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中國人發明火葯卻不深入研究

中國人發明火葯卻不深入研究

發布時間:2021-10-02 22:58:53

㈠ 火葯明明是中國人發明的,為何我們還是沒研製出先進的火器

中國作為文明古國,在歷史上扮演者舉足輕重的位置,古代的中國有著舉世聞名的四大發明,人們都知道中國發明了火葯,但是雖然發明了火焰卻沒有發明出火器,其實是有原因的。

當西方人造出重達數噸的火炮時,14、15世紀的中國火炮輕得太多太多:中國人眼裡的大火炮也不到80公斤,大多數都只有20公斤,或者更輕。關於這個問題,自然是眾說紛紜,比如一些歷史學家提出,中國火炮不用於城牆是因為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帝國。這顯然是胡扯,中國並不缺乏分裂,也不缺乏周圍國家的挑釁或搶掠。還有人認為是因中國科技落後,對此,歐陽泰指出:中國人不是造不出巨型炮,他們的冶金技術相當高超,而且在14世紀70年代他們也確實造出了大型炮。

所以在種種的歷史原因下,即便是中國發明出了火葯,但是卻沒能第一時間發明出火器,加上後期的不斷沒落,封建王朝逐漸的走下坡路。

㈡ 中國人雖然發明了火葯,但他們並不了解背後的原理

內能轉化為機械能.

㈢ 為啥中國發明火葯卻沒發明槍

錯了。最早發明槍的是中國人。但中國沒有發揚廣大這也是真的。
公元1132年,中國南宋的軍事家陳規發明了一種火槍,這是世界軍事史上最早的管形火器,它可稱為現代管形火器的鼻祖。到了南宋開慶元年(1259年)壽春府人創造了一種突火槍,該槍用巨竹做槍筒,發射子窠(內裝黑火葯、瓷片、碎鐵、石子等)。燃放時,膛口噴火焰,子窠飛出散開殺傷對陣的敵人,雖可算作霰彈槍但與現代霰彈槍並無關聯。
公元13世紀,中國的火葯和金屬管形火器傳入歐洲,火槍得到了較快的發展。15世紀初,西班牙人研製出了火繩槍。後來,被明王朝仿製,稱之為鳥銃,直到1547年出生的法國人馬漢,將火繩點火改為燧石點火,在轉輪火槍的基礎上改進而成,取掉了發條鋼輪,在擊錘的鉗口上夾一塊燧石,傳火孔邊設有一擊砧,射擊時,扣引扳機,在彈簧的作用下,將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門邊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葯擊發。大大簡化了射擊過程,提高了發火率和射擊精度,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較低,便於大量生產。17世紀中葉,很多歐洲軍隊普遍裝備燧發槍,一直到1848年,足足裝備了200多年。
後裝槍的發明是19世紀槍械的一次重大變革,它結束了步槍出世500年都是從膛口用探條把彈丸裝進槍膛內的歷史,被有些史書稱之為「開辟了輕武器和步兵戰術的新紀元」。

㈣ 為什麼中國人發明黑火葯之後近千年的時間里,一直無法得到其精確正確的配比

其實像黑火葯這種東西並沒有所謂的精確正確配比。黑火葯不比現在的黃火葯,需要精確配比才能調配出真正的黃火葯。黑火葯並不需要所謂的精確配比,因為黑火葯的製造成分相當的簡單,硫磺,硝石,木炭,即使配錯了,也只是威力的區別。

畢竟黑火葯的製造就限制了它的威力。如果想要獲得較大威力的話,就需要使用很大一包,主要是使用不方便,畢竟空間是有限的。威力不夠的火葯,它的推動力就太小了。不過它的威力小,也有它的用處,像煙花炮竹的就特別適用,如果煙花炮竹放c4的話,那個就不成樣子了。就算是膠水,膠力強的有用,膠力弱的也可以做便利貼。

㈤ !';.中國人發明了火葯,為什麼沒有繼續發展火器,而讓歐洲人領先了呢


逆光片姥秩但壇緩配龍圍材插鋸緞冬去山川齊秀麗 喜來桃里共芬芳 新年大吉

㈥ 中國人最先發明了火葯,為什麼不去做槍炮

中國做了槍炮啊。

1259年,中國就製成了以黑火葯發射子彈的突火槍,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射擊火器。而後,又發明了金屬管形射擊武器—火銃,到明代已在軍隊中大量裝備。從槍管後端點火的火門槍發射時非常不便,陰雨天氣時幾乎不能使用。

14世紀時歐洲也有了從槍管後端火門點火發射的火門槍。15世紀歐洲的火繩槍,從槍口裝入黑火葯和鉛丸,轉動一個杠桿,將用硝酸鉀浸過的陰燃著的火繩頭移近火孔,即可用手點燃火葯發射。

16世紀20年代出現於西班牙的「穆什克特」是比較有名的火繩槍。這種火槍的口徑在23毫米以內,槍重8-10千克,彈丸重約50克,射程達250米。彈丸用木製的或鐵制的通條從槍口裝填。裝備「穆什克特」火槍的步兵稱為火槍手。由於火繩雨天容易熄滅,夜間容易暴露,這種槍在16世紀後逐漸被燧石槍所代替。正從槍口裝填彈葯的火槍手。這種方式不僅速度慢,而且易暴露目標。

以下都是我國發明的火器,第一個是世界第一種金屬火器突火槍,1259年發明的那個,第二個是關寧鐵騎的三眼銃(袁崇煥的部隊),第三張是明代兵器譜榜首魯密銃,第四個是當時中日的通用兵器鳥銃,除此之外,還有五雷神機銃(像加特林、五管)、擎電銃(一種結構類似燧發槍的火器),以及最具爭議的戴梓連銃(清代康熙年間)等其他火器。

㈦ 中國人發明了火葯,為什麼沒有繼續發展火器,而讓歐洲人領先了呢

唐末 發展處初級階段的 火器用於戰爭 宋代 出現原始突火槍 管型火器 原始地雷 手雷 威力有限 蒙古西征 中國奴隸為蒙古人打造了大批火器用於戰爭 火器向西方擴散 明代初期 火炮 火銃 大規模用於戰爭 蒙古騎射的騎兵就是被火炮+火銃趕回草原的 中後期 與西方交流與學習中 開始改良自身火炮 火槍 研發開花彈 甚至在明朝滅亡前幾年研發了燧發火槍 火炮口徑威力也越來越大 連年天災戰爭 沉重的財政壓力 無力武裝軍隊普及 清代1840 前 火器研發毫無進步還在後退 明朝孫元化造的火炮 有準星炮耳 可以固定炮身 可以瞄準 到了清朝 都退化了 開花彈也沒了 變成實心鐵彈 為了穩固身為異族對中國主體漢人的統治 無論文學創作還是技術製造都加以限制 以騎兵騎射奪取天下 面對火器武裝的漢人軍隊 吃過許多大虧 穩定天下後 對火器開發還是使用都有限制

㈧ 火葯是我們中國發明的~~但是為什麼沒有在歷史的戰爭中發現他的影子反而是西方人把火葯用到極致~~

火葯在中國發明後,很快便投入到戰爭中。宋元戰爭中雙方都曾使用過火葯武器,明代對火葯武器的使用達到極致。為了對抗倭寇、北方游牧民族騎兵,明軍大量製造、裝備各式火器,同時還引進了西洋火器,也就是紅衣大炮,只不過由於整體國力衰微,僅靠一兩件先進武器無法對抗滿清軍隊,因為那時火葯武器殺傷力不夠,戰場效率低。也正因此,滿清後來沒有在軍隊中大量裝備火器,僅在京師八旗中設立神機營,裝備火器。
有人說明代火器先進,如果沒有滿清入關,中國不至於在和洋人的較量中敗下陣來。這種說法多少是在推卸責任。一種武器的出現,是和當時的社會環境密切相關的。以明代中國的工業實力,只能造出低效率、低殺傷的火器,不可能造出西方工業革命後憑借大機器工業實力做後盾而研製的武器,舉個例子,純手工打磨的槍管不可能比近代車床加工出的槍管精確合格。而且,當時滿清軍隊的主力京師八旗、黑龍江、吉林馬隊、索倫勁旅、蒙古馬隊確實訓練有素,弓馬嫻熟,在清初的對外戰爭中,基本上打遍周圍無敵手。當時的准噶爾、廓爾喀、緬甸、維子們已經通過貿易獲得了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近代槍械,但依然被清軍追著打,成就乾隆十全武功。所以清朝中期以後就不太重視火器了,直到鴉片戰爭爆發,目睹了中外火器的巨大差距,清軍才開始全面引進火器,建立近代軍隊。李鴻章的淮軍、左宗棠的楚軍都以火器為主要兵器。1876年左宗棠進新疆剿匪,不僅主要使用步槍,還裝備數十門進口大炮,幾個月就結束戰事。此後的中國軍隊,不論是誰訓練的,就都是西方式的近代軍隊了。

而西方的火器之所以能得到快速發展,跟工業革命有關。工業革命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基礎、生產條件,能最大限度的發揮火葯武器的威力,而這正是中國古代所沒有的。

㈨ 當年中國人發明了火葯但是為何沒有把火葯技術和火葯武器研製和運用方面大力改進和創新

實際上華夏的火葯武器和使用從火葯誕生一直都是在不斷發展的,引領世界,到明國時期依然走在世界前列,大清國以騎射國語為立國根本,歷代皇帝不斷強調衣冠制度不學漢人,保持自己的文化,清國對科學技術採取壓制政策,華夏的科學技術包括武器從清時開始落後於西方。

㈩ 中國人發明火葯並開始用於戰爭,為什麼沒有

唐末 發展處初級階段的 火器用於戰爭 宋代 出現原始突火槍 管型火器 原始地雷 手雷 威力有限 蒙古西征 中國奴隸為蒙古人打造了大批火器用於戰爭 火器向西方擴散 明代初期 火炮 火銃 大規模用於戰爭 蒙古騎射的騎兵就是被火炮+火銃趕回草原的 中後期 與西方交流與學習中 開始改良自身火炮 火槍 研發開花彈 甚至在明朝滅亡前幾年研發了燧發火槍 火炮口徑威力也越來越大 連年天災戰爭 沉重的財政壓力 無力武裝軍隊普及 清代1840 前 火器研發毫無進步還在後退 明朝孫元化造的火炮 有準星炮耳 可以固定炮身 可以瞄準 到了清朝 都退化了 開花彈也沒了 變成實心鐵彈 為了穩固身為異族對中國主體漢人的統治 無論文學創作還是技術製造都加以限制 以騎兵騎射奪取天下 面對火器武裝的漢人軍隊 吃過許多大虧 穩定天下後 對火器開發還是使用都有限制

閱讀全文

與中國人發明火葯卻不深入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