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一汽的發展史是什麼
一汽的發展歷程:
1953年,一汽奠基興建
1956年建成並投產,開創了中國汽車工業新的歷史。
從1953年7月15日破土動工起,到1956年7月15日第一輛國產解放牌汽車誕生,這是一汽的建廠時期。
從1956年開工生產到1978年末,是一汽的成長和發展時期。
從1979年到1988年末,是一汽「解放」汽車的換型改造時期,又稱第二次創業時期。
從1988年到2001年末,是一汽結構調整時期,又稱為以發展轎車、輕型車為主要標志的第三次創業時期。
2001年12月,一汽召開的第十一次黨代會,宣布一汽第三次創業的歷史使命已經完成;2008年12月30日,世界權威的品牌價值研究機構——世界品牌價值實驗室舉辦的「2008世界品牌價值實驗室年度大獎」評選活動中,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憑借良好的品牌印象和品牌活力,榮登「中國最具競爭力品牌榜單」大獎,贏得廣大消費者普遍贊譽。
B. 簡述中國一汽的發展歷程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一汽」)前身為第一汽車製造廠,1953年動工興建。現有員工13萬人,資產總額4,578.3億元、注冊資本金354億元。已構建了從東北到華北、華東,再到西南、華南的產業布局,業務覆蓋「紅旗」、「解放」、奔騰、合資合作、新興業務、海外業務和生態業務等七大業務板塊。總部直接運營「紅旗」,對其他業務進行戰略或財務管控,形成了面向市場、直達客戶的全新運營和管控模式。構建以長春為總部的「四國十地」全球研發布局。「紅旗」、「解放」品牌價值在國內自主轎車和自主商用車中保持第一。紅旗L系列是國家重大活動指定用車,H系列轎車在細分市場增長迅速。解放中重型卡車是國內商用車領域的領航者。新能源汽車已經量產,紅旗E-HS3純電動轎車等投放市場。2019年,中國一汽實現整車銷售345.9萬輛,實現營業收入6177.3億元、利潤440.5億元,位居《財富》世界500強第87位。
中國一汽歷經工廠建設、換型改造、上輕轎等三次創業,基本構建完成了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發展布局、管理體制、經營機制和人才隊伍。2011年6月,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企業90%以上資產進入股份公司;2013年4月,在股份公司開展了建設規范董事會試點工作;2017年11月,完成集團公司制改制,更名為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2018年1月,中國一汽發布新紅旗品牌戰略,要把新紅旗打造成為「中國第一、世界著名」的「新高尚品牌」;2018年12月,正式發布《中國一汽2025戰略願景規劃》,到2025年基本完成世界一流移動出行服務公司建設的主體工程,實現再創一個中國一汽的目標。
C. 長春一汽的歷史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原第一汽車製造廠),1953年7月15日破土動工,中國汽車工業從這里起步。50年來,第一汽車肩負中國汽車工業發展重任,經歷了建廠創業、產品換型和工廠改造、上輕型車和轎車三次大規模發展階段,產品生產由單一卡車向輕型車和轎車方面發展。1991年,與德國大眾汽車公司合資建立15萬輛轎車基地;2002年,與天津汽車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聯合重組,與日本豐田汽車公司實現合作。目前,產品結構已形成以轎車為主的新格局。
第一汽車擁有全資子公司30家,控股子公司17家,其中包括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富奧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等全資子公司和一汽轎車股份有限公司、天津一汽夏利股份有限公司、一汽四環股份有限公司等上市公司及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天津一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等中外合資企業。在東北、華北和膠東、西南、華東形成布局合理的生產基地,以及在國內汽車行業具有產品開發和工藝材料開發領先水平的技術中心
D. 一汽大眾的發展史
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簡稱一汽-大眾)於1991年2月6日成立,是由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和德國大眾汽車股份公司、奧迪汽車股份公司及大眾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合資經營的大型乘用車生產企業,是我國第一個按經濟規模起步建設的現代化乘用車工業基地。經過多年的不斷發展,一汽-大眾在長春和成都共有二大生產基地,包括轎車一廠、轎車二廠、轎車三廠(成都分公司)和發動機傳動器廠。其中長春基地位於中國長春西南部,佔地面積182萬平方米,已形成年產66萬輛的生產能力;成都基地位於成都市東南的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內,佔地面積81.3萬平方米,2009年5月8日建設項目正式啟動, 一期生產規模為年產15萬輛。
一汽-大眾採用先進技術和設備製造當今世界大眾品牌、奧迪品牌兩大名牌產品。捷達、寶來、高爾夫、速騰、邁騰、奧迪A4L、奧迪Q5、奧迪A6L系列轎車,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2009年,公司向市場成功投放2款新車型:Audi Q5和Golf A6.一汽—大眾已成為國內成熟的A、B、C全系列乘用車生產製造基地。截止到2009年底,一汽-大眾累計生產並銷售乘用車超300萬輛,牢牢占據國內乘用車市場產銷的前列。國家商務部確認一汽-大眾為「技術先進企業」;國家統計局授予一汽-大眾為「中國汽車製造名優企業」稱號;原國家機械局授予一汽-大眾為「在促進科學技術進步工作中做出重大貢獻者」一等獎。
E.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的一汽歷程
1953年,在黨中央的親切關懷下,在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在蘇聯人民的友好幫助下,一汽奠基興建,1956年建成並投產,開創了中國汽車工業新的歷史。一汽經過五十多年的發展建設,企業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生產單一的中型卡車,發展成為中、重、輕、微、轎、客多品種、寬系列、全方位的產品系列格局;產量從當初設計年產3萬輛生產能力,發展成為百萬量級企業;企業結構基本實現了從工廠體制向公司體制的轉變;資本結構實現了從國有獨資向多元化經營的轉變;經營市場實現了從單一國內市場經營向國內、國外兩個市場經營的轉變。逐步形成了東北、華北、西南三大基地,形成了立足東北、輻射全國、面向海外的開放式發展格局,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汽車企業集團之一。
面向未來,一汽將堅持用戶第一,尊重員工價值,保障股東利益,促進社會和諧,努力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自主一汽、實力一汽、和諧一汽」,為推動中國汽車工業又好又快發展,實現人·車·社會和諧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從1953年7月15日破土動工起,到1956年7月15日第一輛國產解放牌汽車誕生,這是一汽的建廠時期。
在建廠之前,做了三年准備工作。1950年初,毛主席和周總理在莫斯科同蘇聯簽訂的協議中,就把建設汽車廠作為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蘇聯援建的首批重點項目;同年4月,重工業部成立了汽車工業籌備組,開始了緊張的籌建工作;1953年6月黨中央專門為力爭三年建設長春汽車廠發了指示;毛主席親自為一汽奠基題詞,並把一汽生產的汽車命名為「解放」。在建廠期間,蘇聯為中國提供了全套的產品設計和工廠設計圖紙資料、80%以上的生產設備和整套的工藝裝備,派遣了一批專家來廠指導工廠建設和生產准備,為一汽培訓了實習生,充分體現了蘇聯人民對中國人民的友誼和援助。
在建廠時期,全國各地為一汽輸送了優秀的幹部和技術工人,培訓了大批的青工;每天都有大量物資源源不斷運到汽車廠;以建築五師、機電安裝公司為代表的兩萬多名建設隊伍,成為一汽建設工地的主力軍。一汽的建成,凝結著全國人民的心血和汗水。
一汽的建設,只用了三年的時間,其速度之快,工程質量之好,被人們稱之為奇跡。一汽的建成,開創了中國汽車工業的歷史。 從1956年開工生產到1978年末,是一汽的成長和發展時期。
在這個時期,一汽有過乘「東風」展「紅旗」製造國產轎車等創舉,也遇到兩次大的干擾和挫折:第一次是1958年至1960年的三年大躍進期間,有過急於求成、忽視科學態度所犯的錯誤,造成設備失修、質量下降,企業管理嚴重削弱;經過1960年冬季開始的三年整頓,企業的生產秩序和管理逐步恢復正常,1965年和1966年,成為開工生產以來最興旺的時期,被國家表揚為全國大慶式先進企業。第二次干擾是1966年下半年開始的「十年動亂」,廣大職工對左的錯誤有抵制、有斗爭。1972年,貫徹周總理批示,狠抓產品質量,取得了明顯成效;1975年,貫徹鄧小平指示,初步進行了企業整頓。
1977、1978兩年,進行了平反冤假錯案、落實黨的政策、恢復性整頓、重建大慶式企業等工作,使各項經濟指標又恢復到「文革」前的最好水平。這個階段,盡管遇到許多干擾和挫折,但各方面的工作仍有一定的發展。在汽車品種上從一個基本型增加到三個。在生產能力上,從3萬輛設計能力,提高到6萬輛的水平。
在這個時期里,一汽出汽車,出人才,為全國汽車工業和機械工業的發展培養輸送了一大批幹部和技術骨幹;完成了包建二汽的任務;還承擔了一些援外項目。 從1979年到1988年末,是一汽「解放」汽車的換型改造時期,又稱第二次創業時期。
在這個時期中,一汽自1980年末到1983年7月,用了近三年的時間,完成了「解放」第二代產品CA141汽車的設計、試制、實驗和定型。從1983年7月開始生產准備,又用了三年時間,到1987年1月1日勝利轉產,轉產當年就實現了質量、產量雙達標,通過了國家的工程驗收。在這個時期,還開展了學習日本先進技術和管理方式、建設性企業整頓等活動,為換型改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換型改造中,一汽充分利用國家給予的利潤遞增包干政策,採取以老養新的辦法,自籌換型改造資金;抓住對外開放的有利時機,堅持開放型的自主技術改造;用同時工程、網路技術的方法組織龐大的換型改造工作,完成了不亞於建設一個新廠的工程量。不僅甩掉了「解放」車「三十年一貫制」的帽子,使老企業煥發出青春的活力,而且培育了職工奮勇拼搏、開拓進取的創業意識,闖出了一條老企業自主換型改造的路子。
在換型改造的同時,1984年與1987年,在企業改革與發展上,先後兩次得到中央領導同志的支持,延長利潤遞增包干期限,擴大了產品自銷權、外貿外經權和規劃自主權;抓住了上輕型車、上中重型卡車以及上轎車的機遇,並同步進行了大量的擴建、新建的前期工作。
在這個時期,成立了解放汽車工業聯營公司。汽車研究所、第九設計院的加盟,加強了一汽技術後方的能力;吉、長四廠緊密聯營模式,為一汽加快建設輕型車和轎車生產基地創造了有利條件。 從1988年到2001年末,是一汽結構調整時期,又稱為以發展轎車、輕型車為主要標志的第三次創業時期。
在這個時期,通過建設一汽轎車、一汽-大眾兩個現代化轎車生產基地,以及兼並、重組、改造輕型車生產企業,產品結構調整取得重大突破,中、重、輕、轎並舉的局面已經形成,轎車和輕型車產銷量的比重已經接近50%,重型車已經超過了中型車的產銷量。通過不斷深化企業改革,基本實現了由傳統的工廠向集團公司體制的轉變,以及由單一的國有資產向多元化資產結構的轉變。通過對外合作和開拓國外市場,建立了一汽-大眾等一批中外合資企業,產品出口到70多個國家和地區,初步實現了從單一的國內市場向國內、國外兩個市場轉變。
在這個時期,開展了持續多年的質量總體戰、整頓內部經濟秩序、推行精益生產方式、集中采購、強化營銷管理等活動,有序地解決了一些國家宏觀調控期間困擾企業發展的經濟難題,並為1999年下半年全國汽車市場復甦,做了充分准備。還通過「801」、「901」人才工程,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年輕幹部,為一汽贏得未來奠定了領導人才基礎。
這個時期是生產大發展的一個時期,2001年與1988年相比產量增長5.1倍,銷售收入增長22.8倍,職工收入也有很大提高。在全國500家最大企業的排名中,一汽始終處於前10位。 2001年12月,一汽召開的第十一次黨代會,宣布一汽第三次創業的歷史使命已經完成;提出了「十五」計劃時期實現汽車產銷量、銷售收入、利潤、員工收入「四個翻一番」的目標;2002年,一汽把「四個翻一番」目標進一步延伸和發展,提出了適應入世要求「建設新一汽」的構想,確立了要在五年或更長的一段時間,實現「規模百萬化、管理數字化、經營國際化」的「三化」目標。從此,一汽進入了建設「三化」新的發展時期,實際上這個時期的許多工作在上世紀末就開始了。2008年12月30日,世界權威的品牌價值研究機構——世界品牌價值實驗室舉辦的「2008世界品牌價值實驗室年度大獎」評選活動中,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憑借良好的品牌印象和品牌活力,榮登「中國最具競爭力品牌榜單」大獎,贏得廣大消費者普遍贊譽。
F. 一汽的創始人是誰
郭力
G. 一汽大眾的發展歷史
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是由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德國大眾汽車股份公司、德國奧迪汽車股份公司及大眾(中國)汽車投資有限公司合資經營的大型轎車生產企業,於1991年成立,1996年全面建成投產,1997年8月通過國家驗收,1998年4月30日通過德國萊茵技術監督顧問有限公司(tuev公司)和中國汽車認證委員會質量體系認證中心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並於2002年月12月19日獲得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證書。項目總投資111.3億元人民幣,注冊資本37.1億元人民幣。
一汽-大眾公司的主導產品是捷達系列轎車、奧迪系列、寶來系列、速騰及邁騰轎車,。
捷達轎車是德國大眾集團的主力車型,一汽-大眾公司結合中國國情對該車型進行了持續不斷的改進,使之更適合中國的運行環境和使用條件。自1991年投放中國市場以來,其優良的整車動力性、經濟性、操作可靠性及安全性得到全國廣大用戶的認可,並在2002年、2003年連續二年獲得國內單一品牌銷售冠軍。
從1998年開始,一汽-大眾先後向市場推出了國產a級車中率先裝有abs(剎車防抱死制動)系統、自動變速箱和安全氣囊等先進裝備的捷達轎車,並依靠自己的開發能力對車身作了改型。2000年1月,公司向市場推出了捷達兩閥電噴轎車。隨著兩閥電噴車的投產,公司產品排放標准全部達到歐洲Ⅱ號水平。
寶來轎車充分展示了其獨到的個性化設計風格,整車動力性、經濟性、安全性和舒適性在國內同檔車中獨領風騷。寶來系列轎車被譽為國內第一輛駕駛者之車。
1995年12月,一汽、德國大眾和奧迪三方簽訂合同,將奧迪系列產品納入公司生產。公司又研製開發出了奧迪200 1.8t高級轎車。1999年9月6日,奧迪a6中國型高級轎車順利下線。奧迪a6轎車的順利下線標志著我國汽車製造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中國型奧迪a6將中間b柱後部加長了90毫米,使後座更寬敞。奧迪a6裝備了智能式自動空調系統、abs剎車防抱死裝置、雙氣囊,更可選裝電子車速控制裝置、手動、自動一體變速箱等多種國產轎車首次應用的當代世界最先進技術。奧迪a6(04年型)新增風格各異的運動選裝和行政型兩個版本,充分滿足不同用戶的個性要求。同時許多原有裝備升級,許多裝備甚至高於同級德國產奧迪a6,使中國產奧迪a6成為中國豪華品牌高檔轎車的技術典範。
2003年5月9日,高爾夫轎車在公司下線。7月15日,在一汽—集團公司誕生50周年之際,高爾夫轎車在全國正式上市。此次推出的車型有1.6l2v、1.6l5v、1.8l5v和2.0l2v。高爾夫轎車擁有三十多年歷史和遍及世界各地的忠實用戶,自1974年3月推出,現在全世界累計產量已突破2200萬輛。歷經四代改型的高爾夫,憑借30年凝聚而成的扎實穩重的設計風格在兩廂車造型上獨具創新,設計出完美的後部空間。高爾夫在裝備上也達到了高檔車的標准,帶ebv的abs,自動防眩後視鏡、雨水感測器、電動可加熱後視鏡、6碟cd、天窗等設計,充分顯示了科技時代以人為本的汽車價值理念。
2006年和2007年,隨著中國市場的不斷成熟,一汽大眾投產了邁騰和速騰。他們採用了PQ35和PQ46平台(世界領先),全系標配ESP,這是同級車絕無僅有的。還有諸如雙區自動空調,FSI發動機,電子手剎,42米超長激光焊接等等,成為該級別的王者。
2008年,一汽大眾的3年努力終結碩果,自主研發的新寶來問世。他的出世,在很大程度上標志著一汽大眾的成功。
經過快速發展,一汽—大眾生產、銷售每年都以30%—50%的速度遞增,累計向國家上交的稅金已大大超過建廠投資。目前,一汽—大眾全員勞動生產率為31.6輛/人年,達到國際汽車工業勞動生產率水平。
一汽—大眾取得了非凡的業績。在一汽集團、一汽—大眾銷量、利潤貢獻度最大;在大眾集團、一汽—大眾勞動生產率增長率和人均利潤率名列前茅。德國大眾集團前任董事長皮埃希博士評價說,一汽—大眾「已經發展成為實力強大、效益卓著的企業。」
H. 汽車是誰發明的
卡爾·弗里特立奇·本茨(Karl Friedrich Benz,1844年11月25日-1929年4月4日),德國著名的戴姆勒-賓士內汽車公司的創始容人之一,現代汽車工業的先驅者之一,人稱「汽車之父」、「汽車鼻祖」。 汽車在改變我們的生活,它在帶給我們極大便利的同時,的確也帶來了一些煩惱。但是,生活就是這樣,對任何生活方式的評價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好與壞。這是一種觀念,一種態度,更是一種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