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分光計誰發明

分光計誰發明

發布時間:2021-10-02 20:37:48

A. 《分光計調整和測量三棱鏡的折射率》,誰能給我一下測量數據啊,三組數據和最初的入射的游標讀數。

你是哪個學校的呀?要是黑科技的可就別用了,雷同數據一經發現,必掛!!!這是我們的:
268,15 88,20 165,34 345,34
267,16 87,56 166,45 345,56
268,00 88,00 166,34 345,46
逗號前是度,逗號後是分

B. 衛星是誰發明

1945年,蘇聯軍隊佔領了波羅的海岸邊的佩內芒德秘密實驗場,擄走德國人製造V-2火箭的全部設施及130多個火箭專家和工種技術人員。這些繳獲與俘虜為蘇聯的衛星上天打下扎實的基礎。經過十多年努力,蘇聯人於1957年10月4日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送入了軌道。蘇聯衛星上天受到世界的注目,各國人民和科學家紛紛向蘇聯表示祝賀,但在美國卻引起巨大的震動,舉國上下震驚,政界更是一片慌亂。在民眾的強烈指責聲中,美國政府決定馬上全力發展空間技術,力爭趕上蘇聯。在發射了幾顆科學探測衛星後,美國人於1960年8月12日發射了第一顆通信衛生「回聲-1號」。這是一種非常簡單的無源通信衛生。它是一個直徑30米的鍍鋁塑料薄膜氣球,可以把地面發射的電波反射回地面,而且沒有放大作用和指向作用。這個氣球主要用於英美部分地區的反射通信。由於隕石的打擊,「回聲-1號」運行不久就結束了它的使命。1962年7月10日,美國又發射了具有轉換和放大信號功能的民用通信衛星「電星-1號」。這是一顆低軌道運行衛星,繞地球一周得157.8分鍾。衛星上有1064個晶體管、1464個二極體,電源來自3600塊太陽能電池。這顆衛星可供美、英、法部分地區傳送電話通信和電視圖像。從此,通信衛星開始取代地面面無線電中斷站。

人造地球衛星無論從外形還是內部結構上講,可以有千差萬別,但是它們在系統組成上都包括兩大部分,即公用系統和專用系統。我們說衛星的公用系統是指不管任何類型和用途的衛星都必須配備的系統;而專用系統則是指不同用途的衛星,為了完成技術任務而配備的特有系統。公用系統一般包括以下幾個系統:結構系統、熱控制系統、電源系統、姿態和軌道控制系統,無線電測控系統和數據管理系統等。衛星的專用系統又常稱為衛星的有效載荷,意思是說,它是衛星用於完成任務的有效部分。不同用途的衛星有不同的有效載荷。例如,資源衛星的有效載荷就是各種遙感器,它包括可見光照相機、多光譜相機、多光譜掃描儀、紅外相機、微波輻射計和微波掃描儀和合成孔徑雷達等;氣象衛星的有效載荷包括掃描輻射計、紅外分光計、垂直大氣探測器和大氣溫度探測器等;通信衛星的有效載荷主要是通信轉發器及通信天線;天文衛星的有效載荷是各種類型的天文望遠鏡,它包括紅外天文望遠鏡、可見光天文望遠鏡和紫外天文望遠鏡等。

C. 簡述19世紀末物理學三大實驗發現的過程及其主要內容。

X射線的發現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物理學的三大發現(X射線1896年、放射線1896年、電子1897年)之一,這一發現標志著現代物理學的產生。
19世紀末,陰極射線是物理學研究課題,許多物理實驗室都開展了這方面的研究。1984年11月8日,德國物理學家倫琴將陰極射線管放在一個黑紙袋中,關閉了實驗室燈源,他發現當開啟放電線圈電源時,一塊塗有氰亞鉑酸鋇的熒光屏發出熒光。用一本厚書,2-3厘米奪取的木板或幾厘米厚的硬橡膠插在放電管和熒光屏之間,仍能看到熒光。他又用盛有水、二硫化碳或其他液體進行實驗,實驗結果表明它們也是「透明的」,銅、銀、金、鉑、鋁等金屬也能讓這種射線透過,只要它們不太厚。倫琴意識到這可能是某種特殊的從來沒有觀察到的射線,它具有特別強的穿透力。他一連許多天將自己關在實驗室里,集中全部精力進行徹底研究。6個星期後,倫琴確認這的確是一種新的射線。
1895年12月22日,倫琴和他夫人拍下了第一張X射線照片。1895年12月28日,倫琴向德國維爾茲堡物理和醫學學會遞交了第一篇研究通訊《一種新射線——初步研究》。倫琴在他的通訊中把這一新射線稱為X射線,因為他當時無法確定這一新射線的本質。
自倫琴發出X射線後,許多物理學家都在積極地研究和探索,1905年和1909年,巴克拉曾先後發現X射線的偏振現象,但對X射線究竟是一種電磁波還是微粒輻射,仍不清楚。1912年德國物理學家勞厄發現了X射線通過晶體時產生衍射現象,證明了X射線的波動性和晶體內部結構的周期性,發表了《X射線的干涉現象》一文。
勞厄的文章發表不久,就引起英國布拉格父子的關注,當時老布拉格(W H. Bragg)已是利茲大學的物理學教授,而小布拉格(W L. Bragg)則剛從劍橋大學畢業,在卡文迪許實驗室。由於都是X射線微粒論者,兩人都試圖用X射線的微粒理論來解釋勞厄地照片,但他們的嘗試未能取得成功。年輕的小布拉格經過反復研究,成功地解釋了勞厄的實驗事實。他以更簡結的方式,清楚地解釋了X射線晶體衍射的形成,並提出著名的布拉格公式:nX=Zdsino這一結果不僅證明了小布拉格的解釋的正確性,更重要的是證明了能夠用X射線來獲取關於晶體結構的信息1912年11月,年僅22歲的小布位格以《晶體對短波長電磁波衍射》為題向劍橋哲學學會報告了上述研究結果。老布拉格則於1913年元月設計出第一台X射線分光計,並利用這台儀器,發現了特徵X射線。小布拉格在用特徵X射線分析了一些鹼金屬鹵化物的晶體結構之後,與其父親合作,成功地測定出了金剛石的晶體結構,並用勞厄法進行了驗證。金剛石結構的測定完美地說明了化學家長期以來認為的碳原子的四個鍵按正四面體形狀排列的結論。這對尚處於新生階段的X射線晶體學來說用於分析晶體結構的有效性,使其開始為物理學家和化學家普遍接受。
隨著研究的深入,X射線被廣泛應用於晶體結構的分析以及醫學和工業等領域。對於促進20世紀的物理學以至整個科學技術的發展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1896年,天然放射性現象的發現
法國巴黎的貝克勒爾在一次陰雨綿綿的日子,將用黑紙包的感光底片與鈾鹽一起鎖進了抽屜,結果底片仍舊被鈾鹽感光了,這是人類第一次發現某些元素自身也具有自發輻射現象,引起了人們對原子核問題的關注。 貝克勒爾因此獲1903 年諾貝爾獎。原子核物理學起源於放射性的研究,1933年中子的發現,核物理學誕生。核能的開發利用,大大促進了核物理和高能物理的發展,這其中居里夫婦功不可沒。
由於鐳的引人矚目的放射性,盧瑟福等科學家對鐳的放射性進行了研究。盧瑟福(1871-1937)發現了:α射線(即氦核的離子流)、β射線(即高速的負電子流)、法國人維拉德發現γ射線是一種波長極短的電磁波,比X射線的波長還要短。

三、1897年,電子的發現
J·J·湯姆遜任劍橋大學卡文迪什實驗室主任,屬於「弦絲掛、火漆封」派。培養的學生有盧瑟福、玻爾、威爾遜等多人榮獲諾貝爾獎。
湯姆遜於1897年4月30 日在英國皇家學院作了「陰極射線」的報告,正式宣布發現了陰極射線的本質。1899年,J·J·湯姆遜正式將其命名為電子。這宣告了原子是可分的。為進行電子和原子的研究開創了新的實驗技術。
J·J·湯姆遜於1906年獲諾貝爾獎。

D. 元素留下的指印是什麼

正當門捷列夫從事周期表的研究時,一件神奇的新工具分光計問世了。事實證明,它不僅對化學家很有用處,而且對於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也很有用,今天依然如此。

這個想法最早出現於19世紀初一位年輕的光學技師夫琅和費(Joseph yon Fraunhofer,1787—1826)的身上。他是釉工的兒子,11歲時成了孤兒,給一位光學技師當學徒。在一個悲慘的日子裡,他居住的樓整個倒塌,他是唯一的倖存者。但幸運的是,巴伐利亞的選帝侯馬克西米利安一世(Maximilian I.Joseph,1756—1825)得知這一悲慘事件後,給予他足夠的錢,讓他自己開業。

由於在工作中精益求精,夫琅和費為自己贏得了國際聲譽,有好幾位著名天文學家用上了他的棱鏡和光學儀器。1814年,當他測試自己製作的透鏡時,用到了一隻棱鏡——一個多世紀以前牛頓正是運用棱鏡,把太陽的白光分解成光譜中的各種顏色。當夫琅和費這樣做時,他注意到有一些奇怪的黑線,似乎打斷了太陽光譜——實際上他至少看到了600條黑線,有的寬些,有的窄些,把整個光譜分成了好幾部分。而當時牛頓用的棱鏡質量比較差,由於玻璃的缺陷,造成圖像模糊,因此沒有看到這些黑線。

夫琅和費知道,光譜中的每一種顏色都對應於一種獨特的波長。越接近光譜紫端,波長越短,而更長的光波處於紅端。夫琅和費注意到,光譜中顯著的黑線總是處於同樣的位置。這些奇怪的黑線就好像是某種標志,它們肯定具有某些含義。他試著採用不同的光源——從太陽直接發出的光和經過月亮和行星反射的光,甚至星光。他發現,不同的星體似乎留下了不同的密碼,不同的指印。但是沒有人能夠破譯這些密碼,夫琅和費在1826年死於肺結核,享年只有39歲,他沒有能夠找到這些黑線的含義。為了紀念他,人們把那些光譜線稱做「夫琅和費線」。

半個世紀之後,海德堡大學物理學家基爾霍夫(Gustav Kirchhoff,1824—1887)和本生(Robert Wilhelm Bunsen,1811—1899)發明了一種他們叫做分光計的儀器——光線通過一條狹縫後再穿過棱鏡,狹縫控制光源,結果不同的波長位於不同的位置,然後與標准刻度比較,就更易於區分和解釋。

基爾霍夫和本生用本生設計的特殊燃燈(這種燈本身光線微弱),把各種不同的化合物加熱到發光狀態。他們注意到,每種化合物發出的光都具有獨特的顏色標志。例如,如果把鈉蒸氣加熱到發光狀態,就會產生一條雙黃線,這就是它的指印。一旦所有元素的指印都弄清,任何礦物或化合物——實際上就是任何物質——經過加熱其成分都可以用這個方法來分析。更重要的是,分光計還可以鑒別特別微量的元素。

1859年10月27日,基爾霍夫和本生第一次公布他們的發明,分光計不可避免地開始一個接著一個地發現新元素。1860年5月10日發現銫,因為它發射清晰的藍光而得名。第二年發現銣,紅色譜線道出了它的存在。新一輪元素開始涌現。

1875年,一位名叫布瓦博德朗(Paul Emile Lecoq de Boisbaudran,1838—1912)的法國化學家,在研究來自比利牛斯山脈的一大塊鋅礦石時,發現一條他從來沒有見過的光譜線。他是在1859年首批進入這一激動人心的新領域中的研究者之一,在用分光計經過長達16年的搜尋之後,終於有了結果。他稱之為鎵(gallium),取自法蘭西的拉丁文「gallus」(也可能是取自他自己的名字,因為Lecoq在法文中的意思是「公雞」,拉丁文正好是gallus)。當門捷列夫讀到新元素的描述時,欣喜若狂。鎵的特性和他預言的准鋁幾乎完全一樣!新元素很容易就放進周期表中屬於它的位置。突然之間,每一個人都開始認真對待門捷列夫了。光譜學這一有力武器取得了勝利。

1879年發現另一種元素鈧(scandium,因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命名),它的特性幾乎完全適合門捷列夫給准硼留下的位置。1886年發現的元素鍺(germanium,因德意志命名),填補了准硅的空缺。至此,門捷列夫周期表得到了普遍承認。他以一個優秀科學家的工作方式,在似乎混亂無章的地方認出了自然的秩序。

但是沒有人知道為什麼存在這樣的秩序,以及這種周期性。這需要知道原子核和它的結構,但19世紀科學家還沒有準備放棄原子不可分的思想。隨著元素的數目在不斷增加,化學家似乎離他們最初所要發現的自然界的少數基本單元越來越遠了。元素的數目很快超過了90。(20世紀和21世紀這個數目還會增加,許多新元素是核化學家發現的。)

在19世紀最後的5年中,著名英國物理學家斯特拉特(John William Strutt,1842—1919,更為人知的名字是瑞利勛爵)和他的助手,蘇格蘭化學家拉姆塞(William Ramsay,1852—1916,後來被封爵士)重復了100年前卡文迪什做的實驗,這一次是用分光計。結果他們發現了氬。拉姆塞第二年又發現了氦,並且和特拉佛斯(Morris Travers,1872—1961)一起,發現了惰性(完全不起化學反應)氣體氖、氪和氙。可是門捷列夫周期表沒有給這些元素留下空缺。這樣一來,周期表是否不再有效?不,回答很簡單:這位偉大的紙牌游戲者在周期表的右側遺漏了一整條豎欄,這些元素正好放在這一欄里。

E. 誰知道分光計調節的原理是什麼

使用各半調節法,旋轉180度後再調整,使十字光斑准確對准准確位置,這樣便能使望遠鏡的主軸垂直於儀器主軸!

F. 哈雷彗星第一個發現者是誰

有記載的哈雷彗星的第一個發現者是公元前1057年的中國人,在《尚書》中記載了周武王伐紂時,「有星孛於野」,這個星就是76年回歸一次的哈雷彗星。
具體來說,可能是伐紂大軍(才3000人)中的副統帥姜尚(又稱呂望,即武聖姜太公)。

至於沒有記載的,那就更早了,很可能是300多萬年前生活在非洲的一個剛剛成為人的南方古猿。

G. 誰能解釋什麼是自準直(分光計)

在凸透鏡後面放一個平面鏡,凸透鏡前面放置物屏,當物屏與凸透鏡的距離正好等於焦距時,像的位置就在物屏本身上面,而且倒立。這就叫自準直成像。主要思想是用透鏡產生平行光,並用自己來檢測(平行光的檢測就叫作準直)。自準直成像可以用來測量透鏡的焦距。

H. 哈勃望遠鏡是誰發明的

望遠鏡的發明者是荷蘭人,第一個用到天文上的是伽利略,哈勃望遠鏡只是發射到太空中的普通望遠鏡而已,所以不是哈勃發明的。為了紀念他的成果才命名為哈勃望遠鏡的。 參考資料:www.100tianwen.net

I. 衛星通訊是誰發明的,幾時發明的

1945年,蘇聯軍隊佔領了波羅的海岸邊的佩內芒德秘密實驗場,擄走德國人製造V-2火箭的全部設施及130多個火箭專家和工種技術人員。這些繳獲與俘虜為蘇聯的衛星上天打下扎實的基礎。經過十多年努力,蘇聯人於1957年10月4日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送入了軌道。蘇聯衛星上天受到世界的注目,各國人民和科學家紛紛向蘇聯表示祝賀,但在美國卻引起巨大的震動,舉國上下震驚,政界更是一片慌亂。在民眾的強烈指責聲中,美國政府決定馬上全力發展空間技術,力爭趕上蘇聯。在發射了幾顆科學探測衛星後,美國人於1960年8月12日發射了第一顆通信衛生「回聲-1號」。這是一種非常簡單的無源通信衛生。它是一個直徑30米的鍍鋁塑料薄膜氣球,可以把地面發射的電波反射回地面,而且沒有放大作用和指向作用。這個氣球主要用於英美部分地區的反射通信。由於隕石的打擊,「回聲-1號」運行不久就結束了它的使命。1962年7月10日,美國又發射了具有轉換和放大信號功能的民用通信衛星「電星-1號」。這是一顆低軌道運行衛星,繞地球一周得157.8分鍾。衛星上有1064個晶體管、1464個二極體,電源來自3600塊太陽能電池。這顆衛星可供美、英、法部分地區傳送電話通信和電視圖像。從此,通信衛星開始取代地面面無線電中斷站。 人造地球衛星無論從外形還是內部結構上講,可以有千差萬別,但是它們在系統組成上都包括兩大部分,即公用系統和專用系統。我們說衛星的公用系統是指不管任何類型和用途的衛星都必須配備的系統;而專用系統則是指不同用途的衛星,為了完成技術任務而配備的特有系統。公用系統一般包括以下幾個系統:結構系統、熱控制系統、電源系統、姿態和軌道控制系統,無線電測控系統和數據管理系統等。衛星的專用系統又常稱為衛星的有效載荷,意思是說,它是衛星用於完成任務的有效部分。不同用途的衛星有不同的有效載荷。例如,資源衛星的有效載荷就是各種遙感器,它包括可見光照相機、多光譜相機、多光譜掃描儀、紅外相機、微波輻射計和微波掃描儀和合成孔徑雷達等;氣象衛星的有效載荷包括掃描輻射計、紅外分光計、垂直大氣探測器和大氣溫度探測器等;通信衛星的有效載荷主要是通信轉發器及通信天線;天文衛星的有效載荷是各種類型的天文望遠鏡,它包括紅外天文望遠鏡、可見光天文望遠鏡和紫外天文望遠鏡等。

J. 分光計在望遠鏡調節時,怎樣檢查有無視差如何消除誤差

分光計在望遠鏡調解時,怎樣檢查和消除視差
一個凸透鏡(放大鏡)加個凹透鏡便可消除色差

①目鏡調焦(看清分劃板准線)手輪;
②望遠鏡調焦(看清物體)調節手輪(或螺絲);
③調節望遠鏡高低傾斜度的螺絲;
④控制望遠鏡(連同刻度盤)轉動的制動螺絲;
⑤調整載物台水平狀態的螺絲;
⑥控制載物台轉動的制動螺絲;
⑦調整平行光管上狹縫寬度的螺絲;
⑧調整平行光管高低傾斜度的螺絲;
⑨平行光管調焦的狹縫套筒制動螺絲。
(1)目測粗調。將望遠鏡、載物台、平行光管用目測粗調成水平,並與中心軸垂直(粗調是後面進行細調的前提和細調成功的保證)。
(2)用自准法調整望遠鏡,使其聚焦於無窮遠。
①調節目鏡調焦手輪,直到能夠清楚地看到分劃板"准線"為止。
②接上照明小燈電源,打開開關,可在目鏡視場中看到如圖24-4所示的「准線」和帶有綠色小十字的窗口。
③若要調節平面鏡的俯仰,只需要調節載物台下的螺絲a1或a2即可,而螺絲a3的調節與平面鏡的俯仰無關。
④沿望遠鏡外側觀察可看到平面鏡內有一亮十字,輕緩地轉動載物台,亮十字也隨之轉動。但若用望遠鏡對著平面鏡看,往往看不到此亮十字,這說明從望遠鏡射出的光沒有被平面鏡反射到望遠鏡中。 我們仍將望遠鏡對准載物台上的平面鏡,調節鏡面的俯仰,並轉動載物台讓反射光返回望遠鏡中,使由透明十字發出的光經過物鏡後(此時從物鏡出來的光還不一定是平行光),再經平面鏡反射,由物鏡再次聚焦,於是在分劃板上形成模糊的像斑(注意:調節是否順利,以上步驟是關鍵)。然後先調物鏡與分劃板間的距離,再調分劃板與目鏡的距離使從目鏡中既能看清准線,又能看清亮十字的反射像。注意使准線與亮十字的反射像之間無視差,如有視差,則需反復調節,予以消除。如果沒有視差,說明望遠鏡已聚焦於無窮遠。

閱讀全文

與分光計誰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