長著許多鋒利的細齒。一轉身,他又看見一隻大蝗蟲正張著兩個大板牙,很快地吃著草葉。魯班捉了個蝗蟲一看,它的板牙上也有利齒。看看絲茅草的葉子,再看看蝗蟲的大板牙,他心裡豁然開朗。 他用毛竹做了一條竹片,上面刻了很多象絲茅草葉和蝗蟲板開那樣的鋸齒。用它去拉樹,只幾下,樹皮就破了,再一用力,樹干出了一道深溝。可是,時間一長,竹片上的鋸齒不是純了,就是斷了。這時,魯班想起了鐵。他跑下山去,請鐵匠按照自己做的竹片,打了帶鋸齒的鐵條,用它去拉樹,真是快極了!
這鐵條,就是鋸的祖先。有了它,魯班和徒弟們只用了十三天,就伐了三百根樑柱。
C. 《鋸是怎樣發明的》課文
一天,抄魯班到一座高襲山上去尋找木料,突然腳下一滑,他急忙伸手抓住路旁的一叢茅草。手被茅草滑破了,滲出血來。
「怎麼這不起眼的茅草這么鋒利呢?」他忘記了傷口的疼痛,扯起一把茅草細細端詳,發現小草葉子邊緣長著許多鋒利的小齒。他用這些密密的小齒在手背上輕輕一劃,居然割開了一道口子。
他想:要是我也用帶有許多小鋸齒的工具來鋸樹木,不就可以很快地把木頭鋸開了嗎?那肯定比用斧頭砍要省力多了。
於是,魯班請鐵匠師傅打制了幾十根邊緣上帶有鋒利的小鋸齒的鐵片,拿到山上去做實驗。果然,很快就把樹木鋸斷了。
魯班給這種新發明的工具起了一個名字,叫做「鋸」。
D. 《鋸是怎樣發明的》課文
木工用的鋸抄,傳說是魯襲班發明的。
有一回,魯班造一座宮殿,需要很多木料,就叫他的徒弟上山去砍樹。當時還沒有鋸,砍樹全靠斧子,一天砍不了幾棵。魯班很著急,就親自上山去看。
山很陡,魯班抓住樹根和雜草,一步一步往上爬。他的手指忽然被一棵小草劃破了,流出血來。
一棵小草怎麼會這樣厲害?魯班仔細一看,發現小草的葉子邊上有許多小齒。他試了試,在手指上一拉就是一道口子。這可提醒了魯班,他想:如果用鐵打一把有齒的工具,在樹上來回拉,不是比用斧子砍快得多嗎?他馬上回去打了一把,拿到山上去試,果然又快又省力。魯班就這樣發明了鋸。
後來,人們不斷改進,製造出了各種各樣的鋸。
想魯班是怎樣發明鋸的?
說說出與下面詞語意思相近的詞。
發明改進忽然馬上
E. 魯班發明鋸子的故事50字左右
魯班大約生於公元前507年,本姓輸,名班。因為他是魯國人,所以人們尊稱魯班。有的書上寫作公輸般或供輸盤。他主要是從事木工工作。那時人們要使樹木成為既平又光滑的木板,還沒有什麼好辦法。魯班在實踐中留心觀察,模仿生物形態,發明了許多木工工具,如鋸子、刨子等。魯班是怎樣發明鋸子的呢?相傳有一次他進深山砍樹木時,一不小心,手被一種野草的葉子劃破了,他摘下葉片輕輕一摸,原來葉子兩邊長著鋒利的齒,他的手就是被這些小齒劃破的,他還看到在一棵野草上有條大蝗蟲,兩個大板牙上也排列著許多小齒,所以能很快地磨碎葉片。魯班就從這兩件事上得到了啟發。他想,要是這樣齒狀的工具,不是也能很快地鋸斷樹木了嗎!於是,他經過多次試驗,終於發明了鋒利的鋸子,大大提高了工效。
F. 魯班發明鋸子的故事150字數
魯班發明鋸的故事相傳有一年,魯班接受了一項建築一座巨大宮殿的任務。
這座宮殿需要很多木料,魯班就讓徒弟們上山砍伐樹木。徒弟們累得精疲力盡,也不能滿足工程的需要,眼看著工程期限越來越近,這可急壞了魯班。為此,他決定親自上山察看砍伐樹木的情況。上山的時候,他不小心被一種野草,劃破了手。魯班很奇怪,一根小草為什麼這樣鋒利?於是他摘下了一片葉子來細心觀察,原來這葉子兩邊長著許多鋒利的小細齒。他明白了,他的手就是被這些小細齒劃破的。後來,魯班又看到一條大蝗蟲在一株草上啃吃葉子,兩顆大板牙非常鋒利,一開一合,很快就吃下一大片。這兩件事給魯班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也使他受到很大啟發。他想,如果把砍伐木頭的工具做成錐齒狀,不是同樣會很鋒利嗎?於是他就用大毛竹做成一條帶有許多小鋸齒的竹片,然後到小樹上去做試驗,結果果然不錯,幾下子就把樹皮拉破了,再用力拉幾下,小樹干就劃出一道深溝,魯班非常高興。但是由於竹片比較軟,強度比較差,不能長久使用,應該需要尋找一種強度、硬度都比較高的材料來代替它,這時魯班想到了鐵片。於是他們立即下山繼續實踐。魯班和徒弟各拉一端,在一棵樹上拉了起來,只見他倆一來一往,不一會兒就把樹鋸斷了,又快又省力,鋸就這樣發明了。
G. 鋸子的魯班發明鋸子的故事
春秋戰國時期,我國有一位創造發明家叫魯班。兩千多年來,他的名字和有關專他的故事,一直在人民當中流屬傳著,後代木工匠都尊稱他為祖師。
魯班大約生於公元前507年,本名公輸般,因為「般」與「班」同音,是春秋戰國時代魯國人,所以稱之為魯班。他主要是從事木工工作。那時人們要使樹木成為既平又光滑的木板,還沒有什麼好辦法。魯班在實踐中留心觀察,模仿生物形態,發明了許多木工工具,如鋸子、刨子等。魯班是怎樣發明鋸子的呢?
相傳有一次他進深山砍樹木時,一不小心,腳下一滑,手被一種野草的葉子劃破了,滲出血來,他摘下葉片輕輕一摸,原來葉子兩邊長著鋒利的齒,他用這些密密的小齒在手背上輕輕一劃,居然割開了一道口子。他的手就是被這些小齒劃破的,他還看到在一棵野草上有條大蝗蟲,兩個大板牙上也排列著許多小齒,所以能很快地磨碎葉片。魯班就從這兩件事上得到了啟發。他想,要是這樣齒狀的工具,不是也能很快地鋸斷樹木了嗎!於是,他經過多次試驗,終於發明了鋒利的鋸子,大大提高了工效。
魯班給這種新發明的工具起了一個名字,叫做「鋸」。這就是鋸子的由來,也是魯班發明鋸子的故事!
H. 鋸子是怎麼發明而出的
鋸子是魯班發明的,抄傳說鋸子也是魯班所發明,但是居住在中國地區的人類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會加工和使用帶齒的石鐮和蚌鐮,這些是鋸子的雛形。發明故事如下:相傳有一次他進深山砍樹木時,一不小心,腳下一滑,手被一種野草的葉子劃破了,滲出血來。
他摘下葉片輕輕一摸,原來葉子兩邊長著鋒利的齒,他用這些密密的小齒在手背上輕輕一劃,居然割開了一道口子。他的手就是被這些小齒劃破的,魯班就從這件事上得到了啟發。
他想,要是這樣齒狀的工具,不是也能很快地鋸斷樹木了嗎!於是,他經過多次試驗,終於發明了鋒利的鋸子,大大提高了工效。
I. 魯班發明鋸子的故事是什麼
魯班發明鋸子的故事如下:
魯班是一位出色的工匠,據說鋸子是他發明的。傳說魯班一次造宮殿時,取用木材比較多,但以古代的技術,木材供應不上建築所用,他根據茅草的齒狀葉片邊緣,受到啟發而發明了鋸子。以下我們就來看看完整的故事吧!
相傳魯班接受建築一座巨大宮殿的任務。需要很多木料,魯班讓徒弟們上山砍伐樹木。徒弟們用斧頭砍伐,效率低下。工匠們天天起早貪黑拚命去干,也砍伐不了多少樹木,使工程進度一拖再拖,眼看著工程期限越來越近,魯班甚是著急。為此,他決定親自上山察看砍伐樹木的情況。上山時,他無意中抓了一把山上長的一種野草,手被劃傷了。
魯班覺得很奇怪,一根柔軟的小草為何能割破手?於是摘下了一片葉子來細心觀察,發現葉子兩邊長著許多小細齒,用手輕輕一摸,這些小細齒非常鋒利,魯班了解到就是這些小細齒劃破他的手。後來,魯班又看到一條大蝗蟲在一株草上啃吃葉子,兩顆大板牙非常鋒利,一開一合,很快就吃下一大片,這也引起了魯班的好奇心,他抓住一隻蝗蟲,仔細觀察蝗蟲口部的結構,發現蝗蟲的兩顆大板牙上同樣排列著許多小細齒,蝗蟲正是靠這些小細齒來咬斷草葉的。
由於這兩件事,魯班受到很大啟發,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想,若做成一鋸齒狀的砍伐工具,是否同樣鋒利?於是他用大毛竹做成一條帶有許多小鋸齒的竹片,然後試鋸小樹,成果不錯,幾下子就把樹皮拉破了,再用力拉幾下,小樹桿就劃出一道溝,魯班非常高興。但是由於竹片比較軟,強度比較差,不能長久使用,拉了一會兒,小鋸齒有者折斷,有者變鈍,需要更換竹片。
這樣就影響了砍伐樹木的速度,使用竹片太多也是一個很大的浪費。看來竹片不宜作為製做鋸齒的材料,應該尋找一種強度、硬度都比較高的材料來代替它,這時魯班想到了鐵片。於是他們立即下山,讓鐵匠們製作帶有小鋸齒的鐵片,然後到山上試鋸樹木。魯班和徒弟各拉一端,在一棵樹上拉了起來,只見他倆一來一往,不一會兒就把樹鋸斷了,又快又省力,鋸就這樣發明了,大大提高了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