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城市是人類在自然基礎上創造的傑作

城市是人類在自然基礎上創造的傑作

發布時間:2021-10-02 23:55:46

1. 七年級下 期末復習

1.為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隋煬帝開通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全長四五千里。這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
2.評價大運河的開鑿:大運河不僅成為南北政治、經濟、文化聯系的紐帶,也成為溝通亞洲內陸「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同時運河的通航也促進了沿岸地區城鎮和工商業的發展。但隋煬帝濫用民力,也造成但是百姓的困苦。總的看來,大運河的開鑿,是隋對中國歷史的重大貢獻。
3.618年李淵(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長安。
4. 「貞觀之治」形成的原因,什麼是「貞觀之治」怎麼評價唐太宗。
貞觀之治形成的原因:唐太宗在位期間,吸取隋亡的教訓,調整統治政策;恢復和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知人善任,虛心納諫(魏徵);完善科舉制;注意加強與周邊少數民族的關系。
唐太宗的統治促成了國家政治清明,經濟發展,社會安定,民族和睦,國力增強的昇平景象,史稱「貞觀之治」。
唐太宗:是我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為大唐全盛時期的到來奠定了基礎。
5.唐太宗貞觀新政實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是什麼?
⑴改革賦役制度⑵沿襲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⑶修訂法令編撰了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備的法典《唐律疏議》⑷完善科舉制。
6.怎麼評價武則天?
重用酷吏、引用庶族打擊反對她的元老重臣、勛貴舊族;改《貞觀氏族志》為《姓史錄》;大力發展科舉制,不拘一格選人才,如姚崇、宋璟、狄仁傑;注重減輕農民的負擔,統治期間人口明顯增長,邊疆得到鞏固和開拓,史稱「貞觀遺風」,為唐朝全省時期的到來奠定了基礎。郭沫若稱她「政啟貞觀,治宏開元。」
7.什麼是「開元盛世」?
唐玄宗統治的前期,年號「開元」,政局穩定,經濟繁榮,被譽為「開元盛世」。
「開元盛世」形成的原因:⑴有貞觀之治和武則天統治的基礎⑵玄宗個人很有才能,他重用賢能,整頓吏治,對軍事制度、財政制度、漕運制度等進行一系列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
8.科舉制:隋創立,唐完善。定義即特點:科舉制是通過分科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強調以才能作為選官的標准。內容:科舉中常設的主要科目有明經和進士。P.20
作用:實行科舉制,便於在全社會范圍內選拔人才,擴大了中央政權的社會基礎;讀書人可以自由報考,人才不斷更新,增強了國家機構的活力和辦事效率。科舉制為士子創造了相對平等的競爭機會,激發了他們對前途的自信和熱情。
明清的科舉制改為考八股文,在很大程度上演變成為朝廷鉗制人們思想的工具。八股取士完全脫離現實生活,無法培養人的實際能力,使科舉考試束縛了人們的思想和才智。
9.吐蕃:今天藏族的祖先。唐朝時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吐蕃的贊普—松贊干布,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給吐蕃的贊普-尺帶珠丹,大大促進了吐蕃經濟文化的發展與進步,密切了漢藏兩族之間的交往。
10.遣唐使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進行交流的使團,其中著名的有晁衡。P.32唐玄宗時,鑒真第六次東渡日本成功。對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傑出的貢獻。P.33玄奘西去天竺取經,回國後口述見聞,由弟子整理成書《大唐西域記》p.34-36
11.唐朝對外交往頻繁的原因:唐代我國經濟繁榮,文化昌盛,是世界上的強盛國家;採取比較開放的對外政策;發達的海路交通。
12.趙州橋(平拱橋)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單孔大石橋。設計者隋朝李春。
13.唐代影響最大、成就最高的詩人當推李白和杜甫。李白的詩的風格:雄奇飄逸,想像豐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義精神。人稱「詩仙」。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時期。的詩的風格:沉鬱頓挫,語言精煉細膩,感情真摯動人,富有現代主義精神。詩的內容多位反映社會現實生活。後人稱他為「詩聖」,稱他的詩為「詩史」。代表作《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三吏」、「三別」。
第二單元 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發展
14.1127年,北宋皇族趙構(宋高宗)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稱帝,後來定都臨安(今杭州),史稱南宋。南宋抗金英雄有岳飛等。1141年,宋金和議:南宋對金稱臣,割讓部分土地,向金送交歲幣。至此形成宋金南北對峙局面。P.61
15.魏晉南北朝以來,全國經濟重心出現南移的趨勢。南宋時,南方經濟發展完全超過了北方。經濟重心正式轉移到了南方。
16.成吉思汗的功績:完成蒙古統一大業,建立蒙古政權,創制蒙古文字,建立一支強大的軍隊。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272年定都大都。他仿效中原政治體制,建立行省制度。推行重農政策。
元代黃道婆在制棉工具和製造方法上作出了重大的技術革新。她的故鄉松江地區逐漸上升為江南棉紡織業中心。棉布逐漸取代絲麻成為民眾普遍使用的衣被原料。
17.北宋司馬光編寫了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
元雜劇和散曲合稱元曲。元雜劇作家重最負盛名的是關漢卿,代表作《竇娥冤》。
第三單元 明清帝國的繁盛與近代前夜的危機
18.明清時期的專制統治延續了秦朝以來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並使皇權達到空前強化的程度。主要措施:⑴明朝廢除了宰相制度,設廠衛特務機構,廷杖制度。⑵清朝增設了軍機處(雍正),並通過八股取士和文字獄的推行,加強了思想控制,也嚴重阻礙了中國文化的發展。
19.明清抗擊外國侵略的英勇斗爭有:明朝戚繼光肅清了倭寇(日本)的騷擾;清初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裡收復台灣;康熙率清軍兩次出兵雅克薩打敗沙俄侵略軍,並簽署了《尼布楚條約》保衛了東北邊境。這些斗爭不僅維護了國家主權和民族權益,而且為經濟的發展創造了和平穩定的環境。
1689年的《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中國對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葉島的主權。
20.清初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的措施有:1690年康熙平定準噶爾部;18世紀中期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叛亂;在伊犁等地設立將軍,在西北各地設立參贊大臣,使清朝中央加強對新疆等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的統治。清朝中央政府對達賴、班禪進行冊封;1727年,清朝設立駐藏大臣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 。
21.外八廟和避暑山莊實際上起到了清朝第二政治中心的作用。
22.1368年,明朝建立,定都南京;1421年,明成祖遷都北京;1644年,清軍入關,順治帝遷都北京。
北京城的構造:有三重,由外往裡,依次是,京城、皇城和宮城(舊稱紫禁城現叫故宮)。
23.為了防範蒙古騎兵南下侵犯,明朝在歷代長城的基礎上修築了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我們現在見到的長城就是明朝時修築的。長城時促進北疆經濟開發的生命線和聯結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紐帶。
24.明代著名醫學家和葯物學家李時珍著成《本草綱目》,此書被譽為「東方醫學巨典」。宋應星著《天工開物》,此書被譽為「17世紀中國科技的網路全書」。
25在明朝以敘事為主的通俗文學成為中國文學的主流。明清時期的四大名著有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明)、施耐庵的《水滸傳》(明)、吳承恩的《西遊記》(明)和曹雪芹的《紅樓夢》(清)。《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步長篇歷史小說,《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說的顛峰。
23.1405年-1433年,明政府先後派鄭和七次下西洋。鄭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宣揚國威和到西洋「取寶」。評價: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友好往來和經濟交流,而且推動華僑移居南洋,促進了南洋地區社會經濟發展。P.128
24.清朝實施了閉關政策。主要表現在對貿易進行嚴格限制上。影響:清朝實施閉關政策有防禦西方殖民勢力的一面,但同時給中國社會帶來了嚴重的惡果。它限制了我國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阻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題,每題1分,共25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
最符合題目要求.)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題號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1.隋朝開鑿的大運河,在歷史上的最大作用是
A.鞏固隋朝統治 B.溝通五大水系 C.促進南北經濟交流 D.便利了南北交通
2.唐朝皮日休詩句"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中"此河"連接今天淮河與長江的一段叫
A,永濟渠 B,通濟渠 C,邗溝 D,江南河
3."自古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說這話的人在位期間出現的盛世局面是
A,開元盛世 B,貞觀之治 C,康乾盛世 D,文景之治
4.唐太宗時期最著名的諫臣,被唐太宗稱為"鏡子"的是( )
A,魏徵 B,房玄齡 C,杜如晦 D,姚崇
5. 下列有關"貞觀之治"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唐太宗注意吸收隋亡的教訓,輕徭薄賦,發展生產
B.唐太宗重視納諫 C.唐太宗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
D.唐太宗任用富於改革精神的姚崇當宰相
6.在舊金山,紐約等地人們把華僑,華人聚居的地方叫做"唐人街",可見唐朝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唐玄宗統治前期,唐朝進入全盛時代,歷史上稱為
A,貞觀遺風 B,開元盛世 C,貞觀之治 D,開皇之治
7,唐朝科舉考試中最受人們推崇的科目是
A. 明經 B. 算術 C. 進士 D.詩賦
8."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唐朝詩人這兩句詩反映了唐朝的什麼制度
A.三省六部制 B.科舉制 C.丞相制 D.中央集權制
9.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備法典是
A,《貞觀政要》 B,《唐律》 C,《唐律疏議》 D,《大秦律》
10.下列反映唐與吐蕃交往的史實是
A張騫出使西域 B.絲綢之路的開通 C.文成公主入藏 D."金瓶掣簽"制度
11.唐代的繁榮與開放在很大程度上與中外交流的發展有關,以下最能表明中國人學習外國文化的開放意識和刻苦精神的是
A,玄奘西行 B,鑒真東渡 C,文成公主入藏 D,遣唐使到來
12."當西方人的心靈為神學所纏迷而處於蒙昧黑暗之中時,中國人的思想卻是開放的,兼收並蓄而好探究的"——韋爾斯《世界史綱》中指的中國人是當時的
A,漢朝人 B,唐朝人 C,宋朝人 D,元朝人
13.右圖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年代的印刷品
A.《唐律疏議》 B.《丹經》
C.《金剛經》 D.《步輦圖》
14.唐朝是我國詩歌創作的黃金時代,才華橫溢的詩人層出不窮."雄奇飄逸,想像豐富,激昂奔放,意境奇妙"是哪一位詩人的寫作風格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李商隱
15.右圖為敦煌飛天壁畫,對其的贊譽恰當的是
A.千古吟詠 B.觀者如山
C.滿壁風動 D.意境悠遠
16. 鑒真與玄奘在我國歷史上產生了很大影響,他們的共同之處是
① 都生活在唐朝 ② 都有百折不撓的毅力
③ 都是去天竺取經 ④ 都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貢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7.下圖所示貨幣,最能體現商品經濟發展快的是
A.齊國刀幣 B.五銖錢 C.開元通寶 D.交子
18."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反映的是
A,北宋時,江浙地區推廣種植占城稻取得的成果
B,南宋時,水田增加,太湖流域的稻米產量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
C,王安石變法在太湖流域取得的成效
D,唐朝時,太湖流域的豐收景象
19.全國經濟中心從黃河流域轉移到長江流域,出現在什麼時期
A,五代十國 B,隋唐時期 C,宋朝 D,魏晉南北朝時期
20.下列哪項是成吉思汗的業績
A.建立蒙古政權 B.滅亡南宋和統一全國
C.正式定國號為元 D.相繼滅亡西夏與金
21.元朝時忽必烈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體制,建立的作為全國最高的行政機構是:
A 中書省 B 尚書省 C 門下省 D 行中書省
22.元詩"胡人有婦解漢音,漢女亦解調胡琴"反映了元朝的統一促進了民族融合.那時開始形成一個新的民族
A. 契丹族 B. 女真族 C. 畏兀兒族 D. 回族
23.我國四大發明中,為歐洲航海家進行環球航行和發現美洲大陸提供了重要條件的是
A.指南針 B.火葯 C.活字印刷術 D.造紙術
24.人們認為煙火就是噴氣式火箭的前身,中國是航天技術的故鄉.這一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
A 隋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25.經過20年多年刻苦鑽研,發明激光漢字編輯排版系統的知識英雄王選,人稱"當代畢升".古代畢升的成績是
A.發明活字印刷術 B,改進造紙術 C,發明雕版印刷術 D,發明打字機
第II部分 非選擇題
二,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3題,共25分)
2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隋朝時,並沒有像今天這樣現代化的開鑿工具,可是古人怎麼就能在較短的時間內,開通全長2000多千米的大運河呢 原來,我們的祖先充分利用了他們的聰明才智,大運河的絕大多數河段都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運河的基礎上,有計劃加以疏浚,改建和擴展的,新開鑿的河段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摘自《中國歷史》地圖冊七年級(下)
請回答:
(1)從材料一,你得到關於大運河的歷史信息是什麼 (3分)
(2)除大運河外,請你寫出兩個古代著名工程.(2分)
(3)從材料二大運河開鑿情況的描述中,談談你的體會.(2分)
(4)大運河申報世界遺產,百姓關注,國家重視.申報世界遺產的重要條件之一是遺產本身必須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請從歷史角度說出大運河申報世界遺產的理由.(2分)
(5)隋煬帝從洛陽乘龍舟到江都"南巡",可能經過哪幾段運河 (2分)
2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科舉制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北宋的呂蒙正自幼遭不幸.其父將其母子趕出家門,長期居住在一個山洞裡過著飢寒生活,他發奮讀書而高中狀元,極善理財治國,成為宋初名相.
材料二 唐朝貞觀初年,唐太宗私自去視察御史府(考試進士的地方),看到許多新錄取的進士魚貫而出,興奮地說:"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1)材料一說明了科舉制有什麼積極之處 (2分)
(2)材料二又體現了封建統治者實施科舉制的目的是什麼 (2分)
(3)唐朝的用人制度對今天我國發展人才戰略有何啟示 (2分)
28.請閱讀下列圖片與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
材料二:材料2:鑒真盲目航東海,一片精誠照太清.舍己為人傳道藝,唐風洋溢奈良城.——郭沫若
材料三:"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 ——乾隆帝
(1) 材料1所示的唐代文化使者是誰 (1分)
(2) 依據材料1,2指出唐朝時期對外政策的特點 (2分)
(3) 材料3中的"天朝"是指哪個朝代 "天朝"推行的對外政策是什麼 (3分)
(4) 對比以上兩種對外政策,你認為我們應該怎樣以古鑒今 (2分)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D
C
B
A
D
B
C
B
C
C
A
B
C
題號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C
B
D
B
C
A
D
D
A
B
A
26(1)大運河北抵涿郡,南至餘杭.(答案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長城,金字塔.(答案符合題意即可得分.)
(3)體會到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答案符合題意,言之有理,體現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即可得分.)
(4)大運河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它的開鑿促進了我國南北的交流,影響深遠.大運河是人類利用自然,造福人類的傑作,是人類共同的財富.(答案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5)通濟渠 邗溝
27.(1)科舉制不以出身論英雄,為統治者選拔了需要的合格人才,有利於時代的進步(答案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選拔的讀書人都為其所用,是維護其統治的需要.(答案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例如:通過考試可以選拔國家需要的各種人才;通過考試制度選拔政府工作人員,提高政府部門的效能,賦予社會以革新氣象和創造精神.(答一點即可)
28.(1)玄奘 (2)開放或開明
(3)清朝 " 閉關鎖國政策"或"閉關政策"
(4)堅持改革開放的對外政策,學習別人的長處,發展自己(其他意思相近即可)
礙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2. 人類社會就是在自然界長期發展的基礎上 在( )這個決定性因素的推動下,自然歷史地形成的。

生產力。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有提到。
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決定了人類社會不斷向前發展。
生產關系不能滿足新的生產力的發展,就會變更生產關系,以適應新的生產力。
改變生產關系,一般來說,就是兩種方式。
改革或者革命。
這就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原因。

3. 自然環境與城市規劃建設的關系 高分 還會最加 (本人還有兩道問題)

城市建設是一個歷史范疇,任何一座城市在營造自己的文化環境時,都需要在原有城市文化的基礎上進行再創造,使城市形象獨具特色。城市文化環境的營造應是長期型的建設,而不是突擊式的裝璜。國內外大量城市建設的實踐反復證明了城市的統一性和建築的協調性是有文化內涵的城市必不可少的品質。
城市文化是人們在城市形成和建設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城市文化環境則是這個總和的外在表現。本文所論及的僅僅指城市文化環境的硬體部分,即城市建設涉及的范疇。

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域的人們創造了不同的城市文化環境。美國建築大師沙里文曾說過:「根據你的房子就能知道你這個人,那麼根據城市的面貌也就能知道這里居民的文化追求」。西方文豪歌德說:「建築是石頭的書」。雨果說:「人類沒有任何一種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築藝術寫在石頭上」「注入人類家園的每一條細流都不再是自然之物,它的每一滴水珠都折射著文明之光」。日本建築大師黑川紀章說:「其實我們創造城市就是在創造文化。如果城市的建造僅是出於經濟目的,那麼城市中的人是很不幸的」。在城市現代化進程中,城市文化環境的營造,是一個高標准、高層次的課題。它不僅僅是物質文明的建設,同時還受到政治、經濟、文化藝術、歷史傳統、民風民俗等諸多方面直接或間接的作用和影響。

從城市規劃建設自身來看,20世紀追求城市理想的諸多主義—從以1933年的《雅典宣言》為代表的現代主義到新城市主義、生態主義、多元化主義、女權主義等,雖說是各有側重,但也確實揭示了現代城市發展中諸多重大問題。應該說,這些重大問題對於城市文化環境的營造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1999年國際建協第20屆世界建築師大會通過的《北京憲章》提出:「新世紀的城市將走向建築、地景、城市規劃三者的融合」,並預言:「現代建築的地區化和鄉土建築的現代化將殊途同歸,而現代城市將更為講求整體的環境藝術」。

從城市文化研究的視野來看,改革開放初期對地域文化的尋求曾興起一時。當時全國建築創作有京派、海派、嶺南派、西安唐風、武漢楚風等。此後隨著房地產開發的發展,商業行為逐漸使地區特色消失,建築創作也「天下大同」了。1999年6月,國際建築師大會在北京召開,其主題報告提出了「21世紀要促進地區文化精神的復興」的觀點,並指出:「區域差異客觀存在,對於不同地區和國家,建築學必須探求適合於自身條件的蹊徑,即所謂的'殊途'」。弗蘭普頓教授在報告中提出:「創造具有'地域形式'而不是'產品形式'的建築」,即強調建築形式更多地取決於所在地域的特點,而不是生產技術本身。近年來,國內學術界也開始提倡城市文化研究應落實到區域,回歸到區域,並在區域文化中實現整合。不應單純地就城市論城市,而是要從更大區域范圍來認識城市文化,把城市與其腹地及與它相關的城市,視為一個相互聯系的整體,從而把城市文化賴以存在的地域空間上升到應有的地位。毫無疑問,這些主張對於把握城市文化在空間發展上的層次性、多樣性和差異性是十分有利的。

1、城市文化的宏觀取向

城市建設是一個歷史范疇,任何一座城市在塑造自己的文化環境時,都應該繼承歷史、立足當代、展望未來,都需要在自己城市文化的基礎上進行再創造,只有這樣才能使城市形象特色脫穎而出。當我們規劃一座城市的文化環境建設時,首先要解決好這座城市文化的宏觀取向,或者簡稱為文化定位問題。這是一個戰略性的研究課題。城市文化的宏觀取向,要符合當代城市規劃建設的先進思想和規范,要體現所在地區的文化精神,要對本城市的性質、規模、布局結構及人口構成作深入地分析,從抽象走向具體,由分散走向整合,將其落實到城市文化環境的要素、特徵上。一個比較好的城市文化定位可以管50年、100年。

我國學者在研究江南地區城市文化之後,將這個地區城市文化的宏觀取向歸納為3個特徵:即「親水性」「文人性」和「統一變化、饒有特色」。這些特徵反映在城市景觀上,建築、橋梁、園林、綠化、名勝古跡每每與水親和,城市景觀以水稱勝,顯現出陰柔秀美、富於靈氣的性格;文人是江南城市文化建設的參與者,起著積極的引導和示範作用,因而城市文化環境顯得文質彬彬、詩意盎然。江南城市文化雖有以上兩點共性,但並非千篇一律,其風格在統一中又千變萬化,富有個性,饒有特色。如果我們把握了地域文化的宏觀特徵,也就接觸了城市文化之本,就有可能在新的生活形態和新的技術水平下繼承和發揚地域文化的精神內涵,營造出本城市特定的文化氛圍。

對自己城市的性質作深入縝密的研究是城市文化定位的關鍵。美國的威廉斯堡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20世紀初,洛克菲勒買下威廉斯堡的土地。美國獨立戰爭曾在這里打響第一槍,因而他想將該地的主題定為「革命發源地」。但歷史學家認為,革命戰爭中英美沖突是短暫的,而舊大陸與新大陸的文化傳承則是長遠的。英國來開發殖民地,使舊大陸的文化進入新大陸,這對美國至關重要。歷史學家建議突出這一文化的轉化,將該地定位為「殖民時代的威廉斯堡」。這個定位經過歷史檢驗證明是正確的。威廉斯堡確實實現了新、舊大陸文化的一脈相承,因而成為了知名的歷史城市、歐美重要的國際會議中心、國際交往和旅遊熱點。美國人花了5年~6年的時間,請了名牌的歷史、政治、國際關系的教授來論證定位,然後才請規劃師、建築師來研究如何體現這一定位。

有了明確的目標,再來研究如何達到這一目標,效果當然顯著。

2、城市文化環境的評價標准

城市文化環境由於內容綜合、涉及面廣,而有著多種評價標准。在這里,筆者從城市文化環境的營造這個角度,介紹一個實例:

《美國城市文化》在研究今後50年的環境與變化時,曾對世界16個城市進行了「城市適意度」的評比,共列出了23個評價項目,並將其歸納為3類:

(1)良好的自然條件及其利用,包括美麗的河流、湖泊、噴泉、大公園、林地樹叢,富有魅力的景觀、潔凈的空氣、適宜的氣溫等。

(2)良好的人工環境建設,包括傑出的建築物,清晰的城市平面,寬廣的林蔭大道(系統),美麗的廣場(群),街道的藝術,噴泉群,富有魅力的景觀等。

(3)豐富的文化傳統及設施,包括著名的博物館,富有盛名的學府,重要的、可見的歷史遺跡,眾多的圖書館、劇院,美麗的音樂廳,琳琅滿目的商店櫥窗,街道的藝術,可口的佳餚,大游樂場,多種參加遊憩的機會,多樣化的鄰里等。

上述評分標准並非非常完善和科學,但不無啟發。首先,城市要滿足多種多樣的生活要求,包括要有美好的公共空間。其次,城市要保護、利用和創造美的自然環境。再次,城市需要具有豐富的文化傳統和地方特色的建築環境。從中也可看到城市文化、城市文化環境、城市建築文化環境,每一個層次均具有廣泛的內容,同時它們之間又具有多麼密不可分的關系。建築文化環境在城市文化環境的營造中的確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3、城市文化環境的構成要素

主要有標志性建築、城市文化設施、街區、風景名勝和城市整體特徵等5個要素。

眾所周知,標志性建築(含城市雕塑)對於構成城市形象有著畫龍點睛的作用。羅丹曾說:「我們整個法國就包含在我們的大教堂中,如同整個希臘包含在帕提農神廟一樣」。絕大多數標志性建築都有著「三優」的共性:那就是優越的選點、優秀的設計和優美的環境,三者缺一不可。如紐約自由女神像,選點在紐約灣口,迎著從舊大陸到新大陸的航線方向;雕塑形象融聖母瑪麗婭、法國大革命女戰士與雕塑作者的慈母於一身;雕像挺立在海水環抱的綠島上,環境空靈優美。難怪她被譽為美國的象徵。有些名城採用大手筆,在一個區域、一座廣場、一條軸線上布置若干標志性建築,在形成建築藝術高潮的同時也集中、典型地體現了城市文化特徵。如巴黎從盧浮宮到德方斯大門的大軸線、華盛頓從國會山到阿林頓公墓的中心區、北京從永定門到景山的大軸線都是優秀的實例。

文化設施是營造城市文化環境必不可少的要素,在歐洲,以大劇院為中心的文化廣場比比皆是;在北美,更有近代的文化中心建築組群,突出了文化設施在城市中的多元功能和優美形象。在規劃布局時,一定要通過城市設計選好地段,與城市的幹道、廣場共同組成城市生活的熱點。如紐約在西城的貧民窟區建起了林肯中心,隨後在對面建起了公寓,沿街出現了商店餐館,貧民窟不復存在,這個區成了「不夜城」。而華盛頓其在風景優美的波特馬克河岸建起了肯尼迪中心,雖然建築本身也是一位名家的成功之作,但由於它對岸就是阿林頓國家公墓,處於政治性較強的地區,市民只能來看演出,別無其它活動。

《北京宣言》提出:「我們要用群體的觀念、城市觀念看建築」。不論是傳統的舊街區還是新建設的現代街區,都是展現城市文化的重要場景。現在許多城市開始認識到在舊城更新發展中,保護、保存傳統歷史文化街區是多麼重要的文化復興活動。它對於城市文脈的延續,對於民風民俗的展現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現代街區包括產業區、居住區、文教區和商業區,它們從不同的側面體現著現代城市文明的風采。住宅建築一般占城市建築的60%~70%,不論是居住環境還是建築形象,對城市文化環境的營造都具有很大的影響。近年來,我國沿海一些早期受西方文化影響較深的城市,現在為了城市大環境的協調,在恰當的地段建設了一些頗具西洋古典風格的建築,倒也合情合理。但一些內陸城市流行的「歐陸風」,則是不倫不類的文化錯位。西方人在追求自己文化的回歸,而中國人也跟著歸到人家老祖宗的門下,此風實不可長!

風景名勝自古以來就是城市文化的重要標志。我國許多城市都有命名「八景」「十景」的傳統作法。對於歷史文化名城,要保護、發掘、利用其風景名勝;對於新開發的城市,則需要從規劃之日起,有意識地打造自己時代的風景名勝。現在一些城市通過新聞媒體評選城市勝景,這是好事。但評選之後還需要擇優提高、擴大成果,把優中之優延續下去。這樣通過日積月累,也就積累了我們時代的「八景」「十景」。

保持和發揚城市的整體特色。自然特色是構成城市整體特徵的本底,人為建設是構成城市整體特徵的能動因素。兩者的結合則體現了城市文化的水平和特色。古今中外許多名城都十分注重城市與山水的關系。但由於不同的文化淵源,西方人好佔山頭,好入大水,發揮極至;中國人則好依山傍水取其「宛自天成」,而且前後左右都要有所照應。如何把握城市的整體特徵,可以簡單地概括為:城市性質定品位,城市規模定尺度,歷史文化見文野,自然環境凝風格。

4、城市文化環境的營造

城市文化環境的營造應是長效型的建設,而不是突擊式的裝潢。既要深謀遠慮,又需日積月累,在正確的文化取向、文化定位的前提下,有明確的戰略思想,有優秀的城市設計和實施方案,有切實的建設步驟,有特色的運作經營,可以做到「三、五年有一個小變化,十來年有一個大變化」,這個變化的標志往往是對上述幾個要素之中某一點的突破。對於變化,如今人們的認識已由激進轉為平和,那就是一座城市要有所變化,還應有所不變。「變得像紐約了」「變得不認識了」「世界大同」了,這決不是好現象。一個人不能六親不認,不能失去記憶,一座城市也是如此。

在這里,筆者想談談在城市文化環境的營造中經常會遇到的一個難題:是統一還是對比。統一是指事物的一致性,對比是指事物的差異性。在繪畫、雕塑、音樂、建築等藝術創作上都廣為運用這兩種手法。其實,在這二者之間並不存在什麼高低之分。「在對比中求統一,在統一中求變化」,這本是藝術創作的一個基本法則。而最後衡量和評價藝術效果的標准則是「和諧」。「和諧為美」這是古往今來的一條基本美學原則。現代美國建築大師路易斯·康就說:「形式含有系統間的和諧,是一種秩序的感受,也是一事物有別於其它事物的特徵所在」。1978年國際建協在《墨西哥宣言》中指出:「如今大多數建築師每每隻著眼於建築的形式,拘泥於其狹隘的技術—美學意義,越來越脫離真正的決策,這種現象值得注意。建築學的發展要考慮到全面的社會、政治背景,只有這樣,建築師才能作為專業人員參與所有層次的決策」,國際建協在《北京宣言》中指出:「職業的自由並不能降低建築師的社會責任感」。

20世紀後期,一些「前衛」的流派各持己見的現象在建築創作中也有反映:就是要打破和諧,就是要否定公認的原則,以「先鋒」「前衛」為先進的標志。我國有些同行在這些思想的影響下,對國外一些名作不求甚解,而對它們進行片面的頌揚。他們常常舉出艾菲爾鐵塔、貝聿銘的玻璃金字塔和華盛頓東館、蓬皮杜文化中心作為建築與環境不和諧而成功的佐證。艾菲爾鐵塔難道只是因為採用了鋼結構與環境形成強烈對比而成傑作?不然,因為它優美的曲線造型,羅馬風的大拱,乃至拱券口的鋼結構圖案都在與巴黎的建築傳統文化對話。1999年新年世界三大男高音的演唱會在艾菲爾鐵塔下舉行,音樂會的台口就採用了艾菲爾鐵塔的有細部花紋的拱門。這正說明艾菲爾鐵塔不是天外來客,而是歐洲傳統文化與工業化新技術的結晶。盧浮宮廣場上的玻璃金字塔,在這座利用傳統宮殿擴建而成的現代化博物館的建築空間中,僅僅是一個進入地下大廳的入口,也是地下大廳的玻璃屋頂。其尺度在這個大環境中僅是一個小品,其玻璃的透明質感並沒有阻擋人們觀賞盧浮宮的視線,應該說這是大統一中的小對比,無損總體環境的和諧。華盛頓的國家藝術館東館完全是一座全新的現代建築。它在環境上的成功首先在於其遵守了總體規劃的邊界條件和高度控制。東館、西館一今一古,卻有著一致的高度和水平輪廓線,並採用了出自同一石礦的灰色石材飾面。東館主入口向西,與西館的東門處在同一條軸線上。貝聿銘先生精心採用這些措施保證了東館這組獨具個性的建築與環境達到高度的和諧。對蓬皮杜文化中心的建築單體設計則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從巴黎舊城區的城市風貌上則不得不持否定的態度。1996年,中國建築學會代表團赴法進行學術交流,當法國接待官員介紹到巴黎城市如何注重統一諧調時,筆者曾以蓬皮杜文化中心向其請教。這位官員作了一個遺憾的表情並說:「蓬皮杜文化中心是以前批准建造的。按照我們新的POS(城市規劃規范)和1994年制定的大巴黎總體規劃,現在報批這個方案是通不過了」。由此可看出,不是外國存在的都是合理的,人家也在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凡事還是以基本原理和實際效果來檢驗為好。

其實,在20世紀的最後十幾年,在城市設計和建築藝術上,基本原則的回歸已成為世界主流。在1999年召開的第20屆世界建築師大會上的兩個主題報告和所通過的《北京宣言》就是時代的強音。國內外大量城市建設的實踐反復證明了城市的統一性和建築的諧調性是有文化內涵的城市必不可少的品質。「和諧為美」這是一條永恆的美學原理。

4. 研究豐子愷的作品

著有:《緣緣堂隨筆》、《豐子愷書法》等。
著作書目:
《子愷漫畫》1926,開明。
《子愷畫集》1927,開明。
《西洋美術史》1928,開明。
《緣緣堂隨筆》(散文集)1931,開明;增訂本,1957,人文。
《子愷小品集》1933,上海開華書局。
《隨筆二十篇》1934,天馬。
《藝術趣味》(散文集)1934,開明。
《繪畫與文學》(論文集)1934,開明。
《近代藝術綱要》(論文)1934,中華。
《車廂社會》(散文集)1935,良友。
《藝術叢話》(論文集)1935,良友。
《豐子愷創作選》(散文集)1936,上海仿古書店。
《藝術漫談》1936,上海人間書屋。
《緣緣堂再筆》(散文集)1937,開明。
《漫畫阿Q正傳》1939,開明。
《子愷近作散文集》1941,成都普益圖書館。
《藝術修養基礎》(論文集)1941,桂林文化供應社。
《畫中有詩》(詩配畫)1943,桂林文光書店。
《教師日記》(日記體散文集)1944,重慶崇德書店。
《藝術與人生》(論文集)1944.1,桂林民友書店。
《古詩新畫》(子愷漫畫全集之一)1945,開明。
《兒童相》(子愷漫畫全集之二)l945,開明。
《學生相》(子愷漫畫全集之三)1945,開明。
《民間相》(子愷漫畫全集之四)1945,開明。
《都市相》(子愷漫畫全集之五)1945,開明。
《戰時相》(於愷漫畫全集之六)1945,開明。
《率真集》(散文集)1946,上海萬葉書店。
《小鈔票歷險記》(童話)1947,上海萬葉書店。
《子愷漫畫選》1955.11,人民美術出版社。
《子愷漫畫全集》1962.11,香港嶺南出版社。
《緣緣堂集外遺文》明川編,1979,香港問學社。
《豐子愷散文選集》1982,上海文藝。
《緣緣堂隨筆集》1983,浙江文藝。
翻譯書目:
《苦悶的象徵》(理論集)日本廚川白村著,1925,商務。
《藝術概論》日本黑田鵬信著,1928,開明。
《初戀》(小說)俄國屠格涅夫著,1931,開明。
《自殺俱樂部》(長篇小說)英國史蒂文生著,1932,開明。
《獵人筆記》俄國屠格涅夫著,1953,文生 。
《源氏物語》(長篇小說)日本紫式部著,1987,人民文學出版社。
《音樂的常識》
《音樂入門》
《近世十大音樂家》
《孩子們的音樂》
竹影

5. 城市生態系統是人類()和()自然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經濟——自然——社會」三者合一的復合系統。 (

我選a
順勢而為

6. 人類從大自然中受到什麼啟發有什麼發明創造 詳細點

人類的發明——來自動物的靈感
1. 船和潛艇來自人們對魚類和海豚的模仿。
2. 科學家根據火野豬的鼻子測毒的奇特本領製成了世界上第一批防毒面具。
3. 火箭升空利用的是水母、墨魚反沖原理。
4. 人類模仿警犬的高靈敏嗅覺製成了用於偵緝的「電子警犬」。
5.人們根據蛙眼的視覺原理,已研製成功一種電子蛙眼。這種電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樣,准確無誤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物體。把電子蛙眼裝入雷達系統後,雷達抗干擾能力大大提高。這種雷達系統能快速而准確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飛機、艦船和導彈等。特別是能夠區別真假導彈,防止以假亂真。
電子蛙眼還廣泛應用在機場及交通要道上。在機場,它能監視飛機的起飛與降落,若發現飛機將要發生碰撞,能及時發出警報。在交通要道,它能指揮車輛的行駛,防止車輛碰撞事故的發生。
6.五彩的蝴蝶顏色粲然,如重月紋鳳蝶、褐脈金斑蝶等,尤其是螢光翼鳳蝶,其後翊在陽光下時而金黃,時而翠綠,有時還由紫變藍。科學家通過對蝴蝶色彩的研究,為軍事防禦帶來了極大的稗益。在二戰期間,德軍包圍了列寧格勒,企圖用轟炸機摧毀其軍事目標和其他防禦設施。蘇聯昆蟲學家施萬維奇根據當時人們對偽裝缺乏認識的情況,提出利用蝴蝶的色彩在花叢中不易被發現的道理,在軍事設施上覆蓋蝴蝶花紋般的偽裝。因此,盡管德軍費盡心機,但列寧格勒的軍事基地仍然無恙,為贏得最後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根據同樣的原理,後來人們還生產出了迷彩服,大大減少了戰斗中的傷亡。

7.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下圖 材料二:隋朝時,並沒有像今天這樣現代化的開鑿工具,可

(1)大運河北抵涿郡,南至餘杭。
(2)長城、金字塔。
(3)體會到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答案符合題意,言之有理,體現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即可)
(4)大運河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它的開鑿促進了我國南北的交流,影響深遠。大運河是人類利用自然、造福人類的傑作,是人類共同的財富。(答案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

8. 城市生態系統是人類創造的自然-經濟-社會的復合系統,從生態學角度分析,人類屬於以下哪一種成分()

城市生態系統中人類起著重要的支配作用.植物的種類和數量少.消費者主要是人類,而不是野生動物.由於人口密集,排放的污水、廢氣和固體廢棄物多,容易產生環境污染問題.
故選:B.

閱讀全文

與城市是人類在自然基礎上創造的傑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