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論述在創造社會價值中實現自我價值
什麼是社會價值?
我個人認為 你為社會做出的貢獻就是你的社會價值。
當你創造出一定量的社會價值同時你的自我價值就被提高。
㈡ 結合社會和個人實際,談談你怎樣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看看政治的哲學部分,尤其是歷史唯物觀那幾頁 給你個參考,大學生的,中學也行吧 或曰:有的人雖然死了,他卻活著;有的人雖然或活著,他卻死了。 如此等等,不同的人在不同的人生價值的支配下,成就了不同的人生。 總之,不同的人生取決於不同的人生價值傾向;不同的人生價值,成就了不同的人生高度。 因此,樹立真確的價值觀便顯得尤為重要,它不僅能夠正確地引導人生,更重要的是,它能使我們是人生變的高大起來,使我們的人生更有意義。 首先,毋庸置言,我們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因為錯誤的價值觀,不僅能夠使我們人生航船偏離正常的航道,而不能正確地駛向我們的理想之門,而且還可能惡化我們的思想,侵蝕我們的靈魂,從而使我們做出損人、損集體的事來。因此,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顯的很重要。 如何才能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呢?首先,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來說,應具有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態。有語曰:心態決定一切。只要具有積極的人生態度,我們才能將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有機地結合起來,積極投身社會,為社會創造價值。其次,我們還要正確地認識社會中各種不良觀點。堅決抵制享樂主義,拜金主義侵蝕我們的思想,真正做到一個思想健全的大學生。 既然擁有了正確的價值觀,並不等於我們一定能實現成功的人生。畢竟,通向成功的道路太漫長,況且它還是荊棘叢生。或許,膽怯的人面對這些就會有點茫然,甚至害怕了、放棄了。他們沒有拼搏的勇氣和執著,他們的人生是不成功的,他們必將成為時代的棄兒。相反,只要我們堅信:勝利的人生和拼搏是分不開的。俗話說: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只要生命在,哪有什麼畏懼的事呢?對於我們大學生來說,更應具有這樣的態度,畢竟我們還很年輕。同齡人張海迪不就是我們的榜樣嗎?身殘志堅的史鐵生不正是我們的楷模嗎?有了這么多勇敢、堅強的人做我們的思想後盾,我們在人生道路上還徘徊什麼呢? 雖然正確的價值觀很重要,拼搏的精神必不可少。但是,我們應知道:奉獻的人生才更有意義。或許,有的人認為「平淡無為」的人生才是真,但我認為這樣的人生是重量的,是在滾滾歷史長河裡擊不起浪花的,它必然會被歷史所淹沒。只有當我們的人生和社會,和奉獻聯系在一起時,我們會發現我們的人生是有意義的。周恩來小時候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後來不就成了我們心中的好總理了嗎? 在人的一生當中,奉獻一兩件事,奉獻一段時間是不難的,難的是,奉獻我們的人生、用我們的一生去一直奉獻下去。這需很大的執著和勇氣的。對於我們大學生來說,當前的任務是,正確處理好個人與學習、與他人、與社會的關系,去奉獻我們的樂觀和熱情,去奉獻我們的執著和追求。同時,我們的奉獻與祖國的命運、國家的繁榮聯系在一起的。
㈢ 結合自身實際,談談大學生如何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
怎樣實現人生價值,是一個古老而又常新的命題,在不同的時代,人們對人生價值的認識也有所不同。怎樣實現人生價值?我個人認為:首先,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價值觀。不同於以往的價值觀強調個人對社會、對集體的奉獻;今天的價值觀認為,個人應當對社會、對集體奉獻自己的力量,而社會、集體也應該尊重個人的努力,從各個方面體現個人的價值。個人與社會、集體的互相尊重,良性互動是探討「怎樣實現人生價值」這一命題的前提。其次,要有健康向上的精神狀態,特別是奮斗精神。人活著,就要有精神。健康向上的精神狀態,可以讓人在面對各種事物與情況時做出正確的分析與判斷,讓自己從容面對社會,不至於因為一點點挫折或打擊而心灰意冷,甚至精神扭曲。奮斗精神,則讓我們時刻充滿戰斗的慾望,時刻勉勵自己不斷前行、不鬆懈、超越自我,在奮斗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第三,要有一定的知識和能力的儲備。知識和能力不論多少,都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條件。知識和能力是從事一向具體工作時所不可或缺的,它們的儲備除了在校學習時期的不斷努力外,社會對於它們不斷豐富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了一定的知識和能力的儲備,我們在工作時才能做到得心應手,才能為我們實現人生價值助一臂之力。第四,要有正確的奮斗目標,並在奮斗過程中不斷總結,更新自己的目標。目標不論長遠的還是短期內的,都是人生價值的具體、量化的體現。樹立的正確的奮斗目標,是幫助自己實現人生價值指路明燈,可以讓自己在社會大潮中不迷失方向。而目標也要不斷地更新,社會在發展、人生在進行,不斷出現的各種新情況、新局面,將使得自己原有的目標變得不再那麼的具有前瞻性和指向性,只有不斷地總結,並更新自己的目標,人生才能更好的前行,價值才能更好的實現。第五,要有實現的平台。平台對於人生價值的實現有著更加具體、可視的作用,前面所強調的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價值觀、健康向上的精神狀態和奮斗精神、一定的知識和能力的儲備以及正確的奮斗目標,不論多麼的正確和完美,如果不能給它們一個展示的平台,它們又怎樣體現並起作用呢?給自己尋找一個合適的平台,通過自己的努力在這個平台上展示自己內心的種種想法,實現自己人生的價值。要想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上述幾個方面的條件缺一不可,因為: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價值觀,是前提;健康向上的精神狀態和奮斗精神,提供動力;一定的知識和能力的儲備,提供保證;正確的奮斗目標,把握方向;實現的平台,提供載體。它們相輔相成,不可分割。
㈣ 創造人生價值
創造自己的人生價值
每個人都想用自己的奮斗寫好自己的人生,個人價值要用個人的創造來實現。實現人生價值,這是每個人都十分關心的問題。但每個人看待和實現價值的方式方法卻各不相同。
春節假日期間,與一個在醫院工作的好友聊天,他講了一個發生在他們醫院的故事:春節大假期間,病人很多,門診值班醫生自然就有惰性,心生厭倦。快下班時又來一位流鼻血不止的病號,雖施簡單治療便可結束,但這勢必耽擱正常下班,這位門診值班醫生便將病號打發到住院部治療。在住院部一位年輕女醫生正收拾下班,仍重新穿上白大褂,認真進行了治療,順便留下電話便於隨訪。事後,同事在責怪門診值班醫生的同時,開玩笑說她不是為了30元的診治費吧。這位年輕的女醫生說:「放下解除病人痛楚是醫生的天職不說,每個人上班是干什麼,不就是創造和實現自己的價值嗎,既然上班我就要做好份內的每一件事,不要虛度這段時光,誠然合理取酬是我勞動應得,更主要的是得到人生價值的肯定。」
。。人生價值的實現是一個復雜的社會實踐過程,首先要有遠大的目標。所謂人生價值目標,就是滿足主體的什麼需要及在什麼程度上滿足主體的需要,它是人生目的和人生理想在人生價值觀上的體現。人生價值目標對於推動人們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它規定了人生實踐活動的方向、內容及方式,提供進行實踐活動的內驅力。只要樹立起崇高的人生理想和人生價值目標,不論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多少坎坷、挫折和失敗,都能夠開拓進取,為祖國強盛、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而忘我地學習和工作,以不懈的努力創造出閃光的人生價值。否則,如果胸無大志,就會渾渾噩噩,浪費寶貴的光陰,其人生價值就難以實現。 。。其次人生的價值在於貢獻,而貢獻的源泉來自創造。一個人只有勤奮學習,積極實踐,掌握為人民服務的基本知識和本領,才能在美好的人生旅途中,創造出更多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為國家和人民做出貢獻;不斷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由於人生歷程的不可逆性,一個人要想在有限的人生要加快自己的步伐,追趕時間的浪潮,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用自己的奮斗拉長生命的旅程,創造出更大的人生價值。當然,我們強調要不斷奮斗、積極進取,並不是主張只搞個人奮斗,而是提倡為社會、為國家奮斗,或者為集體奮斗。 人要想運用自己在社會實踐中所獲得的智慧、才能,創造物質和精神財富,做出貢獻,實現人生價值,還必須依賴於一定的社會環境,有益於個人人生價值的實現。反之,則不利於個人人生價值的實現。實踐證明,良好優越的社會環境。是充分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支柱。只要廣大青年學生認清自己面臨的形勢和挑戰,順應社會發展規律,積極投身於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洪流,勇挑重擔,克服困難就一定會在邁向21世紀的人生旅途上充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再次是怎樣創造自己的人生價值。每個人無法對現代生存關系做出抗爭的其他選擇。任何人隨時隨地都在進行著價值判斷,或者說都在用已有的尺度來評價事物的價值,那麼對人生價值,我們應該用怎樣的尺度來進行價值評價呢?人為什麼活著?人生的真正價值是什麼呢?這是千百年來人們都在討論的問題,對此話題,相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趕路的人,雖然路旁的風景很美,但我們不能只顧欣賞而忘了趕路,那我們永遠是一個遲到者,而路盡頭的那個價值目標也永遠是遙遙而望不可及了!因此,要求我們一是要學會價值判斷。什麼是價值。價值:事物對人的積極意義。反映了人和物之間的關系。人生價值:人對人的積極意義。反映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的存在具有雙重性:人既作為個體而存在,又作為社會成員而存在。個人總是生活在社會之中,作為一種「事物」,必須也可能以自己所具有的屬性去滿足社會和他人的需要;一個人的成功,可以說是個人意義上人生價值的實現。二是懂得在創造社會價值的同時分享社會成果。只有把成功的果實與社會一起分享的時候,他的成功就具有了廣泛的意義,他的理念就升華到了新的境界,他的人生價值就在更大的程度上得到了體現。創業不僅能實現人的價值,而且對社會進步也是巨大的貢獻。只有創業成功了,人們才能更好地服務社會、奉獻社會,更好地實現人生的價值。奉獻是一種真誠自願的付出行為,是一種純潔高尚的精神境界。懂得奉獻的人生是壯麗的人生,人的生命因奉獻而光彩奪目。三是不放棄、不抱怨,保持良好的心態。歷史演進到當代,人們感嘆過、憤怒過,但問題還是問題,而且似乎更重要,我們不可能著長衫馬褂留著長辮子加入世貿組織,我們同樣不可能抱著舊思維走進當代。而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催生出信息革命、網路革命。也催生出速度與效率的新實用主義。因此,現實中也許我們很多人都處在迷迷茫茫之中,不知道自己在幹些什麼,也不知道自己該幹些什麼。但是,我們只要靜下心來,與浮躁的氣氛、心態做斗爭,就可以邁出一步了,因為世界正在不斷地縮小,每一個角落都留有人類的足跡,不再有新的大陸被發現。今天,我們的新大陸就在我們自身,一種新的角度、一種新的選擇,就是一次對世界的掘進。
。。年輕女醫生朴實的價值觀告訴我們,人不要虛度年華,就要腳踏實地地過好每一天、走好每一步。我們不抱怨社會給予自己的太少,而是自己為社會、為他人創造了什麼。30元不多,但每天有30元不但是資金的積累,更主要的是價值的積累。每個人都能從積極的人生中去創造,為社會、為自己創造30元的成果,我們的國家就能富強、我們的社會就能和諧、我們周邊的人就能分享更多的快樂。因此,我們應該始終明白自己的責任,自己的追求以及自己的人生價值。我們每個人只有把握好現在,夯實基本功,踏踏實實,方可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自己的生命也更有意義了,因為生命的色彩是要自己去塗抹的,濃淡深淺那隻有看自己的冷靜思維了,千萬不要被溫柔的環境所陶醉所腐朽,而應該崛起,去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那樣人生的價值在自然而然中會得到升華、得到證實!
㈤ 如何創造自我人生價值
人要實現自我人生價值,就要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重貢獻,講奉獻,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與社會和他人的關系,正確認識和處理貢獻與索取的關系。 每一位大學生都對未來充滿了憧憬。都希望自己大學畢業以後建功立業、事業有成.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所謂人生價值.就是指一個人在社會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它是一個哲學范疇。人生的價值不同於商品的價值,它包括存在價值和活動價值兩個方而。一個人要想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必須正確理解和把握存在價值和活動價值兩者之間的關系。 對於大學生這個特殊群體而言.他們既有一般社會人的存在價值和活動價值的一般屬性.也有其特殊屬性。在大學的整個學習階段主要體現了大學生在社會中的存在價值。大學生畢業以後進入社會.其人生價值主要體現在對家庭、社會的責任與貢獻方面。因此.大學生的人生價值是社會對於個人的尊重與滿足和個人對於社會的責任與貢獻兩者的完美統一。 一、科學的世界觀對大學生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性 科學的世界觀就是要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研究客觀世界解決客觀世界中的諸多問題。對於當代大學生而言只有樹立了科學的世界觀.才能真正理解人生的意義,科學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人生,正確處理和對待人生中的諸多實際問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為人類的社會進步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馬克思雖然生活的時代與我們不同.但他對世界的根本觀點從對人生的理解和人生價值的追求永遠是當代大學生學習的榜樣。 二、理想信念對大學生實現人生價值的導向作用 理想就是人生奮斗、追求的總目標。遠大的理想就像人生航船的燈塔一樣.始終引領著大學生的成才方向。一名大學生對理想的追求越強烈,他實現人生價值的動力就越大;追求的目標越明確,成功的機率就越高,對社會的貢獻也就越大。遠大的理想還需要堅定信念的支撐,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重重艱難險阻到達勝利的彼岸。理想信念不僅影響著大學生的整個成長過程.還影響著大學生人生價值的實現過程。幫助大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堅定他們的信念,顯得尤為重要。 三、大學生要把實現個人價值與為社會創造價值有機的結合起來 人具有社會屬性.個人的一切活動離不開社會.大學生亦如此。從這個角度上講.大學生的價值是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人生的意義在於奮斗、在於創造。奮斗和創造的過程就是實現自我價值的過程。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看重自身價值,片而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忽略為社會創造價值這個重要的內容。有的人甚至錯誤地認為,人生的價值在於索取而不在於創造,索取的越多、價值就越大。這種觀點極其荒謬,因為個人存在於社會之中,個人的需要離不開社會的供給。 一個人只有把實現自我價值的過程和為社會創造價值的過程有機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人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業,而有的人卻碌碌無為一生甚至走向貪污腐敗、違法犯罪的根木原因所在。 四、大學生人生價值的實現途徑 一個人追求的人生目標固然越高越好.但更重要的是要切合實際.要敢於和善於從基礎做起.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好高鶩遠往往一事無成。大學生在大學時代己經開始了實現自我價值的嘗試.比如學校組織的暑期志願支教活動、科技下鄉活動等.雖然時間短暫.但對大學生畢業以後步入社會.選擇人生價值的實現途徑意義重大。 2005年.中央電視台組織的「2004年度感動中國的人物」評選活動,使我們認識了華中農業大學畢業生徐木禹。他選擇到貴州省貧困山區小學志願義務支教,他的事跡在大學生心中引起了震顫,感動了許許多多的大學生。大學生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途徑很多。一個人只有把個人的人生價值追求融入到社會需要的洪流中去,才能真正體現他的存在價值,才能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㈥ 論述人生的自我價值如何在社會價值中得以實現
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中,人是價值關系的主體,自然是價值關系的客體,這是確定無疑的。但是,在社會實踐中,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中,具體的人在價值關系中的主、客體位置就不是固定不變的了。一個人對於他人和社會來說,一方面他是需要的主體,有其自身的需要,並在與他人和社會的關系中,獲得需要的滿足;但另一方面他又能以其自身的存在和活動來滿足他人和社會的需要,成為他人和社會需要的客體。就人作為價值主體來說,他的存在和發展需要從他人和社會那裡得到物質和精神的滿足,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向社會的索取。由於社會對人的需要的滿足,使人得以存在和發展,從個體的人來說,這就是他的自我價值。人作為價值客體,他的實踐活動也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他人和社會的需要,這就是一個人的社會價值,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對社會的奉獻。所以,在社會生活中,人的實踐體現出兩種價值:一是人的自我價值,一是人的社會價值。
人的自我價值就是人的實踐活動對自身需要的滿足,即對自身存在和發展的意義。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多層次的,馬斯洛曾把人的需要分為高低不同的五個層次,歸根結蒂是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兩大類。個人的自我價值是在他的社會關系中實現的。因為任何現實的個人都是社會的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離開了社會關系,他的生存和發展需要的滿足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了,他的自我價值也就不可能得到實現。一個人能否實現自我價值和實現的程度如何,取決於兩條:一是取決於個人的努力奮斗;二是取決於社會的支持。而社會是否支持,關鍵又在於個人的奮斗對社會是否有價值。所以,我們認為,應該提倡自我努力,自我奮斗,但這種奮斗不是孤立的,不是與社會絕緣的奮斗,而是在與社會的聯系中,對社會有益的奮斗,即對社會作了貢獻,在社會的支持下使自己的奮斗獲得了成功。這就是說,人的自我價值是在其社會價值的實現中實現的。人的自我價值的實現,實際上是個人與社會的價值交換循環。個人需要從自然和社會索取生活資料以及其他生存和發展的條件,從而這些成為自我奮斗的條件;個人的努力奮斗對社會作出了貢獻,滿足了社會前進發展的需要,社會又會給奮斗者以回報,滿足他繼續存在和發展的需要。這樣,個人和社會在索取-奮斗、貢獻-回報的循環中,滿足了個體和社會的發展的需要,促進了共同發展。當然,這里說的個人與社會的"價值交換"是不準確的,因為貢獻和回報不可能是等價的。任何個人,包括那些偉大的個人,他們對社會的貢獻與社會對他們的給與,究竟誰大誰小,雖然無法精確計算,但總的說來,社會給與個人的總是大於個人貢獻給社會的。一個人來到世界上,社會就給他提供了生存和保護的條件,繼而社會又為他的成長發展提供了物質和精神的條件,提供了實踐的環境和手段,最後在人的個體生命終止之後,還是社會使他的事業和成就、他的影響和意義得以傳播下去。正因為如此,任何個人都應該盡心盡力為社會作出貢獻,這也是他對社會的回報。任何人都既是社會的主人,又是社會的公僕。任何人都不能以個人為中心,把自我凌駕於社會之上。這是一種歷史觀,也是一種道德觀和價值觀。
人的社會價值就是個體行為對於他人和社會的意義,即個人對社會需要的滿足,個人對社會的貢獻。一個人滿足社會的程度越高,他的社會價值就越大,反之則越小。如果他損害了社會利益,那麼,他給社會提供的是負價值。一個人對社會的貢獻,可以是物質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可以是經濟、政治的,也可以是道德、藝術、科學的。由於社會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所以個人能夠在很多領域中成為對社會有價值的人;由於社會需要是不斷發展的、前進的,所以個人越是能不斷地創造,就越能適應社會的需要,對社會也就越有價值。當然,人的社會價值的實現,比自我價值的實現要復雜得多。由於社會生活的復雜性,人的貢獻和他的社會價值往往不是等同的。人的社會價值的實現需要得到社會的評價和承認,在沒有得到社會承認之前,就無法衡量他的社會價值(正負、大小)。在階級社會中,由於價值關系主體和評價主體都是有階級性的,因而在具體評價一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時,就可能受到階級偏見的影響而歪曲評價他的社會價值,甚至發生完全相反和對立的兩種評價標准。即使不是階級的原因,評價主體出於不同的利害關系和不同的價值標准,也有可能對人的社會價值做出歪曲的評價。實現人的社會價值的復雜性,還表現在滯後性和反復性上。滯後性是指主體的社會實踐活動之後,往往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或很長的歷史時期,才能使其社會價值實現。對一個人,一個歷史事件,有的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做出評價結論,有的幾年幾十年幾百年甚至上千年都沒有一個公正的評價。反復性是指對人的社會價值的評價,隨著歷史的推移而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這也是常有的。
任何社會里的人,都有三種人構成。這就是尚未參加勞動的嬰幼兒和青少年、參加勞動創造的青狀年、喪失勞動能力的老年人。個人為社會作貢獻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需要,同時個人為社會作貢獻是由個人對社會的依賴關系決定的:個人為社會做出貢獻,這時每個人義不容辭的義務。因為,個人依賴於社會,個人離不開社會。每個人的一生都要經歷未參加勞動的嬰幼兒和青少年,參加勞動創造的青狀年,喪失勞動能力的老年。應當說,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依靠社會、集體、他人的貢獻,才能生存和發展。那麼,任何人都不能只要社會對自己的貢獻,而自己卻不給社會做出貢獻。正是由於「人人為我」,也就必須「我為人人」。人生不能不為社會做出貢獻,人生必須要有社會價值。
在現實社會我們並不提倡"主觀為自己"。對於共產黨員和先進分子來說,這個口號是不正確的,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要求他們,主觀上不能只為自己,而要更多地為社會、為他人,必要時要勇於犧牲自己的利益乃至生命,來實現人生的最大的社會價值。對於一般公民,"主觀為自己"的口號也不宜提倡,因為思想會指導行動,動機會影響效果,只考慮"主觀為自己",就可能在客觀上產生危害社會和他人的結果。我們承認,存在著"主觀為自己,客觀利社會"的現象,但這決不是規律性的現象,因為"主觀為自己,客觀害他人"的現象同樣也存在著,且比前一種現象還普遍些。
任何一個人都具有一定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是不可分割地聯系在一起的。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基本要求,就是堅持這兩者的統一。從個人方面看,要解決兩個方面的認識問題。第一個認識問題是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的矛盾,誰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誰服從誰,也就是說,在人的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發生矛盾時,以誰為主導來解決這個矛盾。無疑,應該個人服從社會,社會利益、社會價值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這里並不是要求個人取消自我利益追求,取消自我價值,我們總的原則是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的統一,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承認自我利益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籠統地要求人們不考慮個人利益,這是不適當的,也是做不到的。但是當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發生矛盾時,個人利益就要服從社會利益,要以大局為重,必要時,就要自覺犧牲個人利益,來維護社會利益。馬克思主義的價值觀要求每一個社會成員應該正確認識和處理這樣一個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的辯證關系。
馬克思說:「在選擇職業時,我們應該遵循的主要指針是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不應認為這兩種利益是敵對的,互相沖突的。」這里所說的「人類的幸福」是指社會價值,「自身的完美」是指自我價值。在馬克思看來,人的這兩種價值不是敵對的,而是統一的。這種統一的基礎是什麼呢?就是為同時代人的完美、幸福而工作。馬克思說得好:「人們只有為同時代人的完美,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達到完美」;「歷史承認那些為共同目標勞動因而自己變得高尚起來的人是偉大人物;經驗贊美那些為大多數人帶來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這些論述,精闢地闡明了人的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的關系:社會價值是自我價值的基礎,具有很高社會價值的人,必然具有很高的自我價值。
總而言之,任何一個人都是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體。因此,認得自我價值可以很好的促進社會價值的實現。但是一旦離開了社會價值,認得自我價值就無法實現。
㈦ 哲學題:個人如何在社會中實現人生價值
(一)樹立崇高的價值目標人生實踐活動是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的現實活動。它總是在預定的目標支配下去創造一定的價值成果。這個支配它的預定目標就是價值目標。在現實生活中,由於各人的經歷、知識水平、思想覺悟經及職業、興趣、愛好等等的不同,人們也就有著各不相同或者層次不同,甚至性質相反的價值目標。例如,有的人把吃喝玩樂作為自己的價值目標。有的人把振興中華,實現四化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也有人生活在社會上只圖找個理想的工作,建築一個小小的安樂窩,舒舒服服地過日子等。這種不同的人生目標,對人們的人生實踐活動的作用是不同的。(二)努力學好科學文化知識有了崇高的人生價值目標,只有通過人生實踐活動,才能得以實現。然而,要以人生實踐去創造社會財富,實現人生價值,就需要具備相應的科學文化知識。可以說,一個人的文化素質和能力的高低,是決定其人生價值能否實現的重要因素。當代大學生正處於系統地學習和掌握專業性的勞動知識與技能階段,主要任務就是學習,就是為今後創造社會財富、滿足社會、國家和人民的需要,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學習。因而,理應珍惜這寶貴的時光,勤奮學習,刻苦鑽研,努力學好科學文化知識。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在將來用自己掌握的過硬本領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在對社會作貢獻的過程中展現自己人生價值理想的宏圖。(三)在實踐中寫好人生價值論人生的價值在於人們對社會的貢獻,而要貢獻,就必須投身實踐去創造社會所需要的財富。因而,人生價值可以說不只是一個理論問題,更主要是一個實踐問題。在現實生活中,只有當一個人把自己具有的文化知識服務於崇高的價值目標,並且腳踏實地去實踐,其人生價值才會熠熠生輝。因此,作為大學生,要寫好自己的人生價值論,首先,應該正確認識和看待社會實踐的意義,努力學習和鑽研科學文化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勞動技能,以便今後能勝任自己的本職工作,為社會作出貢獻。其次,應該明確認識到:無論自己具有多少知識、才幹,如果不將其運用到社會實踐中去,就毫無價值。因而,切忌把知識的有無、多寡與人生價值的有無和大小劃等號。再次,應該看到:社會實踐是千百萬人的社會性活動,個人只有投身到它的中間去,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從而自覺摒棄那種脫離集體、脫離社會的個人奮斗。
㈧ 聯系自己實際談談人生的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關系以及如何在實踐中創造有價值
伴隨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民族自豪感的增強以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信心的堅定,伴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都在當代青年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這就意味著,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發展階段,當代青年充分發揮其應有作用,在信心上和能力上都具有堅實的基礎。
建國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成就以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一方面使當代青年越來越堅信黨的領導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另一方面也使當代青年越來越堅信我們國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合理性。
這兩方面的事實,都將使當代青年,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發展階段,能夠根據黨對發展階段特徵的判斷,積極發揮自己應有的作用,從而推動個人發展與社會發展的有機結合。
改革開放以來,對外開放政策使我們加入了地球村的建設,網路社會生成使全球化的進程得以加快,「一帶一路」戰略使參與全球建設成為了國家的意志,人類命運共同體概念提出使中國承擔大國使命的意識增強。
當代青年正是伴隨著這些措施的落實而成長的,也充分感受到全球化對人的全面發展與社會全面發展的重要性,同時也獲得越來越多參與全球治理等機會,從而使當代青年在參與全球治理與全球建設方面的意識、信心和能力,比過去任何一個歷史時期都來得更強。
隨著全球化進程進一步加快,我們還可以預期,青年人的這方面的意識、信心和能力,還將獲得進一步的提升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