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養蜂界發明家

養蜂界發明家

發布時間:2021-10-03 04:44:32

A. 好詞好句,二年級

你好!二年級好詞:
神采奕奕、 眉飛色舞、 昂首挺胸 、炯炯有神 、精神煥發 、龍馬精神、 興高采烈、氣宇軒昂 、生龍活虎 、喜笑顏開 、局促不安 、面紅耳赤 、
好句:
1.公園里有個湖,湖裡的水清澈見底,湖底有許多鵝卵石,裡面有許多的小金魚,很可愛,每年的十五,湖邊就會有許多人來觀賞魚。
2.公園里的樹真多呀!有桃樹、樟樹、竹子……松樹高大挺拔,它粗壯的樹干就像有力的手臂一樣,歡迎著每一位到公園來的遊客。
祝你生活愉快!

B. 如何科學養蜂

建議加入養蜂QQ群,裡面那裡養蜂的都有,應該有你要的答案,還可以經驗交流
一、養蜂場地的選擇
養蜂場所的環境條件與養蜂的成敗及蜂產品的產量密切相關,所以應選擇蜜源豐富、環境適宜的地方建立蜂場。 養蜂場地周圍2.5千米半徑范圍內,全年至少要有一兩種大面積的主要蜜源植物。養蜂場地要求背風向陽,地勢高燥,不積水,小氣候適宜。西北面最好有院牆或密林,山區應選山腳或山腰南向的坡地上,背有擋風屏障,前面地勢開闊,陽光充足,場地中間有稀疏的小樹。冬春可防寒風吹襲,夏季有小樹遮蔭,免遭烈日爆曬,是理想的建場地方。蜂場附近應有清潔的水源,若有常年流水不斷的小溪,更為理想,可供蜜蜂采水。蜂場前面不可緊靠水庫、湖泊、大河。
一個蜂場放置的蜂群以不多於50群蜂為宜,場蜂與場蜂之間至少應相隔2千米,以保證蜂群有充足的蜜源,並減少蜜蜂疾病的傳播。
二、蜂群的排列
新開辟的養蜂場地,首先要清除雜草,平整土地,打掃干凈,然後陳列蜂群。蜂群排列的基本要求是,便於蜂群的管理操作,便於蜜蜂識別本群蜂箱的位置。蜂群數量較少的,可以採取單箱單列或雙箱並列;蜂群數量較多的蜂場,採取分行排列,各行蜂箱相互交錯陳列,群距1米,行距2-3米,距離較寬為好。
中蜂群宜散放,亦可2-3群為1組,分組防置,各群或組之間的距離宜大。交尾群或新分群應散放在蜂場邊緣,使巢門朝向不同的方向,並且適當地利用地形、地物,以便於蜜蜂識別自己的蜂箱。
如果轉地放蜂途中,在車站、碼頭臨時放置蜂群,可以一箱挨一箱地排成圓形或方形。
蜂箱的巢門朝南,或東南、西南方向,可使蜜蜂提早出勤,低溫季節有利於蜂巢保溫。蜂箱用磚塊、石塊、木架等墊高20-30厘米,以免地面濕氣侵入蜂箱,並可防止敵害潛入箱內危害蜂群。蜂箱應左右放平,後天墊高2-3厘米,防止雨水流入蜂箱,也便於蜜蜂清掃箱底。

C. 卡羅爾和她的小貓登第一個廣告的目的是什麼結果怎樣

1、登第一個廣告的目的是卡羅爾想收養一隻小貓。
2、結果別人送來了許多許多小貓,以至於爸爸只好又登廣告把小貓送人。
——出自課文《卡羅爾和她的小貓》

D. 養蜂冬天開箱為什麼不能提脾看

因為冬天外部溫度低,巢箱內溫度高,提脾看會導致箱內溫度發生波動,影響蜜蜂生長。

蜂群越冬,有兩個溫度,即蜂團外表溫度和蜂團中心溫度,正常越冬蜂團外表溫度6一10,中心溫度14一25,總是拿蜂脾出來看,其兩個溫度都會隨著外界的氣流交換而波動。

所以冬季蜂群不到萬不得已,不要老是把蜂脾拿出來的。

(4)養蜂界發明家擴展閱讀:

冬季養蜂注意事項:

1、保溫處理

冬季氣溫較低,且晝夜溫差較大,低溫會直接將蜜蜂凍死,還會影響到蜂群的攝食和活動力,在低溫條件下,蜜蜂會通過大量的攝食來提高體溫以抵禦嚴寒,會造成飼料的大量消耗,所以冬季做好保溫措施極為重要。另外冬季蜂場要遠離蜜源,以免蜜蜂采蜜時直接凍死。

2、充足的飼料

冬季蜜源稀少,蜜蜂食物得不到補充,會消耗大量的儲備蜜源,這時就需要人工補飼,一般選擇優質而不結晶的飼料,加入一些防病的葯物,用來預防病害,可用蜂蜜搭配白糖熬製糖漿做飼料,飼料要保持干凈清潔,嚴防油類等混合。

E. 養蜂蜂箱里的隔板有什麼作用

養蜂蜂箱里的隔板作用是為蜂準備一個棲息的場所,便於蜂蜜附著在上面;蜂箱是養蜂過程中供蜜蜂繁衍生息的處所,是最基本的養蜂工具。

1857年美國人郎氏發明了活框蜂箱與隨後發明的巢礎機和分蜜機一起被稱為蜂具的三大發明,而正是這些養蜂工具的使用,結束了數千年傳統養蜂採用土窩、毀巢取蜜的生產方式,奠定了新式養蜂的基礎,使養蜂生產出現巨大的飛躍。

活框蜂箱和義大利蜜蜂一起傳入我國,現在我國使用的蜂箱很多,比如十框蜂箱、達旦蜂箱、十二框方形蜂箱等,其規格大小不盡相同,但結構原理基本一致。

(5)養蜂界發明家擴展閱讀:

製作要求

1、製作蜂箱的木料,宜選用堅固耐用而又質輕,不易變形、裂縫的木材。北方以白松、紅松、桐木、椴木等較好;南方可用杉木。在製作前,應將木料充分風干或烘乾。

2、箱身的四壁,最好採用整塊的木板。如用較小的木板拼接,最好在拼接處採用凸凹面或面的錯口拼接粘牢。採用前者時,有凸面的板放在下面,有凹面的板放在上面,採用後者時。

3、蜂箱的外壁應盡可能刨平。

F. 列寧和養蜂人發明了什麼

列寧和養蜂人並沒有發明了什麼,列寧和養蜂人講的是列寧想找養蜂人談天,就派人請養蜂人來談天,可是往常請養蜂人的人回了莫斯科,別人不知道他住在哪裡。列寧只好一邊走一邊觀察蜜蜂,通過他的判斷力與觀察力,終於找到了養蜂人。

G. 怎麼養蜂

初養蜂者需要:1、蜂箱2、蜂具3、蜂種4、四季管理5、病害防治等環節,內容較多,篇幅有限,間單介紹一些。
一、蜂箱、巢框、巢礎、搖蜜機、起刮刀、面網、噴煙器、隔王板等用具。
蜂箱標准箱,目前我國普遍使用的蜂箱是10框標准箱,又稱郎氏蜂箱,它是由10個巢框,箱身、箱底、巢門板,副蓋、箱蓋以及隔板組成的。十框箱:可用不變形的紅白松、杉木、青楊等堅固耐用的木材。板的厚度不少於2公分。箱內圍長465毫米、寬380毫米、高245毫米,前後壁外側各有一個扣手,便於搬運。前後壁內側上部各開一條寬8毫米、深25毫米的槽,槽口處釘上一鐵片引條,引條上沿距箱體上沿17毫米。2、箱蓋a、蜂箱大蓋b(副蓋)紗蓋。3、箱底。
二、蜂 具
蜜蜂飼養管理用具有多處,除蜂箱外還有巢礎、分蜜機、面網、起刮刀、蜂帚、隔王板等都是必需的,根據蜂的規模選用,其他蜂具如生產蜂王漿、生產蜂花粉等的用具可根據需要購置。
1.巢礎
巢礎是安裝在巢框內供蜜蜂築造巢脾的基礎,它是人工製造的蜂蠟片,經巢礎機壓制而成,具有巢房底和巢房壁的板基。有供飼養歐洲蜜蜂使用的意蜂巢礎; 生產雄蜂蛹的雄蜂巢礎;飼養中蜂用的中蜂巢礎。使用巢礎築 造的巢脾整齊、平整、堅固,雄蜂房少。
2、面網
面網是管理蜂群時,保護操作者頭部和頸部免 遭蜂蜇的用具。
3、起刮刀
養蜂的專用工具。一端是彎刀,一端是平刀。 用它撬動、刮、鏟東西。如撬動副蓋、刮鏟蜂箱內和巢框上的污物。
4、噴煙器
是鎮服或驅趕蜜蜂的工具。由發煙筒和網箱兩部分組成。使用時,把紙、乾草或麻布等點燃,置入發煙筒 內,蓋上蓋嘴,鼓動風箱,使其噴出濃煙,但不要噴出火星。
5.蜂帚
主要用來掃除巢脾、箱體、養王框等蜂具上附著的蜜蜂,是長扇形的長毛刷。一般有兩排刷毛,刷毛長65 毫米,用不易吸水的白色馬鬃或馬尾毛製成。
6.蜂具凳
可放置管理用的蜂具和記錄本。檢查蜂群時當坐凳。
7.隔王板
隔王板是控制蜂王產卵和活動的柵板,把蜂群嚴格分隔為育蟲區和產蜜區,使幼蟲、蛹、花粉等不會與蜂蜜相混雜,工蜂可以自由通過。用14號鉛絲製成的鉛絲隔王板,牢固耐用,不易變形;兩鉛絲之間的空隙約4.4毫米,蜂王不能通過,但價格較貴,用直徑7.5毫米竹絲製作的竹絲隔王板,在我國南方取材方便,加工容易,成本低,但是牢固度較差,較易變形,隔王板分平面隔王板和框式隔王板。平面隔王板是把育蟲巢和貯蜜繼箱分隔開,便於取蜜和提高蜂蜜的質量。框式隔王板插在蜂箱內,可把蜂王控制在幾個脾上產卵。
8.飼喂用具補充飼喂蜜汁、糖漿或水的用具有多種,常用的有:
(1)巢門飼喂器,也稱瓶式飼喂器由一個廣口瓶和底座組成,瓶蓋用寸釘釘出若干個小孔,將裝滿蜜汁的瓶子倒放,插入底座,在大氣壓力下,蜜汁能被蜜蜂吸出,而不滴落。晚間將巢門飼喂的底座口從巢門插入巢內,適合進行獎勵飼喂,能避免引起盜蜂。對於未滿箱的弱群,可將它放在蜂箱內的隔板外面飼喂。河北農業大學養蜂場研製的塑料杯飼喂器攜帶方便,灌人糖漿後,蓋上底蓋,翻轉底蓋朝下平放,從巢門插入巢內。
(2)框式飼喂器
為大小與標准巢框相似的長扁形飼喂槽。有木製的和塑料的,也可用粗竹子製造。器內,有薄木片浮條,飼喂時供蜜蜂立足吸食,框式飼喂器適合進行補助飼喂。此外在巢框上樑鑿成長方形的淺槽,也可作為少量飼喂蜜汁用。
(3)巢頂飼喂器
是放置在蜂箱上面的大型飼喂器,大小類似淺繼箱的盤狀,適應緊急補充飼料和飼喂越冬飼料,一次可裝5~10升糖漿。
9.蜂王誘入器
常用的蜂王誘入器 有木套誘入器、安全誘入器和框式誘入器等數種。
(1)木套誘入器
木套誘入器是一個扁平的鐵紗籠,一端的木堵頭上開有小孔,裝有可抽拉鐵片,鐵紗籠的開口端插入一薄木板。
(2)安全誘入器,又稱扣脾誘入器是一個長方形的銀絲紗籠,四壁的下部有鐵片制的齒牙,可以壓入巢脾,下部有一可抽出的鐵片。
(3)全框誘入器
用木板或鐵板為框架,兩個大側面裝備鉛絲紗,其內部寬度約43毫米,高度245毫米,剛好可裝入一個巢脾,上面有抽拉板。
(4)蜂王籠
是用鉛絲紗製成的長方形小籠,體積約23橐米×33毫米×50毫米,其上面鐵壁有一圓孔,由此可放入王台或蜂王,圓孔上有滑動的鐵片蓋,下部裝有可開閉的木製飼料槽,槽內可裝入煉糖。可用來誘入王台或蜂王,也可以囚禁蜂王。近年來廣泛使用一種竹絲製作的蜂王籠,以四周鑽有小孔的塑料片,作上下兩端,用直徑2毫米的竹絲插入小孔,圍成長方形小籠,體積約20毫米×33毫米×50毫米,每根竹絲間距3毫米,其中有一根竹絲較長,是活動的,可以拉出,由此處放入蜂王。多用於晚秋或冬季,將蜂群的蜂王關入竹絲蜂王籠,使蜂王停產,便於防治蜂蟎。
三、蜂種
選擇蜜蜂了。現在飼養的主要蜂種是意蜂和黑蜂系的雜交蜂種。初養蜂的,早春最早的時候,一般買個四箱左右,三箱到四箱的蜂,這個蜂就可以搞飼養了。
(一)東方蜜蜂
東方蜜蜂有許多自然品種,如印度蜂、爪哇蜂、日本蜂以及中華蜜蜂等。
中華蜜蜂(中蜂)是我國的土著蜂。工蜂體長10~12毫米;腹節背板黑色,有明顯或不明顯的褐黃環。在高緯度、高山區中蜂的腹部色澤偏黑;處於低緯度、平原區的色澤偏黃。全身被灰色短絨毛。喙長4.5~5.6毫米。雄蜂體長11~14毫米,體色黑或黑棕色,全身被灰色絨毛,蜂王體長l4~19毫米,體色有黑色和棕紅色兩種,全身被覆黑色和深黃色絨毛。
工蜂嗅覺靈敏,發現蜜源快,善於利用零星蜜源,飛行敏捷,採集積極,不採樹膠,蠟質不含樹膠。抗蜂蟎力強,盜性強,分蜂性強,蜜源缺乏或病蟲害侵襲時易飛逃。抗巢蟲力弱,愛咬毀舊巢脾。易感染囊狀幼蟲病和歐洲幼蟲病。蜂王產卵力弱,每日產卵量很少超過1000粒,但根據蜜粉源條件的變化,調整產卵量快。蜂群喪失蜂王易出現工蜂產卵。
中蜂因為是我國土生土長的蜂種,對各地的氣候和蜜源條件有很強的適應性,穩產和適於定地飼養,特別在南方山區,具有其他蜂種不可取代的地位。
(二)西方蜜蜂
西方蜜蜂有歐洲類型、非洲類型和中東類型3種。我國飼養的西方蜜蜂都屬於歐洲類型,我們常稱它們為歐洲蜜蜂。
1、義大利蜂
意蜂為黃色品種。工蜂腹板幾丁質黃色,第二至第四節腹節背板前緣有黃色環帶。體長12~14毫米,絨毛淡黃色;喙長 6.2~6.9毫米。分蜂性弱,能維持強群;善於採集持續時間長的大蜜源。造脾快,產蠟多。性溫和,不怕光,提脾檢查時,蜜蜂安靜。抗巢蟲力強。意蜂易迷巢,愛作盜,抗蜂蟎力弱。蜂王產卵力強,工蜂分泌蜂王漿多,哺育力強,從春到秋能保持大面積子脾,維持強壯的群勢。
意蜂是我國飼養的主要蜜蜂品種。它的越冬性能不如東北黑蜂和其他歐洲黑蜂。意蜂除在華南亞熱帶地區越夏困難,在西藏地區沒有飼養外,在全國各地均有飼養。
2.卡尼鄂拉蜂
卡蜂的大小和體型與意蜂相似,腹板黑色,體表絨毛灰色,喙長6.4~6.8毫米。卡蜂善於採集春季和初夏的早期蜜源,也能利用零星蜜源。分蜂性較強,耐寒,定向力強,採集樹膠較少。性溫和,不怕光,提脾檢查時蜜蜂安靜。蜂王產卵力強,春季群勢發展快。主要采蜜期間蜂王產卵易受到進蜜的限制,使產卵圈壓縮。 3.喀爾巴阡蜂
它是卡尼鄂拉蜂的一個地方品種,形態和生物學特性與卡蜂相同。
3.東北黑蜂
黑龍江省飼養的東北黑蜂。是卡蜂和歐洲黑蜂的雜交種,並混有義大利蜂的血統。體型與卡蜂相似,腹節背板黑色,絨毛灰色,喙長平均6.4毫米。分蜂性較弱,耐寒,性溫和,不怕光。蜂王產卵力強,春季群勢發展快,善於採集流蜜量大的蜜源。
4.歐洲黑蜂
工蜂體長12~15毫米,腹部粗壯,背板黑色,有的在第二三腹節背板有黃棕色斑,絨毛深棕色,喙長平均6.4毫米。分蜂性較強。採集樹膠多,怕光,檢查時蜜蜂亂爬。蜂王產卵力較強,春季群勢發展平緩,善於採集夏秋季的主要蜜源。我國新疆伊犁一帶飼養的歐洲黑蜂也叫新疆黑蜂,大部分已經與義大利蜂混雜。
(三)我國選育的高產蜂種
1.浙農大1號意蜂品種
浙農大1號意蜂品種是浙江農業大學動物科學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福建農學院蜂學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等單位協作選育的蜂蜜、蜂王漿雙高產意蜂品種, 1995年獲得了國家發明二等獎、第二屆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經專家鑒定,浙農大1號蜜蜂的蜂王漿產量顯著高於我國飼養的其他蜜蜂品種(品系);春季群勢增長率較大,採集、利用花粉較多;產蜜量與義大利蜂其他品系相當,而且在形態上和同功酶方面也產生了變化,是蜂王漿、蜂蜜雙高產品種。早春的1千克蜜蜂(4框蜂),在7~8個月的生產期,可生產蜂王漿4千克。
2.白山5號三交種蜜蜂
白山5號三交種蜜蜂,是吉林省養蜂科學研究所選育成功的優良雜交種蜜蜂,該種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白山5號三交種蜜蜂的繁殖力比普通意蜂高18%,產蜜量增加 30%以上,王漿產量增加20%以上,越冬群勢削弱率降低10%,越冬飼料消耗減少25%,具有增殖快、群勢強、高產、低耗、越冬安全等優點。
3. 高產雜交種
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選育的蜂蜜高產雜交種(國蜂213)和蜂王漿高產雜交種(國蜂414),其蜂蜜和蜂王漿產量分別比普通意蜂提高70%和60%。
4.平湖王漿高產意蜂品系
平湖王漿高產意蜂品系是浙江省平湖縣養蜂專業戶周良觀、王進經過20多年的定向選育,由義大利蜂選育成的蜂王漿高產品系。經專家鑒定,平湖意蜂比當地飼養的普通意蜂蜂王漿產量高30%~228%,平均增產87%。在蜜源情況不佳,甚至缺乏蜜粉源時期,依靠飼喂也能獲得王漿高產,適合定地長期生產蜂王漿,可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
5.工蕭山王漿高產意蜂品系
蕭山王漿高產意蜂品系是浙江省蕭山縣養蜂專業戶洪德興在天目山山區經過18年定向選育而成。蕭山意蜂具有很強的蜂王漿高產性能,只要有充足的粉源或者飼喂人工花粉,就能獲得蜂王漿高產穩產。該蜂種還具有分蜂性弱,易保持強群,采蜜力強等優點。
6.松丹1號和松丹2號 這兩個雙交種蜜蜂,是吉林省養蜂科學研究所培育的,蜂蜜產量分別提高73%和56%,蜂王漿產量分別增加14%和26%,越冬群勢削弱率分別降低12%和7.5%,飼料消耗分別減少33%和12%。

H. 龔一飛的養蜂學家

龔一飛(1926~ )養蜂學家,中國高等農業院校蜂學專業的奠基人,各級養蜂學(協)會的積極組織者。祖籍福州,1926年5月27日生於廈門集美鎮。教授。九三學社社員。1949年畢業於福建協和大學農學院園藝系,留校任助教兼農業推廣幹事。從1951年5月院系調整轉為福建農學院工作起至1995年10月退休,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1981年~1989年任養蜂系(1988年改為蜂學系)系主任。曾任第7、8屆全國人大代表、九三學社福建省委第3、4屆副主委,中國農科院蜜蜂研究所特約研究員,浙江農大動物科學學院客座教授,農業部教材指導委員會畜牧學科組成員、蜂學專業組組長,中國養蜂學會1~3屆副理事長,福建省養蜂學會1~3屆理事長等職。現任中國養蜂學會首席顧問,福建省養蜂學會名譽會長,福建農林大學蜂療研究所名譽所長,九三學社福建省委顧問。1985年評為福建省教育先進工作者。1988年評為福州市勞動模範。1996年評為福建省科協先進工作者。1990年被中國養蜂學會評上我國現代五名養蜂家之一,立傳人《中國農業網路全書?養蜂卷》。1992年起獲國務院專家特殊津貼。
成長背景
20世紀三、四十年代是龔一飛的童年及少年時期,舊中國大多數百姓家庭生活困窘艱難。龔一飛雖然是生長在福州遠近聞名的大戶人家-龔易圖的「龔家花園」(西湖賓館的中心部分)內,但由於不是嫡系子孫,龔家花園的富庶與他們家幾乎無關。所幸的是,那宛若大觀園的豪宅里有數不清的花鳥蟲魚。這些自然界的生靈在龔一飛的童年裡成了他痴迷熱愛的生物學的免費啟蒙老師。
他的父親龔禮賢是生物學教師,家裡就存有不少動、植物標本。父親的言傳身教也促使他對生物學興趣的養成。可是真正讓他走上養蜂、研蜂這條「甜蜜之路」的原因卻是家庭的不幸。抗日戰爭時期,年僅42歲的父親因病去世。在圖書館做管理員的母親要獨自拉扯大大小小的5個孩子。1944年,身為老大的龔一飛考取了大學,對於這個日常生活都捉襟見肘的家庭來說,這是一件欣慰而又為難的事。中途他就從協和大學農學院園藝系輟學,當了一年小學教師以貼補家用。
協大校園坐落在鼓山麓閩江畔魁歧村,四周山川挺秀,林木茂盛,適於養蜂。20世紀40年代,龔一飛肄業期間,師從林青教授學習養蜂。既然身懷知識,就可以學以致用,而且養蜂投資小收益快,養蜂助學對他來說是一條可取之道。於是,他從親友處借來錢,馬上將想法付諸實施。10箱蜜蜂養在離校頗遠的果園里。每到周末,他便從魁歧乘船過江並奔走十餘里地前往照管蜂群。他依靠學識,付出艱辛,終於掌握了駕馭蜂群的技術,而蜂群也給他帶來了回報。10箱蜂一季下來收了500多kg蜜。按時價算,1kg蜂蜜可換6kg大米,500kg的蜜就是3000kg大米。這就解決了學費和一家人的吃飯問題。就這樣,龔一飛與蜜蜂結下了不解之緣。
教育事業
1949年夏他自該校畢業,留校工作,開養蜂課。1958年,受命籌建福建農學院養蜂場,任命為場長,同時將私有小型蜂場捐贈該場。1959年被聘為中國農業科學院養蜂研究所特約研究員。1960年,應邀擔任由農業部在北京舉辦的第一屆全國養蜂師資培訓班教師,主講蜜蜂生物學課程。同年,福建農學院創辦2年制養蜂專業,出任養蜂教研組主任。他經常與師生一起擴種蜜源植物,建立校內蜂場,帶領師生深入山區教學。1961年,被福州市科學研究所聘為特約研究員。1965年,主持舉辦了全國中蜂師資訓練班,為推廣中蜂科學飼養培育了骨幹力量。
1967年養蜂專業因文革停止招生,他組織教學蜂場的100多群意蜂到新疆吐魯番盆地采棉花蜜,創造了平均群產蜂蜜190kg的高產紀錄。1969年至1972年下放期間,在福建省浦城縣的福羅山區與當地農民栽果樹、誘捕野生中蜂,將圓桶舊法飼養的中蜂改為活框科學飼養,建成了集體定地蜂場,為探索閩浙贛邊境山區蜜源潛力和野生蜜蜂的生活規律積累了經驗。1978年,福建農學院養蜂專業恢復招生,他任專業主任。1980年,養蜂專業擴展為4年制本科。面向全國招生、分配。1981年,福建農學院成立了全國唯一的養蜂系,他任系主任。1984年該系開始培養碩士研究生。這個院系現已擴展為福建農林大學蜂學學院,下設蜂學、蜂產品加工與貿易以及蜂療3個專業,成為全國唯一培養高等院校蜂學本科多樣化人才的基地。自1960年至今,己為我國蜂業戰線的各個部門輸送了千餘名專科、本科及碩士畢業生,並培訓了數百名蜂業專項技術人才。其中,有的已成為海內外名教授、博士生導師、科學家、發明家、企業家、教學科研機構領導者……真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龔老師數十年來歷經滄桑,貢獻畢生精力為蜂學教育事業而奮斗,今已桃李花開,碩果累累!
科學研究
龔一飛在20世紀40年代於協和大學農學院肄業期間,邊養蜂助學,邊師從趙修復教授選修《昆蟲學》和《昆蟲分類學》,並對達爾文學說深感興趣,立志探索蜜蜂世界奧秘,希望利用蜜蜂以厚生。畢業後,一直從事養蜂教學、科研以及生產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第一手資料。新中國成立後,他學習《實踐論》、《矛盾論》與《辯證唯物主義》,眼界頓開,堅信一切真知灼見皆源於實踐。他在蜂學方面的精湛造詣,正是他長期實踐的結果。
1952年以來,龔一飛在養蜂科研和教學上做了很多工作,包括蜜蜂為農作物授粉、蜂蜜高產技術、蜜蜂病敵害防治技術,蜜蜂生物學、蜜蜂育種新技術等多課題的研究。先後在全國性及地方性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30多篇。1982年,在他主持下,首次研究成功中華蜜蜂人工授精技術,獲省科技成果三等獎。1975年,他編著的《怎樣養蜂》一書,理論與豐富的實踐經驗相結合,先後印刷6次,發行67萬冊,對普及養蜂技術起了重要作用。他受農林部教育局委託主編的我國第一部高等農業院校教材《養蜂學》,獲1977~1981年度全國優秀科技圖書獎。他受農業部、教育部委託主編的全國農民職業技術教育教材《養蜂》,前後印刷5次。他參加編寫、翻譯的著作還有《養蜂手冊》、《副業生產手冊》、《農業網路全書?養蜂卷》、《蜜蜂機具學》及世界養蜂名著《蜂箱與蜜蜂》等。
他在學術上有不少頗具影響的創見。早在20世紀50年代,他根據中蜂獨特的適應性,預言中蜂在華南、西南廣大山林地區具有西方蜂種不可取代的地位。歷時半世紀,這預言不斷為養蜂實踐所證實。他在70年代發表的《論中蜂》一文,多年來,不斷為多種專業期刊或論文集所選載。在蜜蜂授粉方面,他首先形象地提出:植物界中從風媒向蟲媒演變,正好比動物界中由體外授精向體內授精演變一樣,在傳種接代的方式上屬於突破性的飛躍。他的這種見解,為利用蜜蜂授粉增產充實了理論基礎。
自然分蜂是蜜蜂最突出的群體活動,它對培養強壯蜂群,穩定工蜂采蜜積極性至關重要。龔一飛在國內首次運用對立統一的觀點闡述自然分蜂的內外因,達到了新水平。這在指導生產實踐上具有廣泛的意義。他根據自己在吐魯番盆地炎暑獲得養蜂穩產高產的實踐,否定了傳統認為華南養蜂越夏的難關是由於高溫所致的觀點,指出群體的蜜蜂對溫度具有驚人的調節能力,華南越夏的困難是蜜蜂敵害猖獗和局部地區蜜粉源枯竭所造成,完全可以人為地加以克服。流蜜期蜂群出現分蜂熱是養蜂生產上的致命傷。早在50年代,他就根據王台發育規律,試驗成功解決這個難題的有效方法-除王結合二次選擇毀台法。近十多年來,他指導助手和研究生致力於蜜蜂交配生物學、蜜蜂人工授精、蜜蜂精液貯藏、蜜蜂精液漂洗提取等研究,在蜜蜂育種基礎技術上做出了新的貢獻。
特別是1984年夏他和張其康同志首次考察西雙版納,目睹我國西南原始熱帶雨林中豐富多彩的蜂種資源,於是萌發了撰寫《蜜蜂分類與進化》一書的想法。90年代初,他們在福建省科委的資助下,連續5個夏天,跋涉南北山野,前後涉足長白山、完達山、大小興安嶺、西雙版納原始森林、天山、阿爾泰山、伊犁草原、吐魯番盆地、祁連山、河西走廊、六盤山、河套、毛烏素沙漠、內蒙草原、五指山、十萬大山和衡山,實地察訪,採集標本,徵集圖片、資料,甚得各方惠助,收獲頗豐;更喜的是相關學科取得重大突破,專家志士成果迭出,逐漸使其抱負轉為現實。
《蜜蜂分類與進化》一書分蜜蜂分類、品種、進化與起源等4章。大體上闡明了蜜蜂屬的來龍去脈、親緣關系、地理分布,介紹各蜂種的形態特徵、生物學特性、抗病敵害性能,並從不同地區飼養的角度評比它們的經濟價值。此書能為蜜蜂世界探索者、養蜂生產者、蜜蜂選育種工作者和蜜蜂檢疫人員提供很有價值的參考。

I. 關於養蜂的技術

養蜂投資少、見效快、收益大,其技術要點如下:
(一)場地選擇
場地周圍2.5公里半徑范圍內應有充足的主要蜜粉源和輔助蜜粉源,且主輔蜜粉源應搭配適宜。場地宜選擇南向近山坡地,陽光充足,背有高山為屏,上有自然遮蔭,夏季通南風,冬季阻北風,且土質肥沃,蜜源植物生長旺盛,花期長,水量充足,交通較便利。
(二)蜂群的選購
1.購買時間:北方宜在4~5月份,此時正當蜂群繁殖期,挑選比較穩定,且外界環境好,飼養易成功。
2.挑選方法:在巢門口觀察,如工蜂出入勤奮,採集蜂帶花粉比例較多的,一般是有生氣的好群。再開箱檢查,如工蜂安靜不驚慌,說明性情溫順;如蜂王體大、足粗、身高、胸寬、腹部長而豐滿、全身密披絨毛、產卵靈活迅速而不驚慌,說明蜂王年輕健壯,產卵力強。
3.蜂群的排列:依場地大小、養蜂多少和季節情況而定。有四種排列方式:單箱排列、雙箱排列、交錯排列、三箱排列。
(三)飼養
1.補助飼養:即在蜜源缺乏時所進行的人工飼喂。其方法有:①補飼蜂蜜。可用蜂蜜加溫水二成稀釋(結晶蜂蜜,需稍加水煮溶)。稀釋後的蜂蜜,可採用灌脾的方法或者倒入框式飼養器內飼喂蜜蜂。②補飼糖漿。糖漿是以白糖加水五成,經加熱充分溶解後涼至微溫,最好在糖漿中加入0.1%的檸檬酸,以利於消化和吸收,此時不宜用紅糖。
2.獎勵飼養:在蜂群繁殖期和蜜蜂生產期所進行的人工飼喂,一般給少量60%蜜液或50%的糖漿,早春時隔日1次,以後消耗增加,可每天1次,時間從流蜜期前40天起,直到外界有大量蜜粉采入為止。每框蜂每次獎勵50~100克糖漿即可。
3.飼喂花粉:目的是補充蛋白質飼料。在越冬後期及早春,補給前一年秋季保存下來的花粉,也可用黃豆粉代替。飼喂方法如下:①液喂。將花粉加糖漿10倍,煮沸,待涼後放入飼養器內飼喂。②餅喂。將花粉或代用花粉加等量蜂蜜或糖漿,充分攪拌均勻,做成餅狀,外包塑料紙,兩端開口,置於框樑上供蜜蜂採食。遇寒流時,經常採用此法。
4.飼喂水分及鹽類:一般每個蜂群每天需采水200~300毫升,在飼養器內盛水或在紗蓋上放濕毛巾,供自行采水,在糖漿中加入1%的食鹽。
(四)管理
1.春季管理:①促進蜜蜂飛翔排泄。巢中央溫度提高到33~35℃,有足夠的蜜粉源或獎勵飼養,及時打開箱蓋和保溫物,使其出巢飛翔排泄。②蜂巢的保溫。排泄後即進入繁殖期,須人工保溫,緊縮蜂巢,密集群勢。多群同箱飼養,箱內、外保溫,北方直到4~5月份。
2.流蜜期的管理:①初期調整和組織好采蜜群。②保持強群采蜜。控制蜂王產卵,可用隔王板將蜂王限制在巢箱的一區或巢箱中。斷子取蜜,可在大流蜜期前5天,從采蜜群中提出蜂王和1~2張巢脾帶蜂另組小群,第二天給采蜜群誘入一個成熟王台,可大大提高產蜜量。注意小群管理,對於那些不能采蜜的弱群,應創造條件,促使群勢迅速發展。在適當采蜜的前提下,要抓好繁殖,以便補充群勢。
3.秋季管理:①培育新王,更換老劣王。②培育適齡的越冬蜂。適齡越冬蜂是指在越冬前羽化出房,僅進行過二三次排泄飛翔,沒有做過哺育和採集工作,未分泌過王漿的幼蜂。為使越冬蜂能安全越冬,必須控制流蜜期以後出生的幼蜂出生,以保蜂群的群勢。控制的方法是在流蜜期一定時候迫使蜂王停止產卵。③適時早斷子。在培育越冬蜂的後期,先採取蜜粉壓脾,用蜂蜜澆2~3次,這樣蜂王就會停產,同時將蜂群搬到陰冷的地方,將蜂略擴大1倍,並從蜂巢中提出花粉脾,撤出保溫物,即可提早斷子。
4.冬季管理:①調節巢門。巢門高6~7毫米,寬60~70毫米為宜。②防蜂蜜結晶。加強保溫,或由巢門向箱內塞一些濕棉花球,以減少通風。③北方室內越冬。應在水結冰、大地未積雪之前入室,入室時,蜂箱在室內應離牆20厘米,第一層離地40厘米。室溫保持在0~2℃,濕度保持在75%~80%之間。

J. 怎樣才能成為養蜂的行家

養蜂是涉及面較廣的養殖業,它不同於畜牧的其他養殖業。它不僅僅需要掌握好養強蜂群的技術,預防控制蜜蜂的各種疾病技術,而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蜜蜂的生物學特性與氣候條件及外界蜜粉源的關系。結合蜜源及氣候情況,在蜜源大流蜜時,有計劃地養強蜂群,這樣才會獲取最大經濟效益。

要成為養蜂的行家,就要做到「知蜂」、「知術」、「知天」。所謂「知蜂」,就是了解蜜蜂的生物學習性;「知術」,就是了解蜜蜂的飼養技術;「知天」,就是了解養蜂所需要的客觀環境及所利用蜜源的物候學特點。蜜蜂的生物學特性、客觀環境中蜜源物候特點,是客觀存在的,或者說是「天」定的,它並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養蜂者只有去充分地認識它,才能有效地利用它。蜜蜂飼養技術、疾病防治技術及蜂具的製作、維修、使用技術,是人為可學會的,其掌握程度取決於人為的努力程度。

一個成功的養蜂人,就是盡可能努力完整地掌握了養蜂的知識和技術,又了解了養蜂環境的蜜粉源物候特點後,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把蜂群和蜜源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人,也就是努力做到了「知蜂」、「知術」、「知天」,並把它們完整地結合在一起,靈活地加以運用的人。

閱讀全文

與養蜂界發明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